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策略促进平台生态圈成长-《平台战略》读后感3
平台战略_读书笔记之三
用户转化策略
察觉→关注→尝试→行动
察觉
• 让用户知道:提高曝光度,刷存在感 • 让用户感兴趣:直接明了表达核心价值
关注 尝试 行动
• 提供关注的“入口” • 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
• 让客户拥有无门槛尝试的机会 • 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引导客户付费 • 培养用户消费习惯
网络效应的引爆点
网络效应的重要性
平台生态圈的成长为何必须引爆网络效应?
根据“创新散播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源于人们面对新技术或新点子时反应所呈现的钟形曲线。 该钟形曲线与平台生态圈的用户市场发展性质相似。初创时期愿意采纳的用户比例相对较低,成长较缓慢,但 进入成长期时,用户数量会出现激烈的攀升的状态,进入成熟期以后又回到缓慢成长的趋势。只有当平台上的 用户达到一个“临界数量”,平台才能运转和维持。
2. 平台生态圈的发展阶段 • 平台初期补贴政策格外重要,主要目标是推动用户规模 增长跨过临界点。 • 达到成熟期后定价策略要有所转变,目标是打造多样化 的利润来源。 • 若用户未达到一定规模,多样化、分众化的定价方式很 难推行。
3. 产业竞争格局 • 平台的竞争对手会影响一家平台的定价策略。 • 考虑某边市场是否有“多地栖息”的可能性。
创造网络效应
“非网络效应”的外力 —— 补贴
初创时期,平台企业必须先突破缺乏网络效应的真空地带,这样才能切实挖掘出用户之间关系的增值潜能。由 于平台初期网络效应甚微,这个时期的发展必须侧重在给潜在用户提供其他“非网络效应的价值”才有可能吸 引早期使用者的进入。(这就是现在各种APP都在烧钱补贴用户的原因)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札记
《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书籍简介 (3)1.2 商业模式革命的重要性 (4)二、平台战略的基本概念 (6)2.1 平台的定义 (7)2.2 平台战略的核心要素 (8)2.3 平台战略的优势与挑战 (10)三、平台战略的商业模式创新 (11)3.1 价值主张的创新 (12)3.2 成本结构的优化 (13)3.3 用户互动方式的变革 (15)3.4 盈利模式的转型 (16)四、平台战略的全球化趋势 (18)4.1 全球化背景下的平台战略 (19)4.2 跨国平台的竞争与合作 (20)4.3 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风险 (21)五、平台战略的实施与执行 (23)5.1 组织结构的调整 (24)5.2 企业文化的转变 (25)5.3 技术创新的运用 (27)5.4 风险管理与应对 (28)六、平台战略的未来展望 (29)6.1 新兴技术对平台战略的影响 (31)6.2 平台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32)6.3 对未来商业模式的启示 (34)七、结语 (36)7.1 本书总结 (37)7.2 对读者的话 (38)一、内容描述在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平台战略: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一书为我们揭示了平台战略的重要性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深远影响。
本书内容涵盖了平台战略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实施要点以及未来趋势等多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平台战略研究视角。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平台战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书中详细阐述了平台经济的崛起和其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让我认识到平台战略不仅仅是企业追求多元化发展的手段,更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革命。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数据,分析了全球范围内成功的平台企业如何运用独特的策略与方法,打造强大的生态系统,实现价值共创和共赢。
书中提到的一些经典案例,如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平台的成长历程,展示了平台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平台战略》读后感
《平台战略》读后有感最近读了陈威如和余卓轩编著的《平台战略》这本书,它主要讲的是当今依靠互联网搭建的网络平台出现、发展和壮大。
生活处处是平台。
因为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解决了我们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困难。
想吃美食去团购,想买衣服去淘宝,想看书籍去当当,想找工作去智联,甚至你想相亲,都可以找到像百合网、珍爱网、世纪佳缘等等相亲的网站。
各种平台的建立,几乎一套龙地为每个人提供人从头到脚、从出生到结婚的服务。
平台给予了我们太多的方便,它不仅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买到我们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转换角色,让买家变卖家,卖家变买家,这样就把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两者相容纳和转换,扩大了市场,也增添了更多的商机。
