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病外治在药剂学上的发展与展望

合集下载

中药药剂学学科的研究现状、趋势及其发展策略

中药药剂学学科的研究现状、趋势及其发展策略
2 0 1 0年资 助 项 目数 和经 费较 2 0 0 9年 呈 大 幅增 长 , 分 别为 6 0 . 0 %和 6 1 . 8 %。此 后 2年 , 项 目数 增 长 趋 于
平缓 , 从2 4项增 至 2 8 项 。2 0 1 3年 的中标 项 目数 和 金额 又 出现 了一定 程度 的缩减 , 资助项 目数和 经费 分别较 2 0 1 2 年下 降了 1 7 . 9 %和 2 1 . 8 %, 2 0 1 5 年资助 项 目数又增 长至 3 1 项, 资助 总经 费与 2 0 1 3 、 2 0 1 4年 基本 持平 , 但低 于 2 0 1 2年经费 总额 , 这与 国家 自然 基金 委 2 0 1 5年 开 始 实 行 直 接 经 费 与 间接 经 费 分 开
1 国 家 自然 基金 项 目资助 概 况 与 热点 剖 析 中药 药 剂 学 作 为 国家基 金 委 的 重 点 资 助 学 科 之

予重 视 的优 先 资助 领域 之一 _ 3 ' 。根 据 2 0 0 6 — 2 0 1 6 年 中药 药剂学学 科基金 中标量 及资助经 费金额 ( 图 1 ) 等数据发 现 , 自2 0 0 6 年起 ,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在 中药 制剂 研究 领 域共 资助项 目 2 3 8 项, 资 助经 费 8 6 3 0万元 , 资助项 目数和资助经 费呈 逐年上升趋 势。
技 术学科 【 1 . 。加 强 中药 药 剂 学 的 理 论 内涵 与 技 术
和介绍。
加 强 中药 药 剂 学 的 基 础 研 究 , 促 进 中药 药 剂 学 的学 科 发展 , 被 国家 基金 委 列 为 “ 十 二 五 ”期 间 应
水平 , 促进 中药药剂学 的学科发展 , 是实现 中药现代 化 的关 键环节 。近 1 0 年来 , 在 中华人 民共和 国科学 技 术部( 以下简称 “ 国家科 技部” ) 、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 委员会 ( 以下简称 “ 国 家 基 金 委 ”) 等 各 级 主 管 部 门的大力 资助下 , 中药药剂学在制剂理论 、 制剂技术 和制 剂辅 料与设备 等方 面的基础研 究不 断深入 , 制 剂创新 平 台建设不 断完善 , 推 动 中药药剂 学学科 发 展 步 人新 的 台 阶 。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摘要: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作为我国中药研究的关键领域,其的发展情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现阶段,我国中药市场发展的非常突出,中药药剂学已经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理论。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发展思路引言:中医药理论是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基础,其是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剂的配置、生产以及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学科。

现阶段,我国对中药药剂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得到了可观的研究成果。

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一、中药药剂学发展的情况(一)建立中药药剂学创新发展平台创新是任何一个领域发展的前提,中药药剂学作为中药研究的关键领域,创新发展更是必然。

现今,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国家工程为核心的中药药剂学研究工作室,且发展的前景非常乐观,将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建立中药药剂学新技术体系中药的配方具有复杂性,国家针对中药的作用特点,建立了相配套的新技术体系。

例如,现今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中药多组缓释制剂技术。

这种根据中药复方特点,所研究的新技术,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三)中成要的二次开发针对一些重大疾病的特点,再结合中医药治疗的优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中药新品种的研发工作,经过现代中药技术的研究与生产,现已研发成功一批疗效稳定、安全性高、药物成分明确的中药制剂,有广泛的市场前景[1]。

二、中药药剂学研究成就(一)完善了中药药剂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研究了中药粒子设计理论,其是针对特定的工艺设计以及相关技术的总称。

我国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应用中药粒子设计理论,例如口腔溃疡就是利用中药粒子设计理论,制作的,其比普通的药物更加的均匀,降低了冰片的味道,粒子的设计更加的趋近人性化,且这种粒子设计的稳定性非常的高。

内病外治药物制剂

内病外治药物制剂
水泥因混此合促镶进嵌药”物的的构透造皮,吸组收成也了 一座就“是墙要”采。用亲合水理性方角法蛋穿白过的这角 膜细些胞间组隙成或了打“乱砖这”种,致被密包的埋结在 由神构经,酸通胺过的皮多肤层表脂层质进层入、深脂层肪 酸、及胆体固循醇环、。胆固醇酯组成的 “水泥”结构中。
内病外治DDS
二、机理
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机理:
内病外治DDS
一、发展
中医内病外治理论历史悠
久,早于《内经》即有记 自1981年,美國Alza公司首次推出東
载。吴师机的《理瀹骈文》 莨菪鹼貼(晕车贴)片后,國外已有
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
硝酸甘油貼片、尼古丁貼片等多种 產品上市。國內也相繼開發成功了
之理”。根据中医内病外 東莨菪鹼、硝酸甘油、可樂定、雌
透皮吸收书籍
内病外治DDS 五、物理学方法
1、离子导入
离子导入(fontophoresis)是用生理学上可以接 受的电流(0.1mA左右)驱动离子型药物透过皮肤的一 种方法。在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给药系统中,药物被 放置于极性与其荷电性质相同的电极内,电流在电极表 面转化成离子流,使具有一定荷电性、分子大小以及离 子迁移数的多肤和蛋白质药物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离 子导入具有很好的透皮促进作用。
内病外治DDS 1、离子导入
五、物理学方法
内病外治DDS 1、离子导入
五、物理学方法
内病外治DDS 1、离子导入
五、物理学方法
Phoresor®离子导入给药系统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电极
内病外治DDS 五、物理学方法
2、电致孔技术
内病外治药物制剂的 研究进展
内病外治DDS的研究 进展
目录
序言 一、发展 二、机理 三、特点 四、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 五、物理学方法 六、药剂学方法 七、常见剂型 八、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九、制备方法 十、参考文献 十一、国内上市透皮贴剂专利信息 十二、大作业

