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土壤微量元素(土壤肥料科学通论-沈其荣)要点

土壤微量元素(土壤肥料科学通论-沈其荣)要点

大豆缺铁 烟叶缺铁
水稻缺铁
水 稻 铁中 毒
(二)硼
1. 生理功能:促进分生组织生长和核酸代谢; 促进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 参与酚代谢和木质素的形成; 与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有关
2. 失调症:缺乏症:茎尖、根尖生长停止或萎缩死亡
油菜“花而不实”、小麦“穗而不实”、 花椰菜“褐心病”、 萝卜“黑心病”等 过多症状:棉花、油菜“金边叶”
1. 生理功能:作为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的成分参与 氮代谢;
促进维生素C的合成; 与磷代谢有密切关系;
增强抗病力
2. 失调症:缺乏症:叶片畸形、瘦长,螺旋状扭曲,
生长不规则;老叶脉间淡绿发黄,有 褐色斑点,变厚焦枯 如花椰菜、烟草“鞭尾状叶” 豆科植物“杯状叶”且不结或少结根瘤 中毒症状:茄科叶片失绿等
或酸性土施用过量石灰时
缺B:
有效硼低的土壤
缺Mo:

我国微量元素缺乏面积和施用面积
营养元素 缺素临界值 低于临界值面积 施用面积
锌(Zn) 硼 (B) 钼(Mo) 锰(Mn) 铜(Cu) 铁 (Fe)
(毫克/公斤) ≤0.5 ≤0.5 ≤0.15 ≤5.0 ≤0.2 ≤45
中毒症状:老叶失绿区中有棕色斑点, 诱发其它元素的缺乏症
小麦缺锰 高梁缺锰 水稻缺锰
菜豆轻度缺锰
大豆缺锰—— 褐斑病
胡 萝卜
-Mn
+Mn
缺锰的马铃薯叶背
锰中毒的 马铃薯叶背
(四)铜
1. 生理功能:酶的组分;参与光合作用; 参与氮代谢;影响花器官发育
2. 失调症:缺乏症:生长瘦弱,新叶失绿发黄,叶尖
(二)直接用于植物
1. 种肥:Zn、Mo、Mn、Cu
(1) 拌种:用少量水溶解微肥,均匀喷于种子上, 边喷边拌匀,种子晾干后即可播种。

土壤肥料 知识点总结

土壤肥料 知识点总结

土壤肥料知识点总结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了解土壤肥料的知识对于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土壤肥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施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土壤肥料的基本概念1.土壤肥料的定义土壤肥料是供给植物所需的养分和能量的物质,它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生产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2.土壤肥料的作用土壤肥料的主要作用是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土壤肥料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的抗逆性。

3.土壤肥料的成分土壤肥料主要由氮、磷、钾等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

此外,土壤肥料中还含有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等成分。

二、土壤肥料的分类1.按照来源分(1)化学肥料: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或提取的肥料,如尿素、磷酸二铵等。

(2)有机肥料:是指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有机物质转化而成的肥料,如腐熟堆肥、畜禽粪便等。

2.按照养分含量分(1)复合肥料:是指含有多种养分的肥料,如NPK复合肥。

(2)单一肥料:是指只含有一种养分的肥料,如硝酸铵、磷酸二铵等。

3.按照施用对象分(1)基肥:是指在播种前或栽植前施用的肥料,主要用于提供作物生长的初期所需的养分。

(2)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期间进行的补充施肥,主要用于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养分需求的变化。

三、土壤肥料的施用方法1.化肥施用(1) 肥料施用量的确定:根据土壤肥力状况、作物品种和生长期需求等因素确定肥料的施用量。

(2) 施肥时间的选择:化肥一般在播种前或栽植后进行基肥施用,追肥则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在不同生长阶段进行施肥。

