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鹇的繁殖规律及饲养要点

合集下载

笼养白鹇的饲养与繁殖

笼养白鹇的饲养与繁殖

笼养白鹇的饲养与繁殖
在动物园中的白鹇,主要是大众观赏,兼有普及动物知识的目的,在珍稀物种保护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但动物园中饲养的白鹇群体比较小,很难参与整个物种的基因交流,经几代隔离,会使有利于物种生存的基因减少或丢失,动物个体患病率增大,死亡增多,寿命缩短。

希望大家积极开展探索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3.2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白鹇生存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小,野生白鹇会更加稀少。

现在国内除了动物园和一些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之外,一些珍禽养殖场从事了一些白鹇的人工试验养殖。

但在利用方面进展不顺,因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很难进入市场,影响了白鹇人工养殖作用发挥。

作者认为,应加强白鹇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白鹇专门的保护区或保护中心,同时鼓励白鹇的经济开发利用。

在一些珍禽养殖场,加强育种,扩大种群,选择最优良的个体放回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发白鹇产品进入市场,形成保护、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3.3动物园中饲养的白鹇应适当的扩大种群,增加(本文共计1页)......[继续阅读本文]。

白鹇人工繁殖及饲养管理

白鹇人工繁殖及饲养管理

①选种 : 选健 康无病 、 生长发育 良好 、 活动强 的雄 白鹇 , 种用
雌 鹇要 一 年 龄 而 又 没 产 过 蛋 的 , 是 因 为 早 产 蛋 的雌 白 鹇 , 蛋 这 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饲养密度 : 青年 白鹇一般指 长
到 一 年 左 右 的 白 鹇 , 养 密 度 调 整 到 一 饲
的质量不高 , 会影响 出雏率 , 生产 中还要避免近亲繁殖。
② 交 配 : 常 按 16或 17雄 雌 比例 为 一 组 , 入 固 定 的 笼 通 : : 放
每平方米 1 2只,保证 青年 白鹇有 徐 ~
足够的生长空间。
舍内饲养 , 不要 随意调换 不同笼舍的 白鹇 , 否则会引起争斗。 白
鹇 的繁 殖 期 一 般 在 每 年 的 1 份 左 右 ,到 来 年 2~3月 就 可 以 2月
② 饲 喂 饮 水 :青 年 白 鹇 生 长 旺 ~ 盛 ,处 于性 成 熟 不 断 完 善 的 时 期 , 尤
产蛋 , 每只雌白鹇可产蛋 2 ~4 枚 。 O 5
2种 蛋 的 孵 化 . 白天 捡 蛋 易 引 起 白 鹇恐 慌 , 至 导 致 种 蛋 的破 坏 , 上 捡 蛋 甚 晚 可 以避 免 这 种 状 况 。种 蛋 一 定 要 新 鲜 、 称 , 匀 地 摆 放 在 蛋 盘 匀 均 上 , 端 向 上 , 后 把 种 蛋移 放 在 相 对 湿 度 为 7 % 、 风 阴 凉 、 大 而 0 通 干 净卫 生 的房 间里 。存 放 期 一 般 不 宜超 过 1 , 放 期 内防 止 太 5天 存
其是雄 白鹇 , 其体 毛还没有完全 变完 色。为了保证这一 时期 白鹇的健康生
长 , 使用 中年鸡 配合 饲料外 , 要 除 还

白鹇如何繁殖?白鹇的繁殖特点

白鹇如何繁殖?白鹇的繁殖特点

白鹇如何繁殖?白鹇的繁殖特点在古代,白鹇被认为是名贵的观赏鸟,清朝更是将白鹇作为五品官服上的图案,代表了一定的地位。

而我国少数民族哈尼族的吉祥物也是白鹇鸟,所以白鹇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位置。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白鹇是如何繁殖的,白鹇的繁殖特点是什么。

一雄多雌,4月份发情;在发情季节,两颊的裸露部分开始增大,并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羽毛显得富有光泽。

雄鸟求偶时,环绕雌鸟步行并有摆尾、击翅等动作。

在地面凹处筑简单的巢,每窝产卵4~6枚。

冬季则集群生活。

自4月间开始繁殖。

繁殖期一雌一雄生活,雄鸟好斗。

筑巢于灌木丛间的地面凹处。

每窝产卵4-6枚,卵为褐色,有时具白色细点,平均卵重不超过一两。

繁殖期4-5月。

3月中下旬雄鸟即开始发情,一雄多雌制,雄鸟之间常为争夺配偶而争斗。

雄鸟的求偶炫耀为侧面型,通常自雌鸟右后方向前左侧绕圈,当行至雌鸟一侧和雌鸟并行或接近并行时,雄鸟不断左右摆尾,动作缓慢而幅度大,然后再继续向前方走动,绕过雌鸟头前从右侧走开,每绕一圈后便在离雌鸟2-3m外站立不动,1-2分钟后再重复1次。

每次发情炫耀,可重复绕圈6-7次。

有时雄鸟还在雌鸟近旁做快速连续不断的蹲下、站起动作或伸展双翅做高频率小振幅的振翅动作,同时发出轻微的‘1u,1u,1u’的颤抖叫声。

营巢于林下灌丛间地面凹处或草丛中。

巢较简陋,主要由枯草、树叶、松针和羽毛构成。

巢的大小为外径32-36cm,内径19-24cm,深9.5-11cm。

每窝产卵4-8枚,卵淡至棕褐色、被有白色石灰质斑点,卵的大小为46.7-54.7mmX36.3X39.5mm,平均38mmX50.6mm,重31.1-41.58,平均36.48g。

