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补液
烧伤小儿补液原则计算公式
烧伤小儿补液原则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烧伤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外伤情况,由于小儿皮肤娇嫩,烧伤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痛苦和风险。
对于烧伤小儿的抢救处理,补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烧伤的抢救过程中,补液的原则和计算公式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们来看一下烧伤小儿补液的原则。
烧伤小儿因为烧伤面积大、渗出液多、代谢亢进等因素,导致水、电解质和蛋白质丢失过多,特别容易发生脱水和休克,所以及时进行补液对于维持生命至关重要。
根据烧伤小儿的体征和生理状态,补液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快速进行补液:烧伤小儿在短时间内会失去大量的液体,导致血容量不足,出现休克等情况。
因此需要尽快进行补液,以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2. 补充足够的水分:由于烧伤小儿大量失水,所以在补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补充足够的水分来维持机体的水平衡。
3. 补充适量的电解质:除了水分外,还需要根据烧伤小儿失去的电解质种类和数量,适量补充电解质,以保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4. 调整补液速度:根据烧伤小儿的年龄、体重、烧伤程度等因素不同,补液的速度也需要进行调整。
如果补液速度过快,会加重心脏负担;如果补液速度过慢,会延迟病情的改善。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烧伤小儿补液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抢救过程中,通常根据烧伤小儿的体重、失液量、严重程度等因素来计算补液的量,以确保烧伤小儿能够及时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下面就介绍一下烧伤小儿补液的常用计算公式:1. 根据体重的计算公式:烧伤小儿的体重A(kg)与补液的量B(ml)之间的关系为:B=4A,即每1kg体重对应补液4ml。
3. 根据全身烧伤面积的计算公式:全身烧伤面积D(%)与补液的量B(ml)之间的关系为:B=D×300,即全身烧伤面积乘以300即为补液的量。
通过以上公式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烧伤小儿补液的合理量,以帮助烧伤小儿尽快恢复体力和健康。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病情的变化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具体补液方案的制定。
烧伤分度及补液处理(图)
(一)烧伤的初期处理
1.Ⅰ°烧伤创面只需保持清洁和避免再损伤。
2.Ⅱ°以上,清创术和抗休克。
(二)烧伤的补液方法
Ⅱ°、Ⅲ°烧伤的补液量的计算:
第一个24小时内
第二个24小时内
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
成人1.5ml
儿童1.8ml
婴儿2.0ml
第一个24小时的1/2
2.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溶液,因可避免高氯血症和纠正部分酸中毒,其次可选用等渗盐水、5%葡萄糖盐水等。胶体液首选血浆以补充渗出丢失的血浆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白,如无条件可选用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暂时代替。全血因含红细胞,在烧伤后血浓缩时不适宜,但深度烧伤损害多量红细胞时则适用。
3.补液的监测
①成人尿量以维持30~50ml/h为宜;
4.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烧伤分度表:
分度
II度面积
III度面积
并发症
轻度
≤9%
中度
≤29%
≤9%
重度
≤49%
≤19%休克,较重复Fra bibliotek伤,中重度吸入伤
特重度
>49%
>19%
严重并发症
晶体液:胶体液
中、重度
2:1
2:1
2:1
同左
特重
1:1
1:1
1:1
同左
基础需水量
2000ml
60-80ml/kg
100ml/kg
同左
(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成人)+基础需水量)
静脉补液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胶、晶胶搭配、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烧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损伤,造成皮肤表面和组织的破坏。
