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PPT课件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PPT课件

代表作
(《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
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 的代名词。
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 的符号象征。
写作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 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黑暗的 时期。当时,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 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沙皇政 府竭力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 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警察林 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布国中,俄罗斯大地笼罩着 恐怖、窒息的气氛。 《装在套子里的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现实。
解题: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 后加强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 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 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 度下,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享受不到起码的民主权 利。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了特殊性格的人。别里科夫 是被警察制度吓破了胆的满心恐怖的可怜虫形象,整 天提心吊胆,怕出乱子,怕人告密,连一张漫画都把 他吓得六神无主,唯恐“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 这个畸形典型从侧面暴露和讽刺了沙皇专制制度剥夺 人民自由的罪恶。
整体感知
小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虽然也是苦事”。 概括介绍了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套子。 第二部分:从“可是”至“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集中写了别里科夫 的“婚事”。 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 开端:“可是……”至“决定结婚了” 写别里科夫准备结婚。 发展:“但是……”至“回家去了” 写恋爱中的两件事——“漫画事件”和“骑车事件”。 高潮:“第二天他老是……”至“哈哈哈!” 写柯瓦连科与别里科夫的斗争。 结局:“这响亮而清脆……”至“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写婚事失败。 第三部分:“过了一个月”至结尾: 介绍别里科夫的死。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郑凤莲第一课时《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的:阅读上:强化对小说阅读与鉴赏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思想上:使学生认识到一切阻碍社会发展的思想和势力都终将灭亡。

教学重点:对别里科夫形象与其社会意义的认识难点:全城人的“怕”与别里科夫的“怕”教学方法:教师点拨置疑与学生发言讨论相结合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点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特别是对别里科夫形象与性格的把握。

教学步骤:一。

1。

做个试验(用一塑料袋将一学生的头包裹起来,之后让他谈谈自己的感觉。

2,导入新课:人不能活在袋子里,更不能活在套子里。

当我们被套在套子里的时候,要极力摆脱它。

可是在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笔下,却有一位自觉自愿的装在套子里并极力的想把别人也装在套子里的人。

这是怎样一个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契诃夫的代表作《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

(板书课题)二,布置自学要求:阅读课文,弄清:1。

本文表现的哪一国家什么时代的社会现实?(俄国沙皇专制统治时期)2:主要人物“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谁?(别里科夫)4.为什么被称作“装在套子里的人”?5.他从外貌到思想性格都有什么特点?(略)为什么全城的人都怕他?他为什么让人怕?人们到底怕什么?他为何怕的躺在被子底下还战战兢兢?他到底怕什么?三.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别里科夫形象:外在特征:上下均被层层“套子”密密包裹内在特点:套子式的思想:“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灵魂:胆怯又憎恶现实)语言:“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学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媚上欺下、卑鄙无耻的走狗形象——奥楚蔑洛夫,这篇小说是《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

鲁迅说:“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无以伦比的艺术家。

今天我们就再学他的一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教学目标展示三、作者介绍:四、写作背景:五、整体感知,理清结构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别里科夫哪些事?根据情节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明确: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1—4段)第二部分: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5—33段)第三部分: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34—36段)五、分析第一部分思考1: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套子?可分为几类?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点?有形的套子(生活习惯):穿着——晴朗日子,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蒙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用具——晴天带雨伞,把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出行——坐上马车,便叫支起车篷。

住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

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无形的套子(思想):憎恨现实,歌颂过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放心,而对允许什么则忧心忡忡,生怕闹出什么乱子。

“套中人”的性格特点: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循规蹈矩、思想僵化、害怕变革。

思考2: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惶恐不安,他怕的是什么?他害怕的是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害怕新生事物违反了旧制度,旧秩序,会造成乱子。

思考3: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教师和全城的人怕他,使因为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防范着人们对当局的冒犯,甚至公然宣布要向当局报告。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


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 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 男性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 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 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 未明。一个世纪以后,请全体 同学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 进行立案侦查。
自杀?他杀? ――“别里科夫之死”专案 组调查报告
调查一:案发背景 调查二:现场勘查
3、那么这件事会不会成为造 成他死亡的原因?
不可能。因为他当时安然 无恙地爬了起来。
华连卡姐弟在别里科夫的生 命历程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柯瓦连卡:向往自由、光明正大、敢作敢为、仇
视憎恨反动保守势力,向往自由光明的新势力的代 表人物。
华连卡:在婚姻问题上先前有些糊涂,为人率
真、爽朗、明净、纯洁,活泼可爱、向往自由。
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 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 量。
“ 我”(布尔金)
1、您觉得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人?

