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肽营养
小肽的营养功能及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小 肽 形式 作 为 氮 的来 源 时 . 机体 蛋 白质 的沉 积 明 显 高 于相应 氨基 酸 日粮 或完 整氨 基 酸 日粮 。其 主 要 原 因在 于 . 肽 吸 收不 会 产 生类 似 游 离氨 基 酸 小
在 吸 收 时 的竞 争 . 因此 具 有 更 高 的 吸收 率 . 而 从 蛋 白质 的合 成效 率也 随 之提 高 施 用 晖等 (9 6 19 )
报 道 .动物 日粮 中完 全 以小 肽 的形 式 供 给 时 . 赖 氨 酸 与精氨 酸 的吸 收不 会再 出现 拮抗 现象 。陈宇 光 等 (0 6 认 为 . 肽 能 促进 山羊 吸 收 血糖 和 部 20 ) 小 分 氨基 酸 , 而提 高蛋 白质 的合成 从
及抗 细菌 活性 等 生理调 节机 能 的生 物肽 在 酪蛋 白 、 物小 麦 谷蛋 白 的酶解 产 物 中也 都 分离 出 了 植
孙 肖明 : 林 工 商 学 院 。 吉
孟 宪梅 : 单位 同 第 一作 者 。
钢科广4 01 21 年第1 期 8
3 3
科技视 野
S / enThl tk c ca co yu。 e den gOl n o o
研 究 表 明 . 瘤 胃培 养 液 中肽 浓 度 越 大 , 胃细 在 瘤 菌生 长 速度 越 快 . 同时瘤 胃细 菌对 肽存 在 一 定 的 需 求 Jn sD F调查 了在连 续发 酵系 统 中肽浓 度 o e
与 阿片肽 氨基 酸序 列相 似 的肽 片段 。
1 增 殖 瘤 胃微 生 物 . 5
小 肽 能 够 使 反 刍 动 物 瘤 胃微 生 物 的生 长 速
度加 快 、 数量增 多 。肽 对微 生物 生长 的促 进作 用 ,
小肽在动物养殖过程中的作用

小肽对肉鸡的作用1、大豆肽能够提高肉鸡增重,降低料肉比,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2、大豆肽有提高胸肌率和腿肌率、降低腹脂率的趋势,可以改善酮体品质;3、大豆肽可以刺激胸腺、脾脏和法式囊的发育,增加它们的重量,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牛血清白蛋白抗体滴度值,提高肉鸡免疫力;4、大豆肽可以促进乳酸菌等有益菌的增殖,数量提高20一40倍,并能使大肠杆菌等有害菌降低10倍以上,极显著抑制有害菌的增殖,调节肉鸡肠道菌群平衡;5、小肽可作为能源底物优先被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完整地吸收,从而促进肠道黏膜组织的快速发育,提高肠道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
寡肽能促进小肠绒毛发育和提高小肠细胞生成率;6、小肽可以作为诱导消化酶分泌的最适底物,为机体内消化酶的迅速合成提供完整的氮架,能够刺激家禽肠道消化酶分泌;7、小肽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增强微量元素的溶解性,促进其快速吸收8、大豆肽能提高肉鸡胸肌pH值及嫩度,增强其保水性并改善肉色,降低粗脂肪含量。
小肽对蛋鸡的作用1、添加深海鱼肽有利于改善鸡蛋品质,加强蛋壳质量,提高鸡蛋的营养价值。
另外,深海鱼肽能显著提高饲料粗灰分的消化吸收,尤其是磷的吸收。
2、添加大豆肽可以促进嗉囊、空肠、盲肠、直肠乳酸菌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数量增加10倍以上,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大豆肽明显抑制大肠杆菌、好氧菌总数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细菌数量下降lO倍以上,差异显著。
可以作为良好的蛋鸡肠道菌群调节型饲料添加剂。
3、大豆肽可以刺激胸腺、脾脏和法式囊的发育,增加它们的重量,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牛血清白蛋白抗体滴度值,提高肉鸡免疫力;4、小肽可作为能源底物优先被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完整地吸收,从而促进肠道黏膜组织的快速发育,提高肠道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
寡肽能促进小肠绒毛发育和提高小肠细胞生成率;5、小肽可以作为诱导消化酶分泌的最适底物,为机体内消化酶的迅速合成提供完整的氮架,能够刺激家禽肠道消化酶分泌;6、小肽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增强微量元素的溶解性,促进其快速吸收。
小肽在动物体内的营养作用

2 . 4 提 高动 物的免疫机 能 免疫 活性肽可促进肠 道内的有
益菌群合成更 多机体可 吸收利用 的 MC P , 从而提高动物的免 疫力和抗病力 。研究表 明 , 向仔猪供给含适量酪蛋 白磷酸肽 的 日粮能够显著增 多其血清 中的 I g G等的抗体含量 , 降低仔
吸收及其在机体 的贮 留。乔伟 的研究结果 表明 , 以小肽和氨
肽 。根据其在 动物机体 中所发 挥的作用 分为结构 肽和功能
肽。 前者又 叫营养肽 , 它只能够参 与蛋 白质 的合成 , 而后 者是 指 具有生 理活 性 的肽 , 包 括 免疫肽 、 抗微 生物 肽 ( 如 短杆菌 肽) 、 抗 菌肽 、 神经活性肽等。 2 小肽 的营养作用 2 . 1 促进 蛋 白质的合成 Z  ̄ o g a 等研究发 现 , 将小肽作 为动 物饲料 中的氮源时 , 蛋 白质的沉积率要 比相应 的氨基酸 日粮
差异会影 响肌 肉蛋 白质 的合成效率 , 在一定条件下 , 差 异性 愈大 , 则其对蛋 白质合成的促进效果 愈明显 。因而 , 可 以认为
是小肽吸收速度快 的特点 ,增大 了动静脉 间氨基酸 的差值 ,
从而能够促进 蛋 白质的合成 。( 4 )小肽可通过激素调节来增 加蛋 白质 的合成 。R e r a t 等将 s P和 F A A分别注入猪 的十二
凤鸡 的产 蛋率 和蛋 壳 的强度 。王恬等实 验成果表 明 ,增添 0 . 1 %一 0 _ 3 %的小肽 , 奶牛 的产奶量可大约增加 6 . 5 %。C h e n等 发现 , 瘤 胃中的肽含量缺乏会制约奶 牛瘤 胃微生物生长 。
( F A A) 组蛋 白质 合成率低于小肽 ( s P ) 组 的实验结果 , 同样 能
小肽在畜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小肽在畜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许多研究表明,蛋白质在肠道中并非全部水解为游离氨基酸,有很大一部分分解为小肽(一般认为是二肽、三肽),大部分二肽,少量三肽原样转运进入细胞,而大部分三肽,几乎全部三肽以上的寡肽经小肠粘膜刷状缘肽酶水解后,以自由氨基酸的形式吸收和转运。
Newwy等(1960)首先为小肽能被完整地吸收提供了证据;Hara等(1984)在小肠粘膜上发现了小肽载体。
之后,小肽的I型载体(Fei等,1994)和H型载体(Adibi,1996)分别被克隆。
至今,小肽能被完整吸收的观点才为人们所接受。
小肽(二肽、三肽)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1小肽的营养作用1.1提高蛋白质合成试验证明,循环中的小肽能直接参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
大鼠肌细胞、牛乳腺表皮细胞(Pan等,1996)以及羊肌源性卫星细胞(Pan等,1998)均能有效利用含蛋氨酸的小肽作为氨基酸的来源,用于合成蛋白质和细胞增殖。
此外,肝脏、肾脏、皮肤和其他组织也能完整地利用小肽(Backwell等, 1996; Hubl等, 1994;Pierzvnowski等,1997),其中肾脏是消化循环肽和再捕获氨基酸的主要场所(Adibi,1997)o很多试验表明,以小肽形式提供部分或全部氮源时,蛋白质沉积效率高于相应的合成氨基酸日粮与完整蛋白质日粮(Boza等,1995;Backwell, 1994; Monch和Rerat, 1993;Layante,1992; Infante, 1992;Zaloga, 1991; RuUain,1989)。
