汉中市城区总体规划参考模板
汉中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8
2
长角坝镇、西岔河镇
2
石墩河镇并入陈家坝镇,十亩地镇并入两岔河镇
合计
180
31
29
五、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战略
区域融合——融入“西三角经济圈”,突出自身优势;产城互动——提升核心增长极,突出各县特色,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深度拓展——巩固资源优势,由资源初级加工向深度加工、高技术方向拓展; 低碳循环——培育环保绿色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生态体系规划图
生态廊道模式示意图
汉中市“三大分区”示意图
极化中部盆地地区、优化低山丘陵地区、保护南北中高山地区
低
三、发展策略
(三)优化布局
国土开发
交通条件
山水格局
空间演化
空间要素梳理
两山两水三分区一核两翼多辐射
中心集群
两翼培育
圈层发展
枝脉生长
空间发展战略
பைடு நூலகம்
(四)特色凸显
1、加强城市风貌建设
(1)提高规划和建设水平。(2)发挥自然优势,承接山水格局。(3)推进城市绿色、生态、智慧发展。
1、城乡人均收入、消费支出差距大。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较大。3、城乡收入比呈缩小趋势,但绝对差值逐步扩大。
1、农村转移人口基数大,城镇化面临巨大压力。2、市域内现状农村转移人口数量多,市民化压力大。
整体上,在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建设用地条件方面,三大区域差异分明,中部盆地区较好,低山丘陵区次之,南北高山区相对较差,呈现明显的“圈层化”特征。
(三)环境容量小
汉中市历年城乡收入
三、发展策略
(一)生态优先
(二)差异发展
1、划定生态区为城乡发展保护好生态基底
建设生态汉中规划报告
加强制度与科技创新研究
• 汉中生态市建设任务重,难度较大,
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僵化 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创新机制,激 励全社会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广泛 开展生态市建设的制度与科技创新研 究,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 作,不断引进和开发生态市建设急需 的新技术和新机制。
• 第二、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问题的
建设生态汉中规划报告
报告人:夏天兴 2018.12.20
• 汉中市行政区位及地理位置 • 位汉中市是陕西省辖市。位于陕西省西
生态环境概况
东经 105°29 ′14″~ 108°16 ′49″ 27246平 方公里 北纬 东西长 南北宽 192.6公 里
南部,地处秦巴山区西段,北靠秦岭, 南倚米仓山,中为汉江上游谷地平坝。
阔;
•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 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 产业结构不合理; • 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依然严峻; • 农村建设比较散乱,社会经济的空间
布局尚需改善;
• 陕西省对陕南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倾斜
力度大;
• 我国重要的“天然药库”,生物物种
繁多。
• 人力资源呈结构性短缺。
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
• 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 • 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发展,人与自 • 按照陕西省生态省建设的总体布局和要
99.8(69.3%) 44.3(30.7%)
144.1
总计
144.1
• 矿产资源
• 境内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 62 种,矿
• 生物资源
• 植物资源丰富。天然分布和引种的乔灌
木树种有75科、195 属、630 多种(包括 产地293处,其中大型矿床47处,中型 矿床81处,小型矿床113处,矿点52处。 变种),其中松科24 种,壳斗科33种, 其种群数量占居首位;豆科和蔷薇科树 勉县—略阳—宁强三角区有铁、锰、 种属、种最多。 硌、镍、铜、铅、锌、岩金、石棉、 磷、硫、重晶石、滑石、蓝晶石等多 • 共有野生脊椎动物 28 目、 97 科、 618 种 或亚种(不含鱼类)。兽类、两栖类、 种矿产,地质界称之为“金三角”地 鸟类、爬行类丰富。国家和省重点保护 带,被李四光先生誉为“中国的乌拉 野生动物有118 种,约占总种数的 19.1% , 尔”,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3种, 初步探明镇巴县石油天然气储量达到 约占总种数的 2.10% ;二级重点保护野 上组合3061亿立方米。 生动物 57 种,约占总种数的 9.22% ;省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7 种,约占总种数的 5.99%。
汉中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XX市全域XX发展总体规划》XX工作领导小组总策划:魏增军XXXX市委XX组长:XX XX市委副XX、市长副组长:王晓林 XX市委XX、组织部长王春丽XX市XX副市长成员:杨晓虎市委副秘书长杨明全市XX副秘书长、市文旅局局长李继泉市XX副秘书长李XX市委XX部副部长刘顒市发改委主任吴崇林市民宗局局长王世强市财XX局局长汪宗礼市国土XX局局长杨清辉市建规局局长陈鹏市XX局局长李应德市农业局局长张生奇市林业局局长王基刚市水利局局长黄宏市商务局局长王汉山市文广新局局长任文学市环保局局长杨厚军汉台区XX副区长丁涛 XX县XX副县长彭军亮 XX县XX副县长张钧 XX县XX副县长徐姮 XX县XX副县长卢华刚 XX县XX副县长李国鸿 XX县XX副县长陈三荣XX县XX副县长韩莉 XX县XX副县长王骁伟 XX县XX副县长刘刚 XX县XX副县长《XX市全域XX发展总体规划》项目组成员名单委托单位:XX市文物XX局XX单位:XX大地风景XX景观规划设计有限XX专家组成员:晁华山 XX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杨新军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XX/教授马晓龙中国XX研究院区域XX发展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党宁华XX师范大学XX规划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项目组长:吴必虎XX大学XX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首席合伙人黎筱筱 XX大地风景XX景观规划设计有限XX事业一部项目总监项目组成员:徐保金XX大地风景XX景观规划设计有限XX 项目经理张继辉 XX大地风景XX景观规划设计有限XX项目经理蒋运华 XX大地风景XX景观规划设计有限XX 项目经理林丽琴XX大地风景XX景观规划设计有限XX XX规划师李世华 XX大地风景XX景观规划设计有限XX XX规划师李欣然XX大地风景XX景观规划设计有限XX XX策划师马永勇XX大地风景XX景观规划设计有限XX XX策划师宋滨涛 XX大地风景XX景观规划设计有限XX景观设计师李晓易XX大地风景XX景观规划设计有限XX XX策划师车莹莹 XX大地风景XX景观规划设计有限XX 城市规划师目录\O"1—2"\H \Z \U第一章....................................... 总则XX 第2条规划范围XX第4条XX规划期限XX第5条XX规划依据XX第三章XX XX市场研究 ............................................................................... 