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学古诗

合集下载

二语上3英英学古诗第二课时

二语上3英英学古诗第二课时
3、小结
四、课堂总结
1、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以对话形式,引出古诗,反映了英英对《静夜思》的正确理解,激发学古诗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一)课堂作业: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亻()(欢的一首诗背背一背。
板书设计:
3、英英学古诗
②合作交流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③看图想象诗人抬头望明月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想念故乡时又是怎么样的爱?
④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理解,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怀。
4、自读全文,加深理解体验。
三、创设生活场景,感情朗读课文。
1、师生:学生扮演文人物角色,分角色演演,进行祖孙对话。
2、练说要求:
由把话说正确说连惯到说自然流利过渡。
金山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内容3、英英学古诗
复备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思念热爱故乡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思念热爱故乡之情。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思念热爱故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习《静夜思》
1、由课题入手,导入诗句学习。
理解诗题意思。
2、出示图。
(1)投影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观察她正在干什么?
3、理解诗句。
(1)自读《静夜思》和英英第二次说的话理解诗句的意思。
①理解“疑是”“举头”词意。
静夜思背
会疑望思听
懂奶奶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英英学古诗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英英学古诗
4、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话?每次说了什么?用“——”画下英英说的话,用“~~~”画下奶奶说的话。
(二)展示交流:同桌互读英英和奶奶的对话。
五、学习板块(四)
(一)合作探究——生字的书写
学习引导:
1、自由书空“英、诗、首、静、”四字的笔顺。
2、“静”字是“青”部,这个偏旁叫(),这个字可以组词()。
3、同桌交流: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
学习引导(2):
1、自由认读下列生词:
英英一首古诗意思一层
李白故乡月亮静夜思
2、组长带读,再个别正音。
(二)展示交流
1、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
2、小组比赛读生词。
三、学习板块(二)
(一)合作探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引导: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同桌互读互查,注意正音。
学习过程
一、学情调查
1、听写词语,巩固生字词。
2、指名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
二、学习板块(一)
(一)合作探究——品读英英第一次说的话。
学习引导(1):
1、学生轻轻地读古诗《静夜思》,理解“静夜思”的意思,“静夜”就是(),“思”是()的意思,诗题的意思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这首诗有几句话?
3、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3、组内交流:组长检查朗读情况,及时帮助朗读困难的同学。
(二)展示交流
可以个别展示、小组竞赛、挑战别人等,展示自己读得好的地方。
四、学习板块(三)
(一)合作探究——看图,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引导:
1、课题右面的这一幅插图,画了哪两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英英学古诗》(第1课时)ppt课件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英英学古诗》(第1课时)ppt课件

shī

音序:S 部首:讠 结构:左右
组词:古诗 诗集 造句:我已经会背30首 古诗了。
书写指导:“寺”的三横间距 均匀,第二横长。


音序:W 部首:戈 结构:左右
组词:我们 我家 造句:我们是同班同学。
书写指导:中间一横是一笔, 右边斜钩要长,别忘右上角 有一点。


音序:S 部首:心 结构:上下
组词:夜晚 晚上 造句:上海的夜晚真漂 亮啊!
书写指导:右边中间框要扁, 撇从上横处起笔,竖弯钩在 下横处起笔。
céng

音序:C 部首:尸 结构:半包围
组词:一层土 云层 造句:堤坝崩塌了,奔腾 的急流冲垮了镇子。
书写指导:“云”第二横略长。
shuí

音序:S 部首:讠 结构:左右
组词:是谁 谁们 造句:《静夜思》这首诗 是谁写的?
做一做:①镊子夹东西②剪刀剪纸③用直尺撬文具盒 看一看:图片中的工具,思考并讨论它们工作时的共同特征
活动1 观察体验
做一做:①镊子夹东西②剪刀剪纸③用直尺撬文具盒 看一看:图片中的工具,思考并讨论它们工作时的共同特征





O 支点

使
F1 动力
杠 杆




的 力
F2 阻力 共同特征
的 力
杠杆:在力 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 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 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刚学 的古诗《静夜思》的诗句意思,并说 出了诗的作者。
我会写