乐国伟(1996)观察到,雏鸡在灌注酪蛋白水解产物小肽后,组织蛋白质合成率显著高于相应游离氨基酸混合组。
肌肉蛋白质的合成率与其动静脉氨基酸差存在相关性(Boisclair,1993)。
在吸收状态下,动静脉差值越大,蛋白质的合成率越高。
由于小肽吸收迅速、吸收峰高的原因,能快速提高动静脉的氨基酸差值,从而提高整个蛋白质的合成。
小肽的营养对幼龄建鲤生长的影响

小肽的营养对幼龄建鲤生长的影响摘要用810尾平均体重为(4±0.2)g的建鲤鱼苗作为试验材料,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小肽进行幼龄建鲤生长性能的对比试验。
试验鱼分为6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45尾,分别饲养于0.2m3的水族箱中,每组3个平行水族箱,共18箱,在0~5组试验中添加小肽的量分别为0%、0.5%、1%、1.5%、2%、3%,0组为对照组,饲养周期为56d。
试验结果表明:在建鲤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小肽可提高建鲤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改善日粮适口性,其中以添加1%小肽的量为好。
关键词小肽;建鲤;生长小肽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在养殖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小肽制品可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性能,增加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
因此,了解不同添加量的小肽在鱼类营养中的作用,探讨其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文中用建鲤作为试验材料,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小肽,进行幼龄建鲤生长性能的对比试验,了解不同添加量小肽在鱼类营养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鱼与试验分组试验鱼由广西水产研究所养殖场提供。
选用同一亲本来源的1月龄建鲤2 000尾,均重为(4±0.2)g的鱼苗作为试验材料。
将鱼运回后,用5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0min,将消毒后的鱼在水族箱中暂养一周,随机挑选810尾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的鱼苗作为试验材料。
在试验开始前,将箱体、用具和水体消毒,之后将鱼苗进行分组、称重。
按尾数平均把试验鱼分成6组,随机分配至各水族箱中,使各箱鱼体大小均匀,平均体重相近,为(4.45±0.15)g。
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
每组135尾,每45尾饲养于0.2m3(1m×0.45m×0.45m)的长方形水族箱中,每个水平设3个重复即3个平行水族箱(分别用A、B、C表示),共18箱。
1.2 试验用水及水质条件采用自来水,用前曝气3d。
小肽

小肽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1. 小肽的概念肽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由氨基酸组成,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片段。
含氨基酸残基超过50个的通常称为蛋白质,低于50个氨基酸残基的称为肽,肽中氨基酸残基低于10个的称为寡肽,含2~3个氨基酸残基的称为小肽。
按其所发挥的功能可将小肽分为两大类:功能性小肽和营养性小肽。
功能性小肽是指能参与调节动物的某些生理活动或具有某些特殊作用的小肽,如抗菌肽、免疫肽、抗氧化肽、激素肽、表皮生长因子等;营养性小肽是指不具有特殊生理调节功能,只为蛋白质合成提供氮架的小肽。
2. 小肽的吸收人和单胃动物对小肽的吸收是由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来完成的,主要在小肠中进行;而反刍动物对小肽的吸收主要是通过瓣胃、瘤胃为主的非肠系膜系统。
小肽的吸收具有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各种肽之间运转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等特点。
小肽吸收具有更快更高的速度和效率,比游离氨基酸具有更多的优越性:(1) 肽中氨基酸残基吸收速度大于等量游离氨基酸吸收速度;(2) 肽吸收可避免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竞争;(3) 肽吸收耗能低;(4) 小肽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是相互独立的完全不同的机制,这种生理特性可使底物对不同生理状态及日粮变化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因为小肽较易吸收,且不受氨基酸的影响,当动物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不能很好地吸收某种氨基酸时,可通过添加含有此种氨基酸的小肽来补充氨基酸,小肽的这种吸收优势具有很大的潜在营养作用。
3. 小肽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3.1 促进瘤胃微生物和动物细胞生长反刍动物瘤胃液中有较高浓度的肽,并可剖分为过瘤胃肽、瘤胃滞留肽、瘤胃微生物吸收肽、瘤胃壁吸收肽4 部分,其中瘤胃微生物吸收肽对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很大。
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所需的氮大约有2 /3 来源于肽和氨基酸。
肽是瘤胃微生物达到最大生长效率的关键因子,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小肠内氨基酸组成和微生物对粗饲料的降解都有重要影响。
体内和体外试验也显示,肽和游离氨基酸能够增加微生物的产量和发酵,而且主要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小肽。
反刍动物小肽营养研究进展

的研 究 已进 入肽 营养研 究 阶段 . 肽 营养在 反刍动 物 小 生产 中具有 十分重要 的作用
1 小 肽 的 吸 收 途 径 与 吸 收 部 位
反刍动 物对小 肽的 吸收与单 胃动物不 同 。 研究 发 现 , 反 刍动 物体 内 存在 着两 套 吸收 系统 . 系膜 系 在 肠
的 电化 学 梯 度 . 子 向 细 胞 内 转 运 的 动 力 产 生 于 刷 状 质 缘 顶 端 细 胞 的 H/ a互 转 通 道 的 活 动 当 小 肽 以 易 化 + + N
ail 19 ) 小 动物免 疫能力 、 改善动 物产 品品质等重 要作用 A gl rye D ne 等 (9 4 研 究认 为 . 肽转 运 的动 力来 自质 子 等 (9 9 证 明 . 18 ) 肽或 肽和 氨基酸 的混合 物 比单独 以氨
度 的 生 电 共 转 运 系 统 逆 底 物 浓 度 进 行 转 运 F i e 等 (9 4 用 微 电 极 测 定 载 体 P D 1 转 运 Gv Sr 前 19 ) eT 在 l a的 — 后 细 胞 内 的 p 值 . 果 发 现 .H 值 由 72 H 结 p . 2降 到 70 ., 这 说 明 .此 种 跨 膜 转 运 是 与 H 的 跨 膜 转 运 一 起 进 行 + 的 , 果 改 变 环 境 的 p 值 , 会 影 响 G v Sr 转 运 如 H 就 l— a 的 V neii1 8 ) 道 , icr (9 9报 n 谷胱 甘 肽 的 跨 膜 转 运 与N + a、 l 、J、 a 、 2 浓 度 梯 度 有 关 ,而 与 H 浓 度 无 关 。 ( I+C Mn 的 十 i  ̄ + 由 于 谷 胱 甘 肽 在 生 物 膜 内具 有 抗 氧 化 功 能 . 而 谷 胱 因 2 . 主 动 转 运 系统 2