2.有机肥施用(1) 堆肥成熟度的判断:有机肥在施用前需要经过充分腐熟,通过观察肥料质地、气味、颜色等判断堆肥的成熟度。

(2) 施肥方法:有机肥一般在播种前或栽植后进行基肥施用,也可以作为追肥进行施用。

土壤肥料学通论-2

土壤肥料学通论-2
• 紫色砂岩十几年 • 俄罗斯平原,3000年形成40cm厚土层
2.1.2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1、矿物分类:
原生矿物: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
的矿物,如各种盐类CO32 、SO42- 、Si 、Cl次生粘土矿物:次生铝硅酸盐和氧化物,是土壤粘 粒的主要组成
2、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
• O、Si、Al、Fe、Ca、Mg、K、Na、Ti、 C等
• SiO2、Al2O3、Fe2O3 占土壤矿质总质量75%
3、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机械组成(颗粒组成):据机械分析, 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划分土壤质地 的依据。
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黏粒
粒径:由大变小 组成:原生矿物
地形因素
对母质在地表的在分配; 对水、热、气的再分配。
• 地势起伏大的山区,风化产物易被外力剥蚀而使基岩 裸露,加速风化。山坡的方向涉及到气候和日照强度, 如山体的向阳坡日照强,雨水多,风化强烈。
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
营养元素的生物积累,
腐殖质的形成。
时间因素
• 成土所需的时间:成土速率
次生矿物
常见的土壤粒级制
当量粒径 ( mm)
3-2 2-1 1-0.5 0.5-0.25 0.25-0.2 0.2-0.1 0.1-0.05 0.05-0.02 0.02-0.01 0.01-0.005 0.005-0.002 0.002-0.001 0.001-0.0005 0.0005-0.0001
岩石:一种和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1)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
• a砂.酸粘性适岩中:,S花iO岗2>岩65% 易风化,K丰富, • b丰.中富性,岩正:长S岩iO252-65% 大量粘土矿物,K • cF.e基盐性基岩,:辉(长碱岩性、)玄S武iO岩242-52% Ca、Mg、

土壤肥料学通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土壤肥料学通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土壤概念2、土壤肥力四因素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土壤的三相组成2、成土岩石的种类(三种)3、风化作用及三种类型4、五种成土因素5、土壤机械分析、土壤质地概念及土粒分级(分为哪几级)6、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改良措施7、土壤有机质的转化(1)矿化作用(2)腐殖质化过程(3)土壤呼吸(微生物学解释及通气机制解释)(4)腐殖物质(5)腐殖质化系数8、腐殖质的种类及其人为分离方法9、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10、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11、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12、通气的两个机制13、土壤热特性、热导率、导温率等概念14、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概念15、水分进入土体时所受的三种力16、土水界面的三种吸附力17、土壤水分的类型特点18、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四种)19、土壤水分能态:(1)四种水势(2)土壤水吸力概念(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概念及意义20、水、气、热等的调节第三章土壤的基本发性质1、土壤孔性:(1)孔隙度(2)相对密度(3)土壤容重(4)孔隙类型2、土壤结构性:五种结构,其中团粒结构为重点,包括其形成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3、土壤耕性、土壤物理机械性概念(1)粘结和粘着性(2)可塑性(3)胀缩性4、土壤胶体概念、种类:(1)2:1型粘土矿物和1:1型粘土矿物、同晶代换5、土壤胶体的结构:微粒核、双电层6、土壤胶体电荷:永久电荷、可变电荷、可变电荷零电点(pH0)7、土壤的吸收性能8、阳离子交换量及其影响因素9、盐基饱和度、交换性阳离子种类、盐基饱和(不饱和)土壤10、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11、阳离子非交换吸附中的晶格固定12、土壤活性酸、潜性酸及其表示方法,潜性酸的分类13、土壤缓冲作用的机制第四章1、高产肥沃土壤特征及其培肥措施2、土壤污染源及其防治。

土壤肥科学通论--3第三章

土壤肥科学通论--3第三章

(一)农业化学土壤学派
以德国化学家李比希为创始人,1840年出版了名为 《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土壤是植物 养分的贮存库,植物靠吸收土壤和肥料中的矿质养分 而滋养,植物长期吸收消耗土壤中的矿质养分,会使 土壤库中的矿质养分越来越少,为了弥补土壤库养分 储量的减少,可以通过施用化学肥料和轮栽等方式如 数归还给土壤,以保持土壤肥力的永续不衰。这就是 农业化学土壤学派的主要观点。
(二)农业地质土壤学观点
19世纪后半叶,德国地质学家法鲁、李希 霍芬、拉曼等用地质学观点来研究土壤,提 出了农业地质土壤学观点,土壤是岩石经过 风化而形成的地表疏松层,是岩石风化的产 物,是变化、破碎中的岩石,土壤的类型取 决于岩石的风化类型。这就是农业地质土壤 学派的主要观点。
(三)土壤发生学派
(一)土壤中的原生矿物 (1)硅酸盐类 包括长石类、云母类、闪石类、辉石类。 (2)氧化物类 主要有石英类、其次是赤铁矿类、氧化钛类 (3)硫化物类 主要有黄铁矿类。
(4)磷酸盐类 主要有氟磷灰石、氯磷灰石。
(二)土壤中的次生矿物-粘土矿物 (1)结晶次生层状铝硅酸盐类矿物 (2)二、三氧化物类矿物 土壤中粘粒的主体,主要 有1 :1型的高岭石组和2 :1型的蒙脱石、伊利石组。 有针铁矿(Fe2O3 .H2O )、褐铁矿 (2Fe2O3 .3H2O)、三水铝石( AI2O3 .3H2O )、水铝石 (Al2O3 .H2O )、水锰矿(MnO(H2O))、软锰矿( MnO2)等, 有结晶态的和非结晶态的。 (3)简单盐类 盐类等。 土壤中最常见盐类有碳酸盐、硫酸盐类、氯化物

