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地区抗冲磨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
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及防裂措施

在 混 凝 土 表 面 引起 巨大 的拉 应 力和 拉 应 变 , 当拉
应 力或 拉 应 变 超过 极 限值 时 , 形 成 裂 缝 , 一 种 就 另 情 况 是 ,在 混凝 土 内温 升 达 到 最 高 值 后 ,开 始 下
混凝 土 体积 变 化 ,该 体 积 变 化 受 到 内外 约 束 产 生 的拉 应 力 或 拉 应 力 超 过 混 凝 土 的 拉 伸 极 限 值 即产
生 了裂 缝 。 我 们 将 之 称 为 温 度 裂 缝 。 非 温 度 裂 缝
降, 体积 随 之 收缩 , 到 底 部 基 础 垫 层 或 混 凝 土 的 受
在 施 工 中 ,应 如 何 避 免 或 者 应 如 何 进 行 温 度 控 制 以 及 在施 工过 程 中 防止 混 凝 土 温 度 裂 缝 的 产
・
内部 发展 而成 ,通 常为 长 间歇 浇 筑 面不 断 受到 气
温骤降作 用 ,或长 期暴 露受气温 变化引起 的内外 温差与气温骤 降联合作用而形成。
【 要 】文章 通过 对混凝 土裂缝 产生原 因、 类的 分析 , 摘 种 结合 工程 实践 , 出了在 混凝 土施 工 提
中 如 何 避 免 裂 缝 产 生 所 采 取 的 一 些措 施 。
[ 关键词 ]混凝土 ; 温度控 制 ; 防裂措施 [ 中图分类号 ] V53 T 2 [ 献标 识码 】 文 A
温 度 变 化 是 产 生 温 度 应 力 的最 大 因素 ,但 其 他 因
素 , 混 凝 土 变形 模 量 、 膨 胀 系 数 、 束 系 数 等 如 残 约 都 影 响 着 温 度 应 力 或 应 变 的 变化 与 发 展 。~ 旦温 度 应 力 或 应 变 发展 超 过 混 凝 土 的抗 伸极 限 ,即发
混凝土浇筑的温控和防裂措施

混凝土浇筑的温控和防裂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混凝土浇筑时温度高、浇筑时气温高、混凝土塑性变形引起的收缩裂缝、混凝土水分散失快和原材料的选择等。
借鉴我公司施工中的经验和有关规范资料,对混凝土的温控和防裂采取以下措施:
1、水泥选择
水泥在拌和是产生的水化热是混凝土内部温度的主要来源,选择水化热较低、质量稳定、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的优质水泥做混凝土的主材,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2、降低骨料的温度措施
(1)骨料预冷,在混凝土浇筑前2h取溪水喷雾降温(砂子除外),可使骨料温度下降3℃~5℃,渗水从地垅排水沟中排出;
(2)骨料场和拌和站的骨料输送系统搭盖凉棚,避免骨料运输过程中太阳照射升温,必要时对凉棚洒水降温。
3、降低混凝土温度措施
(1)经试验配比,掺加一定数量的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
(2)高温季节尽量夜间薄层浇筑,避开白天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出机后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及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回升,加快混凝土的入仓覆盖速度,减少暴露时间,防止初凝。
(3)加强养护:浇筑块在终凝后达到15%设计强度时就实行水养护,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以下两种水养护方法之一进行养护。
①使混凝土表面有2~3cm深的水层,水流一头进一头出的流水养护方式;
②浇筑后用自制雾化装置喷雾养护,雾化不到的地方,采用人工洒水养护,同时对混凝土面采用草袋日盖夜掀,防止太阳暴晒,保养期达到28d。
混凝土中防止开裂的措施

混凝土中防止开裂的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但它容易出现开裂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度,还会对建筑物的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混凝土开裂非常必要。
一、控制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混凝土中的水分是导致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该认真控制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
具体措施如下:1.使用干燥的骨料和混凝土原材料,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
2.使用混凝土密封剂,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
3.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该对混凝土的含水量进行测试,确保水分含量不超过标准要求。
二、增加混凝土中的抗裂剂抗裂剂是一种能够增强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化学添加剂。
通过加入适量的抗裂剂,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中的开裂现象。
具体措施如下:1.选择适合的抗裂剂。
抗裂剂的选择应该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和要求来进行选择。
2.按照标准要求加入抗裂剂。
一般来说,抗裂剂的加入量应该控制在混凝土总重量的2%~5%之间。
3.混凝土中的抗裂剂应该与其他化学添加剂分开使用,以避免相互干扰。
三、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混凝土浇筑后,随着混凝土的硬化,温度也会不断升高。
如果混凝土中的温度升高过快,就会导致开裂现象。
因此,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是防止开裂的重要措施之一。
具体措施如下:1.在混凝土浇筑后,应该及时对混凝土进行覆盖,防止阳光直射。
2.在混凝土浇筑后,可以使用混凝土冷却剂,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3.在混凝土浇筑前,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减缓剂,延缓混凝土的硬化速度。
四、控制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中的收缩是导致开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控制混凝土的收缩也是防止开裂的重要措施之一。
具体措施如下:1.在混凝土浇筑前,可以添加膨胀剂,增加混凝土的体积,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2.在混凝土浇筑后,可以使用混凝土膨胀剂,增加混凝土的体积,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3.在混凝土浇筑前,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减缓剂,减缓混凝土的收缩速度。
五、控制混凝土的压力混凝土中的压力也是导致开裂的原因之一。
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及裂缝预防

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及裂缝预防混凝土在现代占著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建筑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
尽管我们在施工具体措施中均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目前仍然时有出现。
