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牛和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材与学情分析:《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

课文内容生动,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是对学生进行朗读思维训练,积累语言的好教材。

对于牛与鹅,学生还比较了解,也是喜欢的,故事本身非常吸引人,学生会很感兴趣,但理解课文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学生可能分析不透,会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预设: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出示牛的图片)同学们对牛有什么印象?(出示鹅的图片)你对鹅又有什么看法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牛和鹅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作者他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二、细读探究,理解感悟。

1、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

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生汇报后师板书)2、质疑。

(五年级语文教案)《南泥湾开荒》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南泥湾开荒》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

《南泥湾开荒》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能用“一……就……”、“无论……都……”造句。

3、感受八路军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训练点,明确方法。

怎样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二、精读重点段1、小组学习,研究问题。

(课后题3)2、这一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钻研?(三部分:战士们开荒的热情很高;开荒时碰到的困难;开荒时运用种种方法)3、学习第一部分(3、4自然段)(1)第3、4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2)战士们什么时候去开荒?还要加上“每天”你有什么感觉?战士们觉得这样辛苦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应该怎么读?(轻快、热情)(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4)从哪里能看出战士们干劲非常足?(钁头像雨点一样落地、不肯多休息、收工的时候突击)(5)想象当时热火朝天的场面,有感情地朗读。

战士们为什么要这样满怀激情地干活呢?(6)这一部分集中写了什么?4、学习第二部分。

(第5自然段)(1)指名读。

思考:在开荒中遇到哪些困难?(联系生活)(2)在这样的情况下,战士们有没有叫苦连天呢?“情绪高昂”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战士们一直情绪高昂?(3)前两面两句与第三句是用什么词语连接的?能不能不用这个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

5、学习第三部分(1)指名读。

第6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战士们开荒运用了哪几种战术?(2)这几种战术分别是怎么样的?(3)造句:“无论……都……”(4)把开荒当作战术对待,表现了什么?(5)说说这一段的段式。

●三、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

1、练读重点段。

2、说说学习重点段的学习方法。

●四、作业1、课后题3(同桌互查)2、作业本板书设计:16、南泥湾开荒干劲足:进军、突击、再猛干荒凉的地方困难大:荆棘多方法不对陕北的江南方法多:“火攻”、“打包围”、“中间突破”(南泥湾精神)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按训练点要求,联系重点段读懂其余两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
重点提示:生肖(xiào) 数(shǔ)不胜数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龙腾虎跃:像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威武雄壮,非常活跃
二次修改
二 以读代讲,学习新课
1.复习提问:诗歌一共讲了几个大人,都分别说了什么?
2.学习第2节。
(1)指名读,思考:为什么说龙是神?联系你搜集的材料,你知道龙都有哪些威力?
学生甲:课文中是这样说的:“缩小如蚕蚁,伸展能遮天;有时显露于云端,有时隐形入深渊;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翻搅起四海云水,威力无边。”
二次修改
授课教案
教师第2页
教学实施过程
1.请六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题目中说“大人们这样说”,诗歌中都提到了哪些大人?他们都说了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诗歌中共提到了五位大人: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和老师。
奶奶告诉我,龙是水里生出的神。
爷爷告诉我,龙的故乡在中国。
爸爸给我讲述了龙和长城的关系。
第二课时:
1.了解有关龙的知识和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
2.能够仿写诗歌。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1.了解现在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在真正理解诗歌的含义后,能够仿写诗歌。
教法学法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提前预习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回忆《龙的传人》一课中学到的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二课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二课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4)仅仅是长吗?你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可以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黄河)
(5)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谁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学生读“三万里河东入海”)
(6)“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上摩天”是什么意思?(碰到天)
9.“又一年”是多少年?(一年又一年)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65年,“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80个月啊!他们(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全班齐读)
2.了解诗人。
陆游,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
3.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示儿》。
我们来看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就是《示儿》,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3.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1)其实诗歌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
(2)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师提示:往东入海。(黄河)
(3)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1.教师引导: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理清课文的条理。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

