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这首古诗;(2)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欣赏古诗的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2)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3)开展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引导学生领悟古诗中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2)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和意象;(3)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古诗意境的感悟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古诗文本、生字词、图片、地图等;2.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地图、字典等;3. 学生作业:预习古诗,了解作者背景,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复习相关知识点;(2)介绍《游园不值》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游园不值》,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3. 字词学习:(1)解释古诗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2)通过例句、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字词。
4. 意象分析:(1)展示相关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感悟意境。
5. 表达技巧分析:(1)分析古诗中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2)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6.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提高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7.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这首古诗;(2)理解古诗中的生词和句子,把握诗的意境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游园不值》;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3.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生词和句子的理解;2. 意象分析和表达手法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原文、译文、生词解释、图片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叶绍翁及《游园不值》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词和句子的理解;(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古诗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2)教师分析古诗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的画面;(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古诗的美。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古诗背诵比赛;(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以“游园”为主题的诗歌。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课后搜集其他描写游园的诗句,进行比较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古诗背诵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评估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包括古诗翻译、生词默写和创作练习。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和感悟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由一枝红杏如何想象出满园的春色,感悟诗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1.检查预习:背一背古诗。
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的韵味。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
2.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春天的时候,出去踏春呢?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体会诗句该是如何朗读的。
2.跟读,指名读古诗。
3.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心底慢慢体会一下诗句的意思。
三、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叶绍翁,北宋诗人。
2、解诗题:(强调“值”是“遇”的意思)雨过天晴,作者去访友游园,碰巧主人不在,他不得进门,所以题目定为“游园不值”,也就是游园不遇。
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不遇,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再来聊一聊。
谁愿意读给大家?要求要按照七言的节奏来读。
四、抓字眼,晓诗意。
1、结合生活,谈谈认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尽管我们才读了几遍,我们跟着叶翁在游园的时候,遇到的有什么?(苍苔、柴扉、红杏)请同学们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了解。
①柴扉:柴扉是什么意思?(柴门,用柴草编织的门。
)是不是这样的呢?(出示课件图片)这样的门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简陋)②苍苔:青苔。
——体现出春天到了,生命力的强盛,毛茸茸的、生机勃勃。
③红杏:红色的杏花。
——美丽,灿烂,生命力强。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进入诗境、体会诗情、诵读达情。
3、挖掘内涵、拓展训练(想象、思维、表达)。
4、体味意蕴、感受经典、领悟写法。
教学重点:1、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味意蕴、感受经典诗句。
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激趣入课,为创设情境作铺垫。
融洽师生关系。
二、综合运用几种方式创设生活情境,让师生共同进入情境。
1、在情境中暗送诗句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无意识储存。
如:不值、应、怜、小扣。
2、在情境中明白诗句中的有关信息。
如:游园、柴扉、苍苔、屐齿。
3、在情境中师生共同生成有利于理解诗句的3个问题并得到思维、想象、表达的综合训练。
a、怎么开门?b、主人为何不开门?c、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心情怎么样?三、带着师生共同生成的问题及无意识储存的信息和明白的相关信息形成问题情景,直面诗句,理解诗句。
1、读通诗句。
2、结合三个问题情境,读懂诗句,并重点指导。
应、怜、小扣。
3、初步感悟作者由一枝红杏出墙联想到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的独到写法和独特心情。
四、诵读达情。
1、扣词达情、悟意,重点指导小扣、久不开、关不住。
2、创设与生活对接的生活情景,指导、激起学生达情悟意。
前两句达扫兴之情。
后两句达欣喜之情。
整首诗达喜爱之情。
五、直面经典诗句,重点感悟经典诗句的内涵及意蕴。
主要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经典诗句,具体形式可采用师送生师送校师送班生送生生送师等送诗句环节。
六、拓展训练。
1、学生改诗:根据学生在情境中生成的最后一个问题,改动诗句表达胸意。
2、读诗(可用对比读的方式读)。
3、思维、想象、表达的整合训练。
哇!开门了,真是春色满园呀(预设,视情况调整)教案设计说明:《游园不值》语言朴实无华,但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饱含着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一枝出墙红杏,带给普通人的可能是见不到万紫千红春象的遗憾和失落,给诗人的却是满园春色的欣喜。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

