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教学设计
《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导学案

《 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导教案知识 1碳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1)定义: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之外的几乎全部含碳化合物。
(2)作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
2.生物体的核心元素——碳元素(1)碳原子的构造:碳原子最外层有 4个电子,可形成 4个共价键。
(2)碳原子的特色:碳原子能够经过共价键形成长链,也能够形成环状构造。
而且还能够与其余原子联合,形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
3.生物大分子指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这些有机物都能够用特意的指示剂检测出来。
思虑沟通1.为何说碳是全部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提示】碳原子能够经过共价键形成长链,也能够形成环状构造。
而且还能够与其余原子联合,形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
知识2糖类1.构成元素:碳、氢、氧。
2.分类:单糖、二糖、多糖。
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等,是糖类的构造单元,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都是 C6H 12O6,但分子构造不一样水解,脱水缩合动物:乳糖二糖植物:蔗糖、麦芽糖水解,脱水缩合淀粉:植物细胞的贮能物质,是稻米、面粉等食品的主要成分多糖植物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之一,是木材和棉花的主要成分动物:糖元,动物细胞的贮能物质思虑沟通2. (1) 生物组织中哪些是复原糖?【提示】生物组织中的葡萄糖、半乳糖、麦芽糖等都是复原糖。
可与本尼迪特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红黄色积淀。
(2)全部的糖都甜吗?【提示】糖类其实不都是甜的,如淀粉、纤维素等多糖是没有甜味的。
知识3脂质1.元素构成:主要为C、 H、 O。
2.种类:油脂、磷脂、植物蜡、胆固醇等。
3.生理作用油脂和糖类同样,都是贮能物质,可是 1 g油脂所含的能量是 1 g糖类所含能量的2倍以上。
脂质也是构成细胞的必需成分,磷脂是细胞内各样膜构造的重要成分,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胆固醇也是人体所必需的,但血液中胆固醇过多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正误判断1.油脂与糖类的构成元素同样,故同样质量的油脂和糖类完全氧化分解的耗氧量同样。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生物活性及核酸的分类、分布和功能等。
在学习了细胞成分中无机物及有机物中的糖类和脂质及蛋白质化学结构之后,通过对蛋白质空间结构和核酸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对于细胞的分子组成的认识能更加系统,也更完整。
为后续相关知识(如细胞的代谢、遗传和变异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经过高二年级前一阶段有关生物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组成,如细胞中的无机物、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的化学结构有了基本的认识,本节课所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前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生物活性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同时初步了解细胞内核酸的分类和作用。
本课时的知识与本章的其它知识一样都是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细胞的组成成分,因而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会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不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教学时可合理利用辅助教学----多媒体平台,展示生物体内各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如胰岛素、血红蛋白等,通过直接的感观接触,增进学生对抽象的课本知识的理解。
三、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蛋白质相关动画,结合教材内容,能够说明蛋白质空间结构与生物活性间的联系。
2通过阅读教材及教师讲解,能够描述蛋白质的热变性及产生原因。
3通过观看动画及视频,结合教材,能够说明核酸的种类和分布及功能。
四、教学重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生物活性、核酸的种类和分布及功能。
五、教学难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主要功能。
六、教学策略对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因为教学中无法直接直观地显示出一种分子的真实结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会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剪贴图及教材中的示意图,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等掌握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进一步揭示蛋白功能的多样性。
七、教学过程教师:【复习提问】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氨基酸之间是怎样形成肽键的一条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肽键的个数及脱下的水分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回忆并个别回答。
高一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说课稿

高一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说课稿"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说课稿,欢迎参考!高一生物必修一《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细胞内的四大类有机物,以及对油脂、糖、和蛋白质的鉴定。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节内容是在介绍了生物体内的无机物之后并对以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的代谢、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做了铺垫。
本节课是整个高中生物的基础,其中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以及对四大类有机物的鉴定是整个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细胞中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对组成生物体的无机物有了清楚的认识。
对了解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有一定的求知欲。
但缺乏有机物的相关知识,以此对各种有机物的化学结构尤其是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对于高中生在实验推理方面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很好掌握对各有机物的鉴别实验。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立如下)知识目标:1.四大有机物的相应特点,及功能。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脱水缩合生成肽链的过程,以及此过程中有关氨基酸、肽键等数目的计算。
3.了解油脂、糖类和蛋白质鉴定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能说出对四大有机物的检验现象。
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和模仿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逐步形成唯物主义论的观点。
2.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4)重点和难点通过教材分析得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难点是重点:糖的分类氨基酸的结构、脱水缩合的过程。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识碳原子的结构及4大类主要有机化合物,能够说明地球上的生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构建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通过阅读教材及教师讲解,能够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能说出分类的依据。
3.通过阅读教材及教师讲解,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能运用分类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糖类和脂类的种类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
糖类和脂类的种类和生理功能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讲授法为主,直观教学为辅。
【教学过程】。
浙科版高一生物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教学计划:上册

浙科版高一生物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教学计划:
上册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为大家准备了高一生物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选择!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主要介绍了有机物及细胞内的四大类有机物中的糖类和脂质。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节内容是在介绍了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之后并对以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的代谢做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细胞中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对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有了清楚的认识。
对了解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有一定的求知欲。
但缺乏有机物的相关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对于高中生在实验推理方面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很好掌握对各有机物的鉴别实验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浙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有机大分子物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生命活动是通过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的变化来体现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差异之一是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组织形式以及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的生理功能。
学习、了解细胞和生物体中的有机物的特点、基本结构以及主要生理功能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细胞代谢、个体遗传和生命活动调节等生物学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活动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经过高一一年的生物知识空白,再加上学生在初中学的生物学知识比较浅,学生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如,有机物的化学键、取代基团及其有的化学性质、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使化合物有不同的化学性质等,都是高二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有机化合物以碳链为骨架的结构特点。
2、能说出四大有机物的检验现象。
3、概述糖类的功能。
4、说明单糖的结构特点以及单糖形成二糖、多糖的方式。
情感目标: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初步形成唯物论观点。
2、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发展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思考与讨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观察和模仿,培养实验技能。
4、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与突破教学的难点是碳链的结构特点和单糖的结构特点以及单糖形成二糖、多糖的方式。
由于这些结构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是看不到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会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模型以及图片展示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其结构,并能以具体形象记忆,加强学习效果。
简单形象化了的教学使得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
另一难点是记忆四大有机物检验的现象。
这里的实验不可能一一做全,加上要记忆的内容又比较枯燥,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课外分组讨论记忆的方法,并在下节课中展示。
《4.1 生物大分子》 教学设计

《4.1 生物大分子》教学设计《41 生物大分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举例说出单糖、二糖和多糖的代表物。
(2)简述脂质的种类和作用,举例说出脂肪、磷脂和固醇的功能。
(3)阐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解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4)简述核酸的种类和功能,区分 DNA 和 RNA 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大分子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2)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教学难点(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2)多糖的种类和功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如米饭、面包、牛奶、鸡蛋、油脂等,提问学生这些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从而引出生物大分子的概念。
2、糖类的教学(1)展示各种糖类的图片,如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等。
(2)讲解单糖、二糖和多糖的概念和代表物,以及它们在细胞中的作用。
(3)让学生分组讨论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食品、提供能量等。
3、脂质的教学(1)展示各种脂质的图片,如脂肪、磷脂、固醇等。
(2)讲解脂质的种类和功能,如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固醇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脂质在人体内的代谢和平衡。
4、蛋白质的教学(1)展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讲解氨基酸的种类和特点。
(2)通过动画演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3)展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图片,讲解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
(4)结合实例,讲解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如催化、运输、免疫等。
高一生物 1.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碳化合物、糖类》教案 浙教版必修1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碳化合物、糖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碳骨架的形成;了解碳化合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体内存在的四大类碳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2.了解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糖类的种类;了解单糖和二糖、多糖的关系;了解动植物细胞内所含的各种糖类及其作用。
3.了解糖类鉴定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学会食物中淀粉和还原糖的检测。
【能力目标】1.通过对碳骨架的形成、碳化合物结构模型的分析,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碳化合物多样性、碳化合物结构比较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
2.通过对各种糖类性质的比较,训练学生类比归纳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及对材料的归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碳化合物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当今生物科学的突飞猛进是与理化知识发展分不开的,物理、化学的先进实验手段是对生物科学的武装;同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之间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体会集思广益的好处,培养合作的意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课先介绍了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引出碳骨架形成的教学。
同时碳原子要与别的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的教学也可以延伸到碳与氢、氧、氮、硫、磷等结合,从而得出碳是所有生命系统的核心元素。
然后再对生物体内四大类碳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加以介绍。
这一部分立足于使学生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剖析化合物的结构组成,为学习后面的生物体内的碳化合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打好基础,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和化学结构。
在学习了碳化合物的基础上,学习糖类知识是一个知识迁移和提升的过程。
教材中用非常简练的文字描述糖的种类和功能,却有一个非常直观的糖类分子结构图,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突出了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的培养,这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糖类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
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2)