烧伤患者往往伴随着严重的血容量丢失和液体平衡紊乱,因此及时进行液体补液十分重要。
而正确地计算烧伤液体补液量,则是保证烧伤患者生命安全和促进其康复的关键之一。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的制定,是根据烧伤患者烧伤面积和程度、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得出的。
一般来说,液体补液的目的是维持烧伤患者的血容量和液体平衡,防止休克发生,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有多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工式一:Parkland公式Parkland公式是补液量计算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烧伤患者的体表面积和损伤程度,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补液量:补液量(ml)= 4ml × 体重(kg)× 烧伤面积(%)/ 24烧伤面积的计算一般采用Wallace法,即乘以烧伤面积的系数(乘以系数时需注意患者年龄)。
2. 工式二:Galveston公式3. 工式三:MRL公式MRL公式是一种根据综合考量烧伤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实际需要来计算液体补液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烧伤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补液方案。
虽然上述三种公式是常用的烧伤液体补液量计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计算公式。
对于伴有合并症或既往病史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液体补液的量和速度。
在进行烧伤液体补液计算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补液或调整补液量。
2. 遵循医疗团队的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液体补液方案。
3. 在补液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尿比重等指标,以帮助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
正确地计算烧伤液体补液量对于烧伤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通过合理地选择计算公式、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液体平衡情况,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其康复过程。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一)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一)烧伤补液计算公式及举例说明1. 什么是烧伤补液?烧伤补液是指在烧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和维持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
2. 烧伤补液的需求量计算公式烧伤补液的需求量计算基于以下几个因素:烧伤程度、烧伤面积、病人体重以及输液速度等。
以下是常用的烧伤补液需求量计算公式及解释。
Parkland公式Parkland公式是最常用的烧伤补液计算公式之一,适用于大面积烧伤(烧伤面积>20%体表面积)的患者。
公式如下:烧伤晶体体内需要的总体素(ml)= (烧伤面积百分比 x 体重(kg) x 补液系数) / 2举例说明:假设一名体重70kg的烧伤患者,面积百分比为30%。
补液系数一般为4ml/ kg/ %,根据公式计算:烧伤晶体体内需要的总体素(ml)= (30% x 70kg x 4ml/kg/%) / 2 = 4200ml因此,该烧伤患者每日需要补液总量为4200ml。
通常,这个总量将在前8小时输注一半,其余8小时输注剩余的一半。
Brooke公式Brooke公式适用于小面积烧伤(烧伤面积≤20%体表面积)的患者。
公式如下:24小时总体素(ml)= (烧伤面积百分比 x 体重(kg) x 补液系数 x 2) + (体重(kg) x 50ml)举例说明:假设一名体重60kg的烧伤患者,面积百分比为15%。
补液系数一般为2ml/ kg/ %,根据公式计算:24小时总体素(ml)= (15% x 60kg x 2ml/kg/%) + (60kgx 50ml) = 900ml + 3000ml = 3900ml因此,该烧伤患者每日需要补液总量为3900ml。
其他补液计算公式除了Parkland和Brooke公式,还有一些其他的烧伤补液计算公式,如Cairns公式、Evans公式等。
