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奔小康“十二五”规划

合集下载

苟江镇十二五扶贫规划

苟江镇十二五扶贫规划

前言十二五期间,是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攻坚阶段,为加强对白岩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争取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整合资源,合力推进芶江镇扶贫开发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本《规划》。

《规划》按照“加速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和“开发扶贫、连片开发、整体推进、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原则,以减少贫困人口和增加群众收入为主要目标,采用参与式的方法,因地制宜的以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需求为基础,以产业发展和能力建设为重点,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相结合,使全村经济综合实力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

本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按照上级要求,充分汇集干群智慧,力求使规划做到科学、可行。

《规划》分析了白岩村贫困现状、发展潜力以及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确定了新一轮扶贫开发目标、重点、内容、规模、途径和规划实施的运行机制、保障措施,估算了扶贫开发资金需求和可能筹措的渠道,预测了《规划》实施后的效益。

《规划》对推进苟江镇白岩村下一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将产生重要作用。

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臵芶江镇白岩村位于镇政府南面2公里,西邻天明村,北邻钩江居,南接桥头村,东南接桥村村,东北与红山村相接壤。

2、地形地貌全村平均海拔高度1530米,最高海拔1743米,最低海拔1247米。

3、气候条件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3℃,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50至300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065.7小时。

二、资源概况1、土地资源全村总面积1093.4公顷,林地586公顷(果园32公顷),水域34公顷,草地51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地36公顷),耕地4330亩,其中基本农田2100亩,人均占有耕地 1.60亩,其中人均基本农田0.78亩。

2、水资源芶江镇白岩村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芶江河,山塘洗马塘,前光水库。

脱贫奔小康“十二五”规划

脱贫奔小康“十二五”规划

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经济社会转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攻坚时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县脱贫奔小康“十二五”规划,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草案,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要求,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方针,以“整体规划、整县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创新机制、突出重点,试点示范、全面发展”为总体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富村富县为核心,以培育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为突破口,以农村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以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动力,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富差距逐步缩小,努力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

二、基本原则----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放在首位。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强村富民。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

加强政府扶持,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开放开发,积极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作用,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奔小康的合力。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林业局二〇一二年八月目录前言 (1)一、基本形势 (2)(一)取得的成绩 (2)(二)面临的挑战 (3)(三)有利条件 (3)二、总体思路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规划区概况 (6)(一)30000个贫困村概况 (6)(二)西藏200个贫困乡镇概况 (9)四、目标任务 (10)(一)发展目标 (10)(二)建设任务 (11)(三)建设标准 (16)(四)建设周期 (16)五、保障措施 (16)(一)加强组织领导 (16)(二)加大投入力度 (17)(三)创新工作机制 (18)(四)强化管理监督 (19)(五)做好考核评估 (20)附图 (21)前言整村推进是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实现“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加强对整村推进工作的指导,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实施范围在中西部地区,重点是《纲要》明确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村(指行政村),同时兼顾连片特困地区之外的部分贫困村,包括中西部21个省(区、市)的30000个贫困村和西藏自治区的200个贫困乡镇(辖1642个村居委会)。

由于西藏自治区以“整乡推进”的方式实施,本规划在规划区概况、目标任务部分单列出了西藏整乡推进的有关内容。

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基本形势(一)取得的成绩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关于扶贫工作要重心下沉、进村入户的要求,针对当时农村贫困状况“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在深入总结《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后期开展贫困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将整村推进作为2001年到2010年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

七里河区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发展规划

七里河区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发展规划

七里河区“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发展规划第一章总则一、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和国办《意见》精神,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1355”发展思路,强化“再造兰州”战略理念,以现代中心城区建设为主线。

坚持“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方针,以提高扶贫成果、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为目标;把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并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突破口,把政策支持和部门协作为重要保障,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重点,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并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措施,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努力把扶贫开发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促进全区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规划原则1、坚持科学配置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合理开发农业自然资源,科学配置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扶贫主体全面参与直接受益的原则。

