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通论
土壤肥料学通论-2
2.1.2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1、矿物分类:
原生矿物: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
的矿物,如各种盐类CO32 、SO42- 、Si 、Cl次生粘土矿物:次生铝硅酸盐和氧化物,是土壤粘 粒的主要组成
2、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
• O、Si、Al、Fe、Ca、Mg、K、Na、Ti、 C等
• SiO2、Al2O3、Fe2O3 占土壤矿质总质量75%
3、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机械组成(颗粒组成):据机械分析, 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划分土壤质地 的依据。
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黏粒
粒径:由大变小 组成:原生矿物
地形因素
对母质在地表的在分配; 对水、热、气的再分配。
• 地势起伏大的山区,风化产物易被外力剥蚀而使基岩 裸露,加速风化。山坡的方向涉及到气候和日照强度, 如山体的向阳坡日照强,雨水多,风化强烈。
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
营养元素的生物积累,
腐殖质的形成。
时间因素
• 成土所需的时间:成土速率
次生矿物
常见的土壤粒级制
当量粒径 ( mm)
3-2 2-1 1-0.5 0.5-0.25 0.25-0.2 0.2-0.1 0.1-0.05 0.05-0.02 0.02-0.01 0.01-0.005 0.005-0.002 0.002-0.001 0.001-0.0005 0.0005-0.0001
岩石:一种和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1)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
• a砂.酸粘性适岩中:,S花iO岗2>岩65% 易风化,K丰富, • b丰.中富性,岩正:长S岩iO252-65% 大量粘土矿物,K • cF.e基盐性基岩,:辉(长碱岩性、)玄S武iO岩242-52% Ca、Mg、
《土壤肥料学通论》课件
结论及展望
通过学习《土壤肥料学通论》,我们掌握了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 用,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大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 实践中,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合理的肥料施用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浪费和污染。学习肥 料施用的原则和方法,能够科学地制定施肥方案。
土壤肥力与土壤肥料改良
土壤肥力是土壤中养分和生物活性的度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了解土壤肥力的评估和改良方法, 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土壤肥料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 用
土壤的组成与特点
土壤是由不同比例的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复杂体系。了解土 壤的组成和特点,有助于优化土壤管理和增强农作物产量。
肥料的分类与作用
肥料按来源可分为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按养分含量可分为氮肥、磷肥和钾肥等。了解肥料的分类和作用,能 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养分供应。
肥料施用的原则与方法
《土壤肥料学通论》PPT 课件
本PPT课件介绍《土壤肥料学通论》课程,包括主要内容概述、土壤的组成与 特点、肥料的分类与作用、肥料施用的原则与方法、土壤肥力与土壤肥料改 良、土壤肥料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结论及展望。欢迎探索土壤肥料 学的奥秘!
Hale Waihona Puke 课程概述通过本课程,学习者将深入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 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全面的知识基础。
土壤肥料学通论4精品PPT课件
佛山污泥 40.025 10.585 0.198 0.001 0.257
广州污泥 38.081 8.527 9.528 0.034 0.624
不同土壤生态系统的有机质
荒漠,SOM 少,<0.n DT/ha
森林下,SOM丰富 102 DT/ha
农业土壤:根茬等,n DT/ha
农业土壤有机质来源
Fauna & Microbe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500 Fauna biomass & SOC in A horizon
10
20
400
y = 334.03Ln(x) - 641.92 R2 = 0.9745
30Biblioteka 4050SOC(g/kg)
300
200 y = 435.48Ln(x) - 1188.3
4)光能无机营养型:自养型,利用光能进
行光合作用,以无机化合物作为氢供体以还原 CO2,并合成细胞物质。 藻类、光合细菌
微生物作用:
调节植物生长的养分循环; 产生并消耗CO2,CH4,NO,N2O,CO
和H2等; 促进团聚体的形成; 分解有机废弃物; 是新物种基因材料的源和库
2.2.2 土壤有机质
逐渐降低
有机物质的组成:成分复杂
1 植物残体:
主要成分: C、H、O、N、P、S、K
烧失量:90%~95% 以上,C、H、O、N
灰分:P、S、Ca、 Mg、 K、 Si、 Zn、 Mo、
B、 Fe、Mn
关于土壤有机质的某些量的关系
2 有机质的构成量和含碳量
土壤腐殖质:占有机质~90%; 非腐殖物质中:碳水化合物占有机质 5%~25% 有机质的含碳量:
土壤肥料学通论试题库及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题库与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1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2、植物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
3、腐殖化过程:动植物残体被嫌气性微生物分解又合成,从而形成新的、较稳定的、大分子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4、限制因子律: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是遇到另一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因子也不能使作物生长增加,直到缺乏的因子得到补充,作物才能继续增长。
5、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指氮肥中氮素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百分率。
6、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重量。
单位g/cm ,t/m1 土壤退化: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或指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的过程。
7、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是指山区的土壤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更替的现象。
9、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称为田间持水量,是在自然条件下,使土壤孔隙充满水分,当重力水排除后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
10、养分归还学说:要点是:第一、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一定量的养分。
第二、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养分于土壤,地力必然会逐渐下降。
第三、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
第四、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
11磷的固定:所谓磷的固定是指可溶性磷酸盐转变为难溶性磷酸盐,即有效态磷转化为无效态磷的过程。
其结果导致磷的有效性降低。
12、生理酸性肥料:生理酸性肥料是指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
13、土壤沙化:土壤沙化指良好的土壤或可利用的土地,在风蚀和风力堆积作用下,变成含沙很多的土壤或土地甚至变成沙漠的过程。
《土壤肥料学通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狭义的土壤肥力:土壤供给植物必需养分的能力)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土壤粒级:单粒直径大小不同,其组成和性质也随之变化,据此将土壤单粒划分为若干粒径等级,即为粒级(或称粒组)。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转化:土壤有机质在水分、空气、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极其复杂的转化过程。