这些公式根据烧伤的不同特点和病情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类似。
外科护理学烧伤补液计算
外科护理学烧伤补液计算
烧伤补液计算与患者的每千克体重和烧伤面积密切相关。
下面是补液公式:
- 伤后第1个24小时补液量:
- 成人:每1%Ⅱ度、Ⅲ度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补充电解质液1ml和胶体液0.5ml (电解质与胶体比例为2∶1),另加基础水分2000ml。
伤后前8小时内输入一半,后16小时补入另一半。
- 小儿:另按年龄、体重计算。
- 伤后第2个24小时补液量:胶体及电解质均为第1个24小时实际输入量的一半,另加5%葡萄糖溶液补充水分2000ml。
需要注意的是,补液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烧伤补液公式
烧伤补液公式
烧伤补液公式会因烧伤程度、烧伤部位、患者体重和年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具体公式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
一般情况下,烧伤患者需要接受大量的输液,以维持体液平衡、保持循环功能。
液体类型和输液速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烧伤补液公式:
1. Parkland公式。
Parkland公式是最常用的烧伤补液公式,计算公式如下:
体表面积(TBSA)x 体重(kg)x 4mL = 总液量(mL)。
例如,一个60kg的患者TBSA为50%,则总液量为:
50% x 60kg x 4mL = 12,000mL。
其中50%表示烧伤范围占据体表面积的50%。
2. Brooke公式。
Brooke公式的计算公式如下:
体表面积(TBSA)x 2mL x 体重(kg)= 总液量(mL)。
例如,一个50kg的患者TBSA为40%,则总液量为:
40% x 2mL x 50kg= 4,000mL。
3. Evans公式。
Evans公式的计算公式如下:
体表面积(TBSA)x 3mL x 体重(kg)= 总液量(mL)。
例如,一个70kg的患者TBSA为30%,则总液量为:
30% x 3mL x 70kg= 6,300mL。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为参考,具体的液体类型、输液速度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烧伤患者的液体补液量计算公式是根据Parkland公式来计
算的。
Parkland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烧伤液体补液量的方法,它基于烧伤面积和体重。
公式如下:
液体补液量(ml)=烧伤面积(%)×体表面积系数×体重(kg)
其中,烧伤面积是以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体表面积
系数根据烧伤程度而定,体重是指患者的体重。
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1.根据患者的身体表面积计算烧伤面积的百分比。
常用的计
算公式有九分法、Wallace公式等。
九分法是根据患者年龄和
身高来计算烧伤面积百分比的方法,可以参考相关的九分法计
算表格或工具进行计算。
2.根据烧伤程度来确定体表面积系数。
一般情况下,轻度烧
伤(一度烧伤)可以取体表面积系数0.5,中度烧伤(二度烧伤)可以取体表面积系数1,重度烧伤(三度烧伤)可以取体表面
积系数2。
3.记录患者的体重,单位为千克。
4.根据公式插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烧伤液体补液量。
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式仅适用于成年患者,并且仅用于初始液体复苏的计算。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监测指标的变化,还需要根据临床判断和医生的指导调整液体补液量。
因此,在使用该公式时,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判断和计算。
烧伤补液
Optimize Cardical Index May need hemodynamic monitoring if Assess status (Proload)
Optimize Hb 11-13 d/dl
Optimize Oxygen Delivery
PCWP<15 Volume expansion
第二个 24小时
≤2岁
> 2岁
ⅡⅢ度面积(%)×体重(kg)×1ml
ⅡⅢ度面积(%)×体重(kg)×0.88ml
100~150 ml/ kg
50~100 ml/ kg
2~3 mmol/kg
2~3 mmol/kg
生理需要量
生理需要量2岁以下者为90~l10ml/(kg· d),2~5岁 组70~90ml/(kg·d),5~8岁组为50~70ml/(kg·d), 8~12岁组为50ml/(kg·d); 生理需要量的补充还可以按体重(Kg)计算,即第一个 10Kg,每天每Kg 100ml;第二个10Kg,每天每Kg 50ml;第三个10Kg,每天每Kg 25ml。如22Kg 体重 小儿的每天补充生理需要量: 10×100+10×50+2×25=1550ml。