将贫困农民作为反贫困的主体,充分调动项目村群众的积极性,依靠贫困群众搞好整村推进项目的规划、实施、监测等各项工作,并优先实施使贫困人口受益的建设项目。

3、坚持统筹兼顾,突出战略重点。

要统筹基础建设、产业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重点,狠抓粮食生产,确保贫困人口解决温饱;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多渠道增加贫困人口收入,逐步使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实现稳定温饱。

4、坚持整村推进与扶持贫困个体紧密结合的原则。

通过整村推进、基础建设、产业开发、科技培训,提高村域经济实力,解决整村贫困落后问题;通过制定到户扶持措施,因户施治,倾斜扶持,解决个体贫困问题。

5、坚持自力更生,加大支持力度。

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和任务

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和任务

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和任务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在此时代背景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一)推动经济发展再上台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内需,加快形成出口、投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城乡经济协调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三)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全面改善人民的生活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加快形成合力的收入分配格局。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五)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撑体系。

诚信社会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七)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接受人民监督;必须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中国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十二五”时期(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东至县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东至县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东至县“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扶贫开发是党和政府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

为扎实有效地做好“十二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际成效,结合我县实际,编制《东至县“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一、基本情况与回顾我县地处皖西南边陲,是一个以农业为主,集边区、山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并具有54.4万多人口的皖南农业大县。

2001年,省扶贫办批准确认原高山乡、汪坡乡、花园里乡、木塔乡为省定重点贫困乡镇,是全省16个重点贫困乡镇县之一。

十年来,以四个重点贫困乡镇为重点展开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

经过十年的扶贫开发,主要是四个重点乡镇深受惠及,成效良好。

全县贫困人口由2001年12832人降至2009年底的8700人;硬化村组公路10.65公里,增加修建或改扩建村组砂石公路168.3公里,山塘水库翻修8座,土石方量达25000多立方米;清淤河道25.9公里,清淤量20.2万立方;加固整修河堤5.85公里;土石方量达1万多方。

修建灌溉渠道13公里,绝大部分都是水泥修砌或U型槽;修建农村沼气池1300口,建设沼气服务网点4个;修建桥梁9座,修堰3座,建水塔水厂3座,铺设管道23000多米;建垃圾场1座;改造危房20户;垦复或改造茶园1000多亩,建新式茶园50亩,垦复竹园2.5万亩;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个;建立互助基金组织2个等。

尽管以四个重点乡镇为主的十年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县地处偏远,境内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差,加之连年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因病因灾导致的返贫率很不稳定。

2009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0386元,人均财政收入827.4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标准线1200元的贫困人口8700人。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我县“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要以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开拓式扶贫。

十二五规划小结

十二五规划小结

五河镇“十三五”规划目录第一章“十三五”是五河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时期一、“十二五”回顾(一)十二五期间的主要成绩(二)十二五末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二、“十三五”的发展机遇第二章以生态优先、加快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建设全局一、“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二、“十三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三章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举措一、发展生态旅游业二、发展生态农业(一)粮食生产(二)茶业生产(三)蚕桑生产(四)高山蔬菜等其他特色种植(五)养殖业三、发展生态林业四、推进工业发展五、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六、加快集镇建设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水利建设(二)交通建设(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八、实现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附:《五河镇“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五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审议稿)“十三五”期间,将是五河镇全面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秀美五河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

制订好十三个五年规划,对于发展生态经济、建设旅游强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科学发展,立足地方实际、顺应时代、凝聚群众意愿,明确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总体部署,是五河镇全镇上下在“十三五”期间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十二五”是五河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时期一、“十二五”回顾(一)“十二五”期间的主要成绩十二五期间,五河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生态经济,建设旅游强镇”这一目标,着力实施“旅游强镇、林业大镇、商贸重镇、多经名镇、和谐新镇”战略,坚持以整体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生态家园为主线,负重奋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了轻装减负、跨越发展。

1、镇域经济较快发展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2400元预计上升到今年的5000元,财政收入预计将由2010年的200万元上升到今年的390万元。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3篇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3篇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第一篇:国家十二五规划-总体概述国家十二五规划是中国从2011年至2015年的重要发展纲领,主要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福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该规划分为主要研究内容、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四个方面,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

