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考试条文归纳(便于记忆 看了 不后悔)

合集下载

完整版)金匮要略条文

完整版)金匮要略条文

完整版)金匮要略条文问:为什么高明的医生能够治疗未病之症?师曰:治疗未病之症,需要看到肝脏的疾病,知道肝脏传递给脾脏,就需要先治疗脾脏的实证。

四季脾王不受邪气的影响,不需要额外补充。

中等水平的医生不了解肝脏和脾脏之间的关系,看到肝脏疾病,却不知道要治疗脾脏实证。

肝脏疾病需要使用酸性药物进行补充,焦苦性药物进行辅助,甘味药物进行增强。

酸性药物进入肝脏,焦苦性药物进入心脏,甘味药物进入脾脏。

脾脏能够伤害肾脏,如果肾脏气血微弱,水分就不能流动。

水分不能流动,心火气就会过旺,从而伤害肺脏。

肺脏受到伤害,金气就不能流动。

金气不能流动,肝脏气就会过旺,肝脏就会自我治愈。

这是治疗肝脏补充脾脏的关键。

如果肝脏虚弱,就需要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补充,如果肝脏实证,就不需要使用这种方法。

经文中说:“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这是它的意义。

其他脏器也可以参考这种方法。

人类天生具有五个常数,由于风气的影响而生长。

风气虽然能够生养万物,但也能够伤害万物,就像水能够浮舟,也能够覆舟。

如果五个脏器的元气畅通,人就会健康平和。

外来的邪气和风气会导致人的死亡。

千般疾病难以治愈,但不超过三种情况:第一,经络受到邪气侵袭,进入脏器和肠胃,是内部的原因;第二,四肢和九个孔道,血脉相互传递,阻塞不通,是皮肤外部的原因;第三,房室、金刃、虫兽等伤害。

详细了解这些,就可以治愈疾病。

如果人们能够保持谨慎,不让邪气干扰经络,适当调整经络,使其流向脏器和肠胃,就可以治疗疾病。

四肢感到沉重和不灵活,就可以进行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等治疗方法,避免九个孔道阻塞。

此外,还需要避免违反法律法规,避免受到动物的伤害。

在饮食方面,需要减少冷热、苦涩、酸辣、甘甜等因素,避免身体虚弱,这样疾病就无法侵入身体的深处。

深处指的是三焦通会元气的地方,是血气流注的地方;表面指的是皮肤和脏器的文理。

问:什么是急需要救治里面和外面的病?师曰:如果医生给病人使用药物后,病人持续腹泻和身体疼痛,就需要急需治疗内部的病;如果身体疼痛后,腹泻得到缓解,就需要急需治疗外部的病。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金匮要略》重要条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故实脾,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藏准此。

【0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纹理也。

【02】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09】师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藏即死,入府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清,身冷,为入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府即愈。

【11】问曰:脉脱入藏即死,入府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

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12】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14】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金匮要略必背条文新编1

金匮要略必背条文新编1

1 《金匮要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已病防传,虚实异治(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故实脾,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藏准此。

三条发病途径(2)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问诊(4) 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病邪特性(13)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肤,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表里同病治则(14)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痼疾加卒病(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简述五邪中人的特点。

五邪是指风、寒、雾、湿、饮食五种病邪,又分别称作清、浊、大、小、谷饪之邪。

五邪侵袭人体,各有一定的规律,即“五邪中人,各有法度”之谓。

风为阳邪,其性散漫,多中于午前而侵犯肌表,令人脉浮缓;寒为阴邪,其性紧束,常在暮时中于经络之里,令人脉紧急;湿邪类水,其性重浊下流,常伤于下而流注关节;雾露之邪轻清居上,易伤于上而犯皮腠;饮食之邪即谷饪之邪,从口而入,易损伤脾胃,而形成宿食。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按章节分类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按章节分类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按章节分类第一篇:《金匮要略》重点条文按章节分类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21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2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1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5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2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恶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8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3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8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14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15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16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17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18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螷虫丸主之.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6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8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10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13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14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1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9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0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11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12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14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7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16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1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2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15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16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29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3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10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1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18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2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23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24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1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18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19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0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11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14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15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17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3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4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沉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2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4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5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1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5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6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9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第二篇:金匮要略重点整理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简述五邪中人的特点。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1)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1)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这;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1条第一段)2.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15)★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3.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11)4.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12)5.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20)6.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21)7.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22)★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8.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1条第一段)9.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5)10.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10)11.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

