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九章产业布局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指生产单位某产品对另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数量之和。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

(二)产业布局的比较优势理论 斯密 李嘉图 赫克希尔-奥林 赫克希尔 奥林
(三)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 1、新古典均衡区域增长理论 、 2、缪尔达尔 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缪尔达尔-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3、威廉姆森的倒 曲线 、威廉姆森的倒U曲线 4、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
(四)公平与效率的选择理论 公平与效率释义 公平与效率的兼容与选择 影响公平与效率的因素: 影响公平与效率的因素: 1、资源稀缺 、 2、聚集效益 、 3、技术创新 、 4、增长所需要的社会经济秩序 、 5、增长所必需的扩散和转移 、 6、增长所必需的生态环境 、 前三者属于内涵要求区域经济发展走非均衡道路 后三者本质上要求区域经济的均衡性
(三)产业地区合理布局是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 结果 1、产业布局是一个客观的过程 、 2、产业布局又是一个主观因素作用的过程 、
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
(一)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杜能的同心农业圈层理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西方古典区位论基本特征: 西方古典区位论基本特征: 研究宗旨是为各企业或部门找到最佳生产区位 以完全竞争市场机制下的价格理论为基础
1、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加剧 、地区经济差距扩大, 2、区域经济摩擦、地区封锁日趋强化 、区域经济摩擦、 3、产业布局非区位化,引发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产业布局非区位化, 4、注重地区经济倾斜,忽视产业结构倾斜 、注重地区经济倾斜,
中国产业地区布局战略选择
一、产业布局战略选择的制约因素 经济体制的制约 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 政治和社会等因素的制约 二、产业布局战略选择的原则 效率与公平兼顾 产业政策的地区倾斜与产业倾斜相结合, 产业政策的地区倾斜与产业倾斜相结合,以产业倾 斜为重点 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结合, 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结合,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主编)教学大纲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体系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教学重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一、产业的定义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

产业组织理论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更为关注政策问题。

产业组织研究有助于政府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纵深发展,以帮助人们分析现实中的特定市场的结构和竞争绩效,为政府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以维持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接作用体现为政府的竞争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

(三)政府管制政策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考虑,政府必须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进行经济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进入管制。

此外,在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领域,从这种市场失灵的角度看,政府管制也是必需的。

二、产业结构理论及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产业间的结构组成及其变化、产业结构变动的高度化、重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性研究等,从而为政府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实现本国产业的升级,实现后发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赶超,获得本国产业的动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经济学之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ppt文档)

产业经济学之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ppt文档)

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 地区》提出,在后起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 达地区由于要素报酬率较高,投资风险较低, 因此,要吸引大量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 要素和重要物质资源等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 地区,从而在一定时期内使发达地区与不发达 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产业集中超 过一定限度后,往往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现象。
20节 第三节
目录
•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和
原则
• 产业集聚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定义
产业布局又称产业分布或产业配置,是产业在空间上的结构,是指一 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形成 •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自然因素对产业布局有不同的影响?自然因素对不同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各要素对产业布局和生产发展的影响?自然因素对区域性分工和生产发展的影响经济因素?区域分工对产业布局的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对产业布局的影响?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市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基础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集聚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区域分工对产业布局的决定性作用区域分工又称地域分工它是各地区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以专业化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通过地区间的协作和区间交换形成完整的工业生产区域体系
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提出区域增长极概念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循环累积因果理论”,极化效应和扩
散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区域不平衡增长理论,极化效应和涓流效

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理论就是根据区域经济由点 及轴发展的空间运行规律,合理选择 增长极和各种交通轴线,并使产业有 效地向增长极及轴线两侧集中分布, 从而由点带轴、由轴带面,最终促进 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产业经济学考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考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考点整顿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第一节、产业旳含义及其分类(理解)一、产业旳含义(一)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旳产物(二)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旳公司经济活动旳集合(三)产业是介于宏观与微观经济之间旳中观经济(四)产业旳含义具有多层次性(五)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旳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二、产业旳一般分类措施(7种)(一)关联方式分类法1.技术关联分类法;2.原料关联分类法;3.用途关联分类法;4.方向关联分类法;5.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

主导产业:依托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旳生产函数;具有持续较高旳增长率和较强旳扩散效应。