小肽营养研究进展

一 3 1一
小 肽 营 养 研 究 进 展
蒋 小 丰 ( 湖南 普菲 克生 物科 技有 限公 司) 摘 要 : 小肽 是动 物 降解蛋 白质 成 为氨 基酸 过程 中的 中间产物 , 是动 物 的重要 营 养 。近 年来 , 研 究发现 它能在 动物 胃肠 道 内被 完整 地吸 收 , 从 而打破 了、 同时也 完善 了传 统 蛋 白质 代谢 理 论 。本 文综 述 了小肽 在动 物体 内的吸 收机 制 , 并介 绍 了小肽 的 营养 作 用 以及 小肽 在 畜禽 生产 中的应 用效果 。
吸收利 用 。那 么这 种 说法 是否 合理 呢? 很 多 的研 究 发 现 当 动 物 喂 以按 理 想 氨 基 酸
模 式配 制 的纯 合 1 3粮 或 低 蛋 白质 氨基 酸平 衡 日 粮时 , 并 不 能 获得最 佳 的生 产性 能 。从这 里 来看 氨 基酸 营养 并 不等 于蛋 白质 营 养 。近 年 来 的研 究表明, 蛋 白质 在 动物 消化 道 中消化 酶作 用 下 的
1 小肽 的概 念和 分 类 小 肽是指 含 2或 3个 氨 基 酸 残 基 的 一 类 化
题之一。我们常说蛋 白质营养就是氨基酸营养 ,
动 物对 蛋 白质 的需 要 即 是 对 必 需 氨基 酸 和合 成 非 必需 氨 基 酸 的 需要 。也 就 是 说 到 达 胃肠 道 的
蛋 白质必须水解成游离的氨基酸后才 营 养研 究 的 核心 问
到 重视 。之 后 , 小肽的 I 型 载体 和 Ⅱ型 载体 分 别 被 克隆 。至 此 , 小 肽 能被完 整 吸收 的观点 才 为人 们所 接受 。肽 营养 作 用 的另 一 新认 识 是 蛋 白质 在 酶解 过程 中可 以产 生 一 些 具 有 特殊 生 理 功 能 的生 物 活性 肽 。这 些 生 物 活性 肽在 调 节 胃肠 道 运动、 调 节免 疫 系统 、 抗高 血压 、 抗菌、 抗 血栓 、 抗 病毒 、 抗癌、 清 除 自由基 和促 进 矿 物 元 素 吸收 等 方 面发 挥着 重要 作用 。
小肽的营养功能及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蛋 白质 的合成 。
112 提高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小肽可与矿物 .. 离子钙 、 铜、 锌、 铁等形成螯合物增加其可溶性 , 有利于 机体 的吸收。张滨丽 (00 报道 , 20 ) 在动物小肠 内酪蛋 白磷酸肽 ( P ) C P 能与钙结合 , 而阻止 磷酸 钙沉淀 的形 从 成 , 加 了钙在肠道 内的溶解 , 增 促进 了钙 的吸收和利用 。 M r 等 (95 报道 , aa i 1 ) 9 肉类水解物中的小肽能增加亚铁 离子 溶解性 、 并提 高吸收率 。施用 晖等(96 试验证 明 19 ) 在蛋鸡 日粮 中添 加 小 肽制 品后 , 与对 照 组 相 比血 浆 中 铁 、 含量 明显增 多 , 强度显著提高 。 锌 蛋壳 1 13 提高动物免疫力 小肽具有免疫 活性 , .. 能使 动物消化道 内有益菌群增殖, 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 , 增强抗病能力。蒋培红等 (07 试验表明, 20 ) 在獭兔 日粮中添加小肽有促进其免疫功能发育的趋势, 并提 高免疫器官指数 。Z o hu和 Wag 20 ) 报道, 4 ) (0 8 n 将 %的植物蛋 白小肽添加到哺乳仔猪 日 中, 粮 既可以降 低其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 , 又显著提高盲 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和血清 中 I 的水平 (王恬等 , g G
肽 是 分子 结构 介 于氨基 酸 和蛋 白质之 间 的一类 化 合物 , 氨基 酸是 构 成 肽 的基 本 基 团。含 氨 基 酸 残 基 超 过 5 的通 常称 为蛋 白质 , 于 5 0个 低 0个 氨 基 酸 残 基 的 称为肽 , 中氨基 酸残基低于 l 肽 O个的称为寡肽, 2 含 或 3个 氨基 酸残 基 的为小 肽 。 以往 的蛋 白质 营养 观念 认为 , 白质在肠 道 内, 蛋 经 胰蛋白酶和糜蛋 白酶水解生成游离氨基酸 和小肽 , 小 肽再经过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游离氨基酸 , 以该形 并 式进入血液循环, 也就是动物对 蛋白质 的利用最终都 要 通过 氨基 酸 的形式 。如果 给予动 物充 足平 衡 的必需 氨 基酸 , 物就 可 以获得 最佳 生产性 能 。 动 但是人们在实际生产 中却发现 , 无论是用纯合 日 粮还是采用低蛋白质平衡 氨基酸 日粮饲喂动 物, 都无 法使其达到最佳生产成绩 。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理论的 不断深入、 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 , 我们对蛋白质周 转代谢 的过程及实质有 了更清楚 的认识 , 小肽也是除 氨 基酸 之外 的蛋 白质 营养 吸收 代谢 的重 要 方 式 之 一 。 N w y和 S i ea mt h在 16 首先 提 出了小 肽可 以被 完整 90年 地 转 运 吸 收 的 观 点 , 后 小 肽 的 I型 载 体 (Fi 此 e 等 19 ) Ⅱ型载体 ( d i 96 分别 被 克 隆 , 肽 吸收 94 和 A i 9 ) b1 小 机 制 、 体 的特性 以及 小 肽生 理 特 性 的研 究 取 得 了更 载 大进展 , 进一步验证 了小肽在动物体 内可以被完整吸 收的观 点 。 与 此 同时小 肽 又拥 有 着 特 殊 的 营养 生 理 作 用 , 以 小 肽形 式供 给 动物 蛋 白质 营 养 时 , 提 高 动物 对 蛋 白 可 质的利 用率 、 强动 物免疫 力 和防病 抗病 能力 、 善动 增 改 物产品 的 品质 , 而 可更好 地发 挥 动物 的生产 潜 能。 从 1 小肽 的 营养 功能 11 小 肽 的营养 优 势 . 11 1 加快 蛋 白质 的合 成 近 年 来 大量 的试 验 结 果 .. 表明, 日粮 中氨基 酸 的形式 会影 响动 物 的蛋 白质代谢 , 血液循环中的小肽可以直接参与体组蛋白的合成。另 外 机体 其他 重要 脏器 如肝脏 、 肾脏 、 肤等 也都 能完 整 皮 地 利用 小肽 , 比如 肾脏是 消化 、 吸收小 肽 和重新 捕 获氨 基 酸 的主要 场所 。研究 表 明 , 以小肽形 式作 为 氮源 时 , 动物机体蛋 白质沉积高于相应氨基酸 E t 粮或完整氨基 酸 E粮 。其 主要 原 因在于 : t 食人 的氮 源是小 肽形 式 时 , 会避免游离氨基酸在吸收时 的竞争, 因此吸收率更高 , 合成蛋白质的效率也 随之升 高。施 用晖等… (9 6 19 ) 报道 , 动物 日粮中完全以小肽的形式供给时, 赖氨酸与 精 氨酸 的吸 收不再 拮抗 。陈 宇光 等 (06 认 为 , 20 ) 小 肽能促进 山羊对血糖和部分氨基酸的吸收, 从而促进
小肽的功能主治

小肽的功能主治1. 缓解疲劳•小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能够提供能量,减轻疲劳感。
•小肽中的多种营养成分可以恢复身体的机能,缓解因长期疲劳而出现的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
2. 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小肽中的多肽和多种维生素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
•小肽中的一些特殊成分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 促进身体代谢•小肽中的氨基酸可以促进身体代谢,有助于脂肪燃烧和糖分的分解。
•小肽还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提高营养利用率。
4. 延缓衰老•小肽中的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延缓细胞衰老。
•小肽中的某些成分还具有抗糖化作用,可以减少皮肤的皱纹和色斑。