第10条XX目标市场分析XX第12条XX XX市场热点.......................................................................... 第四章XX XXXX开发战略研究XX第13条XX XXXX价值评估XX第18条XX发展模式XX第19条XX发展目标XX第六章XX全域XX产品与项目策划XX第26条XX全域XX融合发展规划XX第28条XX全域XX景观风貌提升规划.................................................. 第29条全域XX服务体系规划XX第32条全域可持续发展规划XX第八章保障体系与实施运营规划XX规划图件 .....................................................................................................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性质本规划是XX市全域XX发展总体规划,是XX市全域XX开发、建设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汉中双百城市规划概要
汉中双百城市规划概要目录■一、汉中城市发展战略分析■二、汉中城镇化问题及对策■三、汉中“双百”城市规划概要■四、打造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五、建设项目策划与包装一、汉中城市发展战略分析(一)历史机遇■中国的改革开放阶段:“沿海开放”“沿省开放(省际开放)”。
■近年来,伴随“统筹区域发展,的国家战略逐步深入,同时面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国家提出”扩大内需“的战略要求,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开放时代省际开放时代。
■从“诸侯经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省际边缘区迎来契机。
■省际交界地带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
我国省级行政区陆路边界线分布了849个县级行政区占全国县市总数的39%。
我国有名的省际边缘地区有湘赣、闽浙赣、鄂豫皖、湘鄂川黔、晋冀鲁豫、苏鲁豫皖、晋察冀、陕甘宁、川陕甘等。
大部分省际边缘地区仍处在不发达或贫困状态,其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当“省际开放时代”到来,占比达39%的省际交界地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很多城市纷纷抓住机遇,提出新战略,走出困境。
■■西三角经济圈■背景: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趁机抛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
其核心内容是,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联合,大西南与大西北联手,共同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西三角经济圈”进入了国家战略的视野。
■概念:“西三角经济圈“的全称是“西部川陕渝金三角”,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人口 1.18亿,包含47座城市,G D P总额 1.5万亿元,占全国的 6.3%,整个西部的33%。
■特点:■区位:是西部目前最发达的经济区域,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意义和功能,在承接东部甚至国外产业转移方面,毫无疑问是第一梯队;■交通:航空半径为一小时,高速铁路半径为三小时;■产业:根据国家编制的“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规划,西部将重点发展六类有特色的优势产业:能源、矿产资源、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深加工、旅游。
汉中市十二五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二五”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消费和产业升级的战略之举。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纲要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为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促进人口聚集、产业聚集和功能完善,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统筹、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全面总结回顾了我市“十一五”期间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成就、值得肯定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市新修编的“双百”城市总体规划,针对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城镇化发展回顾(一)取得的主要成效“十一五”是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体制、发挥潜能、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五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镇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取得了显著成效。
1、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市城乡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呈现出了“规模不断扩大、基础不断完善、产业不断聚集、科学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
“十一五”未,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了41.6平方公里,人口达43.2万人;全市11个县区、134个建制镇、92个乡,8个街道办事处,城镇常住人口155.48万人,比2006年增加36.69 万人;城镇化水平40.9%,超过了“十一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目标(38%)2.9个百分点,5年间城镇化水平年均增加1.42个百分点,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
2、城镇发展主轴逐步形成、城镇体系框架初步构建“十一五”期间,在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引导下,我市城镇体系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108国道沿线百公里“串珠式”一级城镇发展轴带已基本形成;汉江、210、316国道、阳安铁路沿线二级城镇发展轴带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城镇沿江、沿主要交通干道轴线发展的空间布局特征逐步显现,初步构建起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城固、勉县县城为副中心,其余七个县县城和沿汉江、主要交通干道重点镇、区域中心镇为骨干,其它建制镇为支撑的有序发展、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
汉中滨江新区总体策划报告