(可归结为两个过程: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矿质化: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二氧化碳、水、氨和矿质养分(磷、硫、钾、钙、镁等简单化合物或离子),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可分为化学的转化过程、动物的转化过程和微生物的转化过程。
)腐殖化: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分两个阶段1 产生构成腐殖质基本组成的原始材料(简单有机物)氧化+氨基酸或肽、酶2合成阶段多元酚醌腐殖质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又称为重量含水量,无量纲。
(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湿土质量-干土质量土壤质量含水量(%)= ×100干土质量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允许气体扩散和流动的性能。
又叫透气性。
土壤热容量: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 ℃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土壤热容量愈大,土壤温度变化愈缓慢;反之,土壤热容量愈小,则土温变化频繁土壤热容量大小比较:水分>有机质>空气>矿质土粒土壤导热率:指在面积为1 m2、相距1 m 的两界面上温度相差1 K时,每秒中所通过该单元土体的热量焦耳数。
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土壤学部分)第一章绪论1.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肥料:凡是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3.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2.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
2.成土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
按照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的特点可以分为物理风化(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磨蚀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成土因素: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因素。
成土母质:岩石矿物经过风化破碎形成的疏松堆积物。
5.土壤的机械组成:据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是划分土壤质地的依据。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
分为砂土类(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养分少、松散易耕)、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理想土壤)和粘土类(透水性差、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
6.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7.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a.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
土壤肥料学通论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土壤学部分第一章绪论1.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2.肥料:凡是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3.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2.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2.成土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3.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按照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的特点可以分为物理风化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磨蚀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4.成土因素: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因素..5.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分为砂土类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养分少、松散易耕、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和粘土类透水性差、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6.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7.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a.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b. 掺砂掺粘、客土调剂:泥入砂;砂掺泥;以改良质地;改善耕性c. 翻淤压砂、翻砂压淤:下层砂土或粘淤土翻到表层使砂粘混合;改良土性d. 引洪放淤、引洪漫沙:利用洪水中泥沙改良土质e. 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砂土:深播种; 多次少量施肥;粘土:深沟;精耕;适量施肥8.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蚯蚓、线虫等和植物等的总称..栖居在土壤中的活的有机体..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70%-90%、放线菌数量仅次于细菌;适宜于有机质含量高、偏碱性土壤环境、真菌大多好气;喜酸性土壤藻类数量少于细菌、真菌等当与真菌共同生长;可风化岩石、原生动物..9.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它的来源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其形态有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腐殖质..主要元素组成:C、O、H、N..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10.土壤有机质的转化㈠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包括糖类化合物的转化;含氮有机物的转化氨基化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含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㈡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腐殖质的组成: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腐殖质的性质:带电性、吸水性、稳定性..植物物质形成学说:最初形成的腐殖物质是胡敏素..在胡敏素经过微生物的降解后才形成胡敏酸..胡敏酸进一步降解才形成富里酸..11.腐殖化系数:通常把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12.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状态;土壤水、热状况;土壤通气状况;土壤酸碱性..13.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1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促进土壤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3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4腐殖质具有生理活性;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5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14.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调控: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调节土壤水热状况..15.土壤水分的类型土壤水分受力:吸附力、毛管引力、重力㈠土壤吸湿水:固相土粒靠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㈡土壤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凋萎系数: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就称为凋萎系数..