中药学专业发展论述

中药学专业发展论述

中药学专业发展论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成分、性质、功效、用药规律及其药理学、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目前,中药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药研究的深入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研究正不断深入。

在中药研究中,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提高中药质量、深入研究中药成分、开发新型中药制剂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中药的科学化、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中药制剂的创新
中药制剂是中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制剂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现代中药制剂已经从传统的汤剂、丸剂、散剂等传统制剂发展到了新型制剂,如注射剂、口服液、胶囊等,使中药制剂更加方便、快捷、有效地治疗疾病,也更好地适应了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

三、中药注重临床应用
中药的临床应用已经成为中药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中药的临床应用中,中医理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代中药学已经从单纯的“药物学”向“中西医结合”、“中西药结合”等方向发展,逐渐实现了中西医药的融合。

四、中药学教育的普及
中药学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及。

随着中药学的不断发展,越
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中药的重要性。

中药学教育的普及对保护和发展中药文化、提高中药学科的发展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中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医学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中药学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外治的现状和展望

中医外治的现状和展望

之 多 。“变 汤 药 为 外 治 ,实 开 后人 无 限 法 门”。明 清 历 史 背 景 下 ,于 新 世 纪 到来 之 泛 化 ,如 清 代 吴 谦
《医宗金鉴 ·正 骨心法要 旨》中所 言 :“有淤血者 ,
二 、外治技术 的现状
中医外治 的现状 和展 望
214400 江阴中医肝胆病 外治专科 医院 江 苏 江阴 丁 小波 张晓恒 :
跨 进 21世 纪 ,如何 弘 扬 中医药 学 ,构架 和 打造 探 讨 ,初 步 完 善 化 做 出 了 贡 献 。 随着 科 学 技 术 水
先进 的现代 中医药理论体系 ,从而参与全球性的医 平 的不 断 提 高 ,中 医外 治 技 术 这 门最 古 老 而 独 特
刀 ),以原 始 古 朴 的 方 法 切 除 肛 瘘 。《内经 》记 载 的 许 多 新 型保 健 产 品 进 入 平 民百 姓 家 。但 由 于历 史
外 治 技 术 有 砭 石 ,九 针 ,火 芮 ,导 引 ,按 摩 。 炙 , 诸 多 原 因 ,外 治 技 术 被 贬 为 小 打 小 闹 ,甚 至 是 卖
法 ,以 及 炙 法 、砭 法 、角 法 (相 当 于 拨 罐 法 )、按 摩 病 变治 疗 向全 身 性 疾 病 治 疗 发 展 ;各 地 外 治 特 色
法 等 ,采 用 结 扎 加 切 除 法 治 疗 痔 (挈 以 绳 ,部 以 专 科 ,内病 外 治 技 术 等 迅 猛 发 展 ,从 治 疗 到 预 防 ,
敷 形 成 薄 膜 ,可 以 减 少 渗 出 ,防止 感 染 ,促 进 创 面
愈 合 ,减 少 疤 痕 形 成 。 血 栓 闭 塞 性 脉 管 炎 坏 疽 的
一 、 外治 技术 的历史 地位

古理今说内病外治老法新用——吴震西先生新著《中医内病外治》读后

古理今说内病外治老法新用——吴震西先生新著《中医内病外治》读后
在选取的70多种“内病”的400多个外治方药中,坚持以 临床实践为主,所选方药,都是经过编著者广搜博采、审慎筛选 求得的,一个“效”字贯穿始终。对于下篇“内病外治效方”的体 例,一种疾病分别有概述、经效方、推荐方等。而每一个经效方 或推荐隽都包含药物、用法、病案举例和按语。其中,“药物”, 具体剂量均一一列出,便于读者l|缶床应用;“接”,让凑者“知其 然还娶知其所以然”,便于临床变通和举一反三,并指明出垃和 疗效.让读者有据可查。“外病”外治也采用上述体例,其与“内 病外治”交相呼应,共增中医外治之彩。
[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3):35. [2]都晓丽,于宏.卤水荞面外敷治疗腮腺炎23侧【J].中
医外治杂志,2006,t5(4):45. 作者简介:
王利锋(1979一),男,1999年毕业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 中医药职业学校.中专学历。医师。现在陕西雀富平县东上宫 乡北里村卫生所工作。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儿科疾病。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制定。痊愈:体温正常,腮肿明显减轻,无并发症,理化 检查结果正常;有效:体温下降,腮肿及其他症状减轻,理化检查 结果改善;无效:腮肿未见改善或出现变症,理化检查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本组80例全部治愈,敷药最少1攻,最多3次,途中无1倒 发现并发症.治愈率为100%。 4典型病例
贺福各地飘南通 吴师八旬建殊功 老而弥坚仁者寿 从外治内法术精 医道且赖神方妙 六德又兼仙骨风 十分真意愿前辈 年年有余身康隆
收稿日期:2007—07—31 本文编辑:张慧芳
杜记独角膏配合中药粉剂外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0例
王利锋
(陕西省富平县东上宫乡北里村卫生所,陕西富平711700)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杜记独角膏;中药粉剂;外贴治疗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中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现代化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于推动中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首先,中药现代化研究在药理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传统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然而,在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下,研究人员相继对数百种常用中药进行了深入的药理学研究,明确了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

