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育种竞争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育种竞争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摘要:分析了在国家实施种业新政和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研究提出了科研单位育种竞争力提升的路径与对策,包括将商业化育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提升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能力和挖掘在非主要农作物育种领域的研发潜力等。
关键词:种业新政;商业化育种;基础性研究;育种竞争力2011年4月,被业内称之为种业新政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确立了农作物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地位,提出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201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发布,强调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突出以企业为主体,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1-2]。
国家对现代农作物育种体系进行战略布局,对科研育种的功能主体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育种竞争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周明月 刘 钦 孙洪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探索性研究项目[CX(12)5094]通信作者:孙洪武假冒伪劣种子的违法行为,有效的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积极维护农户的权益。
3.4 企业要加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意识 随着农户商品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选购玉米种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还要综合考虑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等客户需求。
未来种子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
企业自身一方面要加强科研创新,提高品种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服务意识,积极满足农户的合理要求。
对待品种在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企业要积极处理,找明原因,积极维护农户的权益,树立在农户中的信誉。
总之,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我国的玉米种子产业想要获得质变性的发展,必须要打破固有的传统模式,减少行政干预,增加市场调节,加快品种创新,增强品种保护,净化市场环境,重塑品牌形象。
农业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提升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提升探索与实践——以江苏
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王宁;顾巍巍;顾军;吴爱民;黄敏;张浩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管理》
【年(卷),期】2023(42)1
【摘要】高水平知识产权运营对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科研院所是知识产权创造产出的主要单位,提高其知识产权转化运营能力必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
文章总结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知识产权运营方面的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质量和商业化价值等对策,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47-51)
【作者】王宁;顾巍巍;顾军;吴爱民;黄敏;张浩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523
【相关文献】
1.新阶段农业科研院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2.新时期提升科研院所行政后勤保障能力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3.农业科研院所提升兼职纪检干部系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
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4.浅议农业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员培养的实践探索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5.推进农业科研院所先进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动力与方向——以盐城市农业科学院为例

试论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动力与方向——以盐城市农业科学院为例江西农业2007,19(12):149—150ActaAgricuhuraeJiangxi试论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发展动力与方向一以盐城市农业科学院为例闻学良(盐城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盐城224002)摘要:就当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如何适应新形势,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地把握可持续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加大科研攻关的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管理的力度,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发展科技产业,积极开展科技服务等措施与建议.关键词:新形势;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发展方向;动力中图分类号:F28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81(2007)12—0149—0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因此,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这是我国数十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20O4-2007年,中共中央连续4年发布了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分别就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惠农的政策措施,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更是提高了全党全社会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目前全国上下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农业,农村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关于”三农问题”国内的研究报道较多”.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管理人员之一,笔者以所在单位一盐城市农业科学院为例,就当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如何适应新形势,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地把握可持续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现简述如下.1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动力纵观国内外农业的发展规律与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概括起来主要依靠5个方面要素来支撑,一靠政策,这是前提;--靠科技,这是关键;三靠投入,这是物质基础;四靠产业化,这是保证;五靠优化农业结构,这是重要措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近代农业发展的进程表明,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动力.一是科技进步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在农业生产中运用新技术,能有效改善动植物的生长性能,改良土壤,控制病虫害,其产量与常规农业相比能大幅度地增加,农作物产品品质也有所改善.