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与解答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
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
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
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
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
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
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
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以予之穷.于世穷:贫穷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C.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轻易D.予甚畏.其志畏:畏惧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B.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之后,独徘徊无所之..D.又经兵燹1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
《古文观止冯谖客孟尝君》阅读分析及答案
《古文观止冯谖客孟尝君》阅读分析及答案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是,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何疾也?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选自《古文观止冯谖客孟尝君》)[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
他以好养士而著名。
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快速构思之并列式结构:语文高考考前作文满分冲刺
作文冲刺50+ → 2022微课系列2快速构思之并列式结构(精品版)导入:考场作文,采用并列式结构,围绕主观点,呈现出三个分论点,构思快捷,结构清晰,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中心论点,说理更丰实。
这种作文形式的最大好处在于结构清晰,主旨明确,且不易跑题,全文显得眉清目秀,身材可人,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心清气爽。
同时,这种结构模式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便于我们在考场打开思路。
另外,这种作文形式易学易练,便于操作,不仅在形式上易掌握,在语言上也易出彩,可以作为一种应考利器。
一、认识并列式结构1.什么是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的特点是论证的各部分之间并列平行,分别独立又围绕同一个中心。
这种结构在议论文中常见。
2.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阐述,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注意:各分论点必须具有与中心论点有内容的独立性、类属的同一性、句型的一致性。
3.并列式结构模式围绕中心论点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小分论点(论点并列式),也可以在一段中,论据并列证明论点(论据并列式)。
结构模式:▲开头:或引述材料,或用故事,或引用名言警句,或开门见山提出总论点。
1▲主体:分论点一+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分论点二+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分论点三+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出(用一个基本相同的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分论点或分论据) ▲结尾:或从“为什么”或“怎么办”的角度深化论点;或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或重申观点……4.“三层五段”结构模式所谓“三层五段”结构模式,是就作文的篇章结构而言,这类作文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观点,三个角度,三句画龙点睛的话”,全文一般分为五个(也可以更多)自然段:首尾为“起”与“合”,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这两部分前后照应,紧扣话题;中间一般分为三个段,从三个角度或三个层面对论点进行展开论证,它们一般是并列式或递进结构;一般而言,这三个段都要用一句精辟的话进行概括,以彰显主旨,扣紧观点;还要用几句精辟的话进行分析议论,以显深刻。
古文观止训练和答案17 孔子世家赞
古文观止训练和答案17 孔子世家赞(一)孔子世家..赞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二)外戚世家序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妹喜。
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
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
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
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
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
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
非通幽明之变,恶能识乎性命哉?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夫乐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主要诸侯国诸侯的兴衰历史。
B.六艺,中国古代贵族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C.外戚,指帝王的母亲或妻子方面的亲戚。
历史上,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会干政擅权。
D.《春秋》,经过孔子修订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认为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但是阅读孔子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
B.开篇引用《诗》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目的,是表达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C.作者举例证明一些成功的帝王,不只是个人内在的品德美好,还有外戚的帮助。
《战国策 赵策三 秦围赵之邯郸》《古文观止》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秦围赵之邯郸。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
”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仲连见衍而无言。
衍曰:“吾视居北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
今先生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连曰:“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仲连有赴东海而死矣。
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衍曰:“先生助之奈何?”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
”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
若乃梁,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
”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连曰:“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
俱據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
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