《游园不值》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重点句子来理解诗歌。
(3)培养想象力,感受古诗描绘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
(2)学会珍惜眼前的美好,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3)提高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 古诗表现手法的理解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
2. 运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3.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红杏出墙图、春色满园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3)简介诗人叶绍翁及本诗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表达了哪些景物?(2)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解读诗歌(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句。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选取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
(2)引导学生珍惜眼前的美好,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7. 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游园不值》。
(2)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优秀5篇)

《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优秀5篇)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
可谓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别具特色,能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诗歌具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一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
以小见大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可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这句诗的意味深长。
二、设计理念:追求情感的课堂追求感悟的课堂追求对话的课堂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情感目标:(1)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披文入情,感受诗文的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能力目标:(1)“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
(2)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2、难点: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披文入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想法,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游园不值》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课始激情,围绕“不遇”导入新课。
1、出示《题李凝幽居》——贾岛,引出推敲的典故。
2、出示诗题《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感受“不遇”的美丽。
一、回忆旧知,进入新课的情境。
1、全班朗读《题李凝幽居》——贾岛。
复述“推敲”的典故。
2、读《寻隐者不遇》,读有关“不遇”的诗题,初步感受“不遇”的美丽。
从课题入手,假以耳熟能详的“推敲”的典故,围绕着“不遇”这个主题自然地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情感深化作了充分的预热,也较好地渗透了人文性的教育。
《游园不值》教案15篇_1

《游园不值》教案15篇《游园不值》教案1【设计理念】教师创设情境,以同学为主体,重视同学的情感培养。
把同学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同学在阅读活动中充沛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学会欣赏美,让同学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应怜”“小扣”等词语在本诗中的意思。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为同学加油、鼓劲,使同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引旧入新。
1、谈话激发同学背诵已经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春天的2、过渡引入:今天,俺们再一次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看看这首诗与其它描写春天的诗有什么不同,这节课,俺们一起来学习宋朝叶绍翁的诗《游园不值》。
(板书课题)3、读课题。
学习生字“屐“扣”“扉”4、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⑴同学回忆讨论。
⑵教师协助梳理归纳,板书“读、想、悟、背”。
三、读读诗。
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同学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
2、教师范读。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
四、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
⑴独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⑵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
⑴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①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感受诗的意境,用自身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全班交流。
①质疑问难。
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协助解决。
②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2024年小学《游园不值》教案

2024年小学《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游园不值》一文,该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理解、诗歌意境体会及作者情感把握。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诗歌里的春天”,详细内容为课文《游园不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的理解和诗歌意境的体会。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1)让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
(2)引入课文,让学生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精读课文,理解诗句。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4. 赏析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讨论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游园不值》2. 生字词:不值、应怜、屐齿、苍苔、小扣、柴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来3. 诗句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游园不值的原因。
(3)课下搜集关于叶绍翁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2. 答案:(1)见课本。
(2)因为主人不在,所以游园不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5篇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5篇《游园不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扣”。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应”、“怜”、“屐齿”等字词;学习诗人的写作手法。
教具准备:幻灯,课文插图,小黑板,电子琴,鲜花、蝴蝶、枝叶、小鸟的图片,“红杏出墙”实物。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诗题。
1、同学们,大家喜爱春天吗?(生:喜爱)2、谁能背出一首赞美春天景色的古诗呢?(学生背《春晓》、《惠崇春江晚景》等。
)[联系旧知识,激发学习思维的“热点”,以较强的探究心理投入新课学习]3、背得真好,我们掌声表扬。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和欣赏宋朝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景色的古诗,请大家打开课文第十二课。
(教师板书诗题,学生齐读。
)4、诗题中,同学们有不明白的词吗?[提倡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勤思好问的习惯]生:“不值”是什么意思?师:“不值”这个词可不容易理解,请大家看看字典上的解释,选择最佳答案。
(幻灯出示“值”字在字典上的六种解释,引导学生选择第5项解释:遇到、碰上)[教会学生勤查工具书的学习方法。
]师:一起来说说整个诗题的意思。
二、看图激趣,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请看上这幅图画,(出示挂图)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一条石子小路,上面布满了青苔。
生2:我看到了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生3:我看到了诗人站在园外敲打柴门…………[学生自由看图说话,既激发兴趣,又能增强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品读诗文,理解诗意。
1、朗读训练。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古诗。
(小黑板出示诗文)(2)、指名朗读古诗。
(3)、大家说他读得好不好?哪里读得不好?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让学生懂得对周边事物进行评价,懂得读好古诗的关键是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感情。
《游园不值》教案(通用18篇)