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13)★疟病脉证并治第四:12.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期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为虐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2)★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12.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恶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2)13.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金匮要略重要背诵条文

金匮要略重要背诵条文

金匮要略重要背诵条文1.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2.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3.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甘草、白术、黄芪)4.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5.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6.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7.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方药: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8.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饴糖)9.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10.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11.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12.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1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实、薤白、白酒)14.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实、薤白、半夏、白酒)15.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16.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诸之。

17.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18.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柴胡、黄芪、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大枣、生姜)19.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 背诵条文

金匮要略 背诵条文

《金匮要略》原文背诵条例整理版(2012)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发病与预防】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2.【病因-反常气候】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

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末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3. 【病因-病邪特性】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穀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4.【论治-已病防传、虚实异治】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5. 【湿病-基本治法-发汗】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

(完整word版)金匮要略必背条文

(完整word版)金匮要略必背条文

1《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已病防传,虚实异治(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藏准此。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湿病发汗(18)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狐惑病临床表现及内服主方(10)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风湿历节(8)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寒湿历节(10)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重证证治(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虚劳里急(1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虚寒肺痿(5)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虚热肺痿(10)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热饮迫肺(13)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肺寒饮挟热(13)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主症(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金匮要略考试条文归纳(便于记忆看了不后悔)

金匮要略考试条文归纳(便于记忆看了不后悔)

金匮要略考试条文归纳(便于记忆看了不后悔)一、《金匮》的性质和沿革二、《金匮》内容概况、编写体例和在中医学的地位三、《金匮》学术思想 1.渊源于《内》、《难》二经2.整体观念3.恒动观念4.预防学思想5.脏腑经络学说是本书的立论依据6.辨病和辨证相结合7.创立了病因学四、《金匮》的论治特点1.治未病的思想2.治病求本3.重视正气,治疗中保护正气4.根据病位,因势利导5.标本先后,治有缓急6.同病异治,异病同治7.用药特点五、《金匮》的学习方法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一、发病、病因1、发病与预防(2)一类病机及预防2、病因(8)二类3、病机(10)二类1、已病防传、虚实异治(1)一类2、表里同病(14)一类二、★论治3、痼疾加卒病(15)一类4、审因论治(17)二类5、饮食与调护(16)二类1、指导思想:人与自然界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的整体观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2)整体观念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2)人体内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1)的整体观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1)2、病因: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千般M难,不越三条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2)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3、病机:阴阳失衡――有阳无阴――厥阳独行(10)4、诊法:5、预防医学:四季脾旺不受邪(1)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2)治未病之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2)未病先防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2)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2)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2)治未病之脏腑――既病防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1)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2)有病早治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2)6、治则:① 虚实当异治:“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

”是其意也(1)肝实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1)以肝病为例肝虚证――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1)② 表里分缓急:急者先治,缓者后治(14)③ 新久有先后;先治卒病,后治痼疾(15)④ 审因论治,当随其所得而攻之(17)⑤ 饮食与调护,根据病人饮食居处和五脏喜恶进行护理。

金匮要略条文背诵

金匮要略条文背诵

金匮要略条文背诵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金匮要略条文背诵)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金匮要略条文背诵的全部内容。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小明姐姐の重点)by:球第一篇:一、发病与预防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行舟,亦能覆舟.若五藏真元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二、病因1.反常气候: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

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2.疾病分类和病邪性质: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古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三、病机(阴阳失衡)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四、论治1.已病防传: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2.表里同病: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伤寒论》《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伤寒论》《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伤寒论》《金匮要略》背诵条文不利,小青龙汤主之。

