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烧烫伤的现状和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烧烫伤的现状和展望

发表时间:2012-02-02T09:07:48.7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8期供稿作者:张勇[导读] 在烧烫伤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四大难题,即创面疼痛、进行性坏死、易感染、瘢痕愈合。

张勇 (内蒙古阿荣旗中蒙医院 16275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283-03 【摘要】作者通过查找文献,对中医中药治疗烧烫伤的现状进行了系统概述,并对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就如何做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医烧伤烫伤现状展望

烧烫伤是由于热、光、电、化学物质以及放射线等因素所引起的组织损害,损伤部位主要在皮肤和黏膜,严重者可伤及皮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伤及内脏,它是一种复杂的外科疾病。在烧烫伤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四大难题,即创面疼痛、进行性坏死、易感染、瘢痕愈合。早在公元三世纪,晋代葛洪《肘后方》和《刘涓子鬼遗方》中,就已有治疗水火烫伤的记载,提出了内外兼治、辨证施治的治疗观念。纵观古代文献,医家们大多都认为,烫伤的病理在热毒蕴结,治疗基本采用清热解毒。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指出,本病多由火热毒邪所致,治疗以苦寒收敛为主,谓“火疮用栀子、黄芩、白敛煎汤以淋疮,气溜去火热毒”。现代中医在治疗烧烫伤过程中,把传统辨证论治和现代科研成果结合运用起来,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较新的意义。今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1、中医中药治疗烧烫伤的研究现状概述

通过查阅近些年关于烧烫伤中医临床研究的文献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烧伤是因热毒所致,热胜则内腐,以致肌肤腐烂,热毒时有内攻的可能,故治疗上必须针对热毒,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外治[1]。徐荣祥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烧伤湿润暴露疗法,提出烧伤既是伤又是疡的观点。他认为[2]烧伤病因是火毒或热毒,属“不内外因”;轻则犯皮毛,重则伤肌肉、筋骨。其“火”、“热”与一般温热病的“火热”不完全相同,其传变也不一样。一般无并发症的烧伤总是火炽热甚,主要侵犯中焦,多为阳明实热之症,并且容易耗阴损气,同时还有瘀血凝滞。所以烧伤的一般治疗包括:①清热解毒;②养阴生津;③益气理脾;④活血逐瘀;⑤托里排脓。若发生并发症,则需根据病情予以施治。早期实证较多,但实中夹虚;后期虚证较多,亦有虚中夹实。随着现代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治疗烧烫伤的新方法不断涌现,尤其是以MOBT/MEBO为代表,以创造烧伤创面生理湿润环境、无损伤地液化排除烧伤坏死组织、激活潜能再生细胞转化为干细胞、提供干细胞增殖分裂所需的生命再生物质和营养成分,最后通过干细胞新生的组织细胞的连接而实现烧伤创面的生理性再生修复,探索出用中药治疗烧伤实现皮肤原位再生的新路。

