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福清)政府管理改革创新的目标选择与主要任务

合集下载

2017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文明发展(多选题答案)

2017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文明发展(多选题答案)

多选:1、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2、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4、行政体制改革中行政管理方式的要求包括(加大改进的力度、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加强管理和服务、通过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权利和责任有机统一,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升)5、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有(把市场决定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常态改革、推进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严格限定政府定价范围、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6、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包括(国家权力动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国家的党政关系问题、独立的司法体系、反腐败机制、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以及其他重大领域的治理机制)7、社会矛盾的三个基本特点(群体性、普遍性、制度性)8、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9、我国现行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有(公平性不够、开放性不够、透明度不够)10、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农村社区化)几方面入手。

21、健全司法监督机制要()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A、公安局C、法院D、察院22、法治中国包含()。

A、法治国家B、法治社会C、法治政府23、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

A、让权力有效运行B、解决权力之间的冲突C、改变权力无效“空转”的现象D、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监督24、()永无止境。

A、实践发展B、解放思想C、改革开放25、改革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

A、公有制经济主体不动摇B、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6、有效需求不足,包括()。

B、边际消费将递减C、投资收益递减D、货币的流动性偏好27、生产要素包括()A、资本B、土地C、劳动力D、技术E、管理28、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的制度保障。

政府管理改革创新的目标选择与主要任务概述

政府管理改革创新的目标选择与主要任务概述

(七)在财政支出中,公共服务支出要 更加扩大。
由“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型; 由重经济性公共服务向重社会性公共服务转型。
(八)在政绩评价上,以公共服务为主 要取向的评价体系要确立。
政府政绩评价,要实现由以GDP为主要取向的 评价体系向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取向的评价体系的 转变。
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主要
由政府出面提供的部分带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公民消费服务。 这种公共产品的特点是:最终消费者是个人,由使用者付费,具 有规模经济特性;只有政府集中投资与管理才能产生效益,如邮 政、民航、铁路、煤气等基础产业。
(2)根据公共产品的领域分:经济类、政治类、社会类、 科教文化类公共产品
经济类公共产品:如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中长期指导性规 划(十一五规划) 、技术开发与资源开发规划、财政政策与收 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经济立法与司法、产品质量监督与劳 动监督,重点工程建设与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等等。
什么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以政府为核
心的公共组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 产品的劳务和服务行为的总称。
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由以政府机
关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给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 消费、所有消费者平等享受的社会产品。
辨别一种产品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
有两个标准,即这种产品“是否具有竞争性” 和“是否具有排他性”。
(二)在管理目标上,社会公平正义要更加 彰显。
服务型政府的管理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它的主要职责是实现和保障社会公正。
(三)在职能结构中,公共服务职能要更加 突出。
在改善经济调节、严格市场监管、加强社会管理 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共服务,使政府职能:
由经济职能为主向服务职能为主转变; 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 公平公正)。

如何推动政 府管理创新提高治理效能

如何推动政 府管理创新提高治理效能

如何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高治理效能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各种挑战层出不穷,推动政府管理创新以提高治理效能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这不仅关系到政府自身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更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福祉。

要推动政府管理创新,首先需要转变观念。

传统的管理理念往往侧重于管制和审批,而现代治理理念则更强调服务、合作与参与。

政府应当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满足人民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意味着要更加注重倾听民众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期望,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公共服务。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是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当前,一些政府部门存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的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需要对政府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和调整,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畅、高效地推进。

例如,可以通过合并职能相近的部门,减少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信息传递和决策执行的速度。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有力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政府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

政府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搭建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这样一来,民众办事不再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奔波,只需在一个平台上就能完成多项事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便捷性。

同时,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政府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社会动态和民众需求,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的转变。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也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

过去,政府习惯于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如今,应当更多地引入市场化、法治化和社会化的管理方式。

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确保政府的各项工作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要求。

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中,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政府内部管理,密切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加速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

标签:行政管理方式;行政体制;改革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要用10年时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提出了五项具体工作任务。