粒间孔隙(约 50%)

岩石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 风化作用 母质 成土作用 土壤
一:地壳的元素组成

《土壤肥料学通论》名词解释

《土壤肥料学通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狭义的土壤肥力:土壤供给植物必需养分的能力)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土壤粒级:单粒直径大小不同,其组成和性质也随之变化,据此将土壤单粒划分为若干粒径等级,即为粒级(或称粒组)。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转化:土壤有机质在水分、空气、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极其复杂的转化过程。

(可归结为两个过程: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矿质化: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二氧化碳、水、氨和矿质养分(磷、硫、钾、钙、镁等简单化合物或离子),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可分为化学的转化过程、动物的转化过程和微生物的转化过程。

)腐殖化: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分两个阶段1 产生构成腐殖质基本组成的原始材料(简单有机物)氧化+氨基酸或肽、酶2合成阶段多元酚醌腐殖质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又称为重量含水量,无量纲。

(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湿土质量-干土质量土壤质量含水量(%)= ×100干土质量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允许气体扩散和流动的性能。

又叫透气性。

土壤热容量: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 ℃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土壤热容量愈大,土壤温度变化愈缓慢;反之,土壤热容量愈小,则土温变化频繁土壤热容量大小比较:水分>有机质>空气>矿质土粒土壤导热率:指在面积为1 m2、相距1 m 的两界面上温度相差1 K时,每秒中所通过该单元土体的热量焦耳数。

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

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土壤学部分)第一章绪论1.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肥料:凡是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3.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2.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

2.成土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

按照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的特点可以分为物理风化(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磨蚀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成土因素: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因素。

成土母质:岩石矿物经过风化破碎形成的疏松堆积物。

5.土壤的机械组成:据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是划分土壤质地的依据。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

分为砂土类(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养分少、松散易耕)、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理想土壤)和粘土类(透水性差、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

6.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7.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a.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要点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肥料:凡能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复混肥料:含有N、P、K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

枸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不溶于水,能溶于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如钙镁磷肥、钢渣磷肥。

能被土壤中的酸和作物根系分泌的酸逐渐溶解为作物吸收,肥效慢。

土壤吸附:指土壤吸收保持气态、液态和固态养分物质的能力,即分子和离子或原子在固相表面富集的过程。

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负吸附。

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包括孔隙)中干燥土粒质量与标准状况下同体积水的质量比,单位是g/cm3。

土壤肥力:土壤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又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潜在肥力和有效肥力。

有效肥力:可被植物利用并通过土壤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性状表现出来的肥力。

潜在肥力: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中没有被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

一定生产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效肥力。

土壤保肥性:指土壤吸持和保存植物养分的能力,其大小受土壤对植物养分的多种作用:分子吸附、化学固定、离子交换的影响。

土壤供肥性:土壤在植物整个生育期内为其持续不断提供有效养分的能力,与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关系密切。

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由土壤本身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的外部条件共同决定。

土壤腐殖质: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在土壤中重新合成的,结构比较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疏松多孔的一类高分子混合物的聚合物。

腐殖化系数:每克有机物(干重)施入土壤后,所能分解转化成腐殖质的克数(干重)。

C/N:有机物中C总量与N总量的比。

不仅影响有机残体分解速度,还影响土壤有效氮的供应,通常以25:1较为合适。

根圈(根际):泛指植物根系及其影响所及的范围。

根圈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更加密切。

根/土比值(R/S):即根圈土壤微生物与邻近的非根圈土壤微生物数量之比。

土壤肥料学通论试题库和答案

土壤肥料学通论试题库和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题库与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2、植物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

3、腐殖化过程:动植物残体被嫌气性微生物分解又合成.从而形成新的、较稳定的、大分子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4、限制因子律: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是遇到另一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因子也不能使作物生长增加.直到缺乏的因子得到补充.作物才能继续增长。

5、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指氮肥中氮素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百分率。

6、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重量。

单位g/cm ,t/m。

1、土壤退化: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或指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的过程。

7、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是指山区的土壤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更替的现象。

9、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称为田间持水量,是在自然条件下.使土壤孔隙充满水分.当重力水排除后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

10、养分归还学说:要点是:第一、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一定量的养分。

第二、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养分于土壤.地力必然会逐渐下降。

第三、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

第四、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

11、磷的固定:所谓磷的固定是指可溶性磷酸盐转变为难溶性磷酸盐.即有效态磷转化为无效态磷的过程。

其结果导致磷的有效性降低。

12、生理酸性肥料:生理酸性肥料是指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

13、土壤沙化:土壤沙化指良好的土壤或可利用的土地.在风蚀和风力堆积作用下.变成含沙很多的土壤或土地甚至变成沙漠的过程。

土壤肥料学通论_9.