先导产业: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旳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旳方向发展旳产业或产业群。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旳战略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旳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

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旳产业。

先行产业:狭义旳涉及: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广义旳涉及狭义旳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费歇尔、克拉克)根据经济活动与自然界旳关系为标志,将所有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旳物质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取自自然界旳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指一二次产业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旳非物质生产部门。

(三)国标分类法; (四)国际原则分类法;(五)两大部类分类法(马克思):生产生产资料旳部门为第Ⅰ部类;生产消费资料旳部门为第Ⅱ部类;(六)农轻重产业分类法;(七)生产要素分类法三、产业旳其他分类措施(一)四次产业分类法;(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三)生产流程分类法;(四)霍夫曼分类法;(五)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第二节ﻩ产业经济学旳研究对象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旳发展规律及其互相作用规律旳学科。

产业经济学旳研究对象是产业内部各公司之间互相作用关系旳规律、产业自身旳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旳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旳分布规律等。

产业经济学课件:第9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布局

产业经济学课件:第9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布局

促进新企业不断衍生
1、产业集群完善的地方配套体系、良好的创新氛围,使产业集群在吸引新企业进入方面
具有竞争优势。
2、产业集群内长期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促使企业在产业集群内“落地生根”,除非
整个产业链出现转移,企业才会考虑迁移到其他地区。

形成地区品牌
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产业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
2、根据对12个主要产业区的调查,86.3%的企业存在分包行为,其中50%左右具有战
略伙伴关系,尤其是在机械、服装和家具等行业,大部分企业的分包都是在地方系统聚集的产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将吸引更多的同类企业加入集群,同
时也将淘汰一些不适合者。这就是所谓的自组织性。
2、这个特征即是所谓的路径依赖,一旦一个产业集群开始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
会促进它的成长。

提高生产率
1、产业集群内,各种相关企业相互集中在一起,进行灵活的专业化分工,可以降低原料
和产品的运输成本,节约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2、由于存在信息溢出效应、专业化供应商、熟练劳动力市场,企业的地理集中和信任的
◆波特教授1990年在其研究里极力强调地理群聚现象对于生产力和创新能
力的意义。
产业集群与“经济马赛克”

所谓的“经济马赛克”现象就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版图上可以
一目了然地看到以产业集群聚集的各种版块。世界版图由于大量的
集群存在,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的
财富大都是在这些块状区
第9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布局
本章主要内容
1
2
3
4
5
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
产业集群的类型与特点

(完整版)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完整版)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

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来源及其产品去向的一种表。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指生产单位某产品对另一产品的直接消耗量。

完全消耗系数:指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数量之和。

产业经济学 第九章 产业布局

产业经济学 第九章 产业布局

12.07.2021
整理课件
16
3)效率优先、协调发展原则
一个国家在进行产业布局时应该以产业空间发展的自 然规律为基础。
经济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时,其产业布局应该考虑优先 发展某些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优势的地区
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其布局应考虑重点发展那些 经济落后的地区,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1、增长极布局模式
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同,其中增长较 快的是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这些产业和企业一般都是在某些 特定区域或城市集聚,优先发展,然后对其周围地区进行扩散 ,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这种集聚了主 导产业和创新企业的区域和城市就被称之为“增长极”
理论含义:国家在进行产业布局时,根据地区特点,选择其主
12.07.2021
整理课件
14
二、产业布局原则
1)全局原则
产业布局应该以一个国家的地域为界限,因为 它是国家干预本国经济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 式涉及领土问题,因此必须以国家的领土主权 为基础,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在别国的领土上进 行自己的产业布局的。产业布局的目标是使产 业分布合理化,实现国家整体综合利益的最优 ,而不是局部地区利益的最优,因此一个国家 的产业布局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考虑。
12.07.2021
整理课件
13
(3)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是瑞典 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1957年出版的《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 区》一书中提出来的。该理论不仅从部门间产业结构的差 异方面,而且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区域结构差异 方面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区域发展的多 样性。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布局上应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 鼓励和促进发达地区集中优势资源率先发展,通过差别性 产业布局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形成增长极,赶上国际经济 发展的步伐。在经济一定的发展之后,应通过增长极的扩 散效应以及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的转移控制贫富差距,在 产业布局上转而采用平衡发展战略,促进不发达地区的加 速发展。

