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态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生态课堂

——破解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密码

松溪二中程龙弟邮编:353500

当今社会,生态建设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目的就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同样在数学课堂上,我们打造生态课堂,也是着眼学生的未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首先,什么是“生态课堂”?

“生态”是指“可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生态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

二、如何构建数学生态课堂?

(一)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讲了很多次,道底我们应该转变什么观念,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首先转变教学评价机制,这里的“教学评价机制”特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真正好的评价,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求知欲是否被激发,本着“以人为本,立足全面”的原则。事物是动态发展的,对学生的成长更要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看待。多用过程性评价少用终结性评价。

案例1:1月22日教育报在头版头条刊登的报道《孩子,你不该走——从呼市一位初一学生轻生看家长学校社会的教育观念误区》,心情特别沉痛。这篇报道说的是内蒙古呼尔浩特实验中学14岁的初一学生强强(化名)因为期末考试排名下降,背着书包从11楼跳下身亡的故事。

考试排名下降很正常,但不能因为排名下降而否定学生,而应通过考试来认识不足,成绩所谓的下降是多方面的,如试卷难度,前段时间没有全力以赴,考试状态不佳,解题太马虎等,都有可能造成下降;同时错误也不在考试,因为有教育必有考试,而是我们应当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看待,何况教育不是一项立杆见影的工程。

其次,教育需要秉持一颗爱心。这种爱的教育理念要建立在对孩子个体生命的尊重和生命成长规律的正确认识之上,给孩子多一些身心成长的空间,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潜力、发现自己的兴趣,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总是和“别人家孩子(学生)”比较。这种理念的转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案例2:牛顿成长经历:牛顿刚入中学时是班上的倒数第二名,但他的倒数不是因为其本人愚钝,而是因为他把在量的时间用在了研究模型或实验上。1655年进入格兰瑟姆中学;牛顿13岁时得了一本名叫《自然与艺术之谜》;后沉迷于该书,1659年被母亲召回村子管理田庄,9个月后,在他舅舅与他中学校长的竭力劝说下重返校园。这位校长对牛顿的母亲说:“在繁杂的农务中埋没这样一位天才,对世界来说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这真是科学史上最幸运的预言。

同样还有爱迪生的成长故事等。

第三,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科学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应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由“导师”型向“学友”型转变;由“园丁”向“人生向导”转变;在新的教育形式下,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要勇于变换角色去适应多变的教育。只有从职业性走向事业性,把教育当作一种服务,才能教学相长,才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中学习、生活。传统教学伦理观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关系:人──人”,把人当作社会工具来看待,把课堂作为培养“社会工具人”的“教堂”,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学生。这种角色转变就是为这种生态实体的形成。

生态课堂教学要求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人的意识和机体活动,情感与认识活动,社会规范的要求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角色转变有得于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生态课堂环境。

(二)转变教案设计思路

思维生命的成长需要宽松的、和谐课堂氛围,思维幽闭的心扉更需要教师用智慧叩开。生态课堂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了解学情,尊重学生的阶梯式发展规律,不仅在知识层面上,更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设计教学目标,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习方案。

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知识的“精选”。这是由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所决定的。由于生态课堂教学的伦理价值的核心是指向生态课堂的主体──学生,因而教学的内容选择既要适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更必须尊重知识生成规律和儿童学习的特点。吕达先生曾形象地把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知识、儿童和社会喻为“一尊鼎的三只脚”,“只有‘三足’都兼顾了,才能做到‘鼎立’。”同时强调在承认社会对课程的制约作用的同时必须尊重知识和儿童自己的特点。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认为,“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社会对儿童的期望值过高,其教学效果却可能是负面的。所谓“尝试”即意味着“适合”,儿童只有穿上“合脚”的鞋,才能走得更快。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课程本源和本质认识上的误区,过分强调装饰,使“整体课程膨胀,学非所用,远离人的生活,严重压抑人的学习积极性,阻滞了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提高。”[5]因此,生态课堂教学必须把教材当作范例,精选“知识”,使知识能真正进入儿童视界,只有儿童喜欢的知识,乐于接受和感悟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

因此设计教案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的转变:

1、从“教案”到“导学案”的转变:

首先、以学生的已有水平为起点,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第二、目标明确可操作性;正确区分章节目标、阶段目标与课时目标;

第三、要讲究导学案的“留白”与“弹性”艺术。

案例3:数学课时目标的制定:“三线八角”的教学目标:

目标: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课标)

课时目标:

●正确地分析图形的结构特征,从中找到“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确定角的关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以“结构特征”为依据,对角进行分类,确定角的特定关系的思想方法。

2、教学目标要由一维到三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整合(理智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的相得益彰;思维场、情感场、交往场的生态平衡。)

(三)、转变课堂教学行为

通过生态课堂改变教学行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教学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由课堂管理者转变为课堂引导者,由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