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情况变化表年度

合集下载

罗天板栗的特色

罗天板栗的特色

罗田板栗的特色罗田板栗,名甲天下,栽培总面积达 4 万公顷,年产板栗 2 万吨以上,2006罗田板栗年产量已经高达3000万公斤,其产量、面积均居全国之冠。

产品以其果大,质优,价廉著称。

并且上市时间长,一般从 8 月底至于 11 月中旬均有板栗上市。

罗田板栗量多而质量好。

许多其他地方板栗,没有罗田这样的规模,也没有罗田板栗个大和营养价值高。

罗田板栗果仁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C、、B2等物质.所含蛋白质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

罗田板栗,商场价格已达八元。

罗田板栗的名气,也使许多中外游客不远万里,慕名而来。

美国澳本大学洛顿教授不远万里来罗田考察,他通过对罗田板栗品种的实地考察后认为,罗田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库”。

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山产栗”,这是鄂东大别山区罗田人民引以自豪的特产,得以致富的骄傲。

本县板栗在春秋、战国以前即开始有人工种植。

品种多,色味独特,产地分布于全县各地,但其产品对外销售均冠以“罗田板栗”。

罗田板栗果仁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C、B2等物质,所含蛋白质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

罗田板栗的独特品质和信誉,吸引了许多外国人,美国澳本大学洛顿教授不远万里来罗田考察,他通过对罗田板栗品种的实地考察后认为,罗田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库",并积极介绍美国企业界人士来中国罗田开发板栗系列产品。

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的专家曾20多次来罗田考察,对其板栗的品质惊叹不已.据说,日本将罗田板栗进口后进行加工处理,制成风味独特板栗食品,并称之为"人参果".毋庸置疑,罗田板栗已经走向世界。

罗天板栗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种桂花香树势中等,树冠张开,每枝着果球2个,每球平均有坚果2.5个,单果均重11.9克,出籽率40%。

果壳暗紫色,富有光泽,果肉黄色,味甜肉嫩,有桂醇香味,含蛋白质9.1%,淀粉42.7%,总糖含量35.4%。

舌尖上的罗田-罗田板栗

舌尖上的罗田-罗田板栗

近十年,罗田县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届“板栗节”,引起全国及世界广泛关注。罗田政府经过大力发展板栗等土特产产业,如免费给栗农提供树苗,提供技术援助等,已取得良好的效益。许多农民因栽培了板栗而致富,罗田也因此兴起了与板栗相关的加工企业,可谓一举多得。现在罗田板栗,载着“人参果”的盛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名扬天下。
进入秋季,刺球变得更大,刺也变硬,压弯了枝头。远远望去,就象只只大刺猬挂在树上,所以不能随便动栗球,不然会刺伤手。刺球颜色也变红,有时甚至外壳裂开,露出里面红色的果实,这表明板栗成熟了。在中秋节前后,可以采摘板栗了。此时山上就热闹了,只见山坡上,田野里,人们拿着长竹杆,将一个个的栗球敲下,那是采集他们的希望,那是回收他们劳动的成果,山区到处洋溢丰收的喜悦。在这个丰收的日子里,四海客商,有如云来。而且每年板栗上市时,也是中秋节和国庆节到来之时,可见板栗成熟,也正是个好时候,有如向全国人民献了一个大礼。
阎志在纽约街头发现罗田板栗并非偶然,罗田板栗早已香飘四海,走出国门,罗田板栗以全国第一产量,每年要出口到世界各地几千万吨,罗田板栗早已撒满世界各地,板栗是我们罗田奉献给世界的美味,是我们罗田人的骄傲。
板栗是我永远的记忆。每年板栗成熟时,老乡都会从家乡罗田带来很多板栗,使我一饱口福,吃后意犹未尽,感觉家乡板栗还是那么有味道,真是不愧“人参果”称号。我的家乡罗田,是全国有名的板栗之乡,板栗是家乡传统的土特产,量多、个大、味美,营养价值极高,早就被人们称为“人参果”。 一般板栗树从幼苗长到能结果,要四到五年时间,之间栗农要付出很多劳动,如施肥、嫁接、剪枝等。现在,只要一到我们罗田县,就可看到漫山遍野的板栗树,象大苹果园一样,很是壮观,板栗园已成了家乡的生态花园,是为当地旅游一景。罗田板栗产量,全国第一,据统计,全县板栗已发展到100多万亩,年产量可达一亿二千万斤,年板栗系列产值达到6.5亿元,即开始有人工种植。“罗田板栗甲天下”,也确实如此,罗田板栗量多而质量好。许多其他地方板栗,没有罗田这样的规模,也没有罗田板栗个大和营养价值高。罗田板栗果仁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C、、B2等物质.所含蛋白质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罗田板栗,商场价格已达十几元。罗田板栗的名气,也使许多中外游客不远万里,慕名而来。美国澳本大学洛顿教授不远万里来罗田考察,他通过对罗田板栗品种的实地考察后认为,罗田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库”。