㈢土壤毛管水:当土壤水分含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后;水分不再受土粒引力的左右成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空隙中的水分..①毛管支持水:地下水层藉毛管力支持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毛管支持水达到最大量时土壤含水量称土壤毛管持水量..②毛管悬着水:地下水埋藏较深时;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㈣土壤重力水:指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16. 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①土壤质量含水量:是指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土壤质量一般为土壤干重的分数;单位g/kg..②土壤容积含水量:指土壤水分容积与土壤容积之比..③土壤相对含水量:某一时刻土壤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称为相对含水量..④水层厚度:指一定深度土层中的水分总量相当于若干水层厚度..17. 土壤水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18. 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因受土壤基质的吸附和毛管作用;表面形成一个凹形弯月面;形成土壤水的负压力..19.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又称土壤持水曲线;它是指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它能表征土壤水分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征的曲线..20.土壤空气的组成:组成与大气相似;但有差别..表现在:CO2含量高;O2含量低;相对湿度高;含还原性气体;组成和数量处于变化中..21.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动的性能..22.土壤呼吸:土壤空气与大气间通过气体扩散作用不断地进行着气体交换;使土壤空气得到更新的过程..23.土壤通气的机制①土壤空气扩散:指某种气体成分由于其分压梯度与大气不同而产生的移动..②土壤空气整体交换:也称土壤气体的整体流动;是指由于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存在总的压力梯度而引起的气体交换;是土体内外部分气体的整体相互流动..24.土壤热容量: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25.土壤导热率:评价土壤传导热量快慢的指标;它是指单位厚度1cm土层;温度相差1 ℃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cm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26.土壤导温率:指在标准状况下;当土层在垂直方向上每cm距离内;1J的温度梯度下;每秒钟流入1cm2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位体积1cm3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27.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是指土壤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电极上所建立的平衡电位..28.水、气、热等的调节㈠土壤水分调节:①控制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③合理灌溉;④提高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⑤多余水的排除..㈡土壤空气调节: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孔隙度;加强土壤水分管理;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排除渍涝;控制通气状况..㈢土壤温度调节:包括土壤热量平衡调节和热特性调节;措施主要有:①合理耕作与施用有机肥;②以水调温;③覆盖与遮荫..㈣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调节:核心是水、气关系;通常通过排灌和施用有机肥等来实现..第三章土壤的基本发性质1.土壤孔性: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孔隙类型..2.土壤孔隙度: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土壤相对密度土壤比重: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空隙的干重与4 ℃时同体积水重之比..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孔隙在内的原状土的干重..土壤孔隙比:是指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3.土壤孔径当量孔径:是指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它与孔隙的形状及其均匀性无关..4.土壤孔隙类型:非活性孔、毛管孔隙、通气孔隙..5.土壤结构性:块状结构、片状结构、柱状结构、核状结构、团粒结构..6.团粒结构:通常指土壤中近于圆球状的小团聚体;直径0.25-10mm..团粒结构经水浸泡较长时间不松散者称为水稳性团粒结构;它对调节土壤中水肥矛盾作用较大..7.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8.团粒结构的形成两个阶段:㈠土粒的粘聚:①胶体的凝聚作用;②水膜的粘结作用;③胶结作用..㈡成型动力:在土壤粘聚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作用力才能形成稳定的独立结构体..①生物作用;②干湿交替作用;③冻融交替作用;④土壤耕作的作用等..9.土壤耕性:是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特性..10.土壤物理机械性:是多项土壤动力学性质的统称.. 它包括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胀缩性以及受其它外力作用后而发生形变的性质..①土壤粘结性: 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性质..这种性质使土壤具有抵抗外力破碎的能力;也是耕作产生阻力的原因..②土壤粘着性: 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外物表面的性能..③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当在外力解除和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变形的性能称为可塑性..④胀缩性:土壤吸水后体积膨胀;干燥后体积收缩的特性..11.土壤胶体:土壤中最细微的颗粒;胶体颗粒的直径一般在1 nm~100 nm之间长宽高至少一个方向在此范围内;实际上土壤中小于1000nm的粘粒都具有胶体性质..分为: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12.同晶替代:原来晶格中的中心原子可被其大小相近且电性符号相同而原子价较低的原子所代换..13.1∶1型晶格:由一层硅氧片和一层铝氧片组成一晶层;属1∶1型晶格;如高岭石、埃洛石等..14.2∶1型晶格:由二层硅氧片夹一层铝氧片结合而成一晶层;属2∶1型晶格;如蒙脱石、蛭石和伊利石等..15.土壤胶体:分为胶核和双电层;其中双电层包括决定电位离子层内层和补偿离子层非活性层、扩散层..16.土壤胶体电荷①永久电荷:它是由于粘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替代所产生的电荷..该电荷一旦产生即为该矿物永久所有;所以成为永久电荷..②可变电荷:电荷的的数量和性质随介质pH而改变的电荷..值:土壤的可变正、负电荷数量相等时的pH值;或称为可变电荷零点、等电点;③土壤的pH是表征其可变电荷特点的一个重要指标..17.胶体有两种状态:①溶胶状态:胶粒带同种电荷;彼此互相排斥;所以可以稳定地分散在介质中..②凝聚状态:胶粒与胶粒之间互相凝聚在一起形成絮状或无定形沉淀..18.土壤吸收性能:土壤能吸收和保留土壤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悬液中的悬浮颗粒、气体以及微生物的能力..19.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在一定pH值条件下每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可以作为土壤保肥力的指标..影响CEC的因素: a、胶体数量;b、胶体类型;c、土壤pH值..20.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依据盐基饱和度将土壤分为盐基饱和土壤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80%以上为盐基离子和盐基不饱和土壤盐基饱和度在80%以下;H+、Al3+等离子含量较多..21.交换性阳离子种类:腐殖质、蛭石、脱石、水云母、高岭石、含水氧化铁、铝..22.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交换性阳离子的饱和度;无机胶体的种类;陪伴补离子效应;阳离子的非交换性吸收..+、K+离子被固定在硅氧四面体联成的六边型晶穴中; 23.专性吸附矿物固定、晶穴固定:NH4不能被交换出来的现象..24.