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及实施过程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及实施过程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的流程为导学案→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通过导学提纲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这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导学案“导学案”主要包括知识梳理、课堂练习和信息反馈三个环节。
首先是知识梳理。
本环节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要点解读、学习指导三个内容。
课前预习让学生课前整体感知本节内容,明确学习目标,预习基础知识。
要点解读的目的是将本节课中的重点知识及重点定理进行重点说明。
所谓学习指导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学法。
其次是课堂练习。
主要是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基础练习、能力提高、思维拓展”三个方面的挑选与设计,精心设计每一道习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基础练习中的习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面向班级中的全体学生,尽可能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达到预期效果,以便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能力提高主要针对班级中的中等偏上的学生,便于这部分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使自己的能力再有提升。
思维拓展习题的设计主要针对班级中的上游学生,目的在于培养与发展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水平与综合实践能力。
二、讨论交流这是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
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
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
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课堂讨论还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做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
高中数学习题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及原则——“均值不等式的应用”课堂实录与点评
( 3 ) 对 任 意 口 , 6 ∈ R , 有 詈+ - b a - > 2 .
点评 在很 多 习题课 中 , 往 往是 先进 行基 础知 识 的复 习 , 然后 是例 题 、 练习、 测 验. 但实 践证 明 , 学 生对 这种 模 式 的习 题 课 “ 兴 趣不高 ” , 而对 于通 过 解答 一组 题 目( 当然 这 些 题 目要 蕴 含 所 要 复 习 的 基础 知识 ) 重 温 旧知 , 学生“ 较有 兴趣 ” . 1 . 2 编 制 示范性 的例题 及 变 式题 ( 运 用数 学 )
即 =2时 , 取 到 等号. 故 此
点评
2 个学 生板演后 , 先 学生互评 , 再教 师
点 , 规 池} 6 竿 题 袼瓦 , 揭 不 遗 性 遗 .
基本 不等 式 2 ( 均 值不 等式 )
二
≥
变式 1 已知 y= + 1 6
,
∈(一∞ , 一 2 ) , 求
第 4期
武瑞 雪 , 等: 高 中数 学 习题 课 的 有 效 教 学模 式 及 原 则
・ 2 1・
高 中数 学 习题 课 的 有 效 教 学 模 式 及 原 则
— —
“ 均值 不等式 的应用 ” 课 堂实录与点评
( 田家炳中学 江苏徐州 2 2 1 2 0 0 )
1
一
●武 瑞雪 董素 梅
- - I 2>0,
点 评 因有导 学 案 , 学 生在 课前 已做 完这 3道
题, 上课 时执教老师找 了 3 个学生分别板演 , 并进
行 点评 , 在 点 评 过 程 中 不 断 地 将 上 节 所 学 基 础 知
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张善江一、引言:习题课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在课堂上进行的以总结、讲解和练习为主的一种课型。
其中总结是使知识系统化的主要措施,讲解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的有力手段,练习是引导学生检查和运用知识的主要环节,它能使学生完成从理论认识到实践的第一次飞跃。
高效的习题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等方而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江泽民主席提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21世纪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
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白己的实践来获得这些知识,所以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以“再创造”的方式来进行。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欣赏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话动中的根本任务是“导”,即通过因势利导,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提高与升华,同时得到知识的积累。
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话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促使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基本流程:自主回顾梳理知识→例题剖析尝试练习→变式训练拓展提高→自主整理归纳总结→自我诊断当堂落实。
三、模式操作1. 自主回顾梳理知识目的:通过基础练习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本专题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梳理本专题的知识、方法,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网络。
操作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并写出自己所反思的内容及问题中所蕴含的知识与方2. 例题剖析尝试练习目的:学生自主对本专题典型例题进行尝试练习,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讨论、纠错,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教师剖析解题思路,点拨应注意的问题,规范解题步骤,达到知识与方法的升华。
高中数学习题课的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习题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和解决习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2. 教学难点: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习题练习册3. 学生课堂练习本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习题类型和解题方法。
2. 新课导入(1)展示典型习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2)讲解解题方法,强调解题技巧。
3. 课堂练习(1)布置适量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对部分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题方法。
(2)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享解题经验。
(3)教师点评各小组讨论成果,总结解题技巧。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典型习题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自主学习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案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案教案标题:初中数学习题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各类数学习题。
2. 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数学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2. 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或者一个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状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习题的类型和难度,选择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
