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高三历史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材料中的“百姓”是指A.封建地主阶级 B.战国的“平民” C.奴隶主贵族 D.西周的“国人”2. 张廷玉在《明史·刘健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武宗时,刘健等提出压制近幸)拟旨上,不从,令再拟。

健等……以原拟封进。

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因再申前请。

帝不得已,命所司详议。

……既而所司议上,一如健等指,帝勉从之……这说明明朝的内阁制A.明朝内阁形同宰相,能左右皇帝的决策。

B.明朝内阁是皇权的组成部分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

C.明朝内阁权力在不同的时期确有差异,其所起作用要视皇帝的开明程度而言。

D.明朝内阁只是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的机构。

3.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种观点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4.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5.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江苏省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卷

江苏省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卷

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卷命题人:审题人:2018.05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轮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2.吕思勉先生说:“诸(子百家)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

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彰罢黜,而百家之学遂微不足道邪?”对此理解正确是A.表彰儒学之后诸学皆绝B.学识佳者皆成为官员C.儒学由此得以发扬光大D.百家争鸣从此时结束3.有学者认为,过去人们常常把“儒家文化”、“儒家传统”当做“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同义词,但实际上从秦至清的整体看,中国传统的主流是“儒表法里”,因此传统中国一直存在着法家制度文化与儒家典籍文化之间的张力。

下列最有可能符合该学者的主旨是A.儒家思想不是中国传统主流B.法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的主流C.中国文化有表里不一的差异D.打倒孔家店能打到中国传统4.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一○记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由使臣性的监察官,变为常住性的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

这一变化A.扩大了刺史监察职权B.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C.废止了郡国并存制度D.便于了刺史惩处贪官2.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等。

这其实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B.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C.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3.“从19世纪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

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A、《唐璜》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等待戈多》4.“NIRA于1933年6月16日通过。

它促使属员和雇主一起协商并就劳动时间、工资以及其他雇佣问题达成协议。

只要这些协议符合政府法规,他们就不受反托拉斯法的约束。

”材料中的“NIRA”指的是A.《农业调整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全国劳工关系法》D.《公平劳动标准法》5.一战以来国际格局出现了三次演变。

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B.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D.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6.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总结到:“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

江苏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江苏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江苏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一下·射阳月考)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A . 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B . 耕作农具得到改进C . 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D . 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2. (2分)史书记载,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 大一统C . 天人感应D . 君权神授3. (2分) (2016高一上·崇义月考) 《宋书》卷九十四记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实施初期()A . 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B . 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C . 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D . 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4. (2分)电影《2046》中有2046列车上超时空的表现,一直到公元2046年,那班神秘列车依旧定期开往2046……。

你认为人能不能超越历史()A . 能B . 不能C . “踏上列车”能D . 乘坐“宇宙飞船”能5. (2分)(2019·黄山模拟) 下图反映了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局势。

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中国东北从此沦为殖民地B . 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C . 东北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D . 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6. (2分)(2019·三台模拟) 1987年,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获批准,允许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的技术权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业余从事科学技术兼职工作。

江苏省高三年级上册历史第四次月考仿真测试试卷

江苏省高三年级上册历史第四次月考仿真测试试卷

江苏省高三年级上册历史第四次月考仿真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A .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 . 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 . 聚族而居根深蒂固2. (2分) (2019高三下·桂林模拟) 1953年后,中共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有偿地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质变”。

这一方式()A . 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B . 全盘借鉴苏联经济模式C . 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 .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3. (2分) (2017高一上·大连期中)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①是一部由贵族、平民两个阶层共同接受的成文法典②把贵族压迫的隐蔽特权变成了受法律约束③体现了贵族的妥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民④体现出法律的均衡和约束A . ①②③④都正确B . 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 . 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D . 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4. (2分) (2016高三下·临沂模拟) 19世纪初期,欧洲内陆的运输量出现史无前例的盛况,因而掀起改善陆路交通的高潮,但仍无法纾解货物拥塞的情况。

这种情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 各国大力保护关税使货物流通受阻B . 拿破仑战争导致港口贸易陷入困境C . 各国征收高额租税使运输成本提高D . 工业革命迅速扩展使各地产量大增5. (2分) (2017高三上·屯溪月考) 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A . “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B . “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C . “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D . “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6. (2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月考) 造纸技术的改革是在宫廷官员领导下进行的,其成果经皇帝下令推广……司天监(古代观测、研究天文等方面的机构)由高级官吏太史令直接领导。

江苏省高三上册历史第四次考试试卷

江苏省高三上册历史第四次考试试卷

江苏省高三上册历史第四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7高一上·福泉月考)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 . 分封制B . 宗法制C . 郡县制D . 王位世袭制2. (2分) (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 宋代以前宰相“事无不统”,宋朝统治者设枢密院分掌军权,又设三司分掌财政,号为“计省”,将相权一分为三。