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

(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表格式2课时)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表格式2课时)
4.学生默读课文2—4自然段,教师小结:
作者在第2—4自然段描写了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2自然段是一个过渡,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待了六年,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与感受仍记忆犹新,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坑边玩,梦月亮。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板书: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1.课件出示:【出示课件1】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学生欣赏新学堂歌,互相交流读诗的感受。
3.教师评议并小结:自古以来,月亮是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在描写月亮的诗文中倾注了作者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作者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经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感受文中蕴含在“月”中的思想感情。(板书课题:月是故乡明)学生齐读课题。
搜集和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文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在烟波浩渺(miǎo mǎo)的海边,我们点起篝(gòugōu)火。听着海浪声,看着火光闪动,一种激动在心底萌(méngmíng)发。抬头望去,那澄(dèngchéng)澈(chè cè)的月光是如此的温柔。
既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语言的特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初读了《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并跟随作家季羡林一道欣赏了“故乡的明月”。

军神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军神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军神》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小说。

写了刘伯承的眼睛受了重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

刘伯承为了尽量减少对大脑的影响,拒绝使用麻醉剂,强忍巨大疼痛接受了手术,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体现出他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

全文共二十六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叙述。

课文着力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比如,刘伯承被沃克医生识破军人身份时的神态、语言描写,说明刘伯承默认了沃克医生的判断,暗含着他对沃克医生从医经验的肯定;刘伯承手术过程中忍受剧痛时的动作描写,以及手术后他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表现出他顽强坚持、乐观无畏的惊人毅力和强大内心。

课文对另一个人物沃克医生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

一开始,沃克医生是“冷冷地”;当发现伤势严重,并判断出刘伯承其实是个军人时,沃克医生“目光柔和下来”;在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并说出理由时,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手术过程中,沃克医生忍不住对刘伯承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手术后,当刘伯承说出刀数时,沃克医生不仅“惊呆了”,而且还“大声嚷道”,接着“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最后,当知道病人的真实身份时,沃克医生则是“肃然起敬”。

这一系列的描写,表现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由冷漠到赞许,再到关心、倾佩、敬仰的内心变化。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该阶段的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交错的矛盾时期。

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德观念,开始关注社会现象,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但他们的见解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时常变化。

他们已初步拥有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和事的能力,但具有片面性。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又要引导学生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从而进一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2课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2课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通过课文中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和勇敢,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词汇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杨氏之子》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课件4.学习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杨氏之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例如:课文讲述了杨氏之子的哪些聪明才智?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杨氏之子,你会如何应对困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月是故乡明》的内容和主题;–理解文章中的诗意表达;–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义;–学会分析课文结构。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月是故乡明》的诗意表达;2.理解和运用生字词;3.分析课文结构。

三、教学难点1.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图片或实物引入《月是故乡明》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2. 学习课文(30分钟)1.教师讲解《月是故乡明》的内容和主题,重点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诗意表达。

2.学生跟读课文,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拓展阅读(15分钟)•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家乡故事,比较不同故事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4. 课堂练习(20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疑惑,共同解决。

5. 总结反思(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反思,以及对家乡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月是故乡明》展开,通过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提升综合素养。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1、五年级语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找出重点段,理解文章的话。

2、对话朗读。

三、课时安排:3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找准重点段。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理解文章的话。

3、理解体面、可贵、爱慕。

教学重点: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

上节课我们给课文分了段,并学习了第一段-种花生。

那么课文重点是哪一段呢?(第二段)哪几小节?(2—14)写什么?(谈花生)我们把这一段又分成哪两部分呢?(生答、课件、板书)这节课重点来学这一段。

二、学习重点段(一)学习第一部分。

1、齐读2—11小节思考:今晚的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同,看看有谁参加?出示:。

实在很难得。

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天色不大好为什么父亲也来了?父亲和孩子吃饭很平常为什么用“难得”?父亲回来只是为了尝我们种的新花生?)简介当时背景。

(父亲当时在广东当差,平时公务很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所以父亲这次回来实在很“难得”。

那么父亲只是为了尝花生吗?我们学完就知道了。

)2、那晚父亲出了什么话题让我们说?(看课件)姐弟们怎么议论花生的好处?(板书)3、父亲怎么说?出示父亲的话。

齐读。

父亲拿花生和什么对比,分别用——画出写花生的词句,用——画出写桃子,石榴的词句。

完成比较表。

(见课件)通过比较你觉得落花生有什么特点?-------藏而不露、朴实无华——这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吧!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父亲的话。

理解“可贵”的意思。

落花生最可宝贵的是什么呢?(二)学习第二部分过渡:父亲拿花生与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是为什么呢?为了批评苹果。

石榴吗?用意何在?意在比喻做人。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教案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教案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教案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教案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教案萧萧课题3.白杨二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化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化含义,学习边疆建立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情感态度价值观:歌颂了边疆建立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立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化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借物喻人。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读法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进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才能。