土壤肥料学通论_9.

微量元素
养分的运输方向
横向运输 横向运输主要指养分由根表皮经皮 层、内皮层到中柱层(导管)的运输过程。质 外体和共质体是根部横向运输水分和养分的重 要通道。 纵向运输 纵向运输是指离子在木质部或韧皮 部内从根向地上部分或从地上部分向根系的运 输。纵向运输也称为长距离运输。
短距离运输:表皮 运输
施肥的基本原理
养分归还学说
为恢复地力和提高作物
单产,通过施肥把作物
从土壤中摄取并随收获
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归
还给土壤的学说。
Justus Liebig
不同植物的营养元素归还比例
归还比例 /% <10 需要归还的营养 元素 氮、磷、钾
归还程度 低度归还
补充要求 重点补充
中度归还 高度归还
10~30 >30
例:良种和地方种小麦对养分吸收的差异
国 家 小麦 品种 单产 (吨/ 公顷) 养分吸收量 (千克/公顷) N P2O5 K2O 单位产量吸收养分量 (千克/100千克) N P2O5 K2O
德 地方 国 种 良种
2.8 6.0
84 165
36 72
73 155
3.0
1.29
2.67 2.58
2.75 1.20
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 合理的植物营养与施肥是实现人类健 康的最基本的手段
植物营养与施肥与人类是息息相关的
一 、 植 物 体 内 的 营 养 元 素
二 、 植 物 对 养 分 的 吸 收
三 、 影 响 植 物 吸 收 养 分 的 条 件
四 、 施 肥 的 基 本 原 理
五 、 如 何 合 理 施 肥
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或 对某些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2.沉积岩 :又称次生岩是裸露于地表的各种类型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破坏,经各种地质动力作用搬运后沉积,再经压力胶结作用重新固结成岩,也有由生物遗体、残骸堆积沉积而成。
沉积岩分为:
机械性沉积岩 指砂粒、粉粒、粘粒等物质机械堆积而成的岩石。
化学性沉积岩 指原先为水溶性物质,后因外界条件改变结晶析出而形成的岩石,如石膏岩、部分石灰岩。
⑤地下水---当土壤深处有不透水层时,重力水就会在上面聚积形成地下水,又称支持重力水。
吸湿系数----吸湿水的最大含量称为吸湿系数,也称最大吸湿量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大道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反映的是土壤保水能力的一个指标
渗透过程—水分进入土壤过程。渗透过程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阶段:渗吸阶段,渗透过程的起始至水分逐渐饱和,水分进入土壤主要靠基质吸力;渗漏阶段,渗透速率趋于稳定阶段,水分进入土壤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
影响物理风化的因素有如下几种:温度、结冰、风 、流水
(二)化学风化:指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岩石、矿物等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分解的过程.化学风化的结果使岩石、矿物的化学成分、性质发生变化,并释放盐基、磷、铁、硫等养分,同时生成新的次生矿物.
①溶解作用:滴水穿石 ,1份滑石可溶于110000份水中
②水解作用:由于水是弱电解质,更因为水中总是或多或少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这种由于水的电离作用和溶于水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碳酸对岩石的分解破坏作用称水解作用。
1、风化的概念与类型
风化作用是指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大气和水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风化过程是形成土壤母质的先决条件 ,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一)物理风化:指在物理因素作用下,岩石,矿物破碎崩解成大小不同的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它为进一步风化提供了条件。

