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复习(1--6单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元课文复习重点

1,槐乡的孩子

本文从槐乡五月和槐乡八月两个部分。槐乡五月围绕“美”来展开——槐乡的景美,槐乡的饭美,槐乡的人美。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槐乡的八月围绕着“劳动”展开,是槐乡孩子最忙碌的季节,槐乡孩子吃苦耐劳、以苦为乐,他们自立、自强、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羡慕、让人佩服。

句段:

五月,洋槐开花了。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在肩上的小辫儿。

这段话不仅点出了槐花的数量多,还说明了槐花的颜色白。

鸡儿热得(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得(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

这段话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槐乡八月的炎热天气。

月落槐梢,劳累了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笑容进入梦乡。老槐树心疼地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地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

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2,捅马蜂窝

本文作者是冯骥才,我们还学过他的《珍珠鸟》。本文主要运用了三种描写方法,分别为对话描写、场面描写和心理描写。

句段: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

这段文字运用了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我”捅马蜂窝时紧张、激烈的场面。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马蜂快速、凶猛的特点。

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本文告诉我们:尊重所有的生命、与所有的生命友好相处。

3,颤抖的羽毛

作者是金波。通过这篇文章让我们体会到: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自己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真诚的想方设法弥补自己的过失,会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

4,少年闰土

句段: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我记忆中的闰土,然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第一次与闰土相识的情景,重点写了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四件事情。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看出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这段话选自课文《少年闰土》,作者是鲁迅,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

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形象,表现了“我”与闰土的深厚友谊,并表达了“我”对他的想念。这篇课文节选自《故乡》。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两句话对比,看出“我”生活天地的狭窄,闰土的见多识广,表达了“我”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5,偷瓜

作者:于心亮通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农村孩子的调皮和可爱。

6,百忧集行(节录)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唐]杜甫

“一日上树能千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二单元课文复习重点

6、古诗二首

总述:

《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的景色,我学过的还有《钱塘湖春行》、《夜泛西湖》、《春题湖上》。

作者: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宋朝的苏轼,他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我们学过的苏轼的作品还有:《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横看成岭侧成峰,

春江水暖鸭先知。远近高低各不同。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不识庐山真面目,

正是河豚欲上时。只缘身在此山中。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宋朝的杨万里,号诚斋,南宋杰出的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宿新市徐公店》、《小池》。

宿新市徐公店小池

篱落疏疏一径深,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头花落未成阴。树阴照水爱晴柔。

儿童急走追黄蝶,小荷才露尖尖角,

飞入菜花无处寻。早有蜻蜓立上头.

文章主旨:

《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作者在湖上饮酒时看到的西湖晴天和雨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叹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描写作者送友人时在净慈寺所看到的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赞美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字词点拨:

《饮湖上初晴后雨》:潋滟:水波荡漾;方好:正好;空濛:迷茫缥缈;亦:也;奇:奇妙;欲:想要;相宜:合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到底;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穷:尽头;别样:特别。

重点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这句诗为我们展现了一晴一雨的西湖,“水光潋滟”为我们再现了西湖艳阳普照时的绮丽风光;“山色空濛”为我们勾勒了雨后山中云雾迷蒙、虚幻缥缈的水墨西湖。一个“晴方好”,一个“雨亦奇”,正应和了题目。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诗人以美人喻美景,用众所周知的美女西施作比,空濛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潋滟是她浓艳的脂粉,不管它是怎样打扮,总能很好的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在一个夏季的早晨,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中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冲击。

两首诗的异同:

两首诗都是写西湖,但描写角度不同,《饮湖上初晴后雨》从绝妙的天气入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季节的对比特写,而不论哪首诗,都令人产生对西湖的向往之情。

7、松坊溪的冬天

这篇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松坊溪平时的美景、下雪时的美景和雪后美景。描绘了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

8、黄果树瀑布

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主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性情的陶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