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曹刿论战 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部编本九下曹刿论战知识梳理巩固背诵

部编本九下曹刿论战知识梳理巩固背诵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作战。
5.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他取胜的原因。
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
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
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枯竭了。敌方的士气枯竭了,而我方的士
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变式提问:①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②曹刿为什么赞同鲁庄公战前准备的第三个条件,请简要分析。
③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依据是什么?
④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
什么?
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关键。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关键就在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答案版
一、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 (1)齐师伐我 (古义:军队 今义:老师) (2)肉食者鄙 (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 (3)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身) (4)小大之狱 (古义:诉讼事件 今义:监狱) (5)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 (6)可以一战 (古义:可凭借 今义:能、行) (7)弗敢加也 (古义:虚夸,夸大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 目合在一起)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获胜的根本原因是“取信于民”。在
选文中,“取信于民”具体指哪件事?(请用原文回答)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第三段战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
九、本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宾语前置:
何以战? “何”是介词“以”的宾前语,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译文:您 凭借什么作战呢?
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译文:在长勺交战。
5、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 鲁庄公 的“鄙”表现在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
刿的“远谋”表现在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6、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如: 战前:鲁 浅陋 ; 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 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 茫然不知 曹 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参与
2、肉食者鄙:高官们见识浅陋。 鄙:(见识)浅陋
3、何以战:靠什么作战?以: 用,凭,靠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我不敢独 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弗:不 专 :专有
5、徧,通“遍”普遍。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的牛、羊、丝织品,我不敢(向 神)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4、曹刿认为取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即取信于民) 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也就是文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的译文是:“大 大小小的案件, 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 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这一句话所 表达的意思其实与孟子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说的“人和”是一个意思即:希 望统治者能够赢得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

初三语文《曹刿论战》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曹刿论战》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曹刿论战》的知识点归纳初三语文《曹刿论战》的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出处: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二、注释(1)伐:攻打(2)间(jiàn):参与。

(3)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4)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凭,靠。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这里是“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6)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彳扁:通“遍”,遍及,普遍。

(8)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帛,丝织品。

(9)加:虚报。

(10)信:实情。

(11)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为人所信服。

(12)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3)狱:案件。

(14)察:明察(15)情:实情。

(16)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17)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18)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20)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1)驰:追赶。

(22)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23)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此指车前的横木(24)既克:已经战胜。

既,已经。

(25)盈:满,充满。

这里指士气旺盛。

(26)测:估计,预料。

(27)靡(mǐ):倒下。

(28)虽:即使。

(29)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

(30)遂:于是,就。

(31)败绩:大败(32)属:类三、课文理解1、文章的题目是《曹刿论战》,论战的双方是曹刿和鲁庄公,但文章开头却写写了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目的何在?(1)用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淡与曹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同时用民不愿与官谋说明当时的统治者不得民心。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曹刿论战《左传》文本回顾知识清单跟踪训练(2018泰安,22—25)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8分)曹刿论战《左传》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第②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2分)( )A.忠君报国的思想B.勇于牺牲的决心C.急切取胜的心理D.卓越的指挥才能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3.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4.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2分)( )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部编九下语文20《曹刿论战》朗读+知识点

部编九下语文20《曹刿论战》朗读+知识点

课后思考探究一、复述课文略。

二、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主要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有利时机,在齐人三鼓之后,也就是彼竭我盈之时,进攻敌军;在齐国辙乱旗靡之后,追击齐军。

三、本文紧扣“论战”来写,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言论。

如第一段中曹刿与鲁庄公的问答,详细具体地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再如第三段论述战争胜利的原因,把曹刿的作战必须依靠士气、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出来。

这两段文字,充分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对于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战斗的状况、战后的处理等,则略写或不写。

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五、1. 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2.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4. 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六、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可以看出他对国家的关心和热爱。

在战前准备中,他充分肯定了鲁庄公的第三个准备,因为他知道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战则请从”表现了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

在战争中,他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做出正确判断,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的胜利。