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提高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增进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感,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总体来说,国家十二五规划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战略,是加强国家治理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

具体实施情况需要细化并按照设计目标逐步推进。

第二篇:国家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主要关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转型和升级,旨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创新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国民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1. 建设创新驱动国家,实行科技进步和创新振兴战略。

2. 打造质量优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3. 改革经济体制,推进要素市场化,完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经营环境。

4.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推进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总的来说,该规划着重推动产业升级,以创新为驱动,以质量为核心,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国家十二五规划-社会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同步关注社会发展,旨在促进普惠社会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福利和人生满意度。

具体措施包括:1.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保障低收入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和发展。

2. 促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国民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

3. 建设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4. 加强文化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

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扎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攻坚阶段。

为加强对我省“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推进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贵州省“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第一章主要成效与经验“十一五”时期,贵州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三个三”的扶贫开发基本思路,扎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经验。

第一节主要成效(一)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采取“开发式、救助式、搬迁式”三类扶贫措施,分类扶持不同贫困群体,农村贫困人口在扶贫标准不断上调的情况下持续减少。

2005年末,全省有农村贫困人口777.7万人。

2007年7月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255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

2008年底,国家将绝对贫困标准与低收入标准合二为一,并将扶贫工作标准上调到1196元,全省农村贫困人口585万人。

2010年底,扶贫工作标准提高到1274元,农村贫困人口418.0万人,比2005年减少了359.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3.9%下降到12.1%。

(二)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事业显著改善坚持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重点,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基本农田75.7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93万亩,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2005年的0.38亩提高到0.64亩。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平凉市崆峒区“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一、“十二五”时期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和环境条件(一)“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十一五”以来,在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扶贫开发工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按照连片开发、整村整区域推进的思路,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因地制宜,重点突破,以民生环境改善、种养产业增收、区域整村推进、科技推广培训、劳务培训输转等为重点,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创新机制。

五年来,全区共投入扶贫开发资金963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406万元,共实施了以基础设施建设、种养产业开发、科技扶贫为主的8大类142个扶贫开发项目,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区贫困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贫困面大幅下降。

5年来累计解决贫困人口3万人。

全区农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4.5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8亿元;粮食总产量由16.8万吨提高到18.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06元提高到3504元,年均增长8%左右,其中贫困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达到10%以上,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5 %以上。

——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以“水电路气房”等群众最急需、最盼望的问题入手,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建成小水利工程41处,新打机井24眼,建成水塔6座,铺设管网渠系59公里,解决4.3万人和2.4万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840亩。

在22个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建成人饮工程13处,新修梯田4805亩,搬迁贫困户672户2688人,完成危旧房改造654户,硬化村社道路50公里,推广发放太阳灶1570台,建成村文化卫生培训设施22处1650平方米。

山东省”十二五扶贫计划

山东省”十二五扶贫计划

山东省将2500元作为“十二五”期间扶贫标准在3月30日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我省宣布将2500元作为“十二五”期间扶贫标准,按此新标准,全省对应贫困人口有820万人,人数较之旧标准增加了近一倍。

自2016年起,我省扶贫标准要提高到4600元。

对照目前世界银行制定的每人每天1.25美元的绝对贫困标准和小康社会每人每天收入2美元的贫困标准,我省制定的标准,按照现价折合基本与之接轨,按购买力则要超过。

10年近300万人实现脱贫记者从省扶贫办获悉,10年来全省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累计达到8.7亿元,全省参与扶贫开发的各类社会资金48.7亿元。

通过全面取消农业税,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组织实施产业扶贫开发,注重科教扶贫实施“雨露计划”,实行对口帮扶重点突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调高贫困学生资助标准,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等,较好实现了扶贫十年规划任务目标。

按照2001年省定贫困标准1000元,全省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420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128万人,贫困人口数占乡村总人口比重由5.97%下降到1.78%。

10年全省累计为贫困地区培训农民100多万人次,转移就业10万多人。

34个省扶贫重点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38元,年均增长11.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

