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的异同
比较《氓》和《美狄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比较《氓》和《美狄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李佳梅摘要:《氓》中的女主人公和美狄亚因她们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她们不同的性格,东西方不同的思想文化又深刻影响她们的性格,最终导致了她们同悲剧异结局的命运。
但归根到底,她们均是不平等的男权社会的奴役和压迫对象,都经历了爱情、婚姻的不幸。
关键词:比较同命运异结局《氓》中的女主人公和美狄亚,一个是东方古典文化影响下的温柔淑女,另一个是西方文明熏陶下的热情勇敢的女性,两块土地,两种不同的文化培育出了两株迥异的花朵,一株沉静娇美,一株热烈奔放。
可她们却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们为爱情结婚,深深的爱着自己的丈夫,为爱她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婚后她们同样遭到了丈夫无情的背叛和遗弃,成为了婚姻的牺牲品。
似乎,相似的经历使她们同样成为了命运的弱者,但是她们最终的结局是不同的!《氓》中的女主人公和美狄亚,她们同样深爱,爱的方式却不同;同样被弃,对待被弃的态度又不同;同样对命运的安排进行了抗争,抗争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氓》中的女主人公冲破父母之命的桎梏,勇敢的追求婚姻的自由,她与氓相见倾心后便定下了婚期。
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并且爻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凶吉,这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多大的冲击啊!可是,当女子被弃后,女子也渐渐的清醒,是男子背叛了婚姻,背弃了誓言。
她沉痛,她怨恨,她也勇敢的站立了起来。
坚强的,与不幸的婚姻决绝,来保护自己的尊严。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是这位女子的呐喊,她反抗的方式很平静,但她夺回了自己的人身自由,保持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美狄亚,科尔喀斯国的公主,她美丽,聪明而多情。
美狄亚对伊阿宋一见钟情,帮助他取得了金羊毛,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背叛了父亲,背弃了国家,同伊阿宋逃亡到了异邦,婚后几年,伊阿宋为了地位要娶科任托斯的公主,将美狄亚驱逐出境。
她悲痛欲绝,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她用毒药毒死了国王和公主,为使伊阿宋痛心,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残忍的手段突出了美狄亚刚烈的性格,正如她自己所说:“不要有人认为我软弱无能,温良恭顺;我恰好是另外一种女人:我对仇人很强暴,对朋友却很温和,要像我这样的人才算光荣。
从《美狄亚》与《氓》看中西文学之差异
从《美狄亚》与《氓》看中西文学之差异刘珠凤【摘要】《美狄亚》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腻生动,展现了灵魂的冲突,形成巨大的悲剧艺术效果.《氓》以含蓄的手法处理人物心理活动,而更为关注社会伦理问题.中西两种文学的不同特质,源自不同的文化土壤.西方文学侧重文学的审美艺术效果,而中国文学则侧重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32)004【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美狄亚》;《氓》;文学差异;心理;伦理【作者】刘珠凤【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03《美狄亚》是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描写科尔克斯公主美狄亚,爱慕古希腊英雄伊阿宋,并追随他来到希腊,与之婚配、成家,最终却遭抛弃,因此愤怒地向伊阿宋复仇。
《氓》则是《诗经·卫风》中的一篇,描写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婚配,最后女方年老色衰,遭到遗弃。
这两部作品主题比较接近,女主人公都属于弃妇形象,而且两部作品产生的时代大体相当,在中西文学史上,两部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对后世都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通过这两部作品的研读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中西文学的不同特点。
一古希腊文明孕育于巴尔干半岛南部与爱琴海沿岸地区,这种海洋环境使得古希腊人选择了以海上经商、开辟海外殖民地等方式求生存,也培养起古希腊文明崇尚个人自由、追逐个体享受、重视原始情欲等性格特征。
众所周知,文学是人学,文学是写人的。
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人”,文学中就会刻画出相应的人物形象。
如与《美狄亚》有关的金羊毛的故事,古希腊英雄伊阿宋为获得无价之宝金羊毛,不惜经历千辛万苦去探险,最终不仅取得金羊毛,还娶回美丽的美狄亚。
这个故事渲染了伊阿宋激烈而不无悲剧色彩的人生,刻画了一个追求荣誉、地位、财富的人物形象。
其中科尔克斯公主美狄亚,也是一个追求个人幸福、积极自由、果敢无畏的女性。
浅谈《诗经·氓》中的另类婚姻
浅谈《诗经·氓》中的另类婚姻浅谈《诗经·氓》中的另类婚姻【编者按】《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这首《氓》选自“国风”中的“卫风”,历来被认为是一首弃妇的怨诗。
《毛序》认为:“刺时也。
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
男女无别,遂相奔诱。
华落色衰,复相背弃,或乃因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
美反正,刺淫佚也。
”朱熹在《诗序传》中也这样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序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但我们仔细品味,掩卷深思,不难发现此弃妇形象不同一般意义上的弃妇。