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于是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仲连,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三》)【注】文中的“梁”即“魏国”。
材料二:人知连之高义,不知连之远识也。
至于辞封爵,挥千金,超然远引,终身不见,正如祥麟威凤,自是战国第一人。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今又内围邯郸A而不能去B魏王使将军C辛垣衍令赵帝秦D今其人在E是F胜也何敢言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原君”是四君子之一,贾谊曾经用“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来评价他。
古文观止四答案
一、1.奋击..不成者(法令)不远.千里而庭教之(以……为远)恶...百万(奋勇作战的士兵)文章有不战者乎(哪,表示反问)约从.连横(通“纵”)兵革不藏....(兵器不能收藏,指不能避免战争)民无所聊.(依赖、依靠)缀.甲厉.兵(连接)(磨)夫徒处..而致利(无所事事地住着)安坐而广.地(使……广)凌.万乘(越过、超过)诎.敌国(通“屈”,使……屈服)制.海内(控制)王固.不能行也(本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游说)(主张)妻不下紝.(织布机)乃夜发.书(打开)陈箧..(满一年)..数十(陈列)(书箱)期年引锥自刺其股.(大腿)摩.燕乌集阙(到达)未烦.一兵(烦劳)式.于政不式于勇(用)何前倨.而后卑也(傲慢)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因为)贫穷则父母不子.(以……为子,把……看成儿子)2.略3. B(乃:均作连词,表承接,于是。
A.者:前者作代词,的人;后者作助词,的原因。
C.为:前者作介词,被;后者作动词,演奏。
D.而:均作连词,前者表修饰;后者表因果,因而。
)4. A(秦惠王不愿“高飞”,错。
原文是“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二、1.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朝服.衣冠(穿戴)孰.视之(通“熟”,仔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王之蔽..于市朝(公开指责)..甚矣(取独)(受蒙蔽而不明)能谤讥2.B3.B4. 译文: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译文: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译文: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5. 答:类比手法。
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三、1. 居有顷...(过了一段时间)食.(给……吃)比.(与……相等)以.(把)客.(以……为客)责.(通“债”)谢.(道歉)治装..(整理行装)之.(去,到)诸.(之于)窃.(私下里)实.(充满)充.(充满)奈何..(满一年)就.(靠近)..(怎么办)说.(通“悦”,高兴)期年虚.(使……虚,让出)谢.(道歉)2.略3.解析:A项,“为”应读wèi;C项,“券”应读quàn;D项,“为”应读xiān。
《古文观止 义田记》《宋史 范仲淹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范文正公[注],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
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
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
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邱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节选自《古文观止·义田记》)材料二:范仲淹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公既殁A后B世C子孙修D其业E承F其志G如公H之存也。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1、《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上海市高考题)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
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
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
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
”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
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
要对中国儿童文学做历史考察,不妨使用现代儿童文学标准的核心部分来衡量古代作品。
之所以不是完全采用现代标准,是因为古今有别,考察时应避免以今衡古。
④在中国古代,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莫过于童谣。
不过有很多童谣被统治阶级用来制造舆论,也有不少被用来向儿童灌输封建伦常,这些童谣都不能纳入古代儿童文学的范畴。
当然,仍有相当数量的童谣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这类童谣明代以后尤多,如明代杨慎所编《古今风谣》中的部分童谣、清代郑旭旦所编《天籁集》、意大利人韦大利1896年所编《北京儿歌》、美国人何德兰1900年所编《孺子图歌》。
这部分童谣,内容取自儿童日常生活,没有牵强附会,也没有强加道德诠释,且言辞质朴,多用叠音,节奏明快,适合儿童记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
⑤蒙书专为儿童编写,作启蒙发智之用,但细分又有不同。
一类为识字百科,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从目的和效果来看,这类书更像是后来的识字课本。
另一类则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虽然内容简单,但都有明晰的人物、故事情节,用浅显的语言讲述故事,用符合儿童性情的方式教之以事,以事寓理,或诱之以趣,以趣入情。
古文观止练习答案
《郑伯克段于鄢》答案1、B (亟:多次、屡次。
)2、A (A均为助词,“的”。
B前者是介词,“把”;后者是连词,“用来”。
C前者表承接,后者表转折。
D前者表推测,“大概”;后者表反问,“难道”。
)3、A4、D (“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不妥,而这说明庄公身上有行孝的美德。
)5、①多做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姑且等着吧。
(“且”)②您担忧什么呢?如果把地挖到看见泉水,然后再打一条地道去见母亲,那么谁还能够说您违背了誓言呢?(“何患”,宾语前置,“隧”作动词)《管晏列传》答案1、C ( 多,赞美。
)2、C (②句写鲍叔牙对管仲很了解;③句写鲍叔牙家的情况;⑥句写齐国人对管仲的看法。
3、A(B项,①是说晏子的节俭;②是说晏子荐贤。
C项,①是说晏子对君主的忠心厚义;②是说晏子的名声大。
D项,①是说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②是说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如实地回答。
)4、D (不是管仲让鲍叔牙做自己的下属,是鲍叔牙自己愿意的,文章也没有说天下人对他批评指责。
)5、(1)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
(2)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废除掉。
(3)他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他就正直地去办事。
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
(4)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
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
《报任安书》答案1、答案:B(A.牛马走,谦词,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B.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C.仆,自称的谦词;D.下愚,谦词,愚昧无知。
)2、答案:照这样说来,所谓勇敢还是怯懦,刚强还是柔弱,都是形势造成的。
明白了这一点,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人不能早早自杀来逃避法律制裁,因而渐渐志气衰微,等到挨鞭打杖责,再想保全气节自杀,这不是远远来不及了吗?《秋声赋》答案1、选C。
古文观止训练和答案9:单子知陈必亡