现在时间已过一半多,离2014年越来越近。

回顾这几年,我们在行政体制改革上取得很大成就,但影响和制约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的原因也有很多,既有观念上也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既有政府自身也有政府之外的原因。

分析这些原因并研究相应的对策,对于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确保如期实现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改革行政管理方式为视角,从贵州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方式的对策。

一、实践例证:贵州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后,贵州省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并以此为契机,规范行政权力,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按照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好省级、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有效地组织完成了全省有关行政许可“三项清理”的工作。

对有关行政许可规定、行政许可事项、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组织力量进行了清理,督促抓好行政许可法的配套制度建设,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前完成了相关的废止和修改的有关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保障了行政许可法在全省的顺利实施。

此次共清理全省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98件、省政府规章159件、省级规范性文件111件。

通过清理,共取消了地方性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77项,取消省政府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43项,废止省政府规章27件。

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通过改革,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为此,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强消费和投资的内生动力,提高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能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改革还需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程度。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

其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以实现全民共建共享的目标为导向,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各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社会保障。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突出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社会福利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加强人民民主权利保障和决策制度改革。

这一目标要求加强依法治国建设,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完善法律法规和司法制度,提高司法公正和服务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公民权利和自治能力的保障,加强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能力,推动选举制度、人大制度、政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推动社会风气的建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在这一目标下,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

同时,要加强对环境和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加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推动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和环境素质。

最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加强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和。

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及师资队伍情况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及师资队伍情况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及师资队伍情况2006-9-7 10:34:55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及师资队伍情况一、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简介经批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设置两个研究方向,即:1、地方政府管理;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1.“地方政府管理”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的特色:一是研究视角的“地方性”。

从地方角度研究政府管理及其提供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

二是研究方法的实证性。

深入调查研究,在大量掌握地方政府管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外国政府管理以及我国省市政府管理的经验,以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三是研究条件的特优性。

我校(院)是培训、轮训全省各级党政干部,培养各级国家公务员的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都是为政府管理及其创新服务的,同时,与各级政府及其领导干部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可以为政府管理研究提供非常便利的调查研究条件和大量的研究资料,具有一般高校所不具有的研究优势和特色。

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地位:第一,我校(院)是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社科规划办批准设立的湖南省唯一的公共管理研究基地,是湖南省行政管理学会的挂靠单位和办事机构,设有公共管理教研部和公共管理研究所两个教研机构。

政府管理研究是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承担了中央党建领导小组重大课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子课题《关于转变政府职能与构建行政职能体制》的研究、省社科规划办特别委托研究的2项重点课题《入世后的政府管理研究》和《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模式研究》、省政府委托研究的重大课题《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政府管理问题研究》。

自1995年开始招收管理学研究生,2002年招收公共管理研究生,积累了较丰富的培养研究生的经验。

第二,形成了一支在全国有影响的专业研究人员队伍。

本研究方向共有教研人员9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1人;有博士学位的1人,在读博士学位的1人。

政 府如何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创新

政 府如何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创新

政府如何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体制改革创新成为了政府提升治理能力、适应时代需求、满足人民期望的关键任务。

政府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创新,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以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首先,明确改革的目标和理念是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前提。

政府应当以服务人民为中心,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摒弃官本位思想,将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努力提供更加高效、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优化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的核心内容。

政府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边界,做好“放管服”工作。

一方面,要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和行政干预,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通过权力下放,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使企业能够自主决策、自主经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实现从“重审批轻监管”向“宽进严管”的转变。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信用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市场秩序的公平公正。

同时,要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不跑腿。

在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完善决策机制至关重要。

政府决策应当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拓宽公众参与决策的渠道,通过听证会、民意调查、网络问政等方式,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能够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加强决策的法治化建设,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决策,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加强制度建设是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监督。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和工作效率。

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逻辑和重点

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逻辑和重点

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逻辑和重点高小平2013-01-09 09:54:41 来源:《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京)2012年3期2008年2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因此,新时期深入研究、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历程可以从改革和创新两个维度来分析。