2.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解题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3.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习题。
三、习题练习(2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套习题。
2.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答习题,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4.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问题。
四、讲解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选择一些典型的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强调解题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3.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课堂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评学习效果。
2.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及时解答并给予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在课后继续进行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习题,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听课笔记和解题过程等方式进行评价。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练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多年来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以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带领学生核对答案作为主要形式,淡化练习过程的指导,缺乏对错因的分析;二是照本宣科,练一题讲一题,缺乏对知识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训练。
这样的练习课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感觉枯燥疲惫,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为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对练习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练习课教学模式,旨在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综合性、拓展性,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结合《比例尺的练习》来谈谈练习课的基本模式.一、教材分例谈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析《比例尺的应用》在教材中,并没有单独一块练习课的内容安排,这一块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它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练习课它不同于新授课,练习课的特点是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而是更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拿到这个内容,我有两个思考:一是这堂课让学生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就够了吧吗?二是本堂课练习的生长点在哪里?因此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读懂不同的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够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
让学生体验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模式
练习课教学模式——三步五环节教学过程:(总思路:回顾再现——解决问题——总结提升,三步五环节)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即以问题的形式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知识、方法)进行简要的回顾,问题的形式可以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也可是具体的问题,如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对新授课内容进行回顾,唤起认知,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培养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回顾再现应简短高效。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分层”是指习题分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分为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提高性或扩展性练习。
(优先用好教材和新课堂中的题目),训练要有一定的量,对农村和城市学校及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可注明不同的使用要求。
注重做题后的交流点评,挖掘出题目的育人和文化功能。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设计以巩固“四基”为主的习题,通过练习,强化“四基”,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及数学规律的理解,熟练有关的技能。
含仿例题式练习和变式练习(改变思维定势),重在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要点知识重点练。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扩大思维的宽度,题目要有综合性,意在提升能力,主要是应用性题目。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如领域变宽、思维变难、叙述变逆、要求变高、思维便难,但一定是本节课知识的延伸拓展说明:对于每道练习题的处理方式大致是:出示题目——读题审题弄懂题意——自主练习(大多独立完成)——展示交流(重在方法交流,思维展示、经验积累)——师生点评小结。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师生梳理练习的内容,总结所得,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同时,教师点明所涉猎的知识点、能力点、数学思想方法、活动经验,提升要到位。
使用说明:一是写出课后反思、亮点、得意之处;二是指出选择性说明,给出指导建议;三是还有哪些未能解决的问题,对于教案中的弱项、回避的地方,要有所阐释。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基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数学习题进行深入讲解和练习。
主要内容包括:对高中数学重要知识点的梳理,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探讨,以及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
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解题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的核心知识点,如函数、几何、代数等,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2)掌握常见的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如换元法、代入法、构造法等,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3)能够运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辅助解题,提高问题求解的效率;(4)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提高他们面对复杂问题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知识迁移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在解题过程中提出疑问,勇于挑战权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勇于探索的学术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5)教育学生遵循数学道德,诚实守信,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初中数学习题课之“一题一课”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数学习题课之“一题一课”教学研究【摘要】教材中习题的推广与变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题发挥”,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性和方法。