江苏省盐城市农业科学院作为隶属于江苏省农科院的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根据国家农业部”八五”期间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开发综合评估的结果,在全国1220个研究所中位居第126位,在全国622个地区所中位居第12位. 近年来,我院培育的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杂交水稻品种”特优559”,每公顷可增产750kg;汕优559,协优559, Ⅱ优559,每公顷可增收1050kg,实现了产量和效益的突破;丰优559的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国家优质稻米标准.我院培育的获盐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苏棉15号, 苏棉22,每公顷可增产皮棉150-225kg;还有我院培育的苏啤3号大麦每公顷可增产450—750kg.二是科技进步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我院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特优559已累计推广面积400万hm,累计增收稻谷30多亿kg,创社会经济效益30多亿元;汕优559,协优559,1I优559已累计推广300万hHl2,累计增收稻谷23.75亿kg,创社会经济效益23亿元.棉花新品种苏棉15号,已在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安徽,河南,江西等省推广86.67万hm,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6亿元,农民每种1hnl2苏棉15号,就增效益1950元以上.我院研制的新农药”灭黑1号”,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3.33万hm,每公顷增效益1500元左右,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亿元.三是科技进步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消耗.农业技术进步,以知识代替人力,土地和其他劳动资料,可以缓解人地矛盾,降低产品成本,减轻资源对农业发展的约束.如我院土肥研究室研制的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适时施肥技术,将化肥有效利用率提高5%;研究推广的精量播种技术较大小麦传统播种法每公顷节约用种量75kg.实践证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农业才能增效,农民才能增收.2突出科技进步重点,为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科技进步收稿日期:2007—09—14作者简介:闻学良(1954一),男,江苏阜宁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行政与科研管理工作.15O江西农业l9卷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来展开.要把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迫切要求,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根本出发点.2007年我院将调整工作思路,坚持面向农业生产,面向三农工作开展研究.着重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2.1加大科研攻关的力度继续发挥我院在种质资源创新,稻麦棉农作物育种,盐土农业,植物病虫草害防治等传统学科的优势,坚持把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特色化, 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作为方向,加大科研攻关的力度.水稻学科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优质育种,培育以优质为主要标志的集”优质,高产,多抗”为一体的杂交稻新组合和中粳稻新品种,努力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如新育成并已获得国家品种权保护的优质多抗中粳稻新品种盐稻8号.在生产上推广势头迅猛,深受广大农民欢迎;棉花学科要花大力气在品质指标上求突破,同时兼顾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的选育,加大已有成果的推广力度,提高成果的覆盖面,取得大的成果;大麦学科要立足于啤,饲大麦品种选育,努力选育出有较大突破的品种;土肥学科主要围绕盐土农业,加强耐盐植物的引进,筛选和选育,努力取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组建现代农业研发中心,积极开拓高效设施栽培技术,向立体种植,生态养殖,观光农业,都市农业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2007年的目标是争取通过省级审定定名农作物新品种2个,发展欧亚种避雨设施葡萄10hm以上,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和鉴定成果4项以上;新建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2000hm,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面积达200万hITl2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1O亿元.2.2加大项目申报的力度2007年争取新上各级各类课题20项,争取科研经费300万元以上.在项目内容上,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地区农业生产需要,围绕各级政府关心的热点,选题立项;在方法上,要注重挖掘自身优势,发挥区域研究的特点,力求扬长避短;在形式上,主动与国内高校和其他科研院所联合.借船下槁,借船出海. 各研究室在抓好基金课题申报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国家, 省市级项目申报的动态,根据自身实力,创造条件积极申报项目,2007年我院将集中全院力量抓好国家水稻分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的申报,争取有新的突破. 2.3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选送科技人员参加对外学术交流和考察,进行学历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立足长远,每年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进硕士研究生和紧缺专业的本科生2—3名,建立科研团队和学科梯队;并且引进新兴学科,包括设施栽培,高效蔬菜栽培,园艺和果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用好的政策,好的平台,好的待遇引才引智,靠关t;,tll~务,发挥作用引才引智,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稳定学科人才队伍.从学科建设和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角度出发,鼓励科技人员申报职称;有计划地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优秀科技人才人选省”333”,市”111”人才培养工程;对科研成果突出,成绩显着的科技人员,除本单位奖励外,积极向有关部门推荐表彰奖励.2.4加大科研管理的力度2007年要继续加大项目申报信息的收集,预备项目的调研,论证工作,做好相关技术和信息储备.对各在研课题要建立项目管理档案;对有苗头的项目和成果,要进行跟踪管理,做好服务.对课题经费的使用也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保证资金专款专用. 3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为推动科技进步创造条件21307年改革的具体任务是:根据省院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院具体实际,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内容,本着有利于农业科研事业发展,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着力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技服务这3个层面上进行改革.3.1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在体制上,按照现代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的要求,理顺研究所与所办公司的关系,科研与开发的关系,研究室与课题组的关系.在科研上,进一步完善”研发一体化,室组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实行全室一盘棋,聚合力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在科技开发上,按照”所司一体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强对种业公司的管理和监控,尽快使本院科技型企业~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进入规范性运作;在内部管理上,把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作为重点,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定岗,定编,定任务,定奖惩,加大后勤服务部门富余人员的调整分流力度,逐步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后勤管理和服务队伍.