土壤活性酸:是指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直接显示的酸度..常用pH值表示..25;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Al3+所引起的酸度..它们只有在转移到土壤溶液中;形成溶液中的H+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为潜性酸..通常用1000g烘干土中氢离子的厘摩尔数来表示..土壤中潜性酸的大小常用土壤交换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表示..潜性酸的分类:交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26.土壤缓冲作用的机制:土壤胶粒上的交换性阳离子;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酸性土壤中铝离子的缓冲作用..第五章农田土壤生态与保护1、高产肥沃土壤特征:良好的土体结构;适量协调的土壤养分;良好的物理性质..其培肥措施:①增施有机肥料;培育土壤肥力;②发展旱作农业;建设灌溉农业;③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结合;④合理耕作改土;加速土壤熟化;⑤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2、土壤污染源:污水灌溉、施肥、施用农药、工业废气、工业废渣..其防治措施:加强对土壤污染源的调查和监测;彻底消除污染源;增施有机肥料及其他肥料;铲除表土或换土;生物措施;采用人工防治措施..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肥料学部分第六章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1.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①必要性:缺少该元素植物无法完成其生命周期;②不可替代性:缺少该元素;植物出现特有的缺素症;③直接性:直接参与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营养作用..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大量元素:C、H、O、N、P、K中量元素:Ca、Mg、S微量元素:Fe、B、Mn、Cu、Zn、Mo、Cl、Ni3.肥料三要素:氮、磷、钾..4.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律:不同的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理和营养功能各不相同;但对植物生长发育都是同等重要的;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 ..5.有益元素:对某些种类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生长所必需的元素..6.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形态气态:O2; CO2; H2O离子态:几乎所有的矿质营养元素都是以离子态吸收的分子态:尿素;氨基酸;糖类;植酸;生长素;维生素和抗生素等7.土壤中养分到达根表有两种机理:其一是根对土壤养分的主动截获;其二是在植物生长与代谢活动如蒸腾、吸收等的影响下;土壤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有两种方式:即质流和扩散..8.根对无机养分吸收的方式: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被动吸收代谢吸收:溶质分子或离子无选择性地顺着浓度差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的过程..主动吸收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有选择性地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而进入细胞膜内的过程..9.根外营养的特点:快、强、省..10.影响根外营养的因素:溶液的组成、溶液浓度及pH、叶片类型及结构、溶液湿润叶片的时间、喷施部位及次数..11.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内因: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生育特点..外因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Eh 、酸碱度、离子浓度、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离子拮抗作用:介质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的吸收..离子协助作用:介质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12.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13.养分归还学说:为恢复地力和提高作物单产;通过施肥把作物从土壤中摄取并随收获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归还给土壤的学说..14.最小养分律:植物产量受土壤中某一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性因子制约的规律..15.报酬递减律:在其它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单位肥料的作物增产量却呈递减的趋势..16.植物营养临界期:此期作物对某种养分需求并不多;但需要的程度却很迫切..如果缺乏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影响..即使以后补施这种养分也难以恢复或弥补损失..17.肥料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这一时期作物不仅需要的养分数量多;而且养分吸收能力非常强..如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增产效率最高..此时肥料的作用明显..也称肥料的最大效率期..18.生理酸性肥料:化学肥料施入土壤后;肥料中离子态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部分导致截至酸度提高的肥料..19.基肥:播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料;培肥和改良土壤;给植物提供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养分..20.种肥:播种时施在种子附近或与种子混播的肥料..21.追肥: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入的肥料;能够及时补充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养分..22.理解营养元素在植物营养中地位是同等重要、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差异却很大..第七章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1.矿化作用氨化作用: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2.吸附固定:由于土壤粘土矿物表面所带负电荷而引起的对NH4+的吸附作用..3.晶格固定:NH4+进入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晶层间而被固定的作用..4.氨的挥发损失: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NH4+转化为NH3而挥发的过程..5.硝化作用:好氧条件下;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6.反硝化作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的过程..7.生物固持: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被微生物同化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8.缺氮植株状况:蛋白质、叶绿素形成受阻;细胞分裂减少;生长过程缓慢;叶片黄化;根冠比较大;分枝分蘖少;谷类作物穗数及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缺素首先出现在老叶上..9.氮素过剩状况:导致氮素奢侈吸收;非蛋白质氮合成增加..植物枝叶茂盛;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碳水化合物消耗太多;使茎杆细弱;机械强度小;容易倒伏;体内可溶性氮化合物过多;容易遭受病虫害;贪青晚熟;结实率下降;产量降低;瓜果的含糖量降低;风味差;不耐贮藏;品质低;叶菜类植物中硝酸盐高;危害健康..10.铵态氮肥包括:液氨、氨水、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共同特性均含有NH4+: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固定;可发生硝化作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高浓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毒害;对钙、镁、钾等的吸收有拮抗作用..①碳酸氢铵合理施用:不离土不离水;先肥土后肥苗;贮存时要防潮;低温;密闭;使用时应深施10cm 左右覆土;做基肥和追肥均可;但不可做种肥;避开高温季节和高温时间施用..②硫酸铵:使土壤酸化;pH下降、土壤板结..