Goals not met
Treat inciting cause of shock Control inflammation response Nutritional support
Inotropic support (βagonism) Dobutamine 2-15 ug/kg/min Dopamine 5-10 ug/kg/min Epinephrine 0.01-0.1 ug/kg/min Reassess Goals met Consider vasodilators Nitroglycerin Nitroprusside Consider α agonist Norepinephrine Epinephrine Neosynephrine Plus Dopamine Goals not met
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
}
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
伤后第一个24h补液量:病人每千克体重每1%烧伤面积补液(小儿,婴儿2ml);
第一个24h补液总量=体重(kg)*烧伤面积(%)*+日生理需水量2000ml
补液量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比例:2:1;广泛深度烧伤1:1
伤后第二个24h补液量为第一个24h的一半,日生理需要量不变。
烧伤后第一个8h渗液最快,首个8h输入上述总量的1/2;其余在后16h输入。
小儿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小儿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
补液:第一天补液量包括:生理需要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60~80ml/kg(去除口服部分),用1/4~1/5张含钠液补充
累计损失量:定量: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
定性:低渗性脱水:2/3张~等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1/2~2/3张;高渗性脱水:1/3~1/4张
定速:累计损失量8~12h内补足,滴速:每小时8~10ml/kg
继续损失量:补液开始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一般用1/3~1/2张含钠液。
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
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
伤后第一个24h补液量:病人每千克体重每1%烧伤面积补液1.5ml(小儿1.8ml,婴儿2ml);
第一个24h补液总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日生理需水量2000ml
补液量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比例:2:1;广泛深度烧伤1:1
伤后第二个24h补液量为第一个24h的一半,日生理需要量不变。
烧伤后第一个8h渗液最快,首个8h输入上述总量的1/2;其余在后16h输入。
补液:第一天补液量包括:生理需要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60~80ml/kg(去除口服部分),用1/4~1/5张含钠液补充
累计损失量:定量: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
定性:低渗性脱水:2/3张~等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1/2~2/3张;高渗性脱水:1/3~1/4张定速:累计损失量8~12h内补足,滴速:每小时8~10ml/kg
继续损失量:补液开始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一般用1/3~1/2张含钠液。
烧伤胶体补液计算公式
烧伤胶体补液计算公式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其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在烧伤治疗中,烧伤胶体补液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烧伤胶体补液的计算公式。
烧伤胶体补液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给予的液体,其主要成分是胶体。
胶体是一种高分子物质,可以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
在烧伤治疗中,烧伤胶体补液可以有效地补充体液,维持血容量,促进烧伤部位的修复。
烧伤胶体补液的计算公式如下:
烧伤胶体补液量(ml)= 体重(kg)× 烧伤面积(%)× 4
其中,体重是指患者的体重,单位为千克;烧伤面积是指患者烧伤的面积,单位为百分比。
公式中的4是一个常数,表示每1%烧伤面积需要补液4ml。
