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学生版)导学案

合集下载

新编资料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案

新编资料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案

2.《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结构,分析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体内容。

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3.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重点难点】1.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2.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

【学法指导】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柯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

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

1880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

毕业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

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

他一生只活了44岁,但在他25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

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

他的思想和创作都随着当时的政治斗争而不断发展。

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2.写作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

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的时期。

当时,逐渐开展的俄国工人运动越来越高涨,到1898年,列宁在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的革命斗争走上了崭新的阶段,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

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不安。

沙皇政府竭尽全力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布国中,俄罗斯大地笼罩着恐怖、窒息的气氛。

出身平民的契诃夫对劳苦大众怀着无限同情,对专制制度无比憎恶。

在他的作品里较为明显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某些特点。

《装在套子里的人》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这个时代的情绪。

高中语文5第一单元 装在套子里的人 导学案1

高中语文5第一单元 装在套子里的人 导学案1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的创作情况和小说的写作背景.(2)整体把握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分析人物,联系现实,理解主题,加以探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从而较深入把握小说主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引起憎恶,从而痛恨一切反对进步、畏惧改革人习惯势力;培养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并体会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把握小说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法,学习理解“套子”的含义。

【学习难点】把握小说的主题。

【知识链接】一、关于作者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十来个剧本,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短篇小说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朴实、简练、幽默。

他自己说过:“简练是才能的姊妹.”他的小说没有多余的东西,很少有抽象的议论。

他善于用不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二、关于创作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当时担任宗教院检查总长的波贝多诺斯采夫给沙皇的奏章中说:“在当前这个艰苦的时代,政府的当务之急就是……平息那种头脑不清、濒于疯狂的社会舆论;必须禁止那种人人饶舌的不可名状的街头巷议,以期尽量减少流言蜚语……”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思潮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制度的呼声日趋强烈,并付诸行动.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生版【教学目标】1、了解契诃夫及其作品。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方法。

3、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

4、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2、学习抓住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领悟以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

导入学习:本单元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小说单元,前面已经学过几篇小说,相信同学们对鉴赏小说会有一定的心得,请同学们思考该如何去鉴赏一篇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

分别为典型情节、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本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我们在本课前已经研究完成,关于典型环境文中很少涉及,所以这节课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物形象。

自主学习:一、作者及作品相关内容简介1、契诃夫(1860-1904)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莫泊桑、俄·契诃夫、美·欧·亨利)之一。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

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

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但局限于表达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带着明显的抑郁哀伤的色彩。

2、写作背景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结构。

2、学习抓住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3、从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荒唐言行,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人物的典型意义。

二、相关背景1、简介作者契诃夫(l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其代表作短篇小说《变色龙》、《万卡》、《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戏剧《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之说之王”。

2、写作背景小说发表于1898年。

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学习过程三、字词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识记暖和.()惊吓.()憎.恶()祈祷.()辖.制()噩.梦()撮.合()怂恿..()游说.()讥诮.()谗.言()熨.帖()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通宵()应接不暇()兴高彩烈()战战惊惊()共商国事()谄言()哀声叹气()没精打彩()心慌意乱()黄梁一梦()四、探究(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五2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五2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生版)
制作者:陈迪审核:陈忠章
高二()班组姓名
【温馨心语】思想是会享用它的人的财产——爱默生
【学习目标】1、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
2、学习抓住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认识沙皇俄国专制制度的黑暗和腐朽,理解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社会意义;【思维预热——资料补充】
作者背景见《新学案》P8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独学检测
1、基础积累(详见《新学案》P8)
2、请熟读课文,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

(二)、合作探究——问题生成与解决
1、小说是文学画廊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通读课文,说说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小说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
2、别里科夫是个中学的希腊文教员,为什么“全城都受着他的辖制”?
(三)、拓展延伸——延伸巩固
1、别里科夫结婚的喜剧转眼间变成死亡的悲剧说明了什么?
2、柯瓦连科姐弟俩在文中有何作用,是怎样的人物?
3、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

