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谈《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

由刘勰编撰,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全书分五十篇,内容丰富,见解卓越,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写作上的各种问题。

全书论及的文体计有59种,而其中属于应用文范畴的文体达44种,占文体总数的四分之三。

书名的意思,“文心”谓“为文之用心”,“雕龙”取战国时驺奭长于口辩、被称为“雕龙奭”典故,指精细如雕龙纹一般进行研讨。

合起来,“文心雕龙”等于是“文章写作精义”。

讨论的对象,是广义的文章,但偏重于文学。

书的本意虽是写作指导,但立论从文章写作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出发,广泛涉及各种问题,结构严谨,论述周详,具有理论性质。

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前所未有的。

《文心雕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虽然也有某些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但构成它的文学思想纲领及核心的﹐则是儒家的思想。

它并不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的真实性﹐却认为在客观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先天地而生的“道”或“神”。

这个“道”或“神”是决定客观世界一切变化的无形的、最终的依据。

但是,《文心雕龙》在论述具体的文学创作活动时,抛弃了经学家的抽象说教,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文学观﹔而且,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文学的特点和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精湛透辟的见解,富于独创性。

因此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心雕龙》的核心思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强调文学的美质,这是与当代文学风气一致的。

缺陷也同当代文人一样,是单纯地以华丽为美。

二、主张宗经,提倡雅正,在原则上排斥一切离经叛道的文学,这是一种保守的文学观念。

但在对待具体作品的时候,态度并不那么褊狭。

尤其在以后的各篇中,并没有以是否雅正的标准随意否定有成就的作家与作品。

三、应当注意到,刘勰所说的“宗经”,是指以儒家经典为典范,而不是要求把文学作为阐发儒家之道的工具。

他还是承认文学有抒发个人感情的作用。

这同后世极端的载道文学观还是有很大区别。

四、联系刘勰对六朝文学的批评,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离异于儒道,包括思想感情不够纯正、艺术风格诡奇轻艳等等,二是有单纯追求辞采而缺乏充实的感情的现象。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

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

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

以有韵文为对象的“论文”部分中﹐以《明诗》﹑《乐府》﹑《诠赋》等篇较重要﹔以无韵文为对象的“序笔”部分中﹐则以《史传》﹑《诸子》﹑《论说》等篇意义较大。

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

《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

下部的这两个部分﹐是全书最主要的精华所在。

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

下面节选《时序》中的一段谈谈。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昔在陶唐,德盛化钧,野老吐“何力”之谈,
郊童含“不识”之歌。

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咏于元后,“烂云”歌于列臣。

尽其美者何?乃心乐而声泰也。

至大禹敷土,九序咏功,成汤圣敬,“猗欤”作颂。

逮姬文之德盛,《周南》勤而不怨;大王之化淳,《邠风》乐而不淫。

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

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

春秋以后,角战英雄,六经泥蟠,百家飙骇。

方是时也,韩魏力政,燕赵任权;五蠹六虱,严于秦令;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

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孟轲宾馆,荀卿宰邑,故稷下扇其清风,兰陵郁其茂俗,邹子以谈天飞誉,驺奭以雕龙驰响,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

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故知 烨之奇意,出乎纵横之诡俗也。

这是《时序》的一二段,叙述先秦时期文学发展,主要论及政治教化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作者在篇首就提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古今情理,如可言乎,”也就是说“时代风气在交替着发生变化,崇尚质朴或文采各代不同,古往今来作品中的情和理,好像可以谈谈吧!”文章一开始从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开始谈起文学的发展和“质”“文”的情况。

无论是政治清明如尧舜禹、成汤、姬文,还是政治“昏”、“微”如厉王、平王,政治教化和“歌谣文理”的关系都如“风”、“波”的关系,“风动于上,而波震如下者也”,政治教化都会影响到文学的发展,一个社会的政治气候都会在当时的文学中有所表现,文学是对当时政治环境和政治人物、政治事件的反映,当然,如同“风”和“波”的关系一样,政治对文学的影响并不是非常直接的,政治对文学的影响是一种来自于外部力量的影响,即是推动文学发展的外部力量、外因。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风云激荡,变幻无常,长达几百年的战争、动乱虽然给处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蜕变的中华古国带来了无法避免的阵痛,但也为华夏文化和中国文学注入了无可估量的动力、激情和说之不尽的题材,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学的源头正始于此。

这个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的哲人,可谓是“百家飙骇”,他们身怀济世救国的远大抱负和伟大理想,期望在乱世之中能以一己所学、满腹经纶拯民于水火之中,救国于危难之际,但除“齐楚两国,颇有文学”外,多数国家和君主都相信“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乱世绝对真理,而不会采用那些在他们看来是华而不实、既不能补充粮草、增强国力,又不能增兵添丁、掠城夺地的所谓学问、文学,大多数先哲们都无法得抒壮志,只好是退而求其次,或小隐于山林,或大隐于闹市,著书立说,以求后人能在自己的孤心苦诣之中领略自己的高深思想和博大学问,继续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发扬光大。

《文心雕龙》确实为一篇好著作,值得我们去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