通过改革,使我院成为一个学科优势突出,产业优势明显,服务优质规范,管理高效科学, 综合实力强劲的应用开发型~xI-N机构.3.2积极发展科技产业在机制创新上,立足于”三个一体化”的模式,合理配置,利用现有资源,形成合力;在开发内容上,坚持走多样化,特色化的路子,不断开发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在操作手段上,利用我院自有成果多的优势,积极申请品种权保护,探索受保护品种的经营策略.在管理方式上,做到”六个统一”,即生产计划统一,种源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形成全所一盘棋;在发展方向上,瞄准规模化,产业化,多样化目标,加强技术创新,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拓展国内外市场,使经营总量取得突破,逐步壮大产业.3.3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在对成果开发转化的同时,立足”三农”服务,为盐城市农业发展当好盐城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做好科技服务工作.继续开展送科技下乡,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活(下转第153页)12期李娟等:旅游屏蔽区的错位发展策略一以陕西三原为例l53 裕的中近途客源市场,这是旅游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铁路上要增加在三原停留的旅游列车,公路上要重点打开关中环线与周边各个旅游地的联系,形成集聚优势.2.1.3错位营销错位营销即避开趋同性的竞争手段,刻意追求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竞争理念和竞争策略,来拓宽自己的市场空间.在适应市场变化的同时,尽可能地去实现与竞争对手的错位,做到商品错位,档次错位及服务错位.总之通过错位竞争,使处于不同消费层次,有着不同消费习惯的消费者,在大西安都市圈中都能找到与自己最相适宜的商品和服务.据香港旅游协会统计,每1美元的促销可带来120美元以上的外汇收人.三原应在宣传促销时提出自己的营销主题,实现错位营销.如在国内市场上推出“关中文化巨邑,丝路旅游新城”招牌,针对三原周边县区推出”美食三原,名人三原”招牌,针对书法爱好者推出”草圣故里,书法之乡”招牌.只有连续进行突出特色的促销宣传活动,旅游区的形象才能在国内与周围市场上树立起来.另外,对于不同的游客群采用不同的促销宣传方式:对于擅长于在网上冲浪的国内消费者,网络促销是必不可少的方式,是旅游者旅游信息来源的首选方式.电视,广播促销是一种广为接收的促销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杂志刊物,信息服务等部门多渠道,多形式,高密度地开展促销活动.2.2形象叠加形象叠加主要解决区域范围内综合吸引力的问题,关键环节是差异化的形象定位及对这种差异化的形象进行整合,形成形象吸引力的合力.三原因受到西安,成阳形象屏蔽的影响,在自身的形象定位上具有很大的难度,虽说三原也拥有自己的特色之处,如美食与书法,但三原”美食三原,名人三原”,“草圣故里,书法之乡”的招牌,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到西安回民街,西安碑林,书院门的形象屏蔽,若从推出整个大西安都市圈的形象来看,可将三原反映北方汉文化的美食与西安回民街反映伊斯兰文化的美食进行形象整合,将三原于右任”三峰鼎峙”与西安碑林,书院门的书法文化进行形象整合,使两者在空间上相互对应,相互补充,通过新的线路组合,形成新的旅游产品,将大西安都市圈推向更多的市场.通过形象叠加效应,使大西安都市圈内,西安以”东方古都”定位,成阳以”中国地热城”定位,三原以”北方汉文化美食城”定位,从而增强整个大西安都市圈的综合吸引力.3结语旅游屏蔽现象具有遍在性,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对屏蔽现象的研究,寻找资源开发的突破口,有助于平衡旅游冷热点之间的供求矛盾,有利于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和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三原历史文化名城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尽管三原旅游地受周边强势旅游资源的屏蔽影响,但三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对旅游市场仍具有很强吸引力.应确立错位发展和形象叠加策略,通过资源互补,构建旅游,交通,网络,营销的错位和形象再定位,使三原在整个大西安都市圈争取到属于自身的发展空间,打造”北方的文化美食城”.参考文献:[1]许春晓.旅游地屏蔽理论研究[J].热带地理,2001,21(1):61 —65.[2]许春晓.旅游地屏蔽现象研究[J].北京第--#1,国语学院, 2001,(1):71~81.[3]杨振之,陈顺明.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J].旅游学刊,2007,22(2):27~32.[4]刘红梅.阴影区旅游发展策略一以湖南永州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06.5.[5]杨振之,陈谨.”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3,18(3):62~67.[6]程静静,温倩,郑淑婧.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错位发展分析[J].黄山学院,2005,7(4):31~34.[7]张乐,黄金平.错位营销内涵与策略实施[J].商业时代,2004, (6):36.[8]陈言,程飞.发展”两山一湖”旅游产业的思考[J].旅游学刊, 2000.(5):60.,,0(上接第150页)动.办好农科网站,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真正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需,解农民之所忧,帮农民之所难.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进服务方法,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本领,通过热忱周到的为农服务,达到以情感人,以诚动人,以真情和诚信换取农民朋友的信赖.参考文献:[1]朱建国.重视”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8):52-53.[2]潘雪洁,”三农”问题解决途径探析[J].现代农业,2007, (8):118~119.席庸,萼’廊,8席席[3]赵兰荣.”三农”问题瓶颈及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2007, (8):84~85.[4]龙从霞.新农村建设中的”三农”问题及对策研究一以毕节试验区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79.[5]徐西莹,孙学立.浅谈我国”三农”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 2007,(11):179.[6]陈友放.现阶段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探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8):137.[7]于桂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J]. 新长征,2006,(5):20~21.[8]王荣红.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性[J].理论前沿, 2006,(23):38~39.。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创新科技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

第40卷第3期2021年6月农业科技管理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40,No.3Jun,2021文章编号:1001-8611(2021)03-0037-04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创新科技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陈贵江林玮朱锦磊白和盛张永泰(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225007)摘要:文章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论述了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作用,阐述了其在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方面的一些有益探索,并从为科技服务提供科技储备、为科技服务提供经费保障、为科技服务提供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了确保科技服务工作卓有成效开展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服务;创新;模式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肩负着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农业科技是农村产业振兴的源泉。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应根据地方生产需求,做好农业产业科技服务,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实施科技服务项目;加强学科与产业主体的对接,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共建多种形式的研发和服务平台,推广主推技术以及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等创新技术成果,为服务“三农”、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1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作用1.1为农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不断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