罗田板栗产业能否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崛起?

罗田板栗产业能否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崛起?

罗田板栗产业能否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崛起?7月24日,《罗田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征求意见座谈会在罗田县政府会议室召开。

罗田县委副书记陈世龙、县人大副主任胡东春、县政府副县长张清振、县政协副主席陈云生等领导,县发改、财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负责人及各个乡镇分管领导参会。

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胜利等专家出席。

规划编制团队现场汇报了《罗田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以下简称《规划》)。

罗田县是“千年古县、特产名县、生态强县、旅游大县”,乡村振兴基础良好。

《规划》提出,罗田县要以生态引领、旅游引擎为抓手,以全域旅游、美丽乡村为落脚点,夯实全域发展基础,促进全域资源联动,构建“一心为源、枢纽强化,连廊构网、逐节分生,以柱为承、协同发展”的“一心、三廊、四柱”发展格局。

《规划》围绕罗田县乡村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提出发展措施:结合罗田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粮油、中药材、林果、食用菌等7个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农产品主产区及园区,集成一批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

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旅游与农业、体育、文化、教育、康养等融合,打造多主题旅游游线、丰富旅游产品,全面推进罗田全域旅游提档升级。

会上,参会代表一致认为,《规划》架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充实,充分地结合了国家政策及罗田实际,是深入调研了罗田乡村的成果。

各参会代表还从村庄布局、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乡村文化等角度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意见。

参会代表热议“罗田板栗振兴”罗田是全国板栗之乡、板栗第一县,2007年罗田板栗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罗田县板栗种植面积全国最大,产量远超其他产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近年来,罗田板栗品质下降、销售不畅、加工粗放、效益较差,导致栗农亏本、苗木退化,板栗产业处于亏损衰败的严峻局面。

振兴罗田板栗产业、保护罗田板栗名片迫在眉睫。

围绕《规划》提出的罗田板栗发展对策,参会代表展开了热议。

关于板栗产业化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罗田县为例

关于板栗产业化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罗田县为例

区域经济一、罗田板栗产业发展现状罗田县的板栗产业正逐步扩展壮大。

栽培面积从1985年的20万亩发展到2012年的105万亩,年产量从1985年的3220吨提高到2012年的68000吨,板栗年销售收入从1985年的0.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8.5亿元。

在板栗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板栗加工开发也得以迅速发展,初具规模。

全县先后建立板栗食品加工企业。

本县的板栗加工,起于建国后,至2010年,全县共有板栗加工企业250多家,2006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实现加工产值2亿元。

全县板栗加工品种主要有板栗罐头,板栗粉、板栗蜜钱、板栗酱等20多种。

二、罗田板栗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罗田板栗产业化发展总体上处于农业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如何加快罗田板栗产业化发展的步伐,真正实现从“罗田板栗生产带”向“罗田板栗产业带”的升级转型,真正形成“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是罗田板栗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看清罗田板栗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深加工环节产业化水平、附加值低板栗产业化的核心是产销一体化经营,任何一个环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罗田板栗种植以单个农户为单位,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管理。

板栗以简单加工为主,罗田板栗的加工主要还是在剥壳去衣、简单包装加工环节,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

(如图1)2、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但对于罗田板栗深加工企业来说,在创新方面明显不足。

目前,罗田板栗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在板栗罐头、速冻板栗方面,没有更多的新产品去吸引消费者。