北京动物园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卵大小为50(45-53)mmX39.3(37-40)mm,重41.8(36-45.5)g。

通常每隔1日产1枚卵,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24-25天。

白鹇的养殖技术

白鹇的养殖技术

白鹇的养殖技术白鹇别称银鸡、银雉、越鸟、越禽、白雉等,为雉科鹇属大型鸡类,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我国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海南等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鹇的养殖技术吧!白鹇的国内分布白鹇在我国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海南等地,有9个亚种分布于中国境内,榕江亚种分布于广西西北部、四川南部和贵州境内,滇西亚种分布于云南西部等地,缅北亚种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澜沧,掸邦亚种分布于云南西部,滇南亚种分布于云南南部,峨眉亚种分布于四川中部和南部,指名亚种分布在湖南西南部、广东北部和中部、云南东南部、广西,此外在贵州东南部也可能有分布,福建亚种分布于广东东、湖南东南部、湖北东南部以及江西、福建、浙江和安徽南部的广大地区,海南亚种仅分布于海南的7个县境内。

白鹇的养殖前景白鹇为国度二级重点维护动物,既是着名的观赏珍禽,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大型养白鹇养殖场需要很多的手续,需要到相关部门备案,还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

在市场价格方面小苗的白鹇100~150元一只,成年的500~1000元一只,适应性较强,可以在全国各地饲养,因此养殖白鹇前景十分广阔。

白鹇的形态特征1、雄鸟:头上羽冠及下体蓝黑色,脸裸露,赤红色,上体和两翅白色,自后颈或上背起密布近似“V”字形的黑纹,头上具有长而厚密,状如发丝的黑色羽冠,并披于头后,脸部裸出,呈鲜红色,整个下体都是乌黑色,上体和身体后面长长的尾羽,都是洁白的衬底上密布着细细的“V”字形黑纹,尤为别致的是尾羽上的黑纹越向后越小,逐渐消失。

2、雌鸟:雌鸟上体棕褐色或橄榄褐色,羽冠褐色,先端黑褐色,脸裸出部小,赤红色。

背羽干较淡,边缘较深,飞羽棕褐色,次级飞羽外翈缀有黑色斑点,中央尾羽棕褐色,外侧尾羽黑褐色,满布以白色波状斑。

下体亦为棕褐或橄榄褐色,胸以后微缀黑色虫蠹状斑,尾下覆羽黑褐色而具白斑。

圈养蓝鹇和白鹇繁殖行为的时间节律观察

圈养蓝鹇和白鹇繁殖行为的时间节律观察
ro g u p o f L o p h u r a n y r t h e me r a l w e r e s t u d i e d a s ro g u p o n e ,a n d a n o t h e r p a i r o f L o p h u r a s wi n h o i i nd a a n o t h o r g r o u p o f L o p h u r a n y r t h e m e r a l w e r e s t u d i e d a s ro g u p t w o . We c h o s e t h e p e io r d w h e n b r e e d i n g b e h a v i o s r w e r e o b v i o u s or f e a c h s p e c i e s nd a c o n d u c —
野 生 物 C h i n e s e J o u m a l o f Wi l d l i f e 2 0 1 3 ,3 4( 1 ) : 2 5 — 2 8
圈养 蓝 鹇 和 白鹇繁 殖 行 为 的 时 间节 律 观 察
刘选珍 李洪文 毛 杰 袁 梨 甘 静 刘 芳
( 成都动物 园,成都市野 生动鹇和 白鹇 的繁殖行 为的发生次数随 日期 出现波动 ,两物 种繁殖行 为的高峰 多在早晚 时段。蓝鹇
和 白鹇的产蛋周期分别为 3- 4 d 和 1— 3 d ;两物种雌性个体在产蛋前均 有较 多繁殖行为发生 ;两物 种的繁殖 对配对 个体 日间发情的 同时性要求均不高 ,白鹇的繁殖 与配对个体繁殖行为发 生的绝对频次 多少也无关 ,蓝 鹇的 繁殖 与配
L i u Xu a n z h e n L i Ho n g we n Ma o J i e Yu a n L i Ga n J i n g L i u F a n g