钢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原因有多种,但根本原因是混凝土中的拉应力逾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具体可归结为温度和转折湿度变化、外荷载产生的变形过大和施工方法不当这3种原因。
但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这主要是由于两各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施工温度中所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中的整体性制约和耐久性。
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
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因温度应力产生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措施做一探讨。
一、裂缝的原因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细分可分为:水泥干缩产生的裂痕。
温差变化,由热胀冷缩效应催化作用引起的裂缝。
应力集中已引起的裂缝。
使用不当造成过载,变形过大引起的渗漏。
张拉力惹来的裂缝。
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施工中,在预制初凝阶段因模板振动、变形或移位会使结构产生裂缝。
加荷过早产生的凹陷。
施工缝处理不好则可能在施工缝部位出现裂缝。
混凝土预制构件,在脱模、运输、堆放、起吊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使受压区处于受拉状态,都可能使构件产生裂缝。
二、温度应力的混凝土研判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应力的作用。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抛出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
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激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结束,一般约30天。
这个第三阶段的两个特征。
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
由于介电的变化。
条道这条路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时止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结束,这个时期中。
混凝土结构温控防裂施工方法

混凝土结构温控防裂施工方法摘要:混凝土结构温控防裂施工方法,包括:⑴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表面布置温度探头,测量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⑵基于所得测量结果,建立温控施工方案的计算模型;⑶采集包括施工现场参数,输入所得计算模型,进行温控仿真计算;⑷将步骤⑶所得温控仿真计算结果与预设辅助专家系统进行比较,当步骤⑶所得温控仿真计算结果与预设辅助专家系统不匹配时,多次返回步骤⑵调整相应参数,对根据经验预设的混凝土温控防裂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直至得到混凝土温控防裂的最优施工方案。
该混凝土结构温控防裂施工方法,可以实现混凝土不易裂缝、防裂可靠性高和防裂通用性好的优点。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温控防裂;施工方法1背景技术当前,我国正处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高潮阶段,各地区正在规划和建设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其中已出现以及可能出现许多热点问题,它们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效益发挥,并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在这些热点问题中,混凝土结构开裂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颇受各方关注的新技术课题。
自从混凝土材料出现以来,裂缝普遍存在于各类混凝土结构中,比如大坝、桥梁、隧洞衬砌、水闸、泵站、地涵、港工、基础等。
混凝土开裂原因与材料性质、环境条件、结构特点、施工过程等很多因素紧密相关,其中除了环境条件以外,其它因素都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属于大陆干旱性气候,降雨量少,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某些区域的昼夜温差达到20℃以上。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极端气候很有可能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这样的环境条件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而言可谓相当恶劣,因此,采用合适的防裂方法对混凝土工程结构非常重要。
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外,现在各种新材料和新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不断地应用到混凝土结构工程建设中,比如发热量大的高性能混凝土、流动性高的泵送混凝土等,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对混凝土的开裂产生了新的不利影响。
混凝土防裂控制措施

9.1.6.3混凝土防裂控制措施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
降低混凝土温度差,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的差值。
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延缓降温速率、减少混凝土收缩。
改善约束条件,削减温度应力。
通过后浇带的设置,放松了约束程度,减少了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的积聚,减少温度应力。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选择良好级配的粗骨料,严格控制其含泥量,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减小收缩变形,保证施工质量。
浇筑后及时排除表面积水,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混凝土早期或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9.1.6.4减少混凝土水化热的方法或措施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
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量。
根据试验每增减10Kg水泥,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
使用粗骨料,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控制砂石含泥量;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掺加相应的减少剂、缓凝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化,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9.1.6.5控制混凝土温差的方法在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模内的通风,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