实行“一题一课”教学模式,以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走出题海战术,真正做到轻负高质。
【关键词】一题一课、借题发挥、做一题,通一类。
习题课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型。
习题课是新知课之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教学活动。
该课型应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解决问题学习”,也就是把已经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的公式、法则、定理,迁移到不同情境下加以应用,找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并加以比较,择优。
其目的是巩固知识、学会解题,发展思维。
一.习题课的意义:1、通过习题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
2、习题课是使学生学会解题,学生在解题中容易出现审题入手难、解题遗漏多等问题,解题准确与否与解题习惯密切相关,如能给予学生一定的解题思维程序,对学生学习如何解题有一定帮助。
习题课的教学是对所学过的、所解决的习题作一回顾和提高,不仅巩固应用所学知识,而且还应该是知识的升华与提高,更是方法的提炼与总结以及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一题一课”教学模式研究背景:课程改革实施多年,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提倡的理念难把握;新教材的改革设计一时难以适应;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很难立即跟上课改要求;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不配套等.我们知道:“真正的改革发生在课堂”,如何在教学走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道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2年10月16日东海县举行第二届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说题比赛,开展“一题一课”主题教研活动.以2012年连云港市中考试题第8题为载体,设计一堂课以“题”研究教学.参加了这次活动后,我对数学习题课的课堂模式产生了一些思考初中数学习题课之“一题一课”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练习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的理解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相关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对复杂问题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重点知识点。
2. 引入本节课的练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练习环节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定的练习题。
a. 基础练习:针对基础知识,让学生巩固所学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
b. 提高练习:针对提高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c. 创新练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三)展示与讲解1. 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展示本组完成的练习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选择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进行创新设计。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习题课教案
数学习题课教案教案标题:数学习题课教案教案主题:数学习题解题技巧的讲解和实践运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数学习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技巧2. 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3. 提高学生对数学习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学重点:1. 解题思路和技巧的讲解和实践运用2.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习题进行解题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道数学习题,覆盖不同类型和难度2. 准备投影仪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今天的课程内容,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数学习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技巧。
2. 提问学生,在解数学习题时有遇到困难的经验吗?如何解决的?步骤二: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15分钟)1. 解题思路: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提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根据问题要求确定解题方法,最后进行计算和验证。
2. 解题技巧:a. 注意数学符号和单位的转换,避免计算错误;b. 学会提取关键信息,避免被题目的废话迷惑;c. 使用图表、图像等辅助工具,帮助理解题目;d. 多用逻辑推理和数学公式,简化计算步骤;e. 规范书写和计算,避免粗心错误;f. 多做练习,巩固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步骤三:示范解题(20分钟)1. 教师选择一道中等难度的数学习题,引导学生按照解题思路和技巧解题,解题过程中逐步讲解。
2. 强调解题的步骤和逻辑,解答学生提问,并与学生通过互动对话进行思考和讨论。
步骤四:学生解题练习(25分钟)1.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一道难度适中的数学习题,要求学生按照解题思路和技巧进行解题,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
2. 教师巡视和指导学生的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和互相合作。
3.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4.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点评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解题思路和技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运用和巩固。
2. 反思今天的学习过程,学生请思考自己在解题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不足之处。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探讨
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探讨江北高级中学杨后琼郝安军众所周知,教会学生解题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提高学生的成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思维水平更是重中之重。
由于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概括性,在例、习题中,还隐藏很多没写明的东西。
即使最简单的例、习题里,也存在着可发掘的因素,而这些往往并不是学生们所能领会的。
习题课是以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技巧、发展思维为主要任务的课。
因此,习题课的设计要按照整体、有序和适度原则,做到有目的、有实效、有层次,逐步提高,防止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单一模式化…,需要注意的是,习题课中不仅要求学生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更要重视计算过程,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有所“悟".对于“悟”,分三个层次其一是要明确每一道习题考查那些知识点(课本上的哪些基础知识)要求的层次;其二是让学生做完一道习题后,反思一下,到底解题关键、困难在哪里自己在思考过程中有哪些障碍,可以总结那些经验;其三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每个条件的作用,(包括小条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分析、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由此,我们高中数学组积极探索“三环九步”教学的课堂。
“三环”即预习环节(包含依案预习、预习检测、预习展示三步),交流环节(包含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点评凝练三步),反馈环节(包含当堂检测、归纳提升、课后练习三步)。
