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老年性痴呆防治的研究进展

老年性痴呆防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中西医防治;综述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期发生的一种慢性的大脑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进行性远近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能力减退、情绪改变、行为失常,甚则意识障碍等为特点。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1]。目前尚无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特效药,所以在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过程中,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且中医药显示出较大的优势,现将近年来老年性痴呆预防和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1、合理饮食 目前65岁以上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5%---10%,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于该病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所以早期很难发现。因此加强家庭调护是目前减轻老年性痴呆症状的唯一途径。而多数研究者认为,调理饮食是预防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方法之一。 多吃鱼和鸡蛋多吃鱼和鸡蛋可防止老年痴呆,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酸。老年痴呆症病人脑部的DNA低可能是他们的发病原因,也可能是一种症状,对此,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老年痴呆症是否是因为缺乏足够的DNA引起的[2]。

嚼口香糖大脑中海马细胞的功能衰退,是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组织学原因。咀嚼能预防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研究人员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别人在咀嚼时脑内海马细胞的活动信号增强。因此,他们认为常嚼口香糖是一种不增加进食量、又能刺激海马细胞功能的好办法,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帮助[3]。 糙米、核桃、大豆吃白米和发芽的糙米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其中发芽糙米对预防老年痴呆效果显著[2]。核桃享有“长寿果”、“益智果”之称,具有显著的健脑效果。常食核桃既能强健身体,又能延缓衰老,可见核桃对营养大脑,提高记忆,增强大脑功能活动比较有益[2]。大豆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皂苷、低聚糖、等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具有一定的脑保健作用,其化学性质极为稳定,无论炒煮炖都不会破坏其结构,也不会影响其效果[2]。所以,常食大豆食品不仅可以摄取充分的植物蛋白,预防血脂异常症、动脉硬化,还有抗癌及预防老年性痴呆等功效[4]。 此外,饮食过饱也是老年性痴呆症的一个诱因。如果长期饮食过饱,,不仅使人思维迟钝,而且是常常发生老年性痴呆症的外在因素。无论男女老少,饮食都不宜过饱,特别是老年人应以七成饱为宜。 2、运动疗法

老年痴呆症的诊断

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检查: (一)脑电图可以表现正常或呈非特异性的弥漫性慢波,α波节律变慢、波幅变低,甚至在疾病严重时可以消失,一般来说,脑电图变化的程度与病人的智能损害程度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二)CT 头颅CT主要显示脑萎缩。大脑灰质普遍萎缩,表现为两大脑半球脑沟增多、加深、脑裂增宽,颞叶(主要是颞中回)萎缩,表现为颞叶脑沟增多,加深,颞中回变窄,鞍上池和环池增宽,侧脑室颞角扩大,脑白质萎缩以三脑室和侧脑室体部扩大为主要表现。 (三)磁共振成像在所有医学影像学手段中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最高,可以清楚地分辨脑灰白质。所显示的脑萎缩或脑室扩大较CT更清晰,更敏感,且能测量整个颞叶或海马、杏仁核等结构的体积对AD 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放射性核素险象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医学影像学技术,能显示局部脑血流灌注,进而反映脑功能变化。AD患者颞顶叶皮层脑血流量减少,以颞顶叶后部更为显著,表现为低灌注或灌注缺损区,左右两侧血流灌注下降的程度可以相似或明显不同。 (五)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借助于扫描放射性视踪剂在人体内的运动,获取细胞活动或代谢的信息,并用于成像的核医学手段,是目的仅仅有关的三维显示脑能量代谢的方法。可以显示颞顶部皮质葡萄糖代谢降低,表现为低代谢区或代谢缺损区。安静时检测的代谢反映了形态损害的程度,活动状态下的代谢率反映的是大脑对功能试验的潜在能力,AD的代谢在活动时比安静时受累更严重。 一、老年痴呆的症状分类表现 1.记忆障碍。老年性痴呆发病最初的症状是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的健忘,如同一内容无论向他述说几遍也会立即忘记,刚放置的东西就忘掉所放的位置,做菜时已放过盐过一会儿又放一次,刚买下的东西就忘记拿走,刚刚被介绍过的朋友,再次见面时就因忘了他的姓名而出现尴尬的场面。而对过去的、曾有深刻印象的事件,如过去曾经经历过的战争、参加过的某种政治活动、失去的亲人等则记忆较好,即所谓远期记忆保持较好。但是,随着疾病发展,远期记忆也会丧失,会出现错构、虚构及妄想。如把过去发生的事情说成是现在发生的,把几件互不关联的事情串在一起,张冠李戴,甚至会从头到尾地述说一件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记忆障碍最严重时,表现为不认识自已的亲人,甚至连镜子或照片中的自已都不认识。 2.对时间和地点的定向力逐渐丧失。例如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不清楚自已在何地,出了家门就找不到家等。 3. 计算能力障碍。轻者计算速度明显变慢,不能完成稍复杂的计算,或者经常发生极明显的错误。严重时连简单的加减计算也无法进行,甚至安全丧失数的概念。 4.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表现为对周围的事物不能正确的理解,直接影响对事物的推理和判断,分不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是本质的还是非本质的东西,因此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 5. 语言障碍。轻者说话啰嗦内容重复、杂乱无章,重者答非所问,内容闻题千里,令人无法理解,或经常自言自语,内容支离破碎,或缄默少语,丧失阅读能力。 6.思维情感障碍。思维呈常出现片断性,大事被忽略,琐事却纠缠不清,同时伴有情感迟钝,对人淡漠,逐渐发展为完全茫然而无表情,或小儿样欣快症状很突出。有的则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有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_张子洋