这样的平台不仅优化市场,也优化了资源。
它让更多的资源得以更合理的利用(比如一些二手货物的交易等),很契合当今的时代主题——厉行节约。
《平台战略》是一本十分值得推荐的书,但是,我以为,本书几处不足。
一是本书是从网络平台的构建出发,侧重讲解了网络平台的意义,没有讲解现实生活中平台以及网路平台的构建对现实平台构成的冲击和促进现实平台的创新。
二是本书既然是从网络平台的构建出发,却忽略了网络平台构建的限制和现实需求,比如网络的普及,市场的需求等。
另外网络安全的维护对构建网络平台的重要意义也是需要提到的一点。
如果本书把这些点容纳进去,我相信它会是更加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平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
总体来说,《平台战略》这本书从平台这个点出发,以各名人建立网络平台举例,给我们展示了构建平台的重要性。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好书。
1.资源优化()2.电子商务3.B2C B2C4.平台的建立(现实和虚拟)5.买卖身份互换6.维护平台安全7.扩大平台优化平台(优酷土豆联合)。
平台战略读书笔记
平台战略读书笔记导读:《平台战略》是2013年的一本书,由中国人自己撰写,用大量本土案例诠释商业模式。
接地气,有逻辑。
编者最近翻阅此书,颇受教益,因为他往往用很清晰的表述说出你肚子里的那点意思。
平台战略模式指:连接至少两个特定群体,为他们提供互动机制,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并巧妙地从中盈利的商业模式。
如亚马逊kindle连接书商和读者,交易平台(淘宝,甚至市集)连接买卖双方,安卓连接手机商、软件开发商、用户和广告主。
一个成功的平台并非仅是提供渠道和中介服务,精髓在于打造完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平台连接的任意一方的成长都会带动另一方的成长。
以下为书内容的核心摘录:1、产业链从单边向多边重组。
以出版业为例,原产业链为:作者-经纪人-出版社-印刷厂-经销商-零售商-读者。
每一个上层都需要为讨好下级而努力。
而如起点中文这样的网络阅读平台直接连接作者群和读者群,两方互相影响,互相成长,包括群体的数量和作品的数量,同时,价格,速度等都有明显的进步。
2、平台商业模式的特点就是利用群众关系来建立无限增值的可能性,即产生网络效应——通过使用者之间的网络建立,达到价值激增的目的。
如不用来往的一个原因是微信上已经建立了更完善的关系网。
3、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第一步就是摈弃产业链单向流动的看法,扮演连接各方的媒介。
如书店不好做,但是诚品书店善用房地产平台,以书店的品牌引流,引入美食街、艺术设计商店等,类似的还有宜家,KFC。
4、分析或设计平台商业模式的首要步骤是定义双边或者多边的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讨好各方。
5、激发网络效应,包括同边网络效应和跨边网络效应。
(同边即同一群体,如淘宝买家相买家;跨边即不同群体,如买家相对卖家)。
书中举例开心网抓到了“转帖”、“发表观点”、“投票”等引爆了网络效应。
6、建立用户过滤机制。
有些用户会对平台起到副作用,如招聘平台来了一个发一个征婚广告。
过滤的方法有:实名注册,用户彼此监督举报7、设定“付费方”与“被补贴方”。
《平台战略》读后感
《平台战略》读后感读完陈威如、余卓轩写的《平台战略》,总体感觉与《世界是平的》等畅销书类似,把一些其实已经为大家所熟知的领域与知识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罗列了信息革命下多种商业模式的变迁,并把它们都归类于平台战略的巨大胜利。
书中列举了淘宝、拉卡拉、携程、腾讯、苹果、亚马逊、微软、GOOGLE、世纪佳缘、百度、360、优酷等多家知名平台企业的运营模式。
但仔细一看,你会发现这些企业清一色几乎都是互联网企业,所以所谓平台战略也只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战略,其对平台的认识也仅限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服务商,我认为这是本书的局限性,很难从书中读到什么独立、创新、更具思考与建设性的内容。
这不禁让我想起国内一位财经评论员,名叫叶檀,这位女士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冒出并活跃在国内各大主流财经媒体上,经常有网站引用她的评论,有电视节目请她做财经类嘉宾评论员,我看过她的文章与博客,主要特点就是更新得快,产出量大,几乎各种国内外时事特别是财经事件,她都能品评一番,但阅读过她的文章后往往会发现,其文章没有任何独立性,看不出她本人的观点、方法与价值取向,基本是中庸学派,所以看完后就如同读一篇财经记者写的新闻稿,除了增加自己的资讯量外,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而《平台战略》这本书基本就属于这类书籍。
它告诉我们“平台战略”很好,基本所有新兴大型成功企业都是在搞这个,所以,要想成功,就做平台。
但是他忽略了平台之外其他重要的东西,而是反复地举例讲平台战略如何如何的好,我觉得平台战略好是肯定的,举一两个例子就够了,不用通篇都在举例论证,论证完后就结束了,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甚至可能会误导一些人傻钱多的富二代创业者,说不定看完就头脑一热开始要创业搞类似于淘宝的东西。
平台为什么重要,为什么前途似锦,其实几百年前的西方经济学史上就有了相关的信息可寻。
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
挖掘新的增长空间-《平台战略》读后感6
挖掘新的增长空间-----平台生态圈覆盖的战争读后感一、理解与感悟这是一个颠覆的时代,眨眼几年,由于智能手机应用导致的时代变化,商业进入全新的移动互联时代,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竞争的法则和态势日新月异。