5. 促进肌肉生长•小肽中的氨基酸是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可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
•小肽还可以提高肌肉细胞对蛋白质的合成利用率,增加肌肉的质量和数量。
6. 改善睡眠质量•小肽中的某些活性物质具有镇静和安神作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的症状。
•小肽中的氨基酸还可以促进血清素的合成,提高睡眠的深度和稳定性。
7. 维护心脑血管健康•小肽中的一些成分可以调节血压、血糖和血脂,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小肽中的氨基酸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减少血栓的形成。
8.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小肽中的一些成分具有保护胃壁、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可缓解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
•小肽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改善消化道功能。
9. 提高记忆力•小肽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小肽还可以保护脑细胞不受氧化损伤,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
10. 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小肽中的一些成分可以调节神经传递物质的合成,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小肽还可以促进多巴胺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提升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积极性。
以上是小肽的主要功能和主治,它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改善免疫系统功能,还可以促进身体代谢、延缓衰老,促进肌肉生长等。
1小肽对家禽的营养作用

善饲 料风 味, 提高饲料适 口性 。具有不 同氨基酸序 列的小肽 可以产生 多种风 味: 、 、 、 、 , 酸 甜 苦 鲜 成 因此 可 以有选择
地 向饲料 中添加小肽 以生产所 需 的风
统 的小肽可被水解为游离氨基酸 , 作为
合成组织蛋 白的氮源 。 以小 肽形式作 当
从 统一竞争 模式 的角度去 探索英 语儿童母 语空论 元习 得 非对称性在 中外语言习得研究 中还是第一次 , 为论元 习得 研 究开辟了一 条新 的途径 , 丰富了语言 习得理论 。
提高蛋壳强度。 这可能是 由于有些小肽
具有 与金 属结合 的特 性 ,从 而被动 转运过程 及 在体 内的储存。 3改善饲料风味和提高饲料适口性 、 饲料 风味和适 口性直 接影 响家禽
采食 量 、 产蛋率 和饲料转 化率 , 当适 当 降低 了饲料蛋 白质浓度 , 特别是 降低 动 物性蛋 白质 的情况下 , 能表现出 良好 仍
Bid n . r r c t F i . n i g Do d e h : o s l
作者简介: 张庆刚.9 8 5 16 年 月出生. 山东高 男. 唐人.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
学 院教师 . 士 。 硕 副高职 称, 要从事 大学英语和商 务英语教学研 究。联 系方 主
[ HymsN.& W el , . (93. eGr 2 】 a , 。 x rK 19) Ont a e h mmac ta i l B s f US bet i i a gae Ln i cIq i 4 as ujc Ch dL n ug. ig s nur 2 。 io Nu sn l u t i y
收的功能。 如在产蛋鸡 日粮 中添加酪蛋 白肽后 , 血浆 中铁 、 的含量显 著地 高 锌
反刍动物小肽营养的研究进展

部位来说,单胃动物吸收肽是在肠系膜系统,而反 刍动物吸收肽主要是在非肠系膜系统。以犊牛和绵 羊为试验动物,对流经其肠系膜系统和非肠系膜系 统的游离氨基酸和小肽进行定量研究,证实了这一 结论:反刍动物对小肽的吸收可分为肠系膜系统和 非肠系膜系统。由肠道吸收的小肽进入肠系膜系统. 而由反刍动物的胃和十二指肠吸收的小肽则进人非 肠系膜系统。犊牛和绵羊肠系膜系统中,肽结合氨基 酸和游离氨基酸的量基本相同:在非肠系膜系统中, 肽结合氨基酸的量远远超过游离氨基酸,而且占两 个系统肽结合氨基酸总量的85%~90%,即只有10% ~15%的小肽通过肠系膜吸收而进入血液。 2小肽的吸收机制 2.1中间栽体转运体系 肠细胞对游离氨基酸的主动转运有4类:中性 氨基酸、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和亚氨基酸系统. 它们都是逆浓度梯度转运,通过不同的Na+泵和非 Na+泵系统进行转运。小肽也是逆浓度梯度转运,主 要依赖H+浓度或依赖Ca2+浓度转运。研究认为,小 肽转运的动力来自于质子的电化学梯度,质子向细 胞内转运的动力产生于刷状缘顶端细胞的H+/Na+ 互转通道的开放。Fei等研究表明,用微电极测定载 体PepTl在转运Gly—Sar的前后细胞内的pH值 时,结果发现,pH下降,这说明,此种跨膜转运是与 H+的跨膜转运一起进行的,如果改变环境中的pH, 就会影响Gly—Sat的转运。谷胱甘肽的跨膜转运与 Na+、K+、“+、Can、Mn2。的浓度梯度有关,而与H+浓度 无关。 2.2主动转运 肠细胞通过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来 吸收氢基酸,每一种吸收途径的相对重要性高度依 赖于底物的浓度。Takuwa等首次证实.在H+浓度存 在下囊泡膜刷状缘加速了肽的主动转运.肽的主动 转运需要消耗三磷酸腺苷(ATP),在缺氧或添加代 谢抑制剂的情况下肽的主动转运被抑制。在奶牛的 空肠BBMV中同样也证实了H+浓度梯度促进了二 肽的逆底物浓度转运。
小肽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综述与专论
3 3
芳 等 ( 0 6 研究 了 L一 肽对 肉仔 鸡 免疫 20 ) 肌 器 官发育 及新 城 疫 疫 苗 免 疫 效 果 的 影 响 , 结 果表 明 , 剂 量 组 的肌 肽 ( 0mg L 对 肉鸡 小 2 /)
显 著 ( 00 ) P< . 5 或极 显著 ( P<0 0 ) 高 巨 .1提 噬 细胞 的吞 噬 能力 , 促进 淋 巴细胞 的增 殖 , 且 表 现 出 一 定 的 剂 量 效 应 关 系。姚 智 等 ¨ ( 0 6 观 察 了 三 肽 化 台 物 酪丝 亮 肽 ( S ) 20 ) Y L 对腹 水型 肝癌 } j 瘤 小 鼠小 T淋 巴细胞 转 荷
3 2
甘肃畜牧兽 医 2 1 Βιβλιοθήκη 2 总 2 7 期 01 ( 1)
小 肽 对 动 物 免 疫 功 能 的 影 响
江 霞, 徐 铭
( 州 医学院实验 动物 中心 , 滨 山东
烟台
240 ) 6 0 3
中 国 图书 分 类 号 :5 6 文 献 标 识码 : 文 章 编 号 : 0 - 79 2 1 )2 0 3 —0 Q1 A 1 6 9 X(0 1o — 0 2 4 0
免 疫器官 重量是 衡量 机体 免疫功 能 的指
标 之一 。免疫 器官 和免疫 器官 指数在一 定程
度上反 映 了动物 的免 疫功 能 , 动 物 健 康 的 在 情 况下 , 免疫 器官指 数越 高 , 物 的免疫 功 能 动
成, 促进矿 物质元 素 的吸收 , 激消化 酶 的分 刺 泌, 促进肠道 黏膜结 构 和功 能发 育 , 高动物 提 机体的免疫 能力 等 诸多 功 能 ( 雨竹 等 , 任
忠 等 ( 0 7)应 用 不 同 浓 度 ( 0、 0 和 20 2 4 6 mg L 的肌 肽 通 过 饮 水 研 究 了不 同 日龄 0 /)
小肽营养的研究进展

A d a eo p lc to f ptdei u r to v nc n A p ia i n o Pe i n N t ii n