中 华中医药学刊 DOI :10.13193/j.issn.1673-7717.2014.08.005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张子洋,常富业 (煤炭总医院老年病科,北京100028) 摘 要: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检索近10年 来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出中医药在防治老年性痴呆症也积累了相当多的临床宝贵经验。 但就目前我国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在疾病诊断、按疾病病程分期进行证候诊断、用药后临床疗效评价等几方面还 需要不断趋于完善。在今后的医学研究中, 应不断归纳与总结,促使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深入化和科学化,提高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中医药;阿尔茨海默病;综述 中图分类号:R749.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 7717(2014)08-1811-04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 ZHANG Ziyang ,CHANG Fuye (Coal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29,China ) Abstract :Alzheimer's disease is a comm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rogressiv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earch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 in nearly a decade , it has summed up the TCM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 and also has accumulated a amount of clinical experience.But ,the TCM for senile dementia also need to perfect constantly in the diagnosis ,progress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after medication and so on.We should continuously induce and summarize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for senile dementi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enile dementia ;TCM ;Alzheimer's disease ;review 收稿日期:2014-04-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72851) 作者简介:张子洋(1985-),男,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 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通讯作者:常富业(1966-),男,山东临沂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 研究生导师,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 心脑血管病、神经内科疑难病及养生与抗衰老的研究。E-mail :changfuye@163.com 。 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 AD ),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导致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痴呆的主要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语言功能缺失、视 空间功能减退、 社会及个人生活能力下降和情感人格改变等。目前对老年性痴呆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热点问题。2011年4月,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学会(NIAAA )发表NINCDS -ADRDA 诊断标准的修订版(NIA -AA 标准)[1-3]。新版诊断标准提出了对AD 从无症状的临床前阶段到重度AD 阶段连续过程认识和对应的三阶段诊断概念,以及核心临床诊断标准和临床研究用诊 断标准两套标准,对药物临床试验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方向 [4] 。中医药经过多年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上面的不断探索,也积累了相当多的临床宝贵经验和实验 资料。现就近10年来有关对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诊断和 治疗研究报道如下。1中医诊断1.1疾病诊断 中医文献中并无老年性痴呆这一病名,大量的相关论 述散见于“呆病”、“善忘”、“神呆”、“癫症”、“郁症”等病证 中。1990年5月, 中国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会和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老年呆病专题学术讨论 会制定的 《老年呆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讨论稿)指出,诊断本病主要依据记忆、判定、计算、识别、语言、思维能力减退、个性、人格改变、年龄在60岁以上,亦可在50 59岁(老年前期),起病缓慢,病程长等10个方面。将“老年呆病”概括为老年性痴呆(AD )与血管性痴呆(VD )以及混 合性痴呆(MD )等疾病[5] 。然而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 AD 与VD 的病因病机、临床表型、病情演变和预后都存在明显 的差异。邢斌、颜乾麟[6] 认为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症状与古代文献记载健忘(善忘)、神病、癫狂、痴呆(呆病)等颇为相似,但又不能完全等同起来。故有必要另创新的病名,依据AD 的实际临床表现和古代文献的研究,提出AD 的中医病名为:老年痴病,要与血管性痴呆予以鉴别。 1.2证候诊断 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1990年5月北京《全国老年痴呆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审 定, 老年呆病除主证外,据其伴有症的不同,分为虚实两大1181

老年痴呆症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及分型 1.记忆障碍。老年性痴呆发病最初的症状是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的健忘,如同一内容无论向他述说几遍也会立即忘记,刚放置的东西就忘掉所放的位置,做菜时已放过盐过一会儿又放一次,刚买下的东西就忘记拿走,刚刚被介绍过的朋友,再次见面时就因忘了他的姓名而出现尴尬的场面。而对过去的、曾有深刻印象的事件,如过去曾经经历过的战争、参加过的某种政治活动、失去的亲人等则记忆较好,即所谓远期记忆保持较好。但是,随着疾病发展,远期记忆也会丧失,会出现错构、虚构及妄想。如把过去发生的事情说成是现在发生的,把几件互不关联的事情串在一起,张冠李戴,甚至会从头到尾地述说一件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记忆障碍最严重时,表现为不认识自已的亲人,甚至连镜子或照片中的自已都不认识。 2.对时间和地点的定向力逐渐丧失。例如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不清楚自已在何地,出了家门就找不到家等。 3. 计算能力障碍。轻者计算速度明显变慢,不能完成稍复杂的计算,或者经常发生极明显的错误。严重时连简单的加减计算也无法进行,甚至完全丧失数的概念。 4.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表现为对周围的事物不能正确的理解,直接影响对事物的推理和判断,分不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是本质的还是非本质的东西,因此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 5. 语言障碍。轻者说话啰嗦内容重复、杂乱无章,重者答非所

