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
经济学、市场经济学以及价格理论。
指的是采用个量经济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a完全理性b完全竞争c完全信息
2.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的协调发展,研究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充分利用。
3.动态分析:又称过程分析,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其分析有关经济变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每一时刻点上的变动速率等。
蛛网模型是典型的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即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是一种状态分析,如均衡价格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指的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
1.机会成本ch5-1:又称择一成本,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在给定技术的情况下,将一定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的最大收入,或者将一定资源保持在这种用途上必须支付的成本。
2.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函数Q=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需求价格: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需求法则:需求量与需求价格反向变动。
3.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法则:供给量与供给价格正向变动。
4.均衡: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局部均衡:指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指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5.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
变动。
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7.弹性94:弹性就是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具体的说,表示一个经济变量有1%的变动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化的百分比。
8.需求的价格弹性E dp: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的百分比。
影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种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
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地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9.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10.供给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种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
程度,简单地说,它表示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1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94: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Exy=dQx/dPy*Py/Qx。
12.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说如变化1%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E I=(△Q d/Q d)/(△I/I)=(dQ d/Q d)*(I/Q d)
13.正常品:当某种产品的需求量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即需求量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化的商品。
当E I>1时为奢侈品,当E I<1时为必需品。
14.劣等品10: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商品的需求量反而减少,这种需求量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的商品叫做~,劣等品是根据其需求量与家庭收入的变动方向判定的,并不意味着它是劣质品或等外次品。
劣等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15.吉芬品07:吉芬品是随着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也下降即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一类特殊的劣等品,其替代效应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但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使得总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呈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
这种违反常规的现象一般称为吉芬效应。
16.恩格尔定律07: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对于一个家庭会国家而言,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收入弹性就是越小,反之则越大。
17.恩格尔系数:指的是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
18.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之间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
完全替代品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
19.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
完全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
20.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指的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商品的最高价格。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指的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商品的最低价格。
21.谷贱伤农:谷贱伤农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
分析如下:如图2-24,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 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得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作呕你跪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由原来的P1下降到P2。
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农产品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导致农民总收入的减少。
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E1Q1和
OP2E2Q2的面积之差。
第三章效用论
1.效用:指商品满足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07: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2.效用可能性曲线:也称为效用可能性边际,是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下个人所获得的各种效用水平组合点的轨迹。
3.基数效用论:也称边际效用分析法,基数效用论认为,一种商品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测量,消费者可以说出从消费某种产品中得到的满足是多少效用单位。
序数效用论:又称无异曲线分析法,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作为人的主观感受,难以用基数测量,而只能排除偏好次序,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又称戈森第一法则,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5.消费者均衡98:指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
其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到各种商品的后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消费者应选择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MUx/Px=MUy/Py=
6.(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MRS XY=P X/P Y
7.边际效用均等法则:又称为效用最大化法则或戈森第二法则,或效用最大法则,指的是当消费者以一定货币收入消费多种产品,或者对一种产品采取多种消费方式时,一定要使最后一元货币所取得的边际效用彼此均等,才能取得总效用的最大化。
8.戈森定律:戈森第一定律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戈森第二定律即边际效用均等法则(参上)。
9.需求价格: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10.消费者剩余99.07.10: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可以度量消费者否买商品所获得的额外满足。
产生差额的原因在于:除最后一单位外,该商品用货币表示的边际效用都大于其价格。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需求曲线图),消费者剩余的货币价值可以用需求曲线以下、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衡量。生产者剩余:指生产者从事生产时市场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差额之和,可以度量生产者从事生产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11.收入效应97: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97: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12.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无差异曲线具有三个重要性质:a斜率为负—边际替代率为负值b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c互不相交。
13.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14.边际替代率MRSxy97.08.10: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X的消费数量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Y的消费数量,称为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
MRSxy=○-dY/dX.