从“诸侯经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省际边缘区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 省际交界地带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我国省级行政区陆路边界线分布了849个县级行政 区占全国县市总数的39%。我国有名的省际边缘地区有湘赣、闽浙赣、鄂豫皖、湘鄂川黔、晋冀 鲁豫、苏鲁豫皖、晋察冀、陕甘宁、川陕甘等。大部分省际边缘地区仍处在不发达或贫困状态, 其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汉中具备了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成为省际开放示范 城市的基础。
目前川陕甘省际边缘区域总GDP达1155亿,常住人口
1550万。汉中是其中最大的城市。
城市
交通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作为中 汉中
国地理之心的汉中,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形成集机 安康
场、铁路、国道、高速、高铁于一体,纵贯东西、
广元
联动南北的交通枢纽,与全国联网,为区域经济一
“汉之源”的独特文化优势让汉中有望走向世界
“汉之源”是具有垄断性的核心竞争力:汉之源的特性具有唯一性、权威性、排
他性。相比唐文化之于西安,宋文化之于杭州,在文化的传承性与厚重感方面,汉文化之于 汉中完全可以与上述两者相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汉之源” 正是汉中文化产业发展 具有垄断性竞争力的定位。而汉唐盛世是中国历史的巅峰,“汉之源”使得汉中实际上成为 了中国历史上具有文化里程碑性质的城市,同时可以满足后现代人的怀旧愿望、老家情怀, 因此,依托“汉之渊源”的独特文化优势,通过市场的有效运营,汉中有望走向世界。
突破:汉中有望成为省际开放的爆发点(打通西安融入 成渝的通道,成为战略枢纽),成为西三角经济圈的功 能点(旅游休闲产业和文化产业)。汉中可从全国省际 开放大趋势的大处着眼,然后从陕西融入成渝省际合作 的小处着力,从而以小促大,成为西三角合作的示范城 市及先行区域,加速西三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汉中整体发展规划
汉中整体发展规划汉中整体发展规划(2009——2020)一)城市发展总体思路1、一个先导:以交通为先导,通过两条铁路、三条高速、一个机场,沟通秦岭、巴山南北,打通大西北与大西南的联系,汉中应承担重要的枢纽职能。
2、两大突破:一是城市实力的突破,二是城市特色的突破。
3、三大目标:一是成为衔接大西北、大西南和中部地区的枢纽;二是成为“西三角经济圈”产业格局的重要节点;三是成为国内知名的特色旅游休闲宜居城市。
4、五大战略:一是以接轨西安和成都为重点的区域合作发展战略;二是以汉中盆地城镇发展区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战略;三是以发展航空、机械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旅游和商贸物流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突破战略;四是以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为重点的文化传承战略;五是以循环经济和山水生态保育为重点的生态文明战略。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1、规划范围市域:即全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即东至城固县的崔家山、柳林一线;南至南郑县黄官、红庙一线;西至勉县老道寺、长林及南郑县阳春、协税、濂水一线;北至汉台区河东店、武乡一线。
总面积为128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即包括三条高速路合围地界以内的城市建设用地和其外围的柳林、石门和周家坪三个组团,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市域常住人口为390万人,远期为410万人;近期城镇化水平为47%,远期为56%;近期城镇人口为183万人,远期为230万人。
2、空间结构:总体结构规划为“一主两副、三轴四区”。
“一主两副”即汉中市区为主核心;城固、勉县县城为两副中心。
“三轴”为汉江(西汉高速)城镇发展主轴以及宝汉、十天高速两条城镇发展副轴。
“四区”为南部巴山、北部秦岭保护发展区,西部城镇发展区,汉中盆地城镇发展区。
3、等级规模:总体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勉县县城、城固县城),县城(洋县、西乡县、略阳县、宁强县、留坝县、镇巴县、佛坪县7个县城),重点镇(共22个重点镇),一般镇(83个)。
汉中留坝发展规划方案
汉中留坝发展规划方案项目背景汉中留坝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部,是一个山区县城,全县面积780平方公里。
这个地区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低等。
因此,需要制定一份发展规划方案,以带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发展目标根据该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发展目标:经济目标1.在2025年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2.增加投资,引入外资,使固定资产总值年均增长不低于10%。
3.提高城乡收入比,增加农民收入。
社会目标1.在2025年前,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基本覆盖,包括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
2.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减少贫困人口,以及城乡差距。
3.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特别是改善山区居民的住房条件。
发展策略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发展策略:经济策略1.重点发展以旅游、农业、特色工艺、生物制药为主要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开拓市场。
3.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本地就业人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社会策略1.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
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扶贫政策,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
3.加大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施方案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需要采取以下具体实施方案:基础设施建设1.扩大电力供应,降低用户电力成本,推进电网改造。
2.加快公路和铁路建设,增加货运和旅客运输能力。
3.加大对水、气管网的改造和扩建,提高供水和供气能力。
4.改善教育和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
产业发展1.加快特色农业、特产加工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加强文化旅游业,利用风景区、历史文化遗址等资源开发旅游。
3.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吸引外资,提高固定资产总值。