Y O Z iyn ,I h- o , EX - e ME G Qn - h u L UB -H , A G Y — o g A h— o g UZ iyu H ig , N i zo , I ojn F N u d n L g
摘要 : 小肽是 动物 降解 蛋 白质为氨 基 酸过程 的 中 间产物 , 动物 的重要 营养物质 , 是 是除氨 基 酸之 外的 蛋 白质 营养吸 收代 谢 的重要 方式 之一 。 氨基 酸 的消化 、 收和 代谢 中, 在 吸 小肽起 着非 常重要 的 作用 .对 小肽 的释 放 、 收机 制 、 养作 用与 . 吸 营
需 要 , 即 是 对 氨 基 酸 需 要 的 理 论 一 直 指 导 着 蛋 白质 的 消 化
代 谢 研 究 与 生 产 实 践 ] 大 量 研 究 表 明 , 物 采 食 氨 基 酸 。但 动 平 衡 的 低 蛋 白 日粮 时 却 达 不 到 最 佳 的 生 产 性 能 。 此 , 物 因 动 营 养 学 家 向 传 统 的 蛋 白 质 代 谢 模 型— — 蛋 白 质 必 须 水 解 成 游 离 氨 基 酸 后 才 能 被 吸 收 利 用 的 观 点 提 出挑 战 ,提 出 了 动
蛋 白 质 是 构 成 动 物 机 体 的 主 要 成 分 ,蛋 白 质 营 养 一 直
小肽在动物营养中的利用

小肽在动物营养中的利用
小肽是指由2-20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通常由消化酶分解蛋白质而产生。
小肽在动物营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以下是小肽在动物
营养中的利用及其作用:
1. 促进消化吸收:小肽易于被消化酶分解成为单个氨基酸或二肽,从
而增强了养分的吸收效率。
尤其是当动物消化道受到疾病或环境应激
等因素的影响时,小肽的摄入可以提高养分的吸收率和消化功能。
2. 促进生长发育:小肽中的某些组成部分具有类似生长激素的作用,
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研究表明,摄入小肽对于哺乳动物体内胃
肠道细胞的分化、生长和修复都有促进作用。
3. 提高免疫力:小肽中的一些组成部分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
作用,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研究证实,小肽能够增强动物的免疫
功能,从而降低发生疾病的风险。
4. 提高肉质品质:小肽中的肽链和氨基酸在肌肉组织形成过程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对于提高肉质品质非常有益。
研究表明,小肽的添加能
够提高肌肉的嫩度、水分保持能力、色泽和口感等指标。
总之,小肽在动物营养中的利用非常广泛,可以改善动物的生长发育、免疫力和肉质品质等方面。
因此,在动物饲料中加入适量的小肽能够
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增强动物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益。
小肽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小肽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小肽一般是指二肽或三肽,小肽饲料就是通过化学或生物方法将本来不适合动物利用的蛋白原料分解,制成含有大量小肽的饲料产品。
小肽饲料的营养价值在于小肽的吸收优势和其自身的质量。
标签:小肽;营养价值1 小肽的概念肽是氨基酸的线性聚合物,含氨基酸残基50个以上的通常称为蛋白质,低于50个氨基酸残基的称为肽。
最简单的肽由两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称为二肽(dipeptide),其中含一个肽键。
含3个、4个、5个氨基酸残基的肽分别称为三肽、四肽、五肽。
通常把含几个至十几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链统称为寡肽(oligopeptide),更长的肽链称为多肽(polypeptide)。
有的学者把超过12个而不多于20个氨基酸残基的称寡肽,含20个以上氨基酸残基的称为多肽。
在动物营养学上一般认为“含2个或3个氨基酸残基的肽为小肽”。
小肽饲料是一种功能营养性添加剂,也称为小肽营养素。
小肽饲料的产生是基于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成果。
2 小肽的吸收机制及特点研究表明,肽与氨基酸的吸收,存在两种独立的转运机制。
小肽吸收具有转运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特点;而氨基酸则吸收慢、耗能高、载体易饱和,从而限制了其在肠道中的吸收量。
目前普遍认为,动物从胃肠部位吸收二肽或三肽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且循环中相当数量的氨基酸是以寡肽形式被吸收的。
日粮蛋白质在胃肠道消化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成游离氨基酸和二肽-六肽。
这些肽在小肠绒毛膜刷状缘受到氨肽酶N、氨肽酶A的作用,最后大多以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的形式被完整地吸收,再转运进入血液循环。
小肽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机制不同,小肽的吸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其转运系统可能有以下3种:第一种是依赖氢离子浓度或钙离子浓度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
这种转运方式在缺氧或添加代谢抑制剂的情况下被抑制。
第二种是具有pH依赖性的非耗能性钠离子/氢离子交换转运系统。
第三种是谷胱甘肽(GSH)转运系统,由于谷胱甘肽在生物膜内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因而GSH转运系统可能具有特殊的生理意义,但目前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小肽营养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展

小肽营养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动物采食的日粮蛋白质在消化道内降解成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可以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而小肽只有进一步降解成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利用。
后来发现,蛋白质降解产生的小肽也能被动物直接吸收。
从此,小肽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开始了广泛的研究。
水产养殖的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小肽可促进鱼类的生长,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提高成活率、矿物元素利用率、饲料转化率。
本文针对小肽的吸收与代谢机制、影响小肽吸收和释放的因素以及小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等方面做一论述。
1 小肽的代谢小肽(small peptides,SP),一般是指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寡肽(oligopeptide),可直接被消化道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被组织代谢利用。
1.1 小肽的消化吸收鱼类消化道分化简单,消化道较短,只有畜禽的1/3~1/5,消化腺也不发达,消化酶因为体温低活性也不高,消化道中起到消化作用的细菌种类少,数量不多。