土壤肥料学通论-3

土壤肥料学通论-3

地表覆盖?
土壤水分调节 (增强入渗、控制蒸发)
1、控制地表径流,增强土壤水分入渗 调整土壤结构,合理灌溉,提高土壤水和
灌溉水的利用率 据作物生长需水特性考虑灌溉定额及时间。 方法:畦灌,喷灌,滴灌,沟灌等。
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有机肥的使用和以水控肥,减少蒸发 增施厩肥、绿肥、秸秆等,提高土壤有
指一定深度土层中的水分含量相当于若干水层厚 度(mm)
水层厚度=(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层 厚度)/1000
四、土壤水分的能态
1、土水势soil water potential):
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系统移到温 度和它完全相同的纯水池时所做的功, Ψw表示。 基质势:Ψw;压力势:Ψp; 溶质势:Ψs ;重力势:Ψg。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影响因素:地下水位,质地粘砂壤,地下水位过深, 毛管支持水达不到根系,地下水位过浅,发生渍害, 盐多,盐害。
毛管持水量:毛管支持水达到最大,包括吸湿 水,膜状水,毛管上升水。
毛管悬着水:当地下水位较深,不受地 下水影响,靠毛管力将降雨或流水保持 在土壤土层。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 土壤含水量。是农田土壤保持的最大水 量,是旱地土壤灌溉的上限(质地,腐 殖质)。
土粒孔隙水和空气界面上的弯月面力(土壤承受着 一种张力---毛管力)。
二、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
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
1、土壤吸湿水
固相土粒依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 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 着在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称 土壤吸湿水。

土壤与肥料知识点总结

土壤与肥料知识点总结

土壤与肥料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组成1. 土壤的基本组成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陆地壳层的一种自然体,是由矿物质颗粒、有机质、水、空气和微生物组成的。

其中,矿物质颗粒是土壤的主要固体部分,有机质则是土壤的有机部分,水和空气在土壤中则占据着孔隙的空间,而微生物则参与了土壤的生物活动。

2. 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指的是土壤的颗粒分布以及土壤的孔隙结构。

颗粒分布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的分布情况,通常分为砂、粉砂、粉土、壤土和粘土五种。

而孔隙结构则是指土壤中的孔隙空间的大小、分布和连通性等,对土壤的水分和空气运移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酸碱度、养分含量和微量元素等方面。

土壤的酸碱度通常用pH值表示,而养分含量则主要包括土壤中的氮、磷、钾等植物所需的主要元素。

此外,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虽然含量较少,但对植物的生长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 土壤的生物性质土壤的生物性质主要指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的活动和作用。

微生物对土壤中的养分循环、有机质分解和土壤呼吸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土壤中的动物和植物则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养分的分布。

二、土壤的分类1. 按成因划分土壤按成因可以划分为天然土壤和人工土壤两大类。

天然土壤是指自然形成的土壤,通常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残积土壤、黏土土壤、沉积土壤、风化土壤和盐渍土壤等;而人工土壤则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建造的土壤。

2. 按物理性质划分根据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壤土质地等不同的类型。

3. 按化学性质划分根据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可以分为酸性土壤、碱性土壤和中性土壤等。

4. 按养分含量划分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土壤可以分为肥沃土壤、贫瘠土壤和盐碱土壤等。

5. 按栽培用途划分根据土壤的栽培用途,土壤可以分为耕地土壤、园地土壤、林地土壤和草地土壤等。

三、土壤的改良1. 土壤改良的原则土壤改良的原则主要包括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调节土壤酸碱度等几个方面。

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doc

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doc

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doc一、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及构成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质的形成,是有机物质、矿物质和水的重要成分,是土壤质量和结构的重要指标。

土壤有机质主要构成有植物和动物残骸、根瘤细菌、营养盐、土壤碳氧结合物等。

土壤有机质可分为活性有机质和非活性有机质两大类。

活性有机质由于具有活性基团,能够吸附酶活化,影响土壤质地和性能;而非活性有机质的分子尺寸较大、构造比较有序,含有非空气养份,保存土壤有机质的结构和功能。

三、作用机理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机理可分为影响土壤性状的有机质和参与生物活性的有机质两大部分。

(1)影响土壤性状的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有利于保留土壤水分,因其具有一定的分子量,能把大量水分吸附在有机质分子之间,可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具有酸性,在一定pH值下,有机质是稳定的,土壤有机质能保持土壤的酸碱稳定性和良性微生态环境;具有黏性,有机质可增加土壤的粘度和流动性;保持土壤空隙大小,减少土壤团块,并能改善土壤的结构,防止土壤易涝和耕作性不良等,保持土壤肥力状况理想;具有增效性,能牺牲自身质子,作为有机酸拉集其它化合物,促进土壤释放钝性营养元素,从而增加对植物的养分供给。

(2)参与生物活性的有机质:有机质是营养元素的重要基础,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生物代谢,可由植物或微生物分解吸收,进入有机物质、碳氧循环;有机质还可以提供可见物质,如抗病菌肽、细菌淀粉膜、过氧化脲等,从而促进有机土壤的微生物分解,保证养分的传递和细胞的活力。