20】伤寒表不解,头痛发热,身疼痛,口渴,小便不利,小青龙汤主之。

21】伤寒表不解,身重疼痛,口渴而喜饮,小便不利,小青龙汤主之。

22】伤寒表不解,身疼重,恶寒发热,口渴,小便不利,小青龙汤主之。

23】伤寒表不解,身疼重,恶寒发热,口渴,小便不利,小青龙汤加桂枝主之。

24】伤寒表不解,身疼重,恶寒发热,口渴,小便不利,小青龙汤加人参主之。

25】伤寒表不解,身疼重,恶寒发热,口渴,小便不利,小青龙汤加甘草主之。

26】伤寒表不解,身疼重,恶寒发热,口渴,小便不利,小青龙汤加生姜主之。

27】伤寒表不解,身疼重,恶寒发热,口渴,小便不利,小青龙汤加黄芩主之。

28】伤寒表不解,身疼重,恶寒发热,口渴,小便不利,小青龙汤加XXX主之。

噎、小便不利、少腹满、喘的人可以服用小青龙汤治疗。

太阳病引起的蓄水证,表现为心下有水气、微喘、发热不渴。

如果服用汤后感到口渴,说明寒邪已经去除,汤有效。

此时可以服用小青龙汤。

太阳病引起的腑证-蓄水证-五苓散证,表现为发汗后大量出汗,胃中变得干燥,烦躁失眠,渴望饮水。

如果脉搏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可以服用五苓散。

如果发汗后脉搏浮数,感到烦渴,可以服用五苓散。

中风发热持续六七天,出现表里证,渴望饮水,但饮水后会呕吐,称为水逆,可以服用五苓散。

伤寒引起的汗出后口渴,可以服用五苓散;如果不口渴,可以服用茯苓甘草汤。

太阳病引起的蓄血证,热结膀胱,病人烦躁如狂,出现下血,下血后病情好转。

如果还有少腹急结的症状,可以服用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发作三天后,出现汗、吐、下、温针等治疗仍然不见好转,属于坏病,不适合使用桂枝汤。

需要根据脉象和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

病人身体发热,却想穿衣,说明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身体大寒,却不想穿衣,说明寒在皮肤,热在骨髓。

伤寒引起的下利清谷不止,伴有身体疼痛,需要急救里面。

如果后来身体疼痛,清便自调,需要急救表面。

急救里面可以使用四逆汤,急救表面可以使用桂枝汤。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金匮背诵条文问:上等医生治疗未发病的情况,为什么?师答:治疗未发病是指看到肝病,知道肝脏传递到脾脏,应该先治疗脾脏,使其在四季中处于旺盛状态,不受邪气侵犯,不必加以补充。

中等医生不了解脏腑之间的相互传递,看到肝病只会治疗肝脏,而不知道先要治疗脾脏。

肝病需要使用酸性药物进行补充,焦苦性药物进行助助,甘味药物进行增加,以调节治疗。

(酸性药物进入肝脏,焦苦性药物进入心脏,甘味药物进入脾脏。

脾脏可以伤害肾脏,肾气微弱,水分无法流通,心火气盛,伤害肺部,肺部受伤,金气无法流通,肝气就会盛起。

因此,实施脾脏治疗可以使肝脏自我恢复。

这是治疗肝脏补充脾脏的关键之道。

)如果肝脏虚弱,则需要使用此方法进行治疗;如果肝脏实在,则不需要使用此方法。

经文中说:“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这是其意义。

其他脏腑也可以参照这个方法进行治疗。

问:什么是需要紧急治疗里面和表面的病症?师答:如果医生给病人下药,结果导致持续腹泻、身体疼痛,需要紧急治疗里面的病症;如果身体疼痛,但是小便清晰,需要紧急治疗表面的病症。

对于慢性病症,加上急性病症,需要先治疗急性病症,然后再治疗慢性病症。

师答:每个脏腑都有不同的喜好和厌恶,应该根据这个情况进行治疗。

例如,口渴的病人可以喝猪苓汤。

其他病症也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治疗。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太阳病症状明显,身体强壮,脉搏反而缓慢,这是痉挛症状,可以使用栝蒌桂枝汤进行治疗。

太阳病症状没有出汗,小便反而减少,气体上升到胸部,口噤无法说话,有刚性痉挛症状,可以使用葛根汤进行治疗。

痉挛症状会出现胸部充满,口噤无法说话,卧床不安,脚部痉挛,会出现牙关紧闭的情况,可以使用大承气汤进行治疗。

太阳病症状出现关节疼痛和烦躁,脉搏缓慢而细,这是湿痹症状。

湿痹症状会导致小便不畅,大便反而快速。

需要治疗小便不畅的问题。

对于湿气病症,身体烦躁疼痛,可以使用麻黄加术汤进行出汗治疗,但不要过度使用。

风湿病症会导致全身疼痛,发热,在晚上症状最严重。

伤寒、金匮要背的条文!(很强大)

伤寒、金匮要背的条文!(很强大)

伤寒、金匮要背的条文!(很强大)一、伤寒杂病论背诵条文太阳病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本证一中风表虚证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耳。