白鹇饲养技术和繁殖特点

白鹇饲养技术和繁殖特点

白鹇饲养技术和繁殖特点白鹇(Lophuranythemera)又名银鸡。

雄鸟上体和两翅白色,密布黑纹。

羽冠和下体都是灰蓝色。

尾长,中央尾羽近纯白色,外侧尾羽具黑色波纹,它在林中疾走时,从远处望去,很象披着白色长“斗蓬”,被风吹开露出灰蓝色的内衣。

眼裸出部分赤红,脚亦红色,鲜艳显眼。

雌鸟全身呈橄榄褐色,羽冠近黑色,和雄鸟相比十分逊色。

白鹇基本简介白鹇又叫银鸡,分布在我国南部各省。

白鹇因其体态娴雅、外观美丽,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

它们属于大型鸡类。

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

头顶及下体为蓝黑色,带金属光泽。

脸部裸露皮肤呈红色。

颈、背、翅均为白色带“V”形黑纹。

中央尾羽为白色,两侧带黑纹。

跗蹠部为红色。

雌鸟全身棕褐色,枕部具黑色羽冠。

雌鸟上体以及翅、尾等多为橄榄棕色;下体灰褐沾棕,自下胸以次,各羽均具暗褐色细斑。

食物主要是昆虫以及各种浆果、种子、嫩叶和苔藓等。

白鹇因其体态娴雅、外观美丽,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

它们栖息在海拔1400~1800米的密林中,尤其喜欢林下的竹林和灌丛。

主要以昆虫、植物茎叶、果实和种子等为食。

一雄多雌,4月份发情;在发情季节,两颊的裸露部分开始增大,并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羽毛显得富有光泽。

雄鸟求偶时,环绕雌鸟步行并有摆尾、击翅等动作。

在地面凹处筑简单的巢,每窝产卵4~6枚。

冬季则集体生活。

白鹇形态特征大型鸡类。

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

白鹇雌雄异色。

雄鸟头上的长冠和下体全部纯辉蓝黑色,带金属光泽。

脸部裸露皮肤呈红色。

颈、背、翅均为白色带“V”形黑纹。

中央尾羽为白色,两侧带黑纹。

跗跖部为红色。

雄鸟上体和两翅白色,密布黑纹。

羽冠和下体都是灰蓝色。

尾长,中央尾羽近纯白色,外侧尾羽具黑色波纹,大多数亚种的外侧尾羽亦白,染以黑纹。

头的裸出部分和脚为赤红色;嘴浅绿色;眼棕褐色。

雌鸟上体以及翅、尾等概橄榄棕色;下体灰褐沾棕,自下胸以次,各羽均具暗褐色细斑它在林中疾走时,从远处望去,很象披着白色长“斗蓬”,被风吹开露出灰蓝色的内衣。

白鹇养殖技术

白鹇养殖技术

白鹇养殖技术嘿,大家好啊!今天咱来聊聊白鹇养殖这事儿。

白鹇这鸟儿啊,那可真是漂亮。

我记得有一回,我去一个养殖白鹇的地方参观。

一走进那地方,就看到一群白鹇在那儿悠闲地走来走去。

那白色的羽毛,长长的尾巴,就像一群小仙女在跳舞似的。

要想养好白鹇,首先得给它们准备一个舒服的家。

这地方不能太吵,也不能太脏。

最好是有山有水,空气清新的地方。

我看到那个养殖白鹇的地方,就是在一个小山坡上。

周围都是绿树,还有一条小溪流过。

白鹇们在那儿可自在了。

白鹇的吃的也很有讲究。

不能随便给它们吃点啥就完事了。

得给它们准备新鲜的食物,比如虫子、谷物啥的。

我看到那个养殖户,每天都要去山上捉一些虫子回来给白鹇吃。

他说这样白鹇长得才健康。

还有啊,白鹇很爱干净。

所以得经常给它们打扫卫生。

那个养殖户每天都要把白鹇的笼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还会给它们换干净的水。

他说要是不打扫干净,白鹇就容易生病。

白鹇也需要活动空间。

不能老是把它们关在笼子里。

那个养殖户会在天气好的时候,把白鹇放出来,让它们在山坡上自由活动。

白鹇们一出来,就像一群孩子似的,到处跑到处玩。

可开心了。

养殖白鹇还得注意观察它们的健康状况。

要是发现有白鹇不对劲,就得赶紧想办法。

我看到那个养殖户,每天都会仔细观察白鹇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啥的。

有一次,他发现有一只白鹇不吃东西,就赶紧把它单独隔离起来,找兽医来看。

最后发现是那只白鹇有点消化不良,经过治疗,很快就好了。

总之啊,养殖白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得有耐心,有爱心,还得有技术。

不过,要是能把白鹇养得好好的,那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嘿嘿!。

最新关于中药材白鹇的解析

最新关于中药材白鹇的解析

二、白鹇的生活习性
1. 栖息环境:白鹇喜欢在山地森林中生活 。
01
02
03
1. 白鹇是一种生活在山地森 林中的鸟类,它们喜欢在树 木繁茂、环境幽静的地方栖 息。
2. 山地森林为白鹇提供了丰 富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生存 环境,是它们理想的生活场 所。
3. 白鹇的栖息地选择反映了 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它 们能够在山地森林中寻找到 安全的避难所。
01
1. 为了保护珍稀动物 ,我们必须加强保护区 的建设,确保它们有一 个安全的栖息地。
02
2. 非法捕猎是导致动 物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 原因之一,因此,我们 必须严格禁止这种行为 。
03
3. 通过加强保护区建 设和禁止非法捕猎,我 们可以有效地保护珍稀 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3. 保护意义:保护白鹇有助于维护生态平
3. 身体结构:翅膀宽大,尾巴修长。
1. 翅膀宽大的鸟类通常具有优秀的飞行能力,能够在空中进行长距离的迁 徙。
01
2. 尾巴修长的鸟类在飞行中可以更好地调整方向和速度,提高飞行的稳 定性。
02
3. 身体结构的特点也反映了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例如,翅膀宽大 的鸟类更适合在开阔的环境中生活。
03
最新关于中药材白鹇的解析
目录 CONTENTS
01
一、白鹇的形态特征
02
二、白鹇的生活习性
03
三、白鹇的药用价值
04
四、白鹇的保护现状
一、白鹇的形态特征
1. 外形描述:白鹇体型优雅,羽毛洁白。
02
01
1. 白鹇的优雅体型和洁 白羽毛,使它在众多鸟类 中独树一帜。
2. 白鹇的羽毛如同新雪一 般洁白无瑕,给人一种纯洁 无暇的感觉。