例如,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和炎症相关性疾病。

此外,研究还发现中药可以通过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影响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展示了中药在治疗炎症性疾病方面巨大的潜力。

其次,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应用也成为一大亮点。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高通量技术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中药对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发现许多中药可以靶向调节关键基因,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研究发现青蒿素可以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其作用机制与与抑制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有关。

这些研究拓宽了我们对中药作用机制的认识,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中药现代化研究还在药剂学和药物传递领域有所突破。

传统中药的制剂形式多样,如汤剂、丸剂、散剂等,不便于长期保存和携带。

为此,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和载体技术开发了新型的中药制剂,提高了中药的稳定性和药效。

例如,使用纳米包裹技术将中药精华封装在纳米粒子中,可以延长中药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减少副作用。

此外,还有研究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将中药活性成分的合成过程转移到微生物中,实现大规模绿色合成。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开了新的方向,提高了中药的品质和可及性。

综上所述,中药现代化研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为中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药学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药学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药学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引言药学作为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本文将分析药学专业的现状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现状分析学科内容丰富药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知识领域涵盖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多个分支。

药学专业的核心任务是研究药物的性质、作用和应用,以及研发新药。

目前,药学专业的学科内容和课程设置非常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研究空间。

就业前景广阔药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机会。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强,医药行业的需求持续增长,因此对于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医药研究、制药企业、药店等行业,也可以选择投身学术研究等领域。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药品消费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为药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国内外交流合作机会增多药学专业的发展也受到国内外交流合作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

药学专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机会也越来越多。

药学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与国际顶尖的学术圈保持联系。

发展前景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深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药行业的发展,创新药物的研发成为药学专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创新药物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疾病治疗的需求,还可以为制药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药学专业将继续在新药的研制、临床试验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个性化药物的发展个性化药物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个性化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药学专业将继续在个性化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药品质量管理的完善药品质量安全一直是医药行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_0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_0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我国中药药剂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对于中药药剂学的研究也成为了整个中药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而本文就是从药剂学的现今的发展进行着手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其研究进展中的主要成果,最后则是对药剂学未来的发展给与了一定的展望,以期为后续关于中药学以及中药药剂学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标签: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发展通常来讲在中医研究领域中药剂学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个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对于中药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先进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在传统的药剂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中配置以及相关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发展进而使药剂学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广泛,进而在现代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药剂学的发展同时也有效的带动了整个中药学的良好发展,可以说药剂学功不可没。

1初探药剂学现今发展状况1.1藥剂学创新体系规模建设从药剂学的现今发展来看首先其建立了创新体系,国家也对药剂学的建设创新体系给与较高的关注以及投入,同时还建立了相关的药剂学中心以及技术创新中心,可以说这些创新体系基本上都是国家的重点建设,具体来讲国家对于药剂学的研究以及创新的发展给与了较大的支持,批准建设了6个研究中心以及10个药剂实验室同时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43个相关药剂研究室,而这些重点研究中心以及重点研究实验室则是主要围绕了中药药剂成分研制以及药剂生产和质量提高等方面。

1.2药剂学技术体系的构建在关于药剂学的技术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了中药复方的成分以及作用来实际建设的,通产来讲中药复方在其成分上是非常复杂的同时在其作用上针对不同的病症其作用也不尽相同,因而建立在这种基础上技术体系更加适应现代社会中药学的发展。

具体来讲在技术上进行了新型的药品特性研发,同时还在传统的药剂研制中加入了”多组缓释”、”纳米固化”以及”靶向经皮给药”等技术,可以说这些新型的技术使得我国的药剂学技术体系得以初步构建成功。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

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将西药中普遍开展的药物传输系统研究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新领域,近年来十分活跃,虽因中药成分复杂,较化学药物同类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难度要大得多,但一旦成功就意味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中药透皮吸收给药系统此方面的基础实验研究、透皮制剂组方及现代方法系统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研究表明,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透皮吸收,尤其在透皮促进剂作用下效果更好。

通过用HPLC对透皮接受液中洋金花的主要成分东莨菪碱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洋金花透过蛇皮速率的影响,为筛选组方提供了依据;以有效成分之一小檗碱的氘标记物做示踪剂对如意金黄散黑膏进行的透皮示踪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结果。

为中药涂膜剂、膜剂、贴剂奠定理论基础。

并可配合应用传统的中医穴位理论,采用穴位透皮给药获得较好的结果。

中药微囊制剂此研究使常规中药剂型: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变得更加有效、安全、方便。

制成的微囊,根据粒径不同,可供制备多种剂型,既可解决某些剂型的质量不稳定问题,又可制备缓释及长效制剂。

如驱绦虫中草药鹤草酚片剂,崩解度及释放度均较差,为了增加药物在制剂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其在胃肠道中处于分散状态,从而在小肠上段特定部位与寄生虫病原体相接触,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改为复凝聚法制成微囊颗粒剂,经释放度测定、累计释药率在2小时即达高峰,在小肠上段造成高浓度,制成使药物控速在特定部位释放的新剂型。

中药缓释、控释和靶向给药系统成功用于化学药物的定时、定向、恒速释药系统及靶向给药系统已在中药制剂中应用。

如雷公藤缓释片所含乙酸乙酯与普通片相当,每日剂量一致,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减轻。

将疗效较好的中药复方"散结化淤冲剂"浸膏和氟尿嘧啶相结合组成的复合抗癌药,加入明胶和磁微粉等制成磁性微球释药系统,该制剂在体外磁场导向下浓集滞留在靶区的癌组织上,缓慢释放药物,从而达到提高疗效,减少用药量和降低毒性的目的。