问,内容离题千里,令人无法理解,或经常自言自语,内容支离破碎,或缄默少语,丧失阅读能力。 6.思维情感障碍。思维经常出现片断性,大事被忽略,琐事却纠缠不清,同时伴有情感迟钝,对人淡漠,逐渐发展为完全茫然而无表情,或小儿样欣快症状很突出。有的则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有的出现片断妄想,如嫉妒妄想、被偷窃妄想、夸大妄想等。 7.个性和人格改变。多数表现为自私、主观,或急躁易怒、不理智,或焦虑、多疑。还有一部分人表现为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缺乏热情,与发病前相比判若两人。 8. 行为障碍。早期表现为以遗忘为主的行为障碍,如好忘事、遗失物品、迷路走失等。中期多表现为与思维判断障碍和个性人格改变相关的行为异常,如不分昼夜,四处游走,吵闹不休;不知冷暖,衣着紊乱,甚至以衣当裤,以帽当袜;不讲卫生,不辨秽洁,甚至玩弄便溺;不识尊卑,不分男女,甚至有性欲亢进的倾向。 9.行动障碍。动作迟缓,走路不稳,偏瘫,甚至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不能自主进食,终至死亡。 老年痴呆的症状分期 第一期:遗忘期。此期表现为特别健忘,并在记忆障碍的同时,渐渐出现计算能力、认识能力和定向力障碍,活动范围减少,但尚能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上不需旁人帮助。此期是本病持续最长的一

论老年痴呆症病人的护理

兰州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老年痴呆症病人的护理 姓名: 学号: 专业: 教学站点: 入学时间: ____ ____ 指导教师: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2013年 2 月 28 日

论老年痴呆症病人的护理

[论文题纲] 一老年痴呆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二.老年痴呆症的概念 三.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原因 四.老年痴呆症的临床表现 五.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 (一).常见护理诊断和问题 (二)护理计划与实施 1.日常生活护理医学界认为“痴呆症的治疗,重点在于良好的保健护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补偿护理,患者失去自我照顾和保护能力,为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对生活料理应进行完全、有效的补偿。 2.用药护理 (1)全程陪伴:痴呆的老年人常忘记吃药、吃错药,或忘了已经服过药又过量服药,所以,老年人服药时必须有人在旁陪伴,帮助病人将药全部服下,以免遗忘或错服 (2)重症老年人服药:吞咽困难的病人不宜吞服药片,最好碾碎后溶于水中服用;昏迷的病人由胃管注入药物。 (3)观察不良反应:痴呆老年人服药后常不能诉说不适,要细心观察病人有何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给药方案。 (4)药品管理:对拌有抑郁症、幻觉和自杀倾向的痴呆老年人,一定要把药品管理好,放到病人拿不到或找不到的地方。 3.智能康复训练 (1)记忆训练(2)智力锻炼(3)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4)社会适

应能力的训练 4.生活环境的准备及安全护理为老人提供足够的光线和照射,同时室内温、湿度要适宜,空气新鲜,减少致病的微生物。 5.心理护理老年痴呆症病人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尤其对那些精神异常、情感障碍较重的患者,采用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可明显逆转患者的情感反应。维护老年人的自尊,注意尊重老年人的人格,对话时要和颜悦色,专心倾听,回答询问时语上速要缓慢,使用简单、直接、形象的语言,多鼓励、赞赏、肯定病人在自理和适应方面作出的努力。切忌使用刺激性语言,避免使用呆傻、愚笨等词语。 6.家庭护理老年痴呆症病人家庭的护理工作很重要。患病的老人因缺乏有系统的组织和延续的技巧,加上病情的影响,需要家人通过康复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和减缓缺损功能。 六.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及早发现痴呆,早期预防痴呆。 七.体会:护理痴呆老人是一项艰巨,有时甚至是苦恼的工作,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毅力。通过积极治疗,合理的家庭护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在很长的时间内处于稳定状态,与家人共享幸福生活。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据欧美国家的统计,69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率为6%~12%,85岁的老年人则为20%~40%,全世界老年性痴呆发病人数高达1200万。在美国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和脑卒中的四大导致死亡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均寿命明显延长。但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老年性痴呆对人民健康与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医学界认为“痴呆症的治疗,重点在于良好的保健护理”。对患者进行有