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现代婚姻与古代婚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缔结形式不同: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代婚姻是自由恋爱,法律确认。
2、生活方式不同: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现代是一夫一妻制。
3、解体方式不同:由于受男权制的影响,古代只有男方有权休弃女方;现代的离婚制度,男女双方都有权利提出。
下面就从这三点差异来解读这首《诗经》中最长的古老诗歌。
一、婚姻缔结形式:从诗中的“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是彼此认识情投意合。
且感情之深达到“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的热恋程度,双方可能已经私订终身。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女主人公并没有被感情冲昏头脑,而是非常理智地,要求“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即完成古代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在这里可以看出这一段婚姻与其它古代婚姻的不同:别人的婚姻是父母强加于子女,婚姻中的双方彼此不认识,要等到成了亲送入了洞房才能见到对方。
与此相比,《氓》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婚姻无疑是具有现代意义:自由恋爱,相爱在先,再以当时的结婚模式缔结婚姻关系。
《氓》与《美狄亚》弃妇形象之比较
《氓》与《美狄亚》弃妇形象之比较第一篇:《氓》与《美狄亚》弃妇形象之比较《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最早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
这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虽然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国度,一位生活在中国周代,一位生活在欧洲的古希腊时期,可是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同中又有不同,我们不妨对这两部作品中的弃妇形象作一番平行研究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仔细研读,本人发觉这两部作品所塑造的弃妇形象有着很多相同之处。
她们的相同之处,首先表现在,少女时她们都对爱情婚姻充满着美好的幻想,并且主动勇敢地追求爱情。
“她们都曾对爱情有美好的追求,而且都忠诚于爱情和家庭,拥有过爱情的美好。
”[1]《氓》里的女主人公,当氓拿着布来跟她商议婚事时,虽然她没有当即答应婚事可她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因为以为自己遇到了真爱,所以不但毫不矜持地用实际行动来向氓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而且为了不错失自己以为的真爱,而不惜跟氓订定终身。
可见她有勇敢、主动地去追求爱情。
而这一点在古希腊戏剧《美狄亚》的女主人公身上同样可以体现出来。
美狄亚对她的丈夫伊阿宋一见钟情“第一次见到伊阿宋时,让人感受到爱情激发的神奇与甜美,她只觉得心口一阵灼痛,不时地深深吸着气,然后偷偷地抬头注视着他,不再想别的事,心中充满甜蜜的痛苦,脸上羞得绯红”。
后来为了爱情,她更是背叛家人,朋友。
出卖氏族利益,帮伊阿宋取得金羊毛;甚至不惜牺牲阻止他们私奔的兄弟的性命,背乡离井,远奔它方。
可见,“中国文学弃妇,对爱情虽没有西方的张扬与疯狂,但她们的爱同样是真挚与深情的。
”[2]其次是,她们都对丈夫全心全意地付出。
《氓》里面的弃妇对丈夫的付出主要表现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她不嫌弃氓家的贫寒,毅然相从,嫁氓以后,多年来过着贫困的生活,也毫无怨言,不但对丈夫忠心不二,而且起早摸黑地操家务事,尽心尽力地做一位好的妻子。
从《美狄亚》和《氓》中弃妇形象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美狄亚》和《氓》中弃妇形象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从《美狄亚》和《氓》中弃妇形象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美狄亚》与《氓》是中西方文学史上较早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
它们细致地刻画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不自由、不平等的地位的现象,谴责了父权统治对女性的凌辱,塑造了善良忠贞、刚毅反抗的妇女形象。
但由于中西方文化根植的土壤不同,造成中西方弃妇形象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运用平行研究中的类型学研究发掘二者在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美狄亚;《氓》;弃妇;爱情婚姻;文化一、两弃妇形象所处历史背景在人类历史上时常有女人唱着不和谐的音符反抗男权社会下的不平等,《氓》和《美狄亚》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就是这样的女人。
她们以自己的行动,对男权社会进行了挑战,展示了女性的另一面。
她们一位生活在中国周代,一位生活在欧洲的古希腊时期,这两位女性虽然性格中都有弱点,但她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男权社会进行了冲击。
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前,人类的生产力出现了一次飞跃。
以男性为主要劳动力的种植业、畜牧业成为社会主导的经济形式,凭借生理优势,成为不可或缺的氏族"英雄";。
"男尊女卑";成为社会规范,"女性文化";被男性中心的"父性文化";全面取代。
二、两弃妇形象的相似之处但两位女主人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没有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毅然决然地追求自己的真爱。