周小农“内病外治”论

周小农“内病外治”论
果。
l 药物剂 型
周 氏运 用 外 治药 物 的 剂 型 有 三 种 : 药 外 敷 、 末 汤剂 熏 洗 、 膏
药敷贴。末药外敷 , 就是将需要使用 的药物鲜品捣碎 , 或者饮片 磨 粉 , 据需 要 加 入 麸皮 、 面 等 , 醋 、 或 者 蛋 清 等 湿 润 , 根 麦 用 酒 敷 于体表。汤剂熏洗 , 就是将药物煎汤 , 趁热熏洗或者用毛 巾蘸药 液 揩擦 身 体 , 般 用 于发 汗 、 疹 或 者 回厥 。膏 药 敷 贴 , 是 根 一 透 就
外 治药 物 剂 型 、 药部 位 、 敷 药物 药 性 、 物 构成 、 用 对 象、 内服 药 的 关 系 、 治 法 的 功 用七 个 方 面深 入 分 析 , 资今 人 借 药 使 与 外 以
关 键 词 : 小农 ; 周 内病 外 治 ; 医经 验 名
中图 分 类号 :2 2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6— 7 X(0 9 0 05 — 3 R4 D 10 9 8 20 ) 2— 0 5 0
中医外治杂志 2 0 4月第 1பைடு நூலகம்0 9年 8卷第 2期

5 ・ 5
周小 农 “ 内病 外 治 " 论
汤 川安 , 指导 : 樊巧玲
( 京 中 医 药 大学 , 苏 南 京 2 0 2 ) 南 江 10 9
摘要
鉴。
周小农为近代 内科名 家, 善于运用外治法治疗 内科疾病。本文主要 就《 小农 医案》 周 中的 ̄ i 1a法进行研 究, - 从
据 需要 选 择 成 品 膏药 , 贴 于 患 处 皮肤 , 敷 如阿 魏 化痞 膏 。
4 药 物 构 成
外治 药 物 也 由 多种 成 分 构 成 , 样 适 用 方 剂 中 的君 臣佐 使 同 关 系 。君 药 , 挥 主要 治疗 作用 的 药 物 ; 药 , 助 君 药 发挥 治 发 臣 帮 疗作用的药物 ; 佐药 , 降低或者消除君 臣药物对皮肤的刺激 的成 分, 如麸皮 、 麦面、 蛋清等 ; 使药, 带领君 臣药物进 入体 内的药物 ,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

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中药药剂学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要领域。

目前,中药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较好,很多临床治疗中都应用到了中药药剂学的理论。

本文探讨的主要观点是我国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的思路。

标签: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发展思路;探讨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作为指导,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主要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的控制与运用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学科。

目前,在我国的中药药剂学研究中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包括理论上以及技术上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需解决。

1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现状在我国的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几点。

1.1建立了中药药剂学的创新平台。

创新是每一个领域都需要的科学精神,在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中也需要创新。

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以国家工程为中心的重点实验室,并且发展前景相当的乐观。

1.2构建了中药特性的新技术体系,根据中药复方的作用特点以及成分的复杂性,构建了基于中药特性的新的释药技术,例如现在临床上使用的中药多组分缓释制剂技术,经皮给药技术等。

把这种复方制剂的中药运用在临床上的现象很多,而且临床效果不错。

1.3中药制剂成型的关键技术,与传统的中药制成剂的技术相比,现代中药制成剂的水平大有提高,像中药注射剂、经皮和黏膜给药制剂等都是现代中药制成剂中的关键技术。

中药成分本身就比较复杂,再制作成药剂的难度就更加困难,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生产的控制技术,包括对中药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控制和在线监测的控制技术,对这些技术都要加大使用力度,提高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提高中药制剂的产品质量和效果。

1.4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中成药的二次开发,针对临床上的一些慢性病和疑难杂症,已经重点开展在临床上效果不错的技术生产;加强现代中药的研发与产业化,开发一批疗效高、药效好的中药制剂[1]。

2 中药药剂学的学科发展成就2.1中药药剂学的新理论首先是对中药粒子的设计研究成果。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

中药药剂新剂型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现代制药设备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应用,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发展极为迅速,使一批现代中药新剂型显现。

在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中,既要注意传统剂型的改进,又要注意应用西方医药技术。

本文对近些年的几种中药新剂型的发展做了简单综述。

关键词:中药剂型;新剂型;发展Abstrac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pharmaceutical equi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new dosage form are very quickly, there are a number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new dosage forms. In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w dosage form,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dosage form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several new dosage form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ere made a simple summary.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tions; new formulations; development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分析中药药剂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

分析中药药剂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

分析中药药剂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摘要:中药药剂学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随着中药行业大品种、大中药、大融合局面的出现,中药药剂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作者通过总结近年来中药药剂研究领域的成果,分析和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中药药剂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学科进展;发展思路;Development Progress of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s and Future Developing ThinkingAbstract: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s is a key research area of modern TCM research. With emerging of combined TCM varieties,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main problems ahead,and strategic objectives for research directions.Keyword: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s; Disciplinary progress; Development thought;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中药行业大品种、大中药、大融合局面的出现,给中药药剂学科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势头。