白鹇驯养可行性报告

白鹇驯养可行性报告

白鹇驯养可行性报告1. 背景介绍白鹇,又称白冠长尾雉,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鸟类,具有优美的羽毛和珍稀的生物特征,备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狩猎等原因,白鹇的数量逐渐减少,濒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有效保护这一物种,一些生态保护机构和爱鸟人士开始探讨白鹇的人工驯养可行性,以期增加其种群数量并促进其生存繁衍。

2. 白鹇驯养的必要性白鹇作为一种珍稀的野生鸟类,其自然栖息地的减少导致了其生存环境的恶化,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为了有效保护白鹇这一珍稀物种,开展人工驯养是必要的。

人工驯养可以通过人为干预,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生活条件,有效增加白鹇的种群数量,提高其生存率,从而有助于保护白鹇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

3. 白鹇驯养的可行性分析3.1 环境因素白鹇生活在高海拔的山地森林中,对生境要求较高。

人工驯养白鹇需要模拟其自然生活环境,提供适宜的饲养场所、气候条件和食物资源。

在现代养殖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建立符合白鹇生活习性的人工饲养环境,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确保白鹇能够良好生长和繁衍。

3.2 饲养管理白鹇是一种较为敏感的鸟类,对于饲养管理要求严格。

需要配备专业的养殖人员进行管理,定期检查白鹇的健康状况,合理调整饲料配比,避免疾病的发生。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白鹇的存活率和繁殖率,保证驯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繁殖状况白鹇是一种繁殖力较强的鸟类,通过人工驯养可以有效提高其繁殖率。

在人工饲养环境中,可以通过控制繁殖季节、提供适宜的繁殖场所和保障繁殖后代的生存等措施,促进白鹇的繁殖活动,增加种群数量,为物种的保护和繁衍提供有力支持。

4. 白鹇驯养的风险与挑战虽然白鹇驯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与挑战。

例如,人工驯养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差异,可能影响白鹇的生长发育和行为习性;饲养管理不当可能导致疾病传播和死亡率增加;繁殖受到外界环境和条件的制约,繁殖成功率不确定等。

因此,在开展白鹇驯养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风险与挑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管理和应对。

白鹇的养殖前景

白鹇的养殖前景

繁殖 :白鹇繁殖期 4 ~ 5 月,
每当 每窝产 卵 4 ~ 8 枚 ,卵淡至棕褐包 、
春 季 繁 蚺期 之 前.总 会有 发生 激 被有 白色石灰质斑点 ,通 常每隔 1 日产 1 枚卵, 卯产齐后即开始孵卵 ,
食性 : 鹇 为杂食性,主要 孵 化 期 2 4 ~ 2 5天, 雏 鸟 孵 … 的 当
色,外 侧 尾 羽黑 褐 色 ,满 l 布以 白 包波状 斑 :下 体 亦 为棕 褐 或 撖 榄

“ 、 _ ' ’
烈 的 ・ l - _
农家之友 2 0 1 7 . 1
上 体 和 身体 后 而 长 长 的 尾 羽 ,
都 是 沽 的衬 底 I 密 布 着细 细 的 褐色 ,胸以后微缀 黑色虫 蠹状 斑 , 形 黑 纹 ,尤 为 ) j I J 致的是 尾下覆羽黑褐 色而具 白斑 =
鹇 别 称 银 鸡 、银 雉 、

越 禽 、 白雉 等 ,为
鹇 属 大型 鸡 类,雄 鸟
l 0 0 ~1 1 9厘 米 , 雌 鸟 7厘 米 , 我 国 主 要 分
贵 州 、云 南、 四川 、

广 东 、广 西 、浙江 、

福建 、江 西、湖北 、
等地 ! 白鹇为 国家二级 重点
有 长
尾 羽 上 的 黑 纹 越 向 后 越 小 , 逐 渐
适 应性 较 强 ,可 以在
雄 鸟 : 头 羽 冠 及 下 体 蓝 消失 :
各地 饲 养 , 因此养 殖
前 景 十分 广 阔。养 殖 需要到相关部 门备案。
雌 鸟 :雌鸟 【 体棕褐色或做
褐色 ,羽冠褐色 ,先端 黑 渴包 ,
字 形 的黑 纹 , 火 上 具 睑裸 出部小 , 赤红 色 背羽 f : 较淡.