混凝土泌水处理和表面处理:及时排除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的泌水,消除泌水对混凝土层间粘结能力的影响,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及抗裂性能;浇筑混凝土的收头处理也是减少表面裂缝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先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在初凝前再由抹灰工人逐步压光。
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夏季应注意避免曝晒,注意保湿,温度较低时采取措施保温覆盖,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
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驰效应”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高海拔地区碾压混凝土筑坝温控防裂技术

高海拔地区碾压混凝土筑坝温控防裂技术摘要:西藏DG水电站为世界高海拔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之一。
面对其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坝体温控防裂成为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本项目,结合高海拔干冷河谷气候特点,针对从混凝土原材料到大坝成型后的整个保温保湿工序,开展了温控、防裂等技术研究[1],并总结出适合高海拔地区的施工技术,为高海拔地区筑坝温控防裂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海拔;碾压混凝土坝;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工程概况及坝址气候特征DG水电站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境内属青藏高原气候区,为Ⅱ等大(2)型工程,以发电为主,电站装机容量660MW。
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为全断面碾压混凝土,上游防渗采取变态混凝土+二级配碾压混凝土防渗,坝顶高程3451.00m,最大坝高117m,坝顶长385m,大坝碾压混凝土93.7万m3,常态混凝土50.5万m3[2]。
基本特性为气温低、空气稀薄、紊乱强风、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烈(>1500W/m2)。
每年11月~次年4月为旱季,5月~10月为雨季。
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9.3℃,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2.5℃和-16.6℃。
多年平均降水量527.4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084.1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1%。
最低相对湿度不足10%,多年平均气压为685.5h Pa,历年最大定时风速为19.0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05.7h,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19cm[2]。
温控难点坝址所在地气候条件对坝体的温控防裂极为不利。
主要体现如下:(1)新浇混凝土外表面受太阳强辐射、大风、干燥的气候特点影响,表面水分散失极快,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拉应力,从而引起混凝土开裂,导致表面干缩裂缝;(2)新浇混凝土水分蒸发快,产生体积收缩时受老混凝土面的约束,易产生裂缝;(3)昼夜温差大,且温度骤降频率高,混凝土在达到设计强度指标之前,水化温升温降阶段,内部温度高,导致内外温差较大,易产生温度裂缝。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及防裂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及防裂技术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建设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对水利资源进行合理应用,消除各种水害,从而确保为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因为会受到环境、施工技术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会出现裂缝,这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以及其应用造成影响,可见,做好相应的分析工作是必要的。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引言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逐渐成熟,由于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阶段,由于混凝土结构体积比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应保障混凝土搅拌均匀,对混凝土搅拌温度进行精准控制,从根源上降低裂缝出现的可能性,进而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一、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主要为:第一,混凝土中水泥材料的水化热比较高,不仅对施工配合比产生严重影响,还将导致混凝土的不均匀性,进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第二,混凝土配合比存在问题。
当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存在问题时,将导致结构内部存在不均匀的温度应力。
第三,对混凝土结构分缝设计存在问题。
由于混凝土结构极易发生热胀冷缩现象,一旦分缝设计不够合理,将导致混凝土结构应力的提升,对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起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四,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时间不达标。
混凝土养护工作对混凝土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当养护工作不合理或养护条件不达标时,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增大。
此外,当混凝土结构的基础地质条件存在不均匀沉降时,将引发混凝土结构变形。
与此同时,混凝土结构在浇筑过程中,水泥材料会释放大量热量,导致混凝土结构温度提升,结构表面出现拉应力。
而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毕后,结构内部热量逐渐被释放到环境中,并且受到其他结构的约束,导致结构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结构的内部将出现裂缝,或存在贯穿性裂缝。
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和防裂综合措施

l 0 4
3 27
1 2