生态建设1.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承接工业转移和生态移民。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2.10•【字号】汉政发〔2015〕4号•【施行日期】2015.0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汉政发〔2015〕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汉中市人民政府2015年2月10日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十三五”(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汉中市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经济强市、特色鲜明文化名市、生态良好宜居富裕城市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好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对于加快“三市”建设,打造汉中经济升级版,力促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大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切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以下方案。
一、编制意义(一)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实现现代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完成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和重大决策部署,要在“十三五”规划编制中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四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法治建设等各项工作,科学指导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是全面推进汉中“三市”建设的现实需要。
汉中市十二五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二五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消费和产业升级的战略之举。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纲要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为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促进人口聚集、产业聚集和功能完善,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统筹、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全面总结回顾了我市“十一五”期间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成就、值得肯定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市新修编的“双百”城市总体规划,针对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城镇化发展回顾(一)取得的主要成效“十一五”是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体制、发挥潜能、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五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镇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市城乡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呈现出了“规模不断扩大、基础不断完善、产业不断聚集、科学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
“十一五”未,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了39 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40.2万人;全市11个县城、132个建制镇、个乡、个街道办事处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150.48万人,比2005年增加27.72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了39.6%,超过了“十一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目标(38%)1.6个百分点,5年间城镇化水平年均增加1.32个百分点,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2、城镇发展主轴逐步形成、城镇体系框架初步构建“十一五”期间,在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引导下,我市城镇体系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108 国道沿线“百公里”“串珠式”一级城镇发展轴带已基本形成;汉江、210 、316 国道、阳安铁路沿线二级城镇发展轴带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城镇沿江、沿主要交通干道轴线发展的空间布局特征逐步显现,初步构建起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城固、定军山为副中心,各县县城和沿江、沿主要交通干道重点镇为骨干,带动其它建制镇(乡)和主要集镇有序发展,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
汉中市4111实施方案
汉中市4111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汉中市作为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实施方案,对于汉中市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2.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城市;3. 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实施方案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大投入,加快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2. 完善城市管理体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加强市容市貌管理,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3. 扶持优势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支持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2.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督导和检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3. 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预期效果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2. 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3. 城市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六、总结汉中市4111实施方案的制定,是对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引导,旨在推动城市建设、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全面提升。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让汉中市成为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