总之,曹刿是一个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军事上有卓越才能的人。

主要知识点(一)1.文学常识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所写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2)《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齐师伐我。

伐:攻打(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遍及,普遍(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020版部编教材《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

2020版部编教材《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

2020版部编教材《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2020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作家作品:《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二、教材课下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年)。

2师:军队。

3我:《左传》是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4公:指鲁庄公,鲁国国君。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6间(jiàn):参与。

7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8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凭、靠。

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10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1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12遍:遍及,普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汇总和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汇总和同步练习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汇总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

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一、生字词。

曹刿.(guì)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又何间.(jiàn)焉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二.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必以信: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动词,击鼓。

既克:克,战胜。

望其旗靡:靡,倒下。

(2)通假字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

(3)古今异义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必以情情,古义:以实情判断。

今义:感情。

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能够。

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4)一词多义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暗地。

故:公问其故:缘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

属:忠之属也: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有良田美池之属:类。

以:可以一战:凭借。

必以情:按照。

必以分人:把。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兴兵攻打。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

(5)词类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6)省略成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乃入见。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下)《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填空。

《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左传》旧传为春秋(朝代)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人名)所撰。

二、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停两处)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停两处)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停两处)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停三处)三、字词归纳(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又何间.焉间:参与。

2.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衣食所安.安:指安身。

4.对.曰对:回答。

5.何以.战以:凭、靠。

6.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

7.牺牲..玉帛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8.小信未孚.孚:使信服。

9.弗敢加.也加:虚夸,夸大。

10.小大之狱.狱:指诉讼事件。

11.虽不能察.察:明察。

12.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13.既.克,公问其故既:已经。

14.彼竭我盈.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5.齐师.伐我师:军队。

16.肉食者...鄙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17.必以信.信:实情。

18.必以情.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

19.忠之属.也属:类。

20.遂逐..齐师遂:就,于是。

逐:追赶,追击。

21.一鼓作.气作:鼓起。

22.再.而衰再:第二次。

23.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24.望其旗靡.靡:倒下。

25.小惠未遍.遍:遍及、普遍。

(二)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狱:古义:指诉讼事件。

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或允许。

4.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如间断、间隔等。

5.衣食所安.安:古义:指安身。

今义:安全、安定。

6.齐师.伐我师:古义:军队。

今义:师长。

7.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6)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当权,享厚禄的人。

(7)间(jiàn):参与。

(8)鄙:浅陋,无知.这里指目光短浅.(9)乃:于是,就。

(10)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用,凭,靠.(1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这里是‘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享,个人专有。

(12)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3)徧:遍及,普遍。

徧,同“遍”(14)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帛,丝织品。

(15) 加:虚报夸大(16)信:实情。

(17)必以信:一定如实禀告神。

信,信用,指对神说实话(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信任。

(19)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0)狱:诉讼案件。

(21)察:明察(22)情:实情(2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24)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6)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2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28)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9)驰:追赶。

(30)驰之:驾车马追逐。

(31)辙(zhé):车轮碾过的的痕迹。

(32)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此指车前的横木(33)既克:已经战胜。

(34)盈:满,充沛。

这里指士气旺盛。

(35)测:估计,预料。

(36)靡(mǐ):倒下。

(37)虽:即使。

(38)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

(39)遂:于是,就。

(40)败绩:大败(41)属:类九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方法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2、务学与求道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4、态度决定一切5、不强调进步6、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7、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8、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9、学习别人九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技巧应当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九下:《曹刿论战》复习要点

九下:《曹刿论战》复习要点

《曹刿论战》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它是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共200多年间的历史,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史书。

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

《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二、背诵课文(略)1、文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7、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8、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9、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0、表明曹刿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原因的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三、句读停顿(略)1、可/ 以一战。