小学二年级语文《英英学古诗》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英英学古诗》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英英学古诗》是⼀篇⽂包诗课⽂,写了英英和奶奶的⼀段对话,对话中英英⽣动⽽⾃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诗句的意思及作者。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英英学古诗》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语⽂《英英学古诗》原⽂ 英英奶奶,今天我们学了⼀⾸古诗,我背给你听: 静夜思 床前明⽉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 低头思故乡。

奶奶背得真好!这⾸诗是什么意思呢? 英英这⾸诗是说,秋天的夜晚,明亮的⽉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层⽩霜。

远离家乡的⼈望着那天上的⽉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奶奶嗯,奶奶听懂了。

这⾸诗是谁写的呀? 英英是唐代的⼤诗⼈李⽩。

2.⼩学⼆年级语⽂《英英学古诗》教案 第⼀课时 ⼀、导⼊新课 ⼩朋友,你们以前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家听⼀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是讲⼀个⼩朋友在学校⾥学了⼀⾸古诗,背给奶奶听。

这篇课⽂的题⽬是—— 板书课题,齐读。

解题 ⼆、初读指导 1、看图。

图上有哪些⼈?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奶听了会说什么? 2、⾃学课⽂。

(1)讲述对话的书⾯表达形式。

(2)学⽣借助拼⾳轻声读课⽂。

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字格⾥的⽣字。

(4)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光唐代 3、检查⾃学情况。

(1)指名读⽣字词、正⾳。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通读课⽂。

(4)分⾓⾊读对话。

4、理清脉络。

(1)这篇课⽂⾥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次,奶奶说了⼏次? (2)英英第⼀次说了什么?第⼆次说了什么?第三次说了什么? (3)奶奶第⼀次说了什么?第⼆次说了什么? 5、⼩结。

第⼆课时 ⼀、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诗题,解释诗题。

2、看图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你从哪⼉看出来?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诗有⼏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二语上3英英学古诗第一课时

二语上3英英学古诗第一课时
(1)、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相机正音。
(2)、了解生词意思。
故乡 不由得 唐代
(3)讲述对话内容的局面表达形式。
(4)分角色对话读全文,同位练习。
3、理清脉络,英英和奶奶对话几次,各说了什么?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分析字形,把握书写特点。
2、示范写:“教”“举”“意”
3、生描红,临写,评议。
四、课堂总结
1、学生汇报学习,读好古诗《静夜思》
金山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内容3、英英学古诗
复备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意。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层次。
教学重点: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意,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背诗激趣,生疑导入。
1、让学生背一背自己会背的古诗,提出问题,在这几首古诗中你最喜欢哪首,引出古诗《静夜思》
2、质疑:英英也喜欢古诗,出示《静夜思》这首诗讲了什么意思?它的作者是谁?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词,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读情况。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词,初步识记生字字形,读准一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3、初步感悟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乡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1、揭题,师写课题,学生一起书空。

2、指导读好“英”的后鼻音,再读课题。

3、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你能像英英一样背给老师听听吗?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生字词和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字音和字形掌握情况。

(1)小声练读,说说哪些字音需要注意?(2)给“照”“背”组词,用“一首、一层”练习说话。

(3)去拼音齐读。

(4)说说生字字形你怎么记?3、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指导学生了解这是一篇文包诗,而且是通过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形式表现出来的。

)(1)找一找英英说了几次话?分别说了什么?(板书)(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指导读好诗题。

2、指导结合诗句和插图理解诗意。

重点理解“疑”、“霜”、“举头”。

3、指导感悟诗情。

(1)李白的思乡情写在脸上,仔细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2)你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李白呢?(3)在这样孤独的夜晚,他会想念谁呢?(4)李白的思乡情就写在诗中,配乐指名读。

齐读。

四、总结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2、看板书,指导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作业收集李白其他的诗,背一背,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ying3、英英学古诗背诗说意知作者教学反思:本学期我们语文组研究古诗如何教学,后来我根据学段特点,采纳了王爱云老师的建议,决定上这篇文包诗。

整节课下来,不如意的地方很多。

最失败的地方,在指导识记字形的时候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后面感悟诗情的时间不够,处理得有点草率。

这是整节课高潮的地方,整个意境没有出来,我也很不在状态,与独自在家无生上课时差距很大,效果我很不满意。

3英英学古诗

3英英学古诗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教学
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二、板书课题3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共3篇(小学英语古诗教学)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共3篇(小学英语古诗教学)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共3篇(小学英语古诗教学)下面是整理的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共3篇(小学英语古诗教学),以供参考。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共1《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课《英英学古诗》。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会“首、意、思、层”四个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教学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评价活动方案1、学生感情朗读、背诵古诗,配乐朗读,每个大组选两个学生进行朗读比赛,代表本组。