例如,一个体重为60kg,烧伤面积为20%的患者需要补液量为:
60kg × 20% × 4 = 480ml
需要注意的是,烧伤胶体补液的用量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患者有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等情况,应该减少烧伤胶体补液的用量。
此外,烧伤胶体补液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
下进行,不要自行使用。
烧伤胶体补液是一种常用的烧伤治疗方法,其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计算患者需要的补液量。
在使用烧伤胶体补液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大面积烧伤的补液原则
大面积烧伤的补液原则哎呀,今天我们聊聊大面积烧伤的补液原则。
这可是个重要话题,毕竟人身安全第一嘛。
烧伤了,身体就像被火焰蹂躏了一番,满身是伤,水分流失得厉害。
想象一下,像个干枯的植物,瘪得没法看,这时候补液就像给植物浇水,瞬间活过来。
补液的目的就是恢复身体的水分和电解质,保持血压,保证器官的正常运转。
你可以把它想成给汽车加油,要是没油了,车子可就不动了。
所以,烧伤患者的补液就得讲究,得快、得准。
通常要根据烧伤面积、患者的体重来决定液体的量。
哦,对了,有个公式很有用:像我们常说的“流体复苏公式”,就是把烧伤体表面积的百分比乘以患者的体重,这样能算出需要补充的液体量。
简单吧?就像算数学题一样。
再说了,补液可不是随便来几瓶水就算数的哦!我们得选对液体。
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用生理盐水的话,电解质平衡得到了保障,能够有效抵抗脱水。
要是用乳酸林格液,能够帮助代谢,简直是“保姆”级别的补液!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用哪种液体,这可得听医生的话,别自己瞎折腾。
说到这里,有个小技巧,记得要根据患者的尿量来调整补液。
尿量就像是身体在说话,少了就是需要更多水分了,别忽视哦。
观察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毕竟身体的状态可是变化万千。
心跳快、血压低,那就说明急需补液,真的是急得像火上蚂蚁一样,得赶紧行动。
再说补液的速度,千万别像个“发射器”一样猛,一下子就灌进去。
这个就像给植物浇水,慢慢来,给点时间让它吸收。
一般来说,前24小时要在头几个小时里加速补液,之后再慢慢调整,别让身体措手不及。
除了液体,营养也很重要。
大面积烧伤后,患者需要的营养就像开了“豪车”的油门,消耗得特别快。
所以,补液的时候,不妨考虑加点蛋白质类的营养液,既补水又补营养,简直是一举两得。
你还得留意一下患者的情绪,烧伤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心理上的影响也很大。
就像一场战斗,打完了,心里也得找个地方安放伤痛。
陪陪他们,聊聊天,舒缓一下情绪,真是个不错的办法。
儿童烧伤补液公式计算
儿童烧伤补液公式计算哎呀,说起儿童烧伤补液公式计算,这可是个重要又有点复杂的事儿。
咱先得明白,儿童烧伤后补液那可是关乎孩子恢复和健康的关键一步。
为啥这么说呢?就说我曾经遇到过的一个事儿吧。
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打翻了热水壶,整个胳膊被烫得红红的。
家长着急忙慌地把孩子送到医院,那场景,真是让人揪心。
咱来聊聊这儿童烧伤补液公式。
一般来说,儿童烧伤后的第一个 24 小时补液量,是按照孩子的体重和烧伤面积来计算的。
对于二度和三度烧伤面积小于 10%的轻度烧伤患儿,每 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补液 2 毫升的晶体液,再加每天生理需要量 100 毫升/千克。
要是烧伤面积在 10% - 50%之间,那补液量就得增加了。
每 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补液 1.8 毫升的晶体液,再加每天生理需要量 70 - 100毫升/千克,再加上胶体液 0.5 毫升/千克。
而对于烧伤面积大于 50%的严重烧伤患儿,每 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补液 1.0 毫升的晶体液,再加每天生理需要量 50 - 70 毫升/千克,胶体液 1.0 毫升/千克。
这里面的晶体液一般用平衡盐溶液,胶体液常用血浆、白蛋白啥的。
比如说,有个 20 千克的小朋友,烧伤面积是 20%。
那按照公式计算,晶体液的量就是 20×20×1.8 = 720 毫升,生理需要量是 20×70 = 1400 毫升,胶体液是 20×20×0.5 = 200 毫升,所以第一个 24 小时的补液总量就是 720 + 1400 + 200 = 2320 毫升。
这计算可得仔细,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而且补液速度也有讲究,前8 小时输入总量的一半,后 16 小时输入另一半。
再回到开头说的那个小朋友,医生就是根据这些公式和孩子的具体情况,精心计算补液量和速度,才让孩子顺利度过了危险的时期,慢慢好起来。
总之,儿童烧伤补液公式计算是个精细活,咱们得认真对待,这样才能让受伤的小朋友更快地恢复健康,重新快乐地玩耍。