白鹇可以养殖吗

白鹇可以养殖吗

白鹇可以养殖吗摘要白鹇是可以养殖的,但市场价格较贵。

孵化技术:可自然孵化,也可进行人工孵化。

合理饲喂:白鹇雏鹇在出壳24小时后可饲喂5%的葡萄糖水,喂水1小时候后用面包虫开食,5天之后即可饲喂小颗粒饲料,任其自由采食。

后期管理:合理养殖密度,根据其大小、强弱分群进行饲养,大概一个月左右即可进行断喙、断翅。

一、白鹇多少钱一只1、白鹇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比如湖南、江西、湖北、海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等地都有野生分布。

2、现在南方地区人工养殖白鹇较多,属于特种养殖。

白鹇小苗市场价每只在100-160元左右,成年的白鹇市场价每只在500-1000元左右,因为白鹇的价格比较贵,因此在进行养殖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白鹇养殖技术1、孵化技术一般白鹇养殖孵化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孵化,还有一种是人工进行孵化。

(1)自然孵化:一般母白鹇在笼舍中自行筑巢或者利用人工进行巢窝产蛋、孵化,在孵化期间一定要保证周围环境安静,如遇敌害侵袭或惊吓,容易影响母白鹇正常孵化。

(2)人工孵化:可以使用全自动孵化器进行孵化,在孵化之前需挑选种蛋,消毒,孵化温度需控制在37-38℃之间,相对湿度在60%左右,每间隔2小时左右需翻蛋一次,大概18天左右,需进行凉蛋,每天凉蛋2次左右,每次10分钟左右,等到出雏前2天左右就可以落盘,然后停止翻蛋,最后将胚蛋移入雏器中等待出雏即可。

2、合理饲喂(1)刚出生的白鹇雏鹇大概体重在27-28克左右,出壳一天之后可饲喂5%葡萄糖水,饮水一小时之后即可开食,开食可先用面包虫进行饲喂,再使用熟玉米混合熟蛋黄进行饲喂。

(2)大概5天之后即可用饲料进行饲喂,随其自由采食,饲料应选小颗粒饲料进行饲喂为好。

3、后期管理(1)为了提高白鹇雏鹇的成活率,需合理养殖密度,可在育雏箱内设置隔板,将其分割成若干间,可根据雏鹇的大小与强弱分群进行饲养。

(2)特别是需将喜叼啄的雏鹇分开饲养,以免产生啄癖,如有雏鹇被啄伤应及时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再涂上一层紫药水,单独进行饲养为好。

白鹇养殖技术如何让白鹇多产蛋视频

白鹇养殖技术如何让白鹇多产蛋视频

白鹇养殖技术如何让白鹇多产蛋视频[科技苑]为让白鹇多产蛋(20111101)白鹇羽毛美丽身价高但是繁殖力太低得搞人工驯养。

可都圈到一起公鸡为争配偶打个你死我活好不容易分开母鸡又被欺负得遍体鳞伤。

这白鹇养殖到底该怎么养呢?又有什么办法让它多产蛋呢?本期视频介绍白鹇养殖技术。

白鹇栖息于多林的山地从山脚直至海拔1500米的海拔高度尤喜在山林下层的浓密竹丛间活动。

白天多隐匿叫声嘈杂粗糙。

受惊时羽冠竖立尾羽微扬多向山上奔走至山顶方展翅起飞。

夜间栖宿在树枝上。

食物主要是昆虫以及各种浆果、种子、嫩叶和苔藓等。

4月开始繁殖一雄配多雌。

雄鸟好斗。

在灌木丛间的地面凹处营巢。

每窝产卵4~6枚棕褐色。

孵化期24~25天。

一雄多雌4月份发情;在发情季节两颊的裸露部分开始增大并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羽毛显得富有光泽。

雄鸟求偶时环绕雌鸟步行并有摆尾、击翅等动作。

在地面凹处筑简单的巢每窝产卵4~6枚。

冬季则集群生活。

自4月间开始繁殖繁殖期一雌一雄生活雄鸟好斗。

筑巢于灌木丛间的地面凹处。

每窝产卵4-6枚卵为褐色有时具白色细点平均卵重不超过一两。

在野生状态下白鹇主要栖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尤以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较为常见也出现于针阔叶混交林和竹林内。

主要以植物幼芽、块根、果实、种子和其他昆虫为食。

人工养殖白鹇时根据江苏省徐州市两山口水利特禽场的驯养经验白鹇适应性较强可采食人工混合饲料只要提玉米、谷子、青菜、清洁饮水即可。

一般成年雄鸟体重1.5-2公斤雌鸟1-1.5公斤。

每年2月下旬发情3月初产蛋年产蛋量为25-35枚蛋重45-50克孵化期为25天。

白鹇养殖技术特点:1、适应性白鹇能适应各种恶劣气候环境人工驯养培育已使其逐步失去桀骜狂放的野性对舍平养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2、杂食性饲料广随季节可以取食植物叶、根、茎、果实和谷类、豆类以及昆虫幼虫、卵平均每天进食75克5月可长到1公斤~1.3公斤。

特种养殖:白鹇的养殖技术

特种养殖:白鹇的养殖技术

白鹇别称银鸡、银雉、越鸟、越禽、白雉等,为雉科鹇属大型鸡类,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我国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海南等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鹇的养殖技术吧!白鹇的国内分布白鹇在我国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海南等地,有9个亚种分布于中国境内,榕江亚种分布于广西西北部、四川南部和贵州境内,滇西亚种分布于云南西部等地,缅北亚种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澜沧,掸邦亚种分布于云南西部,滇南亚种分布于云南南部,峨眉亚种分布于四川中部和南部,指名亚种分布在湖南西南部、广东北部和中部、云南东南部、广西,此外在贵州东南部也可能有分布,福建亚种分布于广东东、湖南东南部、湖北东南部以及江西、福建、浙江和安徽南部的广大地区,海南亚种仅分布于海南的7个县境内。