四、肥料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肥料的施用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的构成和水平,肥料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直接增加方式如为有机肥料的施用;间接增加增加方式如使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肥料,可促使植物生长,产生更多剩余物和积累有机质,对土壤有机质有增加作用。

但如果施用过多氮磷钾等化肥,释放出过多氮素,有机质会被氧化,从而使有机质的水分和酸性下降,降低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和结构。

土地肥料知识点总结大全

土地肥料知识点总结大全

土地肥料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土地肥料概述土地肥料是指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

它们既可以是天然的有机和无机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

正确选用和使用土地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土壤养分成分1. 无机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硫、钙、镁和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硼等)。

这些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有机养分:主要是有机质,它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并且对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作用。

三、常见肥料种类及作用1. 有机肥料:主要包括畜禽粪便、秸秆、沼液、腐殖质、生物肥料等。

它们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 化学肥料:包括氮磷钾复合肥、尿素、磷肥、钾肥等。

它们可以迅速补充土壤中的养分,快速提高作物产量。

3. 微量元素肥料:主要包括硼肥、锌肥、铜肥、砷肥等。

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虽然不多,但是却是植物生长和产量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四、肥料施用原则1. 量力而行:施肥应根据作物的品种、生长期、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施肥量。

2. 适时施肥:施肥要注意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期合理安排施肥时间,避免施肥浪费或造成土壤肥力紊乱。

3. 种类选择: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

4. 施肥方法: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状况选择不同的施肥方法,如基肥、追肥、叶面肥等。

五、施肥技术1. 化肥与有机肥混用:化肥能够满足作物生长初期对养分的迅速需求,有机肥则能够长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两者混用以弥补各自的不足,对作物生长有好处。

2. 液体肥料配制:液体肥料容易吸收利用,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配制和喷施,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浪费。

3. 淋溶肥料:淋溶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它们能够有效减缓土壤中氮磷素的流失速度,保障植物充分吸收有限土壤养分,减少浪费。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笔记总结一、土壤养分及其作用1.氮肥氮肥是土壤中养分非常重要的一种,它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氮肥能够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片的形成和生长,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

氮肥还能够增加作物的抗病能力,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

2.磷肥磷肥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作物的根系生长,促进作物的根系发达。

磷肥还能够增加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增加作物的产量。

3.钾肥钾肥是土壤中养分的一种,它能够提高作物对干旱的抵抗能力,增加作物的抗倒伏和抗病能力,提高作物的产量。

4.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土壤中养分的一种,它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中益生菌和微生物的含量,提高作物的产量。

二、土壤肥料的施用方法1. 基肥基肥是指在作物种植前施用的肥料,用于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养分,一般在春季作物播种时施用。

2. 追肥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按时按季施用的肥料,用于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增加作物的产量。

3. 混施混施是指混合不同种类的肥料一起施用到土壤中,用于为作物提供多种养分,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增加作物的产量。

三、土壤养分失衡对作物的影响1. 氮肥过多氮肥过多会导致作物叶片过于繁茂,抢夺养分和水分,降低作物的抗病能力,增加作物的倒伏率。

2. 磷肥不足磷肥不足容易导致作物的根系生长不良,影响作物的养分吸收和水分吸收,降低作物的产量。

3. 钾肥不足钾肥不足容易导致作物的干旱抵抗能力不足,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作物的产量。

4. 有机肥料不足有机肥料不足会导致土壤贫瘠,失去肥力,降低作物的产量。

本文总结了土壤肥料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土壤养分及其作用、土壤肥料的施用方法和土壤养分失衡对作物的影响。

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土壤肥料学通论系列的东西

土壤肥料学通论系列的东西

1、肥料的混合原则是;;。

2、土壤有机质转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和两个过程。

3、高温堆肥的堆制腐熟过程可分为、、和四个阶段。

4、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等。

5、植物缺氮时,植株而叶片、严重时叶片变成黄色。

6、微量营养元素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因此,在施用微肥时必须注意。

7、钾在作物体内的特点是;和。

8、土壤胶体是指那些大小在毫微米的固体颗粒。

自然界土壤通常带有正和负的电荷,除少数土壤,在强酸条件下可能带电荷外,一般土壤带电荷。

9、土水势由、、、四个分势组成,在非饱和土壤中分势为零。

在饱和土壤中分势为零。

三、选出正确的答案(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一般微量元素的缺素症状首先表现于a 老叶b 幼叶c 老叶和幼叶d 根部。