分析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趋向

分析中药药剂学的发展趋向
3 2
年龄、 性别 、 骨 折部 位 、 x线检 查 、 全 身情 况 、 局部 症 状 、 活 动 障碍
内2 - 3 周后 膝 关节 不适 、 疼痛 、 肿胀 、 膝 关 节屈 伸 功能 等 临床 疗 效情 况 ,计 量 资料 用 t 检 验 ,计 数 资料 用 1 . 2 方 法 R i d i t 分析, 等 级资料 用秩 和检验 。 所 有运算 均在 S P S S 1 3 . 0 软件中 1 . 2 . 1 两 组均在 拆除牵 引或石 膏 固定 后或 下肢手术 后 , 指 导患 者及 进行 处理 , 观察 组 与对 照组 优 良率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 P < 0 . 0 5 , 观 早积极 进行功 能锻炼 , 活动范 围由s J , N大 , 循序 渐进 。 被动 活动 : 用 察组优 于对 照组 。 手托 住患肢 大腿 , 另一 手握住 患肢小 腿 , 做 膝关节 伸屈旋左 旋右 3 讨 论 运动 ; 主动活动 : 患者抬高 患肢做膝关 节伸屈旋 左旋右活 动 。 祖 国医学认 为 , 创 伤性膝 关节僵 硬是 由于 外伤 、 手术 , 损 伤经 1 . 2 . 2观察 组在 常 规 功能 锻 炼 的基 础 上使 用 中药 外 洗 方薰 洗 , 自 络, 气 血凝滞 , 经 脉闭 阻 , 筋骨 失养 , 拘急不 舒 , 经 内外 固定 长期 制 拟 下肢 外洗 方 : 伸筋草 1 5 g , 透骨草 1 5 g , 五加 皮 1 2 g , 三棱 1 2 g , 莪 动后 , 关 节运 动骤 减 , 软组 织 逐渐 粘 连 , 气 血 不涵 养经 脉肌 肉 , 日 术 1 2 g , 秦艽 1 2 g , 海桐皮 1 2 g , 牛膝 1 0 g , 木瓜 1 0 g , 红花 1 0 g , 苏 木 久肌 肉失 养 而萎 缩 , 筋脉 挛缩 , 屈 伸 不利 , 治 疗宜 舒筋 活 络 、 消积 1 0 g , 将 中药 置 于 2 0 0 0 — 3 0 0 0 m l 水 中 浸泡 3 O分钟 , 用 北 京 东华 原 止痛 , 故选 用舒筋 活络 的 中药为外 洗方 。中药 薰洗 法是 在 中医理 医疗设 备有 限责任 公 司的煎 药机文 火煎 煮 。 头 煎煮 沸后 2 O 分钟 , 论指 导下 , 选配 中草药 煎汤 在患部 皮肤 薰蒸 、 淋洗、 浸浴 以达 到疏 二 煎煮 沸 后 3 O分钟 , 将 药 液倒 人 盆 中 , 将 患肢 置 于上 方 , 患 膝覆 通腠 理等 内病外 治 的一 种方 法[ 3 1 , 可使药 力直 达病所 , 局 部血 液循 盖毛巾, 利 用 蒸 汽薰 蒸患 膝 2 0分 钟 , 边薰 边 活动 膝关 节 , 待 药液 环加 快 , 局部 痉 挛解 除 , 炎性 水肿 消 失 , 关 节 内压 降低 , 病 变组 织 温 度降 到 5 0 ℃左右 时 ,用 毛 巾醮 药液 热敷 外洗 患膝 2 0 ~ 3 0分钟 , 恢 复。方选 伸筋 草 、 透 骨草 、 五加皮 、 海桐 皮 、 木 瓜 等舒筋 活络 , j 每 剂使 用 1 天, 洗2 — 4次/ 天, 重 复用 药 时 , 加 热 即可 , 7天 为 1 个 棱 、 莪术 、 秦 艽消 积止 痛 , 牛膝、 红花 、 苏术 活 血化 瘀[ 2 1 , 趁 热薰 洗 , 疗程, 连 续用 2 ~ 3 个疗程。 可舒 筋通 络 , 调 和气血 , 通利 关节 , 减轻 患膝拘 紧感 , 松解 粘 连 , 有 1 . 3 评定标 准 : 优: 膝关 节 可屈 曲至小 于 9 0 。 , 不适 、 疼痛 、 肿胀 症状 利 于膝关 节功 能恢 复 , 可取 得 良好 效果 。 体 征消 失 , 屈 伸功 能正 常 。良 : 不适 、 疼痛 、 肿胀 症状 体 征消 失 , 膝 非手术 治疗 患者较 手术 治疗 患者疗 效相 对短 , 疗效 较好 。病 关 节可 屈 曲至 1 0 0 ~ 1 1 0 。 。 尚可 : 不适 、 疼痛、 肿胀 症状 体 征减 轻 , 程在 3 个月 以 内者恢复 较好 ,因软 组织损 伤 后 4 — 1 2 周 为瘢 痕形 膝 关节 屈 曲大于 1 1 0 O O 差: 不适 、 疼痛 、 肿胀 症状 体征 存在 , 膝关 节 成 挛缩期 , 所 以在此期 内采 取积极 治疗 及功 能锻炼 是恢 复关 节功 屈 曲在 l 1 0 。 以上甚 至僵 直成 直线 。 能 最佳 时期 , 3 - 6 个月 为瘢 痕转 化期 , 此期 膝部 肌 肉 已萎缩 , 肌力 2 结 果 减弱, 关节 周 围软组织 粘连 , 膝关 节恢 复较差 。 中药外洗 方 薰洗 防 观 察组 与对 照组效 果 比较见 表 1 。 治创 伤 I 生膝关 节僵硬 配合 功能锻 炼方 法安全 、 有效 、 价廉、 操 作方 表 1 观察组与对 照组效果比较 便 易于 掌握 , 值 得推 广 。

中药制剂的发展-最新资料

中药制剂的发展-最新资料

中药制剂的发展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医根据中医理论将天然药材通过加工制造成各种适合于临床、保健治疗、防治的品种,产生了中药制剂。

明代缪希雍在《雷公炮炙论》的基础上撰写自己的著作《炮炙大法》,提出了著名的“炮制十七法”,其中记载了古人对中药材粗加工的许多方法,实为最早的药剂学。

1中药剂型的进步随着中医药科技的发展,中药制剂日新月异,制剂的加工不再停留在前店后坊的作坊模式上,而是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辅料的发展和应用,中药药剂、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药物剂型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常规制剂,长效和缓析制剂,靶向制剂四个阶段。