研究和完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配套技术,尤其是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提供技术保障,延长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益,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
1.2为全面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按照“农业新品种宣传到位、新技术推广到位、新模式示范到位、新装备展示到位、新信息发送到位”的思路,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民D0I:10.16849/KI.ISSN1001-8611.2021.03.009致富的带头人、领头雁,为振兴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农科院实习总结8篇

农科院实习总结8篇篇1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农业科学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专业技能,我于本学年某某时间段,在农科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农业科技的前沿动态,掌握农业科研的基本方法,以及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农业科研项目的参与与实施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多个农业科研项目。
这些项目涉及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与施肥等方面。
我深入田间地头,观察记录作物生长情况,收集数据,参与实验设计与实施。
通过这些实践,我对农业科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除了参与科研项目,我还参与了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向农户宣传现代农业技术,解答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技术推广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3. 实验室工作与学习在实习期间,我在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工作。
这些实验涉及土壤分析、作物营养诊断、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通过实验室工作,我不仅学会了实验技能,还了解了实验室的管理与运行。
此外,我还阅读了大量专业书籍和文献,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农业科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农业科研的基本方法。
同时,我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学会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2.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习期间,我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很多差异。
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高在实习期间,我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 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如实验技能、数据处理等方面。
此外,由于农业生产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有时实验进度会受到影响。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服务的成功实践与问题——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从 2 0世纪 6 0年代就开始了对农业科 技服务体 系 的探 索研 究 , 最初 的样板 工 程 到“ 从 一体 两翼 ”
( 以科 研为主体 , 科技开发和科 技服务为两翼 ) 的全面发 展战
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实施 的各类科技 服务 项 目( 1 来 看 , 表 ) 由 20 0 6年 的 7个科技帮扶 整村推进项 目扩展到 2 1 0 0年共计
江苏农业科学 2 1 0 2年第 4 0卷第 6期
邵 明灿 , 周建涛.新形势 下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服务的成功实践与问题—— 以江苏省农业科 学院为例[ ] J .江苏农业科学,0 2,0 6) 1 2 1 4 ( : —3
新形 势下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服务 的成功实践与 问题
— —
以江 苏省 农 业科 学 院为 例
增收服务 的 目标 , 首先应积极引导科技人员转变观念 , 坚持科
技与经 济结合 的原则 , 坚持科研 来源 于生产 , 成果 服务于生 产, 发展依赖于生产。综合各省级农科院的做法 , 分析福建省 农科院实施的“ 双百” 动、 行 黑龙 江省农科 院实 施的 “ 院县科 技合作共建” 以及我 们多年科 技服务 的经 验和做 法 , 我们 不
甘薯 、 肉用山羊、 特色水产等领域共建综 合性或专业性科技联 合示范基地 3 0多个 , 发展壮大现代农 业产业 、 为 促进农 民增
收发挥 了重要作用 。2 1 0 1年在江苏 省高淳 县成立 了苏浙 沪 农科院科技兴农示范基地和研究 中心 , 中心 旨在发挥 江苏 的 土地资源 、 浙江 的民间资本 、 上海 的市场潜力等优势 , 中三 集 地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 以服务 区域现代农业 发展 , 构建长 三 角合作大平台 , 加快推进长三角农业结 构 的调整 和农业现 代 化的步伐。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实验中心建设经验探讨——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为例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实验中心建设经验探讨——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为例陈光哲;王同;徐为民;王春梅;朱丹宇;周昊;薄秀英【摘要】农业科研单位的实验室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将有利于依托单位群体科研效率的提高.在院中心实验室现状基础上,分别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和仪器设备管理等方面入手探讨切实有效并符合单位现状的建设经验,力求发挥全院所有大型设备的最佳效能,使院实验室更好地为全院成果创新、科研产出等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6【总页数】3页(P316-318)【关键词】科研单位;中心实验室;管理;建设经验【作者】陈光哲;王同;徐为民;王春梅;朱丹宇;周昊;薄秀英【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11实验室建设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是科技攻关、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省级农业科研单位中心实验室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1],中心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将有利于依托单位群体科研效率的提高。
中心实验室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更高效、顺畅、经济的运行机制,使中心实验室能够更好地为全院科研服务,支撑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出。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科研单位应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建立科技平台的共享机制。
《“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包括研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在内的“六大平台”24个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