随着中医治疗烧烫伤的临床实践不断发展,以及中医科研水平和层次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很多治疗烧伤的中药剂型。目前,很多治疗烧烫伤中药及其制剂,通过药理和临床试验证明,都有很好疗效。根据配制方法及使用方法不同,大致可把它们分为膏剂、散剂、汤剂或水剂、油剂、酊剂、霜剂、乳剂、擦剂、膜剂等剂型。这些制剂大多数都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理气止痛、祛瘀生肌等功效。但不同的剂型在临床运用上又有不同特点。膏剂目前治疗烧伤多采用的一种剂型,因其富有粘性.外敷患处.既可避免外来刺激和细菌感染,又可消炎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如彭嶷[3]应用石黄膏(煅石膏、大黄、川芎、乌贼骨、炉甘石、冰片、麻油)治疗Ⅰ°-Ⅱ°烧伤166例,创面常规清创后直接外涂石黄膏,总有效率99.4%,一般不用抗菌素。朱永福[4]用鲜虎杖膏(鲜虎杖、桐油)治疗烧烫伤68例,治愈率100%,有轻微瘢痕者29例,明显瘢痕者7例。张景效[5]采用景效中药烧烫伤膏(当归、白芨、党参、大黄、冰片等)治疗颜面部烧烫伤125例,总有效率100%,痊愈平均时间17d。饶朝鹏[6]用复方中草药膏(龙胆草、马齿苋、大黄、白蔹、大蓟、苦参、黄连、仙人搭桥、麻油、白凡士林) 治疗306例各类不同程度烧伤病人,创面愈合较好,均获满意效果。贺润明等[7]用解毒烧伤膏(生地、大黄、黄柏、地榆、丹皮)治疗498例烧伤患者,可不同程度地促进创面的愈合,与京万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王喜庆等[8]运用烧烫宁软膏(双花、紫草、虎杖、苦参、五倍子、蒲黄、冰片、薄荷脑、芝麻油、蜂蜡等)治疗烧伤638例中有463例单用烧烫宁而获痊愈。散剂是由一种或几种药物细粉,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可直接撒于清创后的患处,或用醋,蜜、麻油等调敷患处,每日或数日更换一次,可视病情而定。具有止痛快,控制感染、促使剖面早日愈台等优点。贺建杰等[9]用化腐祛湿生肌散(大黄、地榆各30g,榆树皮12g,黄连15g,乳香、冰片各10g,硇砂9g)治疗小面积烧伤,一般1~3次即愈。但是散剂存在着有创面占位、污染创面,结痂太厚、不利观察的缺点。酊剂是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溶媒,浸出药物有效成份而制成的制剂,具有含有效成份浓度高、防腐性能好、用量小且久贮不变的优点,近年来多有应用。刘学讲[10]用黄芩、黄柏、儿茶各100g,冰片500g,加入酒精1 000ml,冰片后下2天,浸泡1周,制成烧伤喷剂,常规清创后喷洒患处,局部暴露,治疗156例,痊愈140例,对Ⅱ°及Ⅲ°度烧伤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陈新等[11]自制特效灵(榆树皮3份,黄柏1份,地榆3份,紫草3份,研粉,以80%酒精浸泡1周制成),常规清创后喷洒患处,治疗300例创伤,其中烧烫伤125例,所占比例最大,结果痊愈无瘢痕者占89%;闫云[12]用虎杖、白芨、枣树皮配地榆、黄柏制成酊剂,治疗各类烧伤150例,疗效满意。但是,酊剂存在的问题是:创面刺激大,早期疼痛明显、容易收敛过渡、结痂过厚、痂下积脓感染加重、对肝肾功影响大、不利于观察等缺陷。乳剂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所组成的分散体系,最常用的是水和油。杨栋[13]采用生石灰、槐枝、白蔹、芝麻油等混合制成乳剂直接涂抹创面,药物在创面形成半透明保护膜,减少创面渗出,治疗Ⅱ°烧伤30例,14天内痊愈者占70%,但是对深度烧伤的治疗存在疗效不佳的缺陷。

中医药对烧伤创面的处理贯穿于治疗的整个过程,正确地处理烧伤创面,可以起到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创面修复、加快愈合、缩短治疗过程,是抢救治疗烧伤患者成功与否的关键。有关烧伤治疗记载的文献比较多,多数学者认为,烧烫伤是热毒损伤,因伤而成瘀。中医学认为:疮疡出脓,是正气载毒外出,使创而毒气随排泄物、坏死组织而泄的表现。也有学者认为:烧伤后出现的“热毒”与火毒不同于一般的跌打损伤,又不同于外感六淫,有自己的特点,它是热损伤后出现的病理产物,而并非烧伤的直接病因。肌肤被热力损伤,经络阻塞,气血凝滞,造成“瘀”的病理;这与现代医学对烧伤后局部微循环的改变,即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红细胞聚集、血流瘀滞的病理是一致的。目前中医药对烧烫伤创面的临床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如王忠发[14]使用王氏金宝烧伤膏对488例烧伤创面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治愈总有效率迭97.6%。王美云[15]将黄柏、黄连、黄芩、生大黄、熟大黄加入植物油中精制而成五黄油应用于烧伤创面,既缩短了病程,还减轻病人痛苦。临床常用的中医方剂中,大黄、黄连、黄柏、黄芩等在治疗烧烫伤方面应用广泛。其中大黄,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外治水火烫伤;黄连和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四黄的抗菌、消炎作用为控制创面的感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配合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药物,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