最 大主拉应力( MP a ) 0 . 8 1 安 全 系 数 1 4 8 最 大主拉庸力 ( MP a ) 0 . 9 1 安 全 系 数 1
.
0 . 8 4 2
.
0 . 7 4
4. 0 5
0 . 7 6
的过程 中, 混 凝 土 的 裂 缝 问题 越 来越 严 重 , 是 目前 x _ f  ̄ 切 需 要 解 决 的 又 一 重 大难 题 。混 凝 土 裂 缝 作 为 工程 中长期 存 在 的
问题 , 要解 决这一现现 象, 需要从原材料 、 施 工、 管理 、 设计 以及 温度等 多方面着手 , 对裂缝进行有效 的控制。
表 2 混凝 土温度 与应力场计 算分析表
工程部位 最高温度 ( 。 C ) 底板 5 6 . 5 下 侧 墙 4 7 . 5 中板 3 6 . 2 上 侧 墙 4 5 . 6 顶板 5 5 . 2 指 标 3 d 7 d 0 . 7 9
2. 66
关键词 : 混凝土 ; 温度 控 制 ; 防 裂措 施 中 图分 类 号 : T U 7 5 5 . 7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1 6 7 5 ( 2 0 1 3 ) 1 9 — 0 0 8 8 — 0 2
l 前 言
目前 , 住 建筑 工 程 中 , 建 筑 的主 要 结 构 是 钢 筋 混凝 土 , 但 在 施 r 过 程 是 很 容 易 出 现 施 工 裂缝 。其 中表 面 裂 缝 占很 大 的 比 重 , 表 面 裂 缝 在 特 定 的条 件 就 能 发 展 成 为 贯 穿 性 裂 缝 ,严 重 影 响 建 筑结构与使用功能。 而采取温度控制方法进行防裂控制, 不 但 可 以减 少 表 面 裂 缝 , 还 能 确 保 建 筑 工 程 的 质量 与 安 全 。尤 其 是 在 大 体 积 的混 凝 土 中 , 温 渡 的控 制 更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因 为 大 体 积 混 凝 土 中最 容 易 卅现 温 度 裂 缝 , 影 响 建 筑 物 的整 体 结 构 , 温 度 的变 化 对 结 构 成 力 宵 不 町忽 视 的 影 响 。
冬干热河谷高温季节混凝土缺陷修补施工技术

冬干热河谷高温季节混凝土缺陷修补施工技术:
冬干热河谷高温季节混凝土缺陷修补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开凿:一般采用风镐清除疏松表面。
2.表面清理: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所有污垢和疏松部分。
3.喷砂喷洗:对表面进行喷砂喷洗处理,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附着能力。
4.架设模板:在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上架设模板。
5.喷砂浆:在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上喷砂浆,以提高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力。
6.浇筑混凝土:在喷砂浆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7.表面涂层:如混凝土病害较轻,深度较浅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凿出表面混凝土,可
采用表面涂层的办法,采用有机硅、环氧树脂漆、橡胶涂料等喷涂在混凝土表面上来增加混凝土表面的强度。
8.裂缝修补:对混凝土裂缝较深、较宽时,应首先把裂缝凿出新茬后,再灌粉煤灰无
机灌浆、化学灌浆等。
也可用沥青、橡胶沥青、聚硫化合物、环氧树脂等进行灌浆修补。
干热河谷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干热河谷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摘要:混凝土大坝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温度裂缝。
为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目前水电站混凝土大坝施工广泛采用了混凝土温控措施。
本文结合观音岩水电站工程实例,通过对混凝土浇筑原材料、冷却水管安装和混凝土养护等环节的分析,提出干热河谷大体积混凝土合理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干热河谷;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1 工程概述观音岩水电站为Ⅰ等大(Ⅰ)型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旅游等综合利用功能。
水库正常蓄水位1134m,库容约20.72亿m3,死水位1126m,电站装机容量3000(5×600)MW。
挡河大坝由左岸、河中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和右岸粘土心墙堆石坝组成为混合坝,坝顶总长1158m,其中混凝土坝部分长838.035m,坝体混凝土方量达420余万m3。
2 干热河谷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重、难点(1)坝址区为典型干热河谷气候,夏季气温较高,且持续时间长,3~10月份多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且白天日照充足,阳光辐射强,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造成较大难度;冬季坝址区夜间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对混凝土温控防裂有不利影响。
(2)观音岩水电站大坝工程混凝土方量大、月浇筑强度高,高峰月浇筑强度达30余万m3,对混凝土拌和系统及冷却通水制冷机组连续、高强度的生产满足温控要求的混凝土和制冷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观音岩水电站大坝工程绝大部分仓面采取通仓平层连续浇筑10~20层后短间歇均匀上升的施工工艺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仓面积较大,最大浇筑面积超过1万m3,为减少混凝土层间间隔时间,降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回升,对混凝土的入仓强度及仓内合理组织施工提出了较高要求。
3 工程采用的温控措施3.1 原材料及配合比左岸大坝采用中热P.MH42.5水泥,并保证入罐温度不超过65℃;掺合料采用Ⅱ级或Ⅱ级以上粉煤灰,并保证入罐温度不超过60℃。
干旱、高温地区实体高墩温度裂缝的防控措施分析

干旱㊁高温地区实体高墩温度裂缝的防控措施分析陈占波摘㊀要:本文根据格库铁路苏祖克萨依1号特大桥实体高墩施工,对在干旱㊁高温地区墩柱温度裂缝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相应对墩柱施工工艺㊁混凝土配比㊁浇筑各环节控制要点和养护进行了探讨㊂关键词:干旱高温;实体高墩;温度裂缝一㊁概述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的定义,我标段高墩实体最小尺寸均大于1m,且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所以均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范畴,在墩身表面由于外因和内因极易产生温度裂缝,直接影响墩柱外观质量和降低墩柱寿命,尤其在土壤㊁水环境具有高氯盐腐蚀㊁化学侵蚀㊁盐类结晶破坏的西北戈壁地区,在使用过程中,环境有害介质将会通过裂缝对混凝土进行腐蚀和破坏㊂因此,通过施工过程中对温度裂缝产生原因分析总结,相应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对于墩身质量尤为重要㊂项目位于罗布泊南缘,常年干燥高温多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年平均气温11.5 12.5ħ,极端最高气温44.3ħ,年平均风速1.4 3.2m/s,瞬时最大风速29.6m/s㊂工程所在地为戈壁滩盐碱地,环境作用等级多为H4㊁L3㊁Y4,环境腐蚀性严重㊂为此,项目选择苏祖克萨依1号特大桥作为首件试点,该桥中心里程为DK655+740,起讫里程为DK654+081.97 