一个怪人。您要是见过他 一面,就决不会忘记他。因 为即使在暖和的天气里,他 也裹着棉大衣。还有,他总 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2、您认为华连卡的笑对他有什么影 响吗?

噢,他一定想不开的, 要知道,他这种人最害怕出 乱子了,眼下就要跟华连卡 结婚,却自己闹出这么个乱 子,他心里一定受不了的。
3、有什么人和他结过怨吗?
没有。但实际上每个人都 讨厌他,不会有人会为他的 死亡悲伤。但也决没人会冒 着危险去杀他,全校甚至全 城的人都受着他的辖制,什 么事都怕呢。
别里科夫之死既属于自杀,又属于他杀。 一方面,从别里科夫日常穿着与习 惯,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思想是极为保 守的,仅仅是看到华连卡兄妹骑自行 车,他便无法接受,而华连卡并无恶 意的笑就足以让他想不开,以至郁郁 而死,因此,我们裁定,思想的保守 和顽固,是促使别里科夫自杀的原因 之一,或者说,正是这种极端保守顽 固的思想杀死了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3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36张PPT)
•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 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 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性格:怕
无形的套子
•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 只求不出乱子 • 禁闭开除学生
【社会背景】
当时沙俄政府岌岌可危,革命风暴正在酝酿之中,沙皇为了维护自身 的统治,采取暴力手段镇压人民,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一时俄罗斯的 大地上阴霾笼罩,气氛极为恐怖。相当多的知识分子在原先的思想阵营 中退却,匍匐在专制淫威之下,他们陷于彷徨、绝望的泥淖中自甘沉沦, 在畏缩、胆怯、容忍中过着麻木的生活。
小说不仅从日常生活方面描写了别里科 夫 ,还从其它哪些方面描写了别里科夫?
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
小组合作探究
1.从“漫画事件”(6-10段)中找出描写别里科夫神态、语言、 心理的句子,并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从“自行车事件”(12-37段)中找出描写别里科夫神态、语言、 心理的句子,并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组合作探究
1.文章1-5段中,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表现。 2.文章1-5段中,别里科夫的这些表现,可以看出他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有形的套子 无形的套子
有形的套子有哪些?可看出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穿着: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

大衣,戴黑眼镜,用棉花堵 狭隘惶恐 耳,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研读课文6--40段,从中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进而 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2.欣赏小说的语言,体会小说语言的讽刺性; 3.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因素,深入挖掘小说的现实意义,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时1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时1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示例二:别里科夫,一只背着沉重的壳的蜗牛,一只岩缝里的寄居蟹,一只阻挡车 轮的螳螂……
预习“恋爱”部分的故事情节,分析情节 安排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 作用。
装在套子里的人
外表 职业 怪—— 思想 —— 讽刺对照 论调 生活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美国】欧·亨利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麦琪的礼物》
【法国】莫泊桑 以小见大,构思新颖
《我的叔叔于勒》 《羊脂球》 《漂亮的朋友》 《一生》
【俄国】契诃夫 幽默讽刺
《小公务员之死》 《变色龙》
http://www.jtyhjyX/edu/ppt/ppt_pl ayVideo.action?mediaVo.resId= 55d15b49af508f0099b1c6a4
马克·吐温的墓志铭:“他视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 是人间的真理。”
聂耳墓志铭:“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
马丁·路德·金的墓志铭:“我自由了!感谢万能的主,我 终于自由了!”
答案示例
示例一:谨小慎微,心惊胆战,战战兢兢过日子;遵纪守法,诚惶诚恐,恐恐惧惧 上西天。
速读课文,请为别里科夫写一则人物介绍 。不少于150字。
别里科夫,男,沙皇俄国时期中学希腊 语教师,别称“套中人”。他总是穿着一 身大衣,将全身包裹起来,用棉花团堵着 耳朵眼儿,无论晴雨都穿着雨鞋、带着雨 伞等等。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乱子来”。 他胆小怕事,却能辖制全城。随着一场未 开始的恋爱的结束,别里科夫结束了生命。
装在套子里的 怪 人
小说为了表现别里科夫的“怪”运用了 什么手法?请结合文本具体阐释。
讽刺手法:用讥讽和嘲笑的笔法描写 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 加以暴露,以到达贬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 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稳无恙,反应人物的迂腐 可笑。