白鹇的养殖前景白鹇为国度二级重点维护动物,既是着名的观赏珍禽,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大型养白鹇养殖场需要很多的手续,需要到相关部门备案,还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

在市场价格方面小苗的白鹇100~150元一只,成年的500~1000元一只,适应性较强,可以在全国各地饲养,因此养殖白鹇前景十分广阔。

白鹇的形态特征1、雄鸟:头上羽冠及下体蓝黑色,脸裸露,赤红色,上体和两翅白色,自后颈或上背起密布近似“V”字形的黑纹,头上具有长而厚密,状如发丝的黑色羽冠,并披于头后,脸部裸出,呈鲜红色,整个下体都是乌黑色,上体和身体后面长长的尾羽,都是洁白的衬底上密布着细细的“V”字形黑纹,尤为别致的是尾羽上的黑纹越向后越小,逐渐消失。

2、雌鸟:雌鸟上体棕褐色或橄榄褐色,羽冠褐色,先端黑褐色,脸裸出部小,赤红色。

背羽干较淡,边缘较深,飞羽棕褐色,次级飞羽外翈缀有黑色斑点,中央尾羽棕褐色,外侧尾羽黑褐色,满布以白色波状斑。

下体亦为棕褐或橄榄褐色,胸以后微缀黑色虫蠹状斑,尾下覆羽黑褐色而具白斑。

白鹇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

白鹇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

白鹇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白鹇是一种常见的家禽,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一带。

白鹇外观美丽,毛色光泽,所以很受人们的喜爱。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蛋白、低脂肪、高品质的家禽肉需求不断增加,而白鹇具有繁殖力强、肉质嫩滑、营养丰富等优点,因此白鹇养殖成为了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业。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白鹇养殖的可行性,并对其养殖环境、技术要求、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为白鹇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对国内外有关白鹇养殖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2. 实地考察:选择不同养殖规模的白鹇养殖场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其养殖环境和技术要求。

3.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白鹇养殖相关数据。

4. 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四、养殖环境1. 场地选择:白鹇对光照要求较高,因此养殖场应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

同时,要远离工业区和污染源,保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 温度、湿度要求:白鹇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适宜的养殖温度为18-26摄氏度,湿度为60%-70%。

3. 饲料和饮水供应:要保证养殖场的饲料和饮水供应良好,饲料应营养均衡,饮水要清洁卫生。

五、养殖技术要求1. 牧场建设:要根据白鹇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合理规划养殖场的建设,包括栏舍、饲料储藏室、饮水设施等。

2. 疾病防治: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包括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等措施。

3. 繁育技术:合理配种,科学饲养,控制繁殖数量,保证养殖效益。

4. 产品加工:白鹇养殖产品不仅可以销售活鸟和肉制品,还可以加工成罐头、半成品等多种产品,增加附加值。

六、市场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蛋白、低脂肪、高品质的家禽肉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白鹇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家禽肉的需求。

白鹇养殖方案

白鹇养殖方案

白鹇养殖方案白鹇是一种珍稀的鸟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栖息地的破坏,白鹇的数量大幅减少,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物种,我们制定了以下的白鹇养殖方案。

一、选址白鹇是一种高山栖息的鸟类,喜欢生活在山脉周围的草原或灌木林地。

因此,在选择饲养场地时,需要优先考虑这样的环境条件。

最好选择海拔适中、气候适宜,靠近草原或灌木林地的地方。

同时,还要考虑到交通便利和通风良好的因素。

二、场地准备在确定了饲养场地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场地准备工作。

首先,要清理杂草和有害植物,保持场地的整洁。

其次,要修建栖息地和巢穴,提供充足的栖息空间。

饲养场地应该有适宜的水源和供应食物的植被。

最后,要建立鸟巢和孵化器,为白鹇繁殖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饲养管理白鹇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关系到其健康和生育率。

首先,要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保证白鹇的营养需求。

其次,要定期巡视饲养场,及时清理鸟巢和巢穴,防止疾病传播和卫生问题。

此外,还需要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控制饲养数量,避免过度养殖造成资源浪费。

四、疾病防控白鹇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因此,疾病防控是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首先,要做好室内环境的卫生工作,保持饲养场干燥清洁。

其次,要加强饲料卫生管理,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

最后,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常规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防止疾病的扩散。

五、销售与利润养殖白鹇除了为了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物种外,也是为了经济效益。

成年白鹇在市场上的价格较高,因此,如果能够成功养殖一批白鹇,销售出去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

在销售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合理的价格和推广宣传工作,争取更好的销售效果。

养殖白鹇虽然对于保护珍稀物种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也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和后期管理工作。