全省扶贫开发扶持的232个贫困乡(镇),普遍建立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多数乡镇实现了人均1亩果树或人均1亩蔬菜。

在贫困村建立互助资金组织,对成立互助资金组织的每个贫困村,财政平均补助15万元。

到2010年底,全省共建立互助资金试点村650个,入社农户15万户,累计为9.9万个农户发放借款4.71亿元,户均实现增收1247元。

820万人被纳入新扶贫范围省扶贫办主任蒋石宝向记者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成本提高,扶贫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

比如2008年开始我省执行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的扶贫标准,较之此前提高了500元。

《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二年六月PDF版下载地址:目录一、规划基础和背景 (1)(一)发展基础...................................... . . (1)(二)面临形势 (4)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基本原则 (7)(三)发展目标 (9)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2)(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 . (12)(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3)(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16)(四)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 (18)(五)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20)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23)(一)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23)(二)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23)(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24)(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25)(五)努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26)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7(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7)2(二)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29)(三)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31)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32)(一)加强生态保护......................................................... ..32(二)加快生态建设......................................................... ..33(三)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34)七、保障措施......................................................... . (36)(一)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36)(二)深化农村改革......................................................... ..38(三)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制度创新..........................39(四)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41)(五)加强农村法制保障 (42)八、实施机制......................................................... . (43)(一)加强组织领导......................................................... ..43(二)加强规划衔接协调 (43)(三)加强考核评价......................................................... ..431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是2011年至2015年中国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宏伟蓝图。

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分为宏观经济、城乡发展、民生保障、资源环境、政治法律等五大方面。

一、宏观经济
实现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该计划的首要任务。

为此,中国将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等措施,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和低通胀率,维护国际平衡和和谐的国内经济发展。

二、城乡发展
中国继续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具体来说,是加强城市经济体系建设、推进农村改革、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民生保障
中国继续加强民生保障。

其中,提高就业、促进教育、
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四、资源环境
中国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措施,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加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的研究和应对,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环保合作等。

五、政治法律
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司法、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改革,确
保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公正有效的司法制度、廉洁高效的公共服务。

总体来说,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在各个领域
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任务。

目标是建设一个相对先进、相对富裕、相对公平、相对幸福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团结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即“十二五”发展规划,于201110月,正式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以“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为主要政策,着力建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环境,加快把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科技创新主导,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中国要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提升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模式更加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实现经济的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效率升级。

首先,要实施全面改革、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落实科技创新的主导地位,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发展技术和高新技术企业。

其次,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改进产能布局,完善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智能装备制造,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制造业技术水平。

再次,要加快发展和管理现代农业,实施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结合发展,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农业技术改造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完善农业社会保障网络,改善农民收入状况。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增强金融秩序,积极开发社会融资渠道,支持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加快建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财政政策,加快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生产力结构不断改善。

此外,还要大力实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改善投资质量,提高财政审计效率和水平,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支持政策等改革规范,大力发展法制建设。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加强和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政策,继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实基本公共服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及主要内容精简

十二五规划全文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一、基本信息十二五计划,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它的时间段就是:2011-2015年。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

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

二、规划进展综述2008年11月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了新闻通气会,规划司司长李守信介绍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作的有关考虑。

李守信主要从三方面作了介绍。

前期研究意义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即。

充分和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中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中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

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对“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进行公开选聘研究单位。

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

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目标

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目标

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目标十二五是从2024年到2024年的五年规划期间。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平衡。

在经济增长方面,十二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翻一番。

2.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

3.稳定物价水平,保持通货膨胀率在3%左右。

4.推动创新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

在社会发展方面,十二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扩大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

2.提高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健康保障。

3.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民生福祉水平。

4.加强农村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5.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

在工业和环保方面,十二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加强工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升级和创新能力提高。

2.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3.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在十二五计划期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经济增长率保持稳定,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

同时,就业和教育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十三五是从2024年到2024年的五年规划期间。

其主要目标是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增长方面,十三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5%左右,实现经济总量进一步增长。

2.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3.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4.深化开放,推动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发展方面,十三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进一步扩大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2.提高教育和科技创新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