新时期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学科建设研究——以江苏省农科院农区所为例

新时期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学科建设研究——以江苏省农科院农区所为例刘钦;辛红霞;周明月【摘要】文章以江苏省农科院农区所为例,重点分析了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阐述了江苏省农科院农区所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建设原则、总体布局和发展重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挥学委会作用、优先满足人才需求、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强化与专业所联合协作、加强考核评估等加快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学科建设提供借鉴.【期刊名称】《农业科研经济管理》【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学科建设;措施【作者】刘钦;辛红霞;周明月【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国农业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区域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1]。
江苏作为农业大省和科技大省,高度重视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建设发展,1983年,为解决地、市农科院所与农业区划脱节、研究课题重复、科研力量分散等问题,江苏省委省政府按照农业区划在全省成立了9个农区所 (2013年增至11个),并在全国首创了“以省农科院带农区所”的科研体制,探索建立了全省农业科研机构“一盘棋”的科技创新格局。
30多年来,农区所紧紧围绕所在农区的农业结构、产业特点和农民需求,优化调整学科结构,集聚科技力量,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为推动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 新时期农区所学科建设的重要性1.1 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对农区所学科建设提出新要求近年来,随着江苏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以自然条件下传统农业生产形式为主导的大宗粮食作物生产规模逐渐稳定,以可控条件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导的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正在兴起,特色果品、盐土农业、“四青”作物、设施蔬菜、设施园艺、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现代农业产业逐渐成为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2]。
农业科研院所设立自由探索项目的成效分析——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研院所设立自由探索项目的成效分析——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付蓉【摘要】青年科技人员作为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主力,其发展现状彰显了科研单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实力和发展趋势.文章总结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针对35周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设立的自由探索项目的成效,对科研院所如何加强基础研究实力,引导青年人员发展给予参考借鉴.【期刊名称】《科技视界》【年(卷),期】2017(000)018【总页数】2页(P164,161)【关键词】科研院所;自由探索;青年;成效【作者】付蓉【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江苏南京 210014【正文语种】中文科技是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势,人才是高素质的、具备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力资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技与人才越来越互相依存。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
《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也强调把“支持和培养一批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作为七项主要任务之一,把“实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作为七大政策措施之一。
据调查统计,江苏省农业科学院35岁以下青年人数占全院在职职工的39%,其中博士学历占31.44%,硕士学历占54.12%,初级职称占40%,中级职称占50%,高级职称只占10%,青年科技人员成为我院科技队伍的主体。
当前,国家和省级的各种项目申报大多需要有博士学历或要求具有副研究员资格,青年科技人员尤其是硕士研究生能够有资格申请的项目资源有限,成为课题负责人的机会渺茫,大部分人都只能选择参加项目。
因而这个群体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科研经费难以争取,科研成果难以形成。
我院本着以培养后备人才和重大项目储备为主要目标的思想,推行科技立项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设立了一批针对3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的自由探索项目,其目的就是围绕现代高效农业相关学科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引导和支持,鼓励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加快转变研究方向,加强基础性、探索性研究,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学科结构和实力。
新时代农业科研单位干部队伍建设初探——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文章编号:1001-8611(2020)02-0081-03新时代农业科研单位干部队伍建设初探——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吴云良武国峰周蓓蓓还红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新要求。
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选人用人工作的重视,更显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后,党和国家对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更高、更严、更全面的要求。
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开展的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为例,总结了在实践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效,分析了当前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制订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加强优秀青年干部培养、强化干部能力素质培训、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以期为新时代农业科研单位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农业科研单位;干部队伍;建设;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图分类号:G316文献标识码:ADOI:10.16849/KI.ISSN1001-8611.2020.02.022收稿日期:2019-12-23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党建创新课题(DJ (2019)01)作者简介:吴云良(1981-),男,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人事处科长。
主要研究方向:人事人才管理,农业科技管理。
还红华为本文通讯作者。
第39卷第2期2020年4月农业科技管理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9,No.2Apr,2020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一重大命题,强调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1]。
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把干部选拔任用政治关口、激励干部主动担当作为、提高选人用人质量、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把德才兼备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