希望通过以上的养殖方案,能够保护白鹇这一宝贵的资源,并且为社会和经济带来一定的效益。

白鹇在寒冷地区的人工饲养与繁殖

白鹇在寒冷地区的人工饲养与繁殖

白鹇在寒冷地区的人工饲养与繁殖
白晓洁;田秀华
【期刊名称】《野生动物》
【年(卷),期】1997(018)006
【摘要】白鹇在寒冷地区的人工饲养与繁殖白晓洁,田秀华,高育仁鹇(Lophuranycthemera)在中国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北纬30℃以南的南方各省山区[1]。

白鹇体色高雅,深受人们喜爱。

1989年,地处北纬47℃的齐齐哈尔尤沙公园从成都动物园引...
【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白晓洁;田秀华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龙沙公司;哈尔滨公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65.343
【相关文献】
1.白鹇人工繁殖及饲养管理 [J], 徐灵芝
2.白鹇人工繁殖的研究 [J], 张毅城;赵云华;赵春喜
3.白鹇的繁殖规律及饲养要点 [J], 孙淑霞;薛会明;李玉杰;闫峰
4.白鹇的繁殖规律及饲养要点 [J], 孙淑霞;薛会明;李玉杰;闫峰
5.白鹇饲养繁殖行为的观察 [J], 尹祚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鹇养殖视频]白鹇养殖技术

[白鹇养殖视频]白鹇养殖技术

[白鹇养殖视频]白鹇养殖技术【技术个人工作总结】白鹇羽毛美丽身价高,但是繁殖力太低,得搞人工驯养。

以下是本站小编分享的白鹇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白鹇养殖技术白鹇的养殖技术1、养殖场所准备:人工驯养培育已使白鹇逐步失去桀骜狂放的野性,对网舍平养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饲养白鹇的棚舍应选择在安静、干燥、通风、排水良好、坐北朝南的地方。

笼舍分为内室和运动场,内室为8~12平方米,运动场采用笼网结构,为20~25平方米,围网最好使用尼龙网,以减少撞伤。

2、饲料准备:饲养白鹇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阶段可搭配不同的营养配比。

白鹇的饲料来源广,随季节可以取食植物叶、根、茎、果实和玉米、大豆、小麦等,也可提供昆虫。

3、配种繁殖:针对白鹇不同的性成熟时间相应的为种白鹇做好配偶选择。

适当组群,同群内公白鹇数量不宜过多,以2~3只为宜。

为防止争斗发生,可给种白鹇戴上眼罩,使白鹇群尽快安定,以便配种产蛋。

提前提供产蛋用巢箱,及时捡蛋,防止种蛋被白鹇啄破或偷食。

繁殖期间需增加日粮中蛋白质和钙的含量,防止产软壳蛋。

4、日常维护:除了给予营养丰富的饲料还要在气候变化的时候做好各种疫苗接种及体内外驱虫工作,秋季是种白鹇出售和选种的最佳时期,冬季应做好防寒保温和通风工作,封闭的白鹇舍应留有通气孔。

孵化与育雏管理1、白鹇的孵化分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

自然孵化主要是在笼舍内,母白鹇自行筑巢或在人工巢中产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为白鹇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防止其受惊。

若出现影响母白鹇孵化的因素,公白鹇会发出响亮的叫声,把敌害引向自己,保护母白鹇。

人工孵化一般采用全自动孵化器孵化。

孵化前种蛋应筛选、消毒。

孵化温度为37.5~38.2℃,相对湿度为55~65%。

每2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为90。

孵化18~19天后需凉蛋,每天凉蛋2次,每次5~10分钟,以眼皮试温感觉微凉为宜。

出雏前2天落盘,停止翻蛋,把胚蛋移人出雏器等待出雏。

2、白鹇幼雏出壳后需要人工进一步的悉心照料。

蜂王浆能提高白鹇的繁殖力

蜂王浆能提高白鹇的繁殖力

蜂王浆能提高白鹇的繁殖力
崔春
【期刊名称】《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年(卷),期】1997(000)019
【摘要】广东省昆虫研究所陈华生、高有仁等,用蜂王浆提高白鹇繁殖力进行了试验。

其方法是:将10%王浆蜜与鸡饲料按1:2的比例混合,分成7份,用塑料袋密封好,每天取一份,用鸡饲料调至每天用量,当天投料当天喂完,每天每只白鹇用王浆4g。

从1996年2月1日开始到6月初白鹇产卵期结束。

【总页数】1页(P6-6)
【作者】崔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65.3
【相关文献】
1.饲喂蜂王浆对果蝇繁殖力影响的研究 [J], 孙亮先;林春玉;陈朝阳;陈晓雅;陈顺燕
2.影响肉牛繁殖力的因素及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J], 王春微;王英;张亮
3.影响羊繁殖力的因素与提高羊繁殖力的措施 [J], 魏红芳;郭建来
4.影响羊繁殖力的因素及提高羊繁殖力的措施 [J], 黎晓平
5.饲喂胡萝卜和蜂王浆对黄粉虫繁殖力的影响 [J], 王立新;杜娟;张树杰;高道金;孙
文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鹇的繁殖规律及饲养要点
白鹇是珍稀雉类,又名白雉,属鸡形目雉科鸟类。

全球共有15个亚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亚以及我国。

我国共有9个亚种,分布于南方各省山林地区,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鹇羽毛素雅、体态优美,具有观赏价值。

1990年开始人工驯化饲养,1998年开始成功饲养繁殖。

目前国内笼养该鸟主要集中在大的动物园、鸟类研究部门和一些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及一些珍禽养殖场等。