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

宜桂枝汤。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二伤寒表实证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3.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三表郁轻证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江西中医药大学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

江西中医药大学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54课时)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已病防传,虚实异治)15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痼疾加卒病)17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审因论治)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11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

(柔痉)12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欲作刚痉)20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寒湿在表)21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风湿在表)22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风湿兼气虚)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1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

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总纲)5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病正治法)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2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恶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辨证)8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蕴蕴)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风湿历节)10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寒湿历节)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3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金匮要略重要背诵条文整理

金匮要略重要背诵条文整理

金匮要略重要背诵条文整理金匮要略重要背诵条文整理1.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2.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3.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甘草、白术、黄芪)4.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5.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6.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7.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方药: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8.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饴糖)9.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10. 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11.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12.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13.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实、薤白、白酒)14.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实、薤白、半夏、白酒)15.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16.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诸之。

17.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18.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金匮要略必背条文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金匮要略必背条文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金匮要略方论》必背条文65条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2.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

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凡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脏,即医治之。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10.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13.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

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

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

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

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䅽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17.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

广州中医药大学论坛金匮要略重要背诵条文(范文)[修改版]

广州中医药大学论坛金匮要略重要背诵条文(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广州中医药大学论坛金匮要略重要背诵条文(范文)广州中医药大学论坛金匮要略重要背诵条文一、金匮要略重要背诵条文 1.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2.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3.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甘草、白术、黄芪)4.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5.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6.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7.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方药: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8.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饴糖)9.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10.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11.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12.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1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实、薤白、白酒)14.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实、薤白、半夏、白酒)15.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16.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诸之。

17.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18.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完整版)金匮要略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完整版)金匮要略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金匮要略》知识点总结1、《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

北宋·林亿等整理《金匮要略方论》。

2、以脏腑经络学说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

3、共载方剂205首,在剂型方面,既有汤、丸、散、酒的内服药剂,又有熏、洗、坐、敷等外治药剂。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2】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名解】①五常:即五行②客气邪风:泛指外来的致病因素③千般疢难:一切的疾病【要点】①核心思想:内因为主发病学观点②病因分类:内所因、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2、【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名解】①上工:指高明的医生②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

【要点】①治未病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②治未病以肝病为例——肝实脾虚证治则: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③肝虚证的治则: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3、【14】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要点】先解表后治里——表证重,里不虚;先治里后解表——里证重,里虚者;表里兼治——表里同病,相互影响4、【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名解】①痼疾:指难治的慢性久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一、《金匮》的性质和沿革二、《金匮》内容概况、编写体例和在中医学的地位三、《金匮》学术思想1.渊源于《内》、《难》二经2.整体观念3.恒动观念4.预防学思想5.脏腑经络学说是本书的立论依据6.辨病和辨证相结合7.创立了病因学四、《金匮》的论治特点1.治未病的思想2.治病求本3.重视正气,治疗中保护正气4.根据病位,因势利导5.标本先后,治有缓急6.同病异治,异病同治7.用药特点五、《金匮》的学习方法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一、发病、病因 1、发病与预防(2)一类病机及预防 2、病因(8)二类3、病机(10)二类1、已病防传、虚实异治(1)一类2、表里同病(14)一类二、★论治 3、痼疾加卒病(15)一类4、审因论治(17)二类5、饮食与调护(16)二类1、指导思想:人与自然界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的整体观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2)整体观念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2)人体内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1)的整体观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1)2、病因: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2)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3、病机:阴阳失衡——有阳无阴——厥阳独行(10)4、诊法:5、预防医学:四季脾旺不受邪(1)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2)治未病之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2)未病先防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2)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2)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2)治未病之脏腑——既病防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1)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2)有病早治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2)6、治则:①虚实当异治:“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

”是其意也(1)肝实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1)以肝病为例肝虚证——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1)②表里分缓急:急者先治,缓者后治(14)③新久有先后;先治卒病,后治痼疾(15)④审因论治,当随其所得而攻之(17)⑤饮食与调护,根据病人饮食居处和五脏喜恶进行护理。