烧伤面积补液计算公式
烧伤面积补液计算公式烧伤面积补液计算公式(Fluid Resuscitation Formula for Burns)是由德国医生Rudolph H.Lohmueller 于1953年提出的一种用于测定烧伤患者口服补液量的计算公式,是国际上常用的烧伤补液计算方法。
该公式应用以下公式计算:总口服补液量(ml)=体重(kg)×烧伤面积(%TBSA)×0.5 ml/Kg/%TBSA其中,TBSA(Total Body Surface Area,全身表面积)是指受烧伤的全身表面积的百分比。
烧伤面积补液计算公式是根据患者体重、烧伤面积及时间来调整补液量,在补液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补液量,保证患者血浆容量稳定。
一般来说,婴儿及小儿的补液量要比成人略低,而此公式适用于1岁以上任何年龄段的患者,但不适用于体重小于10千克的患者。
总补液量的计算也要根据患者体重及烧伤面积的大小来确定,一般认为,如果烧伤面积小于20%TBSA,则只需补入2-4升液体;如果烧伤面积大于20%TBSA,则需补入4-8升液体。
补液的原液也要根据病情来选择,一般采用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水混合液,其中生理盐水用来补充液体,葡萄糖水可以补充能量,可以有效缓解烧伤患者血糖过低的情况。
补液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补液量,一般来说,补液量每小时100-200ml,补液速度不要太快,以避免血压过低;另外,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浆容量,以保证补液量的正确性。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的血浆容量过高,则补液量应当降低,以避免过量补液,从而出现血液稀释,肝肾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安全。
总之,烧伤面积补液计算公式是一种便捷实用的补液计算方法,在护理烧伤患者时,可以根据患者体重及烧伤面积来计算总补液量,进行补液治疗,以保证患者血浆容量的稳定。
二度烧伤病人需要补液的条件
二度烧伤病人需要补液的条件
1. 二度烧伤面积大不大呀?就像房子着火了,面积大肯定需要更多水来灭火呀,同理,大面积烧伤就需要大量补液呀!比如烧伤面积达到 50%。
2. 病人是不是有休克的迹象呢?这就好比汽车没油要熄火一样,得赶紧补液让身体恢复呀!像出现血压下降这种情况。
3. 烧伤后病人是不是尿少得可怜呀?那可不就得补液嘛,就像河流没水了要补水呀!比如每小时尿量少于 30ml。
4. 病人心跳是不是变得特别快呀?这时候不补液怎么行呢,就像跑步累了要喝水一样!比如心跳超过 120 次/分。
5. 病人精神是不是很差呀?这就是身体在喊救命呀,得靠补液来救呀!像那种萎靡不振的样子。
6. 病人的嘴巴是不是很干呀?这就是缺水的信号呀,不补液怎么行呢!比如嘴唇都干裂了。
7. 烧伤的部位是不是很关键呀?那更得重视补液啦,好比重要的机器零件坏了要赶紧修呀!像在脸部、颈部等重要部位烧伤。
8. 病人是不是一直喊口渴呀?这就是身体要补液的强烈信号呀!就像沙漠中行走的人渴望水一样。
9. 烧伤后病人的体温是不是升高啦?这时候补液可重要了,就像给发烧的人多喝水降温呀!比如体温超过 38.5 度。
10. 病人的血液是不是变得很浓稠呀?这肯定得补液来改善呀!像抽血都很困难的时候。
结论:二度烧伤病人需要补液的条件有很多,这些都要仔细观察和判断呀,只有及时补液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恢复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静脉输液及其护理在严重烧伤治疗中,早期静脉输液是抗休克的重要措施,在体液渗出期后,则是补充营养和输入药物的重要时期。
因此,严重烧伤伤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量大,品种多,持续时间长,任何疏忽都可能给病员带来痛苦或加重病情。
大面积烧伤病人,体表静脉大多破坏,可供输液的静脉不多,所以无论是躯干头部及四肢等部位的每一根深浅静脉都是非常珍贵的,怎样选择,充分利用,保护好静脉,是在烧伤护理工作中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
一、静脉补液的目的及输入液体的种类休克期补液的主要目的除补充血容量外,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还在于纠正低钠血症,酸中毒及低蛋白血症等。
后期补液的主要目的是补充营养的需要。
(一)胶体的补充通过补充胶体颗粒,增加胶体渗透压,以维持血浆容量,常用的胶体溶液主要是全血、血浆人体白蛋白以及血浆代用品等,烧伤水肿液和水泡液的电解浓度与血浆相近,蛋白浓度低于血浆或为血浆的一半,血浆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较理想的胶体,能较有效地恢复胶体渗透压,维持有效循环血溶量,也可用中分子、低分子右旋糖酐或代血浆等。
早期一般不必补充全血, 因为烧伤后的低血容量休克主要是血浆成分丢失,一般红细胞丧失量不大,且全血对改善血液浓缩不及血浆,但在血容量不足伴有贫血时输入全血为宜。