细胞的分子组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为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以对于一堂课的内容来说不能孤立的备课,需要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高中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堂教学设计应始终围绕着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细胞是由物质组成,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高中学生而言有些抽象难度教大。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高一的学生,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初步学习了组成细胞的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了对糖的认知,这些知识为学习有机物及生物大分子这一内容奠定了基础。
糖的知识及检测实验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实验结果好奇,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该班学生上课时较为活跃,回答问题积极主动且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同学关系融洽,这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基本条件。
但高一的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实验动手能力还比较薄弱,这会对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细胞中糖类的种类及分类依据2、概述细胞中糖类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用指示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和淀粉实验,提升合作探究、实验动手能力2、通过总结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制糖史和糖类的学习,体会科学发展的连续性以及科学探索精神,形成事物发展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唯物辩证观点,并认同其对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糖类的种类及作用教学难点: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资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导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现学知识进行整合、生活感受和经验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和思想碰撞。
本课以广告视频代替图片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堂课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渗透情感教学为主线,引领整堂课的探究方向和氛围。
高中生物浙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教学设计(1)

高中生物浙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
分子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他们还未接受过高中生物学的学习,但在初中科学中已经接触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对生物学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对于主要有机物的相关知识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2教学过程
2.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说出分类的依据;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生物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时重点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学时难点
多糖的种类
教学活动
1【导入】展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教学设计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中的糖类和脂质,由于有机化合物都是碳化合物所有在介绍糖类之前先重点讲解了碳骨架,为之后学习糖类、脂质、蛋白质等奠定知识基础。
在次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内的分子、离子及无机物,对细胞内的化学组成成分有一定的了解,而本节课介绍的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为细胞内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
同时又为后续学习细胞器、酶、光合作用等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糖类和脂质并不陌生,生活中也经常接触糖类和脂质,但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内对于糖类的化学结构以及糖类、脂质的分类并没有鲜明的认识,从而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解决认知上的缺失。
本节课的学生已经是高中二年级,其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逐步提高,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结合学生以上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锻炼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2.描述糖类和脂质的功能。
3.举例说明糖类和脂质的种类【能力目标】1.以小组合作形式学习脂质,锻炼了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糖类和脂质的功能,了解摄取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饮食观念。
2.通过对糖类和脂质的结构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碳原子形成的几种结构2.糖类的结构和脂质的功能教学难点:糖类和脂质的结构教法选择: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教学法,并结合自辅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较抽象,而高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在逐步形成,所以我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
由于学生个人探究脂质的结构超出了其能力范围,所以采用合作教学法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
高一生物 1.1.3《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教案 浙教版必修1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蛋白质的功能。
2.了解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元素组成。
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种类和结构特点。
理解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连接成多肽的方式及其不同的空间结构)。
3.理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4.掌握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理解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性及多样性,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的学习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学习蛋白质结构的组成,进而加深对多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理解。
2.通过联系数学、化学等知识来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及其多样性,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物组织的中蛋白质检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理解蛋白质分子功能多样性,让学生真切感悟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2.通过理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蛋白质的含量、检测、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以及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结构通式以及氨基酸如何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通过认识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可以让学生理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与实际生活、科技联系是本节的一个特点,要注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蛋白质的用途的介绍,使学生感到生物是身边的科学、生物科学无处不在。