15.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16.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
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17.补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工具。
18.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收入--消费曲线: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19.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20.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21.风险: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
风险规避者:在期望收入相同的不同经济结果中,更倾向于选择更加确定的项目的决策者称为风险规避者,U[pW1+(1-p)W2]>pU(W1)+(1-p)U(W2)。
风险爱好者:热衷于冒险、投机的决策者称为风险爱好者,对于风险爱好者而言,
U[pW1+(1-p)W2]<pU(W1)+(1-p)U(W2)。
22.劳动供给弹性E SL:E SL=(dL/L)/(dw/w)
=(dL/dw)*(w/L)
23.工资的收入效应00:工资率提高,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者倾向于增加休闲时间,减少工作时间,这就是~,休闲时间与工资率正向变动。
工资的替代效应00:工资率提高,也意味着休闲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休闲的价格更贵,劳动者倾向以工作替代休闲,减少休闲时间,增加劳动时间,这是~,休闲与工资率反向变动。
24.社会无谓损失:指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没有得到的部分,包括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
它有两种含义a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当产量受到限制时,生产者得到的和消费者失去的货币价值之间的差额b当征收税收时,政府得到的和消费者失去的货币价值之间的差额。
25.显示偏好:即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如何对价格和收入的变化做出反应)推测人们的偏好的一种方法。
该定理认为:如果商品束X是选择的商品束,Y是能够购买的商品束,X被显示偏好于Y,则Y不能被直接显示严格偏好于X。
这表示消费者总是在他能够购买的商品束中选择他最偏好的商品。
26.消费可能曲线:即预算线(参预算线)
第四章生产论
1.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MP/边际产品: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增加一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
2.技术系数: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的各种要素的投入比例,称之为技术系数。
技术:既定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只能产出特定的产量,这种约束称为~技术进步:能够使一定数量的投入组合产出更多产品的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3.生产要素(ch8-1):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品称为~。
经济学中通常将生产要素分为四种: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4.生产者均衡:又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指在既定产量下总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总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
在图形上,表现为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切点所对应的要素组合。
该切点在经济学中称为生产者均衡点。
5.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或者说,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达到最大值后再递减。
7.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等产量曲线的特点:a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反之越低b在合理生产区内,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凸向原点,原因是边际产量递减c同一平面坐标上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8.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K: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LK=-△K/△L=MP L/MP K
9.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0.脊线:将等产量曲线上斜率为正值的区域与斜率为负值的区域分开的曲线,即脊线是连接等产量曲线上边际技术替代率为0和边际技术替代率为无穷大的曲线,在脊线以内为生产的经济区域。
E:又称为生产函数弹性,指在技术水平和投入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所有投入要素按同一比例变动所引起的总产量的相对变动E =(dq/q)/(dX/X)所有投入要素按同一比例所引起的总产量的相对变动,是各种投入要素按这一比例变动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之和。
即E=E L+E K+…+E N
12.产出弹性E L:在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投入要素按某一比例变动时所引起的总产量的相对变动。
E L=(∂q/q)/(∂L/L)=(∂q/∂L)*(L/q)
E k=(∂q/q)/(∂K/K)=(∂q/∂K)*(K/q)
13.替代弹性E黎148:指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变动所引起的投入比例的相对变动。
E=d()/()/
14.支出弹性E X01: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沿着扩张线变动时,各种要素投入的相对变动。
E X=(dX/X)/(dTC/TC).E X>0为正常要素;E X<0为劣等要素;E X=0为中性要素。
15.成本弹性E C: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总产量沿扩张线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相对变动。
E C=(dTC/TC)/(dq/q)。
E C>1为规模报酬递增,E C<1为规模报酬递减,E C=1为规模报酬不变。
16.利润弹性Eπ:指产量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利润的相对变动,即利润变化率与产量变化率之比。
Eπ=(dπ/π)/(dq/q)
17.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TC=wL+rK=>K=
18.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
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扩展线一定是等斜线。
19.规模报酬:在长期内,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所有投入要素按同一比例变化所引起的总产量的相对变动。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减08。
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为规模报酬不变。
第五章成本论
1.机会成本97:指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得的最大收入。
//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交易成本:除生产成本以外,经济主体之间在进行市场交易时,为达成协议和完成交易所耗费的成本。
如收集有关交易信息、寻求理想交易条件、进行谈判和讨价还价、为保证合约的实施所进行的监督等。
3.显成本97: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97:指企业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
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企业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增量成本:由于某项生产决策而产生的相关成本,即总成本的增量。
沉没成本:业已发生而无法收回,或不因生产决策有所改变的成本,即无法利用的固定成本。
如厂房、设备等。
4.边际成本MC: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5.利润最大化原则:
6.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正常利润: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7.(长短期成本汇总)总不变成本TFC总可变成本TVC 总成本TC平均不变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
平均总成本AC边及成本MC长期总成本LTC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边际成本LMC
8.边际生产力:新增单位要素的边际产量称为边际生产力,由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提出。
边际生产力递减法则:如果两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一定的产品,那么,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变,而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时,新增单位要素的边际产量将会递减,称之为边际生产力递减,它是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在要素价格和分配理论的应用。
9.规模经济:指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平均成本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企业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也叫内在经济。
反之称为规模不经济。
10.外在经济:也称为外在规模经济,指的是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使得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否则称为外在不经济。
11.范围经济:多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单一产品企业产出的综合,即联
合生产超过分别生产,称为
范围经济(如图黎P184。
)否则
称为范围不经济。
12.学习曲线:平均成本随着积累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的曲线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