《氓》中的女主人公冲破父母之命的桎梏,勇敢地追求婚姻的自由,她在一次集市上认识了氓,氓向她吐露了爱情,定下了婚期,此后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并且预测婚事的凶吉。
美狄亚是科尔咯斯国的公主,她爱上了来盗取金羊毛的希腊英雄伊阿宋。
当伊阿宋盗取金羊毛后,科尔喀斯国王美狄亚的父亲派儿子阿普叙托斯追赶。
浅谈《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的异同
浅谈《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的异同浅谈《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的异同《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最早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
它们都描写出了妇女在婚姻中不平等、不自由的现状,同时批判了负心汉的行为、赞美了欺负刚毅、坚强的妇女。
两部作品在对弃妇的描述上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
下面浅谈《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的异同。
一。
从故事背景上比较两位女主人公都有着相似的经历——生活在男权制逐渐加强的社会,也就是奴隶制初期,她们社会地位较低,但都为爱付出一切,最终却都被丈夫抛弃。
《氓》中的女子与美狄亚都是自由恋爱的,在男方海誓山盟的表白上走上婚姻之路的。
她们不仅痴情、热烈地追求爱情,而且也慎重考虑过自己的选择,但最终仍未逃脱被抛弃的命运,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道德的堕落,男女在家庭生活中不平等的地位。
氓》中女主人公与美狄亚一样,她们不仅忠于爱情,并为家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与辛勤的劳动。
《氓》中的女子是个勤劳忠诚的妇女。
自从嫁氓以后,多年来过着贫困的生活,她没有怨言,起早贪黑努力工作。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她所以无怨无悔勤恳地工作,目的就是祈望能与氓“偕老”。
《美狄亚》中的美狄亚为了丈夫不惜背弃了家人与国家,充分的相信丈夫。
全心全意的付出,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充沛的经历,但最终还是依旧没能摆脱被抛弃的命运。
然而,面对这样一种局面,美狄亚愤怒无比,用计杀害了丈夫的新欢、并杀子惩夫,留下了恒久伤痛;而《卫风□氓》中女主人公则冷静思考,选择与丈夫一刀两断,回到一个人的世界里默默忍受伤痛。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两国形成了不一样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因而两人性格也有着较大的区别。
这些都是造成两位女主人公不同反抗程度的主要原因。
尽管两位女主人公有着截然不同的反抗形式,但都反映出早期中西方女性对于男权压迫的抗争。
二、从人物性格上比较婚前婚后两人的性格都有着巨大的转变。
《氓》中女子婚前见到恋人“载笑载言”,表现出少女痴情、天真、开朗的性格;婚后则“躬自悼矣”,孤独、哀伤、抑郁的性格反映了女子生活的不幸,揭示出夫权制对她人性的残害。
氓》与《美狄亚》弃妇文化内涵
氓》与《美狄亚》弃妇文化内涵(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男权意识笼罩下的女性价值观——《氓》与《美狄亚》弃妇文化内涵陈昱洁摘要古今中外,多少女性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可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弃的悲惨命运。
本文通过分析《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从无处不在的男权中心意识:男性在生活中拥有主导和统治权、男性在失败的婚恋中既是法官又是肇事者;根深蒂固的女性价值观:女性对爱情天生痴迷易迷失、把婚姻当作生命的依托与归宿,这两大方面为切入点,从而深层探究中西弃妇所折射出的不同文化内涵:“温柔敦厚”、“静穆哀伤”的文化艺术,以及其所表现出的弱者意识和强者精神。
关键字男权意识;女性价值观;弃妇;文化内涵《氓》和《美狄亚》都是中西方较早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两位女子都是怀揣着对爱情的坚定信仰,奋不顾身的愿意为所爱的人付出一切,可当她们拥有爱情并细心经营这来之不易的婚姻时,曾经信誓旦旦说要照顾自己一生的那个人,却都始乱终弃。
我将以这两部作品为契机,从无处不在的男权中心意识和根深蒂固的女性价值观两方面,对长期以来困扰女性的婚恋悲剧进行解析,从而根据中西弃妇的不同表现,探讨其所折射出的不同文化内涵。
一、无处不在的男权中心意识数千年的男权文化意识形态,对女性的压迫、虐待,如不见血的刀子,又如绳索捆绑着女性,而女性往往并不自知。
男权体制的结构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一系列的规范,秩序无不是为男性群体服务的,这样就对女性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又严密的“结构性包围”。
在这样的压力面前,女性长期以来无力反抗,只有寻求庇护,并代代相传,深深积淀在女性的精神底部,以致成为一种女性的“集体无意识”。
[1]1、男性在家庭中拥有主导和统治权,女性沦为“第二性”。
自从母系氏族向男权社会转变,女性的地位就日趋下降了,由最初女神般的至上转至女奴般的卑微,成了生育儿女的工具,甚至是男性的财产、附庸。
与命运抗争的两朵善恶之花——论《美狄亚》和《氓》中的弃妇形象
最 早 描 写 的 弃妇 形 象 ,她 们 都 生 活 在 距 今 两 千 多 年 觉 醒 她 已经 意 识 到 “ 女性” 已经 从 “ 人” 降到了“ 物” 的 l 2 ] 妇女 没 有 婚 姻 自由 她 们 的 价值 和意 义都 只能 依 附 男 人 而 存 在 。 遭 到 了 丈 把 妇 女 当做 性 的 工具 的牢 狱 。 ”
一
、
由追 求爱 情 自 由、 渴 望婚 姻 平 等 的 纯 真 少 女 到 勇
要 有 自己 的性 格 三、 面对 着婚姻的背叛和欺 骗 , 弃 妇 变 成 了 两 朵 反 抗 的 善 恶 之花
于反 抗 的弃 妇
美狄亚和《 氓》 中 女子 都 是 追 求 爱 情 自由 、 渴 望 婚