新形势下加快农业科研单位种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并从创 新种业 科研体 制机 制、 加快推 进种 子企 业兼并 重组 、 成 立种业研 究 院、 重视人 才 引进 与培 养、 加强科 企合 作 、 组 建 高新技 术 集 团等 方面提 出了加 快农 业科研 单位种 业发展 的思路 , 以期 为促进 全 国农 业科研 单位种 业 的快速发展 提供 参考 。
关 键词 : 农业科研 单位 ; 种业发 展 ; 现状; 存在 的 问题 ; 发 展 思路 ; 河 南省农 业科 学院
Pr a c ic t e a nd Ex p l o r a io t n o f Ac c e l e r a t i n g t he De v e l o pm e nt o f S e e d I nd us t r y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c i e n t i f i c Re s e a r c h
Z h e n Biblioteka z h o u , 4 5 0 0 0 2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n e w s i t u a t i o n o f s e e d i n d u s t r y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C h i n a a n d t a k i n g He n n a Ac a d e my o f Ag r i c u l t u r l a S c i e n c e s a s a c a s e , d e v e l o p me n t c o u r s 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e x i s t i n g p r o b l e ms o f i t s s e e d i n d u s t y r we r e e l a b o r a t e d i n d e t a i l i n t h e p a p e r .T h i n k i n g s t r a i n s f o r s p e e d u p he t d e v e l o p me n t f o s e e d i n d u s t r y we r e p u t f o r wa r d f r o m s u c h a s p e c  ̄ a s i n n o v a t i o n f o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 s y s t e m a n d me c h ni a s m,
现代农业科研基地提升装备技术水平的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 业 的 基 本 要 求 。 是 要 用 现 代 物 质 条 件 装 备 农 业 , 现 代 科 就 用
学 技 术 改 造 农 业 . 现 代 产 业 体 系 提 升 农 业 。 现 代 经 营 形 式 用 用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 现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基 本要 求 。 实
12 江 苏 特 点 的 现 代农 业迫 切 需 要 装 备 技 术 作 支 撑 .
期 。 发展 农 业 装 备 技 术 对 提 高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 障 国 家 粮 保
食 安 全 、 强 农 产 品竞 争力 现 农 民 增 收 、 进 农 村 经 济 和 社 增 实 促 会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实 现 我 国 传 统 农 业 向现 代 农 业 转 变 的 是
农 业 现 代 化 是 具 有 先 进 的 科 学 技 术 、现 代 的 物 质 装 备 、 高 效 的 组 织 方 式 、 善 的 服 务体 系 和 良好 的 生 态 环 境 , 有 较 高 完 拥 土 地 产 出 率 、劳 动 生 产 率 和 资 源 利 用 率 的 现代 农 业 发 展 形 态 。 也 是从 根 本 上 改 造 传 统 农 业 ,把 农 业 建 成 具 有 显 著 经 济 效 益 、 社 会 效 益 和 生 态 效 益 的可 持 续 发 展农 业 的过 程 。我 国农 业 现代
业 建 设 进 程 的快 慢 。
2o 0 7年 中 央“ 号 文 件 ” 一 明确 提 出 . 用 现 代 物 质 条件 来 装 要
1 现 代农 业与农 业现 代化 呼唤农 业 装备技 术
11 用 现代 物质 条件 装 备 农 业 是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 现 农 业 现 代 . 实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9,(3):34-37...Manaaement for Economy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杨芸,聂亚锋",柏宗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摘要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根基。
农业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建设一支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对引领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总结了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现状及主要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推行精准高效的引才选才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创新型人才实践与思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根基。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能够提出和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人才,主要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1+o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社会和国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如何有目的地培养这类优秀人才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研究方向*2]'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显著提升一方面离不开大量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投入,同时又对农业科研人才资源数量或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农业科研人才队伍仍然存在总量不足、人才队伍结构尚不合理、整体质量不高等问题[3],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科研创新事业的快速发展。
农业科研单位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肩负着引领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任,要引领科技创新事业走在世界前列,就必须加强农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逐渐打一有创新、创新神创新能力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
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探讨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设的重要义、农业科研单位人才的特点,结合农业科技创新和重大成果产出的导向,从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人才引进、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举措,以丰富农业科研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
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探讨与实践——以华东(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案例