2常规制剂的分类及发展常规制剂就是从古代的膏、丹、丸、散发展来的,如汤剂、丸剂、片剂、注射剂、软膏剂等剂型。

2.1汤剂汤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最常用剂型之一,特点是易于吸收,凑效快,处方用药比较灵活,可以随症加减。

因此,汤剂将在未来中药剂型中仍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现代中医在理、法、方、药的基础上筛选古方,验方克服中药煎煮的麻烦。

经现代工艺加工成药,如六味地方汤,补中益气汤等改成合剂,排石汤加工成颗粒剂,藿香正气汤加工成丸剂和口服液,生脉饮加工成口服液,提炼制成注射剂为了保持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将传统的粉碎工艺进步发展。

将一些饮片粉碎成一定粒径的颗粒或粗末,经干燥、灭菌、单剂量包装、用作汤剂调配入药的原料。

饮片颗粒化有利于药材有效成分的溶出,减少药材用量。

单剂包装有利于生产的机械化、规格化。

中药饮片颗粒化和煮散的基础上发展了袋泡剂,它既保持了汤剂的特色,又不需煎煮。

临用时连袋加入沸水中浸泡,取汁服用,十分方便,如菊花饮等。

2.2合剂合剂是汤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批量生产,应用、携带、储藏方便,发展迅速。

常见的品种为口服液。

为了克服口服液放置后沉淀较多,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研究处采用许多净化处理措施,有水提醇沉法、高速离心法、离子吸附澄清法等。

其中高速离心法制得的口服液澄明度最好。

为了满足临床的需要,口服液正向低糖、无糖方向发展。

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的现状和剂型创新研究-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的现状和剂型创新研究-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的现状和剂型创新研究-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仍以传统的散剂、丹药、膏药、软膏等为主, 部分传统的剂型仍需现用现配, 具有用药灵活、疗效可靠的特点, 也存在着生物利用度低, 药物剂量不宜控制, 易污染衣物, 黏性小易脱落, 易干燥变硬等缺点, 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传统剂型的缺点和剂型研发的滞后制约了中医外科外用药的临床应用, 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剂型的创新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阐述了中医外科外用中药剂型的现状, 对剂型创新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外用中药; 剂型; 中医外科; 新药; 载体;Think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gery of the external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tions and dosage forms of innovationZHU Chao-jun HAN Wei L Jia-kang L Yuan-feng ZHANG Zhao-hui L XiangDepartment of 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Pharmac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National Drug Clinical Trial Organization, Shanghai Municip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bstract:The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CM) surgery are still based on traditional dispersants, dandruid, plaster and ointment. Some of the traditional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 still need to be preparation when it is in need. External us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use flexible, clinical effect is reliable. However, there also exist a lot of shortcomings, such as low bioavailability, drug dose should not be controlled, easily contaminated clothing, viscosity small easy to fall off, dry harden, can not meet the clinical needs.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 and the lag of dosage forms have restrict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rgery. Formulation innov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meet the needs of clinical treat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sage forms, and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and preliminary thinking of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sage form.Keyword:external u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 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w drugs; drug carriers;药物剂型是药物用于临床的一定物质形式, 任何药物用于临床必需制成一定的剂型[1]。

中医内病外治在药剂学上的发展与展望

中医内病外治在药剂学上的发展与展望

中医内病外治在药剂学上的发展与展望
吴静澜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2007(016)004
【摘要】中医外治法是中医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是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比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按摩、中药灌肠、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

狭义的外治法指药物、手法或机械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内病外治制剂和外用制剂有一定区别,外用制剂是指一切不经过口服、注射等给药形式,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吴静澜
【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9
【相关文献】
1.中医内病外治疗法的探讨 [J], 丁小波
2.辨病论治与中医内病外治理论探究 [J], 李柱
3.古理今说内病外治老法新用——吴震西先生新著《中医内病外治》读后 [J], 高树中;刘兵
4.内病外治敷脐疗法发展与展望 [J], 文小平;朱沈秋
5.对中医内病外治的思考与展望 [J], 刘晓;王富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

浅谈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

浅谈中药药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思路探讨【摘要】中医药剂学是在中医理论以及中药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研究中药的配置、生产、质控以及临床价值等的学科,中医药剂学涉及的范围很广,目前也是中医学科着重研究的一门学科。

随着高新的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中药药剂学已经不是传统概念上的中药煎制,它在中药药材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在市面上能够经常见到的中药药剂有中药注射剂、中药粉成分的配置等。

我们通过剖析近年来中药药剂的发展情况,对于中药药剂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于以后中药药剂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我国中医药剂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研究;发展中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中药作为中医这一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历史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还是现在我国中医药剂发展的基础之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我国中药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更加深度的了解,中药药剂的发展不仅局限于我国国内,更成为了我国中医事业的代表。

我国的中药药材药草的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如何能更加有效有价值的将这些材料运用于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中,以及在中医药剂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都是目前我国中医药剂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参考近年来对于我国中医药剂学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本文将我国中医药剂研究当前主要的进展以及后期的发展做出了系统的总结于分析,报告如下。

1.我国中医药剂学的研究进展现在的中医药剂学已经不是传统的发展模式了,现在的发展模式称作中药现代化,即以传统的中药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化的制药器械与手段,以国际上公认的标准为衡量标准,对不同成分的中药药材进行繁琐的加工处理,最后生产为我们所需要的药物材料或者药物,比如由于新科技的发展以及中药制剂的应用范围的扩大,中医辅料的出现在临床上收到了很大的欢迎。