古文观止训练和答案9 单子知陈必亡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
火朝觌①矣,道茀②不可行也。
候③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蓺;膳宰不致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民将筑台于夏氏。
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弗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
”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
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偫而畚挶,营室之中,土功其始。
火之初见,期于司里。
’此先王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
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
国有郊牧,畺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
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
不夺民时,不蔑民功。
有优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涂,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飧,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各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
至于王使,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
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
’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匪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渎姓矣乎?陈,我大姬之后也,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文阅读之命题的六大方式与八大陷阱
论述文阅读——命题的六大方式与八大陷阱复习风向标《考试大纲》要求:“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从命题形式看,论述类文本阅读设置三个题目,不求对考查点的全面覆盖,而是突出重点。
近几年考查的侧重点是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对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
一、真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9分,每小题3分)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古文观止文言文阅读训练
古文观止文言文阅读训练古文观止——文言文阅读训练古文观止是一部汇集了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文体的优秀古文篇章的文集,被公认为是古代文言文阅读的经典教材。
通过阅读古文观止,我们可以不仅可以锻炼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古文观止介绍古文观止是清代撰写的一部古文辑存,作者为清代叶梦得。
该书共收录了文言文的102篇,这些篇章内容包括了诗、骈、议、赋、记、志、话、传、表、集、帖等各个体裁,可谓是横贯古今、涵盖广泛。
古文观止所选篇目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在历史价值上都是独具特色的。
无论是《滕王阁序》的雄浑壮丽、《岳阳楼记》的意境深远,还是《醉翁亭记》的风趣幽默,每篇都有其独到之处。
二、古文观止的价值1. 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阅读古文观止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文言文作为汉语的古代书写形式,包含了种种复杂的文法规则和表达方式。
通过不断阅读古文观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种古代语言的特点和规则,从而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2. 传统文化的传承古文观止涵盖了不同时代的各种文学作品,以及对历史人物、风土人情的描述,这些都是我们了解古代人们生活、思想的重要资料。
通过阅读古文观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三、如何有效阅读古文观止1. 了解背景知识在阅读古文观止之前,了解作者背景、文化环境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情感,提高阅读的质量。
2. 注重词语的理解古文观止中的词语多为古汉语的用词,有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可能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
因此,在阅读古文观止之前,可事先准备一本古汉语词典,对生词进行查阅,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3. 分析句子结构古文观止的句子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常常采用倒装、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我们可以逐句分析、理解每个句子的结构和构造,这对于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有很大帮助。
四、阅读古文观止的心得体会通过阅读古文观止,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文言文的魅力和价值。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古文观止 唐文》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古文观止•唐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讳辩【唐】韩愈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
皇甫混曰:“假设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
”释之者曰:“谓假设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 '征'是也。
”律曰:“不讳嫌名。
”释之者曰:“谓假设'禹'与'雨'、'邱'与 '窗’之类是也。
”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前,子不得举进士,假设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救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
康王创之孙,实为昭王。
曾参之父名哲,曾子不讳“昔”。
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雄” 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
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
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孝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
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
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那么是宦官宫妾之孝之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选自《古文观止•唐文》,略有改动【注释】①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不避讳,即单用其中一个字时,不避讳。
如孔子的母亲名叫“征在”,孔子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
《古文观止·韩愈〈原毁〉》阅读理解
《古文观止·韩愈〈原毁〉》阅读理解《古文观止·韩愈〈原毁〉》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常试之矣。
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古文观止训练和答案27 送孟东野序
古文观止训练和答案27 送孟东野序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
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