这个结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反思感悟——整理纠错
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2、装在套子里的人(学生版)

2、装在套子里的人(学生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主备人:审定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备课时间:9月授课时间:一、学习目的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3、通过本课学习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以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三、课时安排: 3课时四、预习导引1、了解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契诃夫出生于小市民家庭,父亲的杂货铺破产后,他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等,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

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

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的作品,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

契诃夫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都曲折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时导学案2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时导学案2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热烈地赞美过纯真的爱情,那么,躲在厚厚的“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在爱情的面前将会怎样呢?请仔细研读小说第二部分。
二、引导学习:
研习小说的第二部分
1.让一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2.提问:本部分写别里科夫的恋爱经过,试从恋爱动机来看,他与华连卡是否有“真爱”?
学生思考后,明确:别里科夫的恋爱并不是自愿的,因此他与华连卡间是没有“真爱”可言的,是他一时“昏了头,决定结婚了”。另外,可从下列句子中看得更为清楚:如“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可见,别里科夫在“恋爱”中总处于被动。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至“从此再也没有起过床”部分。同时让学生思考:这部分文字又表现了别里科夫性格中的哪些特点?(用原文相应语句回答)
明确:这部分文字集中叙述了别里科夫同柯瓦连科争吵的过程,进一步表现了别里科夫虚伪、保守的性格。如,他曾标榜“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你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
三、反馈训练:
师生研讨:小说语言是怎样达到讽刺效果的?
讨论后明确:小说自始至终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刻画别里科夫可悲、可笑、可鄙的性格。小说讽刺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如写“套中人”晴天带雨伞、穿雨鞋、穿暖和的棉大衣,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用棉花堵住耳朵眼等。再如说他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大家什么也不敢干:不敢办舞会,不敢大声说话、写信、交朋友、看书、教人念书写字。这些有悖常人的举动,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作者故意将其作夸大夸张,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让人物自我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人物性格与其行为的自相矛盾,揭示别里科夫悖谬扭曲的思维逻辑。如老师骑自行车学生就头朝下走路等。总之,小说艺术地运用了讽刺的语言,将主人公别里科夫保守、落后、卑鄙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生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生版)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上学期导学案(第2期)制作人:余良刘森林审核人:周平付邢大辉 2017年8月30日《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的创作情况和小说的写作背景。

(2)整体把握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分析人物,联系现实,理解主题,加以探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从而较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引起憎恶,从而痛恨一切反对进步、畏惧改革的顽固势力,培养自身突破旧桎梏,接受新事物的革新精神。

【学习重点】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并体会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把握小说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法,学习理解“套子”的含义。

【学习难点】把握小说的主题。

【自主学习】1、预习课文,并根据《红对勾》页9安排,自主夯实基础,早读检查。

2、预习《红对勾》页10相关链接,了解作者及故事背景,学习讽刺和夸张的艺术手法。

3、课前三分钟提问检测:课文中的讽刺有什么特色或者如何表现的?夸张又是如何表现的?【课时安排】1课时【整体感知】1、别里科夫身上都有哪些“套子”?请找出文中相关内容,分类整理,加以理解。

外表:用具:职业:思想:口头禅:生活:2.请简要概括别里科夫恋爱过程中的三个主要事件。

①②③【合作探究】1.依据作者重点所记别里科夫恋爱过程的三个主要事件,填写下表,分析人物性格,并结合(特点:抓住人物典型细节,用幽默、讽刺笔调勾画突显其性格、本质。

)请依据文本概括:别里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对自己来说:对别人来说:作为类型来说:2、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请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思考并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

个人角度:社会角度:小说主题:3、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

这个结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拓展提升】在你周围,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如果有,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套子”的?请写一篇百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6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6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6 2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分类,识记有关的常识;2、熟悉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学习重点熟悉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别里科夫形象的时代意义。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问链接一、小说分类:就流派来分,有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新新闻主义小说、“垮掉的一代”小说等等。

就表现的方法分,有叙述体小说、散文体小说、诗体小说、生活意识流小说、纪实体小说等等。

就题材分,有儿童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神话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等等。