2.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重点字形区别。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文章的写法和父亲扎根边疆、建立边疆的情怀。

教学方法读议法读、思、评、悟相结合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络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考虑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考虑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语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通用3篇)五年级语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2.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三、教学难点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回忆上节课内容,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2、这篇文章主次分明,把议花生作为重点部分详细记叙的。

(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1、那就让咱们一起回到一家人谈花生的那个夜晚吧。

现在咱们就是家庭成员了。

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自己读一读这段话。

一会咱们分角色朗读。

2、师生分角色读,理解“争着”。

从这段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好处)。

3、你在生活中还了解到花生有哪些好处吗?4、花生可真是浑身是宝,好处可真多啊!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出示第十自然段)5、默读父亲说的这段话(第十段),思考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并做上批注。

用时一分钟。

6、小组合作学习第十段。

(出示学习要求:①自由读第十段,小组交流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②思考作者在讲花生时,为什么要谈到桃子、石榴、苹果呢③用时4分钟。

小组内成员做好分工。

)一小组交流。

生评,师指导。

7、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有着各自的生长特点,咱们来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他们这两种生长特点用一个词来说可真是(生答:截然不同等)。

能把这种不同读出来吗(出示,不同颜色标出,师生配合读。

)8、在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中,父亲更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所以你们。

”一句。

9、父亲是经过自己的观察生活,发现了这些花生的特点,并且看到了花生这一可贵的一面,深有感触说了这句话——生读:“所以”一句。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3课 月是故乡明》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3课 月是故乡明》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3课月是故乡明》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发生的故事情节。

3.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和相关词语,正确运用于语言表达中。

4.能够感悟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发生的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及课文录音。

2.教学多媒体设备。

3.黑板、彩色粉笔。

4.PPT课件制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月是故乡明》的世界,唤起学生对月亮的情感。

2. 学习新知识•听读课文,呈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3. 拓展延伸•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重点内容,加深理解。

4. 训练与实践•跟读、朗读课文,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正确发音、语调。

5. 拓展应用•给学生相关练习题目,巩固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6. 总结回顾•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去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以上是针对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3课月是故乡明》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质课件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优质课件

课文解读
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 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开篇点题
一个“爱”字,奠定感情基调, 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 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 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的 诗文中,总有什么东西给月 亮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的 比如“山高月小”“三潭映 古诗文吗?试着说一说吧! 月”,不可胜数。
结构梳理
开篇点题

对故乡与童
离开家乡后


年的回忆
的生活

照应前文
课后练习
一、课下搜集一些望月思乡的古诗名句,与 同学们分享分享。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课下找一找季羡林的其他文章读一读。
根据部编版教材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
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画出自己不 懂的地方或是喜欢的句子。
2.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 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2~4)以“日”为线索,对故乡的童年生活
的回忆。 第三部分:(5、6)离开故乡后,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
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第四部分:(7)照应前文,将思乡情感推向高潮。
作者耄耋 mào dié 之年住的地方:
燕园胜地
茂林修竹,绿水环流 朗 润 园
几座土山点缀其间。
每逢望夜,一轮当 空,月光闪耀于碧波 之上,上下空蒙,一 碧数顷,荷香远溢, 宿鸟幽鸣。
荷塘月色的奇景 想起 故乡的小月亮
合合作作探探究究
通读全文,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 什么滋味?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准确把握人物的语气、语调,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及对话的目的。

2.全面分析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3.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了解本文矛盾双方斗智斗勇的经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妒忌委托照办预计紧急军令状探听疑惑私自布置调度呐喊神机妙算小结: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词语把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委托”的“委”不要写成“枯萎”的“萎”,“预计”的“计”不要写成“记录”的“记”,“军令状”的“状”不要写成“壮观”的“壮”。

只有真正理解了词语,牢记了字形,明确了与其形近字的区别,默写时才能胸有成竹。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表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借箭的过程体现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接下来,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走进“草船借箭”的现场,去认识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探究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1)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确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用文中的话回答。

)(2)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在重点句子下面做上记号,思考: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造箭?时间紧、任务重,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军令状?为什么头两天诸葛亮没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才去“借箭”?为什么曹操不出兵?周瑜对诸葛亮“借箭”成功做出了怎样的评价?明确:周瑜的一句话,点明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这句话就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2.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神机妙算“借人心”——识人心(1)借周瑜的陷害之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表演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能够听懂和讲述故事,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4.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境,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表演课文内容,理解并感悟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工具2. 导入•通过问答、引入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兴趣。