没有发挥罗田板栗应有的优势,不能适应不同市场层次的需求,难以打造精品。

这也是罗田板栗在国际市场上与韩国、意大利等板栗主要出口国相比,板栗出口量多额小的原因。

3、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小板栗龙头企业带动是板栗产业化的有效组织模式之一。

罗田板栗企业规模不大,加工能力有限,创新意识薄弱,尚未出现一家能够真正整合罗田板栗资源、带动罗田板栗产业化发展的企业,而且这些企业与栗农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合作关系,对板栗的产量和质量以及价格没有起到真正的带动作用。

最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板栗经济强县1 精品

最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板栗经济强县1 精品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板栗经济强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板栗经济强县罗田县人民政府我县版图总面积321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2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55%,是个典型的山区县,也是个林业大县。

通过加快林业产业建设,先后获得了“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和“全国板栗优质丰产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使罗田成为全国有名的“板栗之乡”、“桑蚕之乡”、“茯苓之乡”和“甜柿之乡”。

多年来,我县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林业项目工程为依托,以林业科技为支撑,以经济增收为目标,着力推行板栗规模化种植和培植龙头企业,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板栗产业新格局。

到目前为止,全县板栗面积已发展到82万亩,2019年板栗总产量突破6000万斤,年创系列产值48亿元,分别占罗田农业总产值和罗田生产总值的396%和177%。

板栗对罗田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的贡献率分别达325%和326%,板栗已真正成为罗田强县富民的一大支柱产业。

在抓板栗产业发展上,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一、发挥区域特色,实行规模化种植罗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于板栗生长,群众自古以来就有栽种板栗的习惯。

更重要的是,板栗是罗田的一个特色产品,竞争优势明显。

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把板栗作为林业的一大主导产业来抓,并抓住了全国板栗商品基地县建设和国家大别山科技扶贫的机遇,开始加快板栗了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从90年代初开始,我县充分利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和“林业绿色致富工程”等林业项目工程的带动,迎来了我县板栗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

县委、县政府理清发展思路,把板栗摆上罗田三大支柱产业之首,当作罗田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来抓,把加快规模化种植作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来抓。

按照“扩大规模、扩充优势、壮大基地”的原则,先后出台了种苗补助、造林补助、税费补助和贴息补助等扶植政策,并不断稳定现有林权,明晰产权制度,进一步解放了广大群众思想的束缚。

发展板栗产业 壮大山区经济

发展板栗产业 壮大山区经济

保鲜库 和板栗食 品厂 ,并生产出全国 第一批板栗糖水罐头 ,拉开了罗田发
展板栗产业 的序幕。 在历届县委 、 县政府 的领导下 , 经 过全县人 民不懈的努力 ,板栗 已成为 罗 田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 2 0 年 至 07 底, 全县板栗面积发展到 9 5万亩 , 总产
量已达 3 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 国 _ 5
县年板栗加工能力达 1 . 5万吨。
农 财 与 务0年 1 9 村 政 财 28第1 o 期
理财经纬
相结合 , 注重培植专业大户 、 专业村组
和专业乡镇 ,逐步实现 “ 一村一品” 、


推广。罗田县与湖北省农科院合作编 写并 出版 了 《 板栗栽培技术》,自行 编印了 编 产栗园建设技术》 《 、 罗田 县板栗品种区域规戈 、 《 罗田县板栗
小打小闹向集 中连片 、 规模开发转变 , 由速度数量 型向质量效益 型转 变 , 由
单纯依靠 乡镇 、村组建基地 向部门参 与全社会办基地转变 ,从而在较短时
期 内形成乡乡镇镇有基地 、村村组组 有栗场 、 家家户户有栗园的发展格局 。 到 目前为止, 全县已建成 1 0万亩以上 的连片板栗经济带 3个,00亩以上 10
脱贫致富之路。 他在调查研究之后 。 明
布局 ,在 全县建成 了各具特色 的三大 商品板栗 区,特别是重点建设 的凤 山 镇至九资河镇 的百里板栗经 济带 , 网 络 4个 乡镇 , 面积 1 亩 , 总 2万 年产板
栗 07万吨 。 . 二是生产专业化。 坚持基
确指示罗 田要充分发挥山区的资源优 势, 将蚕丝 、 板栗 、 甜柿 等名 特产品发
生产周年管理月历》 等资料 ,免费发
四是抓好板栗销售 。县里拿出专项资