就雅俗分,有通俗小说、严厉小说等。

就篇幅长短分,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四大类。

二、简介:契诃夫是()(国家)19世纪后期闻名的()(流派)作家,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他与法国的()(我们曾学过他的《我的叔叔于勒》),美国的()一向被并称为“ ”。

他的作品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怜悯被污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

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以及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

他的短篇小说有学校学过的《》和《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篇小说有《第六病室》,戏剧有《樱桃园》《万尼亚舅舅》《海鸥》。

三、写作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

十九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殊残酷黑暗的时期。

当时,渐渐开展的俄国工人运动越来越高涨,到1898年,列宁在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的革命斗争走上了崭新的阶级,工人罢工和农夫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

即将来临的革命暴风雨使反动派惊恐担心。

沙皇政府竭尽全力妄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专制制度,反对任何自由的要求和革新的行为,加强反动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国中,俄罗斯大地覆盖着恐怖、窒息的气氛。

出身平民的契诃夫对劳苦大众怀着无限怜悯,对专制制度无比憎恶。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学习重点: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学习难点: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教你几招:小说阅读及解题的方法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高考命题人设题问题离不开小说“三要素”,自然,这也是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的重点。

同学需要知道的是,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达主题的。

1.人物的鉴赏鉴赏方法: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

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常见命题方式: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③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解题思路: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2021【导学案】《装在套子里的人》

2021【导学案】《装在套子里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抓住“套子”,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把握小说主题。

3.欣赏小说的讽刺手法。

【学习重点】正确认识别里科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把握小说主题。

【学习难点】欣赏小说的讽刺手法【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著名剧作家。

他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苦恼》《万卡》等,剧本《万尼亚舅舅》《伊万诺夫》《樱桃园》等。

二、字音字词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辖制:管束。

撮合:拉拢说合(多指介绍婚姻)。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

六神不安: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唉声叹气: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的样子。

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

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4.辨用法辖制控制①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②怎样控制住伊拉克反美局势的发展是美国政府一直头痛的问题。

辖制:管辖控制。

控制:掌管住,限制住。

三、探究与发现1.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评: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表,并不仅仅为了引人发笑,而是用“形”显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别里科夫丑恶的思想,让读者在笑声中看清别里科夫丑陋的灵魂。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0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0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10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引起憎恶,从而痛恨一切反对进步、畏惧改革的习惯势力。

2、使学生学会运用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2、分析别里科失这个典型人物的意义。

教学难点: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

课型:教读。

教学方法:指导研读。

教具与器材:投影设备。

教学设想:拟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备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三。

上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五。

教学要点:了解情节结构,分析第一部分。

具体步骤:一、题解。

1.关于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柯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

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

1880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

毕业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

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

他一生只活了44岁,但在他25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

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

他的思想和创作都随着当时的政治斗争而不断发展。

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2.写作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

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的时期。

当时,逐渐开展的俄国工人运动越来越高涨,到1898年,列宁在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的革命斗争走上了崭新的阶段,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优秀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别里克科夫形象,体会文章主题。

2、学习文章抓住外貌、语言、动作刻画任务的方法。

3、了解沙皇专制制度的本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抓住典型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要使一个人物活化必需借助于手段: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正面刻画以及环境等外在因素的侧面烘托,那“小说之王”是如何活化别里克科夫这个套中人呢?我们来共同探讨《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分析人物形象1、谈谈你眼中的别里克科夫?他是沙皇制度下的忠实良民、忠心拥护者、卫道士,他守旧、落后、严守规矩,害怕出乱子,害怕变革现有的一切,而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起着为沙皇助纣为虐的作用。

他用僵化的思想模式,道德规范辖制着大家,他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

他是一个受沙皇专制制度毒害的可怜又可悲,可憎又可恨的人。

2、小说怎样塑造这个人物?集中表现在他的套子。

服装套:雨鞋、伞、棉大衣、表、小刀、脸、眼、耳朵。

思想套:告示、报纸、法令、常规、规矩行为套:摇摇头、低声说、心慌、一个劲、慎重、多疑、唉声叹气、垂头丧气语言套: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环境套:卧室、床、帐子、被子、门、炉子、厨房3、这些套子对他有什么影响?他用套子套己也套人。

