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实验活动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声音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它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初中物理课程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我们设计了一次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主题的物理教学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活动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塑料薄膜、玻璃杯、水、棉线、耳机、手机等。
2. 实验材料:纸杯、剪刀、胶带等。
3. 教学课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讲解视频、实验操作步骤图等。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生活中的声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
(二)实验探究1. 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音。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音叉敲击塑料薄膜,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产生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声音产生的结论。
2. 实验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速度有影响。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a. 将纸杯剪成两个半圆,用棉线连接成喇叭状。
b. 将手机放入纸杯中,调整音量,用另一只纸杯靠近手机,听声音的大小。
c. 将纸杯放入水中,调整音量,用另一只纸杯靠近水面,听声音的大小。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声音传播的结论。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评价: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熟练程度进行评价。
初中物理教案趣味实验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初中物理教案趣味实验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趣味实验与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些实验与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几个具体的例子,探讨如何通过趣味实验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一、水的压强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
首先,准备两个相同高度的容器,其中一个装满水,另一个是空的。
然后,在水上方放置一个小圆球,观察其是否能够浮在水面上。
接下来,逐渐向水中加入重物,观察小球的变化。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发现随着水中重物的增加,小球能够浮在水面上的高度越来越低。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的压强与水深有关,并通过计算与实验验证这一关系。
二、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一个趣味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实验可以采用一块玻璃板和一根笔,将玻璃板倾斜放置在桌上,然后将笔直插入玻璃板中。
当光线通过玻璃板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导致笔在玻璃板中的位置发生偏移。
通过观察和测量偏移角度,学生可以体会到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进而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三、电路实验电路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设计一些趣味的电路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控制灯泡亮灭的电路,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材料和限制条件下,搭建一个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电路。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到电流、电阻、电势等概念,进一步理解电路中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四、运动实践活动物理学与运动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有趣的力学实践活动,如设计和制作小型车辆,通过调整车辆的结构和重心,探究不同因素对车辆运动的影响。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学和力学等物理概念。
通过趣味实验与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概念,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实验设计与操作。
3. 实验结果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实验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探讨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要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操作。
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 实验结论的得出。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实验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提问法: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3.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能力。
4.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桌子、铅笔、直尺。
2. 教学课件: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实验报告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提问学生关于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实验设计(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
3. 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浅谈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引言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等。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而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诸多优势,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成功案例。
2. 正文2.1 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概念及特点探究式实验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实验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问题驱动,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调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重视知识的整合与应用,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探究式实验教学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2.2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初中物理教学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
教研活动记录初中物理(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物理教研组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和分享探究式学习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 提高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实验教学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活动开始,教研组长首先以“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教学”为例,分析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接下来,组内教师围绕“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教师们分享了各自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如:(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物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实验探究任务。
(3)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4)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3. 实验教学方法研讨针对实验教学方法,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1)注重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效果。
教师应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效果。
(2)加强实验指导,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教师应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0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与探究四、活动目的:1. 提高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2. 探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五、活动内容:1. 实验教学现状分析(1)实验设备与器材:学校物理实验室设备齐全,但部分实验器材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2)实验课程设置: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设置较为合理,但部分实验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3)实验教学方式:教师以演示实验为主,学生参与度较低,实验效果不明显。
2. 实验教学改进策略(1)更新实验设备与器材:积极争取学校支持,更新老化、损坏的实验器材,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寿命;(2)优化实验课程设置:结合实际生活,增加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创新实验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手段,如分组实验、探究实验、模拟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加强实验教学评价: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3. 实验教学案例分享(1)教师A分享: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2)教师B分享: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动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教师C分享: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家庭电路连接”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
4. 教师互动交流(1)教师们针对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案;(2)分享各自在实验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互相学习、借鉴;(3)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六、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
以下为活动总结:1. 教师们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纷纷表示将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2. 教师们掌握了多种实验教学改进策略,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3. 教师们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教学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实验教学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一、引言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中有很多现象和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过程,培养观察能力,进而理解物理规律和原理。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实验是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会有更多的思考和创新。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探究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要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同时,要注重实验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更深层次的物理问题。