2、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四个大组为单位,每组抽出一个小组进行比赛读。

3、学生自己说说古诗的意思,说的好的盖上小印章以示鼓励。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指名读生字词。

英英一首古诗意思一层静夜思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字词学得多,而且还把它们牢牢地记在心里了,其实英英也很了不起,你瞧,她正在干什么?(投影出示英英背古诗的图片)2、指名说图意:英英在和奶奶对话,英英在背古诗。

3、题目是英英学古诗,我们能不能把它改成“英英背古诗”呢?(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一说:A、英英说了几次话?B、每一段话都说了什么?(3)小结:从对话中我们了解到英英不仅背好古诗,而且还懂得了古诗的意思,同时还了解了古诗的诗人是谁,那你们说题目能改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与背的意思,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好的进行学习。

】二、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师:你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理解,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组织能力。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参考1) 英英学古诗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参考1) 英英学古诗

(教学反思参考1)英英学古诗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静夜思》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

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

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

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方面的学情,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我并没有直接按课文中的程序来上。

我先设计一系列的话题,让同学们先观察图中的月亮与平时我们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这大概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你家是如何过中秋的?假如你一个人在他乡,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你会想些什么呢?而同学们也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进入了我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中来了。

从而就比较自然地引出了古诗《静夜思》,让同学们在了解李白在写这首诗时的背景后能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也充分迎合了二年级小朋友富于想象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引导学生想象的同时,开拓时的意境,再现诗人的感受。

我想,只有把蕴藏于知识体系中的潜在的方法因素变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这样才有可能启迪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创造过程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英英学古诗

英英学古诗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难点: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步骤
(一)讲故事导入
通过讲故事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回课堂,引出如何学古诗,为什么要学查字典,还提到了上课如何听讲、如何与父母交流,牵扯到了诸多的思想教育。老师儿时的这个故事紧扣本课的内容,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学古诗。
(六)、布置作业
1、会背、默《静夜思》。
2、星期天到书店或与家长一起搜集有关思念故乡或亲人的古诗。
3、从“古诗、李白、故乡、思念、月亮”这些词中至少选两个说1~2句话。
(四)、小练笔
学了这一课你觉得小英英古诗学的怎么样?写1~2句,让学生养成写字、正确评价别人的习惯。
(五)、巩固练习
出示生字卡片“教和静”,先看、思考后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在学会理解的基础上会用,这才是学习的目的。
接着看、记、写、评价。
3、初读课文(要求不丢不落不读错,不认识的字拼拼音,长句多几遍。)
凭着录音的印象,学生都爱读书,并且模仿性特强,听录音后自读效果较好。
4、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先凭着读文的印象,借助拼音,看黑板读生词。师生共同帮助正音,后去掉拼音开火车全班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认字。
(三)精读课文
1、带着要求自由读
这次读有要求,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英英和奶奶的表情),老师提示英英是活泼自信的,还是害怕的表情?奶奶是温和还是严厉的?通过提示学生明白了各自的口气。
2、检查自读情况
提示学生对话式课文与普通段落课文不一样,换一次说话就是一段,共五次为5段,指名五人读,通过以上几次听和读,这次读就水到渠成了。
然后出示《静夜思》,在会读的基础上,再指名读出作者的那份思想感情,进行个别词句的输导,如(静、思、疑、举头、望、故乡)。学生会很容易理解诗意了。看小英英学的怎样?出示第三段,分别哪句话解释哪一句古诗的?强化对照着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英英学古诗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英英学古诗

英英学古诗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饶有兴味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

教材有意创设具体生活情境,既学习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又蕴藉古诗教学的内涵,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一举而数得。

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

课题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可以利用它创设对话情境,使教学更加直观、富有趣味;文后下面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1。