DK657+401.12,全长3319.15m,孔跨布置形式为101-32m简支T梁,桥址位于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区,由于沟壑纵横,实体高墩众多,最大墩高46m,具有很强的代表性㊂为了防止墩身温度裂缝,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产生根源,从优化配合比㊁混凝土浇筑各个环节控制和后期墩身养护三大方面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控制,在现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推广到全项目应用㊂二㊁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一)材料原因粗细集料含泥量大,骨料粒径越细㊁针片含量大,混凝土外加剂㊁掺和料选择不当㊁或掺量不当,诱发混凝土收缩增大,从而造成裂缝产生㊂水泥强度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也是导致裂缝产生的原因㊂(二)混凝土配合比原因配合比设计由于中砂率㊁水灰比两个对混凝土和易性影响较大的参数选择不当,会造成混凝土产生离析因而对其保水性性能造成极大破坏,增加收缩值,导致墩柱实体混凝土参料不均匀,从而水化热不均产生张力差形成温度裂缝㊂(三)施工及养护原因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出现失误,如:漏振㊁过振㊁振捣棒抽撤过快等,导致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不佳,容易产生裂缝㊂2.在风速过大㊁烈日暴晒的情况下高空浇注混凝土,会使混凝土收缩值大,从而产生裂缝㊂3.实体高墩几何尺寸大㊁墩身厚度大㊁一次浇筑混凝土方量大,对水化计算不准㊁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在混凝土龄期中后期,由于化学反应产生的水化热内外温差超过临界温度(不宜大于25度),从而产生不均匀张力,导致在墩身表面产生温度裂缝㊂(四)由于混凝土龄期初养护不及时,外界多风㊁高温㊁干燥,墩身表面风干严重,产生温度裂缝;混凝土中后期养护不持续和不到位,导致内外温度差较大产生温度裂缝㊂(五)现场模板拆除不规范或拆模过早,均会引起拆模裂缝㊂三㊁温度裂缝预防及控制措施(一)严格选材及控制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比设计时,在材料参配比例和材料选择上进行综合比选,最大限度降低产生水化热,总的原则是在保证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水泥本身产生水化热矿物质的含量和混凝土配比中水泥用量㊂在施工过程中,我项目具体采取以下措施:①选用C3A含量为3%(规范要求≦8%)的水泥㊂②为达到既能保证胶凝材料含量㊁确保和易性,又减少水泥用量的效果,配比中掺加粉煤灰矿物质,粉煤灰用量达到胶凝材料用量的30%㊂③降低混凝土配比水胶比例(降低水灰比),采用水胶比0.32,远低于规范不大于0.4的标准㊂④掺加减水剂和引气剂双外加剂减少用水量㊂⑤为防止骨料含泥量过高导致水化热高,选用优质骨料源㊂⑥由于施工地区风沙天气严重,为防止在储存过程中大量风沙导致含泥砂量升高,采用封闭料仓和封闭拌和,确保在入机前骨料含泥量≦1%㊂(二)严格控制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为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形成的内部温度和外部环境温度间的温度差,对混凝土初始温度采取措施进行降低,所以在混凝土拌制㊁运输和入模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①拌和站采用下挖式上封闭水池,顶盖埋深1.5m,并配置制冷机械,确保拌合用水温度在10摄氏度左右㊂水泥罐㊁粉煤灰罐㊁料仓等均采用彩钢房全封闭,防止暴晒㊂在夏季施工混凝土出机温度比环境温度最大时低15摄氏度㊂②混凝土罐车装车前用水进行罐体降温,并在罐体外装配防晒材料覆盖㊂③浇筑过程中模板外侧持续进行浇水降温,保持模板湿润㊂(三)墩身施工方案采取措施在制定墩柱施工方案过程中,为降低内外温差和内部不均匀温差,在确定一定浇筑量㊁施工缝间距位置及构造㊁模板加固㊁浇筑时间㊁振捣等方面采取措施如下:①根据墩身几何尺寸,墩身一次浇筑4米,混凝土控制在一次浇筑不大于25立方,分段依次往上施工,施工缝留设位置尽量留在变截面处,或远离受拉钢筋部位而设在混凝土的受压区㊂②模板加固采用水平㊁垂直间距为80cm的梅花布置对拉杆穿于PVC管内进行对拉,对拉孔把墩身分划为了15格,单格混凝土方量不超过2立方㊂对拉孔有效保证了混凝土内部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向外扩散;在养护阶段使得保护膜内内外热量交换,降低了温差;温差产生的应力张力也会在对拉孔处薄弱处进行释放,避免应力集中对混凝土的破坏㊂为避免温差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浇筑56天后,混凝土内部化学反应基本完㊀㊀㊀(下转第168页)三㊁盖板的电磁屏蔽设计与要点通信设备由于其使用的特殊性,需要频繁的对其进行测试和维修,因此盖板的结构形式可以设计成开合式,盖板的下部要设计有垫片沟槽,用于安装密封垫片,沟槽的大小可以略小于垫片的大小㊂在安装垫片之前,要将盖板底部的沟槽清理干净,防止杂质影响电磁屏蔽壳体盖板的密封效果㊂盖板的四周要进行倒角处理,防止盖板的边缘过于尖锐㊂为了实现轻量化的设计目标,在保证盖板强度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减小盖板的厚度㊂四㊁电磁干扰的应对措施及机箱接地的设计(一)电磁干扰的应对措施综合考虑到主控电源模块在壳体内的布局情况,要使滤波器与电连接器形成一个匹配的整体㊂为了满足电磁屏蔽的要求,技术人员还应该熟知电磁的发生机理和屏蔽途径,通过内部增加屏蔽壳体和设备,外部减少电磁发射等措施,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㊂若增加一层电磁屏蔽壳体仍无法满足电磁屏蔽效果,可以采用双层电磁屏蔽壳体的形式,每一层电磁壳体之间,可以填充聚氨酯㊁石棉等材料㊂(二)机箱接地设计在壳体的屏蔽设计完成以后,需将壳体做接地设计,壳体所有的线路都就近汇集到这些接地点,然后通过壳体外的接地柱连接到大地,实现完全接地,从而保证设备的可靠性㊂由于不锈钢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以及耐腐蚀能力,因此,接地柱材料经常选用不锈钢材料㊂机箱接地设计要参照相关国家标准,不能随意设计,更不能由于接地工作过于麻烦等原因节省机箱接地线路的安装和维护㊂五㊁小结综上所述,对通信设计机箱进行电磁屏蔽设计是十分必要的㊂在对屏蔽壳体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该正确的选择壳体的材料,要选择合适的内部电连接器与壳体之间的距离㊂为了便于操作维修,在壳体上还应该设计按键安装孔,并采用开合式的盖板㊂在整体结构设计完成之后,还应该做好机箱的接地设计㊂本文所设计的通信机箱电磁屏蔽壳体,经过试验测试后,发现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能够满足各项指标的要求,并达到了电磁兼容效果㊂该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充分实现了设备或系统规定的功能,使系统的效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对促进我国通信设备电磁屏蔽技术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㊂参考文献:[1]赵慧慧,姬科举,许银松,黄正跟,戴振东.GNS/PMMA泡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32(3):358-365.[2]王明洋,吴凡,孙梦潇.基于石墨烯开发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在电磁屏蔽领域中的应用[J].科学通报,2018,59(18):1681-1687.[3]葛欣宏,宁飞,李晓林.光电系统监测设备电磁屏蔽设计的系统法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8,33(9):42-45+58.