合理施用:可以做追肥和种肥;也可做基肥;适于多种作物;酸性土上做基肥时;要配施石灰和有机肥;中性或微碱性土;要配施有机肥;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一定要深施覆土防止挥发;稻田最好不用老朽田..③氯化铵:使土壤酸化、 pH下降、脱钙板结..合理施用:性土上做基肥时;要配施石灰和有机肥;中性或微碱性土;要配施有机肥;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一定要深施覆土;追肥;适于稻田和一般作物;不宜做种肥;不宜忌氯作物茶;烟草;马铃薯;甘薯;亚麻等;盐碱地不宜施用;NH4Cl不宜在保护地施用..11.硝-铵态和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钾..共同特性均含有NO3-: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主动吸收;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易发生反硝化作用;促进钙镁钾等的吸收;吸湿性大;具助燃性易燃易爆;硝态氮含氮量均较低 ..12.酰胺态氮肥尿素基本性质:有机物;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肥料为颗粒状;易溶于水;呈中性..因含有缩二脲;一般不宜作种肥;可作基肥、追肥;深施覆土宜作根外追肥..合理施用:尿素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尿素溶液呈中性;电离度小;不易引起质壁分离;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能使叶面保持湿润状态;以利叶片吸收;尿素进入细胞后很快参与同化作用;肥效快..13.缓释肥料:由化学或物理法制成能延缓养分释放速率;可供植物持续吸收利用的氮肥;包括有机长效氮肥和包膜氮肥两大类..14.控释肥料:通过包被材料控制速效氮肥的溶解度和氮素释放速率;从而使其按照植物的需要供应氮素的一类肥料..15.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①合理确定施氮量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②控制氮肥损失的途径;③深施;不要使氮素在土表大量累积;④合理确定施肥时期;⑤田间水肥综合管理;⑥氮肥增效剂的使用;⑦长效氮肥的施用..第八章土壤与植物磷、钾素营养及化学磷、钾肥1.磷的固定:土壤中可溶性磷化合物转变为不溶性或缓效性的过程..固定机制:化学固定作用、吸附作用、生物固定作用 ..2.植物缺磷症状:各种代谢过程受抑制;植株生长迟缓;延迟成熟;叶色暗绿或灰绿;缺磷严重时;玉米、番茄、油菜等的茎叶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条纹..3.磷肥的种类①酸制法——水溶性磷肥H2PO4-②热制法——高温;弱溶性磷肥 HPO42-或 Ca3PO42;③机械法——难溶性磷肥..4.合理施用磷肥:①合理确定施用时间;②以基肥施用较好;不宜做追肥;③施肥方式以条施或穴施等集中施用方法..5.植物缺钾症状:下部老叶失绿并坏死;根系不发达;易倒伏..6.钾肥的种类:①化学钾肥: KCl、K2SO4;②农家肥料:草木灰;③工业副产品:窑灰钾肥..7.合理施用钾肥:宜深施;相对集中施;条施、穴施;与氮、磷肥配施..8.缓效性钾非交换态钾:主要指被2:1型层状粘土矿物所固定的钾离子以及黑云母和部分水云母的钾;它是反应土壤钾潜力的主要指标..9.速效钾:指土壤胶体负电荷位点上吸附的钾离子及位于云母类矿物风化边缘楔形带内可以被氢离子和铵离子交换但不能被钙、镁水化半径大的离子所交换的特殊吸附的钾..10.枸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养分标明量主要属弱酸溶性磷的磷肥..11.草木灰:植物燃烧后;剩余的灰烬;其中90%的钾为K2CO3;其次是硫酸钾和少量氯化钾;若高温燃烧700度;则以K2SiO3为主..第九章土壤与植物中的中、微量元素及其肥料1.钙:钙既是细胞膜的组分;又是果胶质的组分..缺钙不仅会增加细胞膜透性;也会使细胞壁交联解体..采前和采后钙处理可以增加果实的保鲜和贮运;施钙可增加牧草含钙量;提高其对牲畜的营养价值;提高植物食品的含钙量可以促进人体健康..2.镁:是叶绿素及多种酶的组成元素..施用镁肥提高植物产品含镁量;能够提高叶绿素、胡萝卜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同时防治人畜缺镁症如动物痉挛症..3.硫:硫是合成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必不可少的..几乎所有蛋白质都有含硫氨基酸..缺硫会降低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和食用价值..4.B的生理功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运输;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促进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分化正常;提高豆科作物根瘤的固氮活性..5.B缺乏共同特征:植物矮小;有时只开花不结果;果实和果肉缩小;茎节间短粗;顶端生长受阻而枯死;根系发育不良..6.Zn的营养功能:参与生长素的合成 ;是多种酶的成分和活化剂;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7.Zn缺乏:的共同特征植株矮小;叶片失绿禾本科“白苗症”节间缩短;果树“小叶病”..。
土壤微量元素土壤肥料科学通论
禾本科顶端发白枯萎,繁殖器官发 育受阻,不结实或只有秕粒 果树“郁汁病”或“枝枯病”等
中毒症状:叶尖及边缘焦枯,至植株枯死
-Cu
+Cu
小麦缺铜
柑桔缺铜
缺乏 适量
过量
不同施铜量得番茄
水稻铜毒
(五)锌
1、 生理功能:作为碳酸酐酶得成分参与光合作用; 作为多种酶得成分参与代谢作用; 参与生长素得合成; 促进生殖器官得发育
大豆缺铁 烟叶缺铁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
10
水稻缺铁
水 稻 铁中 毒
(二)硼
1、 生理功能:促进分生组织生长和核酸代谢; 促进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 参与酚代谢和木质素得形成; 与生殖器官得建成和发育有关
2、 失调症:缺乏症:茎尖、根尖生长停止或萎缩死亡
油菜“花而不实”、小麦“穗而不实”、 花椰菜“褐心病”、 萝卜“黑心病”等 过多症状:棉花、油菜“金边叶”
其中,水溶态和交换态 活性最强。
三、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得因素 1、 土壤pH值:偏酸:Fe、Mn、Zn、Cu、B有效性较高
偏碱:Mo有效性较高 2、 土壤Eh 3、 土壤水分状况 4 、土壤有机质 5 、 土壤质地 6、 吸附作用 7、 土壤微生物
四、可能缺素得土壤
缺Fe/Mn/Zn/Cu:北方石灰性土
<20
25~150
>400
铜(Cu)
<4
5~20
>20
硼(B)
<15
20~100
>200
钼(Mo)
<0、1
0、5~20
-
氯(Cl)
土壤肥料学通论试题库和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题库与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2、植物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
3、腐殖化过程:动植物残体被嫌气性微生物分解又合成.从而形成新的、较稳定的、大分子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4、限制因子律: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是遇到另一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因子也不能使作物生长增加.直到缺乏的因子得到补充.作物才能继续增长。
5、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指氮肥中氮素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百分率。
6、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重量。
单位g/cm ,t/m。
1、土壤退化: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或指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的过程。
7、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是指山区的土壤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更替的现象。
9、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称为田间持水量,是在自然条件下.使土壤孔隙充满水分.当重力水排除后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
10、养分归还学说:要点是:第一、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一定量的养分。
第二、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养分于土壤.地力必然会逐渐下降。
第三、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
第四、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
11、磷的固定:所谓磷的固定是指可溶性磷酸盐转变为难溶性磷酸盐.即有效态磷转化为无效态磷的过程。
其结果导致磷的有效性降低。
12、生理酸性肥料:生理酸性肥料是指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
13、土壤沙化:土壤沙化指良好的土壤或可利用的土地.在风蚀和风力堆积作用下.变成含沙很多的土壤或土地甚至变成沙漠的过程。
土壤肥料学通论_9.