鱼类淀粉酶活性很弱,不能利用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物质,只能依靠消化饲料中的蛋白质为机体提供能量。
鱼类从饲料中摄取蛋白质后,首先在消化道内被胃肠中的蛋白酶分解成为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被吸收后,再依靠蛋白质合成酶,并以DNA 为模板合成鱼体所需的蛋白质。
日粮中蛋白质经动物消化道内一系列酶的作用最终降解为游离氨基酸和寡肽。
其中的寡肽在动物小肠绒毛刷状缘受到氨肽酶A和氨肽酶N 的作用,最终以游离氨基酸和寡肽的形式被动物吸收利用。
小肽的吸收具有耗能低、转运速度快、载体不易饱和,没有游离氨基酸相互竞争共同吸收位点而产生的拮抗作用等优点。
Daniel等(1994)认为,肽载体吸收能力可能高于各种氨基酸载体吸收能力的总和。
小肽中氨基酸残基被迅速吸收的原因除了肽吸收机制本身外,可能是肽本身对氨基酸或其残基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对猪、鸡等动物的十二指肠小肽混合物灌注试验表明,小肽混合物的吸收率明显高于氨基酸混合物(Rerat等,1988;乐国伟等,1997、1998)。
小肽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小肽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与开发前景小肽是动物降解蛋白质为氨基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动物营养蛋白质的重要形式。
近几年来,随着对小肽营养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小肽的代谢特点和营养作用规律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鱼类饲料中添加小肽制品可促进鱼类的摄食、促进氨基酸的吸收利用、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利用率、提高鱼类某些消化酶的活力,同时还能增强鱼类的免疫力和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并可提高鱼类成活率和生长性能等。
因此。
小肽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与开发前景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小肽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1.1促进氨基酸吸收,提高蛋白质合成利用率,促进水产动物生长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小肽的转运吸收系统具有转运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特点,缓解了肠壁细胞对不同游离氨基酸摄入的竞争,小肽可以以完整的形式被机体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从而被组织直接利用来合成蛋白质或其他生理活性物质,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促进了水产动物机体的生长。
王碧莲等在欧鳗饲料中添加2%/b肽制品。
欧鳗较对照组的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分别提高了38.62%、13.53%和8.05%;于辉等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酶解酪蛋白小肽与添加酪蛋白和酸解酪蛋白比较,可提高草鱼生长速度和体内的蛋白质沉积能力;冯健等在草鱼饲料中添加0.25-1.00%的虾蛋白肽后均提高了草鱼生长性能。
冯健等还报道,草鱼饲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小肽可提高饲料表观消化率和蛋白消化率,增加血液循环中生物活性肽的含量,增加体内氮沉积,减少肝胰脏和肠系膜脂肪储积,从而提高草鱼对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和机体自身蛋白质合成能力。
由此可见,小肽的作用是氨基酸所不能替代的,因为某些肽的生理活性与其特定的结构有关,在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
1.2提高鱼类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利用小肽具有与金属元素结合的特性,它与金属元素生成螯合物。
促进钙、铜、锌等金属元素的被动转运及在体内的储存,加速小肽和矿物元素的吸收。
小肽的作用

小肽在猪营养和疾病防控中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猪的保健预防和饲养管理水平日趋提高,养殖观念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逐步认识到养殖过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论。
由于疾病的困扰和营养的需要,小肽作为一种新型的兽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明显。
一、小肽的概念和分类:小肽是指含2个或者3个氨基酸残基的一类化合物。
根据所发挥的功能把小肽分为两大类,即营养性小肽和功能性小肽。
营养性小肽是指不具有特殊生理调节功能,只为蛋白质合成提供氮架的小肽;功能性小肽是指参与调节动物的某些生理活动或具有某些特殊作用的小肽,如免疫肽、抗菌肽、抗氧化肽、表皮生长因子等。
二、小肽的作用:小肽与氨基酸运输体系相比,小肽具有吸收快,能耗低、效率高、载体不易饱和等特点。
小肽在肠道能与特殊受体结合,促进动物胃肠道的生长发育,提高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部分小肽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调节机体免疫机能,并通过生长轴调控动物生长,充分发挥动物的生长潜能。
1、参与机体免疫调节,提高机体免疫机能:蛋白质尤其是乳源蛋白降解产生的肽在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酪蛋白的胰蛋白酶-糜蛋白酶降解产物中分解得到的免疫刺激肽能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β-酪蛋白酶的水解产物中的三肽或六肽可以促进腹膜内巨嗜细胞的体外吞噬作用。
除酪蛋白外,乳铁蛋白和大豆蛋白酶水解产生的某些小肽也同样具有免疫活性作用。
缓激肽能促进巨噬细胞的生长,促进淋巴细胞的转运和淋巴因子的分泌,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
2、具有阿片肽活性,调节机体生理功能:肽类是神经系统的重要活性物质,很多研究表明,蛋白质在消化酶作用下可以分解产生具有神经递质作用的小肽。
比如β-酪蛋白、小麦谷物蛋白等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均可分离出与阿片肽氨基酸序列相似的肽片段。
这些肽片断可以被完整的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作为神经递质而发挥生理作用。
3、具有抗氧化作用:典型的抗氧化活性小肽是肌肽。
肌肽是大量存在于动物肌肉中的一种天然二肽,它可在体外抑制被铁、血红蛋白、脂质氧化酶和单肽氧催化的脂质氧化作用,也有人曾把它作为储存熟肉的一种酸败抑制剂。
小肽

小肽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传统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理论认为:蛋白质在肠道内,由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作用生成游离氨基酸和寡肽,寡肽在肽酶的作用下完全被水解成游离氨基酸,并以游离氨基酸形式进入血液循环,即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给动物提供充足的必需氨基酸,动物就能获得满意的生产性能,这一观点一直指导着动物营养的研究和生产实践,给蛋白质营养的研究引入了一个误区。