有他在,人们不能自由言论,因为他把一切不合“规矩”的言行报告校长。

此外,他反对一切新生事物。

同事骑车交游。

他认为大逆不道,怕教室吵闹出乱子就建议开除“彼得洛夫和叶果落”。

他就象是一只背着重重的壳的蜗牛,胆小、多疑、封闭、守旧,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

极力维护现行的秩序,当外界发生变化的时候他就缩进自己的壳里。

4、全城的人又为什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让学生咀嚼体味)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生用)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生用)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契诃夫及其作品;2.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3.使学生了解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并训练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理清小说结构,分析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体内容;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3.使学生学会运用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对别里科夫形象的把握,从而憎恶、痛恨一切反对进步、畏惧改革的习惯势力。

【学习重点】1.体会小说的讽刺意味,分析别里科夫这一形象的讽刺意义;2.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别里科夫的婚事及其失败。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短篇小说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2.写作背景小说发表于1898年。

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全国密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装在套子里的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形象,并能分析其特点。

2、合作探究人物的现实意义以及小说主题。

3、掌握小说幽默讽刺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并分析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性格及形成原因。

【学习难点】探究别里科夫的“套子”的现实意义。

基础导学1、作者简介契诃夫是_____国________世纪末________主义大师。

他善于运用__________的手法,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他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装在套子里的人》十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_________的典型形象,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维持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2、相关链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指的是俄国的、法国的(代表作有)和美国的(代表作有)。

合作探究一.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别离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别离科夫什么思想性格特点?二、每组指定一个选题,然后研读课文,思考讨论,共同完成该组选题的书面报告。

1、案发背景2、现场勘察3、死者档案4、访谈笔录5、别里科夫的遗书6、结案报告【达标测评】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

您一定听说过他。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优秀5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优秀5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相关内容,小编精心整理了5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总结别里科夫人物性格,分析全城人害怕别里科夫的原因,体悟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提高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2 在与别里科夫的对比中分析华连卡姐弟的作用。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诵读品味法,点拨法,自主探究法。

第一课时:人物形象分析一、导入穿过时光的云烟,我们看到,在一百多年前的俄国,有一场葬礼正在举行。

奇怪的是,送葬的人们的悲伤好像是装出来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就让我们走进《装在套子里的人》,从这场葬礼说起吧。

二、初步感知,挖掘深层含义1 切入:这场葬礼首先出现在课文倒数第三段,我们读一读。

(学生齐读倒数第三段)师:这是谁的葬礼?人们称他作什么?明确: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2 人们为什么叫他“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的表现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明确(学生回答):(1)穿着: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蒙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

用具、出行:晴天带雨伞,把表装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出行坐马车也要支起车篷。

——总结出别里科夫的一个性格:封闭。

(2)居家:卧室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睡觉则用被子蒙住脑袋。

——总结出别里科夫的一个性格:胆小多疑。

(3)引导学生齐读第一段结尾和第二段,列举别里科夫思想方面的表现:歌颂过去。

官方禁止的才觉得一清二楚。

违背法令的就闷闷不乐。

——总结出别里科夫的一个性格:怀旧,极力维护旧秩序。

(4)请几个学生读别里科夫的标志性言语: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要求读出他可笑的担忧心情。

3 (1)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周围的人们有什么影响?明确:“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2)他是校长吗?不是;他是市长吗?也不是;他只不过是中学里的一位普通的希腊文教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5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5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悉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2、会分析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作者简介:1880年,契诃夫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学习,同年开始写作。

早期作品无情地揭露了专横残暴的黑暗势力〔《假面》《变色龙》《普里希别耶夫中士》等〕,鞭挞了庸俗卑劣的社会现象〔《胜利者的胜利》《胖子和瘦子》等〕,同情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哀伤》《苦恼》《万卡》《歌女》《风波》等〕。