3.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

4.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解决民生问题。

5.加强农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在工业和环保方面,十三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加快工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普田乡十二五扶贫发展规划

普田乡十二五扶贫发展规划

普田乡十二五扶贫发展规划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一、自然条件普田回族乡盘县最南端、距县政府驻地130余公里。

地处北纬25°20'至25°25',东经104°41'至104°49'之间,东与新民乡相连,与普安县隔河相望,南与兴义市清水河镇接界,西、北与保田镇相邻。

所辖否在76平方公里,北高南低,北部八角箐海拔为1972m,南部普克海拔为1387m,全乡辖六6个行政村,三十四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回、彝、布依等民族,共(3988户),(13899人),其中回族(1031户),(246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1%,乡政府驻地于大木桥村,该村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回族集中居住的村寨之一。

属盘县边远、贫困的民族乡,也是六盘水市唯一约回族乡。

1、地形地貌全乡地貌复杂,地势西高东低,有小型丘陵坝区。

西北两面山峦重叠,沟壑纵横。

有典型的深谷和高山,海拔在1387-1972之间。

2、气候条件全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 6 ℃,年降雨量1200毫升,年无霜期为280天左右,有利农作物生长。

有耕地(13270)亩,其中水田(2205)亩。

生产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及其杂粮。

经济作物有烤垣、生姜,薏仁米、油菜、芭蕉芋等。

全乡无成片荒山,除种植用材林外,还种植了茶叶、梨、板粟、核桃等果林,森林覆盖率为43.5%。

全乡交通运输较为方便,保田至大白洞公路贯穿全乡五个行政村,还有啊榔至大毕舍、滑石板至小石桥公路横穿境内,形成了一个交通网络体系。

至今达到了村村通公路,百分之八十的村民组通公路。

二、资源概况1、土地资源全乡总面积76平方公里,林地占45%,耕地占35%,水域占2%,城镇建设用地占20%,其它占8%。

耕地总面积18228亩,其中基本农田3152亩,人均占有耕地1.3亩,人均基本农田0.5亩,境内耕地主要以梯耕地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经济社会转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攻坚时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县脱贫奔小康“十二五”规划,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草案,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要求,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方针,以“整体规划、整县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创新机制、突出重点,试点示范、全面发展”为总体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富村富县为核心,以培育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为突破口,以农村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以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动力,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富差距逐步缩小,努力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

二、基本原则----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放在首位。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强村富民。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

加强政府扶持,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开放开发,积极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作用,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奔小康的合力。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

把发挥区域优势与培植支柱产业结合起来、富民与富县结合起来、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探索独具特色、切合实际的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路子。

----坚持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

以全县总体目标为导向,以规划为依据,以项目为平台,加强资源整合。

在产业开发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政府扶持与农民投资投劳有机结合、上级部门项目支持与地方筹资有机结合、政策引导与市场融资、社会参与有机结合,做到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向农村转变,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坚持改革创新,探索脱贫路子。

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大胆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建立健全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脱贫奔小康工作要多做“打基础、管长远、促发展”的工作,少搞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

要多搞“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

要举全县之力,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三、总体目标(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到2015年,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50元,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100%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发展集体经济亿元村1个,千万元村5个,百万元村10个,十万元村100个。

到2015年,基本解决8.37万贫困人口的脱贫,在无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返贫率控制在10%以内。

(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农村道路通畅便捷,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善。

到2015年,村通水泥(沥青)公路,通组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95%以上的农户饮用安全水,宜建沼气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90%以上。

到2015年,基础设施的相关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目标要求。

(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到2015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和巩固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和文化活动室,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达到省级建设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集中居住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有线电视和电话。

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救助体系,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四)城乡发展步伐加快。

到2015年,全县城镇人口数量有较大增长,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达到50%;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供水普及率达到90%,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道路面积达到6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达到40%,城市建筑中太阳能利用率达到30%以上,县城区100%“禁实”,新型墙材自给率达到85%以上。

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70%;到2015年,增加集镇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吸纳转移农业人口4万人,逐步形成以***、***、***、***为主的综合发展型,以***、***、***、***为主的特色产业型,以后坪、***为主的旅游生态型,以***为主的资源开发型的小城镇(市)发展格局。