从1978年到2002年,是以改革为引领、创新蕴含其中的变革,是第一阶段;2002年之后,以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为标志,进入到改革和创新并举、创新引领变革,是第二阶段。

目前,学术界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比较多,对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比较少。

本文对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历史、目标、方向、权力结构和机构设置进行思考,试图探索当前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逻辑和重点。

一、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行政管理体制逐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1978年以前,我国经济基础是以计划管理为主的经济体制,上层建筑是政府权力高度集中的以管制为主要职能的行政管理体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减少会议公文,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实行考核、奖惩、升降等制度。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经济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发展商品经济到建立市场经济,逐步打破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性因素活跃,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同时,我国连续进行了多次比较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

这使得政府努力适应市场放开后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且政府逐步成为主动推动经济改革的重要力量,用行政改革促进经济改革,用行政改革的成果巩固经济改革的成果。

市政管理工作目标、思路和创新举措

市政管理工作目标、思路和创新举措

一、市政管理工作目标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政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为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利和优质的公共服务。

市政管理工作旨在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市政管理工作思路1. 创新思维,打破僵化传统观念。

市政管理工作需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日新月异的挑战,积极吸纳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思维碰撞和创新设计。

2. 突出问题导向,解决实际困难。

市政管理工作中需要清晰把握社会热点和民生难题,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主动化解和化解社会矛盾。

3. 强化协同合作,促进资源整合。

市政管理工作需要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交流协调,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促进事业发展。

三、市政管理工作创新举措1.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2. 加强城市智能化建设。

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进程,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效率。

3.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加强环保意识,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

4. 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加强基层治理,推动社会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社会治安和突发事件管理体系。

5. 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

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和透明度。

以上便是市政管理工作的目标、思路和创新举措,希望能够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推动。

市政管理工作的目标、思路和创新举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系列的具体举措和政策落实。

下面将进一步扩展新的内容,探讨市政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措施和应对方法。

一、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为了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市政管理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和土地利用,控制城市扩张速度,确保城市用地的合理利用,避免无序发展和资源浪费。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

要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为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综观未来发展趋势,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充分考虑到“四个方面的要求”:即充分考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考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充分考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充分考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服务型、现代化政府。

为此,要着重研究解决以下六个问题。

一、进一步转变和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这仍然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实施人本管理,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依靠力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政府职能方面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

一是政府职能要向大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转变。

在宏观环境方面,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加强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注重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和调节经济社会活动。

在微观环境方面,要强化市场监管职能,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能力,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健康的市场秩序。

二是政府职能要向有效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

要更新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要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着眼点,着力解决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切实保障农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

干部学习网 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管理创新 下 试卷(90分以上)

干部学习网 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管理创新 下 试卷(90分以上)

《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管理创新》下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 乡镇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问题主要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正确2. 广东省于2006年在佛山、东莞市开展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试点。

错误3. “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是十八大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规定。

正确4. 目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权限已经非常明确。

错误5. 省直管县改革的两个阶段是人事上的省直管县、强县扩权。

错误6. 应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国务院不同部门相同或相似的职责,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正确7. 初步实践表明,“强镇扩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县级政府鞭长莫及、社会管理滞后的问题,促进了乡镇职能转变,强化了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

正确8. 当前,我国尚未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错误9.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正确10.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

正确11. 广东省选择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南海区狮山镇,东莞市塘厦镇、石龙镇进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试点。

正确12. 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在核心公共服务支出中不存在错位现象。

错误13. 现在,我国城乡基本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正确14.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的“强镇扩权”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正确15.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已经突破了个别地区。

错误16. 在推进大部制改革中,坚决贯彻中央精神,严格执行政府组织法,严格控制编制和领导职数,不能以“过渡期”为由,突破编制和领导职数限额。

正确17.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取得局部突破,如:广东顺德市、珠海市、阳江市、深圳市的大部制改革。