早在1921年Boegland就提出了小肽转动的可能性,但人们受其传统蛋白质消化吸收理论的影响,对其完整吸收的方式难易接受,至到6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的试验发现,用纯合日粮或低蛋白平衡氨基酸饲粮饲喂动物并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Caldron和Jensen1989;Baker,1997;Colnago,1991;Newey和Smyth1960)并观察到动物肠道能够吸收小肽,循环血液中确有大量肽存在。
表明了肽的吸收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且对动物生产免疫产生作用,小肽在蛋白质营养中的作用逐渐被广大营养学者所认识。
1.小肽的吸收机制50年代,Agar等(1953)观察到,肠道能够完整转运双目肽,其后Naey和Smith(1959,1960)首先提出肽可被完全转运的确切证据。
但直到80年代,肽类被完整吸收的观点才被人们重视,肽类的研究也随之展开。
小肽的吸收机制与氨基酸完全不同,游离氨基酸是主动运输,逆浓度转运,通过不同的钠离子泵或非钠离子泵转运系统而进行(Matten和Payne,1980;Mathews,1991;Wellner和Meigler,1981)。
近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质蛋白质在胃肠道水解为不同数量的寡肽与氨基酸,寡肽通过特殊转运系统进入细胞,小肽逆浓度依赖于氢离子浓度(Addison等,1972,1975;Meththews,1987;Ganapathy等,1981,1984;)或钙离子浓度(Vincenzinni等,1989)的非钠泵转运,小肽吸收具有更快更高的速度和效率(Marraw,1972),比FAA(游离氨基酸)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小肽可能至少有三种吸收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对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利用程度并不完全受单一限制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也不完全遵循“木桶理论”,而且,即使喂给动物按理想氨基酸模型配制的混合日粮或低蛋白平衡日粮,也不能获得最佳生产性能。
因而,有些学者提出了完整蛋白质或其降解产生的小肽也能被动物直接吸收的观点,这样小肽营养的研究才开始受到重视。
随后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在消化道的降解产物大部分是小肽(主要是二肽和三肽),它们以完整形式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而被组织利用。
近年来,编码小肽吸收转运载体活性蛋白的基因已被克隆,小肽的吸收机制、营养作用、生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1 肽在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及其特点1.1 肽在机体内的吸收机制1.1.1 单胃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蛋白质饲粮经动物消化道内酶的作用,最终降解为游离氨基酸和小肽,关于小肽的转运机理,可能有以下3种形式:①具有pH值依赖性的氢离子和钠离子转运体系,不消耗ATP;②依赖氢离子或钙离子浓度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③谷胱甘肽(GSH)转运系统。
1.1.2 反刍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Webb(1993)提出反刍动物氨基酸和肽的吸收存在肠系膜系统和非肠系膜系统两种途径。
空肠、结肠、回肠、盲肠吸收的小肽进入肠系膜系统,而由瘤胃、瓣胃、网胃、皱胃、十二指肠吸收的小肽则进入非肠系膜系统。
1.2 肽的吸收特点肽的吸收具有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且各种肽之间转运无竞争性和抑制性的特点[1],而且肽可完整进入肠粘膜细胞。
2 肽与蛋白质及氨基酸吸收机制的比较和优势2.1 蛋白质吸收机制及缺点2.1.1 吸收机制蛋白质在肠腔内,由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作用生成游离氨基酸和寡肽(含2~6个氨基酸残基)以及小肽,寡肽在肽酶的作用下完全被水解成游离氨基酸。
小肽和游离氨基酸被肠粘膜吸收并转运进入血液循环,即蛋白质营养就是氨基酸和小肽营养。
2.1.2 缺点为了达到最佳生长率至少需要21.5%的粗蛋白质,当粗蛋白质水平低于21.5%时,生长受阻[2]。
2.2 肽与氨基酸比较小肽与氨基酸吸收机制完全不同,它是一个依赖H+浓度、Ca2+浓度、电导和耗能的独立过程[3],同时小肽吸收的速度和效率更高:①肽中氨基酸残基吸收速度大于等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速度;②肽吸收可避免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竞争;③肽吸收耗能低;④寡肽与游离氨基酸吸收是相互独立的完全不同的机制。
2.3 肽的吸收优势小肽的吸收具有耗能低、转运速度快、载体不易饱和等优点;而游离氨基酸吸收慢,载体易饱和,吸收时耗能大。
有学者认为,肽载体吸收能力可能高于各种氨基酸载体吸收能力的总和。
而对猪、鸡等动物的十二指肠小肽混合物灌注实验表明,小肽混合物的吸收率明显高于氨基酸混合物[4]。
小肽中氨基酸残基被迅速吸收的原因,除了肽吸收机制本身外,可能是肽本身对氨基酸或其残基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据Bamba等的报道,以小肽为底物使肠刷状缘膜囊(BBMV)的氨基肽酶活性和氨基酸载体的活性与数目有所增加。
Brandsch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存在于空肠中的酪蛋白水解物(酪啡肽、内啡肽)能使L-亮氨酸进入肠细胞的动力学常数增大,另外,由于肽载体的存在减少了单个氨基酸在吸收上的竞争,从而降低了氨基酸之间的拮抗作用,也可能是小肽高吸收的原因。
3 肽的营养功能3.1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蛋白质的沉积率循环中的小肽能直接参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
大鼠肌细胞、牛乳腺表皮细胞以及羊肌源性卫星细胞均能有效利用含蛋氨酸的小肽,用于合成蛋白质和细胞增殖。
此外,肝脏、肾脏、皮肤和其它组织也能完整地利用小肽,其中肾脏是消化循环肽和再捕获氨基酸的主要场所。
当以小肽形式作为氮源时,整体蛋白质沉积高于相应的氨基酸日粮或完整蛋白质日粮。
Funabiki观察到肽日粮组小鼠体蛋白质合成率较相应氨基酸日粮组高26%,又观察到灌注酪蛋白-小肽时,雏鸡组织蛋白质合成率显著高于相应的游离脂肪酸(FAA)混合物组。
Rerat等报道,向猪十二指肠灌注寡肽后,血浆胰岛素的浓度高于灌注游离氨基酸组,而胰岛素的生理功能之一,是参与蛋白质合成中肽链的延伸,增加蛋白质的合成。
Stehle等发现,当以肽的形式肠外供给病人谷氨酸时,能部分降低负氨平衡,防止肌肉氨基酸的损失,而游离氨基酸则无此效果。
有的研究认为,肌肉蛋白质的合成率与动静脉氨基酸差存在相关性,在吸收状态下,其差值越大,蛋白质的合成率越高。
由于小肽吸收迅速、吸收峰高,能快速提高动静脉的氨基酸差值,从而提高整体蛋白质的合成。
3.2 避免氨基酸间的吸收竞争,促进对其吸收Pharagyn和Barley报道,当赖氨酸与精氨酸以游离形式存在时,两者相互竞争吸收位点,游离精氨酸有降低肝门静脉中赖氨酸的倾向;当赖氨酸以小肽形式存在时,前者对其吸收无影响。
小肽与游离氨基酸具有相互独立的吸收机制,二者互不干扰。