微量元素
养分的运输方向
横向运输 横向运输主要指养分由根表皮经皮 层、内皮层到中柱层(导管)的运输过程。质 外体和共质体是根部横向运输水分和养分的重 要通道。 纵向运输 纵向运输是指离子在木质部或韧皮 部内从根向地上部分或从地上部分向根系的运 输。纵向运输也称为长距离运输。
短距离运输:表皮 运输
施肥的基本原理
养分归还学说
为恢复地力和提高作物
单产,通过施肥把作物
从土壤中摄取并随收获
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归
还给土壤的学说。
Justus Liebig
不同植物的营养元素归还比例
归还比例 /% <10 需要归还的营养 元素 氮、磷、钾
归还程度 低度归还
补充要求 重点补充
中度归还 高度归还
10~30 >30
例:良种和地方种小麦对养分吸收的差异
国 家 小麦 品种 单产 (吨/ 公顷) 养分吸收量 (千克/公顷) N P2O5 K2O 单位产量吸收养分量 (千克/100千克) N P2O5 K2O
德 地方 国 种 良种
2.8 6.0
84 165
36 72
73 155
3.0
1.29
2.67 2.58
2.75 1.20
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 合理的植物营养与施肥是实现人类健 康的最基本的手段
植物营养与施肥与人类是息息相关的
一 、 植 物 体 内 的 营 养 元 素
二 、 植 物 对 养 分 的 吸 收
三 、 影 响 植 物 吸 收 养 分 的 条 件
四 、 施 肥 的 基 本 原 理
五 、 如 何 合 理 施 肥
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或 对某些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doc
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doc一、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及构成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质的形成,是有机物质、矿物质和水的重要成分,是土壤质量和结构的重要指标。
土壤有机质主要构成有植物和动物残骸、根瘤细菌、营养盐、土壤碳氧结合物等。
土壤有机质可分为活性有机质和非活性有机质两大类。
活性有机质由于具有活性基团,能够吸附酶活化,影响土壤质地和性能;而非活性有机质的分子尺寸较大、构造比较有序,含有非空气养份,保存土壤有机质的结构和功能。
三、作用机理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机理可分为影响土壤性状的有机质和参与生物活性的有机质两大部分。
(1)影响土壤性状的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有利于保留土壤水分,因其具有一定的分子量,能把大量水分吸附在有机质分子之间,可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具有酸性,在一定pH值下,有机质是稳定的,土壤有机质能保持土壤的酸碱稳定性和良性微生态环境;具有黏性,有机质可增加土壤的粘度和流动性;保持土壤空隙大小,减少土壤团块,并能改善土壤的结构,防止土壤易涝和耕作性不良等,保持土壤肥力状况理想;具有增效性,能牺牲自身质子,作为有机酸拉集其它化合物,促进土壤释放钝性营养元素,从而增加对植物的养分供给。
(2)参与生物活性的有机质:有机质是营养元素的重要基础,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生物代谢,可由植物或微生物分解吸收,进入有机物质、碳氧循环;有机质还可以提供可见物质,如抗病菌肽、细菌淀粉膜、过氧化脲等,从而促进有机土壤的微生物分解,保证养分的传递和细胞的活力。
四、肥料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肥料的施用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的构成和水平,肥料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直接增加方式如为有机肥料的施用;间接增加增加方式如使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肥料,可促使植物生长,产生更多剩余物和积累有机质,对土壤有机质有增加作用。
但如果施用过多氮磷钾等化肥,释放出过多氮素,有机质会被氧化,从而使有机质的水分和酸性下降,降低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和结构。
土壤学施肥通论
CK
411 77.2 22.3 6030
40
442 80.1 23.4 6135
80
510 82.3 24.3 6947
120
547 83.2 25.5 7351
160
526 81.9 24.1 7056
200
510
81.3 23.7 6947
五、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律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作 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 重要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 特殊功能都不能被其它元素取 代。
三、肥料三要素
three essentials of fertilizer
N、P、K
四、有益元素 beneficial element
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所必需,或对某些植物生长有 促进作用。
Na、Si、Co、Ni、Se
硅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施SiO2 (Kg/hm2) 有效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产量
关键时期喷一次 喷2-3次,喷在新叶
短距离运输:表皮 皮层
运转
长距离运输:周身维管系统
中柱(截面运输过程)
木质部运输 韧皮部运输
养分及同化物 导管或管胞 地上部
叶片中形成的同化物 以及再利用矿物质
筛管
植物其它部位
内因
形态特征 生理生化特性 生育特点
外因 (环境因素)
光照 温度 水分和通气条件 酸碱度 离子浓度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土壤肥料学通论系列的东西
1、肥料的混合原则是;;。
2、土壤有机质转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和两个过程。
3、高温堆肥的堆制腐熟过程可分为、、和四个阶段。
4、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等。
5、植物缺氮时,植株而叶片、严重时叶片变成黄色。
6、微量营养元素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因此,在施用微肥时必须注意。
7、钾在作物体内的特点是;和。
8、土壤胶体是指那些大小在毫微米的固体颗粒。
自然界土壤通常带有正和负的电荷,除少数土壤,在强酸条件下可能带电荷外,一般土壤带电荷。
9、土水势由、、、四个分势组成,在非饱和土壤中分势为零。
在饱和土壤中分势为零。
三、选出正确的答案(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一般微量元素的缺素症状首先表现于a 老叶b 幼叶c 老叶和幼叶d 根部。
2、常见的土壤结构体中,对土壤肥力来说最理想的结构是。
a 块状结构;b 柱状结构;c 单粒结构;d 团粒结构3、水旱轮作中,磷肥施用应:a 优先施于水稻 b优先施于旱作 c水旱等量施 d 重水轻旱4、土壤中的CaHPO4、 MgHPO4是()。
a水溶性磷; b弱酸溶性磷; c 难溶性磷 d热溶性磷5、适合作为种肥的肥料有()。
a普钙; b碳酸氢铵; c尿素; d氯化钾6、容易挥发的化肥品种有。
a碳酸氢铵 b 硫酸铵 c 普钙 d 人粪尿7、下列粘土矿物中,哪一种阳离子代换量最高?()a 高岭石b 水云母c 蛭石d 蒙脱石8、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差异很大,下面分解速率从快到慢顺序正确的是()。