姻 平 等 的纯 真 少 女 。 美狄 亚是 一 个 热 情 、 聪明 、 纯真 、 性 格 刚 毅 的女 性 。 她 爱 上 了伊 阿宋 , 并 陷 入 了情 网 , 像 所 有 的纯 情 少 女 一 样 ,渴 望有 一 份 真 挚 纯 洁 的爱 情 。 她 甚 至 为 了得 到 爱 情 的 自由 ,背 叛 了 自己 的祖 国 , 背
《 氓 》中的 弃妇 就 开创 了传 统 女 性反 抗 男权 专制 , 反 对
2
女 子 都 可 以说 是 妇 女 中 的最 佳 典 范 , 为 了 自 己昕 爱 的
不 平 等 的婚 姻 制 度 的 先 河 。 美狄 亚 和《 氓》 中 的弃 妇 这 人 牺 牲 了 自己宝 贵 的青 春 和 精 力 , 但 是 她 们 最 终 还 是 两 个 女 性 形 象 的 共 同意 义 还 在 于表 达 了 古代 妇 女 对 遭 到 了 被 遗 弃 的 下场 。 她 们 的 勇敢 的牺 牲 精 神 并 没 有 男权 社 会 的猛 烈 反 抗 , 表 现 了女 性 意 识 的 觉 醒 , 也同
《氓》与《美狄亚》中女主人公对爱情悲剧的不同应对方式
《氓》与《美狄亚》中女主人公对爱情悲剧的不同应对方式杨秀兰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13)001
【摘要】<氓>和<美狄亚>中的女主人公,对于爱情全心全意地付出,得到的却是冷酷无情的背叛.面对背叛,她们勇敢地进行了抗争,以弱小的力量反抗强大的社会制度,给后人留下了震撼人心的悲壮之美.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两位女主人公反抗的方式和力度有所差异.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杨秀兰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江西,九江,332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
【相关文献】
1.西方文学中女性面对爱情与命运悲剧时的不同反抗面貌——以美狄亚、赫斯特·普林、艾玛·包法利为例 [J], 岳弯弯;邓建
2.“她者”的仰望--欧里庇得斯《美狄亚》与《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比较 [J], 孙钊
3.《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 [J], 王纯莲;许志跃
4.与命运抗争——谈《氓》和《美狄亚》中的两位女主人公 [J], 王丽华
5.从周代的婚姻制度看《卫风·氓》中女主人公遭弃的原因——兼论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现实意义 [J], 郭廷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_氓_与_美狄亚_中的弃妇形象比较
1999年第4期广东教育学院学报《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比较翟雅丽 摘 要 《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最早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
它们细致地刻画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不自由、不平等的地位的现象,谴责了夫权统治对女性的凌辱,塑造了善良忠贞、刚毅反抗的妇女形象。
在艺术表现上,两部作品有着惊人的相似,但雷同中又有差别。
关键词 《氓》 《美狄亚》 弃妇 比较 夫权 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
”[1]《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婚姻家庭破裂的作品,它通过描写男性对女性的始慕终弃,揭露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塑造了觉醒与反抗的弃妇形象。
作为中西文学史上最早描写弃妇的作品,《氓》与《美狄亚》在相近的时代、不同的国度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雷同中也有各自的特色。
一 描写了弃妇从婚恋到被遗弃的全部过程《氓》出自《诗经・卫风》,是一首有简单故事情节和鲜明人物形象的叙事诗。
诗中女子婚前从事养蚕缫丝工作,由于养蚕得法,她的劳动产品可以拿到集市上与人交换,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在劳动产品的交换中,她结识了“抱布贸丝”的小商人氓。
在氓信誓旦旦的爱情攻势下,女子经过慎重考虑,冲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樊篱,嫁给了氓,并将自己劳动创造的财富拉到氓家。
婚后的生活是清贫的,女子甘于贫穷,夙兴夜寐,辛勤操持家务,终因年老色衰被弃。
《美狄亚》是古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作品。
主人公美狄亚是科尔喀斯国王的女儿,她与前来父王处取金羊毛的伊阿宋一见钟情。
为此,她帮伊阿宋抢去了父亲的金羊毛,并为其处死了杀父篡位的仇人,一起流亡到科任托斯。
几年后,他们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但伊阿宋却背叛了美狄亚。
他为了“生活得像个样子”,多生几个“高贵的孩子”决定抛弃美狄亚,娶科任托斯公主做妻子。
国王克瑞翁也勒令美狄亚一天内离开科任托斯。
中西方文学中的弃妇形象研究
中国文学弃妇形象不绝如缕,而在西方文学中虽有亮相,但呈不平衡和淡化的态势,还时常出现“缺失”的情况。这种差异可以到社会思想文化方面去探寻根因。中西方在男女不平等问题上的现实差异、在思想情感解放上的差异以及文学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是造成弃妇形象“在场”与“缺失”的重要因素。
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始,弃妇形象就连绵不断,在诗词、传奇、戏曲、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中,一群群“弃妇”形象接踵而至,如唐宋传奇《霍小玉传》里的霍小玉、元代戏剧《琵琶记》中的赵五娘、清代戏曲《秦香莲》中的秦香莲、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窦氏等等。这还仅是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弃妇形象,若要一一列出,队伍委实壮观!