战/ 则请从。

2、夫/ 战,勇气也。

一鼓/ 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3、夫/ 大国,难测/ 也,惧/ 有伏焉。

吾/ 视其辙乱,望/ 其旗靡,故/ 逐之。

4、小大/ 之狱,虽/ 不能察,必/ 以情。

四、字词解释:1、通假字:“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一词多义:①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②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请允许我)③从:战则请从(跟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④信:必以信(实情)小信未孚(信用)⑤何:何以战(什么)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⑥焉:又何间焉(语气词,相当于“呢”)惧有伏焉(“于之”的合音,在那里)⑦以何以战/ 可以一战(凭,靠)必以分人(把)必以信/ 必以情(根据,按照)⑧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迎战齐军这件事)忠之属也(代词,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第20课《曹刿论战》复习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复习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zd>
</zd>
(7)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__戴__上__
<zd>
</zd>
加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_虚__夸___
<zd>
</zd>
3.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zd>
</zd>
古义:__参__与__
今义:__隔__开__不__连__接__
(2)小大之狱
<zd>
</zd>
古义:__案__件__
(3)何以战? 译:__凭__什__么__作__战__?_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__衣__食__这__类__用__来__安__身__的__东__西__,__我__不__敢__独__自__享__用__,__一__定__把__(__它__)__分__给__别__人__。__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__祭__祀__用__的__纯__色__全__体__牲__畜__、__玉__器__和__丝__织__品__等__,__我__从__来__不__敢__(__向__神__)__虚__报__夸__大__数__目__,_ _一__定__以__实__情__相__告__。__
⑫加:虚夸,夸大。 ⑬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信服。 ⑭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⑮狱:诉讼案件。 ⑯察:明察。 ⑰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⑱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 ⑲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⑳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去。从,随行、跟随。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下曹刿论战《左传》一、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溃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又登上战车,登上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21曹刿论战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guì又何间iàn焉玉帛bó辙zhé轼shì靡ǐ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又何间焉间:参与。

肉食者鄙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何以战以:凭,靠。

弗敢专也弗:不。

专:个人专有。

弗敢加也,必以信加:虚报。

信:实情。

公将鼓之鼓:击鼓进军。

遂逐齐师逐:追赶,追击。

一鼓作气作:振作。

夫大国,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望其旗靡靡:倒下。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一鼓作气: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之类的事。

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

如果作战,就请跟从。

夫战,勇气也。

作战,要靠勇气。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所以才追击他们。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战争胜利原因的一段话。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摩,故逐之。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下20课《曹刿论战》知识梳理【文学常识】1、作者作品《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左传》所记内容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书中记述了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荒淫,赞美了许多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表达了重视人民的民本思想。

2、“春秋三传”《左传》、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

3、我国古代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原文注释】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攻打)我。

公将战。

曹刿(春秋时鲁国大夫;刿,读(guì)请见(拜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想俸禄的人)谋之,又何间(读jiàn,参与;何间,宾语前置,参与什么)焉(疑问副词,呢)?”刿曰:“肉食者鄙(浅陋,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介词的宾语前置,凭借什么)战?”公曰:“衣食所安(这些养生的东西),弗敢专(独占)也,必以分(把……分给)人。

”对(回答)曰:“小惠未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虚报)也,必以信(真实的数目)。

”对曰:“小信(诚信,信用)未孚(使人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公曰:“小大之狱(案件),虽不能察,必以(按照)情(实情)。

”对曰:“忠(竭力做事)之属(类)也。

可以(“以之”的略写,以,凭借))一战(打一次仗)。

战则请(表敬副词,请允许我做某事)从。

”公与之乘(共坐一辆战车)。

战于长勺。

公将鼓(击鼓)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击了三次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溃败)。

公将驰(纵马追逐)之。

刿曰:“未可。

”下(动词,下车)视其辙,登轼(车前横木)而望之,曰:“可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曹刿论战复习要点
一、重点字词
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

《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公:指鲁庄公。

曹刿:鲁国一个没有权势的贵族。

乡人:同乡的人。

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谋:谋划。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远谋:深谋远虑。