a 单糖>粗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 b多糖>粗蛋白质>半纤维素>纤维素c 半纤维素>简单蛋白质>脂肪 d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粗蛋白质9、一肥料包装袋上印有12-12-12,表明该肥料含有:a 12%N,12%P2O5,12%K2O b 12%N,12%P,12%Kc 12 N:12 P2O5:12 K2O d 12%N2O,12% P2O5,12% K2O10、土壤的CEC、盐基饱和度、Eh分别反映了土壤的:a 供肥性、保肥性、耕作性b 保肥性、供肥性、酸碱性c保肥性、供肥性、氧化还原性 d 保水性、保肥性、氧化还原性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与任务《土壤肥料学通论》是高等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生命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土壤肥料学通论》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学、植物营养及肥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对学生解决今后在实际工作遇到的土壤及肥料方面的问题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2.教学目的与要求(1)基本掌握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的发生、分布、分类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概述和宁夏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特性及改良利用方向。
了解土壤的培肥、土壤的污染和治理、土壤生态及保护。
(2)了解植物营养发展的动态,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植物营养元素缺乏与过剩的主要症状。
掌握植物根系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同化与再利用,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氮磷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复混肥料及固体废弃物的性质与合理施用,施肥对环境及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3)通过实验和实习使学生掌握并熟练土壤、植物及肥料的基本分析技术和土壤类型的调查及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适用专业《土壤肥料学通论》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植物保护、园林、园艺、蔬菜、森林保护、草业科学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和生命科学专业类专业。
4.前期相关课程要求前期要求具有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及生物化学等学科的一般知识,并与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课程相衔接,从而系统地构成植物生产类专业的课程体系。
5.教学方式、主要环节与学时分配教学方式本着课堂教学为主实验实习教学为辅的原则,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和讨论等环节,计划教学总时数86-90学时,其中讲课68-70学时、实验18-20学时、实习半周。
6.考试考核办法以期中和期末考试为主,考核采取闭卷笔试,另外要求计算实验、实习及平时成绩。
二、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土壤肥料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沈其荣主编参考书目:《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朱祖祥主编《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黄昌勇主编《植物营养与肥料》农业出版社出版,浙江农业大学主编《植物营养学》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何文寿主编《宁夏土壤》,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宁夏农业勘察设计院主编。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遵循“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先进,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
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土壤肥料学通论》是大农学专业如农学、植保、园艺等的基础学科,是环境学和生态学的核心课程,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修完本课程既能掌握土壤肥料的基本知识,又能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达到广而不浅、深而不僵的目的。
学生修完本课程,可系统了解土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在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理解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掌握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国内外肥料的发展趋势;掌握肥料的性质作用及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熟练运用科学施肥原理指导农民测土施肥;从而综合运用于我国农田土壤的生态与保护,为协调我国资源、人口、环境问题提供新思路。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土壤在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性2.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3.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4.土壤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习题要点:土壤在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中的地位第二节土壤与土壤肥力1. 土壤2.土壤肥力习题要点: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为肥力、经济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土壤生产力、四大肥力要素第三节土壤圈及其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2.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习题要点:土壤圈概念及其与其他圈层的相互联系第三节土壤科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方法1. 土壤学科发展概况2.土壤学科体系的划分3.土壤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内容习题要点: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土壤发生学派的主要观点;土壤科学研究方法本章重点、难点:土壤、土壤肥力四因素、土壤生产力、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土壤在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中的地位,理解土壤圈和土壤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土壤的最基本特征以及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
60
50
40 10
y = 35.622Ln(x) - 43.085 R2 = 0.9506
15
20
25
30
SOM(g/kg)
江苏80年代初期产量与有机质的关系 土壤肥料学通论
How important?