(二)电解质溶液的补充当水电平衡失调胃肠道摄入有一定困难时,如严重腹泻呕吐,伴有酸碱和水电解质紊乱者,可考虑静脉补入电解质液体。
常用溶液电解质的含量(见表1)。
烧伤休克期电解质的补充一般可按2份等渗盐水与1份等渗碱性溶液1.25%碳酸氢钠或1/6m0l/L补充,或选用乳酸钠、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林格氏液及平衡盐溶液,其钠与氯离子的含量较接近正常血浆的水平。
有缺钾时可在溶液内加入氯化钾,静脉输入氯化钾的每日剂量一般为3g,这个剂量应平均分配在全日补液量内缓慢输入。
•对于代谢性酸中毒的病例,一般常用碳酸氢钠及乳酸钠溶液纠正。
表7 各种溶液的电解质含量(三)水分的补充胃肠功能不全、吸收不良时,如烧伤败血症及烧伤休克伴有胃肠麻痹的病例,每日所需水量只能从静脉输入,常用5%葡萄糖、10%葡萄糖溶液作为基础水分补充,通常情况下成人每天基础水分补充量2000ML,遇有气温或体温过高、气管切开、腹泻等情况时,应适当增加水分补充量,烧伤病人使用悬浮床治疗时,创面水分蒸发量明显增多,应额外补充水分1000-1500ML。
在烧伤休克早期,由于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增多,使糖元异生及分解增进,血糖增高;同时胰岛素分泌减少,机体对糖的利用能力下降,所以早期不宜补充葡萄糖过多,以免发生高血糖症。
输液一般为5%~10%的葡萄糖液为宜,浓度过高并非所宜。
(四)输入以改善营养为主的溶液:如水解蛋白、脂肪乳剂、氨基酸、脂溶性维生素等。
(五)静脉注射药物如各种抗生素、激素、抑酸剂、保肝药等。
二、静脉补液的方法静脉穿刺:任何可见的体表静脉均可穿刺,但一般选择无炎症、离创面5cm•以外的部位,尽量避免经过创面穿刺。
一般不作静脉切开,为了节约静脉应该选择大静脉穿刺,当发现有静脉炎时,不宜重复应用。
除四肢表浅静脉外,常用的小静脉还有头皮的额、颞、枕静脉的分枝及指背静脉,有时胸、腹部的表浅静脉,必要时阴茎背静脉也可选用。
也可选择颈外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等穿刺。
1.穿刺针的选择一般我们选择BD公司生产防刺伤留置针,它的优点是针头短,•任何部位穿刺都较方便,易固定,病员活动方便,还可以保护自己不被刺伤其外为硅胶软管,里层为一般的穿刺针(见图7-2),穿刺后拔出内层针,外层软管留在血管里。
•此针用于一般静脉及大血管的穿刺,如股静脉、颈静脉等,其优点是好固定,刺激性小,留置时间5-7天。
图7-2 股静脉穿刺2.穿刺前的准备⑴取得病人合作,做好解释工作,对烦躁不安的病人或小儿,•事先应固定穿刺部位。
⑵局部清洗: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清水去污,再按常规灭菌,选择头皮静脉时,应剃去半侧头发,有头面部烧伤病人禁止在头皮穿刺,股静脉穿刺时应剃去局部阴毛。
⑶准备插灯照明、使光线充足。
⑷物品准备:除了常规准备静脉注射盘,还应准备一些夹板或硬纸盒,用于关节部位穿刺的固定。
3.穿刺术的介绍⑴小静脉穿刺①躯干浅静脉的穿刺躯干的浅静脉来自于股静脉、腋静脉等的分支。
在选择躯干静脉穿刺时,应选择较直行的浅静脉、便于固定和穿刺。
如睡翻身床的病人,最好能在躯干的二肋进行,穿刺时,病人应平卧或侧卧,穿刺前应使静脉充盈、可予以按摩或热敷等,助手用一手指压迫穿刺静脉的远心端、穿刺者以左手大拇指、在远端慢慢向近心端推,使局部静脉充盈。
针头迅速刺入皮内后,再慢慢进入静脉。
穿刺时可采用旁刺法或正刺法,呼吸运动可影响躯干的穿刺,宜在病人吸气时进针。
针头刺入静脉后,见有回血应再将针头进入2~3mm。
②头皮浅静脉的穿刺头部容易见的有额静脉、颞浅静脉的分支、耳后静脉。
额静脉穿刺时头置正位,颞浅静脉穿刺时将头侧向一边,并稍抬高,且手固定病人的头部,暴露穿刺部位,并在耳朵上方压迫颞浅静脉的主干,穿刺前选择一合适的分支,先将针头刺入头皮(成人穿刺时,嘱其屏气,使头部血管充盈),进入静脉后,再进针约1~2mm。
③手指、足趾背的静脉穿刺手指或足趾未被烧伤时,亦可充分利用,手指可作穿刺的静脉,以指背固有静脉、指静脉弓等为主,趾静脉以趾背静脉为主。
穿刺指趾静脉时,选择短针较宜,足趾短,直行的静脉少。
小静脉穿刺,因血量少、压力低,穿刺针进入静脉腔不一定能见到回血,故穿刺时应用空针持续抽吸,以判断是否刺入。
⑵大静脉穿刺常用于采血、短暂输血,手术中输液、及大面积烧伤早期补液抗休克急救等。
①颈外静脉的穿刺颈外静脉是颈部浅静脉中最大的静脉,由耳后静脉和面后静脉后支汇合而成。
起自下颌骨后方,越胸锁乳突肌的表面垂直下降、于锁骨中点外穿过颈部深筋膜向深部,于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结合处的外侧注入锁骨下静脉。
穿刺前,让病人头侧一边、使其成头过伸位。
助手压迫颈外静脉之近心端,使静脉充盈,穿刺者站于穿刺部位同侧的头后,右手持针,左手用大拇指向后绷紧,先将针头穿过皮肤,再刺入静脉腔,见回血后再进2~3mm。
②颈内静脉穿刺颈内静脉是颈部最粗大的静脉干,在颅底的颈静脉孔处续于乙状赛,伴随颈内动脉下降,初在该动脉之背侧,后达其外侧向下与颈总动脉(偏内)、迷走神经(偏后)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该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以乳突尖和下顷角连线中点至胸锁关节中点的连线作为颈内静脉的体表投影。
穿刺前病人取平卧位,头低20-30°或肩枕过伸位。