乃:副词,于是,就。

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即“以何战”。

以,凭,靠。

安:有“养”的意思。

专: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就是“必以之分人”。

对:回答。

徧:通“遍”,遍及、普遍。

从:听从。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帛,丝
织品。

加:虚报。

信:实情。

孚:为人所信服。

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情:(以)实情判断。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就是“可以之一战”。

则:连词,就。

从:跟随,跟从。

乘:乘坐。

鼓:击鼓进军。

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之:补足音节,无意义。

三鼓: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先秦时,“驰”是人的行为;到了后代,才指马的动作。

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遂:副词,于是。

逐:追赶,追击。

既克:战胜齐军后。

既,已经。

克,战胜。

故:原因,缘故。

夫(fú):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作:振作。

再:第二次。

竭:竭尽。

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所以。

测:揣测,估计。

伏:埋伏。

靡(mǐ):倒下。

二、文学常识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它是一部古代编年体史书。

作者相传是与孔子同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四年(前464),书中记叙了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荒淫,赞美了许多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表达了重视人民作用的民本思想。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述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以及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四、知识点
1、通假字
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

2、古今异义
(1)狱: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2)牺牲:牺牲玉帛
古义:猪、牛、羊等祭祀用品。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3)间: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续。

(4)鄙:肉食者鄙
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卑鄙,道德品质败坏。

(5)忠: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

(6)可以: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7)再: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8)师:齐师伐我
古义:军队。

今义:老师。

(9)安:衣食所安
古义:有“养”的意思。

今义:安全。

(10)加: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11)情: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以)实情判断。

今义:感情。

3、一词多义
(1)故:
故逐之:连词,所以。

公问其故:名词,原因,缘故。

(2)从:
民弗从也:动词,听从。

战则请从:动词,跟随。

(3)其:
下视其辙:代词,齐军的。

公问其故:代词,战胜的。

(4)焉:
又何间焉:语气词,呢。

惧有伏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5)以:
何以战:介词,凭、靠。

必以分人:介词,把。

必以情:介词,按照,根据。

(6)之:
公与之乘:代词,指曹刿。

公将鼓之:语气词,不译。

登轼而望之:代词,指齐军。

4、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3)下视其辙
下:名词用作动词,下车。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形容词用作动词,个人专有。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2)省略句
必以(之)分人
(3)倒装句
何以战(以何战)
战于长勺(于长勺战)
6、写作特色
(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文章围绕“论战”来选材组材,展开记叙,以突出曹刿高明的战略与战术。

此文虽然写战争,但对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文章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一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三段)。

(2)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曹刿参加长勺之战的经过为线索展开记叙,依次是战前准备——战争经过——战后总结,脉络井然。

文章三个段落的记叙过渡自然巧妙:第一段末尾“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这两句既是本段的小结,又是第三段的前因,第二段“公与之乘”的导入语第二段最后的“遂逐齐师”一句,既是本段的小结,又和第三段的开头的“既克”二字紧紧相连。

这样,使文章三个段落浑然一体。

第一段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与第二、三段的“公将鼓之”(不到“鼓”的时候就要“鼓”)、“公将驰之”(不知敌情真伪就要“驰”)和“公问其故”(打了胜仗还不知道取胜的原因)相照应。

第二段的两个“未可”与两个“可矣”照应。

第三段的“夫大国,难测也”照应第二段的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这样前后照应,使事情的因果分明,更加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3)对比中塑造人物形象
本文运用对比衬托法,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与鲁庄公。

在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将战”而不知“何以战”,曹刿分析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大小之狱”“必以情”,“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在作战过程中,鲁庄公盲目地“将鼓之”和“将驰之”,而曹刿则两次拒之说“未可”,到时机成熟时才说“可矣”。

在作战总结阶段,鲁庄公不知为何取胜而“问其故”,曹刿一一分析回答。

这样,既写出了鲁庄公这个“肉食者”的“鄙”——无知无谋无能且鲁莽草率,也反衬出曹刿的深谋远虑,从容镇定,有政治远见,有高超的军事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