《游园不值》教案《游园不值》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园不值》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游园不值》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程序: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二、检查预习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2)不好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6、总结: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2、学生分组交流3、指学生汇报: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4、教师创设情境: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是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却没有敲开门,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又会想到些什么?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游园不值》 精品教案

《游园不值》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2)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含的意义和哲理。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介绍诗人叶绍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中的景、事、人、情。
(2)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5. 鉴赏技巧:(1)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2)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人生哲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游园不值》。
2. 结合课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3. 学生能够欣赏古典诗歌,表现出较高的审美情趣。
4.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得到提高。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是否得到提升?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地理解诗歌内容,合作地进行探讨?在诗歌解析和鉴赏技巧环节,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观念,感受到诗歌的美?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叶绍翁的诗作,如《夜书所见》、《村晚》等。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精选17篇)古诗《游园不值》篇1一、谈话导入新课1、(轻松课堂气氛)请生领唱《春天在哪里》2、同学们唱得真好听,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陶醉了。
谁能用自己的话向老师介绍一下这首歌?3、春天那迷人的景色真引人向往,我记得我们曾经学过一首古诗《春晓》,诗人通过“鸟啼”、“风雨声”、“落花”把春天的景色一一展现于人前,同时还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那勃勃生机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游园不值》。
4、板书课题。
5、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方法a:知诗人,解诗题。
b:抓字眼,明诗意。
c:读诗句,悟诗情。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作者简介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⑴齐读诗题。
⑵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⑶释“园”、“不值”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区分“园”古今含义)古: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因而指私人花园。
今:公园,公开供人们游玩的场地。
“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
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
怜:爱惜。
6、汇报小结。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2)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和寓意的深入解读。
(2)诗歌韵律、节奏的把握。
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叶绍翁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句的含义。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的追求。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游园不值》。
2. 写一篇关于《游园不值》的作文,谈谈自己的感悟。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2024年小学二年级语文《游园不值》教案

2024年小学二年级语文《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游园不值》。
2.理解课文大意,感悟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小黑板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美丽的花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三)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主人公游园时看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看到了美丽的花园、花园里的花、蝴蝶等。
3.教师提问:小主人公为什么觉得游园不值?4.学生回答:因为花园里的花被人摘走了,没有了欣赏的价值。
(四)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学生听讲并记笔记。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游园不值》,谁能告诉我小主人公为什么觉得游园不值?2.学生回答:因为花园里的花被人摘走了,没有了欣赏的价值。
(二)深入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游园过程中,有没有让他觉得值得的地方?2.学生回答:有,比如他看到了美丽的花园、蝴蝶等。
3.教师提问:那么,小主人公为什么还是觉得游园不值呢?4.学生回答:因为花园里的花被人摘走了,让他觉得没有欣赏的价值。
(三)感悟诗人情感1.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小主人公游园不值,那么诗人是不是也觉得游园不值呢?2.学生回答:是的,诗人也觉得游园不值。
3.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觉得游园不值?4.学生回答:因为诗人关心自然,热爱生活,看到花园里的花被摘走,觉得非常可惜。
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课文《游园不值》,你们有什么收获?2.学生回答:我们知道了要关心自然,热爱生活,不能随意破坏环境。
游园不值优秀教案