目前我们通过实践对于习题课的基本流程作一简单总结。
习题课教学模式第一步:课前预习、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教师:(1)整体把握教材,将习题课纳入教学计划。
(2)做好习题课的准备工作。
①精选例题,②要认真考虑教学方法,③要认真配置好课内外的练习题. 学生:认真复习相关知识,如课本、资料等,完成课前准备区,加强习题研究,寻找最优方法或一题多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通过自测自批,发现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标注。
第二步:课堂探究、交流展示。
步骤一:自主纠错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编制一份练习题,它以题组形式出现,题型要体现多样性,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分为基本练习、深化练习、综合练习),结构要体现完整性,能体现知识和方法。
数学习题课教案
数学习题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的认识;2.数的大小比较;3.加减法运算;4.乘除法运算;5.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重点1.数的大小比较;2.加减法运算;3.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难点1.乘除法运算;2.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练习法;4.互动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者数学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环节(1)数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数字卡片或者数字图形来让学生认识数字,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让学生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了解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3)加减法运算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技能。
(4)乘除法运算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技能。
(5)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掌握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3. 演示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一些数学运算的例题,让学生了解数学运算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4. 练习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5. 互动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八、教学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练习课”课型教学模式
学生检测结束后,应及时反馈练习效果。反馈过程的一般程序如下:
1.教师或学生分析解题过程,核对解题结论。
2.学生自己批改或同桌交换批改。
3.统计检测结果。
4.错的同学订正,对的同学另做思考题。
5.教师抽查部分学生的检测卷。
小学数学“练习课”课型教学模式
练习课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技能技巧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考虑巩固知识的练习多(模仿性的机械练习),运用知识的练习少。另外,许多教师为突出一个“练”字而片面追求题型多、容量大,有的甚至搞“题海战术”,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课堂效率不佳。要取得练习课的最佳效益,必须正确认识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课型特点。
三、练习课的结构
不同的练习课可有不同的结构。我们把小学数学一般的练习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为“准备——导练——概括——检测——评价”五个环节,具体说明如下:
(一)准备(5分钟左右)
适当安排一组准备题让学生在心理、生理、情感、知识等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这部分的内容安排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知识的激活,二是思维的激发,三是情感的激励。
一、练习课的性质、任务和类型
练习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独立练习为主的一种课型。练习课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技能技巧为主要任务,起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作用。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大纲指出: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深理解,逐步掌握。同时,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生练习,教师评讲了,师生又一起概括了,这时就有必要检测一下练习效果。通常选用课本或练习册上的习题进行检测,最好是教师编制并印刷好,课上发给学生做。为了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数量和难度都要控制好,同时设计一些附加题,使做得快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题目。力求使中上生“吃得饱”,中下生“吃得了”,以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
数学练习课教案
数学练习课教案课程名称:数学练习课年级:高中课时数:1小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运算的基本技巧;3. 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1. 复习与导入(10分钟):-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点讲解(20分钟):- 教师讲解数学运算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示范步骤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练习与巩固(25分钟):- 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4. 拓展与应用(5分钟):- 提供一些拓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 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工具与教材: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练习题集。
2. 教材:学生所使用的数学教材。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运算的基本技巧。
2. 练习法:通过练习和巩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教学反馈与评估:1. 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练习与作业的批改:收集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及时给予反馈。
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2. 提供更多的数学练习题,供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3.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提高数学技巧和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题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如公式、定理、解题方法等。
2. 教学难点:复杂问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如公式、定理、解题方法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在解题中的应用。
3. 针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突破解题障碍。
(三)课堂练习1. 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四)课堂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 强调重点、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五)布置作业1.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内容应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定期进行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为教案示例: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题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如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中学数学习题课教案