正确18. 当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公共服务事权与财权非常对称。

错误19.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正确20. 各地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其中的最大亮点就是一些地方根据中央的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和框架,推进本地区的大部制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着力把握的几个问题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着力把握的几个问题

作者: 彭福清
作者机构: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410006
出版物刊名: 学习论坛
页码: 45-4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六个问题
摘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着力把握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点是明确政府存在和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改革的着眼点是明确政府管理的主题;改革的发力点是完善政府职能体系,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强行政法治建设;改革的突破点是取消政府部门利益;改革的创新点是政府机构设置和权力配置的优化;改革的关键点是政府自觉、政府公务员的自我解放及其自觉能动性的发挥。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项目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项目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项目一、简政放权简政放权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目的是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行政成本,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通过简化行政流程,下放权力,使基层单位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提高决策效率和响应速度。

二、放管结合在简政放权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市场和社会的监管。

放管结合的目的是在放松管制的同时,确保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职责,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和公共安全。

三、优化服务优化服务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政府需要以提高公众满意度为导向,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提升效能提升政府效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政府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强化执行力。

通过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实施绩效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五、科技赋能科技赋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手段。

政府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提升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

六、法规建设法规建设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保障。

政府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提高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

七、人才保障人才保障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

政府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通过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人才支撑。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是确保政府有效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需求,我国行政体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改革的呼声。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强政府的职能转变作为行政体制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需求,政府需要从过去的行政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要转变政府的作用定位,由过去的权力运行者转向服务提供者和市场监管者。

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市场经济的推动和监管,为企业和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推动政府职能创新政府职能创新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力。

政府需要在服务提供、信息公开、决策参与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和改进。

政府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公平透明的决策机制,广泛听取民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促进多元化的决策参与。

三、加强政府的内部管理政府的内部管理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

政府的内部管理直接关系到政府机构的效率和公信力。

政府应该注重提高行政效能,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和功能优化。

政府机构应该实行精简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权力运行的监督和约束,依法行政,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行政体制改革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保证政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政府人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运行质量和效果。

政府应该加强对政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政府还应该建立选拔和评价机制,注重选拔优秀人才,激励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五、加强政府和社会的互动合作政府和社会的互动合作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

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引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行政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各国都在积极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质量。

本文将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任务,并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是指指导改革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1.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原则。

在法治原则下,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行政,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履职。

法治可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提高行政机关的决策效力和公信力。

2.市场导向原则市场导向原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

在市场导向原则下,政府应当转变职能,改变传统的“管办分离”模式,引导和激励社会力量参与行政管理,推动行政管理向市场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这样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市场竞争活力。

3.效益原则效益原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

在效益原则下,行政机关必须依据效益原则对所有行政行为进行评估,追求行政效益的最大化。

这样可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质量。

4.服务原则服务原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在服务原则下,政府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坚持服务意识,提供高效、便捷、贴心的公共服务。

这样可以增强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增加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是指改革工作需要完成的各项重点任务。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1.建立健全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机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这包括完善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优化行政管理的流程和程序,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2.改进行政管理方法和手段改进行政管理方法和手段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制定改革创新举措和目标

制定改革创新举措和目标

制定改革创新举措和目标的详细内容如下:一、目标:1. 总体目标:我们希望通过改革创新,推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现代化,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更公平的社会福利,以及更强的环境可持续性。

2. 具体目标:a) 提升生产效率:通过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生产线的效率,降低成本。

b) 促进创新:鼓励和引导创新活动,包括研发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以及提高服务质量。

c)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e) 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保法规,推动绿色生产方式,保护环境。

二、改革创新举措:1. 体制改革: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特别要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2. 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3. 人才培养:加强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推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4. 资源配置优化: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5. 绿色发展:加强环保法规建设,推动企业进行绿色生产。

推广清洁能源,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6. 公共服务提升:加大在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改善人民生活。

同时,利用新技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7. 风险控制: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和管理机制,应对改革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步骤:1. 制定改革方案:根据以上举措,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责任人。

2. 宣传和动员: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3. 逐步实施:按照时间表,分阶段实施各项改革创新举措。