2、常见的土壤结构体中,对土壤肥力来说最理想的结构是。

a 块状结构;b 柱状结构;c 单粒结构;d 团粒结构3、水旱轮作中,磷肥施用应:a 优先施于水稻 b优先施于旱作 c水旱等量施 d 重水轻旱4、土壤中的CaHPO4、 MgHPO4是()。

a水溶性磷; b弱酸溶性磷; c 难溶性磷 d热溶性磷5、适合作为种肥的肥料有()。

a普钙; b碳酸氢铵; c尿素; d氯化钾6、容易挥发的化肥品种有。

a碳酸氢铵 b 硫酸铵 c 普钙 d 人粪尿7、下列粘土矿物中,哪一种阳离子代换量最高?()a 高岭石b 水云母c 蛭石d 蒙脱石8、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差异很大,下面分解速率从快到慢顺序正确的是()。

a 单糖>粗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 b多糖>粗蛋白质>半纤维素>纤维素c 半纤维素>简单蛋白质>脂肪 d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粗蛋白质9、一肥料包装袋上印有12-12-12,表明该肥料含有:a 12%N,12%P2O5,12%K2O b 12%N,12%P,12%Kc 12 N:12 P2O5:12 K2O d 12%N2O,12% P2O5,12% K2O10、土壤的CEC、盐基饱和度、Eh分别反映了土壤的:a 供肥性、保肥性、耕作性b 保肥性、供肥性、酸碱性c保肥性、供肥性、氧化还原性 d 保水性、保肥性、氧化还原性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

土壤肥料通论

土壤肥料通论

土壤肥料通论名词解释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腐殖质:指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并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

矿质化: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二氧化碳、水、氨和矿质养分(磷、硫、钾、钙、镁等简单化合物或离子),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腐殖化: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

土粒相对密度:土壤相对密度是单位容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与4℃时的同体积水重之比。

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土体(包括孔隙在内的原状土)的干重土壤孔隙度:即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比当量孔径:是指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叫做当量孔径,他与孔隙的形状与均匀性无关。

吸湿水:固相土粒靠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称为吸湿水。

毛管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

萎蔫系数:当植物因无法从土壤中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包括相当于吸湿水、膜状水和悬着水的全部。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又称为土壤持水曲线。

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允许气体扩散和流动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土壤学部分)第一章绪论1.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 肥料:凡是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3.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 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2. 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

2.成土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 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

按照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的特点可以分为物理风化(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磨蚀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 成土因素: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因素。

成土母质:岩石矿物经过风化破碎形成的疏松堆积物。

5. 土壤的机械组成:据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是划分土壤质地的依据。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

分为砂土类(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养分少、松散易耕)、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理想土壤)和粘土类(透水性差、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

6. 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7.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a.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

b. 掺砂掺粘、客土调剂:泥入砂,砂掺泥,以改良质地,改善耕性c. 翻淤压砂、翻砂压淤:下层砂土或粘淤土翻到表层使砂粘混合,改良土性d. 引洪放淤、引洪漫沙:利用洪水中泥沙改良土质e. 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一一砂土:深播种,多次少量施肥;粘土:深沟,精耕,适量施肥8. 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蚯蚓、线虫等)和植物等的总称。

栖居在土壤中的活的有机体。

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70%-90%、放线菌(数量仅次于细菌,适宜于有机质含量高、偏碱性土壤环境)、真菌(大多好气,喜酸性土壤)藻类(数量少于细菌、真菌等当与真菌共同生长,可风化岩石)、原生动物。

9.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它的来源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其形态有新鲜有机质(土壤中未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半分解的有机质(有机质已被分解,多成分散的暗黑色小块)、腐殖质(有机残体在土壤腐殖质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褐色或暗褐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主要元素组成:C、O H No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

10.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㈠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HO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

包括糖类化合物的转化;含氮有机物的转化(氨基化(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含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㈡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腐殖质的组成: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

腐殖质的性质:带电性、吸水性、稳定性。

植物物质形成学说:最初形成的腐殖物质是胡敏素。

在胡敏素经过微生物的降解后才形成胡敏酸。

胡敏酸进一步降解才形成富里酸。

喝色沉诚一胡絃酸(糧惴削:分离方法:11.腐殖化系数: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12.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状态;土壤水、热状况;土壤通气状况;土壤酸碱性。

13.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1)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 2)促进土壤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3) 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4)腐殖质具有生理活性,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5)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有 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14. 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调控: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调节土壤水热状况。

15. 土壤水分的类型(土壤水分受力:吸附力、毛管引力、重力 )[土一水界面吸附力:氢键、静电场、毛管力 ]㈠土壤吸湿水:固相土粒靠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