3.探究式教学:在探究式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设置和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初中物理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究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四、活动内容:1. 教研组长致辞教研组长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教学案例分享(1)教师A分享了《光的折射》实验案例。
该实验通过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教师A详细介绍了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并分享了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教师B分享了《压强》实验案例。
该实验通过测量不同压力下的受力面积,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
教师B展示了实验装置、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分析,并分享了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
3. 教学研讨(1)针对实验案例,教研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2)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数据不准确等,老师们提出了以下建议:①加强实验设备管理,确保实验设备完好、充足;②规范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③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④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探索更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4. 教研总结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老师们在实验教学中的努力和成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1)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提高物理教学质量;(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共同进步;(4)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融合发展。
五、活动效果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老师们对物理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部分老师的心得体会:1. 教师A: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今后将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
初中物理___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物理教研组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以“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探讨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明确其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探讨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物理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教研组长组织全体物理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首先,由一位教师主讲,分享自己在一节课中的教学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
其他教师针对该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明确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
2. 课堂观摩接着,由一位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展示。
该教师以“重力”为主题,通过设置实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重力的概念和特性。
观摩课后,其他教师针对该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3. 教学研讨在课堂观摩的基础上,全体教师围绕“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进行研讨。
研讨内容包括:(1)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教师们一致认为,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教师应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确保活动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2. 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探究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课本中包含的许多定理、定律是人们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无数次的观察和实践分析获得的。
我们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课本中获得的知识,并尽可能地把这些课本知识在实践中再认识,然后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我们的物理教学应该是“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贯穿实践活动呢?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我积累了些许经验,下面和各位同仁交流,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勤于观察,多做实验细心的观察和严谨的实验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好方法。
我们任课教师讲授的物理知识毕竟是书本上的僵化的定理、定律,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些知识呢?那就是要勤于观察,多做实验。
1.要通过观察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
我们的认识规律是,我们最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凡是自己看到,自己亲自参与的事情才能够更好地记忆。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量地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观察情境和各种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使课本中的物理知识鲜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鼓励我们的学生带着所学知识走进社会,关注生活,靠近自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无穷的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理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需要我们用更加严谨的科学态度,正视现实,摒弃迷信。
在指导学生观察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决不能走马观花,任何敷衍不负责任的态度都是对科学知识的亵渎。
事实上,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态度存在问题,观察敷衍了事,实验只求结果,这种验证式的观察和实验已经束缚了我们学生的思维发展。
比如,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只是把书中现成的知识点写在实验报告中交给教师,使实验和课本知识严重脱节,更有甚者还得出错误答案。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观察实验的科学性,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自己写出观察和实验的目的,带着目的在观察和实验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所得,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在课堂上活起来。
初中物理小实验100例
引言概述初中物理小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物理规律,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介绍100个有趣且实用的初中物理小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
正文内容一、力学实验1.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使用自由落体实验装置测量物体下落时间,并计算加速度。
2.研究水平面上的运动:通过调节斜面角度,观察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并分析力的作用。
3.摆锤实验:通过改变摆锤的质量和摆长,观察摆锤的周期变化,并进行相关计算。
4.弹簧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系数,通过加重法和拉伸法测量弹簧的伸长量。
5.动量守恒实验:利用弹性碰撞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计算碰撞物体的速度。
二、热学实验1.测量物体的热量:使用热量计测量物体的热量变化,并计算热量容量。
2.研究热传导:通过热传导实验装置,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情况,并探究热传导的规律。
3.探究气体的压力:利用气体法则装置,调节气压,观察气体的容积和压力的关系,并进行相应计算。
4.水的沸腾点实验:通过改变海拔高度,观察水的沸腾点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因素。
5.物体的膨胀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膨胀情况,探究热胀冷缩的原理,并进行相应计算。
三、光学实验1.测量光的折射率:利用光的折射实验装置,测量不同材料的折射率,并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研究光的反射:通过反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反射规律,并进行相应计算。
3.研究光的折射:通过折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折射规律,并进行相应计算。
4.研究光的散射:利用散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散射现象,并分析散射的原理。
5.探究光的干涉和衍射:通过干涉和衍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进行相应计算。
四、电学实验1.测量电阻:通过安培表和伏特表,测量电阻的大小,并进行电阻的串并联计算。
2.探究电流对磁场的影响:利用电流感生磁场实验装置,观察电流对磁铁和电磁铁的影响,并进行相应计算。
初中物理实验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物理实验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实验操作、教学反思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验教学能力。
二、教研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针对《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课题,教师们共同讨论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
2. 实验操作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们分组进行了实验操作。
实验过程中,教师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教学反思实验结束后,教师们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教学反思。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原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2)实验步骤是否合理?是否便于学生操作?(3)实验器材是否充足?是否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4)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何避免?(5)如何将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三、教研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集体备课和实验操作,教师们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教学能力。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3.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提高了物理学习成绩。