“过去的竞争对手是明确、稳定、组织化的,而今天的对手是不明确、颠覆式、跨界的;过去的顾客是孤立、弱势、基本没有影响力的,今天的用户是社群、强势、相互影响的;过去的组织是垂直、垄断的,今天的组织是扁平、开放的;过去的品牌是标志性、高高在上、具有欺骗性的、反复洗脑的,今天的品牌是亲和、有趣、内涵丰富的、有温度的”引用[定位理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失效了!]……新的时代,竞争更加残酷,态势更加易动。
平台战略的第六章,综合了此前所有的精髓,阐述了盈利模式的核心要求,直指企业利润池的攻防策略,规划自己、防止对手、反击对手的利润池覆盖。
书中描述了一些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图书、通讯、通话、阅读等等,一时的市场份额并不使人欢愉,百度的李彦宏说自己每天睡不好觉,谷歌退出中国时,百度曾高居80%的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但随着360搜索、搜狗、综合、必应等等搜索引擎的推出,百度市场份额降低至55%;另一方面,肄业的微信公众账号中大量商家具备百度百科、百度地图、广告推送、CRM大数据服务等功能,更是对百度以搜索为主的应用生态圈产生极大的影响,百度不得已推出了百度直达号,试图以搜索引擎优势,打通顾搜索与需求系统的生态链。
未来是否对微信公众号形成冲击、微信公众号会不会调整都不得而知,但这些变化体现的是企业应对利润池变化的反应。
从预测上看,百度直达号无法像微信一样时时互动、有趣性不足、社会化内容不足,可能会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并且各种团购、折扣网站的许多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直达号的搜索,微信也会升级自己的公众号搜索、二维码扫描添加及雷达扫描等,都可以达到直达号的效果,我想百度更应该关注的是应用体验,其全生态链的变化并未有彻底的革命。
平台战略——读书分享
2008年,珍爱网、百合网成 了这个市场的种子选手,和 世纪佳缘一起成为了行业的 前三名,各自占到了20 %左 右的市场。
但是到了2010年年初,情况突然变 了。2010年春节的时候调研机构发 现,世纪佳缘的市场份额突然超过了 40%,而珍爱网和百合网呢,各自的 市场占有率只剩下了不到10 %。
正在席卷全球的商业模式革命
《平台战略》
授课老师:xxxx
时间:XXX
关于本书——讲述商业战略的工具书
本书通过剖析电商行业、互联网行业、传媒行业几十家公司的商业模 式,解读了“平台模式”的价值和它的设计机制,帮助你重新理解商 业世界。 本书一共256页,我会用大概2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了 解“平台模式”的价值和它的设计机制。
电商行业
有“多地栖息”的可能性——提 供服务; 没什么“多地栖息”的可能性了, 淘宝才有底气向商家们收取一定 的开店费用和推广费用,让商家 成为自己的“付费方”。
世纪佳缘
根据用户的需求,让那些想要享 受“增值服务”的人为平台付费;
而那些不付费的普通用户,也可 以查看其他会员的基础资料,相 当于被补贴的一方。这样一来, 平台就有了自己的“付费方”和 “被补贴方”。
如果一家公司想成长为一个平台,需要经历哪些步骤呢?
成长步骤
定位多边 市场
激发网络 效应
灵活设置 付费方& 被补贴方
赋予用户 归属感
定位多边市场
淘宝
淘宝找到了“卖家”和“买家”,然后把他们连接在一起。
多边 市场滴滴来自找到的是“司机”和“乘客”,通过手机软件也把他们连接 到一起。
平台战略读后感
平台战略读后感我在读完关于平台战略的相关书籍和文章后,对于平台战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平台战略强调的是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而不是仅仅关注于个别的产品或服务。
通过建立一个平台,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用户,共同参与并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
这种方式可以带来更多的价值和创新,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次,平台战略强调的是网络效应。
通过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合作伙伴,企业可以实现规模化效应,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效率和价值。
网络效应是平台战略的核心,它可以帮助企业打破传统市场的规模限制,实现更快速的增长。
平台战略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开放性。
通过开放平台,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加入,并共同创造价值。
开放平台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大的创新空间和机会,帮助他们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企业的平台进行整合,共同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读完相关的案例和实践之后,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平台战略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坚持。
一个成功的平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企业在技术、市场和组织上的不断投入和调整。
平台战略需要持续的创新和改进,以迎接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其次,平台战略需要注重用户体验。