(五)农村人居环境较大改观。

到2015年,村庄布局比较合理、功能分区比较完善、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生态环境良好、卫生状况改观。

加快“一建三改”、农房改造、生态移民和扶贫搬迁,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六)农村管理得到加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规范有序,乡风文明程度普遍提高。

到2015年,村党组织达到“五好”目标,村规民约健全并实施到位,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95%。

无计划外生育,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建设重点(一)加速产业培植1、不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

围绕生态资源,巩固发展烟叶和蔬菜,提升发展茶叶和食用菌,稳步发展桑蚕和蜜蜂,突破性发展核桃和畜牧业,着力建设核桃、烟叶、茶叶和食用菌“四个大县”,做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力争到2015年全县各类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50万亩。

2、加快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建设。

紧紧围绕打造百亿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目标定位,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为依托,整合政策资金,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全力支持入园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力争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0家以上。

3、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大力实施林业富民战略,积极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把以核桃、茶叶为主的林特产品,把以桑蚕、蜂蜜为主的新兴产业,以森林旅游、干果苗木、珍稀植物园等为主的林业产业作为重点来发展,力争经过5年努力,把林业经济培育成百亿元产业规模,林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

4、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整合“阳光工程”、“技能就业计划”、“雨露计划”,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确保每年转移输出劳动力总人数稳定在5万人以上,年均实现劳务经济总收入4亿元。

同时,积极发展“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5、着力建设“一村一品”。

坚持不懈地把“一村一品”建设作为发展村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全县确定的主导产业,紧密结合村情实际,科学制定规划,每村确定1至2个主导产业,人平建成1亩当家田地、2亩以上高效经济园或者每户确定一个致富项目。

到2015年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培养科技示范户10000户,种植业良种科技引进示范推广10个,林果业良种科技引进示范推广10个,畜牧业良种科技引进示范推广15个。

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主要增收门路,进一步加快***开发式扶贫步伐,有效推进全县脱贫奔小康进程。

6、加快“一区五园”建设。

紧紧围绕打造“百亿”磷化工产业目标,以“一区五园”为主战场,加速襄樊***余家湖工业园、城区精细磷化工业园、***周湾磷化工业园、***横溪矿化工业园、城区农业加工园建设,建成基础设施完备、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方式高效、管理手段现代的环境平台,力争把园区办成有特色、有竞争力、有吸引力的产业园区。

7、加速生态旅游发展。

立足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度假中心的发展定位,加快九路寨、温泉、五道峡核心景区开发,不断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接待能力,加快发展购物、服务等旅游配套经济,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力争到2015年,将***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的亮点、热点。

(二)加强农村基础建设8、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

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机制,全面完成水毁河堤、渠道恢复等工程,加快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清溪河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城区河堤防洪加固工程,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以农村干线公路改造和村级水泥路建设作为重点,全面完成村级公路硬化工程,力争每年兴建农村公路桥梁5至10座。

以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政策机遇为重点,积极争取政策,争取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不断增加农村电网负荷,提升电网质量。

以继续加快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和小型沼气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一建三改”,农户宜建沼气池入户率达90%以上。

以农村危房改造和灾后房屋恢复重建为重点,全面实施危旧房改造;以积极争取扶贫搬迁政策为重点,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式扶贫。

9、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抓好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和机耕道路等项目建设。

大力开展科技富民、科普惠农等专项行动,推广普及科技知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结合核桃、茶叶、食用菌等重点特色产业,加强与科研单位的联合攻关,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深入落实农机具购臵补贴政策,加快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继续办好机械耕整、插秧、收割、采摘、加工等试点,进一步扩大水稻机械插秧面积,不断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

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水土保持、长防林、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提高森林经营整体水平。

进一步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三)切实加快公益事业发展10、不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认真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义务教育质量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11、不断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继续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开展乡镇卫生院第二轮改扩建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启动建设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使广大农民享受到更好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

到2015年,全县村卫生室达到省建设标准。

12、不断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13、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