(16)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脉证与病机(1) (总纲) 一类百合病正治法(5)一类误汗(2)一类证治救治法误下(3)二类误吐(4)二类变渴(6)(7)三类变治法变发热(8)三类临床表现和内服方(10)一类狐惑病证治外治法(11)(12)一类酿脓证治(13)一类百合病概念:以精神恍惚不定,饮食、行动失调,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治疗学——“因百合一味而廖此疾”之“百合说”命名病机学——“百脉一宗”说症状学——临床所见症状百出热病后余热未尽病因病机阴液暗耗——心肺阴虚内热(心阴虚为主)情志不遂,郁久化火“意欲食复不能食”“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常默默”主症“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1)“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正治法——养阴清热,宁心安神治则“各随证治之”禁忌——汗、吐、下正治法——百合地黄汤——养阴清热,宁心安神(5)误汗后——百合知母汤——养阴清热,补虚润燥(2)辩证施治误下后——滑石代赭汤——养阴清热、利尿降逆(3)误吐后——百合鸡子汤——养阴润燥,以安脏气(4)变渴;变发热(6、7、8)狐惑病概念:以人体上部、下部的蚀烂,甚或成脓为主症,伴有精神恍惚,狐疑惑乱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病因病机:湿热内蕴湿热虫毒上扰目喉虫毒内扰循肝经下注二阴(10)“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临床特征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10)“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13)(13)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清解热毒,安中化湿(10)辩证狐惑酿脓——赤小豆当归散——清热利湿,解毒排脓(13)施治蚀于下部——苦参汤洗之——杀虫解毒化湿(11)外治法蚀于肛者——雄黄熏之——杀虫解毒燥湿(12)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脉证与病机(1)一类中风病成因与辩证(2)第一段二类,第二段一类病因病机(4)(6)(7)三类历节病风湿历节(8)一类证治寒湿历节(10)一类概念:以突然昏倒或未经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甚至昏不识人为特征的疾病。

病因病机:“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正虚邪中——静脉痹阻,瘀塞不通,气血不能畅行,筋脉失养。

中“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脉微而数”(1)风主要脉症病“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2)邪在于络营气不能运行于肌表肌肤不仁分证邪在于经血气不能运行于肢体即重不胜(2)邪入于府痰浊蒙蔽清窍,神失清灵即不识人邪入于藏心脾欲绝舌即难言,口吐涎概念:以全身逐个关节疼痛,痛势剧烈,甚至肿大变形,不可屈伸为主症的疾病。

病“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因内因——肝肾先虚(4)病“盛人脉涩小,短气”——气虚气血(7)历机“(脉)弱则血不足”——血虚虚弱(6)节“汗出入水中”——寒湿外侵(4)病外因“少阴脉浮……浮则为风”(6)风寒湿侵袭“饮酒汗出当风”(7)病机:“风血相搏”——气血肝肾更虚,筋骨、关节、肌肉失养(6)“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临床欲吐”(8)特征“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10)“疼痛如掣”(6)风湿历节——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证治滋阴清热(8)寒湿历节——乌头汤——温经散寒,除湿止痛(10)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成因与轻证的证治(1)二类血痹重证的证治(2)一类脉象总纲(3)一类脾肾阳气虚衰——虚劳脱气(11)三类虚劳病病机与辩证肾阴阳亏虚——虚劳无子(7)三类阴阳两虚盗汗——虚劳盗汗(9)三类阴阳两虚虚劳失精(8)一类虚劳腹痛(13)(14)一类证治阳虚——虚劳腰痛(15)一类阴虚——虚劳不寐(17)一类虚实夹杂气血两虚感受风邪——虚劳风气(16)一类虚劳干血(18)一类血痹病虚劳病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寒饮郁肺(6)一类嗽痰浊壅肺(7)三类上寒饮夹热(8)(9)三类气(14)一类病饮热迫肺(13)一类证肺胃阴虚(10)三类概念:肺气胀满。

以咳嗽上气,喉中痰鸣,甚则喘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病因病机:素有内饮,复感外邪-内外合邪,肺气胀满。

表寒内饮——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以散寒宣肺,降逆平喘化痰(6)痰浊壅滞——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以涤痰除浊导滞(7)寒饮壅肺——咳而脉浮,胸满烦躁——厚朴麻黄汤郁热迫肺以解表化饮,止咳平喘(8)咳脾虚水停——咳而脉沉,身体浮肿——泽漆汤,嗽饮热郁肺以补脾逐水通阳,止咳平喘清热(9)上饮热迫肺——咳而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气——越婢加半夏汤以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13)外寒内饮——咳而上气,烦躁而喘,心下有水,脉浮——挟热迫肺小青龙汤加石膏汤以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14)肺胃阴虚气逆——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咳嗽气逆,咽喉不利,痰难咯、粘稠,颧红,潮热——滋阴清热,润肺下气——麦门冬汤(10)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病因病机(1)二类典型证侯(3)一类胸痰浊壅盛(4)一类痹气结在胸(5)一类病证胸痹轻证(6)二类治胸痹急证(7)一类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肝着——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胸胁痞闷不舒,胀痛或刺痛,喜太息。