当时,沙皇政府为防范革命活动而公开施行高压政策,进步杂志被迫停刊,能合法出版的都是“为买而笑〞的刊物。

为了生计,契诃夫不得不迎合刊物的胃口,写了许多逗人发笑的作品。

其中有些作品不免流于粗俗,但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深入的社会意义:表面上写俄国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笑话,实际上却无情地讥笑和揭露专制警察制度和小市民的奴性心理,如《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189 0年,契诃夫去库页岛旅行。

从这个人间地狱回来后,契诃夫果断地和反动报刊断绝联系,他逐渐摆脱了思想上的苦闷,加深了对现实的熟悉,写了一系列具有深入社会意义的中、短篇小说,其作品题材更广泛,思想更深入,技巧也更为成熟。

《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契诃夫在这一创作的繁荣和成熟时期而诞生的优秀作品。

还有如《第六病室》《跳来跳去的女人》《文学教师》等。

晚年,契诃夫同时致力于小说和戏剧的创作,著名的有《农民》《带阁楼的房子》《姚尼奇》《新娘》等;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这时期的创作洋溢着乐观主义情调,对新生活充满信心。

写作背景: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19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马上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强化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刘粉娟审核:包科领导:使用时间:2014年8月《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2、学习夸张、讽刺的手法。

3、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结合创作背景把握人物形象及主题。

2、别里科夫的形象及其意义。

学法指导1、参考注释及及字典扫清文章字音字形词义障碍。

2、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结合课本及相关资料,独立规范做答。

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但局限于表达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带着明显的抑郁哀伤的色彩。

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

有人评价契诃夫“只用一个词就可创造一个形象”,这句话道出了他在语言文学上的高深造诣。

2、解题和介绍创作背景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十九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

3、人物形象分析法①分析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典型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指既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又深刻体现一定历史条件下时代、社会的面貌。

通过典型环境的分析,揭示典型人物的形象,让读者关心小说中各种各样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其命运。

如“别里科夫”害怕一切新事物的举止的描写以及对其卧室的描写,充分展示了俄沙皇统治恐怖的典型环境。

这个环境不仅烘托了别里科夫胆怯,惧怕新事物而又顽固、虚伪的性格特征及落得被嘲讽的下场,而且也揭示了造成这种性格及落得该下场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②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内心世界人物的不同性格,主要是通过人物所独有的言行和内心活动表现出来的。

③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这就形成了许多复杂的社会关系。

因此,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常常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

如本文通过别里科夫同他周围人柯瓦连科姐弟等的矛盾冲突,深刻地揭示了别里科夫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也要把别人装在套子里的可悲下场,以及由反动腐朽势力灭亡的预兆而激起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在推动社会前进的这一现实。

学习过程:一、通读全文,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胆怯.()怂恿..( ) 祈.祷()噩.梦()游说.()讥诮.()促狭.鬼()憎恶..()陶冶.()辖.制()车篷.()瘦削.()恐吓.()劲.()风使劲.()涨.红了脸()吃荤.()撮.合()搓.手()战战兢兢.()滑稽.()揉.皱()2、写出横线上的字biàn( )护纯cuì( ) 通xiāo( ) 性情孤pì( ) 诚kěn( )做è()梦 zhuì()着一个tí()名没精打cǎi( )兴高cǎi( )烈 píng( )心静气以zhì()闹出什么乱子3、成语积累六神不安:心神不安。

我国道家迷信地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叫六神。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什么疾病和事故。

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战战兢兢: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相安无事:相:互相;安:安稳。

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二、再次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可编辑三、研习小说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别里科夫是一个学校的古代语言教师,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什么都要有一个“套子”。

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别里科夫什么思想性格特点?一、生活方面的套子()外表的“套子”:行为上的套子:生活习惯的套子:二、思想方面的“套子”()别里科夫的性格:2、结合背景思考,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从文中找出依据。