下面我们对于中医药剂目前研究的新的技术进行总结,1)超微粉碎技术:这一技术是将中药药材进行超微粉碎,使得药材中的药物成分能够更有效的被溶解提取出来,实现了对于药材的高效利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中药药材的使用量,提高了药材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医丛擅苤查!业!至!且筮!!鲞箜璺塑中医内病外治在药剂学上的发展与展望昊静澜(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关键词:内病外治;药荆学;综述中图分类号:R2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06—978X(2007)04—0061—02中医外治法是中医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是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比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按摩、中药灌肠、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

狭义的外治法指药物、手法或机械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内病外治制剂和外用制剂有一定区别,外用制剂是指一切不经过口服、注射等给药形式,直接用于皮肤、黏膜等部位而起到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而内病外治制剂则主要是指崩干体外但能起到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

随着药源性疾病问题的13益突出,中医外治法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

笔者从药剂学的角度人手,对内病外治的剂型发展进行了初步总结,现报道如下。

l内病外治的传统剂型中医内病外治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火量的古代中医文献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医内病外治的剂型丰富多样。

我国最早的医药典籍《黄帝内经》比较全丽地总结了前人的医药学经验,其中就有散、膏、药酒等剂型可作为外治剂型“。

《山海经》提出了佩、敷、浴、席、养、搽等六种外治法,其中浴、搽对应的剂型即为沐浴剂、搽剂。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卜二病方》运用药物外治法有敷贴法、熏蒸法、熨法、药浴法、涂敷、烟熏等,除了沐浴剂之外,对应的剂型有糊剂、熏蒸剂、熨剂、烟熏剂等剂型。

《金匮要略》使用了多种剂型的外用药,如药膏、油膏、散剂、锭剂、汤剂。

《本草纲目》总结明代以前的外治经验,荟萃了涂、搽、抹、敷、塞等近40余种药物外治方法;收载捣、煎、烧、凋配等外用药的加工配制方法。

此外,《肘后备急方》八卷、《本草经集注》、《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等名医古籍还汜载了条剂、灸剂、钎硬膏剂、栓剂等多种外用剂型3。

概括起来,中国传统的内病外治剂型主要有散剂、搽剂、糊剂、熨剂、烟熏剂、汤剂(外用,包括沐浴剂和熏蒸剂)、油膏、膏药、栓剂、条剂、灸剂、锭剂、香囊剂等剂型。

2内病外治目前的常用剂型建国以后.特别是近10a来,中医外治研究迅猛发展,除了大批中药外治方面的专著外.《中医外治杂志》等杂志上还刊登了大量的中医内病外治文献。

笔者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整理,目前我国内病外治的常用剂型大致存以下类型,.21经皮给药制剂经皮给药主要是指有效成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皮下组织和血液,直接治疗浅表疾病或经血液运送到牟身,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经皮给药可以避免药物对胃肠道与肝脏等的损害,也可以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影响及肝脏首过效应对药物的破坏,因此在国际上,经皮给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在我国使用的经皮给药制剂主要有软膏剂,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硬膏剂(包括橡胶膏和膏药),如:狗皮膏、用和解凝膏、少林风湿跌打膏;搽剂,如癣湿药水(鹅掌风药水);散剂,如九圣散等。

医院使用的经皮给药除以上剂型外,其自制剂型主要还有一些传统齐j型,如沐浴剂‘“、糊剂㈣、缸膏药‘“、酒剂‘”、油剂081等。

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和高分子辅料的应用,一些现代经皮给药制剂如透皮贴剂、巴布剂、树脂型膏剂、凝胶剂、涂膜剂、膜剂等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应用。

22腔道及黏膜给药制剂腔道及黏膜给药主要是从口腔、鼻腔、眼、耳及阴道和直肠给药,药物多从黏脯吸收。

由丁耳腔给药基本未见有全身治疔作用的报道,故在这里不加讨论。

221口腔给药的剂型口腔黏膜薄,面积大,血管比较发达,对药物吸收快,可迅速达到治疗浓度,避开肝脏首过作用。

1879年,Murrell用硝酸甘油滴剂舌下给药缓解心绞痛,引起了人们对这一给药形式的极大重视:目前使用的口腔给药的剂型除了舌下片、舌下滴丸之外,主要还有台漱剂、口腔贴片、气雾剂、喷雾剂、膜剂、酊剂、散剂等。

222鼻腔给药的剂型这里的鼻腔给药包括了鼻黏膜和通过鼻腔给药的肺部给药。

,鼻腔膜下血管非常丰富,动脉、静脉、淋岜和毛细管交织成网状,且黏膜极薄,药物可迅速经鼻腔吸收后进人大循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j。

鼻腔给药制剂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已引起了国际药剂药理界的高度重视“…。

肺部的肺泡总面积约为200m2。

和肺泡接触的毛细血管总面积估计达100r玎2,因此药物到达肺部有很好的吸收。

目前的鼻腔用制剂有散剂、滴鼻剂、鼻塞剂、鼻用栓剂、吸人剂、烟熏剂、气雾剂、喷雾剂、香囊剂等。

223眼用剂型眼用制剂一般都是用于眼部疾病,但也有眼用制剂用于治疗全身性跌病的报道。

目前的跟用新剂型有:胶粒系统和微粒系统——乳剂、脂质体、纳米粒和微粒微囊剂;凝胶系统——生物黏附型,在位形成凝胶型(pH敏感型、温度敏感型、离子敏感型);插人剂与植人剂——眼部插入剂(植人膜剂、植入小片),眼部植入剂…J。

万方数据2.24阴道厦直肠给药荆型阴道附近的血管几乎均与大循环相连,因此.药物的吸收不经肝脏,且吸收速度较快。

纳入直肠的药物有50%-70%可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经髂内静脉绕过肝脏,从下腔大静脉直接进人大循环起全身作用。