统编版 语文必修下册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1)

统编版 语文必修下册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1)

社会关系 女友:华连卡;同事:柯瓦连科; 室友:布尔金
6
死前重要经历
漫画事件
对峙事件
自行车事件
大笑事件
8
案件疑点
别里科夫对漫画、对骑自行车、对“哈哈哈” 为什么反应这么大呢?
死者个人情况
姓 名 别里科夫 性 别

死亡时间 1898年某日 死亡地点 校男教工宿舍
婚姻情况 未 口头禅
特点
婚 生前职务 中学希腊文教师 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国家、民族亦是如此。
15
比较阅读
找出鲁迅《阿Q正传》与《套中人》的相同之处
相同之处 人物形象 社会环境 小说主旨
阿Q正传
装在套子里的人
19世纪末是沙俄统治非常黑暗的时期,“这时 的俄国政治上虽然还算封建专制统治,但经济 和社会生活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的灭亡。在这种情况 下,沙皇反动统治与时代大流做着垂死挣扎, 加大了书刊捡查制度,秘密警察紧紧盯着人们 的一举一动。沙皇政权不允许有任何反对其的 言论,他们生怕革命的火种蔓延开来,因此加 大了对人们思想和 的俄国,在一所 中学的男职工宿 舍里,发现一具 中年男尸。
死者僵直仰躺在床 上,头发蓬乱,脸 色苍白,眼球突出, 一脸恐惧,房间里 没有任何打斗的迹 象,身上无明显伤 痕。一张女士照片 扔在地下,一张漫 画揉成一团。死因 未明。
1 【 委托时间】 •1898 2 【 委托人】 年•契诃夫
3 【委托任务】 •调查命案真相 •填写死亡报告单
4 【 委托密令】 •线索:《装在套子里的人》 4
死者遗物:
死者个人情况
姓 名 别里科夫 性 别

死亡时间 1898年6月 死亡地点 校男教工宿舍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装在套子里的人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第一课时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情境导入
在高尔基的《海燕》中,作者既描绘了在“乌 云和大海之间”“勇敢地”“自由自在地”“高 傲地飞翔”的海燕,又描绘了被“那轰隆隆的雷 声吓坏了”“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岩底 下”的海鸥和企鹅。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多海 鸥和企鹅式的苟且偷安之徒。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来了解这样一个典型人才——别里科夫。
内容小结
《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结构
别里科夫去世
装 序幕 套子 在
套 子
开端 结识华连卡 漫画事件


主体 事件

发展 骑车事件 高潮 与柯瓦连科争吵
滚下楼梯
结局 婚姻失败、死亡
尾声 生活恢复旧样子
首尾照应
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测试基础知识部分。 2.思考: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人? 3.整理本课基础知识。
降 服( xiánɡ ) 憎 恶( zēnɡ )
研探新知
生词释义
辖 制: 管束;控制。 讥 诮: 冷言冷语地讥讽。 周 济: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六神不安: 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陶 冶: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战战兢兢: ①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②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祈 祷: 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促 狭: ①爱捉弄人。②刁钻。 理所当然: 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
代表作有小说《第六病室》《小公务员之死》和剧
作品 本《樱桃园》等。
背景介绍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 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汹涌发展 的革命,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警探遍布全国,告密者横行,各种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 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 说反映的就是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高一语文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1

高一语文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1

高一语文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1教学目标一、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二、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理清小说结构,分析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体内容。

二、初步体会小说的讽刺意味。

整体感知《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 年。

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套中人”形象。

他不光用一切陈规陋习套”自己,而且还去约束别人。

他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又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既是令人畏惧的人物,又是弱不禁风的可怜虫。

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保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者的代名词。

作者用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和强烈的对比手法,造成的幽默讽刺的效果,有力地鞭挞了反动势力的可厌可憎,无情地嘲笑了他们的极端虚弱。

教学步骤1.导人新课老师出示讽刺诗《老掌柜”难舍芭蕉扇》老掌柜”难舍芭蕉扇陈显荣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仅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与他相似。