用户是平台的核心,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可以帮助企业不断优化和改进平台的产品和服务。
用户体验是平台成功的关键,只有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价值和体验,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合作伙伴,实现规模化效应和持续增长。
最后,平台战略需要注重合作伙伴的管理和培养。
合作伙伴是平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参与和贡献可以为平台带来更多的价值和创新。
因此,企业需要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共同制定和实施发展策略。
同时,企业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激励机制,以吸引更多优质的合作伙伴加入和参与。
总之,平台战略是企业竞争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建立和运营一个成功的平台,企业可以实现持续创新和增长,并获得竞争优势。
平台战略需要注重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强调网络效应、开放性和用户体验。
书评--《平台战略》
书评——《平台战略》值得一读对于从事关于这方面的工作人员来说,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书中由浅入深的介绍了平台战略的概念、构成要素、发展策略及相应的威胁等。
对于要从事平台建设的读者或公司来说,书中P188页的图5-8(两个核心定位问题)决对是本书的核心之一。
书中最后的结束语部份,把书中前面所有的章节内容又进行了总结,有利于加深理解。
本书中提到的绝大多数平台规则与定位理论《互联网11条商规》中的理论是一致的。
所以看这本收之前,建议看看《互联网11条商规》能更容易理解《平台战略》这本书。
这二本书中有一个矛盾点,我到现在还没有琢磨明白。
《互联网11条商规》提到一个“分化定律”,而《平台战略》这本书中提到“覆盖战争”。
这个“覆盖战争”是否能说成“覆盖定律”吗?如果是“覆盖定律”,能成立吗?如果不是,这种“覆盖战争”又能将持续多久呢?期待有高手能给予指导。
下面就《平台战略》一书中,一些有意义的语句进行分享。
1、平台商业模式指连接两个(或更多)特定群体,为他们提供互动机制,满意所有群体的需求,并巧妙地从中赢利的商业模式。
2、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
3、平台提供完善的“交易规则”、“互动环境”、并将其开放给几个不同的群体。
4、产业价值链的重组——从单边到多边。
(这一点与《互联网11条商规》中提到的“互动定律”是一个意思)。
5、可以说,许多平台企业的本质都是轻资产公司,无须自我研发与囤积产品。
6、平台商业模式的特点,就是利用群众关系来建立无限增值的可能性。
7、“网络效应”——通过使用者之间关系网络的建立,达到价值激增的目的。
8、可见一个平台生态圈若拥有许多不同的建构团体,则可被称为“多边市场的连接体”。
9、必须同时吸引这两方截然不同的用户(信息需求者与提供者)以维持事业的发展。
10、分析或设计平台商业模式的首要步骤是定义双边(或多边)使用群体。
许多典型的平台企业连接了两个不同的群体,也有平台涉足三方不同群体,除此之外,还有更为复杂的平台,其搭建的生态圈包含了四五个群体甚至更多。
《平台战略》读书笔记
《平台战略》读书毛记摘要:在互联网和移动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少公司借由平台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平台需要具备哪些特征,是否有通用的平台成功法则,是否可以成为企业的竞争战略?对此,学界尚未有系统的讨论。
本书作者陈威如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总结,在严谨的分析框架下,利用通俗的语言,全面归纳介绍了平台的组成要素、机制设计、成长过程与竞争、覆盖,并结合平台概念对很多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尤其对平台模式的关键因素一“生态圈”的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平台模式、平台生态圈、商业革命1平台商业模式的战略价值1.1什么是平台商业模式从每天早上抓起手机看是否有未读消息,到岀门工作、下班回家,直到睡觉前的发岀的最后一条消息,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充满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我们享受的每一项服务均运用了“平台商业模式”的概念,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趋势,正在不断的改进我们的生活,也在全球商业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什么是平台商业模式?概括而言,平台商业模式是指连接两个及以上的特定群体,为他们提供互动机制,满足每一个群体的需求,并巧妙地从中赢利的商业模式[1]。
平台生态圈里的一方群体一旦因为需求增加而壮大,另一方群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如此一来,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便建立起来,通过平台交流的各方也会促进对方无限增长,而通过平台模式达到战略目的,包括规模壮大和生态圈的完善,乃至对抗竞争者,甚至是拆解产业现状,重塑市场格局。
1.2平台商业模式的兴起平台商业模式的概念并非近现代才开始出现,它一直以来就被不断运用,是人类社会的最有效的商业模式。
如城市中的“市集”,商家在街道摆设摊位,赚取来往过客的钱,同时与城市管理单位分摊利润。
