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近年来的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华近年来的经济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金华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商贸经济,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逐步发展成为工业强市和市场大市,形成了“城市群+市场群+产业群”的发展模式。成为浙江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
关键词:金华经济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2亿元,人均GDP达5260美元;财政总收入21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亿元;外贸出口89.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6亿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08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264元。2009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2亿元,增长6.8%;财政总收入12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亿元;外贸出口36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亿元【1】。
一、金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金华是我国沿海地区通往西南内陆腹地的交通要冲,是国家级陆路交通主枢纽和浙江第二大信息枢纽、第四大现代物流枢纽。近年来,金华大力实施交通外通内畅工程。在外通方面,杭金衢、金丽温、甬金、台金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浙赣铁路、金温铁路和金千铁路交会于市区,多趟动车组列车开通,诸永、东永等高速公路和杭长铁路客运专线都在建设中,金华与上海、杭州的“同城效应”加快形成。在内畅方面,重点建设金义快速路等8条城际快速通道,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凭借发达的交通网络,加上功能齐全的国际物流中心、公共型保税仓库等贸易平台,客货运输十分方便快捷。
(二)商品市场繁荣发达。
浙江是市场大省,金华则是名副其实的市场大市。经过多年培育,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08个,市场经济圈不断壮大。2008年全市各市场总成交额达1135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市场交易额达382亿元,连续18年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市场经营面积260万平方米,经营摊位5万个,从业人员20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目前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市场交易额达330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五金产品集散中心。我们还依托商品市场,每年举办中国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中国五金博览会等展会,金华会展业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三)现代产业蓬勃新兴。
近年来,金华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汽车、科技五金、小商品制造、新型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优势明显,获得“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基地”、“中国五金工具生产出口基地”、“中国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国家级天然药物高新特色产业基地”等21项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特别是全市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关联企业达2000多家,从业人员近20万,年产值500亿元。10多只产品已列入国家车辆公告目录,涌现出“青年”、“今飞”、“万里扬”、“康迪”、“众泰”等一大批行业骨干企业。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253家,实现总产值2578亿元。
(四)浙中城市群组团发展。
浙中城市群是金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金华市区、义乌、东阳、永康、兰溪等5座大中城市分布在2000平方公里左右范围内,且各城市之间相距都在30公里左右,城镇布局极为密集。这一特征在全国城市体系中都比较少见,是城市集群发展的天然条件。近年来,金华市紧紧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战略主线,大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国际化步伐,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内外交通和城市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四大产业带集聚发展,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加快形成,各城市活力竞相迸发,一个“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树、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优势共创“的浙中城市群正在加速崛起。
(五)创业环境宜居优美。
金华境内山川秀美,森林覆盖率超过、60%,拥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4A 级风景旅游区,市区双龙洞、永康方岩等旅游景点声名远扬,文化古城、“浙中凉都”、购物旅游、影视文化、温泉养生、生态休闲等旅游品牌异彩纷呈。金华人文底蕴深厚,人文历史十分悠久,素有“小邹鲁”之称,崇文重教的风气沿袭至今。市区以“三江六岸”为中心,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人居环境优良,连续3次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殊荣。目前正在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城市品位在不断提升。金华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保障能力较强。同时近几年来,金华致力于建设“阳光政府”、“信用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创建“办事最快、服务最优、费用最省”的行政服务体系,积极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投资环境,相继获得“中国城市十佳诚信政府”、“全国政府公开示范点”、“十大科学发展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各产业的发展情况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 2700.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4.44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44.66亿
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21.02亿元,增长10.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468元(按2012年年均汇率折算为9104美元),增长9.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1:50.9:44.0变化为5.0:49.8:45.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2】。
(一)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75亿元,增长4.3%;实现农业增加值67.90亿元,增长4.3%。
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支农惠农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稳中有降,全市总播种面积256.72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47.92千公顷,总产量为83.20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3.1%和2.0%。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的比重为76.1%,茶叶、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效益提高。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良好,农产品生产从注重数量型向注重质量型转变。全市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累计达50多万亩,去年新建基地94个。水果标准化栽培面积达到20.8万亩,放心菜种植面积16.3万亩,有机茶颁证生产面积4.5万亩。新增国家无公害农产品44只,绿色食品22只。农产品推广营销服务加强,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苗木交易会、第二届全国苗木经纪人大会、金华市精品水果展示会和名特优新农产品沪杭推介会。
产业化组织逐步壮大。2006年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57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78亿元,出口创汇3.0亿美元,带动农户55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4.7%、20.0%和10.0%。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已有22家。全市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795家,比上年增加177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69家,社员3.6万人。
(二)第二产业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5.48亿元,增长15.7%,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7.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736.04亿元,增长26.2%。产销衔接良好,实现销售产值1701.60亿元,增长26.5%,产销率为9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533.47亿元,增长22.7%,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31.4%。外资企业生产增长较快,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分别增长28.8%和32.4%。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194.12分,比上年提高4.29分。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134.94亿元,增长21.4%;其中利润77.42亿元,增长25.2%。
园区建设规模扩大。12个开发区(园区)全部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