头转向对侧(一般多取右侧穿刺),找出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三者所形成的三角区,该区的顶部即为穿刺点。
如解剖部位不明显,可于平卧后将头抬起,以显露胸锁乳突肌的轮廓。
或取锁骨上3cm与正中线旁开3cm的交叉点为穿刺点,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以1%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并以此针头作试探性穿刺,由穿刺点刺入,使其与矢状面平行,与冠状面呈30°,向下向后及稍向外进针,指向胸锁关节的下后方,边进针边抽吸,见有明显回血,即表面已进入颈内静脉,穿刺尾端接10ml注射器,针头斜面朝上,按试穿方向穿刺。
置管方法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法相同。
③股静脉穿刺股静脉上端来自髂外静脉下端汇小隐、大隐静脉之血,与股动脉并行上升,在腹股沟处位于股神经及股动脉的内侧。
穿刺时,病员仰卧,下肢稍外展、外旋,穿刺者以食指扪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于其内侧0.5~1cm处穿刺,穿刺时用左手食指和中指绷紧皮肤,针向近心方向与皮肤呈35~45°角,向肚脐方向慢慢刺入,成功后妥善固定,以免穿刺针脱出,发生血肿。
④锁骨下静脉穿刺是位于颈根部的短静脉干,自第1肋骨外缘由腋静脉延续而成,向内行于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锁骨下静脉与附近筋膜结合紧密,位置较固定,官腔较大,可作为静脉穿刺或长期导管输液部位。
此方法操作较复杂,有并发空气栓塞,气胸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一般不予采用,仅应用于其它方法失败后,其操作方法可见其它护理书。
⑶静脉穿刺后的固定方法除常用的胶布固定法外,在深静脉穿刺或烧伤后胶布固定不稳时,可考虑采用石膏固定法。
适用于头皮静脉、腹壁浅静脉、颈外静脉及股静脉穿刺。
方法是,在穿刺时将生石膏调水成糊状,于穿刺点四周,放上少量70%酒精棉球,再将石膏浆倒在穿刺针头之周围包括塑胶管之末端,直至石膏安全凝固为止。
⑷静脉穿刺的护理①烧伤后需长时间的连续输液,需将输液肢体固定于舒适的位置,大静脉穿刺时,尽量避免翻动,穿刺部位应每班消毒后更换无菌纱布,如渗出较多时,应随时更换。
②观察穿刺部位皮肤的颜色,温度,有无肿胀等。
特别是大静脉穿刺时,尤其注意检查有无回血,方法用双手向远心侧,挤压皮管,如针头在血管内即刻可见回血,否则针头阻塞或已滑出。
③病人排便、屏气或咳嗽时,胸腹腔内压力增加,引起回血,可能阻塞针头,故在此时须加速补液。
三、静脉炎的防治(一)静脉炎发生的原因由于烧伤病员需要输液的时间长,输入液体多,输入的药物中有的抗生素刺激性较大;有时静脉穿刺是通过创面进行的,故发生静脉炎的机会较一般伤病员为多。
其发生原因有:1.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静脉炎小腿血管。
2. 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3.滴注刺激性药物后。
4.穿刺部位邻近或通过创面。
5.护理不当,输液过程中,无菌技术不严,穿刺部位污染。
6.患者本身的病理生理状况,如年龄或疾病造成血管壁脆弱,发炎。
7.渗透压8输液快慢.9固定方法不当等.(三)预防及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注意点⑴严格无菌操作。
⑵正确地选择穿刺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避免使用有病变的部位。
⑶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无菌,妥为固定,防止漏液。
覆盖敷料一经浸湿或污染后及时更换,一般应每班更换一次。
⑷尽可能远离创面穿刺,穿刺时,应用碘酒、酒精反复消毒,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并密切观察。
⑸输注刺激性药物时,尽可能稀释至最适浓度,并与其它非刺激药物交替输注。
⑹输注的药物,应临时加入液体中,不能过早的配制,及时使用,不宜保存。
⑺持续输液的病人,输液器具应每天更换一次,特别是输血或血浆后应及时更换。
⑻周边静脉插管者,一般以5-7天为宜,不宜长期使用,导管以硅胶管为好。
⑼输液不畅时,应分析原因,不要任意来回挤压,或将针头在静脉内反复移动。
除非必要,不宜加压输液,以免损伤静脉内膜。
若有红肿、静脉炎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
⑽导管部分滑脱,不可再插入。
⑾插入导管拔出时,应边拔边吸,拔出后用无菌剪刀将管尖剪下1~2cm进行培养,并观察局部情况,如发现有化脓性静脉炎时,应及时处理。
四、静脉补液的注意点(一)严格查对补液种类,药液有否过期、混浊等。
(二)应了解药物的基本药理知识。
护理人员应注意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稀释方法,如在静脉输入氯化钾时,应注意肾功能,尿量须每天在1000ml以上,输液内含氯化钾浓度不宜过浓(不能>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