中国则不然,没有经历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样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没有爆发西方式的妇女解放运动,有的却是封建专制的压抑,妇女处于社会的底层,弃妇现象和形象当然是不会少见的。
中西文学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华中科技大学徐梅在其论文《中西方文学中弃妇形象研究》一文中指出:“西方文学中的弃妇形象仅仅具有具象性,而中国文学中的弃妇形象除了具象性还具有意象化功能。”她说的具象性,是指文学中作为客观存在着的文学形象的实在,它具有独特的性情、价值和风格,在文学史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形象,就如现实社会中的历史人物的存在一样。所谓意向化,是指抽象化或者说意象化了的人物形象。像《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等都是基于现实生活进行刻画,而且都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一步一步地呈现出来的。自这些人物诞生以来,人们提到她们时会想到她们具体的生活情形,而没有其他抽象的或者隐喻性的含义,她们只是作为她们自己而存在。仅具有她们自身的具象性,没有意象化的发展。中国弃妇形象除了现实性外,还有西方文学形象所没有的意象功能,具体表现为:一是中国的弃妇形象总是和特定的意象相联系;二是中国的弃妇形象抽象化为一个符号式的“弃妇形象”,成为不得恩宠的文人们抒发块垒的载体。这些看法是颇有见地的。
《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殊异初探
《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殊异初探
林晓彬
【期刊名称】《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方文学史上较早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它们细致地刻画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不自由、不平等的地位的现象,谴责了夫权统治对女性的凌辱,塑造了善良忠贞、刚毅反抗的妇女形象.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植根的土壤不同,造成中西方弃妇形象也有所不同.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林晓彬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6
【相关文献】
1.美狄亚和《氓》中的弃妇形象比较 [J], 徐文惠
2.《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比较 [J], 翟雅丽;
3.《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比较 [J], 翟雅丽
4.感性的放纵与理性的节制——试比较美狄亚与《氓》中的"弃妇"形象 [J], 高媛
5.感性的放纵与理性的节制--试比较美狄亚与《氓》中的"弃妇"形象 [J], 高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美狄亚弃妇形象魅力
试论美狄亚弃妇形象魅力第一篇:试论美狄亚弃妇形象魅力试论美狄亚的弃妇形象魅力摘要古希腊悲剧《美狄亚》是世界上第一部表现妇女悲剧的作品,其主人公美狄亚则成为了是世界文学历史上第一个弃妇的形象。
本文通过悲剧产生的原因来揭示美狄亚的形象魅力,从而引发对在一个男权社会的女性地位的深思。
关键词美狄亚弃妇原因魅力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
贵族出身。
民主政治衰落时期的悲剧诗人。
在他的悲剧中获得了深刻的反映。
对于雅典进行的不义战争,对于对外侵略、对内剥削的高压政策,对于压迫和虐待奴隶的问题,对于社会上存在的贫富悬殊、男女不平等、道德败坏的严重现象,都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美狄亚》是欧里庇得斯最感人的悲剧之一。
这剧批判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痛责男子的不道德和自私自利.美狄亚的遭遇是当日妇女的共同命运,诗人对她们寄予无限的同情。
社会历史原因《美狄亚》发表的年代,正是古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由盛而衰的时期。
各种社会矛盾日渐暴露出来。
随着奴隶主民主制的衰落,传统的宗教观念和道德标准瓦解了。
没有了宗教和道德的约柬,男权主义得到发展,妇女的地位则日益低下,几乎降到与奴隶等同的境地。
男子可以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女子则只能守在家里;男子可以随便毁约、离婚和遗弃妻子,女子要离婚则十分困难。
在作品中,诗人通过美狄亚之口,揭露了丈夫需重金争购反为主的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可见当时的妇女在社会上是毫无地位的。
正因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伊阿宋才敢于遗弃美狄亚。
宗教文化原因古希腊文化处于初民时代,美狄亚为了自己的爱情可以背叛自己的国家,杀害自己的弟弟,帮助伊阿宋夺取金羊毛,而且一旦伊阿宋抛弃了她,这种爱之深导致的恨之切促使她为了报复而杀害自己的亲骨肉,说明她身上还保留着初民时代的人所有的残酷与暴力,是一种未完全进化成文明人的特征。
身份原因众所周知,美狄亚是咯斯岛会施法术的公主,也是太阳神的后裔。
她的身份是高贵的,从小受到的待遇肯定也是高高在上的,或许还像我们的一些作品中的大小姐一样,有着任性、蛮横、不讲道理、受不得一点委屈的性格。
氓和美狄亚之比较
《氓》和《美狄亚》中“弃妇”形象之比较摘要:本文选取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和中国两部典型的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美狄亚》和《氓》,对中西方弃妇形象做一个平行比较。
这两篇作品一为中国古体诗歌;一为西方悲剧。
但它们都细致刻画了妇女从恋爱——结婚——被弃的全过程。
两位女主人公的遭遇惊人相似,她们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限制,表现了内在精神世界的极度相似,但她们的性格在相似中又有着极大的差异。