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 - 全称阿尔茨海默病(AD),又译为阿兹海默病、老人失智症、老年痴呆症、脑退化症,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也是失智症中最普遍的成因,症状表现为逐渐严重的认知障碍(记忆障碍、学习障碍、注意障碍、空间认知机能、问题解决能力的障碍),逐渐不能适应社会。严重的情况下无法理解会话内容,无法解决如摄食、穿衣等简单的问题,最终瘫痪在床,病情恶化的途中有的患者会伴有被害妄想幻觉等现象出现。 通常还能见到诸如行为语言粗暴、举止下流等周边症状,所以在护理上有很大的困难。阿兹海默老年痴呆症通常在老年期(60岁以上)发病。 阿尔茨海默病 - 疾病分类 1、本病根据起病年龄和临床表现可分为: (1)老年前期型:起病<65岁,病情进展迅速,较早出现失语、失写、失用等症状; (2)老年型:起病>65岁,病情进展缓慢,以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因人而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有的拖延数年却变化不明显,有的几个月便到达晚期,难以预料。 早期症状 一是近记忆减退,如有的患者会忘记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如上街买菜忘了带回来等; 二是计算力减退,稍复杂的账目不会算或算得很慢; 三是视空间技能损害,在离家稍远的地方容易迷路走失,把东西放错地方; 四是思维贫乏,言语单调,有时自言自语,反复诉说某件事情; 五是性格和情感改变,如变得过分胆小或脾气暴躁、固执、多疑等。还有的患者早期会出现精神症状,如总怀疑别人说自己的坏话;有的绘声绘色地描述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有的在夜间反复下地走动。中期症状 对于人、事、地、物渐无定向感,注意力转移,且一般性理解能力减低。此外,会重覆相同的语言、行为及思想,而情绪不稳,缺乏原有之道德与伦理的标准,常有迫害妄想的人格异常等现象,但无病识感。偶尔会出现“黄昏症候群”。 晚期症状 语无伦次、不可理喻、丧失所有智力功能、智能明显退化。而且逐渐不言不语、表情冷漠、肌肉僵硬、憔悴不堪,以及出现大小便失禁、容易感染等。

老年痴呆症的分类介绍

老年痴呆症分为以下4种,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混合性痴呆。 什么是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aD)是与脑血管因素有关的痴呆统称。疾病病因主要是脑内血管病变,即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两大系统。可以是这些血管本身的病变,也可以是颅外大血管及心脏的病变,间接影响脑内血管,供血不足而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改变,最终使大脑功能全面衰退。 血管性痴呆分类 VaD的神经病理分类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低血氧-低灌流性痴呆。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 MID定义为大血管阻塞所导致的大面积梗死,尤其是多发生在内环状动脉或Willis环及其它主要大脑动脉上。 关键性梗死性痴呆 关键性梗死性痴呆是由重要皮质、皮质下功能区域的几个小面积梗死灶,有时甚至是单个梗死病灶所引起。最为人们所知的是双侧丘脑梗死导致的具额叶特征的痴呆,其它关键部位如角回、基底前脑-基底下丘脑结构、带状回的病灶也可导致痴呆。 小血管性痴呆 小血管疾病引起的损害可以是皮质性的,也可是皮质下的。皮质下梗死可出现在丘脑背内侧核,尾状核,额叶皮质和上述结构在白质的联系通路等部位。发生在基底节和脑桥的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可出现假性球麻痹,额叶皮质的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可产生伴额叶体征的痴呆综合征。Binswanger病(Binswanger disease,B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血管性痴呆,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隐匿性发展的痴呆,常伴明显的意志缺失,情感和行为改变(激越,易激惹,抑郁,欣快,情感失禁),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运动迟缓,假性球麻痹和一些皮质症状(如步态不稳,尿失禁,帕金森症等)。病理改变为脑室周围白质的广泛性脱髓鞘病变与多发性腔隙灶共存,伴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严重病理中,整个白质近乎消失,仅存未受损的短弓状纤维。 低血氧-低灌流性痴呆 痴呆也可在缺血状态下的弥漫性大脑损害或局限性大脑损害(因局部脑组织对缺血的选择性易感性所致)后出现。痴呆可能由继发于心脏骤停或严重低血压的脑缺血性损害,血液

老年性痴呆的相关研究

深圳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_____老年性痴呆的相关研究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代码______专业英语、12201801001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2011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孔明珠____________ 学号____2110180311_____时间_______2012年7月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郑易之教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年性痴呆的相关研究 摘要:老年性痴呆一直是热议的话题,本文就其发病机制、中药治疗以及药物研究方法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中药治疗;药物研究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年化日益严重,老年人疾病也随之增加,老年性痴呆症,学名阿尔兹海默病(AD ),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慢性大脑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1、老年性痴呆的概述 老年性痴呆最先在1906年被德国精神病医生Alois Alzheimer 描述、定义和命名[1]。它是一种发生在老年期或者老年前期的慢性渐行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颞叶、额叶、顶叶大脑皮质的弥漫性萎缩,双侧海马的萎缩尤为突出[2,3]。当确诊为老年性痴呆时,大部分的患者只能维持7年的生命活动,只有低于3%的患者能可以生存13年以上[4]。老年性痴呆一般分为早发性阿尔兹海默病/家族性阿尔兹海默病(FAD )以及散发性阿尔兹海默病(SAD )。SAD 可能由潜在的遗传因素和/或环境因素引起[5]。 2、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研究表明,老年性痴呆发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脑内慢性炎症和胆碱能系统功能进行性下降。其他发病机制可能包括基因突变、中枢胆碱能损伤、自由基、能量代谢障碍、淀粉样蛋白形成和沉积、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6]。目前,β-淀粉样蛋白学说(ACH )是老年性痴呆研究的主流学说之一[6]。 老年性痴呆病理机制及其复杂,大脑老化和其他因素如头部外伤,血管疾病等,均可加速细胞死亡过程、神经元退化和丢失以及胞外Aβ和细胞内tau 蛋白的沉积,进而促发级联病理反应。最终引发老年性痴呆症[6](图1)。 Increase in production "Secondary degeneration" of " reactive" proteins Accumulation of cellular Breakdown products 图1 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7] APP ,PSEN1/2,APO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ging:"the allostatic load" Synapse loss cellular degeneration A β/tau SPs/NFTs Cell death, dementia