诗人幽他一默”,希望这些人思想解放一点,别老捧着那本老皇历不放。

诗人对老掌柜的典型心态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一句,令人叫绝。

从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害怕新事物这一点上,我们想起嘴边总是挂着一代不如一代”名言的九斤老太,想起只要镇上不点什么动静就总是忧心忡忡地担心可别出什么事啊”的奥楚蔑洛夫。

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契诃夫的另一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领略一下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2.快速理清课文结构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别里科夫哪些事?根据情节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明确: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1 —5段)第二部分: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6 —37段)第三部分: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38—40段)3.与我国小说不同的是,有很多外国小说在故事开始之前,先对故事主人公作—个全景式的描写。

高一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PPT课件

高一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PPT课件

五、 自然主义 文艺的一种创作方法与倾向。作为比较自觉的文艺思潮和流派,于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继法国浪漫主义运动后形成。它一方面排斥浪漫 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生 活的典型概括,要求单纯地描摹自然,照录实物,追求事物外在真 实与琐碎细节,拒绝分析与批判,并企图用自然科学规律尤其是生 物学知识解释人和社会。 六、 马为典范, 所以叫古典主义。以法国发展的最为完备。主要代表人物有拉辛、 莫里哀等。他们尊重王权,崇尚理性,在艺术上追求高雅、和谐、 均衡的统一。当时曾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形式上,抽象化、概念 化倾向严重,最后成为消极保守的陈规,被浪漫主义所取代。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 小说的巨匠,著名戏剧家。他坚持现实主义 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擅长 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忠实地反 映出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契诃夫的小说有 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其 艺术描写具有客观性,同时富有幽默感。他 自己说过:“简练是才能的姊妹。” 他的小说 没有多余的东西,很少有抽象的议论。他善 于用不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思考:
别里科夫身上到底有哪些套子?
(提示:从一到五自然段中去寻找)
有形的套子
穿着上的套子: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 衣,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
堵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第一段)
用具上的套子:伞、表、刀装在套子里(第一段)
出行上的套子:坐上马车,支起车篷(第一段)
住处的套子: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第五段)
(与柯瓦连科) 争吵事件
语言
心理
肖像、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骑自行车
脸色发青,比 乌云阴沉,嘴 唇发抖(9 10 )

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一课时 公开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一课时 公开课)

五、别里科夫形象:
1 .孤僻胆怯、因循守旧、 敌视新生、维护专制的猥陋、 卑劣、虚伪的沙皇政府的卫 道士。 2 .他既代表了一股黑暗、 腐朽的势力;也成了一切害 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3 .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 也是个时代典型。
六、作品中教师和全城的人为什么都怕别里科夫? 而别里科夫终日六神无主、战战兢兢,他 又怕的 是什么?这两种怕有什么关系? (明确):⑴教师们和全城的人之所以怕他,是 因为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他像鹰犬一 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防范着人们 对当局的冒犯,甚至公然宣布要向当局报告。 ⑵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不 断涌现的新生事物。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 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 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
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
著名剧作家。
与欧·亨利、莫泊桑并
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
王。
(l860~1904)
【写作背景】
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 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沙皇政府 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极力加强反 动统治,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极力维 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社会 变革。
检查预习
1、通读全文,掌握如下的生字词。
(1)削( xiāo
(3)降( xiáng (5)讥诮( qiào
)铅笔
)服
(2)祈祷( qí ) dăo (4)辖 ( xiá )制
) 合
) (6)撮 ( cuō
(7)谗( chán )言
词语解释
辖制:管束。 讥诮:冷言冷语嘲讽。 周济:给穷困的人以物质上的帮助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 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撮合:从中介绍促成(多指婚姻)。 战战兢兢: 形容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兢 兢: 小心谨慎的样子。 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无恙, 没有灾祸、疾病之类令人忧愁的事。

2023最新-高三上册语文第二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7篇

2023最新-高三上册语文第二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7篇

高三上册语文第二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7篇穿着雨鞋,带着雨伞。

总是把脸藏在衣领后面,他就以这样古怪的打扮,封闭的形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他歌颂过去,歌颂从来不存在的东西。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高三上册语文第二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装在套子里的人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2.幽默讽刺手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媚上欺下、卑鄙无耻的走狗形象——奥楚蔑洛夫,这篇小说是《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莫泊桑、俄·契诃夫、美·欧·亨利)之一。