关键词:氓美狄亚弃妇比较(一)引言《美狄亚》和《氓》几乎产生于同一时期,《美狄亚》是古希腊著名的戏剧家欧里庇得斯的一出悲剧。
而《氓》则是中国古典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曲“弃妇”之绝唱。
两者跨越万里,但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主题——弃妇。
同为弃妇,她们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敢爱敢恨,但面对欺骗背叛和遗弃时截然不同的反应与行动,又表示着她们的性格在相似中有着巨大的差异,显示出东方社会文化的鲜明差异。
她们虽然出自不同国度不同作家之手,然而她们对爱情的追求,追求到她们以为的爱情后被弃的遭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主要对她们的性格以及性格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
(二)性格之共性她们的共性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来谈1)婚前:痴情的少女形象《氓》是一首带有叙事性的长诗,它叙述了女主人公受到一个虚情假意的男子的蒙骗与其结婚,婚后,女子任劳任怨的为家操劳,等到她容颜不再的时却遭到男子抛弃的全过程。
诗中女主人公在结婚之前是一个纯朴热情,天真单纯却又痴情的少女,她有着姣好的容颜,独立的事业,人生若如花,她这时是开的最绚丽的时候,对未来充满着期待。
当氓借着"抱布贸丝"来接近她追求她的时候,天真单纯而又涉世未深的女子未能识破氓的虚伪面貌,对氓产生了恋情,多情而收稿日期:2011-05-18又善良的她“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女子送氓回家,一路上谈话的内容都是婚事,但她并没有盲目的答应氓的追求,而是考虑到了“子无良媒”,说明她有着冷静,矜持的一面。
浅析美狄亚和《氓》女性形象的异同
浅析美狄亚和《氓》女性形象的异同作者:董康楠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2期内容摘要:美狄亚是希腊神话中因爱生恨的公主,是西方文学史上塑造的经典女性形象,而《氓》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同样是中国文学史上典型的弃妇形象,这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折射出哪些中西文化的异同,本文试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氓》女性希腊神话美狄亚是一个法力高强,充满魅力与个性的公主,她是一位忠贞,温柔多情,体贴的人妻,又是一位可怜却又不可思议的母亲,她心中饱含着对爱情热烈的欲望,当遭到无情背叛时,她又化身暴怒的狮子,成为了暴烈的反抗者。
在《氓》中,女主人公和“氓”从小就认识,有着青梅竹马的童年,有着“信誓旦旦”的热恋,为了将女主人公娶回家,“抱布贸丝”,寻找借口来见女主人公并且求婚。
女主人公答应婚事后,她们开始感受到了相思之苦,但是这个时候即便是苦也是甜的,因为他们不仅体会到了恋爱的滋味,“氓”也得到了女主人公更加深情的回应。
终于结婚了,婚姻初期,两个人的生活是甜美和谐的,那时候女主人公依然年轻漂亮,“氓”对于这个刚刚得到的梦寐以求的姑娘也是充满着热情,百般照顾。
但是,时间久了以后,“氓”的态度就开始改变了,对女主人公不再有爱意,而是家暴。
青梅竹马,两情相许,痴情的女子得到了爱情,尽管物质条件艰辛,但仍然勤劳持家,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
遭到背叛的时候,当青春与容颜不再,她遭到的是无情的抛弃和虐待,面对爱情的背叛,她没有低声下气地挽留哀求,而是冷静地反思,下定决心离开氓,将痛苦埋藏在心。
美狄亚的爱情观是毫无保留地付出,对于自己想要的爱情——伊阿宋,她可以放弃她的公主地位、牺牲自己的兄弟;在发现伊阿宋背叛了他们的爱情之后,我们看到美狄亚选择了非常暴烈的方式进行反抗,美狄亚认为伊阿宋是“我那丈夫,我一生的幸福所依靠的丈夫,已变成这人间最恶的人!”对于丈夫的新欢,她认为“我要打发他们双手捧着礼物……,如果她接受了,她的身子沾着那衣饰的时候,她本人和一切解除她的人都要悲惨地死掉,因为我要在这些礼物上面抹上毒药。
浅析《诗经·氓》中的弃妇形象
浅析《诗经·氓》中的弃妇形象作者:董慧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02期【摘要】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
诗中的女子,爱得坦荡热烈,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但是婚后却受到丈夫的虐待。
“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
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
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诗经·氓》爱情弃妇坚强【中图分类号】G4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16-01《氓》可谓是一首英勇的悲歌。
说它英勇是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大胆、不屈服命运的精神;说它是一首悲歌是因为这是一个弃妇的心声。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又自信自强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爱情至上的。
诗中的女主人公“我”在道貌岸然的“抱布贸丝”的伪君子小商人的追求下,接受并轻信了对方的爱情,而且冲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和后来的负心郎建立了恋爱关系并定下了终身,表现出了“我”对爱情的自由追求。
这在那样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女主人公是温顺痴情的。
首先表现在婚前对心上人的一片痴情。
女子因为没有良媒而拒绝结婚,这引起男子不满和愤怒,于是女子送男子返乡,送了很远很远,路上女子最后还是同意结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此后女子天天盼望心上人来迎娶(“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一直没有见到心上人出现不禁忧伤哭泣(“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她者”的仰望——欧里庇得斯《美狄亚》与《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比较