表1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情况变化表年度

表1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情况变化表年度

湖北省罗田县板栗产业化扶贫工程湖北省扶贫办一、罗田县概况及其确立板栗产业化扶贫战略的背景罗田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是一个集山区、库区、穷区于一体的贫困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县共辖12个乡(镇),411个行政村,总户数15.2万户,总人口60万人,土地面积321万亩,其中林地220万亩,森林覆盖率66.9%,林业资源丰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罗田县为了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曾积极推动马头羊、苎麻等产业开发,然而,由于种养习惯、技术和基础条件诸多方面的存在缺陷,难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格局,没有产生经济效益。

随后,罗田县及时调整了产业发展方向,在华中农学院、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究机构42位专家以及罗田县40多名科技人员共同参与下,对全县经济条件、资源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评估,最终根据罗田县的气候条件与资源状况确定板栗种植作为全县农村地区的主导产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罗田县板栗产业已经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全国知名的“板栗之乡”。

到目前,全县板栗种植面积82万亩,年产量达3000万公斤,板栗相关产业年产值达5.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9.6%,对全县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2.5%和32.6%,使贫困状况大为缓减。

二、罗田县板栗产业化扶贫战略的实施过程指导思想:统筹兼顾,合理规划,突出重点,注重科研,产业发展与减贫相结合。

(一)加强基地建设,扩大产业规模多年来,该县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坚持“统一规划、分区布局、连片开发”的方针建设板栗种植基地,逐步扩大基地规模,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

罗田县建设板栗种植基地的思路是:巩固老区,发展新区,实现连片开发。

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了“三化”,即:(1)布局区域化。

根据地域气候条件、板栗生长特性以及现有优势,建成三个商品板栗区:县南早熟品种板栗区、县中中熟鲜果高效板栗区和县北晚熟品种保鲜板栗区;(2)生产专业化。

湖北罗田县板栗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湖北罗田县板栗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湖北罗田县板栗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胡艳生;江砥【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罗田县板栗产业生产的特点,并指出了罗田县板栗产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实行良种区域化;重视栗园基地建设,提高板栗质量;加大对板栗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板栗技术推广水平,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创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0(009)009【总页数】3页(P90-91,164)【关键词】板栗产业;产业化生产;区域经济【作者】胡艳生;江砥【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罗田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南麓,版图面积2,114平方公里,人口60万。

罗田县是板栗的原生地之一,中国南方板栗中心产区,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

罗田板栗以果大、质优而闻名,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适生环境,赋予罗田板栗独特的风味品质。

罗田县已建成了100万亩板栗基地,年产鲜栗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板栗产量与面积均居全国首位,被誉为“全国板栗生产第一县”。