4. 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改革进展进行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15年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方案规划

2015年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方案规划

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

两年多来,国务院把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有效释放了市场活力,激发了社会创造力,扩大了就业,促进了对外开放,推动了政府管理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转变政府职能的任务更加紧迫、更加艰巨。

为把这项改革向纵深推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任务要求,紧扣打造“双引擎”、实现“双中高”,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坚持民意为先、问题导向,重点围绕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拿出硬措施,打出组合拳,在放权上求实效,在监管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转变政府职能工作,要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从重数量向提高含金量转变,从“给群众端菜”向“让群众点菜”转变,从分头分层级推进向纵横联动、协同并进转变,从减少审批向放权、监管、服务并重转变,统筹推进行政审批、投资审批、职业资格、收费管理、商事制度、教科文卫体等领域改革,着力解决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重大问题。

继续取消含金量高的行政审批事项,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大力简化投资审批,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清理并取消一批收费项目和资质资格认定,出台一批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制度和措施,推出一批创新监管、改进服务的举措,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创业创新清障搭台,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供有力支撑,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政 府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政 府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政府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政府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关乎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和国家发展。

在新时代,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因此,政府需要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政府首先要转变治理理念。

过去,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大包大揽,而在创新的社会治理体系中,政府应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

这意味着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治理主体,而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形成共同治理的合力。

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社会治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各方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只有让各方力量都发挥作用,才能实现社会治理的最佳效果。

加强法治建设是政府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保障。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遵循。

政府要完善社会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社会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要严格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让法律成为社会治理的“硬约束”。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才能保障社会治理的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政府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手段。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府应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整合各类社会治理信息,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利用智能化手段,加强对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监测和管理,提高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例如,通过智能安防系统,实时监控社会治安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也是政府需要关注的重点。

传统的行政命令式治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政府应采用更加灵活多样、人性化的治理方式。

中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目标指向和实践进展

中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目标指向和实践进展

中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目标指向和实践进展陈振明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优化的改革不断深化。

这是一场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关系为核心,以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为着力点,以建设现代化政府和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指向的全方位政府治理变革。

这场变革已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政府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营商环境国际排名直线上升,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日益增强。

关键词:政府治理;政府职能;“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优化作者简介:陈振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20)02-0036-08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我国持续不断进行党和国家机构以及政府机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迄今已走过40余年的伟大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以及政府治理变革。

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政府治理现代化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放管服”改革及营商环境优化是贯穿于十八大以来行政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

李克强总理称“放管服”改革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指出要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任务,这是新时代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新定位。

那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特别是“放管服”改革以及营商环境优化的改革是如何展开的?其顶层设计、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是什么?已取得什么进展、成效和经验,存在哪些问题?深化改革往何处去?本文将对此做简要评述,从中可以透视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发展的新趋势。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500字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500字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500字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课题,其核心和重点在于科学调整行政权力,建立健全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推进行政管理法治化进程。

首先,要加强行政权力科学调整,完善管理体制,依法行使权力,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和规范行政行为的制度体系。

要在权力和责任、利益和行政审查、组织和决策等方面实施分权分管,进一步明确行政机构、行政人员和行政经办事项的权力边界,促进权力和责任之间的对等、互制的基本原则的严格实施。

其次,搭建健全行政监督机制。

要夯实职责和权力分离的基础,增加监督范围,完善监督机制,成立完善公共服务监督机构,加快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监督审计工作,督促行政机关承担责任,加大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案件审理能力,严肃规范行政机关行政处罚行为,建立有效的行政征收规范机制。

再次,要推进行政管理法治化进程。

加大公共政策的法律保障力度,加强行政权威性的法律衔接,不断完善基层行政法规体系,大力推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促进国家机关和行政机关的法治意识提高。

