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考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有限,仅供参考
1.中国共产党的90年有哪些宝贵经验?
90年来,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带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开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建立了彪炳千秋的历史伟绩。90载风雨历程,我们的党于错综复杂的国际和现实环境中屡战屡胜,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沉着应对了各种灾难,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在历史新时期,取得了新的发展成就。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我们进入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社会。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紧紧把握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青春活力。9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事业中,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是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基本主张的基础上诞生的,之后又逐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付诸实践。在这种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并指导党的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同时,共产党及共产党人面前的道路还很长很长,而且很艰巨,甚至有发生一些曲折的可能,但是,共产党前进的步伐坚定不移,不可阻挡。
2.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进一步改革开放有哪些启发和警示?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它的发生是各种因素错综复杂、互相作用的结果。既有深刻而复杂的国际背景,又有苏联、东欧国家内部深层次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80年代现实存在的多种原因;既有政治的原因,又有经济的原因。
首先,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解体的最直接的原因。苏联的解体没有通过武力或战争,而是和平地解体的。除西方长期和平演变政策外,主要还是苏联自身、苏共领导集团、主要领导人推行一系列错误路线与政策所致。
其次,传统的高度集权的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传统体制后来越来越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阻碍作用,经济建设长期搞不上去,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提高缓慢,甚至倒退。这严重挫伤了广大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传统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苏联过去的改革屡遭失败,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停滞走向危机,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根基。
第三,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大大地加重了苏联的沉重负担。庞大的军费开支和援外开支使国家的经济不堪重负。
最后,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东欧剧变的强大助推力。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主要教训是:第一,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集中全力发展生产力,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照抄别国的模式最终会落得失败的结局。第二,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受群众监督。第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改革必须深深扎根于本国国情,改革的成败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衡量标准。第四,必须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颠覆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并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第五,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相结合。
3.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第一,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求我们必须在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培育以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 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有别于传统的发展模式, 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发展为特点, 经济发展速度越快, 付出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越大, 最终丧失发展的后劲和基础。循环经济改变了线性发展模式, 呈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技术特征, 以最少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循环经济是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第三,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 才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第四,必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宏观调控体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当前, 最迫切的是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政府从“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领域退出来, 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上。
总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更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课题。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二要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三要改善农村面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四要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五要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六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客观形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三农问题是全局问题,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十一五提出,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必须抓住机遇,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