此外还设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三司副使等官职。

由此可见,宋代政治制度建设的突出特点是()A . 加强对军队的控制B . 重视培养后备力量C . 重视分权和制约D . 借鉴欧洲启蒙思想3. (2分) (2019高二下·玉田期中) 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

但最近几年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 考古发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历史文献的局限性B . 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文献与考古的相互印证之上C . 这些考古发现可完全颠覆历史文献中刘贺的形象D . 出土文物因其距离史迹发生时间最近而最为可信4. (2分) (2018高三下·茂名月考) 宋太祖曾鼓励功臣宿将:“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宋太祖此举旨在()A .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B . 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 . 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D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5. (2分) (2018高一下·河南开学考) 下面是封建社会实行的均田制示意图,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 均田制始于隋唐B . 均田制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C . 均田制保证了农民土地所有制D . 均田制下的农民必须对国家承担义务6. (2分) (2019高一下·威远期中) 据统计,1493﹣1600年,世界的银产量是23000吨,其中新大陆美洲生产的是17000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高三历史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材料中的“百姓”是指A.封建地主阶级 B.战国的“平民” C.奴隶主贵族 D.西周的“国人”2. 张廷玉在《明史·刘健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武宗时,刘健等提出压制近幸)拟旨上,不从,令再拟。

健等……以原拟封进。

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因再申前请。

帝不得已,命所司详议。

……既而所司议上,一如健等指,帝勉从之……这说明明朝的内阁制A.明朝内阁形同宰相,能左右皇帝的决策。

B.明朝内阁是皇权的组成部分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

C.明朝内阁权力在不同的时期确有差异,其所起作用要视皇帝的开明程度而言。

D.明朝内阁只是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的机构。

3.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种观点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4.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5.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6. 20世纪初中国某地县志记载:“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农村地区仍固守小农经济模式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近代经济对传统经济影响有限 D.西方经济侵略尚未深入到内地7.“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8. 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9.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

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

”为此,党和政府建国后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C.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D.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10. 路德指出:“教宗……没能当上皇帝,至少成功地做了太上皇。

他羞辱我们的皇帝,让皇帝吻教宗的脚,当教宗骑驴时,还让皇帝给他拿脚蹬或缰绳。

这哪像一个独立的帝国和掌权的皇帝呢?”路德的主张A.阐释了“因信称义”B.利于维护德意志的主权C.否定了宗教的存在价值D.反对君权神授11.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阿指出:“如果人们只注意执政官的权力,那罗马国家就完全是君主制政体;如果人们只注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是贵族政体;而如果只注意民众的权力,它显然又是民主政体。

”这体现了当时的罗马A.民众利益至上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实行贵族政治D.王权与族权的结合12. “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先前主宰者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

”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A.促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B.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C.确立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蒸汽动力取代自然力量13. 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

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

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B.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D.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14.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在《西方哲学史》中提到:“(这)是一个政治联合体赖以奠立的根本原则,这条原则有助于克服绝对放任自流所导致的无法无天的状态,因为人们将自愿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与他人合法的自由权利相和谐……这意味着,他将被强迫而成为自由的。

”文中这个“根本原则”是A.人人平等 B.社会契约 C.自由民主 D.理性法制15.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扬言:“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

……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

”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A.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B.提出的《四月提纲》C.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实行的《土地法令》16.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写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企业和贸易的存在。

”该政策的实施()A.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B.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C.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 D.使这一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17.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

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巴以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

会议通过了《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

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A.《华沙条约》组织B.经济互助委员会C. 不结盟运动D.欧洲共同体1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

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19.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截至2015年4月13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7个。

虽然遭到美国的反对,但几乎美国所有的主要盟友都已经加入,其中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菲律宾和韩国。

这表明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一超多强政治格局形成20.有这么一类艺术家:普遍厌倦高标准化的工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认为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筑、美洲的古墓、禅宗石寺塔才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才具有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联系。

这类艺术家( )A.主张回归古代,消极避世 B.崇尚自然,表达浪漫情怀C.采用现代主义的风格创作 D.否认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21.(14分)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一个市镇机能转变的过渡时代。

……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

……到15世纪末(尤其是明成化、弘治年间),出现了江南市镇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选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材料二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859年)材料三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

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

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至明清市镇机能的变化。

试用史实说明这一变化对社会结构和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4分)(2)材料二反映了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的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

(2分)(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英城市化的不同之处。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化艰难发展的原因。

(4分)22.(12分)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

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但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形同虚设。

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甚至沦为债务奴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教材材料二: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

新政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新政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该项工作。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材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