希望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为汉中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42
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1. 引言本规划旨在制定汉中市旅游业的发展总体目标和发展策略,促进汉中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使汉中市的旅游业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提升旅游业的贡献率,增强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3. 现状分析3.1 旅游资源汉中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址、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
其中,秦岭是汉中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秦始皇陵和三秦大观也是汉中市的文化名片。
3.2 旅游市场汉中市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
尽管有一些旅游景点受到了一些游客的关注,但整体上仍存在开发不充分、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完善等问题。
4. 发展策略4.1 优化旅游产品汉中市应重点发展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如秦岭徒步旅游、传统民俗体验等。
同时,还应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增加游客的满意度。
4.2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汉中市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重点是改善旅游交通,提升旅游景点的访问便利性,建设更多的酒店、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
4.3 加大宣传力度汉中市应加大对旅游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广告、展会、网络推广等多种方式来宣传汉中市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
4.4 健全管理体制为了提高旅游业管理水平,汉中市应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
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旅游景点的管理和维护,完善旅游法规和政策。
5. 推动措施5.1 加强政策支持汉中市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为旅游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
同时,还应建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5.2 加强合作与交流汉中市应积极开展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旅游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的游客。
可以与周边城市合作开展旅游产品联合推广活动,也可以与国外旅游机构合作开展旅游推广活动。
5.3 培育旅游人才为了提高旅游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汉中市应加强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可以通过开设旅游专业课程、组织旅游培训班等方式来培育旅游人才。
汉中市城市规划
汉中市城市规划报告XXX(陕理工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xxxx班级,陕西汉中 723003)指导老师:xx[摘要]通过对汉中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我们深刻地了解了汉中市的发展史,以及它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城市规划,同时感受到汉中的文化底蕴和绮丽风光。
[关键词] 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数字化现代化规模化目录汉中市城市规划展览报告 (2)一、汉中地理 (2)二、汉中历史 (2)三、汉中生物种类 (3)四、汉中市经济发展 (4)五、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的感想 (5)汉中市城市规划展览报告一、汉中地理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南郑、梁州、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境内洋县生存有全国一级保护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
现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勉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区10县。
二、汉中历史汉中市历史典故汉中历代均属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曾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不仅为古城增添了光彩,也在中华民族的史页中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据现有资料分析,名城建设发展主要有西汉、蜀汉、南宋、清代、近代五个重要时期。
汉中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源头,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现辖汉台区、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十一县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人口380万。
汉中市城市板块地理三、汉中生物种类植物:秦巴山区多原始森林,植被类型多样。
截止1995年10月,已发现汉中市境内有2942种植物,分属种子、蕨类、苔藓、地衣、真菌和藻类,计7门、282科、1160属植物。
其中仅种子植物就有166科、958属、2564种,分别占到中国科(166/291)的57%、属(958/2940)的32.6%、种(2564/24300)的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