总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在于科学调整行政权力,建立健全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推进行政管理法治化进程,以便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加深入、更加完善,使政府的行政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有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部,将公路、水路、民航融为一体, 对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 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体制上打破“白领” 和“蓝领”的区分,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 理,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有利于人力资源 的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社 会保障体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一)在价值理念上,以人为本的理念要 牢固确立。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服务型政府的 行政理念。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对传统政府模式的根本 变革:
从“以官为本”到“以民为本”, 从“官本位” 到“民本位” ;
从“政府权力本位”到“公民权利本位”, 从 “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 。
什么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以政府为核
心的公共组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 产品的劳务和服务行为的总称。
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由以政府机
关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给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 消费、所有消费者平等享受的社会产品。
辨别一种产品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
有两个标准,即这种产品“是否具有竞争性” 和“是否具有排他性”。
政治类公共产品:如国防、公安、海关、国家机关管理、 外交等。
文化类公共产品:教育战略与教育法规、义务教育、高等 教育资助、科技发展战略与国家科技开发创新体系建设、基础 科学研究与高新技术国家资助、科学普及、民族文化建设与文 物保护、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技体育资助等。
社会类公共产品: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基层 政权建设与社区自我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与公共设施管理、 城市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保健与防疫 等等。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 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要求、总目标是建设服 务型政府。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 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何谓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 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以为公众服务为宗旨,以公共 需求为导向,把公共服务作为主要或核心职能,公正、 有效地为公民提供滿意的、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 服务,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
1、要通过推行科学的大部制,按照精简、 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 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 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加大机构整合力 度,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积极探 索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建立中央政府和 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独立互补的横向权力体 系;
所谓“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 门设置中,将职能相近的部门加以整合,形 成“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 制机制。
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党校主要省部级领 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 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在2005年3月的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 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努力建 设服务型政府”,并得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 服务职能”的改革任务。
(三) 创新政府管理制度
要大胆地取消带有计划经济色彩、阻 碍科学发展的落后的、陈旧的、僵化的旧 制度、旧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 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制度、新机制,最大限 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原 则,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各项 管理制度,是政府管理的根本保证,必须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监督 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建设人民满意的政 府。
(二) 优化政府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政府管理,一方面政府各部门之间 存在职责不清、互相扯皮的现象(有利就争、无利 就推),另一方面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权 力配置存在着头重脚轻的状况,中央政府各部门掌 握大量的人权和财权,而大量的事权在地方政府, 这都影响了政府管理的效率。
要优化政府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权力的配置,大 胆摒弃那些本位性、谋利性、人为性的权力,做到 归还权力、下放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不搞 权力部门化、私有化、商品化,真正使公共权力用 于服务发展、维护民生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任务