游园不值优秀教案【篇一:《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首诗中的一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4、通过品读,感受故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体悟心灵对大自然独特的审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感受故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寻觅春迹,导入古诗春天来了,报春花悄悄地绽放了,让我们跟随着叶绍翁踏上游园的路,一起欣赏他的《游园不值》。
(板书课题:《游园不值》,齐读课题,理解:不值,出示字典里的意思,选一选。
)“游园不值”的意思是去游园却没有遇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寻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的生长点激活,为本课的古诗教学铺垫。
二、初读诗句,理解诗意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诗,要求读正确。
(相机评价字音朗读情况)正音:屐齿苍苔柴扉释义:“屐齿”,出示图片“屐”,木底鞋;齿,痕迹;屐齿,木底鞋踩过留下的痕迹。
“苍苔” (结合苍松、苍天理解“苍”。
)苍苔,一般来说都是长在一些石缝里面潮湿的地方。
路上有苍苔,应该是人迹长久不到的结果。
“柴扉”(出示书本,理解“扉页”“心扉”)柴扉就是柴门。
3、一首诗,大家把它读正确了还不够,还应该读岀节奏来,试着读一读吧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全班齐读。
5、大家读得真不错,现在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了吗?自由说一说,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6、指名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三、精读诗句,感悟诗情1、当我们趁着美好的春光,跟着叶绍翁一起——“游园”,可是却吃了“闭门羹”,快速默读全诗,你从哪里看出诗人没有进园游览?(不值,不开,关)不值:没有遇到园主人;不开:门紧闭着;关:一扇柴门把满园的春色紧紧地掩藏了起来。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游园不值》一课,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及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2.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春天。
(2)引入诗人叶绍翁,简介其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例题讲解(1)分析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境。
(2)讲解“游园不值”的原因。
5.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
(2)学生仿写诗句,描述春天的美景。
6. 课堂小结七、板书设计1. 板书《游园不值》2. 板书内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诗句。
(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 答案:(1)熟读课文,背诵诗句。
(2)例: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满园春色。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
(2)开展“寻找春天的足迹”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
《游园不值》语文教案范文

《游园不值》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通过诗歌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这首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中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游园不值》的作者背景和诗歌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游园不值》。
(2)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诗中的生字词造句。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诗歌。
5. 总结课堂:(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醒学生课后认真复习,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四、课后作业:1. 抄写《游园不值》这首诗,注意字迹工整。
2. 背诵《游园不值》,加强语感培养。
3. 运用诗中的生字词造句,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4. 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游园不值教案(优秀模板10套)

游园不值教案(优秀模板10套)游园不值教案1教学目标:1 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2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心、难点:把诗句描写的景象画下来,把诗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游园不值叶绍翁怜苍苔扫兴久不开满园春色(想)喜悦一枝红杏(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出示春景图)春天,以她那五彩斑斓、光彩夺目而知名,万物苏醒,百花齐放,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正是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使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她歌颂、赞美,也因此留住了很多名词佳句。
谁能背诵一些?今天,我们快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板书课题,出示诗句)二指导学习《游园不值》(一)检查预习1 介绍作者a 指名学生交流b师汇总:叶绍翁,南宋处州龙泉人,是位颇有名的大诗人。
有的资料说他流落江湖,浪迹荒村,无官无职,了解农村生活,善于写七言绝句。
2 检查朗读a大家想读这首诗吗?那就大声的读一读。
b指名学生读诗,重心指导“屐、苔、扉”c齐读(二)理解诗句意思1 你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 2、明诗意 3、悟诗情)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诗题: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未有能进到园里去。
]诗意:(1)相机映示:“应怜屐齿印苍苔”读了这句你知道了什么?应:大概怜:爱怜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诗句的意思: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指导朗读(2)诗人感觉到了这些,他是怎么做的?映示:“小扣柴扉久不开”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未有人来开。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指名读、齐读。
《游园不值》 教案