3. 学习课文•先进行整体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分段解读,讲解生词、诗句等。

•鼓励学生自主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

4. 课文分析•请学生就课文的主题、情感、意境等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创设情境•通过分角色表演、画面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 总结归纳•综合课堂讨论和表演,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评估•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对问题的回答等。

•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六、课后作业•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练习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

以上就是本节课《月是故乡明》的教案,希望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人教版培智学校生活语文五年级下册3.2画太阳

人教版培智学校生活语文五年级下册3.2画太阳
A组:独立读汉字。
B组:在辅助下读汉字。
③组织学生开火车读汉字。
A组:认读汉字。
B组:跟读汉字。
(2)认识汉字。
①讲解字义。
认真听讲,理解字义。
②组织学生在课文中圈出“冻”“脸”。
A组:独立画圈。
B组:在辅助下画圈。
9.学习词语“温暖”“冻僵”。
(1)范读词语,组织学生跟读。
跟读词语。
(2)利用图片解释词语含义。
跟读词语。
(2)解释词语,“香甜”就是凉爽的意思。
认真听讲,理解词义。
7.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第二句。
(1) 范读课文,组织学生跟读。
跟读课文。
(2) 提问:冬天红红的太阳有什么作用?
A组:尝试回答问题。
B范读汉字。
认真听教师范读。
②组织学生读汉字
①范读汉字。
认真听教师范读。
②组织学生读汉字。
A组:独立读汉字。
B组:在辅助下读汉字。
③组织学生开火车读汉字。
A组:认读汉字
B组:跟读汉字。
(2)认识汉字。
①讲解汉字结构和字义。
认真听讲,理解字义。
②组织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甜”。
A组:独立画圈。
B组:在辅助下画圈。
6.学习词语“香甜”。
(1) 范读词语,组织学生跟读。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汉字和词语。
A组:独立认读。
B组:跟读。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画太阳》。范读课题。
齐读课题。
二、新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案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难点: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入,猜读诗题1.单元导读。

出示: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2.导入课文题目。

(1)谈话导入:提起童年,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呢?(2)教师引导:童年生活总是给人无限的遐想,那古代儿童是如何生活的,诗人眼里的童年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

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教师引导:①猜猜诗题的意思。

②读了诗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4)教师点拨:“兴”读四声,意思是兴致,“杂兴”指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诗中表示的是一年四季。

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随兴写下诗歌。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31首。

3.教师简单介绍诗人。

(教师板书诗人名字及生活的朝代)出示诗人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古诗题目,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了解诗人,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昼、耘、供”的字音。

注意“供”读一声“g ōng”时表示“供给,准备着钱物等给需要的人使用”,读四声“gòng”时有“从事”的意思;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2)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

出示古诗的节奏划分。

指名读,师生评议。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昼、耘、桑”。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一学生练写。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月是故乡明》第二课时说课稿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月是故乡明》第二课时说课稿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月是故乡明》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描绘作者在异乡异地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出故乡的美好。

文章以月亮为线索,以故乡的景物为描绘对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在教材中,本课安排在五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描绘故乡的景物和表达思念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月是故乡明》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

通过和观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故乡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够表达出对故乡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然而,对于通过文字描绘故乡的景物和表达思念之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阅读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快速阅读和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但是对于深入理解和赏析文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写作能力方面,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月是故乡明》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提高写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提高写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延伸:学生两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己,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作者的思路,领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生字和练习。
二、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三、自学提示:
自学生字和新词。理解生字和新词。
四、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小黑板出示对比性的生字辩字组词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加深理解。
六、作业:
七、全课总结:谈一谈收获。
板书设计
3、我爱大海
岛幕罩屿凄墨啸
教学反思
教师的自己应不断提高,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不可潦草,以免带动学生书写不认真,注意平时习惯的养成。
电子备课教案
科目:语文年级五第2单元第3课 第2课时 时间:xx年3月13日
课题
我爱大海
第十二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词语。
过程与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段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词语
教学难点: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生字和词语积累。
出示生字岛幕罩屿凄墨啸
指导读音,注意字形,并能正确扩词
散(散漫)涛(波涛)瓦(瓦片)
腥(腥气)晕(晕车)傍(傍晚)
辨字。
藻(水藻)碎(碎石)攒(攒成)
操(做操)卒(小卒)蹿(蹿上)
指导书写。
“粪”上下结构。
“混”左右结构。
指导学生抄写词语和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பைடு நூலகம்文。背诵课文。
当堂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