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概况】随着人口迅速向老龄化发展,老年性痴呆发病率与日俱增,并成为老年病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给家庭生活带来很大的负担。据统计,老年性痴呆中卧床不起者高达33%,为一般老人(3%)的10倍,其中大部分属重度痴呆。痴呆病人进行性减退的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支持者及痴呆特殊服务机构的缺乏,家庭护理人员的压力已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医学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文章以老年性痴呆概况为切入点,结合中医对此疾病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作一研究和综述。 【治疗进展】 1胆碱脂酶抑制剂他克林(Tacrine)是1993年FDA批准的用于治疗早老性痴呆的第一个药物。非选择性可逆性的胆碱脂酶抑制剂,口服后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抑制胆碱脂酶活性。但由于其对外周胆碱能刺激和肝脏毒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至今尚未进入中国市场。多奈哌齐(安理申),是1996年12月FDA 批准的第2个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物。与他克林相比,它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专属性。此药外周胆碱脂酶活性较小,半衰期长,服用方便,耐受性好。石衫碱甲(双益平huperzine A),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石杉种千层塔申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目前最有前途的治疗AD的药物,副作用小,有中枢选择性,口服活性高,作用时程长。 2抗氧化剂药物主要有褪黑素、维生素E、银杏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脑老化易受氧化损害导致DNA 差错,而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能够稳定细胞膜,还可能通过抑制和清除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产生延缓衰老的作用。但是,抗氧化剂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脑内的作用部位不明确,能否通过血脑屏障,是否对正常神经元及神经系统以外器官产生作用,药物使用浓度能否在体内到达作用靶点并起到保护作用,药物清除自由基发挥作用后的抗氧化物-自由基产物会不会把抗氧化剂在疾病或损害机体过程中转变成前氧化剂,这些问题仍有待明确。 3激素替代疗法研究发现接受雌激素代替治疗女性比未接受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甚至可以推迟老年痴呆的发病年龄。雌激素之所以能够降低女性老年痴呆发病率的机制可能与其具有抗氧化能力、减少淀粉样蛋白沉积对细胞的损伤、促进神经元的修复功能、防止神经细胞死亡有关系。含孕烯雌酮的口服片有较强的神经营养作用。

老年痴呆症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老年痴呆症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患病率研究显示,美国在2000年的阿尔茨海默病例数为450万例1。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也就是说,60 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而8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30%2。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包括:神经保护疗法、胆碱酯酶抑制剂、采用非药物干预和精神药理学药物减少行为障碍、健康维护活动、临床医师与家庭成员及照看病人的其他人员联合。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前期症状发生机理治疗药物预防 1 发病原因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结)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起病在65岁以前者旧称老年前期痴呆,或早老性痴呆,多有同病家族史,病情发展较快,颞叶及顶叶病变较显著,常有失语和失用。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脑细胞的广泛死亡,特别是基底节区的脑细胞。正常情况下,基底节区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与记忆和认知有关的皮质,它释放乙酰胆碱。短期记忆的形成必须有乙酰胆碱的参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乙酰胆碱转移酶的含量比正常人减少90%。 经解剖发现,患者脑中有广泛的神经元纤维缠结,轴突缠结形成老年斑。老年斑中含有坏死的神经细胞碎片、铝、异常的蛋白片段(包括淀粉样前蛋白的片段)。 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1.由于淀粉样前蛋白的异常导致蛋白成分漏出细胞膜,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死亡,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 2.与载脂蛋白E(APO-E4)的基因有关,APO-E4的增多能对抗APO-E2或APO-E3的功能。APO-E4使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死亡。APO-基因纯合子比杂合子患病几率高。 2 早期症状 AD通常起病隐匿,为特点性、进行性病程,无缓解,由发病至死亡平行病程约8-10年,但也有些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症状,病程可持续15年或以上。AD的临床症状分为两方面,即认知功能减退症状和非认知性精神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可参考痴呆部分。常伴有高级皮层功能受损,如失语、失认或失用和非认知性精神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可参与痴呆部分。根据疾病的发展和认知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老年痴呆研究进展 综述