2019二年级上语文教学拓展-解读英英学古诗_苏教版精品教育.doc

2019二年级上语文教学拓展-解读英英学古诗_苏教版精品教育.doc

《英英学古诗》教材解读这是学生第二次学习“文包诗”的课文。

相比上学期学过的《咏华山》,我想《英英学古诗》这一课应该更能打动学生。

读这一课,我觉得祖孙俩就像在做游戏。

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刚学的古诗《静夜思》的诗句意思及其作者。

教材有意为我们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一老一少乐呵呵地对话,使古诗教学变得鲜活、有趣。

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课题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教学时,可以利用这幅图创设对话情境,当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诗意后,让他们分角色表演祖孙俩对话的场景。

刚开始表演时,可以师生配合表演,然后可让学生同桌练习。

课文最后的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插图和文本创设的情境缩短了古诗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我想,这篇课文除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外,还向我们传授着语文学习的方法——生活中,我们学习语文的机会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应学会随时随地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所以,学完这课后,我们可引领学生走出教材,开展“古诗学习活动”。

先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古诗,或者可以结合本课让学生搜集并学习与月亮有关的古诗,然后可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形式,用说的方法来表达对诗意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也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再创课文情境,与家人一起学习、表演。

如果条件成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课外背诵古诗的经验,模仿课文进行写作训练,如《××学古诗》。

幼儿园英英学古诗教案设计

幼儿园英英学古诗教案设计

幼儿园英英学古诗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写前六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3.基本理清课文的层次,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二、重点难点:重点: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六个生字词。

难点:如何理清文章的层次;正确书写生字。

三、教具准备:字串8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课件四、教学过程:古诗导入,激发兴趣1.板书:古诗。

2.说话练习:你学会了哪些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同学,她叫——“英英”。

4.英英今天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

《英英学古诗》。

5.齐读课题。

鼓励质疑,整体感知1.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善于提问题的小朋友是最会动脑筋的,我们叫他小小2.*学生自己提问题:2.针对小朋友不同的回答及时作出正确的评价,并适时读书,对课文要有大致的整体印象。

3.剩下的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小朋友们想想办法。

以学定教,读书为本1.听教师范读课文,特别要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2.小朋友,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读读课文,比比谁的收获多?3.检查自学情况:自主探究,识字写字1.重点出示下列生字:英诗教首静思2.请对照生字在文中圈出来,领读。

3.同桌同学互读互查。

4.自己想想好办法记一记这些字形。

5.教师范写或学生上黑板,学生临写课外作业1.请小朋友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争取背出李白的另两首古诗。

第二教时一、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游戏:大转盘。

2.评读课文指名读,大家评。

全班对半读,先互评后教师点评。

逐层领悟,诗文整合1.学习第一层谁愿意来读一读英英的第一次说话?先自己读一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读,交流读懂的地方。

读一读,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师巡视指导。

可能会提:“霜”的意思?“疑”是什么意思?“举”的意思?……小朋友,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说明大家都在动脑筋了。

2、英英学古诗

2、英英学古诗
我学会的古诗有《______》 《_______》《______》等,我 最喜欢《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
•英英学古诗
看谁记得又对又快 yīng shī jiāo shǒu 英 英 古诗 教 书 一首
sī yì 思念 意思 zhào 照 亮
jì ng 安 静
céng lǐ 一层 李白
shī
古诗 诗歌 诗句
举手 举头
夜晚 晚上 晚饭