摘 要 美狄亚 与氓妇 皆经历 恋爱—— 结婚— —被 弃—— 反抗 的婚 姻历 程 , 文章 正文 由“ 她者” 的苦 难 、 “ 她者 ” 的反
抗、 “ 她者” 的崛起组成 , 论述 两位女 主人公“ 被弃” 的苦难 归 因于 : 丈夫的言 而无信 , 女性身份 的边 缘位置 。从她们不 同 的反抗方 式来分析 中西文化差异和 不 同文 学体 裁对人物 言 行的影响 。最 后, 阐述她们 的苦难和抗 争所 带来 的启 示 , 关 注 当下女性 的社会地位和 自我独立 的能力。 关键词 美狄亚 氓妇 苦难 反抗 崛起
“ 她者 ” 的仰望
欧 里庇 得 斯 《 关狄 亚 》 与《 诗经 ・ 氓》 中女 主人 公 比较
孙 钊
西安 ( 陕 西师 范 大学 文学 院 陕 西 ・
中图分类号 : I 1 0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7 1 0 0 6 2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5) 3 2 — 0 1 4 5 — 0 2
Ab s t r a c t Me d e a a n d t h e Ma r r i e d Wo ma n h a v e b o t } l e x p e i r e n c e d s u c h a p r o c e s s o f ma r r i a g e : f ll a i n g i n l o v e-g e t t i n g ma r r i e d - b e — i n g a b nd a o n e d -r e s i s t a n c e . T h e a r t i c l e s c o n s i s t o f” h e r ”s u f e r - i n g s , r e s i s t a n c e s a n d i r s e s . T h e r e a s o n w h y t h e t w o h e r o i n e s a r e a b a n d o n e d i s t h a t : t h e h u s b a n d s e a t me i r wo r d s . 山e f e ma l e s a r e ma r g i n a l i z e d . F r o m t h e i r d i f e r e n t wa y s o f r e s i s t a n c e ,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c u l t u r a l d i f e r e n c e s a n d t h e i n l f u — e n c e o f d i f e r e n t l i t e r a r y g e n r e s o n he t wo r d s a n d b e h a v i o r s o f i f g u r e s . F i n a l l y ,i t e l a b o r a t e s he t i r s u f e i r n g s a n d t h e e n l i g h t e n — me n t o f t h e i r r e s i s t nc a e s .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e n d s t o i n s p i r e U S t o p a y
《诗经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
同是弃妇,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和《・氓》中的女主人公,在对待不公平的命运带给自己的苦痛时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痴情女负心汉”的故事从古至今,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类似题材。
历史上似乎总有那么些女人,当她们的价值被榨干后,会像抹布一样遭到无情丈夫的嫌弃。
可是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女人有着不同程度的自省意识和反抗斗争。
一、《诗经・氓》中的弃妇《诗经・氓》中的女子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弃妇形象,可以说是弃妇诗的“源头”。
她的形象就是封建社会所要求标准女性的模板:踏实、耐劳、顾家、惟夫是从。
少女时代她是一个天真单纯,相信爱情的人。
“乘彼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情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她的心弦,她的泪水与笑颜只与那个男子有关。
在以后的漫长时光中,她还记得两人少年时期“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男子的甜言蜜语哄得女主人公在男子家世贫穷,没有丰厚的聘礼情况下,甘心为他做牛做马、任劳任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之时,男子与她许下白头偕老的誓言,到了“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之时,不过成了一句空话而已。
最后男子对她“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自己落得个“兄弟不知,其笑矣”的下场。
但是我们不能把她归并到那些只会在自己的悲惨往事中自怨自艾的弃妇中,她能做到“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能反思自己的遭遇,并最后勇敢地说出:“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算是对该负心男子的最大控诉。
她的反抗就是离开他,从此两不相欠。
但是她精神上的觉醒是有限的,“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她认为自己没有过错,为全家兢兢业业,男子就应该对自己温柔和体贴,说明她的意识中有“等价原则”。
但是她没有认识到的是等价原则是在双方都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而在传统社会中女子在家中的地位很低,她其实过着类似“半妻半奴”的生活。