鲁迅说:“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无以伦比的艺术家。

今天我们就再学他的一篇小说。

二、教学新课1.学习目标学习这篇小说我们学习什么呢?★展示目标,见上。

2.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创作背景人物都是社会中的人,我们这篇小说中的人物又是什么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呢?★小说发表于1898年。

十九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固守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也出现在知识界。

★人物形象,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是这样的人呢?因为他不但外表打扮、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外在的套子,而且思想认识也限定在一定的范围里面,成为他精神的枷锁;他不但自愿入套,而且也给别人以套子,试图套住别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_公开课优秀课件

装在套子里的人_公开课优秀课件

导读:恋爱三事
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 争吵事件
事件 神态描写
漫画 事件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难堪极了
脸色发青,比 天下这么歹 乌云阴沉,嘴 毒的坏人! 唇发抖
骑自 脸色由发青 还成体统吗? 行车 变成发白 这怎么行? 事件 脸上带着恐 倒过来用脑 怖的神情, 袋走路、把 当面 谈话内容报 交锋 脸色苍白 告校长
第一 课时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 判现实主义作家
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 默讽刺大师 短篇小说巨匠,剧作家
代表作《变色龙》《装在 套子里的人》《三姐妹》 《樱桃园》等
契诃夫
(1860——1904)
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 为三大短篇之说之王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 判现实主义作家
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 默讽刺大师 短篇小说巨匠,剧作家
• 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鲁迅 • 契诃夫是一位无以伦比的作家。 ——列夫· 托尔斯泰
导读:怪怪的别里科夫
怪相—— 怪论—— 怪行——
小结一:别里科夫印象
典型装束—— 层层包裹 经典语言—— 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思维方式—— 禁止好,准许危险 待人接物—— 辖制全校,辖制全城
第二天他老是 心神不定地搓 手 ,打哆嗦 情愿摔断脖子 和两条腿,也 不愿成为别人 取笑的对象…
深究:没那么简单
别里科夫可笑、可悲,他身上有没有可 爱、可敬的东西?
你有点同情别里科夫吗?
归纳:别里科夫形象 别里科夫时时胆战心惊,处处谨 小慎微,守旧陈腐,封闭自己, 禁锢别人。可笑、可悲、可恨。 别里科夫固然可憎,但他并不是 泯灭人性的恶魔,毕竟还是被专 制制度扭曲、异化的牺牲品 。

2023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3篇

2023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3篇

2023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3篇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教学目标]1总结别里科夫人物性格,分析全城人害怕别里科夫的原因,体悟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提高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2在与别里科夫的对比中分析华连卡姐弟的作用。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诵读品味法,点拨法,自主探究法。

第一课时:人物形象分析一、导入穿过时光的云烟,我们看到,在一百多年前的俄国,有一场葬礼正在举行。

奇怪的是,送葬的人们的悲伤好像是装出来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就让我们走进《装在套子里的人》,从这场葬礼说起吧。

二、初步感知,挖掘深层含义1切入:这场葬礼首先出现在课文倒数第三段,我们读一读。

(学生齐读倒数第三段)师:这是谁的葬礼?人们称他作什么?明确: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2人们为什么叫他“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的表现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明确(学生回答):(1)穿着: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蒙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

用具、出行:晴天带雨伞,把表装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出行坐马车也要支起车篷。

——总结出别里科夫的一个性格:封闭。

(2)居家:卧室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睡觉则用被子蒙住脑袋。

——总结出别里科夫的一个性格:胆小多疑。

(3)引导学生齐读第一段结尾和第二段,列举别里科夫思想方面的表现:歌颂过去。

官方禁止的才觉得一清二楚。

违背法令的就闷闷不乐。

——总结出别里科夫的一个性格:怀旧,极力维护旧秩序。

(4)请几个学生读别里科夫的标志性言语: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要求读出他可笑的担忧心情。

3(1)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周围的人们有什么影响?明确:“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2)他是校长吗?不是;他是市长吗?也不是;他只不过是中学里的一位普通的希腊文教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课件
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 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 写的运用。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 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 批判现实主义 巨匠。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 师,短篇小说巨匠,其作品大多取材于 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采用诙 谐幽默的笔调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 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
短篇小说《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装 在套子里的人 》 中篇小说《第六病室》
戏剧《樱桃园 》 《万尼亚舅舅》 《海鸥》
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俄国契诃夫、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 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 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 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 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 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l860~1904)
小说发表于1898年。
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 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 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 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 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 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 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 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 无情的迫害。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 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 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 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1.本文根据情节可划分为几部分?
2.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 ?
3.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 呢?
第一部分(1—5) 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