产业经济学 产业布局

产业经济学 产业布局




艾萨德 : 俄林 : 弗农 : 除上述三个学派外,区位理论发展到本世 纪中期还产生了行为学派、社会学派、历 史学派和计量学派。 (四)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 局理论。


1.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 其核心内容是: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 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者有创新力的企业在 特定区域或者城市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 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增长迅速并且有显著 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机制。 2.点轴理论 点轴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 济发展的空间过程看,产业、特别是工业 先集中于少数点,即增长极。
3.工业化社会中期的地区性产业布局。 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地区,产业结构由轻工业为主体转向重 化工工业的迅速增长,工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
开始迅速发展。
4.工业化社会后期的地区性产业布局。 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运行特征是:在第一、第二产业协调 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增 长,最终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评价:韦伯作为区位理论的奠基人,在产 业布局学的发展历史上,第一个将工业区 位理论系统化,提出了一系列概念、指标 与准则,其后区位理论发展无不受其影响。
杜能与韦伯的区位理论的产生是产业布局 理论形成的标志。他们的思想与理论对20世 纪30年代以来产业布局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 深远的影响。




二、地区性产业布局 地区性产业布局是地区产业运行在空间上的实现,它主要研
究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地区内部各产业空间组合
的最佳形式和一般规律,以求合理地利用本地资源,求得
最大的区域效益。
(一)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依据 1.自然环境上有一定的类似性和关联性。 2.经济发展与布局现状有相似性和互补性。 3.拥有实力雄厚的经济中心。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产业经济学2.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y Economics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4.课程学时:总学时345.学??? 分:26.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学、发展经济学等7.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国际贸易专业8.课程负责人:张小兰二、课程性质与地位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中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管理的经济理论,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新兴应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管理与政策理论等主要内容,揭示了产业发展,组织变化和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它概括和总结了世界各国产业发展实践的经验。

对于一国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组织重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与优化升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特别强调其应用性。

本学科的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产业经济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会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深入研究国内外产业经济领域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政府政策部门、企业决策机构、科学研究机构以及高等教育教学部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和决策型人才。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本课程是我国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它是含原有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经济学科。

并且,在局部领域,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有不同程度交叉。

因而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强这些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堂教学(34学时,讲授内容依课堂进度会有所微调,另每章均配有各种形式的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4课时本章主要讲解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介绍主要研究方法,并明确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9章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9章

q2 (a c2 ) / 2b q1 / 2
(9-2)ຫໍສະໝຸດ 由以上两式可以看出,A企业的产量是B企业产量的函数,反之亦然 。所以,我们把式(9—1)看作是A企业对B企业的反应函数R1(q2), 式(9—2)看作是B企业对A企业的反应函数R2(q1)。
(1)古诺模型
②求解古诺均衡。
两条反应函数曲线的交点E正是我们要寻求的均衡点,在这个点上 ,如果A企业的产量为q1*,那么B企业的产量一定为q2*,并且两家 企业都不会改变各自的产量。这一对产量(q1*,q2*)就是古诺均 衡。
-10,0 0,300
市场价格竞争博弈矩阵
9.2 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
定价行为 广告行为 兼并行为 创新行为
12
9.2.1定价行为
(一)三种经典的经济学模型 (1)古诺模型 假定各企业(双头模型)生产同一产品,并 都以产量为决策变量。 假定某企业在选择其产量时假设其他企 业的产量不会因它的决策而变化。 需求函数为P=a-bQ,A、B两家企业的边际 成本是常数c1和c2,两家企业的固定成本 为0。
(一)博弈的组成要素 博弈的组成要素:参与人、行动、策略、信息、收
益、均衡、结果等。
9.1.1 博弈论的基本原理
(二)博弈的分类:
根据参与人数:分为两人博弈或多人博弈; 根据参与人是否合作:分为合作博弈或非合作博弈; 根据博弈结果的不同:分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与变 和博弈。 非合作博弈中: 从行动的先后次序来分: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从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各种特征信息的获得差异来 分: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29
9.2.4 创新行为
(一)创新的含义
(二)创新的类型
创新对象: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1. 产业和产业经济学: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 成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 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2. 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间的市场关 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3. 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 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产业结构优 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 4. 产业关联: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5.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区政府为了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 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6. 有效竞争: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 争格局。 7. 霍夫曼定理:指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 工业所占比重。 8. 马歇尔冲突: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9. 产业布局: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 10. 瓶颈产业和朝阳产业: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 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朝阳产业是指新兴产业的进一步 发展使其进入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 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处在这一发展时期的产业称为朝阳产业。 11.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 j 产品所直接消耗的 i 产品的数量。 12. X 非效率: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 13. 市场集中度:指市场上的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 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 售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14. 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进入壁垒是指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障碍。 15. 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 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 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16. 后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 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17. 勒纳指数和贝恩指数:勒纳指数度量的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其计算 公式为 L=(P-MC)/P,此处 P 是厂商的价格,MC 是边际成本。贝恩指数代 表的是行业的超额利润率。B=������������ /V 其中������������ 是经济利润,V 为投资总额。 18. 影响力和感应度: 把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 “程度” 叫作该产业的影响力; 把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感应度。 19. 政府规制:是政府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 种直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为督促经 济主体行为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20. 产业集聚: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 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21. 中小企业政策和直接规则政策:中小企业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 情况和本国有关产业发展的特点, 对各产业中的中小企业采取的一系列方针、 措施和规定。直接规制是指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直接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即 政府依法直接介入市场主体的决策