作者简介:姜丽林,江苏无线电厂有限公司㊂(上接第166页)成,强度达到100%,自身具备抵抗应力不均后方可按规范要求对对拉孔进行封堵㊂③每节段混凝土确保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成,并采用每层厚度为30cm的水平分层的方法依次浇筑㊂振捣棒按 行列式 或 交错式 均匀插入振捣,插点间距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㊂通过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㊂(四)墩身养护措施控制1.我项目桥梁墩柱为圆端形变截面实心墩,由于桥墩较多,且墩高6-46m,鉴于当地的气候条件(蒸发量大㊁风沙大),为排除混凝土养生施工作业质量隐患,将混凝土养生列为防止温度裂缝重点监控项目㊂混凝土的养护不仅是洒水确保墩身表面的湿润,重点还要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内外的温差控制,确保混凝土表面温度㊁内部温度㊁所接触的大气温度三者之间不出现过大的差异㊂因在我项目水源不足,为节约施工用水,混凝土的潮湿养护采用设置蓄水罐(采用200 500公斤塑料桶)加滴灌管方法,用两层土工布中间加一层塑料膜自制复合材料进行覆盖包裹,内层土工布起蓄水保湿作用,外层起保温作用(为保证土工布储水性㊁保温性㊁韧性强度等功能,土工布技术指标采用500或600g/m2),中间塑料膜主要起保湿防止水分蒸发作用㊂2.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大体积墩身混凝土浇筑,其内部温度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段顶部平面纵横轴线的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并按厚度方向分层布置㊂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按间距不大于200cm布置;沿浇墩身厚度方向,布置外表和中心温度测点,其余测点按间距不大于60cm布置㊂混凝土浇筑段的外表温度测点布置在距外表5cm处㊂测温时间从测点混凝土初凝后开始,每昼夜不少于4次,测至温度稳定为止㊂同时应测量环境温度㊂描绘出温度变化曲线,为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参数调整及混凝土养护做好第一手资料㊂在温度监控过程中,严密注意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㊁表面与大气温差,要求不超过20摄氏度,混凝土芯部温度不宜超过60ħ,当其有超过温差或温度限制的迹象时,应采取预留的孔道通水降温或外部保温等措施平衡内外部温差㊁降低芯部温度㊂四㊁结束语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严格选材㊁优化混凝土配比㊁降低混凝土出机和入模温度㊁对墩身施工方案的控制㊁温度监控和针对性的养护方案,在干旱㊁高温地区墩柱施工防止温度裂缝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我项目所有墩身外观质量均达优,没有出现温度裂缝,确保了墩柱在今后长期质量和使用功能㊂参考文献:[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A].[2]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A].[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A].作者简介:陈占波,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㊂。
混凝土温控及防裂措施

8.11 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8.11.1 基本条件及要求8.11.1.1 混凝土允许最高温度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坝后厂房混凝土允许设计最高温度见表8.11-1。
表8.11-1坝后厂房工程混凝土设计允许最高温度单位:℃注:L为浇筑块长边尺寸。
8.11.1.2 控制浇筑层最大高度和间歇时间基础和老混凝土约束部位浇筑层高控制为 1.5m~2.0m,基础约束区以外最大浇筑高度控制在2.0m~3.0m以内,上、下层浇筑间歇时间为5d~7d,对混凝土浇筑层较厚、温控要求较严部位可适当延长2d~3d。
在高温季节,可采用表面流水冷却的方法进行散热。
应严格按施工图纸所示或经监理人批准的分层分块图进行浇筑。
8.11.2 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控制(1)混凝土拌制过程中,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1) 尽量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2) 在保证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改善混凝土骨料级配,掺加优质的掺和料和外加剂以适当减少单位水泥用量。
(2)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在高温季节或较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预冷混凝土浇筑,在计算混凝土浇筑温度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回升。
各月、分部位混凝土浇筑温度及出机口温度控制指标见表8.11-2。
8.11.3.1 混凝土运输温控(1)采用搅拌车运输时,在运输混凝土前对机械运输设备喷雾或冲洗预冷,采取隔热遮阳措施。
(2)通过汽车运输的混凝土,根据拌和楼和建筑塔机、布料杆、混凝土泵等的生产能力,以及仓面浇筑的情况,合理安排汽车数量及拌和强度,一般每车运输混凝土不少于3.0m³,运输车辆安装遮阳棚,运输途中拉上遮阳棚,拌和楼前安装喷雾装置,对回程的车辆喷雾降温。
(3)运输道路优选最短路径,以使混凝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浇筑地点。
(4)在条件允许的施工现场搭设遮阳棚,启动冷却水降温系统,所有待料搅拌车进行待料洒水降温。
8.11.3.2 浇筑过程温控(1)高温季节浇筑时,在下料的间歇期,用聚乙烯卷材覆盖仓面,防止温度倒灌。
混凝土坝温控防裂要点的探讨

混凝土坝温控防裂要点的探讨【摘要】混凝土坝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混凝土的物理特性、操作技术、工艺以及工程质量等问题导致坝体经常出现裂缝。
由于混凝土坝的开裂与气候温度、水泥温度、储藏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从混凝土坝温控防裂的特点、降温防裂控制、保温防裂控制、防裂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坝温控防裂要点进行分析探讨,与大家经验分享。
【关键词】混凝土;坝温;防裂要点混凝土坝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混凝土的物理特性、操作技术、建造工艺以及工程质量等问题导致坝体经常出现裂缝,且缝隙较宽,甚至导致漏水现象发生,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与安全,同时也威胁到周边地区人民的经济财产和人身安全,因此混凝土坝的防裂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水利水电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
由于混凝土坝的开裂与气候温度、水泥温度、储藏运输的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温控设计人员需要通过预冷、后冷、保温、养护等具体措施进行调节。
下面就对混凝土坝温控防裂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1.混凝土坝温控防裂的特点首先,混凝土坝温控防裂会出现水化热升出现温度低、速度慢且均匀等特点,主要是由于水泥用量少,粉煤灰掺加较高,与常规水泥相比绝热温升速度慢,时间持续较长,温度应力较大,温升差距大于10℃导致。