四、教研总结1.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 注重实验原理的讲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原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优化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率。
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
初中物理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2年10月20日组织开展了初中物理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反思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物理学科教学的发展。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0日活动地点:我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教学”。
四、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1)讲座主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讲人:物理教研组长张老师讲座内容:张老师首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着,张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与方法:① 实验准备: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步骤的安排等。
② 实验指导: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
③ 实验评价:如何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如何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
(2)讲座主题: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策略主讲人:物理教师李老师讲座内容:李老师首先介绍了创新教学的内涵,强调了创新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着,李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了初中物理创新教学策略:①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 引导探究,培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 多元评价,关注个体: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研讨(1)研讨主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讨内容: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主要问题包括:① 实验器材不足,实验操作不规范。
② 学生实验参与度低,实验探究能力较弱。
③ 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物理教学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我校物理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现将本次教研活动记录如下:二、教研内容1. 课题研究本次教研活动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课题,旨在探讨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案例分享(1)案例一:八年级上册《压强》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压强的变化。
课后,教师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程度,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2)案例二:九年级上册《电路》教师以“家庭电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电路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电路连接方式。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电路,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
3.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取得进步。
(3)教师应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教学方法探讨(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自主探究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研成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2. 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所提高,物理素养得到提升。
3. 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
物理初中实验与探究教案
物理初中实验与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实验3.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穿衣镜中的反射,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的大小、位置等。
5. 总结: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6.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实验法: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
4. 练习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学生能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能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能在实验和讨论中表现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六、教学资源:1. 平面镜2. 蜡烛3. 测量工具(如刻度尺)4. 实验记录表5. 教学课件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穿衣镜中的反射,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的大小、位置等。
5. 总结: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初二物理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与策略四、活动主持人:张老师五、活动参与人员:全体初二物理教师六、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张老师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张老师指出,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提高老师们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 交流经验(1)实验教学方法李老师分享了她在实验教学中的经验,她认为,实验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 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引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4.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实验设备与器材王老师针对实验设备与器材的选用进行了分享,她认为,实验设备与器材的选择要符合以下原则:1. 安全可靠,符合国家标准;2. 经济实用,便于学生操作;3. 多样化,满足不同实验需求。
(3)实验评价与反馈刘老师介绍了她在实验评价与反馈方面的做法,她认为,实验评价与反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2. 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3. 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实验方法。
3. 讨论与交流在交流环节,老师们针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设备与器材、实验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对物理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 总结发言活动最后,张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她强调,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老师们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同时,要加强校际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共同推动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
七、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对物理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初中物理教学的亮点:探究性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的亮点:探究性实验教学【摘要】初中物理教学的亮点在于探究性实验教学,该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和实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实验教学不仅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引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物理规律,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具有实用性和深刻性。
初中物理教学的亮点就在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物理概念理解、重要性1. 引言1.1 初中物理教学的亮点: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实践操作、观察现象、探究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本文将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概念、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深入理解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阐明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正文2.1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概念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发现、探索、验证和总结知识,从而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生不再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是actively 参与到实验中,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讨论来对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和理解。
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关键是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眼见到物理现象的产生过程,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和乐趣,提高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探究。
1. 提前设定问题: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可以提前设定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观察磁铁的磁力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从而深入探究磁力的产生和大小。
2.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其中的问题。
在热学实验中,教师可以把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放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猜测两杯水的温度变化,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3. 探究前导知识引入:在开始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前导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实验的背景和相关概念。
在进行力的分解实验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实验的探究奠定基础。
4. 学生合作合成:实验探究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分析结果。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还可以互相观察和借鉴,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实验现象。
5. 思考与反思: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帮助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和归纳科学规律。