职 业

装在套子里的人(共三课时 全) 原创 完整 深度(配套详细教案文档查找主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共三课时 全) 原创 完整 深度(配套详细教案文档查找主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
契诃夫
➢关于作者: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hē)夫: 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 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的莫 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 [法]欧·亨利: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 ➢ [法]莫泊桑:以小见大,构思新颖 ➢ 《项链》《羊脂球》《漂亮朋友》《我的叔叔于勒》 ➢ [俄]契诃夫:文短气长,夸张、犀利、幽默、讽刺 ➢ 《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短篇)
文本分析
➢全城的人为什么怕他?别里科夫何以辖 制全城15年?
➢社会因素:旧势力顽固,革命力量弱
➢个人因素:奴性、软弱、妥协
➢ “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人们受到权威 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 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
重点研读
总结形象
➢沙皇专制统治的牺牲品 ➢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高压政策下俄国人民畸形心理状态的象征 ➢既是漫画了的象征性形象,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 ①语言描写。谄媚、夸张的语言。如“菩萨”“精灵”“活神仙”等一系列对将军夫 人的称谓暴露人物身上的奴性,毫不掩饰的阿谀奉承。
➢ ②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性格化行动,如“一声不响地跪下去”“在她手上吻了一 下”“还到袋子里摸他的手帕”,展现了一个自轻自贱、出乖露丑的人物。
➢ ③点面结合。既有对萨木弗利辛个体形象的凸显,又有丢失尊严的群像描写,客观真 实地反映了时代特征及其对人们精神性格产生的深刻影响。
➢第二部分(6-38):别里科夫的婚事
开端:结识华连卡 发展:漫画、骑车事件 高潮:与柯瓦连科争吵 结局:恋爱最后失败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

他称赞过去,可能是怀念正直自由的青少年生活;称赞那些从没 存在过的东西,是因为现在社会存在的东西让他畏惧、紧张甚至 惶恐不安。
职业上 思想上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禁闭开除学生
论调上 只求不出乱子
比喻
本体 类似点 喻体
高潮 结局
争吵交锋 婚事失败
别里科夫的死及其影响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采用了怎么样的叙述手法和叙述人称 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式,先写别里科夫的死亡, 再叙述其故事; 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见证人和叙述者。
人物形象分析 (一)分析第一部分
1.作为一名古代语言教师,别里科夫有哪些与 别人不同的地方(哪些“套子”)?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契诃夫
《变色龙》《胖子和瘦子》《装在套子里的人》 《小公务员之死》 《凡卡》
莫泊桑
《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
背景链接
小说发表于1898年。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 运动逐渐展开,马克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 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 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森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 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 的迫害。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 旧有的阵地,敌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 现在知识界。
艺术手法
世界文学长廊中,别里科夫是一个经典的套中人形象。作者是如何刻 画别里科夫的?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新课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新课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新课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3.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文学术语和表现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运用文本分析法,解读小说中的细节和语言特色。

3. 练习写作,表达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小说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

2.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激发对人生、社会和自我认识的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胆小怕事、追求稳定和安全感的人——别里科夫的故事。

他试图将自己和世界都装进套子里面,以避免冲突和变化。

他的这种生活方式最终导致了他的孤独和悲剧。

2.2 人物分析2.2.1 别里科夫别里科夫是小说的主人公,他胆小怕事,追求稳定和安全感。

他试图将自己和世界都装进套子里面,以避免冲突和变化。

他的这种生活方式最终导致了他的孤独和悲剧。

2.2.2 其他人物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别里科夫的妻子、朋友们等,他们的形象和作用是什么?2.3 主题探讨2.3.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探讨别里科夫试图将自己和世界装进套子里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对他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3.2 追求稳定与面对变化的冲突分析别里科夫追求稳定和安全感的心态,以及这种心态在面对变化时的困境和矛盾。

2.3.3 人性的束缚与自由通过别里科夫的故事,探讨人性的束缚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平衡。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3. 掌握小说的文学术语和表现手法。

3.2 教学难点1. 对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的深入理解。

2. 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探讨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