“市集”的规模越大,就会有越多的人来,不断膨胀的人数会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这样不但促进了商品的多样化,也在竞争中提升了商家的质量。
“商家”与“消费人群”这两个群体密切联系,良性循环加速,能释放岀惊人的动力。
互联网的兴起为平台商业的崛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并使其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和规模席卷全球。
《平台战略》读书笔记教程文件
关系网的增值性
平台商业模式带来的变革和机会
利用群众关系建立无线增值的可能性——网络效应
案例:
1)QQ是典型的单边群体网络效应明显的案例。
2)证券交易所是让不同群体通过此平台达到为彼此增值的 目的的多边平台。
这种增值力量是自然产生的,每个人在使用平台的产品 或服务时,并未怀着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心态,但结果却是 整体价值的提升。
内容产业的三边模式基本架构
激发网络效应
平台生态圈的机制设计
网络效应包括两大类: 同边网络效应:当某一边市场群体的用户规模增长时,将会影响同一边群体内的 其他使用者所得到的效用。 跨边网络效应:一边用户的规模增长将影响另一边群体使用该平台所得到的效用。
开心网: 同边:真实的交友关系,分享、心得、 建立相册、讨论,促使周围朋友加入。 跨边:允许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开发商 入驻,提供各种功能的使用软件:各 类游戏、模拟驾照考试、财经动态信 息,加强了用户对开心网的体验和粘 性。 开心网最强大的网络效应捕捉机制, 正是符合中国国情与用户心态的功能: “转帖”与“观点发表”。
作者群 网络出版平台 读者群
•单向的直线的,各环节的成本利 润最后体现在书本的零售价格上
•使产业链两端的作者和读者直接 面对面
线上阅读平台“弯曲”出版业的价值链条
起点中文网
优势: 1)作者和读者在创作过程中 可以交流,共同决定了创作 内容的走向,增强读者话语 权 2)提供的内容更加新颖,价 格更便宜 3)作品网络一出版便可以读 到,速度快,内容实时更新 4)对作者来说,提供了前所 未有的机会 5)商业模式属于“市场导向” 而非“产业导向”,打破传 统出版业的规则
每周一书之《平台战略》(读书笔记)
每周一书之《平台战略》(读书笔记)(本笔记内容摘录或整理自陈威如和余卓轩先生合著的《平台战略》)序章已在改变的世界1.平台模式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出现在包括社交网络、电商、游戏、第三方支付等各种产业中,平台模式正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全球商业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
他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的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
平台生态圈里的一方群体,一旦因为需求增加而壮大,另一方群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如此一来,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便建立了。
3.在互联网的驱动下,21世纪将是历史上通过平台战略全面普及人类商业行为的分水岭。
因为互联网为平台概念的产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第一章平台商业模式带来的变革与机会【产业价值链的重组——从单边到多边】1.平台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塑造了全新的产业模式。
拿出版业作为例:A.传统出版业:单方向模式【作者——经纪人——出版社——印刷厂——经销商——零售商——读者】B.线上阅读平台: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起来的作者和读者直接、双向的交互模式2.许多平台公司无需自我研发与囤积产品,无须拓展生产力,仅需将多边不同的群体的供给和需求拉拢起来并对其进行投资,建立一个相当于互动媒介的体系,已达成盈利目标。
【关系网的增值性】1.平台商业模式的特点就是利用群众关系来建立无限增殖的可能性——“网络外部性”或者“网络效应”。
2.网络效应:传统的经济现象将消费时所获得的价值视为个人层面的东西,与他人无关。
但是有一些产品和服务,比如电话,当使用者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位用户所得到的消费价值都会成跳跃式增加。
这就是网络效应,通过使用者之间关系网络的建立,达到价值激增的目的。
(成功案例:QQ)3.这种增值力量是自然产生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在使用这些平台的产品和服务时,或许并非怀着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心态,但实际结果却是整体价值的提升。
读书笔记《平台战略》
《平台战略》一、知识框架:1.探讨哪些因素促成了平台商业模式的兴起,以及所有平台企业都必须了解的核心概念——网络效应。
2.分析构建一个平台的基本要素,包括支撑整个平台生态圈的“补贴策略”。
如何定义多边市场?何为“付费方”?何为“被补贴方”?用户过滤机制扮演了什么角色?用户归属管如何建立?同时,我们还探讨最重要的课题——平台企业实现盈利的关键是什么?➢双边模式,代表平台生态圈所连接的两组使用群体被视为两个不同的市场。
这两个市场都可能带来收益或产生支出。
事实上,双边模式赋予平台企业在定价方面的弹性,企业可以选择补贴某一边群体,促使其使用者数量的增长,进而吸引另一边群体支付更多的费用。
➢平台企业为一边市场提供费用上的补贴,借以激起该群体中的人们进驻生态圈的兴趣,我们将此群体成为“被补贴方”。
反之,平台另一边的群体若能带来持续的收入以支撑平台的运营,我们则称其为“付费方”。