特点:受土粒的吸力大,排列紧密,不能自由移动,无效水(当空气相对湿度94~98%寸,达最大值称最大吸湿量)㈡土壤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

特点:外 层膜状水对作物有效性高。

最大分子持水量:当膜状水达到最大厚度时的土壤含水量。

凋萎系数: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就称为凋萎系数。

㈢土壤毛管水:当土壤水分含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后,水分不再受土粒引力的左右成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空隙中的水分。

特点:可以自由移动;溶解氧分能力;植物有效。

① 毛管支持水:地下水层藉毛管力支持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毛管支持水达到最大量时土壤含水量称 土壤毛管持水量。

② 毛管悬着水:地下水埋藏较深时,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 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

㈣土壤重力水:指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孔 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

16. 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H I * Nf i f 三 ------- xt O K) ----- 」tit 嵐豪含出电5/1爭} 壤干重)的分数,单位g/kg 。

②土壤容积含水量:水层厚度"土填崛墜含水吐* 土壌弃尊空选_摊厦④水层厚度: --------- 「一 ---------- —亠…-一指一定深度土层中的水分总量相当于若干水层厚度。

17. 土壤水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

18. 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因受土壤基质的吸附和毛管作用,表面形成一个凹形弯月面,形成土壤水的负压力。

19.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又称土壤持水曲线,它是指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

它能表征 土壤水分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征的曲线。

意义:首先,可利用它进行土壤水吸力和含水率之间的换算。

其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土壤孔隙大小的分布。

第三,水分特征曲线可用来分析不同质地土壤的持水性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第四,应用数学物理方法对土壤中的水运动进行定量分析时,水分特征曲线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

20. 土壤空气的组成: 组成与大气相似,但有差别。

表现在:CO 含量高;02含量低;相对湿度高;含还原性气体; 组成和数量处于变化中。

特点:1、C02高于土壤几倍-几十倍;2、02含量低;3、湿度高,常达 99%; 4、还原性气 体(CH4 H2等);5、数量和组成常发生变化。

21. 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动的性能。

22. 土壤呼吸:土壤空气与大气间通过气体扩散作用不断地进行着气体交换,使土壤空气得到更新的过程。

土壤呼吸(微生物学解释及通气机制解释):①土壤质量含水量: 是指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土壤质量(一般为土 ③土壤相对含水量:数称为相对含水量。

卜壤和时含木量x loo%某一时刻土壤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 指土壤水分容积与土壤容积之比。

S r + & -j i is *ii 1 h ' J» Wj, ■ ■ ■ ■ ««・ tm ・11®* 一微生物学解释:土壤微生物分解土壤有机质,释放CO2于空气中。

23. 土壤通气的机制①土壤空气扩散:指某种气体成分由于其分压梯度与大气不同而产生的移动。

②土壤空气整体交换:也称土壤气体的整体流动,是指由于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存在总的压力梯度而引起的气体交换,是土体内外部分气体的整体相互流动。

24. 土壤热容量: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 1 C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5. 土壤导热率:评价土壤传导热量快慢的指标,它是指单位厚度(1cm)土层,温度相差1 C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cm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

26. 土壤导温率:指在标准状况下,当土层在垂直方向上每cm距离内,1J的温度梯度下,每秒钟流入1cm2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位体积(1cnf)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

27.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是指土壤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电极上所建立的平衡电位。

28. 水、气、热等的调节㈠土壤水分调节:①控制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③合理灌溉;④提高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⑤多余水的排除。

㈡土壤空气调节: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孔隙度;加强土壤水分管理,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排除渍涝,控制通气状况。

㈢土壤温度调节:包括土壤热量平衡调节和热特性调节,措施主要有:①合理耕作与施用有机肥;②以水调温;③覆盖与遮荫。

㈣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调节:核心是水、气关系,通常通过排灌和施用有机肥等来实现。

第三章土壤的基本性质1. 土壤孔性: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孔隙类型。

2. 土壤孔隙度: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相对密度(土壤比重):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空隙)的干重与 4 C时同体积水重之比。

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孔隙在内的原状土)的干重。

土壤孔隙比:是指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

3. 土壤孔径(当量孔径): 是指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它与孔隙的形状及其均匀性无关。

4. 土壤孔隙类型:非活性孔、毛管孔隙、通气孔隙。

5. 土壤结构性:块状结构、片状结构、柱状结构、核状结构、团粒结构。

6. 团粒结构:通常指土壤中近于圆球状的小团聚体,直径0.25-10mm。

团粒结构经水浸泡较长时间不松散者称为水稳性团粒结构,它对调节土壤中水肥矛盾作用较大。

7. 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