其次是因为较高的徐变防裂能力与常见的泛酸性侵蚀,导致坝体出现裂缝。
第三,抗裂安全系数取值偏低是混凝土坝裂缝的另一重要原因,应适当提高安全系数,通过温度调控对施工中实际抗拉强度与设计采用值的进行调整。
第四,坝体裂缝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表面保护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只重视前期表面保护而忽视后期表面保护,因此还应加强后期的保护以做到施工各个环节的全面防裂控制。
实际上,混凝土坝出现裂缝是因为坝体的基础温差、上下层温差、内外温差等三个方面形成,在工程技术操作过程中,一般通过防止平行坝轴线的基础贯穿裂缝,允许基础温差,控制坝体允许最高温度限制内外温差的原则进行防裂。
混凝土施工温度与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温度与裂缝防治措施混凝土施工温度与裂缝防治措施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施工中由于温度而产生的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分享混凝土施工温度与裂缝防治措施,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裂缝原因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释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
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
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
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二、温度应力分析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
这个阶段的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
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迭加,在此期间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后的运转时期。
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三、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方面着手。
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1)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夏季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有三条,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干热河谷地区大体积桥梁承台混凝土温控技术应用

干热河谷地区大体积桥梁承台混凝土温控技术应用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应力等原因容易出现裂缝。
为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浇筑方式、气候环境因素等进行温度场和仿真应力场计算分析,以此制定出不出现有害裂缝的温控标准,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
关键词:干热河谷;大体积桥梁承台混凝土;温控技术应用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桥梁施工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大量应用于于桥梁结构中。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受到内部和外部的约束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容易引起混凝土开裂。
裂缝对结构承载力、防水性能和耐久性等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需要计算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避免混凝土有害裂缝的产生,才能够确保大桥的整体质量。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机理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水化热,使浇筑后初期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引起混凝土膨胀变形,而此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很小,因此,升温引起受基础约束的膨胀变形产生的压应力很小。
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混凝土产生收缩变形,但此时混凝土弹性模量较大,降温引起的变形受基础约束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此外,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时,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或气温骤降期间,内表温差过大在混凝土表面也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出现表面裂缝。
根据裂缝产生的机理,因水化热释放、内外温差、收缩徐变、养生条件等因素,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尽量降低混凝土最大温升、延缓最大温度出现的时间,控制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总量和其释放速度,控制混凝土中心和表面,混凝土表面和气温之间的温差就十分重要。
2温控计算分析和温控标准2.1工程概况元(江)蔓(耗)高速公路罕龙1号特大桥位于云南省红河县,左右两幅主桥均采100+180+10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主墩承台为 23.2×18.2×5m 矩形承台,承台C30混凝土方量 2111m3。
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温度控制与抗裂措施

混凝土施工方案中的温度控制与抗裂措施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它具有承重、耐用和可塑性强等优点,因此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和抗裂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混凝土施工方案的角度,探讨温度控制和抗裂措施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第一部分: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必要性混凝土温度控制在施工中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温度的控制可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持久性。
高温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速度加快,从而产生裂缝,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次,在温度控制方面,温度的变化还会造成混凝土内部的热应力,进而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和变形,降低施工质量。