老年痴呆研究进展 摘要:老年痴呆是老年期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的疾病,临床表现以痴呆症最为突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药物作用于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系统,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活动,减轻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延缓痴呆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老年痴呆、病因、治疗 (10)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痴呆已成为老年精神卫生领域急待研究与解决的主要疾病之一。(11)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迅速增长,老年痴呆病人人数必然增加。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也就是说,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而8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30%。 老年痴呆病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智力、精神衰退性器质性脑部病变综合征。该病起病隐匿,呈进行性,早期不易被发觉。症状严重后,或因躯体疾病,或因精神异常等才被家人注意。早期症状为记忆力障碍和判断力减退,近事记忆首先受损,拿东忘西,并伴有固执、多疑、敏感等精神症状;进一步发展,远事记忆亦受影响,并出现定向力障碍、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明显下降及性格改变,最终导致全面痴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②老年痴呆根据病因主要分为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混合型痴呆三大类。 1、阿尔茨海默病理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以不可逆进行性记忆减退和认知、语言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起病缓慢,早期症状多种多样,以近期记忆力障碍为最常见表现,1 d前或刚刚发生的事情记不清。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对往事也会遗忘,严重时出现完全性遗忘。其次以猜疑为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精神显著衰退。有心胸狭隘、反应迟钝、爱闹情绪和易发怒、睡眠颠倒的倾向。病情进一步发展时,计算能力减退,还可有认识障碍即精细思考发生困难,逐渐发展到对13常生活和常识的理解、判断也发生障碍,如把裤子当成衣服穿。此阶段可出现语言障碍,词汇减少,言语单调,喃喃自语,或不能叫出物体名称或完全失语。大多数患者还对时间、人物和地点的定向力产生障碍,如口面部不自主动作、厌食、大小便沾身等。神经系统检查可出现病理征阳性和腱反射亢进。晚期患者完全卧床,生活全靠别人照顾,病程维持5~10年左右而死亡。 2、血管性痴呆 起病较迅速,病史中有反复多次的小卒中发作,多见于60岁左右,半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病情呈阶梯样进展,即每发作一次卒中,痴呆症状加重一 次。患者情绪易激动,记忆力减退,或有头痛、头昏、心悸、食欲不振等症状,晚期可出现明显痴呆、粗暴、定向力障碍。检查时可见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表现,脑CT或MRI检查可查到脑梗死或脑出血灶。3、混合性痴呆 同时存在有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症状,有时鉴别较困难。 老年痴呆的病因目前尚未十分明确,但已知有很多原因都会引起老年人痴呆,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宽和深入。

老年性痴呆临床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 目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 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 disease)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重点专科强化建设项目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发生在老年阶段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病变,以记忆障碍、智力减退和行为人格退化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的痴呆人数已近800万,其中AD近600万,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亿,AD患者将接近2000万,AD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一大杀手,本病所造成的医疗需求和照料负担必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发病机制没有完全明确,本病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多数患者最终因躯体合并症而危及生命。正确认识痴呆早期症状,尽早进行治疗可延缓大脑神经细胞更加广泛的退变以控制病情和症状的发展。 中医学文献中并没有AD这一病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归属于痴呆、呆病、善忘、文痴、神呆、郁证等疾病范畴中。中医药在防治AD方面优势明显,它能发挥整体治疗和复方的优势,改善痴呆症状,延缓机体衰老,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毒、副作用小,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一、病例选择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会老年学会老年痴呆病专题学术研讨会1990年5月修订的《老年呆病的诊断、辩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痴呆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所定的标准。 (1)记忆:记忆能力,包括记忆近事及远事的能力减退。 (2)判断:判定认知人物、物品、时间、地点能力减退。 (3)计算:计算数字,倒述数字能力减退。 (4)识别:识别空间位置和结构能力减退。 (5))语言:口语能力,包括理解别人语言能力和有条理地回答问题的能力障碍。文化程度较高者阅读、书写能力障碍。 (6)个性:性情孤僻,表情淡漠,语言啰嗦重复,自私狭隘,顽固固执,或无理由的欣快,易于激动或暴怒等。 (7)思维: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例如不能解释谚语,不能区别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能给事物下定义等。 (8)人格:性格特征改变,道德伦理缺乏。

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测试表

病因成谜 毫无来由的大脑萎缩,只能观察到脑部细胞内多处形成β淀粉的沉淀,使脑部失去原有的功能,逐渐坏死,并且不再新生。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大脑皮质和”海马回区域”(与学习、记忆关系极为密切的前脑的一部份),因此,老年痴呆症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记忆力丧失;语言、判断、推理和方向感等认知功能也逐渐降低;接着出现妄想、幻觉、游走、忧郁等异常行为;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在人体正常的衰老过程中,大脑中会产生一种叫作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的物质,这种蛋白被认为是发生阿尔茨海默症的关键。 阿尔茨海默病的7大危险信号为: 1 一次又一次地重复问相同的问题。 2 一字又一字,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叙述相同的事情。 3 以前很容易和经常做的事,像做饭,缝补或玩牌,现在却忘记了。 4丧失了支付和如何管理自己财务的能力。 5 在很熟悉的环境中迷路走丢,或家中的物品方错位置。 6 经常忘记洗澡或长期穿同一件衣服,却强调已经洗过澡或说他的衣服是很干净的

轻度症状:阿尔茨海默病起病缓慢,通常以健忘为首发症状。如果你怀疑周围的亲人可能出现了轻度的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还需要观察是否有以下变化: ●记忆丧失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改变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下降 ●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时间延长 ●情绪和人格改变,像抑郁或焦虑 ●饮食安排或按时服药出现困难 ●完成简单的算术计算、理财、持支票簿或牌出现障碍 ●对所熟悉的地方位置感到迷惑 ●判断能力下降,以至于做出错误的决断 提示:即使出现上述症状的几种,患者任然可能完成绝大多数的活动甚至可以驾车。此时仍然需要看医生 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大脑内的病理变化更加严重,并且向其他控制语言、认知、感觉和思维的中枢蔓延,症状变得更加显著,可以出现行为问题(此阶段约有大于65%的患者仍然不能诊断出,直到进展为中至重度)。