2.学习本文的讽刺语言与作者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

3.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以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4、赏析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准确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2.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2.思考小说主题,并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认识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3.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意味,体味契诃夫作品幽默,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情分析】
1、第1课学生掌握了小说的双线结构,但对许多短篇小说的”T”结构了没能好好把握,小说前面的事例与小说中心事件的关系不能把握好.
2、别里科夫这一形像的在当时的意义与今天我们学习这篇小说的意义何在,学生不能理解.
【教学设想】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柯夫的著名小说。

学习这篇小说,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意味,通过学习,还要使学生认识到胆小保守的危害性。

介绍背景资料:
契河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

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别里科夫正是沙皇卫道士的典型。

课文是原小说主要部分的节选。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首先介绍作者及小说的时代背景,然后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有一个装在套子中的人,他的“套子”是什么呢?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位特殊的人物。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是俄国著名作家契河夫的代表作之一。

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俄罗斯,沙皇政府实行专制统治,这种专制主义,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但是,在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是作家以故乡塔于洛格初级学校的一个教员兼学监狄河诺夫为原型塑造的。

契诃夫对黑暗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知识界做了长期的、深入细致的观察,把知识分子中的“狄河诺夫”们的思想性格和习惯集中起来进行艺术概括,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世界文学史上少
见的典型形象。

三、了解小说的“T”形结构
第一部分(l—4自然段):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T之横线)
第二部分(5一倒数第3自然段):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及最后失败。

(包括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

(T之竖线)
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别里科夫之死。

埋葬了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别里科夫”。

四、要求学生细读第一部分,讨论文中写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学生默读,找出关键词语,然后展开讨论。


〔明确〕
生活方面的“套子”(有形的):
①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眼。

②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总要支起车篷;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思想方面的“套子”(无形的):
喜欢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别里科夫之所以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是因为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生的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

[提问]
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辖制全城呢?
[讨论归纳]
他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旧秩序。

他自觉地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跟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

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也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

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也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

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能够辖制全城。

五、板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
晴天穿雨鞋,带雨衣歌颂过去;
穿棉大衣,戴黑眼镜,用所教的古代语言
耳朵用棉花堵,脸藏躲避生活;
在竖起的衣领里,伞、只信政府的告示和
表、刀装在套子里,报纸文章;
坐上马车,支起车篷,对不合规矩的事闷
卧室像箱子,床上挂闷不乐
帐子只求不出乱子
因循守旧畏首畏尾保守反动
扼杀一切新思想
六、布置作业
①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选出最好的一组,下次课上读,以激发学习兴趣。

③归纳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

六、板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
1.用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造成幽默讽刺效果
幽默讽2.荒谬绝伦的言论和一本正经的口吻,构成强烈的讽刺。

刺艺术 3.将套中人与新派人物联系起来,造成幽默讽刺效果。

七、布置作业
根据本文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八、教学反思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的代表作,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意义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思考。

但是,本文篇幅较长,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读完一遍有可能就感到索然乏味,但是却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如何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并挖掘其现实意义,就成为本节课教学中的重点,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两个学习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的现实意义
这两个目标,从内容上,以探讨人物形象为主线,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有人物到主题。

从能力上,以生为本,重在让学生养成自己的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虽然粗略地领略了这一艺术精品的风采,但我感觉学生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若一定要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找出点可以肯定的东西的话,我想下面三点是可以列举的:
1、紧扣目标,突出人物形象主线,努力删繁就简,避熟就新。

2、将一定的学习目标问题化,将问题设计巧妙化,不断激发调动学生的思考,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将主体的阅读活动始终置于“最近发展区”,以最终实现有所发现的结果。

3、在动态多变的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地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行为的引导点拨,使阅读活动始终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通过“追问”实现“有效学习”。

但是,由于教师的作为必须收45分钟的限制和师生思想交流不可预设的制约,这节课同样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引导学生的多角度、多元化解读问题时,对于结论的认识应给以更规范、更严谨、更科学的解释。

2、课堂导向语,问题的创设,应进一步精确,凝练。

突出有效信息,给学生更明确的思维导向。

3、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还有待丰富提高。

4、学生的广泛参与度还有待激活。

总之,课堂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尤其是在师生碰撞的动态过程中,具有不可预料性,但是我也坚信未来的路还很长,只要有追求,理想就会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