(一)板栗资源丰富,品种优良。

罗田板栗是我国南方板栗代表品系,果实大、色泽亮、口感脆嫩、味香甜,具有菜食和加工的双重特性。

全县主栽品种有六月暴、八月红、桂花香、羊毛栗、九月栗等17个优良品种。

罗田板栗一般为一球三果,两边均为半园形,中果为扁圆形。

果色多为褐色、红色、红褐色,果壳薄,果仁外观多是金黄色,色泽亮丽,果肉白色,脆嫩,香甜可口,并具有自然的桂香香味,尤其以“桂花香”品种香味最为浓郁,享誉全国。

罗田板栗属菜栗型,较北方板栗果型大,更适合于加工。

罗田板栗与南方其它产地板栗相比,具有糖分含量高,淀粉含量低的特点,因而糯性强,口感好。

(二)重视板栗基地建设,基地规模逐步扩大。

罗田县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连片开发建基地。

走进家乡特产——板栗

走进家乡特产——板栗

罗田板栗的种植技术
• ..\板栗视频\种植板栗栽培技术8.f4v
罗田板栗的营养价值
• 罗田板栗果仁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 及维生素A、B、C、B2等物质,所含蛋白质比大米高 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
• 罗田板栗的独特品质和信誉,吸引了许多外国人,美国 澳本大学洛顿教授不远万里来罗田考察,他通过对罗田 板栗品种的实地考察后认为,罗田是"世界板栗的基因 库",并积极介绍美国企业界人士来中国罗田开发板栗 系列产品。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的专家曾20多 次来罗田考察,对其板栗的品质惊叹不已.据说,日本 将罗田板栗进口后进行加工处理,制成风味独特板栗食 品,并称之为"人参果".
• 发展机遇
• 市场前景广阔。板栗不仅色鲜味美,而且营养丰富,是鲜食佳 品。作为夏秋时令果品,板栗历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罗田板栗 品质优良,食用和加工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新 农村建设契机。罗田县以建设新农村为切入点,加大了对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改善了栗园和村民居住环境;鼓励和动 员村民投劳投资,对全县道路进行改造和硬化,并在道路两旁 种植板栗,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交通状况,为农民的生产生活 创造了良好条件。
人平收入 (元) 325
509
677
1059
年度
1995 2000 2005
人平收入 (元) 1255
2025
2495
罗田板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自然灾害频发。 • 基地管理粗放。 •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 保鲜、深加工技术落后。 • 市场竞争愈来愈烈。 • 国际市场开拓不够。
副总理在罗田板栗园
罗田板栗的功效及作用
温馨提示
以下人群栗子不宜多食:

思考:罗田板栗面积、产量全国第一的自然优势有哪些?

思考:罗田板栗面积、产量全国第一的自然优势有哪些?

材料一:罗田县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

到目前为止,全县板栗面积已发展到92万亩,其中板栗挂果面积40万亩,年产量达到7000万斤,年创板栗系列产值5.5亿元,并探索出了一条板栗产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之路,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全国板栗优质丰产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等称号。

板栗为喜光果树,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均要求充足的光照,尤以开花期和幼果发育期更要光照充足,空气适度干爽,以利开花坐果。

若光照不足,树冠直立向上,叶薄,枝梢生长差,绿叶层薄,花芽分化不良,落果严重,平面结果,产量低。

板栗品种群不同,对温度的要求有差异。

南方品种群要求年平均气温15~17℃,生长期平均气温21~24℃,开花期需要17~25℃,低于15℃或高于27℃均影响授粉受精和坐果。

冬季不低于-9~-10℃。

南方栗较耐湿,分布区年降水量多在1000毫米,甚至2000毫米以上,但以年降水量在600~1400毫米为好。

秋旱常造成果实发育不良,甚至“空苞”,也是南方栗区的不利气候因素,需防旱保湿;成熟前若降雨过多,易落果也降低品质和耐贮性。

从栗的结果及品质看,以雨量较少而日照充足的地区栽培为有利。

最适于栗树生长的土壤湿度为20%~40%,若10%即生长停止,9.3%时即呈现凋萎。

板栗对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其适宜的年平均气温为10.5—21.7℃,如果温度过高,冬眠不足,就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气温过低则易使板栗遭受冻害。

板栗既喜欢潮湿的土壤,但又怕雨涝的影响,如果雨量过多,土壤长期积水,极易影响根系的生长。

因此,在低洼易涝地区不宜发展栗园。

板栗对土壤酸碱度较为敏感,适宜在PH值5—6的微酸性土壤(例如:红壤)上生长,这是因为栗树是高锰植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活化锰、钙等营养元素,有利于板栗的吸收和利用。

思考:罗田板栗面积、产量全国第一的自然优势有哪些?材料二:板栗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湖北特产食品,但是,我县板栗生产总的效益是不高的。