老年痴呆临床诊断及治疗试题答案

老年期痴呆的临床诊断答案 1、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通常以(A)为首发症状 A、运动症状 B、幻觉或错觉 C、肢体动作不协调 D、以上都是 2、关于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语言障碍的叙述错误的是(B) A、流畅性差 B、节律正常 C、拼音异常 D、忧郁多见 3、老年变性病所致痴呆的第二常见病因(D) A、CADASIL B、额颞叶痴呆 C、SD D、路易体痴呆 4、痴呆的病因包括(D) A、变性病、血管病、感染 B、肿瘤及副肿瘤性 C、外伤、中毒 D、以上都是 5、关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 B、无帕金森样表现 C、眼球运动障碍 D、中轴性肌张力障碍 6、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占FTLD的(A)% A、20 B、30 C、40 D、50 7、路易体痴呆临床特点不包括(D) A、反复出现的视幻觉 B、自发性锥体外系损害 C、病程进行性加重 D、早期记忆障碍明显 8、下列(D)以眼球活动障碍为首发症状A、阿尔茨海默病B、血管性痴呆C、额颞叶变性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9、关于语义性痴呆叙述错误的是(C)A、进行性命名不能B、词语理解受损C、影像学额叶前部萎缩D、易误诊为AD

10、痴呆的诊断方法包括(D)A、病史、躯体及神经精神检查B、神经心理学检查C、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D、以上都是老年期痴呆的鉴别诊断及病例分析答案 1、克雅氏病分(C)型A、2B、3C、4D、5 2、正压性脑积水(NPH)临床特点不包括(D)A、步态异常B、痴呆C、小便失禁D、脑脊液压力异常 3、关于散发型CJD叙述错误的是(C)A、中年后发病B、进行性加重的痴呆、锥体外系损害、肌阵挛C、MRI:底节及皮层信号正常D、周期性尖慢复合波 4、关于亨廷顿舞蹈病叙述错误的是(C)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大脑皮质及新纹状体病变C、第6号染色体异常D、治疗选用丁苯那嗪 5、亨廷顿舞蹈病临床特征包括(D)A、舞蹈样不自主运动 B、进行性痴呆 C、多在中年起病 D、以上都是 6、家族性克雅氏病占(C)% A、80-90 B、20-30 C、10 D、5 7、关于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叙述错误的是(B)A、机体对肿瘤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B、于癌症诊断之后出现C、症状可以在数周或数月内进行性加重D、颞叶内侧及相关边缘结构T2高信号 8、散发型CJD血清S100蛋白浓度(A)A、升高B、降低C、不变D、以上均可

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AD) 【概述】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的大脑退行性变性疾病。其病因至今不明,具有特征性神经病理和神经化学改变,常渐起病,起病可在老年前期,但老年期的发病率更高。在65岁以前起病的类型常有痴呆家族史,病情进展较快,有明显颞叶和顶叶损害的特征,包括失语、失用等,锥体系症状也较多。AD可延续20年,早期或轻度9年,中期或中度5年,恶化6年,给个人、家庭、神经带来深重的负担和痛苦。据统计:美国AD患者为200-400万,全球1700-2500万,我国有关调查尚缺乏大系列、据最新城市普查结果,AD患病率高于血管性痴呆。在西方国家AD是继心脏病、肿瘤和中风之后,排在第四位的导致死亡的疾病。 【诊断】 AD的诊断首先必须认识AD的临床症状,详细询问病史,其次进行仔细的精神状态和神经系统检查。 1、1993年我国制订的诊断标准如下:⑴智力检测证实痴呆; ⑵至少有2项识别功能障碍;⑶记忆及识别障碍进行性加重;⑷无意识障碍;⑸40-90岁起病;⑹无其它躯体或脑部疾病能解释上述病情。 支持条件:⑴进行性加重的失语、失用、失认;⑵日常生活及行为障碍;⑶家族中有相似患者;⑷脑脊液正常,脑电图无特异改变,CT有脑萎缩,且进行性加重。