Soil Fauna biomass (Individual/m2)
Microbial C(mg/kg)
A、糖类化合物 B、含氮有机化合物
水解作用:
蛋白质
氨基酸
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
NH2-N----NH3-N------NO2-N、NO3-N
土壤肥料学通论
分解作用的意义
➢ 分解产生:CO2、CH4—温室气体,前 者占绝对优势。
➢ CO2释放速率:衡量有机质分解强度与 生物活动强度的指标;
土壤肥料学通论
3)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能量来
自于光,需有机化合物作为氢供体以还原CO2, 并合成细胞物质。
4)光能无机营养型:自养型,利用光能进
行光合作用,以无机化合物作为氢供体以还原 CO2,并合成细胞物质。 藻类、光合细菌
土壤肥料学通论
微生物作用:
调节植物生长的养分循环; ➢ 产生并消耗CO2,CH4,NO,N2O,CO
土壤呼吸:微生物分解土壤有机质,释放
CO2于空气中;
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复杂有机物通过微生
物的分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 养料的过程。
土壤肥料学通论
有机化合物分解的差异
单糖、淀粉和 简单蛋白质
粗蛋白质
纤维素、半纤维素
脂肪、蜡质
土壤肥料学通论
木质素
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100
R2 = 0.9094
0
15 20 25 30 35 40 45
SOC(g/g)
土壤肥料学通论
How important?
土壤污染物浓度(mg/kg DM)
PAEs PAHs 硝基苯 胺类 卤代烃类
CK 16.926 9.436 0.181 0.046 0.109
化肥 7.667 6.221 0.465
2.2 土壤生物与
土壤有机质
土壤肥料学通论
2.2.1 土壤生物
1、土壤生物多样性
A、原生动物:单细胞真核生物,104105个/g土。鞭毛虫、变形虫
B、后生动物:多细胞动物。线虫、蠕 虫、蚯蚓、蚂蚁 疏松土壤,破碎植物残体
土壤肥料学通论
细菌 (bacteria)
放线菌 (actinomyces )
0 0.081
佛山污泥 40.025 10.585 0.198 0.001 0.257
广州污泥 38.081 8.527 9.528 0.034 0.624
土壤肥料学通论
不同土壤生态系统的有机质
荒漠,SOM 少,<0.n DT/ha
森林下,SOM丰富 102 DT/ha
土农壤业肥料土学通壤论:根茬等,n DT/ha
真菌 (fungi)
藻类
C、微生物
(algae) 原生动物 (protozoon)
土壤肥料学通论
2、微生物营养类型
1)化能有机营养型:异养型,需要有机化合
物作为碳源,并从氧化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获得 能量。大多数细菌、几乎全部真菌和原生动物。
2)化能无机营养型:自养型,以CO2为碳源,
从氧化无机化合物中取得能量。亚硝酸菌、硝酸 菌等。
C/N:~12, C/P ~100;
土壤肥料学通论
三. 土壤中有机质如何转化?
土壤肥料学通论
物微 生
动 物
土壤肥料学通论
1、矿化作用
微生物
有机质
好氧:
CO2 、 SO42-、 NH4+-N 、NO-3—N、
H2PO4-、HPO42-
有机质
兼气: NH4+-N 、—SH、
有机酸
微生物
CH4
厌氧 土壤肥料学通论
1Pg=1015 g)
Terretrial Ecosystem 620
SOM
1500
Air
760
Ocean & Marine
38000
Rock
5000+1000
土壤肥料学通论
How important?
SOM as a support for biomass production
80
基础产量/实际产量(%)
大气CO2(ppm) 碳汇(Pg/yr)
650 550 450 350 250
1800 2000 2200 大气CO2
2 1.5 1 0.5 0 -0.5 24论
认识碳汇的可 能变化
探索缓解途径, 寻找新的碳汇
不同系统的碳库容量比较
Carbon pool (Pg,
Fauna & Microbe
650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500 Fauna biomass & SOC in A horizon
10
20
400
y = 334.03Ln(x) - 641.92 R2 = 0.9745
30
40
50
SOC(g/kg)
300
200 y = 435.48Ln(x) - 1188.3
土壤腐殖质:占有机质~90%; 非腐殖物质中:碳水化合物占有机质 5%~25% 有机质的含碳量:
源物质(残体):40%; 胡敏酸:50%;富里酸:40%; 土壤有机质平均:58% SOM=SOC*1.724
土壤肥料学通论
关于土壤有机质的某些量的关系
3 元素组成
CO
H
N
% 52~58 34~39 3.3~4.8 3.7~4.1
农
作物根系、残茬 及根系分泌物
业
土
壤
农家肥
有
机
质
工业、生活垃圾
三来种形态:新鲜有机土质壤肥、料学半通论分解有机质、腐殖质
二、土壤有机质的某些量的特点
1,土壤中有机质含量:0~300g/kg, 有机质土壤:>200g/kg; 矿质土壤:<200g/kg; 耕作土壤:5~50 g/kg;平均:10~20g/kg
和H2等; ➢ 促进团聚体的形成; ➢ 分解有机废弃物; ➢ 是新物种基因材料的源和库
土壤肥料学通论
2.2.2 土壤有机质
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
土壤肥料学通论
一、为什么研究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
土壤碳固定 与碳循环
土壤肥力
土壤污染
全球变化
土壤环境 质量
土壤肥料学通论
温室效应(CO2、CH4)与 陆地碳汇问题
东北
华中、华南 华北、西北
逐渐降低
土壤肥料学通论
有机物质的组成:成分复杂
1 植物残体:
主要成分: C、H、O、N、P、S、K
烧失量:90%~95% 以上,C、H、O、N
灰分:P、S、Ca、 Mg、 K、 Si、 Zn、 Mo、
B、 Fe、Mn
土壤肥料学通论
关于土壤有机质的某些量的关系
2 有机质的构成量和含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