生物科学是一门认识生命活动规律和探索生命本质的科学,应该从研究生命的分子和细胞开始。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恩格斯就曾说过“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蛋白质化学成分的不断自我更新”,可见《蛋白质》这一内容在本章甚至与本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一册教材的第一章,也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成分含蛋白质;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细胞分裂间期要先完成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生物体内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而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生命活动调节需要激素,有些激素是蛋白质;如何通过实验排除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的可能性等等。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讲义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讲义一、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由于它们的性质与无机物相似,通常被归为无机物。
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这是因为碳原子能够形成稳定的长链和环,并且可以与氢、氧、氮、硫等多种原子结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分子结构。
(一)烃类化合物烃是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
烷烃是饱和烃,其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相连。
例如,甲烷(CH₄)是最简单的烷烃,它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乙烷(C₂H₆)、丙烷(C₃H₈)等也是常见的烷烃。
烷烃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烯烃含有碳碳双键,具有不饱和性。
乙烯(C₂H₄)是最简单的烯烃,它是一种植物激素,能够促进果实成熟。
烯烃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如与氢气加成生成烷烃。
炔烃含有碳碳三键,如乙炔(C₂H₂)常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
芳香烃具有苯环结构,如苯(C₆H₆)。
芳香烃在化工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但部分芳香烃具有毒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危害。
(二)含氧有机化合物1、醇醇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
乙醇(C₂H₅OH),也就是酒精,在医疗、化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甲醇(CH₃OH)有毒,误饮会导致失明甚至死亡。
2、醛和酮醛的官能团是醛基(CHO),酮的官能团是羰基()。
甲醛(HCHO)常用于制作福尔马林,用于保存生物标本。
乙醛(CH₃CHO)是常见的醛类化合物。
3、羧酸羧酸含有羧基(COOH),乙酸(CH₃COOH)就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4、酯酯是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具有芳香气味。
例如,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
(三)含氮有机化合物1、胺胺类化合物含有氨基(NH₂),分为一级胺、二级胺和三级胺。
2、酰胺酰胺是羧酸中的羟基被氨基取代后的产物。
(四)含硫有机化合物硫醇、硫醚等是常见的含硫有机化合物。
二、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
有机化学和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和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基础1.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1.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1.3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1.4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第二章:脂肪族有机化合物2.1 烷烃的结构和性质2.2 烯烃的结构和性质2.3 炔烃的结构和性质2.4 脂肪族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第三章:芳香族有机化合物3.1 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3.2 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反应3.3 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3.4 苯环的亲核取代反应第四章:醇、酚和醚4.1 醇的结构和性质4.2 酚的结构和性质4.3 醚的结构和性质4.4 醇、酚和醚的合成反应第五章:碳氧化合物5.1 酮的结构和性质5.2 醛的结构和性质5.3 羰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5.4 碳氧化合物的应用第六章: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概念6.1 生物大分子的定义与特点6.2 生物大分子的分类与功能6.3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活性关系6.4 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第七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7.1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7.2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7.3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与空间构型7.4 蛋白质的功能与活性调控第八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8.1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8.2 核酸的一级结构8.3 核酸的高级结构与功能8.4 核酸的生物合成与调控第九章:糖类的结构与功能9.1 糖类的分类与命名9.2 糖类的结构特点9.3 糖类的生物合成与降解9.4 糖类在生物体中的功能与应用第十章: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与调控10.1 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0.2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10.3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在生命过程中的意义10.4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补充和说明:有机化合物是生命体系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其共同特点是都含有碳元素,并且通常还包含氢、氧、氮等元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复杂多样,包括碳链、碳环、功能团等。
它们在生物体内外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能量储存、信息传递、结构支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中的糖类和脂质,由于有机化合物都是碳化合物所有在介绍糖类之前先重点讲解了碳骨架,为之后学习糖类、脂质、蛋白质等奠定知识基础。
在次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内的分子、离子及无机物,对细胞内的化学组成成分有一定的了解,而本节课介绍的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为细胞内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
同时又为后续学习细胞器、酶、光合作用等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糖类和脂质并不陌生,生活中也经常接触糖类和脂质,但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内对于糖类的化学结构以及糖类、脂质的分类并没有鲜明的认识,从而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解决认知上的缺失。
本节课的学生已经是高中二年级,其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逐步提高,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结合学生以上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锻炼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2.描述糖类和脂质的功能。
3.举例说明糖类和脂质的种类
【能力目标】
1.以小组合作形式学习脂质,锻炼了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糖类和脂质的功能,了解摄取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饮食观念。
2.通过对糖类和脂质的结构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碳原子形成的几种结构
2.糖类的结构和脂质的功能
教学难点:
糖类和脂质的结构
教法选择:
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教学法,并结合自辅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较抽象,而高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在逐步形成,所以我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
由于学生个人探究脂质的结构超出了其能力范围,所以采用合作教学法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
课时安排:本小节共五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时间45min
教学内容:
多糖:可以被水解产生多个单糖分子。
如:淀粉(米饭)、纤维素、糖
板书设计: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