——行气活血,通阳散结——旋覆花汤。

(7)脾约——胃热气盛,脾津不足——小便频数,大便秘结——清热润燥通便——麻子仁丸。

(15)肾着——寒湿痹着于腰部——腰冷、腰痛、腰重,形如水状——温中散寒,健脾除湿——甘姜苓术汤。

(16)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1)(2)一类分类及主留饮的脉证(8)(9)(10)二类要脉证伏饮的脉证(11)二类成因及主脉(12)二类基本治法(15)一类温药和之的代表方(17)苓桂术甘汤证(16)一类甘遂半夏汤证(18)二类痰侠义痰己椒苈黄丸证(29)二类饮饮证治泽泻汤证(25)一类病五苓散证(31)二类证小半夏汤证(28)二类治小半夏加茯苓汤证(30)(41)二类悬饮的脉证(21)一类悬饮的证治悬饮的治法:十枣汤(22)一类溢饮的证治——大、小青龙汤(23)一类小青龙汤(35)一类支饮的支饮重证(24)二类证治支饮腹满(26)二类葶苈大枣泻肺汤(27)二类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四水的分类和辩证(1)一类利小便、发汗(18)一类水治疗原则攻下逐水(11)二类气风水表虚(22)一类病风水证治风水夹热(23)一类皮水夹热(5)一类辩证论治皮水证治皮水阳郁(24)一类皮水湿热阳郁(27)三类气分证证治阳虚寒饮(31)二类脾虚气滞饮停(32)二类(10)二类水气病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发病机制(1)一类分类及主症(2)一类黄湿热两盛谷疸证治(13)一类疸湿热黄疸证治热重于湿酒疸证治(15)一类病湿重于热黄疸证治(18)一类热盛里实黄疸证治(19)一类黄疸病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惊悸的成因(1)二类吐血的成因(7)二类血证治疗禁忌(4)(9)三类虚寒性吐血(14)一类吐血的证治热盛吐血(17)一类虚寒性便血(15)一类湿热性便血(16)一类瘀血脉证(10)二类脉证和治法(11)二类惊:一般偏于实者,多发于外,由外界刺激而致。

悸:一般偏于虚者,多发于内,由血虚而成。

但二者有区别又有联系,惊后必悸,悸者每易惊,故常惊悸并称。

吐血、衄血属虚寒而久久不止者——柏叶汤温中摄血;属于实热,迫血妄行者——泻心汤清心泻火。

下血,先便后血(远血)——脾阳虚不能摄血者,用黄土汤温脾摄血。

下血,先血后便(近血)——湿热下注大肠,血离经下渗,用赤小豆当归散清利湿热,祛瘀生新。

瘀血特点:唇萎舌青,口燥而渴,烦满,但欲嗽水不欲咽,脉涩。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妊娠下血妊娠有癓病——桂枝茯苓丸(2)一类冲任虚寒,阴血不能内守——胶艾汤(4)一类妊娠恶阻胎气上逆,脾胃不和——桂枝汤(1)二类妊娠病胃虚寒饮——干姜人参半夏丸(6)二类阳虚寒盛腹痛——附子汤(3)二类妊娠腹痛肝脾不和——当归芍药散(5)一类冲任虚寒,阴血不能内守——胶艾汤(4)一类妊娠胎动不安血虚湿热(9)二类脾虚寒湿(10)二类一、妊娠恶阻:脾胃不和,胎气上逆,呕不能食(初病)——调和阴阳,“桂枝汤”。

胃虚寒饮,呕吐不止——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干姜人参半夏丸”(重)二、妊娠下血:素有癓块,受孕后而漏下不止——行瘀化癥,“桂枝茯苓丸”。

冲任虚寒而下血——温经止血。

“胶艾汤”三、妊娠腹痛:阳虚寒盛:腹痛恶寒,少腹冷如风吹感——附子汤。

冲任虚寒:腹痛喜温喜按,兼下血——胶艾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