补贴模式的5项原则:价格弹性反应、成长时间的边际成本、同边网络效应、多地栖息的可能性、现金汇集的方便度。
用户归属感:用户是有参与的动力的。
3.进一步讨论平台企业如何能以成倍的速度发展。
“正向循环”、“临界数量”等概念对于平台战略的重要性。
当平台生态圈的规模急速扩张时,平台企业该如何留住既有的用户群?除了规模,是否还有其他至关重要的因素?4.关于同质的平台企业之间的战争。
什么情况下一个平台企业能够击败自己的对手?是取决于平台企业的核心定位,还是必须拥有强大的延展性?同时我们还将探讨达成“赢家通吃”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5.见识平台模式为人类商业行为所带来的不同层级的冲突,也就是所谓的“覆盖战略”。
看似毫不相关的产业可能在一夜之间便成为对手,这已是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一个平台企业该如何面对这些挑战?或者一个成功的平台企业该如何实现跨产品支配?答案是:利润池的战略攻防。
QS:每个运营商的运营主体是谁?如果不是我们运营,带来的后果会是什么?方法一:在政府网站上研究“有偿补课”政策,查找相关课题。
平台战略读后感
平台战略读后感《平台战略》一书,作者为林毅夫,是一本探讨平台经济与战略的经济学著作。
本书以其独到的观点和深入浅出的分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作者通过对平台经济的定义、特点、发展趋势和战略思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我们揭示了平台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平台经济和战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作者对平台经济进行了清晰的定义和界定。
他指出,平台经济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新型经济形态,其核心是通过建立和运营平台,实现供需双方的连接和交易。
平台经济具有规模化、网络化、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正在对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和颠覆。
在这一点上,我深有感触。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平台经济已经成为了当今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和应用平台经济,以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型。
其次,作者对平台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预测。
他指出,未来的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于平台经济,各种产业和企业都将围绕平台展开竞争和合作。
平台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创新和创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平台经济的风险和挑战,如平台垄断、数据安全、监管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规范,确保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这一点上,我对作者的观点深表赞同。
平台经济的发展虽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潜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
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应对和解决。
最后,作者对平台战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
他指出,平台战略是企业在平台经济环境下制定的一种特殊战略,其核心是建立和运营平台,实现多方共赢和价值创造。
平台战略不仅是企业竞争的新模式,也是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在这一点上,我深受启发。
随着平台经济的兴起,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战略,积极探索和应用平台战略,以适应新的经济形态和市场环境。
总的来说,《平台战略》一书是一本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著作,对平台经济和战略有着深入的剖析和思考。
生态圈机制的理解与运用-《平台战略》读后感2
生态圈机制的理解与运用-《平台战略》读后感2生态圈机制理解与运用平台战略的第二章,正式开始平台模式的实操技术讲解,7个小章节明晰了平台运作的策略体系。
一、生态圈机制设计的理解1、定义多边市场,核心是找到谁在真正用户群体。
对很多企业来说,找到主要的用户群体容易,定义边缘群体很难,平台企业似乎有很强的冲动把相关利益体都拉入平台生态圈,当然必须要有一个动态的过程。
2、激发网络效应,核心是需要回应边的栖息意愿及持久性。
同边还是泛边网络效应,本质都是机制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措施可能激发不同的效应服务,考验的是企业设计激发效应的机制,世纪佳缘通过关键把控交流而让其他信息自动化和公开化不断激发网络效应、开心网通过转帖、评论激发网络效应,应该都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机制实现顾客价值的结果。
总结而来,激发网络效应核心运用的还是人们的社交心理需求,手段包括:(1)投票:简单直接,可直接发现统计结果,投票问题设计很关键;(2)评比:吸引参与及奖品吸引力很关键(3)点评:意愿点评及匿名点评(4)分享:转发、共享(5)直接参与:提供便捷的交流途径(6)等级评定:给进入者以更高身份并宣传为身份象征3、筑起用户过滤机制,核心点其实是照顾真正多边顾客的需求,提供真正用户需求的功能及效果。