《游园不值》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叶绍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句理解。
(2)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难点:(1)诗歌中意境的感悟。
(2)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园林美景图。
(2)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对园林美景的向往。
2. 诗歌诵读:(1)学生自读《游园不值》。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分组朗读,比赛谁读得有感情。
3. 诗歌解析:(1)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诗歌。
(2)小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3)教师讲解诗歌背景,解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游园不值》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境,学会了欣赏古典诗歌。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主动去阅读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游园不值》。
2. 写一篇关于《游园不值》的读后感。
3. 调查身边同学对古典文学的喜爱程度,汇总后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园林美景图片和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园林之中。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发现诗歌中的美景和哲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品德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检查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通用7篇)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熟练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并能当堂成诵。
2、了解诗人游园所见所感,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妙并学习古人做诗的反复推敲。
3、揣摩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感悟诗歌包含的哲理与启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妙,感悟诗歌包蕴的哲理与启示。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1、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
背诵古诗。
2、师:同学们积累了许多的诗歌。
古诗可以读、吟、唱、咏,关键在古诗的每一个字都是推敲出来的精华。
那我们就来读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和《寻隐者不遇》,体会在他身上发生的推敲的故事。
师指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注意五言诗的节奏。
3、师:贾岛的两首诗是都是写不遇的。
老师补充(课件出示)一些写不遇的诗文题目。
为什么他们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不遇中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
二、导入新课,通读全诗,指导朗读1、师:雨过天晴,让我们跟着宋朝的诗人叶绍翁一起来——游园,在游园的路上推敲推敲这个——不值。
师板书课题,生解释“不值”即“不遇”。
2、师指导朗读,生自己试读,谈朗读心得,教师及时指导。
3、指生再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了解“相遇”内容1、自读基础上,师引导学生找出诗人游园所遇的事物:苍苔、柴扉、红杏。
2、师指导学生分别谈对于“柴扉”“苍苔”和“红杏”的认识。
(1)生谈柴扉:穷困,简陋,简单。
读出这扇门的特别。
(2)生谈苍苔:绿色的小植物,将春天的生命唤醒了。
读出苍苔的绿。
(3)生谈红杏:美丽,早春开花。
师补充部分古人描写赞美红杏的诗句。
(生齐读最后一句。
)3、师小结,配乐,生齐读。
四、细读品味,体会用词和情感1、师:我们对这些普通的景物赋予了怎样的感情?从这首诗中哪个字的字形看出来?生:“怜”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游园不值
备课人:药王洞中心小学解秋艳
教材分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
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
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
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2、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培养理解、想象、写作等能力。
3、通过领会诗意,感受诗歌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通过领会诗意,感受诗歌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诗中色彩我知道)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2、两个()鹂鸣翠柳,一行()鹭上()天。
3、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
4、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
二、预习检测
1.我会写。
jīchǐcāng tái chái fēi hóng xìng
( ) ( ) ( ) ( )
2.我能填。
《游园不值》是一首描写()季的诗,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我最喜欢的诗句是(),我还知道他的诗有()。
3.作者知多少?
【资料链接】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
字嗣宗。
号靖逸。
祖籍建安,本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
生卒年不详。
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三、探究新知:
1、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2、查查注释,从字面上初步弄懂诗句意思。
3、连用白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想根据诗意,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诗人并没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满园春色?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
5、悟从对诗意的想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悟出了什么哲理?
6、背在反复诵读中把诗背下来。
四、课外拓展:
城东早春题画
[唐] 杨巨源[清] 袁枚
诗家清景在新春,村落晚晴天,
绿柳才黄半未匀。
桃花映水鲜。
苦待上林花似锦,牧童何处去?
出门俱是看花人。
牛背一鸥眠。
五、当堂检测
1 诗人是抓住哪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
2 “不值”的意思是()。
诗中()这个词写出了“不值”。
但他并没有因此扫兴,因为他看到()。
3《游园不值》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游园不值》。
2、有兴趣的同学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文章。
3、把《宿新市徐公店》读熟,搜集作者杨万里的资料。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久不开扫兴
一枝红杏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