意思 思念 相思 思想 思考
shuí
谁的 谁说 谁拿
cénɡ
上层 层次 云层 地层

思念 想念 念想
奶奶 嗯,奶奶听懂了。这首
诗是谁写的呀?
英英 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说,秋天的 夜 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 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 霜。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 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 起故乡来。
【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 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 “诗仙”之称.。
带着以下问题再读课文:
(1)这篇课文和一般的课文 有什么不同? (2)英英说了几次话?奶奶 说了几次话?
英英 奶奶,今天老师教了
我们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 静 夜 思 床 前 明 月 光 , 疑 是 地 上 霜 。 举 头 望 明 月 , 低 头 思 故 乡 。
床前明月光, 静夜思 疑是地上霜。 [唐]李白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疑:怀疑,以为。 举:抬、仰。 静夜思:宁静的夜 晚所引起的乡思。
奶奶 背得真好!这首诗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评读课文
(1)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全班对半读,先互评后教师点评。
(二)逐层领悟,诗文整合
1.学习第一层
(1)谁愿意来读一读英英的第一次说话?先自己读一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静夜思》)
(2)指名读,交流读懂的地方。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 英英一首古诗教静夜思意思照一层白霜唐代
(2)请学生当老师提醒读音要注意的地方。 如:后鼻音—英静层唐翘舌音—诗照平舌音—思
(3)请同学分读课文,指导评议:谁的字音读得准,句子读得通顺?
4.请学生带着问题下面(1)和(2)再读课文后交流:
(1)这篇课文和一般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对话。 (2)英英说了几次话?(三次)奶奶说了几次话?(两次)
4.自己想想好办法记一记这些字形。 (教师对一些如加、减、换偏旁的方法要及时归纳并推广给全体学生,以便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识字方法,对富有儿童情趣的记忆方法要给予充分肯定。)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需要注意的:
(1)“英”字下面的“央”一撇要出头。
(2)书写“教”字要左右等宽,右半部分四笔完成。
(3)“首”的本义是头、脑袋的意思,记住是自己身上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下面是“自”。(“首”字的记忆方法纯属个人意见。)“首”还可以扩词:首长、首领、首次、自首、一首诗等。
(3)课文一共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三次对话,联系课文插图(或挂图)指名逐个对话读或全班对半读或同桌对读,读准字音。相机出示多音字背(beibei),可联系学过的课文分别组词。 提醒板书:第一次诗句 第二次诗意 第三次作者
(4)如果你是英英,你会把这些说给奶奶或者别人听吗?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学习的好习惯。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古诗。(认读、你怎么记住“诗”?)
2.说话练习:你学会了哪些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向大家介绍介绍(或者背一背古诗)。 出示:我学会的古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我最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初步培养学生感知古诗的能力,要让学生说出一二。)
(4)“静”引导学生观察“月”的变化,强调撇改为竖。这个字是左右结构,但要写得左窄右宽。
(5)“思”是内心的情感,所以用心字底。口头扩词。
5.教师范写或学生上黑板,学生临写。(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书写情况,即时矫正或激励。)
(五)课外作业 1. 1.请小朋友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争取背出李白的另两首古诗 2.参照教参的作业样式适当补充。
板书设计: 3 英英学古诗第一次诗句第二次诗意第三次作者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的指针转到了哪个词上就读哪个词,巩固识字效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认字情况,尤其要关注学困生。)
南通市通州区张芝山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中心发言人:陆燕年 月 日
课 题
英英学古诗
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借助课文语言材料,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4.激发学Βιβλιοθήκη 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5.同桌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同伴的书上打上: ***(要努力)****(很不错)*****(你真棒) (要读出课文的层次,保证一次有一次的进步。)
(四)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1.重点出示下列生字:英诗教首静思。
2.请对照生字在文中圈出来,领着大家读一读。
3.同桌同学互读互查,并在同学的书上标记不会认读的字,让学生产生一种“我要全对”的适度压力。
(3)读一读,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师巡视指导。可能会提:“霜”的意思?“疑”是什么意思?“举”的意思?„„
(4)小朋友,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说明大家都在动脑筋了。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2.学习第二层
(1)请同桌的小朋友分读诗句与诗意,你读一句古诗,我读一句诗意,一一对应,想想刚才不懂的地方能不能读懂?(生交流,各抒己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几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包括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六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3.基本理清课文的层次,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2.针对小朋友不同的回答及时作出正确的评价,并适时读书,对课文要有大致的整体印象。
3.剩下的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小朋友们想想办法。
(三)以学定教,读书为本
1.听教师(或录音)范读课文,特别要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2.小朋友,我们学习课文得深入课文,得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地琢磨,读完以后,你肯定有新的发现有新的体会,有新的感受。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读读课文,比比谁的收获多?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同学,她叫——“英英”。 (出示卡片,指名读准后鼻音)我们一起来写写(书空)她的名字。
4.英英今天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请一学生上黑板补充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5.齐读课题。
(二)鼓励质疑,整体感知
1.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善于提问题的小朋友是最会动脑筋的,我们叫他(她)小小思想家。 *可能提的问题: 生:我想知道《英英学古诗》学的是哪首古诗? 生:我想知道英英学古诗是怎么学的,她学得怎么样? 生:我还想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产生学生间的互动,比教师直接教授的效果要好。) „„ 在学课文之前,好好想想题目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相信很多小朋友预习过课文,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说说你的答案在课文的哪里?(引导学生说出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