但养殖数量少,方法
维普资讯
Anm a i lHus a r& Ve e ia e i ie 2 08 Vo . 0 No 5 b nd y trn r M d cn 0 y 14 .
白鹇的繁殖规律及饲养要点
孙淑霞薛会明李玉杰闫峰
(林农业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系吉林吉林吉12 0 ) 3 1 1
白鹇是珍稀雉类又名白雉属鸡形目雉科鸟类。

全球共有1亚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亚5个以及我国。

我国共有9个亚种分布于南方各省山林地区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鹇羽毛素雅、体态优
美具有观赏价值。

19 9 0年开始人工驯化饲养19 9 8年开始成功饲养繁殖。

目前国内笼养该鸟主要集中在大的动物园、鸟类研究部门和一些野生动物保
4饲养技术4 1饲养场所.选择安静、干燥、通风、排水良好、座北朝南的地方。

笼舍分为内室和运动场内室为混凝土结构约为8~1 2 m;运动场为笼结构约为2 0~2 5
m。

,
顶棚和围最好使用尼龙以减少撞伤;设
置避风雨的小棚舍的结构做到既牢固又减少撞伤。

4 2日粮的配制.
护中心及一些珍禽养殖场等。

但养殖数量少方法各
异受精率和成活率较低。

现将白鹇的繁殖及饲养方
目前国内尚无白鹇的营养标准在饲养过程中
法介绍如下以养殖者参考。

1外貌特征
力求满足其不同时期的营养需要。

配制白鹇的日粮应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饲料做到营养全面主要以玉米面、黄豆、小麦等为主不同时期适当添加熟蛋黄、面包虫等适当添加青绿饲料。

4 3孵化.
白鹇雄鸟体长9 4~16c 1 m,体重150g左右0 羽毛黑白分明面颊裸露呈深红色枕部有一撮黑色冠羽披向脑后;上体白色密布黑纹下体颜色与冠羽相同。

雌鸟的体型比雄鸟略小体色主要为棕
色不如雄鸟漂亮美丽。

2生活习性
白鹇的孵化期为2 2,分为自然孵化和人工4~ 6d
孵化。

自然孵化:在笼舍内雌鹇自行筑巢或利用人工
野生白鹇生活于深山密林中栖息在草地、灌木
巢窝产蛋、孵化。

应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若受到惊
吓或敌害的侵袭
会影响雌鹇孵化雄鹇则会发出响亮的叫声把敌害引向自己保护雌鹇。

人工孵化:可用全自动孵化器孵化。

孵化前选择
丛、乔木地及竹木混交林中。

白鹇喜欢群居生活每
群有一只雄鸟带领觅食、栖息。

食物主要以植物的果
实、种子为主也采食一些昆虫、白蚁等。

白鹇警觉性强听觉灵敏受惊时迅速奔跑;野性强不善争
斗只有在繁殖季节雄鹇为争夺占区表现争强好斗
合格种蛋并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也可用甲醛法进
行熏蒸消毒。

孵化温度为 3 . 8 2~3. 75℃,相对湿度
为5%~ 5,每 2 h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9。

5 6% 0,孵化 1 8~1 9d后需进行晾蛋每天晾蛋2~ 3次每
喜欢啄食异物易发生啄癖。

飞翔能力差适合于平
养或笼养。

繁殖期的雌鹇有较强的就巢性。

3繁殖特点
白鹇繁殖期在3~ 5月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
次晾蛋5~1 n 0mi,以眼皮试温感觉微凉为宜出雏
前2 d落盘停止翻蛋把胚蛋移入出雏器等待出雏。

4 4育雏.
产蛋高峰期。

蛋为土黄色蛋重为 4 4,蛋形指5~ 6g数为13 .5,年产蛋量为 1 3 5~ 5枚。

繁殖季节雄性白
鹇脸部及枕冠的肉裾胀大并呈深红色。

野生状态筑巢
温度:雏白鹇出壳后移入育雏栏内分群饲养每
于灌木丛地面凹陷处很简陋每窝产蛋4~8枚;人工笼养可为其准备产蛋巢窝( )池并铺上干净的垫草或者让其在铺好垫草的室内自行筑巢准备产蛋。

雌鹇1龄达到性成熟雄鹇的性成熟时间2月
较晚一般需2 4月龄所以应该适时合群配种否则受精率较低。

公母比例为 1 2~4:,种蛋受精率为
小群不超过2 0只为宜。

用红外灯照射保温起始温度为 3 3 6~ 4℃,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温度 3 0日龄时温度降为3 2℃,6日龄温度为 2 0~ 8 0 4~ 2 2℃,以后保持常温即可。

光照:光照可以促进生长激发和增进性腺发
育提前达到性成熟。

雏鹇1~1 4日龄光照2,1 4h 5
~
4%~ 0,高的可达8%,入孵蛋孵化率为5% 0 6% 0 0
~
6 0日龄光照1。

2
h
7%;受精蛋孵化率为8%~9%,雏鹇成活率0 5 2
湿度和通风:雏鹇的适宜湿度为5%~5%, 0 5
为3%~ 0 0 6%
保持湿度的同时要适当通风有利于排除粪便、垫料等产生的有害气体使舍内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