四、同步闯关,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揉皱.(zhòu)默.许(mò)尽.管 (jǐn) 筋疲力尽.(jǐn)B、祈祷..(qǐdǎo)降.服(xiáng)丧.葬 (sāng) 垂头丧.气(sàng)C、陶冶. (yǐ) 讥诮.(qiào)游说. (shuì) 说.长道短(shuō)D、怂.恿(sǒng) 辖.制(xiá)瘦削.(xiāo)削.足适履(xuē)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战战兢兢滑稽可笑听信谗言黯然失色B、哀声叹气吃荤吃素噩梦连连消遣娱乐C、没精打采通霄做梦安然无恙令人难堪D、兴高采烈性情孤癖心神不定周济穷人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几句很有刺激性的话使他感到十分。

②“迷”本身就是一件不惜代价的事情,“粉丝”们的疯狂也无可厚非。

歌迷追逐偶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情感的过程。

③他的这种性格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A、难看发泄由于B、难堪发泄由C、难堪宣泄由D、难看宣泄由于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楼梯又高又陡,那个老人从楼上滚下来却安然无恙....。

B、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

C、他昨夜赶稿子,一宿没睡,今天上班没精打采....的,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D、二爷生性胆小怕事,就怕天上掉根茅草砸着自己,战战兢兢....地生活了一辈子。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祈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几年,中小学生自杀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什么在一般人都视若至宝的花季里,他们却选择了绝路?是这一代人承受了比父辈更多的艰辛?还是精神上有了更多的压力?B、您是青年人,您前途远大,您的举动得十分十分小心才成;您却这么马马虎虎,唉!这么马马虎虎。

C、然后,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么!!D、征地之痛,是今年来农村矛盾中难解的一大症结。

冲突,上访,打官司,甚至演变为骇人听闻的暴力侵地事件。

7、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B、契诃夫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个是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C、别里科夫已经成为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政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D、《套中人》极其成功地运用了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

8、幽默、讽刺是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下列对课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别里科夫的肖像描写和生活习惯的描写,就使人感到滑稽可笑。

B、对别里科夫“婚姻事件”过程的描写,充满轻松的戏谑。

C、用“千万别出乱子”等口头禅描写别里科夫套子式的论调,讽刺他谨小慎微的性格,令人可笑。

D、与科瓦连科谈话的神情以及摔下楼时的心理活动,讽刺了他虚伪和自欺欺人的性格。

第二课时知识链接:可编辑1、小说中次要人物的重要作用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应该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他们代表了一种怎样的社会势力,代表了一种怎样的观念。

(1)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

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

也就是说,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2)次要人物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理解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与作用理解词句含义,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文章这个整体,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考虑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联系文章的创作背景或中心思想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②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③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⑤联系修辞特点来理解词句的含义。

学习过程研习小说第二、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全城的人都怕别里可夫,为什么华连卡姐弟不怕? 为什么要写华连卡姐弟?2、作者用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别里科夫的婚事,这一部分情节相对比较完整。

结婚是不是表现别里科夫对生活的某种渴望?3、“埋葬别里科夫”本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我们却为什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第三课时知识链接:1、幽默指的是运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通过比喻、影射、讽刺、夸张、双关笔法批评和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乖缪和不通情理的现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用巧妙的、出人意料的人物对话或人物的自我揭露,引起读者的哄笑,达到批评、暴露的目的。

轻松发笑是幽默的外壳,透彻精辟的说理是幽默的内核。

2、讽刺,也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用讥刺和嘲讽的笔调揭露、谴责社会生活中反动、腐朽的或落后的现象。

它往往采用夸张或对比的手法,与不同事理的描写,暴露被讽刺者的矛盾所在及其可恶与可笑之处,达到贬斥和否定的目的。

由于讽刺的具体对象不同,其态度和方法也有区别,对于敌人或反动事物要无情鞭挞,对人民内部的落后现象则应善意批评。

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否准确恰当,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和对被讽刺事物的辨认程度。

学习过程一、课文内容探讨1、小说自始至终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刻画别里科夫可悲、可笑、可鄙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