这就有助于减轻由于游离氨基酸相互竞争共同吸收位点而产生的拮抗作用,从而促进氨基酸的吸收,加快蛋白质的合成。
研究发现,日粮蛋白质完全以小肽的形式供给鸡,赖氨酸的吸收速度不再受精氨酸影响。
3.3 促进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利用研究证实,酪蛋白水解产物中,有一类含有可与Ca2+、Fe2+结合的磷酸化丝氨酸残基,能够提高它们的溶解性,肉类水解产物中的肽类能使铁离子的可溶性、吸收率提高[5]。
施用晖等报道[6],在蛋鸡日粮中添加小肽制品后,血浆中的铁离子、锌离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蛋壳强度提高。
Zambonino 和Infante等报道,在鲈鱼苗日粮中添加小肽后,能极大减少骨骼的畸形,这可能是由于有些小肽具有与金属结合的特性,从而促进钙、铜和锌的被动转运过程及在体内的储存。
另外有一些饲养实验表明,母猪饲喂小肽铁后,母猪奶和仔猪血液中有较高的铁含量,而有机铁却无能为力。
以上这些事实说明,小肽能促进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3.4 促进瘤胃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蛋白质进入瘤胃后,大部分迅速分解成肽以后被微生物利用。
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所需的氮,大约有2/3来源于肽和氨基酸,肽是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的重要底物。
肽对瘤胃微生物生长的效应是加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缩短细胞分裂周期,特别是小肽能刺激发酵糖和淀粉的微生物生长。
据报道,以可溶性糖作为能源时,小肽促进可溶性糖分解菌的生长速度比氨基酸的促进作用高70%。
而用混合瘤胃微生物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肽和氯化铵对不同结构碳水化合物发酵和微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肽能促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初期产气量、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后期发酵产气量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生成量,并能显著提高纤维素和农作物秸秆组的48 h微生物合成量,即提高瘤胃微生物对粗饲料的利用程度。
又发现奶牛瘤胃液内肽不足是限制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另一些研究者也发现肽是瘤胃微生物达到最大生长效率的关键因子。
3.5 改善和提高生产性能Parisini等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少量的猪胸腺肽后,显著地提高了猪日增重、蛋白质利用率和饲料转化率。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小肽制品,能极显著地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分别为7.85%~8.85%、10.06%~11.06%)[7]。
施用晖报道,在鸡基础日粮中添加肽制剂后,蛋鸡的产蛋率、日产蛋量和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蛋壳强度有提高的趋势。
Zambonino和Infante等观察到,用0.5%小肽代替部分海鲈鱼苗饵料中的蛋白质,鱼苗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提高,胰凝乳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活性提高,氨肽酶的活性降低,小肠消化功能发育提前。
在虾苗中添加小肽,能促进采食,增加生长速度及苗体的长度。
有研究表明,在肉仔鹌鹤饲粮中添加小肽制品,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肉仔鹌鹤的增重和饲料报酬均有明显的提高;对黑白花奶牛饲喂小肽制品,其吸收的谷胱甘肽在乳腺中降解为甘氨酸(Gly)、半胱氨酸(Cys),可作为乳蛋白合成的原料,促进乳蛋白合成。
小肽能够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其原因可能与肽链的结构及氨基酸残基序列有关,某些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小肽能够参与机体生理活动和代谢调节,也可能是小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原因。
3.6 小肽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小肽能够加强有益菌群的繁殖,提高菌体蛋白的合成,提高抗病力;另外某些活性小肽(如Exor-phines)能使幼小动物的小肠提早成熟,并刺激消化酶的分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有研究表明,小肽能有效刺激和诱导小肠绒毛膜刷状缘的细胞膜结合酶(乳糖酶)的活性上升,并促进动物的营养性康复。
例如,有研究证实CPP能提高繁殖机能和增强机体免疫力(Nogai,1996;Mori,1996)。
3.7 小肽可促进“脂质代谢”小肽能阻碍脂肪的吸收,并能促进“脂质代谢”,因此,在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肽的基础上,将其它能量组分减至最低,可达到减肥的目的,而且可以避免其它减肥方法(如限食加运动)的负面效果(如肌肉组织丧失,体质下降)。
3.8 其它功能小肽还能促进葡萄糖的转运且不增加肠组织的氧消耗。
还有一些研究发现,酪蛋白水解的某些肽能促进大鼠促胆囊收缩素(CCK)的分泌,鸡蛋蛋白中提取的某些肽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
此外,一些活性小肽还具有一些自身的生理作用,如免疫活性小肽、神经活性小肽、抗氧化活性小肽等。
4 影响小肽释放、吸收、利用的因素4.1 小肽本身的理化性质小肽的吸收与肽链长度及肽的氨基酸组成有一定关系。
由于肽载体不能摄入大于三肽的寡肽,寡肽的氨基酸吸收略慢于小肽。
Grimble、Ress试验观察到二肽、三肽蛋白水解物吸收快于4~10肽蛋白水解物,摄入大于三肽的寡肽,肠道内胰蛋白酶、肽酶对其进一步水解似乎是吸收的主要限速因子。
Burston等报道,大鼠肠道对以谷氨酰胺赖氨酸形式存在的谷氨酸,吸收速度是以谷氨酰胺蛋氨酸形式存在时的2倍。
这些实验表明,随着氨基酸含量的增加,小肽的吸收速率会显著下降。
一般认为,二肽、三肽能被完整地吸收,而大于三肽的寡肽(OP)能否被完整吸收尚存在争议。
小肽氨基酸残基的构型也是小肽转运的决定因素之一,当赖氨酸位于N端与组氨酸构成二肽时,要比它位于C端时吸收快;而当它在C端与谷氨酸构成二肽时,其吸收速度更为迅速。
具疏水性,侧链体积大的氨基酸,如支链氨基酸、蛋氨酸(Met)或苯环氨基酸构成的肽,与载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因而比较容易吸收;而具亲水性、带电荷的小肽与载体亲和力较小,则较难被吸收。
4.2 日粮蛋白质的含量与品质饲喂高蛋白质含量饲料时,动物肠道刷状缘绒毛膜肽酶的活性增加,而饲喂低蛋白或去蛋白饲料时,肽酶的活性降低,肽的吸收也随之增加或降低。
在消化过程中,小肽形成的数量和比例与日粮蛋白质的品质有关,氨基酸平衡的蛋白质为产生数量较多的小肽,而蛋白质则产生大量的游离氨基酸和少量分子量大的肽片段。
Savion等对19种动、植物(豆科、谷物)蛋白进行体外消化实验,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动物性蛋白质释出的肽与游离氨基酸的比例高,豆科蛋白次之,而谷物蛋白质的释放量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