身份鉴定及奖励机制都是因为人们对平台安全和信誉的考虑,从这些角度讲,这与实体经营的商誉要求是一致的,只不过实体经营更多通过人为管控控制商誉,而平台可直接利用自身准入设计筑起管控体系。
4、设定付费方和被补贴方,包括价格弹性、成长时边际成本、同边网络效应、多栖息地可能及现金汇集的方便度。
这是平台初期的核心,也是许多平台得以成长和发展的核心要求,随着平台的发展,付费方和被补贴方可能会发生变化。
对传统零售来说,形式上是在向消费者和供应商同时收费,消费端获得的是差价,供应商端获得的是通道费用,最终依照消费者买单实现。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发现向供应商收费越来越难,在供应商自身的多渠道平台考虑中,商超自身也只是一边,供应商本质做着和平台零售商相同的事情。
平台战略读书心得(精选3篇)
平台战略读书心得(精选3篇)平台战略读书心得篇1看过《平台战略》之后,忽然就明白为什么好多企业之前都是默默无闻,突然一夜之间就人尽皆知了,这就是平台的力量。
现在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不单单只做一个你买我卖的传统模式,而是开始搭建一个稳定的,吸纳的平台,一个可以满足多方互动的生态圈。
所以在平台搭建之前,它就是在低调的准备阶段。
只要平台搭建好了,吸引了足够多的用户,那么就一切都准备就绪,接下来就会见证一个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速度。
平台搭建成功之后,同时就会有多个需求群体的存在。
某一个群体的增加都会吸引另一个群体的增加,那么就会促进平台的壮大。
(这让我想起来生态圈的制衡能力,比如说草原上的羊的数量增多了,那么狼的数量也会增多,以此来制衡羊群的数量,从而达到平衡,我在想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大家叫这种企业模式叫生态圈)不过,我们与大自然不同的是,每一个群体的增加都会刺激其他群体的增加,同时又反过来促进本身数量的增加,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不断壮大的过程。
而大自然的生态圈只是要稳定在一个水平,允许稍微的上下波动而已。
例如本书中提到的起点中文网,它给广大的作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直接发稿的平台,读者渐渐的积累起来,从而又吸引了更多的作者,更优秀的作品进来。
这样一来,源源不断的作品与广大的读者直接互动的同时就促进了起点中文网的壮大,这样的例子在平台企业中比比皆是。
我们云掌柜目前就是在搭建一个客栈的生态圈,包括客栈金融、客栈大学、客栈培训等等。
我们要吸引更多的用户来进入到我们的平台上来,平台上的人越多,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将来我们的工作也会越来越容易。
而现在,我们刚刚起步,正是处在积累用户的第一步,工作相对而言没有那么轻松。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克服困难,站稳脚跟。
世界上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
要想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
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竞争和覆盖各种危机并存,我们要把云掌柜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平台生态圈,颠覆或者创造一个新的客栈行业,面临的挑战必定也不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策略促进平台生态圈成长
---------平台战略第三章读后感
一、观点理解与再解读
在平台战略、平台机制之后,第三章的主要内容,重点探讨了平台生态圈成长的一些策略和手段,多数策略是对第二章平台生态圈机制策略的细化。
1、突破引爆点,更像是需要进行的平台成长规划。
平台自己应该有规模的设计与思考,依照现有的营运成本与盈利模式设计,现有的资本量(沉没成本)可以支撑平台多长时间,需要怎样快速到大Y才算第一阶段成功。
2、促进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本质是平台机制设计和策略设计的产物,在作者的书写中,二章与三章是总领与细化的关系,激发网络效应、增强用户归属感的命题事实是一致的。
3、追求质的提升,是从量的另外一个角度即通过有质量、有号召力的用户壮大生态圈,是重点管理思想的体现。
4、细分市场深耕,从客户需求分层满足的角度提供了建议策略。
可能只是在一些具有明显需求及分层逻辑的平台类型中才能体现,如读书、管理、销售、服务、社交等,更多显示的是平台分类的建站逻辑。
5、累计双边话语权刺激成长。
核心是在各种措施产生效果后的策略选择,需要的是其他策略的支持。
6、实施定价策略。
内容与第二章的付费与补贴思想是一致的,可能更为细化是在平台生态圈成长阶段的定价策略调整。
7、拟定用户转化策略和用户绑定策略,本质是寻求扩大用户规模的策略体系的另外角度。
二、对零售业的启发
对传统零售业来说,今天已经走向了Z点并开始下滑,用平台的术语,沉没成本越来越高,但对顾客的引爆和激发却无法见效,无谓的营销宣传浪费、无谓的促销低价、不合需求的成本投入,如同亚蓝渥克(Alain Walker)总结百货的七大问题:
(1)过度强调招商品牌而轻乎经营细节;
(2)过度强调装修表象而轻乎商品深耕;
(3)过度顺应强势品牌装修需求而轻乎整体系统的商业空间;
(4)过度强调品牌各气而轻乎商品创新;
,(5)过度强调折扣带来的性价比而轻乎内在气质及个性品位
(6)相当比例的商品定价倍率浮夸不实、
(7)重视假期促销型营销企划手法而轻乎日常淡季, 带有方法论与谋略的深耕等带来的巨大冲击。
上述问题从策略上讲,脱离了用户本质并带来的是百货自身成本的无效增加。
而相对品类店、电商及购物中心,百货需要追求质的提升并进行市场深耕。