学生可以思考为什么加热后的物体会膨胀,反思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6. 实践与应用:实验探究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进行实验探究的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应用价值,学生可以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会浮在液体中。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科学思维,增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样的实验探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初中物理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二、活动地点:XX中学物理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究“摩擦力”现象四、活动目的: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提高物理教师对“摩擦力”教学的认识和理解;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摩擦力”教学的有效方法;3.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主持人:XX老师(2)内容:对“摩擦力”这一章节进行集体备课,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3)讨论要点: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② 教学重难点: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计算;③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实验探究、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
2. 课堂教学展示(1)展示教师:XX老师(2)教学内容:摩擦力的影响因素(3)教学过程:① 情景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摩擦力的概念;②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③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的影响因素;④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3. 教学反思与交流(1)主持人:XX老师(2)内容:针对课堂教学展示,教师们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
(3)讨论要点:①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②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③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4. 教学经验分享(1)主持人:XX老师(2)内容: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摩擦力”教学经验。
(3)分享要点:①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②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③ 教学评价的制定与实施。
六、活动总结:本次初中物理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反思与交流、教学经验分享等环节,教师们对“摩擦力”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以下为活动总结:1. 教师们对“摩擦力”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2. 教师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教师们学会了如何整合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4. 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物理实验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教师主导性强,学生参与度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实验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二、课题研究目标1. 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策略。
2. 构建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3. 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
4. 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研究(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2)合作学习理论在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3)探究式教学与物理实验教学的关系研究。
2.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1)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4)组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5)加强实验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构建(1)实验准备阶段:明确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2)实验实施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适时指导;(3)实验总结阶段: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拓展知识面;(4)实验评价阶段: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优化研究(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2)改革实验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实验活动
[摘要]:探究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生命,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于课堂演示实验,而把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放到可有可无或次要的地位,这是十分错误的思想认识。
新课程的理念中明确指出,物理学不是仅仅简单地向我们揭穿迷底,而是将引导我们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
[关键词]:物理教学分组探究实验教学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是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活动形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课。
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创造能力都是较为有利的,无论什么时候,必须把学生分组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是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地探索精神和独创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是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要求。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主题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主动的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喜悦,从而增强自信,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以及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作为物理教师,必须重视教学中的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是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智力的和谐发展,使学生把学到的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空间和器材,多组织、组织好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把学生分组实验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就是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根据实验的复杂程度而定,一般2到5人为宜,各组作为一个整体,独立完成实验题目,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这对学生心理、智力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教学的成败与学生新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学活动的心理特点,使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猜想,自己准备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完成实验过程,教师仅仅起到指导作用,不过多“干涉”学生,这完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另外,还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增强自信,树立信心。
并能从中学会团结就是力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就是让学生参加到实践中,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性
认识。
然后去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再在教师指导下,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符合时代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学生知识、技能、智力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创新,有利于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利于学习的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满足了时代的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依据上述理论基础,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会造成器材的损坏、丢失,课堂秩序混乱,并且学生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等为理由,而不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这种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那么,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时,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成败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以下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放在首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各小组推举或指定一个组长,作为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组长的责任心要强;鼓励学生进行设计性和探索性的实验,不拘泥于当节课的要求,导致学生兴趣的转移;对于一些要求程度高的实验,如: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量等,以及一些危险性教的实验,如:水的沸腾、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等,教师一等要加强指导和管理;实验后的评估和交流以及总结要及时。
只要把握了以上原则,学生分组实验的操作性是很强的,一定会
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大致分为这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活动过程,数据整理,结论,评估与交流。
这几个环节相互联系,一脉相承,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
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谈一下笔者对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感受。
用刻度尺测长度,使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在实验前,我故意卖关子,说:“今天的测量可与平时得不一样呀!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都要说出与平时的测量有何不同哦!”结果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并自己准备被测量的器材,上课时,同学们都准备好了,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当然要在我要求的范围内),铜丝不同规格的就好几种、不同规格的硬币等。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实验,同学们的态度十分认真,积极性很高,这要靠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
在测量过程中,有学生会产生疑问,比如,“为什么这样测量就是细铜丝的直径呢?”“硬币的直径在哪儿?”我会鼓励他们多讨论。
经过激烈的讨论,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怎样测锥体的高度?操场一周的长度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教学手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物理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思想上加强认识,切实组织好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已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