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探讨与实践——以华东(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案例严少华;李德新【摘要】How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is a new task for all the relevant institutions and departments.In recent years,Jiangsu Provinc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s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and actively exploring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and hence has great achievements in innovation platform,subject construction,experimental base construction,and the innovation establishment.%如何推进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是摆在各地有关单位和部门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近年来,江苏省农科院加快华东(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创新平台的搭建上、在学科团队建设上,在试验基地的建设上、在创新联盟的建立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期刊名称】《农业科研经济管理》【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农业【作者】严少华;李德新【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32005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约定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依托主体,共建“中国农业科技华东创新中心”。
农业科研实习报告3篇

农业科研实习报告农业科研实习报告精选3篇(一)实习报告:农业科研实习一、实习背景和目的我在本次实习中选择了农业科研领域进行实习。
农业科研是指通过研究农业生产、农作物种植、农业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实践。
我选择农业科研实习的目的有以下几点:1. 深入了解农业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升自己在农业领域的专业能力;2. 学习和掌握农业科研中的实验设计、数据统计和分析等技巧;3. 了解农业科研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拓宽自己对农业学科的视野。
二、实习内容和实施步骤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文献调研和综述:通过阅读相关的农业科研论文和书籍,了解农业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撰写了一份综述报告,总结了农业科研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2. 实验设计和数据统计:参与了一项农业科研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在实验过程中学习了实验的设计原则和常用的数据统计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数据分析;3. 实地调研和观察:参观了一家示范农场,并与农场负责人和农民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困难和需求,并借此了解了农业科研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联系;4. 科研成果报告和展示:参与了一个农业科研成果的报告和展示工作,与团队成员一起准备了报告内容,并进行了现场展示。
三、实习心得和收获通过这次农业科研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1. 深入了解了农业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农业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2. 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统计,掌握了实验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技巧;3. 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了解了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并对农业科研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4. 参与科研成果的报告和展示,锻炼了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实习总结和建议通过这次农业科研实习,我感受到了农业科研的重要性和意义,也对农业科研领域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农业科研领域的前沿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形势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重大成果的实践与思考

熊明民为本文通讯作者。
·58·
农业科技管理
第 38 卷
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农科院传统优势学科被削弱,获 奖 难 度 加 大 ,迫 切 需 要 进 一 步 加 大 对 国 家 奖 成 果 的 培 育力度,有效掌握全院重大成果培育进展和国家奖产 出 预 期 ,对 国 家 奖 成 果 培 育 进 行 整 体 部 署 与 统 筹 谋 划,提高中国农科院研制成果获国家奖的成功率。 1.3 2030 年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对中国农科院 培育重大成果提出了新的需求 2016 年,全国科技 创新大会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步走”的系统 部署,明确提出到 2030 年,我国将进入 创 新 型 国 家 前列。实现“2030 年农业科技主要领域拥有可持续 的 科 技 突 破 能 力 、全 球 创 新 引 领 能 力 和 明 显 竞 争 优 势”的发展目标[4],急需在重点领域进行科研攻关,获 得重大突破。中国农科院面向 2030 年科技发展战略 需求,统筹配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及创新工程、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等 自 主 经 费 ,开 展 农 业 科 技 自 主 创 新 ,重 点 突 破 一 批 战 略 必 争 领 域 的 重 大 基 础 科 学 问 题 与 前 瞻 技 术 ,攻 克 一 批 制 约 我 国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的核心关键技术,创建一批支撑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 综 合 技 术 模 式 并 集 成 示 范 ,在 此 基 础 上 培 育 一 批 重大成果,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产业支撑能力[5]。
中图分类号:G311;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49/KI.ISSN1001-8611.2019.02.016
农业科研单位提升科研管理能力的途径探讨——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研单位提升科研管理能力的途径探讨——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作者:王澎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8期王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江苏南京 210014)【摘要】本文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队伍的特点,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了提升科研管理能力,打造高效科管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管理能力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十二五”期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成为农业科研单位的主要任务。
科研管理是农业科研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科研和生产。
科研管理水平决定了科研方向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科研队伍的合理整合效果及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最大限度发挥,以及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功能能否超常发展。
因此,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提高科研管理能力,建立高效的科管服务体系。
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管理体系创新的主体,科研管理创新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决定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要求管理者必须在思想、意识、行为、能力、知识等方面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因此,科研管理创新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科研管理者要有较高的创新管理素质。