在长三角地区,定义于“绝对时尚、熟女和成功男士消费、体面的生活方式及品质”,清楚阐述百货的客群定位及客群需求。
对百货需要反思的是,我们是否知道这一客群的规模、生活方式、品类喜好、消费渠道;未来我们有什么方式可以把握他们的需求?需要建立什么样机制?目前要逐步推进什么变化?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未来最大的可能,客数能够不持续下跌已经是万幸了。
当进入百货店的客人越来越少的时候,百货剩下的路就是精准的往前走,这可能是需要持续打造的方向,完善CRM系统、对接供应商的品类管理、提升营销效果。
全渠道的今天,顾客熟悉了任何可能的信息形式,但对于单个顾客来说,信息还是需要加工,服务还是需要个性化,创新与独特价值对顾客来说更有吸引力。
武汉中百以潮为主题的商场定位,基础是差异化商品,形式是不断的“潮人”体验,本质上是市场的深耕与精准的定位,当然也离不开良好的市场条件。
说一百道一万,我们用什么方式能锁定自己的客群,然后销售结果是硬道理,这也是商业的核心。
对超市来说,核心是精准的商圈服务。
原来已经搭建起的商圈服务体系,一是需要细致的推进,了解商圈多少户、多少人,超市只有了解商圈辐射的范围,才能知道自己的引爆点在“Y”点还是“Z”点,也才能了解自身的空间;二是精准的分析及数据提取,各社区顾客的渗透率、消费比率、消费结构、季节性消费的推动、生鲜品类的稳定性、大单品的消费占比、战略门类的消费率等等,对社区居民来说,不同的品类消费事实是在各个渠道之间进行转移,绑定用户并防止顾客流失,需要三个层次的设计:
(1)外部物业设置。
外部动线是核心,过去我们很不重视顾客外部进场动线,沃尔玛很多门店观点,顾客进入动线有很多的问题,总是人为的让顾客绕圈;在当下寻求便利为主的客群需求下,对便利的设计应当达到极致。
小店尤其考虑助动车的停放空间、线路不能相撞、区域应有监控和安全管理、顾客需要捆扎等提供便利。
(2)进出动线的设计。
进入动线要尽量短。
让顾客快速的进卖场进行购物。
出动线可尽量长。
设计更为丰富的招商,让顾客在购买完成超市商品后安心的逛逛。
(3)场内便利设计。
卫生间、婴儿托台、休息椅、电瓶快充、拉卡拉、分散设置购物篮等等,要对超市购物链的细节进行设计。
相对而言,超市必须考虑全客层的经营,核心还是商品特别是生鲜品质、安全及陈列氛围的设计。
忽略这些相对民生商品的经营,超市也即损失了顾客的核心价值,平台的顾客变势必难以扩大。
三、传统零售触网策略
我一直以为,从传统零售业平台化的未来在于先从本地化电商开始,否则会在传统中衰落等死,新的时代要求企业必须适应移动互联及消费者主权时代。
但当所有人都醒悟的时候, OTO或者建立平台,并不比传统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更容易。
因为今天,顾客的消费领域已经被各个主权网站所占领心智,各平台网站自身也在不断迭代优化自身的平台机制,探讨如何做个后起之秀,比如何开始可能更加重要。
从现实角度,本地化平台可能与企业的现实资源实力、规模状况及品牌影响力相符合,我们没有任何做全国平台的基础,本地化与我们的区域品牌定位相似。
借鉴平台生态圈扩展相关理论,在新型的多渠道、赢家通吃的环境下,实现本地化电商的突破,可以有下列策略:
1、平台机制的战略设计
对传统零售业平台化的道路,首先的平台定位是本地化的以服务和销售为主的电商购物中心,并且该购物中心以百货和超市为主力店。
服务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们缺乏线上销售的初级条件,其次才是部分的商品销售,我们建议,定位于高端价、差异化、主题化的商品。
作为网络购物中心,下列要素是存在的:
(1)服务丰富性;我们已经看的很清楚,企业自身单一的自我吹嘘的网站,顾客是不屑一顾的,本地化电商,需要先从本地核心关注点开始。
当前,人们会经常登录门户网站,服务的丰富性,建议可以从微信号整合及推送开始,可以建立微信号功能平台。
(2)消费者载体;品质生活的品质价值宣导,真正的体现时尚,真正体现作为本地生活的消费、社交、娱乐等等价值,有血有肉的和实体店的各种活动无缝对接。
(3)简单的规则和机制;本地化网站的招商,应该向美团、糯米团、58同城等
学习
(4)更好的生活体验。
除了优惠,本地化的生活,更需要体现本地化的便捷价值,地区的黄页很多信息可以导入,生活中边角料的职能可以筛选,修理水电煤等等,第一时间让本地体现生活价值。
2、突破本地电商的引爆点,促进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
可考虑的策略是先从实体会员开始,慢慢激发新注册会员,重点研讨措施,活跃非活跃用户,第一次的注册重要,更重要的在于顾客的持续活动。
可考虑的机制有:
(1)实体会员的导入
(2)本地签到
(3)促销券连带、积分换购的管道
(4)实体体验活动的报名池
(5)客户爱好圈的打造
(6)主力店的促销,第一时间体现在线上,使之成为促销集中营;
(7)肄业联盟卡券优惠的大杂烩
(8)绑定实体店优惠利益
3、追求质的提升,细分市场深耕。
本地文化、本地生活、本地集群活动,善于做个组织者及微播报平台,在次基础上确定一定的客群机制,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配合线下的交易数据,定义顾客标签,让企业全面掌控顾客的生活轨迹。
(1)品质客群:立足于消费组合、体验、品质理念的推送;
(2)大众顾客:立足特价,生活方式等理念及信息推动;
通过大数据的顾客分层:城市群、爱好群、吃货群….做顾客组织及营销见长的公司。
4、累计双边话语权刺激成长。
更了解顾客,更丰富的本地化生活,能够促进本地顾客群的正向效应,也将不断激发本地中小商户的进一步入驻,从而不断提升对区域供应商、区域顾客的话语权。
5、实施定价策略。
初期的肄业联盟招商免费,按销售额的低抽成,更好的竞争价值在于搭载实体百货及超市的品牌资源平台,本地口碑、本地推荐可以作为重点收费的空间,但需确保评价、沟通及反馈机制的顺畅,因为本地化有利好,但更容易露出本质,因为更加适应赢家通吃的法则。
6、拟定用户转化策略和用户绑定策略
应对门户网站电商的冲击,真正做好本地生活,更懂本地。
顾客凭什么从美团到我们的本地网?这是需要我们回答的核心问题,现有门户网站的许多策略我们可以使用,如同区域超市不断学习国际零售大鳄一样的道理。
还是那句话,可能本地化电商仍然很难,但因为难,才有价值,实现超越,才能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