AD病理诊断指标比较明确:⑴<60岁痴呆者,脑活栓组织中应有大量SP(≧15个/10个低倍视野)和NFT;⑵>70岁痴呆者,脑组织中仅见SP,而无NFT者,其SP必须甚多;⑶脑组织中仅有NFT 者,只符合拳击痴呆诊断,不诊断痴呆;⑷痴呆脑组织中无SP或NFT者,应考虑其他原因。 2、DSM-IV(1994年)诊断标准 3、WHO的ICD-10(1992年)诊断标准 美国神经系统传染性疾病及卒中研究所(NICFS)及老年性痴呆及其相关性疾病协会(ADRDA)标准规定根据症状、量表及神经影像学所见,只能诊断为“可能为老年性痴呆”,确认则有赖于脑组织活检。这在我国较难被患者及家属接受,早期诊断AD存在更多困难。 目前美国已开展双标免疫化法以检出NFT;立体异构生物学技术计算出神经元数目及tau数量。我国有些单位开展了脑脊液中测定磷酸化神经纤维丝(phospho-ryltedneurofilament,PNF)/PHF 值。 无论如何,痴呆临床误诊率尚很高(>15%),尤其是早期诊断,困难较大。CT/MRI具有诊断价值。正电子放射成像技术(PET)研究应用正受到重视。 【治疗措施】 尚无肯定的十分有效或治愈的方法。治疗AD的药物主要分为二类;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症状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症状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1-3 年。主要表现为忘性大,通常也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所以经常不被患者或家属注意。具体表现如下: 近事遗忘:突出的症状是记忆障碍,常是近事遗忘,甚至瞬间即忘,事后也想不起来,即使别人提示也想不起来,总是忘记刚发生的事情,经常性手里拿着某物而找某物,刚吃过了饭说未曾吃,但对以往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可清楚记得。家属有时还会误认为患者记忆力不错。 词不达意,絮絮叨叨:言语表达不流畅,含混迟钝,常忘记一些字词。本来想表达一种意思,说出来的却是另外一种意思,不能确切表明自己的意愿。有时赘述,对一些无关的事纠缠不放,唠叨不停,总是反复不停地说,或言语重复,语无伦次,令人费解。 忘记熟人的名字:走在街上,明明是老熟人却叫不出对方的名字。 敏感多疑:认为亲人对自己不好,子女不孝。怀疑自己的东西被家人或邻居给偷走了,经常把贵重的东西变动地方藏起来,而实际上放得并不隐蔽。自己东西找不到总怀疑别人。 情感冷漠: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甚至对过去感兴趣的事情也觉得索然无味。 性格改变:情绪不稳,喜怒无常,易激怒伤感,抑郁、任性、自私、幼稚或与儿童斤斤计较。 计算力下降:早期计算力变慢,逐渐出现计算错误。上街买菜,简单的账目算起来很费力,甚至根本不会算了。 定向障碍:主要是时间和地点的定向错误,如对时间的感知谈漠或混乱,不知当时所处的时间和地点,经常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且记不清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干什么等。 特别提示:在老年性痴呆早期,尽管有明显的记忆力下降,语言空洞,概括和计算力有损害,但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仍有不少患者还能继续工作,这是因为在做熟悉的工作。只有向他提出新的要求时,其工作无能才被发现。老年性痴呆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可以以较小的费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当你身边的老人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丢三落四、神情淡漠、唠叨多等现象时,不要以为是正常的老态,应及时找专业医生诊治。

老年痴呆症的症状都有哪些

老年痴呆症的症状都有哪些 痴呆作为一组综合征,至今尚无诊断的“金标准”,这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引起痴呆的病因众多,而大部分患者不能做出确诊所必需的病理学检查。临床诊断的依据是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心理测验。 一、痴呆的症状: 1、临床分类: 根据脑受损部位的不同,痴呆综合征可分为皮质性痴呆、皮质下性痴呆、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痴呆和其他痴呆综合征等类型。 (1)皮质性痴呆: ①阿尔茨海默病。 ②前额叶退行性病变(皮克病)。 (2)皮质下性痴呆: ①锥体外系综合征(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 ②脑积水(如正常颅内压性脑积水)。 ③抑郁症(假性痴呆)。 ④白质病变(多发性梗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 ⑤脑血管性痴呆(腔隙状态、多灶梗死型等)。 (3)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痴呆: ①多灶梗死性痴呆。 ②感染性痴呆(病毒性痴呆等)。 ③中毒和代谢性脑病。 (4)其他痴呆综合征(脑外伤后和脑缺氧后等)。 二、痴呆的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因导致痴呆的病因不同而各异,且在不同时期其症状亦有不同,以下是痴呆的一般临床表现。 (1)认知功能障碍: ①记忆障碍:为最突出的早期症状,尤其是AD,表现为逆行性和顺行性两种形式的遗忘,如遗失常用物品,忘记在炉上煮的食物,忘记约会等,晚期出现定向力障碍,甚至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家庭成员及自己的姓名。 ②语言障碍或失语:表现为命名困难,言语空洞、累赘,对语言的理解、书写和复述也有障碍,晚期则少语或出现模仿语言。 ③意念性失用:表现为不能执行运动活动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梳头、穿衣等。 ④失认:对认识物件甚至家人的能力丧失,也有触觉失认,即不能靠触觉辨认手中的物体(如硬币)。 ⑤运动能力紊乱:指执行较复杂的任务或完成较复杂的行为活动时出现的障碍,这也是痴呆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亦为社会适应能力衰退的表现之一。 (2)非认知功能障碍: ①空间认识障碍:即空间定向和执行空间认识活动的障碍。 ②判断和预见能力障碍:表现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地位,或过低估计某些活动的危险。 ③人格改变:如不讲卫生,不修边幅,以及对生人不适当的过度亲密等。 ④步态改变:经常跌倒,亦可伴有语言模糊不清和其他基底节病变的表现,常见于VaD、Lewy体痴呆(DLB)以及帕金森症(PD)和肌萎缩侧束硬化(ALS)合并的痴呆。 ⑤精神和行为障碍:这是痴呆的突出症状之一,特别在DLB和额颞痴呆(FTD)中更突出。常见症状有焦虑、抑郁、情绪异常、精神和行为异常。后者包括幻觉、妄想、易激惹、攻击行为(语言和行动)、病态搜集无价值物件等。 温馨提示:痴呆是一种由病程缓慢的进行性大脑疾病所致的综合征。特征是多种高级皮层功能紊乱,涉及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判断、言语和学习能力等多方面。意识清晰,情感自控能力差、社交或动机的衰退,常与认知损害相伴随,但有时可早于认知损害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