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鸣殷,周公鸣周。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
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
三子者之鸣信善矣。
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
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四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对两处给1分,涂对三处给2分,涂对四处给3分,涂黑超过四处不给分。
古文观止 解题汇评本
古文观止解题汇评本
《古文观止》是清代文学家吴楚材编撰的一部古文选集,收录
了许多古代优秀的文章,被誉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之一。
《古
文观止》的目的在于通过选取优秀的古文,让读者领略古代文学的
魅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是为了弘扬古代文化,传承优
秀的文学传统。
这部选集的编撰经历了多年的时间,吴楚材精心挑选了大量的
古文,力求内容的丰富多样,既有史传文,又有文学作品,包括了诗、赋、文、记、奇闻轶事等多种文体。
这些文章涵盖了古代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了政治、军事、文化、风俗等各个领域,具
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古文观止》的出版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
仅对清代文学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也影响了以后的文学发展。
在
清代以后,这部选集被多次影印和注释,成为了学习古文和研究古
代文学的重要工具书,对于帮助人们了解古代文学、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审美情趣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吴楚材编撰的《古文观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
文学宝库,它不仅是对古代文学的珍贵总结,也是对后人的文学启迪,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诗文阅读】《古文观止报燕王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古文观止报燕王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古诗文阅读】《古文观止?报燕王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向阎王汇报望诸君(即乐毅)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
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当我听说一个贤惠圣洁的国王时,我不会因为他的财富而奖励他,而是因为他的许多成就而奖励他;如果我不追随他的爱,我会与他打交道。
因此,如果我观察并给予一个官员,我将成为一个成功的国王;如果我以行动结交朋友,我将成为一个名人。
我将窃取vie。
”在所有学者中,第一位国王的行为是错误的,他有一颗高尚的心。
因此,我将以我自己的正直来观察阎王。
我将首先在客人中晋升,并使大臣亚青。
前国王命令道:“我积怨甚深,对齐非常愤怒。
我不低估弱者,但要做齐。
”这位部长说:“暴君的教诲和他的突然胜利的遗产也是真实的,娴于甲兵,习于战攻。
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绘制世界地图。
不要把它和赵联系在一起。
楚朝、赵朝和宋朝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攻击它,四国可以把它拆散。
第一位国王说:“好!“大臣是口授的,有护身符。
南使在赵国。
顾逆袭了他的命令,组织军队攻打齐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轻兵和尖兵开进了这个国家。
齐国的国王逃走了,离开了朱国,结果逃走了。
珍珠玉宝、车甲和贵重物品都是燕国收集的。
自五○年代以来叔叔,这位前国王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这位前国王认为自己满足于自己的野心,不把他的官员当作自己的命令,所以他将土地分割并封缄,使之与一个小国的王子相提并论。
部长不是马屁精。
他认为,通过遵循命令和教诲,他可以幸运地成为无辜者,因此他被勒令辞职。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
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是本于《左传》里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
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贯彻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古代的选本,像梁朝统的《文选》也一很著名的选本。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不均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读者欢迎。
《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时代的历史散文《曹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的,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
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
《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
这个选本的得以广泛流传,跟它的篇幅也有关。
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命令编选《古文渊鉴》,称为御选。
用皇帝的名义来刊行,却不能广为流布。
这跟它用真德秀的体例有关,也跟篇幅有关,它有六十四卷,篇幅太多了自然不易推行。
以上三点,当是此书能广泛流布的原因。
不过本书也有缺点,约略说来如下:一、编者识力不高。
像李陵《答苏武书》,历来都疑为后人伪托,此书也加选录,还有宋朝人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往往抓住一点发议论,并不能够真正考虑当时历史的全面情况。
这类文章本也选得多了。
二、选文不免受到八股文的影响。
选文所选《史记》,像《伯夷》《管晏》,这些传记议论多而不致力于刻画人物。
编者选这些是看中它们的唱叹和转折,反而把最好的文章漏掉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古文观止》相比,萧统编选的《文选》体现的是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学主张,选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差距。
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
C. 《古文观止》在体例和篇幅上的特点,一是选文按照时代先后排列,不另分类;二是篇幅较为适当,并不浩繁。
D.《古文观止》编者识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历史见识方面,如认为《答苏武书》并非伪作,所选宋人作品持论偏颇且占比失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说来”“严格讲起来”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B. 文章第三段列举多篇《古文观止》的选文,证明选本的经典性经得起历史检验。
C. 文章讨论《古文观止》的优缺点时,均与其他选本进行比较,学术视野较为开阔。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主要观点分不同角度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文观止》借用季札“观止”的说法命名,显现了编选者的自信,以及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赞誉。
B. 《古文观止》的编者对“古文”的理解基本贯彻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以来古文家的主张,但也有一定的变通。
C.有人评价《古文观止》存在“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的倾向,这种看法与文章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D. 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倒、标准的变迁史。
参考答案:
1.C
2.C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