目前的阴道和直肠给药剂型主要还是栓剂。

目前的中药栓剂种类主要有雷公藤双层栓、复方蛇床子栓、四逆汤栓、妇康栓、前列宁栓、鼻息肉栓、锡类散栓、速效止血栓、复方小儿退热栓、抗病毒栓、双黄连栓等。

阴道给药剂型还有凝胶剂、片剂、孵道环、膜剂等”“。

,23穴位给药制剂穴位给药实际上也是通过皮肤进行给药,可以归为经皮给药制剂,但因其在内病外治中的特殊性,所以将萁单独分类。

穴位中药外治法是用一定的中药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敷贴、按摩或离子导人等,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系列外治方法。

按其不同制法主要可分为穴位敷贴法、穴位药物离子导A法、穴位药物按摩法、穴位药物搽涂法、穴位熨贴法、药物渍泡疗法等”“,相应于这些制法的剂型则为软膏剂、硬膏剂、离子导人剂、搽剂、熨剂等。

这里的离子导人剂系指采用离子导入技术将药物制剂与物理疗法相结合的临床应用的一种新形式。

3内病外治的剂型的发展方向我国报道的临床上使用内病外治的剂型主要还是一些传统剂型,随着围际上外用新剂型、新辅料、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我国“内病外治”这一民族瑰宝也期待着新的突破.使其在世界上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就经皮给药制剂而言,透皮贴剂、巴布剂、树脂型膏剂是其发展的新动向。

透皮贴剂(简称贴剂)系指可黏贴在皮肤上,药物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制剂。

该制剂南背衬层、有(或无)控释膜的药物贮库、黏合剂层及临用前需除去的保护层组成,分为膜控释型、黏胶分散型、骨架扩散型和维贮库型四大类型。

药物作用的时间由贴剂的药物含量及释药速率所定。

近20a来,贴剂是世界医药领域剂型研究开发的重点,国内于20世纪80年代初对贴剂进行研究,F发,已有硝酸甘油、东莨菪碱、可乐定贴剂获准生产。

巴布剂是指药材提取物、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

巴布剂20世纪70年代首先出现在日本,我国对巴布剂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巴布剂对皮肤有亲和性、生物相容性、透气性、耐汗性、重复揭贴性好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各类中药浸膏的制剂:=树脂型膏剂系采用SIS娄热塑性聚合物为膏剂骨架的主要组分与增补剂、增塑剂和填充剂组成,具有对皮肤黏着性好、无过敏、无刺激及膏体与药物相融性好的特点,使药物渗透性好、起效快、疗效可靠持久。

一些新型的透皮给药制剂可以考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穴位疗法结合起来,相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粜。

,透皮吸收促进剂(促渗剂)的研究又是经皮给药剂型研究中的重点之一.应考虑如何从巾药中获得新型的中药促渗剂。

在黏膜给药制剂中,直肠和阴道用的栓剂、口腔用的膜剂和鼻腔用的汽雾剂仍然是发展的重点。

栓剂在西欧等发达国家应用得较多,但在我国中药上的应用却并不广泛。

陈了普通的栓剂外,一些新型的栓剂正在研究和开发叶1,如双屡栓、中空栓、微囊栓、骨架控释栓、渗透泵栓、凝脏缓释栓等o“。

此外,用于阴道的泡腾栓也是妇科栓剂的一个发展方向。

中药膜剂是』!!翌坐亟堕!婴!塑!幽Y堕堡丛丛g!塑:!!i业将从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份或中药提取物与成膜材料混合制成薄膜,再附以背衬材料而制成,~般膜的厚度约为1mm,直径约为2cm。

根据口腔环境微生物感染的特点,为克服散剂及溶液剂在使用上的缺点,利用膜剂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吸收陕、显效快的特点,近几年来不断开发出各种口腔用中药及复方膜荆,如复方五倍子散膜、冰硼散膜、厚朴口腔膜、丹皮酚口腔药膜等,这些膜剂可单向吸收、延长药效,且避免了正常黏膜对药膜黏附而易移动、脱落的问题。

中药汽雾剂在治疗呼吸道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药物能均匀分散直接到达作用部位.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减少药物用量,减轻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林福武等””以红参、川芎、苏台香、冰片等经提取,浓缩制成救心汽雾剂,用于治疗老年性心绞痛,其疗效与硝酸甘油相当。

参考文献:[1]吴自强,吴震西.对“内治?外治?一对外治概念的思考”一文的商榷[】]中医外治杂志,2004,13(5):52—53.[2]屠锡德,张钧寿,米家壁主编药剂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m版社,2002:19[3]张兆旺主编中药药剂学fM]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5.[4]黄映君.药浴疗法在儿科的运用[J].中医外治杂志,2004,13(1):28—29[5]王惠英中药外敷治疗骨质增生症300例[J]中隈外治杂志,2006,15(1):9.[6]张扬自制红膏药治疗流注[J]江苏中医,2000,21(6):24.[7]张天锦.自拟药酒治疗软组织损伤180倒[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1):9.[8]李图刚自制冻疮油治疗冻疮30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1):33.[9]李爱群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中药鼻腔给药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1999,8(1):44.[10]黄胜炎鼻腔给药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6,6(1):24.[11]李超英新型眼科用药给药系统[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4):3[12]王俏,陈国神阴道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5,22(1):34.[13]李万瑶,林励,李万山穴位中药外治法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2000,9(1):3[14]葛莉,韩葆玉直肠给药栓剂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寻报,2004,lO(1):】12.[15]林福武,郭雪申救心汽雾剂的制备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3,13(8):350—351作者简介:昊静澜(1973一),女,1997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药学系.大学学历,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