1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队伍的特点农业科研单位多内设科研处或科技处等职能处室为主要科研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本单位的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除科研处外,院内各专业所和地方农区所还分别有1-2名专职科研管理工作人员,拥有一支36人的科研管理队伍,经调查,发现此团队有如下特点:1.1 学历普遍较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院本部为例,各专业所及中心科管科工作人员共计14人,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其中硕士7人,博士2人;具有副研究员职称的4人,助理研究员6人,其余均为研究实习员。
科管工作人员受教育水平较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如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宽泛的知识层面,以及其它方面的能力素养。
江苏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研究

江苏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农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研究,探讨了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影响因素对农业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首先分析了江苏省农业发展现状,然后深入研究了农业竞争力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影响因素。
总结出研究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了研究的限制。
通过此研究,可以为江苏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为提升农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江苏省、农业竞争力、因子分析、现状分析、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因素、提升策略、结论、展望、限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之一,农业一直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江苏省农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提升江苏省农业的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江苏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是研究的基础。
了解江苏省农业的现状,包括产业结构、生产技术、市场需求等情况,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探讨江苏省农业竞争力的内部因素是本研究的重点之一。
内部因素包括农业生产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江苏省农业的竞争力水平。
外部环境因素也是决定江苏省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国际贸易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都会对江苏省农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江苏省农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制定提升策略,为江苏省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是非常重大的。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江苏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研究,探讨该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提升江苏省农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江苏省农业发展现状,了解农业生产结构、产业布局、技术水平等情况,为确定竞争力分析的基础数据提供支持。
2. 探讨江苏省农业竞争力的内部因素,包括生产要素配置、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水平等方面,揭示农业竞争力的内在驱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分析了在国家实施种业新政和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研究提出了科研单位育种竞争力提升的路径与对策,包括将商业化育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提升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能力和挖掘在非主要农作物育种领域的研发潜力等。
关键词:种业新政;商业化育种;基础性研究;育种竞争力2011年4月,被业内称之为种业新政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确立了农作物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地位,提出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201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发布,强调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突出以企业为主体,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1-2]。
国家对现代农作物育种体系进行战略布局,对科研育种的功能主体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育种竞争力
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周明月 刘 钦 孙洪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
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探索性研究项目[CX(12)5094]
通信作者:孙洪武
假冒伪劣种子的违法行为,有效的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积极维护农户的权益。
3.4 企业要加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意识 随着农户商品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选购玉米种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还要综合考虑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等客户需求。
未来种子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
企业自身一方面要加强科研创新,提高品种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服务意识,积极满足农户的合理要求。
对待品种在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企业要积极处理,找明原因,积极维护农户的权益,树立在农户中的信誉。
总之,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我国的玉米种子产业想要获得质变性的发展,必须要打破固有的传统模式,减少行政干预,增加市场调节,加快品种创新,增强品种保护,净化市场环境,重塑品牌形象。
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扭转当前玉米种子行业疲软与萎缩的不利局面,才能找到我国玉米种子产业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李艳,张晓明,梁超,等.新时期中国种业发展之路.中国种业,2013(8):5-7
[2]邵长勇.山东省种业特许经营战略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3]龙艳.对《种子法》品种审定制度的修改建议.中国种业,2011(12):17-19
[4]李艳,王德成,邵长勇,等.山东省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中国种业,2009(10):3-5
[5]邵长勇.中国种子贸易战略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6]李晓芬.现行品种审定制度弊端凸显.北京农业,2011(8):32-33
[7]邵长勇,唐欣,李艳,等.中国未来种子产业发展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
究.中国种业,2008(6):1-3
[8]邵长勇.中国种子出口贸易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9]邵长勇,王建中,李艳,等.植物新品种保护与社会公共产品服务.中国
种业,2007(6):5-7
[10]邵长勇,王德成,刘晓燕,等.植物新品种保护对我国种子出口贸易的
影响.中国种业,2012(11):4-7
[11]邵长勇.种子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行为.中国种业,2003(6):3-4
(收稿日期:201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