因此,温度控制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
第二部分:温度控制的影响因素混凝土温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条件、施工方式、混凝土配合比等。
首先,气候条件是影响温度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高温季节,空气温度较高,风速较大,会导致混凝土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从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
其次,混凝土施工方式也会对温度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施工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温度梯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温度分布和变形情况。
此外,混凝土的配合比也是影响温度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水或过浆的混凝土会增大蒸发速度,导致温度升高和收缩速度加快。
第三部分:温度控制的常用方法为了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加水养护,通过定期浇水保持施工现场的湿度,减缓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和热释放,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其次是采取遮阳措施,尤其在夏季高温时期,通过搭建遮阳棚或使用遮阳网等方式,减少太阳直射,降低施工场地的温度。
此外,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升高。
第四部分:抗裂措施的重要性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这不仅会影响美观,还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方案中,抗裂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抗裂措施旨在减小混凝土内部应力和应变的差异,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开裂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一 3 0
作者简介: 于 涛( 1 9 7 2 一 ) , 男, 吉林德惠人 , 高级工程师 , 一级 建造 师 , 项 目部总工程师 , 工程硕士在读 , 主要从 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
管理 。 E - ma i l : m u g o n g h u i z i 7 8 9 @s i n a . c o m。 2 4
响, 在 溢洪道 泄槽 C 5 0抗 冲磨混凝土施 工过程 中, 通过采取综合 温控 防裂措 施 , 取得 了良好效果 , 可供类似 工程施 工
提供 参考。
关键词 : 干热 河谷 ; 抗 冲磨混凝土 ; 温控 防裂措施 中国分 类号 : T U 7 4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 4 0 8 X ( 2 0 1 4 ) O 1 — 0 o 2 4 — 0 2
翌年 3 月 低 温季节 施工 时 1 m厚和 3 m厚 底 板浇 筑 块 长 度 分别 小 于或 等 于 3 5 m和小于或等于 2 5 m, 浇 筑块 长宽 比控制 在 1 - 2 左右 。 ( 2 ) 填塘 混凝 土 与上 部设 计 体 形 范 围 内 的混
混合坝 ,坝顶总长 1 1 5 8 m,其 中混凝土坝部分长
混凝 土产 生裂缝 的原 因是 多方 面 的 , 复杂 的 : 结 构设 计 、 施 工配 合 比 、 施工 工艺 、 温度 应 力 、 施 工进 度
安排等都可能成为导致裂缝产生的主要 因素 , 因此 ,
必须 对裂 缝诱 导 因素采取 行 之有效 的应 对措 施 。
2 . 1 结构控 制措 施
O . 3 7 O _ 3 7
1 1 6 l 2 4
2 6 6 2 8 5
磨混凝土。由于地质原 因, 泄槽超挖现象较严重 , 超
挖 部位采 用 C 2 s 2 O W8 F I O 0混凝 土填 塘 。
为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泄槽 c 9 0 5 0抗冲磨 混 凝土 配合 比中没有 填加硅 粉 , 另外 , 控制 胶凝 材料
总量不 超过 3 4 0 k g / m , 溢 洪道 泄槽 抗 冲磨混 凝 土施 工配合 比见 表 1 。
1 工程概况
观音岩水 电站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 与四
川省 攀 枝花 市 交界 的金 沙江 中游 河 段 , 为金 沙 江 中 游河 段 规划 的八 个 梯 级 电站 的最末 一 个梯 级 , 为一 等大( 1 ) 型工 程 , 以发 电为 主 , 兼 有 防洪 、 灌溉 、 旅游
2 温控防裂综合措施
第 3 3卷第 1 期
2 0 1 4年 2月
红 水 河
Ho n g S h u i R i v e r
V o 1 . 3 3 . N o . 1
F e b . 2 0 1 4
干热河谷地区抗冲磨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
于 涛 , 一 , 申时钊
( 1 .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0 ; 2 . 中国人 民武装 警察部 队水 电第一总队 , 广西 南宁 5 3 0 0 2 2 )
摘
要: 观 音 岩 水 电站 地 处 典 型 的 干 热 河谷 地 区 , 多年 平 均 气 温 为 2 0 I 3 ℃, 极端 最高气温达到 4 4 ℃, 昼 夜 最 大 温差 达
到2 8 ℃, 多年 平 均 降 水量 为 8 3 6 mm, 多年 平 均 蒸发 量 为 2 0 8 6 m m, 多年 平 均 相 对 湿 度 为 6 4 . 5 %。 针 对 上 述 不 利 气候 影
2 . 2 施 工配合 比
长度为 4 7 8 . 8 m ( 不含挑坎 ) , 坡度为 3 %~ 1 5 %。靠近
上游侧 1 6 8 m 长度 范 围 内混 凝 土 设 计 厚 度 为 3 m, 其 中上 部 1 m厚 为 C g o S O W8 F l O 0抗 冲磨 混凝 土 , 下 部 2 m范 围为 C - 篮 2 5 W8 F l O 0普 通 混 凝 土 ;下 游 侧 3 1 0 . 8 m长 度 范 围内均 为 1 m厚 C  ̄ o S O W8 F 1 0 0抗 冲
8 3 8 . 0 3 5 m, 心墙堆石坝部分长 3 1 9 . 9 6 5 m。 碾 压 混
凝土重力坝部分最大坝高为 1 5 9 m, 心墙堆石坝部
分 最大 坝 高 7 5 m。
观音 岩水 电站 溢洪 道泄槽 布 置在 岸边溢 流 坝段 ( 2 8 号 3 0号坝 段 ) 坝后 , 泄 槽 过 流 面宽 度 为 6 9 m,
于 涛, 申时钊 : 干热河谷地 区抗冲磨混凝土温控 防裂措施
表 1 溢洪遒泄槽抗 冲磨 混凝土施工推荐配合 比表
材料用量
设计指标
级配 工作度 水胶 比
m m 用水量 水 泥 粉煤灰 砂
k g / m
小石 中石 大石 减水 剂 引气剂 聚乙烯
醇纤维
5 0 -7 0
等综合利用功能 。库容约 2 0 . 7 2 亿m , 电站装机容
量3 0 0 0 ( 5×6 0 0 ) MW。电站 挡河 大 坝 由左 岸 、 粘 土心 墙 堆 石 坝 组 成 为
( 1 ) 泄槽底板分缝宽度为 1 2 ~ 1 3 m, 4 —9 月高 温季节施工时浇筑块长度小于或等于 1 5 m, 1 0 月一
凝土分开浇筑 , 待 回填混凝土冷却到要求的温度后 , 再 浇筑体 形混 凝土 。
( 3 ) 3 m 厚 混 凝 土 部 位 在 面 层 布 置 有 02 5 @2 0 0钢筋 网 ; 1 m 厚混 凝 土部 位 在底 部 和 面层 各 布置 一层 2 5 @2 0 0钢筋 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