她把全部的责任归结于男方,而忽视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温柔善良、有着奉献精神和一定独立意识的女子,她不是一味地忍让,甘心做丈夫的附属品,任人打骂。
浅析《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浅析《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诗经·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析《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是我国古代传统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在诗篇中,她的形象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人生境况的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形象特征。
《诗经·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极为出色的篇章之一。
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具有诗的特征,而且如小说一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生活情状。
更出色的是它塑造了一个形象丰满的不朽的艺术典型,为我国古代艺术形象的画廊里增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
同时,这个人物形象不是固定不变的,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了一种迥乎不同的思想性格,具有鲜明的阶段性。
大致来讲,是三个阶段,三种形象。
一、恋爱中的单纯痴情也许没有经过社会风浪的淘洗,也许没有见过尔虞我诈的明争暗斗,也许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氓》中的女主人公在恋爱时期犹如大多数少女一般,显得单纯而痴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那个男子一开始便表现得极为虚伪做作。
他装着笑脸,以交易为借口,别有用心地骗取了女子纯真的爱情。
可惜,这个温婉美丽的少女太过单纯,看不透他的本质。
男子软硬兼施,偶尔也发发脾气,使女子很快便允诺了他的求婚。
很快,这位女主人公便陷入了爱情的泥淖不能自拔。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的他们也像世间绝大多数痴情男女一样玩耍说笑、海誓山盟,品尝尽恋爱的甜蜜与浪漫。
他们偶尔也有小小的分别,这时女主人公就坐卧不宁,如痴如狂。
她“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面对这样一种局面,美狄亚愤怒无比,用计杀害了丈夫的新欢、并杀子惩夫,留下了世界里默默忍受伤痛。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两国形成了不一样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因而两人性格也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些都是造成两位女主人公不同反抗程度的主要原因。尽管两位女主人公有着截然不同的反抗形式,但都反映出早期中西方女性对于男权压迫的抗争。
三、从故事结果上比较
两位主人公都经历了被抛弃的命运。然而,面对这样一种局面,美狄亚愤怒无比,用计杀害了丈夫的新欢、并杀子惩夫,留下了恒久伤痛;而《卫风□氓》中女主人公则冷静思考,无情的现实使女子变得刚毅与理智。她看透了氓虚伪与丑恶的面目,痛斥氓的卑鄙行为。“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即错不在自己,而是氓的言行多变化、行为前后不一致,朝三暮四。对此人,女子毫不留恋,采取了断然决绝的态度与之分手。“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她清醒地认识到,与氓这样卑劣的小人共同到老,自己将苦海无边。所以,她感叹:“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将氓的盟约全部抛掉,勇敢与其决裂,表现出果敢、刚强的性格特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两国形成了不一样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因而两人性格也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些都是造成两位女主人公不同反抗程度的主要原因。尽管两位女主人公有着截然不同的反抗形式,但都反映出早期中西方女性对于男权压迫的抗争。
一。从故事背景上比较
两位女主人公都有着相似的经历——生活在男权制逐渐加强的社会,也就是奴隶制初期,她们社会地位较低,但都为爱付出一切,最终却都被丈夫抛弃。
《氓》中的女子与美狄亚都是自由恋爱的,在男方海誓山盟的表白上走上婚姻之路的。她们不仅痴情、热烈地追求爱情,而且也慎重考虑过自己的选择,但最终仍未逃脱被抛弃的命运,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道德的堕落,男女在家庭生活中不平等的地位。
二、从人物性格上比较
婚前婚后两人的性格都有着巨大的转变。《氓》中女子婚前见到恋人“载笑载言”,表现出少女痴情、天真、开朗的性格;婚后则“躬自悼矣”,孤独、哀伤、抑郁的性格反映了女子生活的不幸,揭示出夫权制对她人性的残害。而美狄亚由一个痴情热烈的女子变成残忍暴虐的复仇者,这种强烈的对比道出了妇女所受的凌辱之重,折射出女子生命的颤动,灵魂的呼叫,无不令人同情惋惜。
浅谈《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的异同
《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最早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它们都描写出了妇女在婚姻中不平等、不自由的现状,同时批判了负心汉的行为、赞美了欺负刚毅、坚强的妇女。两部作品在对弃妇的描述上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下面浅谈《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