管理体制(四大要素):
职 能(职权)
机构
制度
人员
在管理体制中,职能、机构、人员、制度是
有机结合的重要组成要素和方面。政府职能是行 政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政府一切活动的逻辑与现 实起点。职能决定机构、人员和管理机制,最终 体现为效能。机构是管理的组织形式,人员是管 理的实际承担者,制度是职能、机构、人员的粘 合剂,保证管理的有效运转。
由政府出面提供的部分带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公民消费服务。 这种公共产品的特点是:最终消费者是个人,由使用者付费,具 有规模经济特性;只有政府集中投资与管理才能产生效益,如邮 政、民航、铁路、煤气等基础产业。
(2)根据公共产品的领域分:经济类、政治类、社会类、 科教文化类公共产品
经济类公共产品:如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中长期指导性规 划(十一五规划) 、技术开发与资源开发规划、财政政策与收 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经济立法与司法、产品质量监督与劳 动监督,重点工程建设与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等等。
(二)在管理目标上,社会公平正义要更加 彰显。
服务型政府的管理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它的主要职责是实现和保障社会公正。
(三)在职能结构中,公共服务职能要更加 突出。
在改善经济调节、严格市场监管、加强社会管理 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共服务,使政府职能:
由经济职能为主向服务职能为主转变; 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 公平公正)。
1、加强法制建设,建设法治政府。
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理念:
一要依法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 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 证以及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并逐步实 现制度化。
二要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健全行政执法体制 和程序,重点是加强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 开法、公共应急法和权利救济法的立法建制。 关于权 利救济法,重点是修改完善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 国家赔偿法。
(四)在机构设置上,公共服务部门要 占重要地位。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公共服务部门如:劳动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商务、卫生等部门要加强,要占有重 要的地位。
(五)在决策取向上,公众需求要成为 基本取向。
“公众导向”是服务型政府决策的基本模式。 政府服务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做到:
天津市水务局力图以“大水务”解决大城市长期 的“多龙管水”、“政出多门”难题。新设立的水务 局,将原水利局以及建委的城市供水、城市排水和河 道堤岸管理职责整合划入,横跨水利、供水、排水三 大领域,构成统一的水务管理体制。
2、 要通过实施科学的分权制,按照条块 有机结合和向地方适度放权的原则,建立中央 政府与地方政府人权、财权、事权均衡制约的 纵向权力体系。
地方特色的大部门体制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该部门将原建设 和交通委员会的职责、农业委员会的参与指导郊区城 镇规划建设的职责、市政工程管理局的重大工程规划 建设和资金安排等职责,整合划入。原建设和交通委 员会、市政工程管理局不再保留。
重庆市农委由原农业局、农机局、农办与农综办 整合而成,形成“大农业”管理格局。这项调整,使 市政府直属机构减少1个、直属局级事业机构减少1个、 处级内设机构减少16个。
以公众的需要期望决定政策的设计,
以公众的满意衡量政策执行的成效,
以公众的评价决定政策变迁的方向。
(六)在治理方式上 ,柔性管理来自成为主要 方式。政府治理方式,要实现由行政控制、权力支配为 主向服务引导、服务激励为主转变,由刚性管理向刚 柔相济且以柔性管理为主转变。
当代行政管理方式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刚性管理方式,如行政命令、行政征收、行政征 用、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 政强制等,此类刚性管理方式好似重拳出击,可以立 马见效、立显权威,但也易于激化矛盾、小事变大, 强化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柔性管理方式,如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规 划(计划)、行政服务、行政资助、行政奖励、行政 调解、提供信息等方式,柔性管理体现了广泛参与、 政民互动、平等协商、自由选择等行政民主的基本要 求,在行政实务中发挥出特殊的行政管理功效。
政府管理改革创新的
目标选择与主要任务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行政学巡视员、教授
彭福清
历史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发展过程的经 验表明,政府的性质、能力和绩效,是决定经 济和社会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许多行政 学者更是认为,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行政的因 素而非经济的因素。
正因为如此,全世界都在重新考虑政府以 及政府自身的改革与创新问题,建立一个与变 化着的时代相适应的新政府体系,已成为各国 政府面临的共同任务和挑战。
改革与创新政府,建立一个适应社会发展 要求的有效管理体系,推动社会的发展、繁荣 与稳定、和谐,始终是中国改革过程中最重要 的篇章。
一、政府管理改革创新的目标选择
政府管理发展经历了四种类型和模式:
政府类型:统治型 管制型 管理型 服务型 行政模式:统治行政 管制行政 管理行政 服务行政
今天,我国政府改革创新的目标选择是建设 服务型政府。
(七)在财政支出中,公共服务支出要 更加扩大。
由“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型; 由重经济性公共服务向重社会性公共服务转型。
(八)在政绩评价上,以公共服务为主 要取向的评价体系要确立。
政府政绩评价,要实现由以GDP为主要取向的 评价体系向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取向的评价体系的 转变。
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主要
准公共产品或称混合公共品、半公共产品:这种公共产品既 能满足公共需要,又能满足个人需要;既人人平等消费,又具有 一定程度的竞争性与排他性。例如,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生教育, 是满足研究生个人需要的教育产品,但研究生教育又对整个社会 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好处,因而又能满足公共需要;研究生 教育对所有的具备资格的社会成员开放,但是他们必须参加录取 考试,所以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其他的混合公共 产品还有公共工程、宇宙航天业、原子能工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