产业经济学之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

产业经济学之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

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决定着自然资 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 进而影响产业布局
科学技术决定着产业结 构,进而影响产业布局
科学技术决定着交通运 输方式,进而影响产业 布局
社会政治因素
@人口因素 @历史基础 @国家的政策、法律和宏观调控 @国内、国际政治环境
二、产业布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 定产业布局规律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额。
案例
分工前 A产品 甲国 乙国 6 1 B产品 4 2 分工后 A产品 0 3 B产品 10 0
基础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基础条件,特别是交通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很大, 交通运输条件主要指交通线路、交通工具、港站、枢 纽的设备情况,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能力的大小、运输 率的高低、送达速度的快慢、中转环节的多少等。它 们综合反映了人员往来和货物运送的便利程度。这些 因素都将影响产业布局。一般来说,在产业区位选择 的最初阶段,大多倾向于交通方便、运输速度快、中 转环节少、运费低的地点,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 本。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交通沿线产业结构的优 化能起到积极的调整作用。
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的价 格政策、产品地区差价及产品可比价格等方面。 价格政策体现了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合理的价格政策对产业布局有积极的影响;反 之,则干扰很大。产品的地区差价客观地体现 了商品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的差异和矛盾,合 理的地区差价有利于企业按价值规律选择最佳 区位。另外,产品的各种比价关系对产业内部 结构的调整和生产的地区分布有重要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第九章:布局(共49张PPT)

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第九章:布局(共49张PPT)
由于第一产业的劳动对象直接来自大自然,各种自然资源的 分布,也就是相应的第一产业分布的地区。同时,各种农作物、 不同种类的树木、禾草等的生存环境不同,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也 各有不同,所以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直接制约着第一产业的布局。 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与生物资源共同综合作用,决定大 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
24
第二章 理论演变
四、社会经济因素
二是区域产业结构在一种低层次上严重趋同,直接损害规模经济和聚集效益,并引发经济震荡。 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创新活动集中在少数城市或地区,这些有能力创造或引进、吸收和发展新兴产业、部门、技术和产品的城市和
地区就叫产业生长点。 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 基础、市场条
❖ 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经济理论和不 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的。
9
第二章 理论演变
5.其他相关理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区域联合理论越来越成为研究 产业布局理论时所必须关注的 主要理论,主要包括区域相互 依赖理论和地域分工与贸易理 论。
10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三)马克思主义产业布局理论
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其核心内容 是: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者有 创新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者城市聚集,从而形成一种 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增长迅速并且有显著经济效益的 经济发展机制。
8
第二章 理论演变
❖ 点轴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过程看, 产业、特别是工业先集中于少数点,即增长极。
地理位置反映地区多种生产条件,地理位置的优越与否,即表现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上。
面,使产业布局合理化。 三是区域间不正当竞争、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引发资源大战,阻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