中学数学习题课教案教案标题:中学数学习题课教案教学目标:1. 确保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技巧。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技巧。
2.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提供一系列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2.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温故而知新。
二、概念讲解和示范(15分钟)1.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2. 逐步讲解数学概念和基本运算技巧。
3. 通过示例演示解题方法和思路。
三、练习和巩固(25分钟)1. 提供一系列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2. 引导学生分别进行个人练习和小组合作解题。
3. 监督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问题解答和讨论(10分钟)1.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方法和策略的优劣。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和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和手段:1. 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2. 示范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解题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解题,促进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学习。
4. 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解题过程。
2. 课堂练习: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和答题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问题解答和讨论: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张善江
一、引言:
习题课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在课堂上进行的以总结、讲解和练习为主的一种课型。
其中总结是使知识系统化的主要措施,讲解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的有力手段,练习是引导学生检查和运用知识的主要环节,它能使学生完成从理论认识到实践的第一次飞跃。
高效的习题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等方而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
江泽民主席提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21世纪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
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个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白己的实践来获得这些知识,所以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以“再创造”的方式来进行。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欣赏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话动中的根本任务是“导”,即通过因势利导,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提高与升华,同时得到知识的积累。
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话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促使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基本流程:自主回顾梳理知识→例题剖析尝试练习→变式训练拓展提高→自主整理归纳总结→自我诊断当堂落实。
三、模式操作
1. 自主回顾梳理知识
目的:通过基础练习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本专题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梳理本专题的知识、方法,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网络。
操作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并写出自己所反思的内容及问题中所蕴含的知识与方法,
2. 例题剖析尝试练习
目的:学生自主对本专题典型例题进行尝试练习,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讨论、纠错,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教师剖析解题思路,点拨应注意的问题,规范解题步骤,达到知识与方法的升华。
操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失分点,认真反思并通过查阅课本自行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
3. 变式训练拓展提高
目的: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专题知识应用的主要题型,强化解题方法,规范解题步骤.本环节仍然可由学生先做,再展示、修正,教师最后点评。
操作要求:开展变式性训练。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专题知识应用的主要题型,强化解题
4. 自主整理归纳总结
目的: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小结,整理归纳本专题知识应用的主要题型,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教师适当强调重点内容及注意事项。
5. 自我诊断当堂落实
用一组题目对本专题知识进行自我诊断,限时完成,当堂进行小组内批阅、修改,以此来强化落实对本专题知识、方法的理解、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思考
1.教学原则
(1)创新发现原则。
支持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标新立异,鼓励直觉思维,并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2)批判评价原则。
对学生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要及时评价,鼓励正确的,指出错误的,对于学生发现的结果要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调节评价。
(3)合作学习原则。
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在教学中考虑男女比例、能力搭配、关系亲疏以及性格特征等因素进行分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发现的主人。
(4)指导示范原则。
在教学中,学生的发现研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的发现可能是分散的,还必须进行会聚思维,用典型题目进行示范讲题,以求规范。
2.教学策略
(1)多媒体辅助策略。
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媒体的运用可以帮助问题的转化,又可以借助它启发解题思路。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习题课中教师利用计算机演示等腰三角形的拼拆过程,在“含参数的二次函数”中运用计算机函数作图软件,由学生自己键人数据画出图形,从不同图形中发现共同特征,都很好地体现了计算机快速实现、形象展示的功能。
(2)激活习题策略。
习题课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是提出开放性问题,因此必须对提出的问题或习题激活。
激活的方式可以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也可以把已给题目的结论隐藏起来,让学生发现结论,或者把条件部分抹去,让学生研讨要增加的条件,或者把题目参数化。
这样一来,如果原来的题目是一潭死水,那么变化后的题目就会波涛汹涌,从而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3)解题反思策略。
在习题课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解题后的思考。
比如:解这个题目还有什么解法在多种解法中哪一个解法最好这个题目属于哪一类的题目还能不能推广能不能一般化能不能特殊化这些反思一开始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以后逐步变成为学生自己解题的一部分,从而发挥每个题目的更多、更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