罗田县板栗产业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罗田县板栗产业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Ab ta t L c t d i b e mo n a n a e , o i n c u t Hu e r v n e p o u e h r y t o s n o s o s r c : o a e n Da i u t i r a Lu ta o n y, b ip o i c r d c s t i t h u a d t n f
维普资讯
2 0 . 0 62
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9
罗 田县 板 栗 产 业 化 若 干 问题 的探 讨
涂 炳坤 ‘ 舒 常庆 ‘ 吴 强 ‘ 徐 向 阳‘ 黄 柳 林 ∞ 雷 潇∞ 张 仕 辉 ∞ 。 ’ ’
407 ; . 3 0 0 2 湖北 省 科 技 局 武 汉 460) 3 6 0 400 ; 3 00 ( . 中农 业 大 学 园 艺林 学 学 院 武 汉 1华
大 别 山区是我 国板 栗 主产 区之 一 , 栽培 总 面 其
积 占全 国板栗 总 面积 的 1 4 板 栗 坚果 产 量 占全 国 /,
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为 了促使板栗生
产更好 地适 应市 场 经济 的发 展 , 促使 罗 田板 栗 产业
化步入 可持 续发 展 的 良性循 环 , 必须 在现 有经验 的
板栗 总产量 的 i5 / 。地 处 大 别 山 腹 地 的湖 北 省 罗
田县板 栗栽培 面积 4 8万 h , . m 近年 来 湖北省 罗 田 县年产板 栗约 3 0万 t 右 , . 左 是我 国南 方重 要 的板
基础上 , 静客 观 地 审 视 板 栗 生 产 现状 , 对 罗 田 冷 针 县板栗 产业 化 中 的若 干薄 弱 环 节 , 析 问题 , 分 明确

2024年板栗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板栗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板栗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板栗作为一种常见的坚果类食物,具有营养丰富且口感独特的特点,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板栗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对板栗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市场发展的可能性。

2. 板栗市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板栗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目前,国内板栗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大的水平。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板栗市场每年以约5%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几年还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3. 板栗市场的消费者群体板栗的消费者群体主要分为两大类:国内消费群体和国际消费群体。

国内消费群体包括城市居民、乡村居民以及一些特定的消费群体,如老年人和运动员等。

而国际消费群体主要来自于一些对中国传统食品文化感兴趣的国家和地区。

这些消费者不仅对板栗的风味感兴趣,还对其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非常看重。

4. 板栗市场的供应链目前,板栗市场的供应链主要包括板栗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板栗种植主要集中在一些适宜生长板栗的地区,如河北、山东和江西等省份。

收购环节由一些专业的板栗收购商负责,他们通过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从农户手中收购板栗。

加工环节主要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两个环节。

初加工主要包括板栗剥皮和蒸煮等步骤,而深加工则包括板栗炒制、烘干和包装等。

销售环节则由各类销售渠道主导,包括超市、农贸市场和电商平台等。

5. 板栗市场的竞争态势目前,国内的板栗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有两类:一是国内其他坚果类食品,如核桃和杏仁等;二是进口板栗产品,如法国和美国的板栗制品。

这些竞争对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使得板栗市场的竞争形势相对复杂。

6. 板栗市场发展的潜力和挑战尽管板栗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潜在的挑战。

首先,板栗产业的供给侧结构还有待优化,需要加强研发和创新,提高板栗的品质和附加值。

其次,板栗市场面临着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挤压,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罗田县板栗产业生产调查

罗田县板栗产业生产调查

罗田县板栗产业生产调查
徐育海;蒋迎春;方波;张仕辉;方洪元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8(47)1
【摘要】罗田县板栗栽培面积从1985年的0.44万hm2发展到2006年的6.13万hm2,年产量从1985年的0.32万t上升到2006年的3.5万t,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市)之首,发展势头十分喜人,但同时又出现了许多问题.作者通过实地调研后,简要分析了罗田板栗产业的生产现状,着重调查了产业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可为罗田板栗产业可持续地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页数】4页(P67-70)
【作者】徐育海;蒋迎春;方波;张仕辉;方洪元
【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武汉,430209;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武汉,430209;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武汉,430209;罗田县板栗生产办公室,湖北,罗田,438600;罗田县板栗生产办公室,湖北,罗田,4386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4.2;S60(634lt)
【相关文献】
1.湖北省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J], 胡艳生;胡兰捷
2.湖北罗田县板栗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胡艳生;江砥
3.关于板栗产业化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罗田县为例 [J], 张小亿;闵伟
4.发展特色产业兴栗富民强县—罗田县推进板栗产业化的调查与启示 [J], 无
5.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J], 林云;晏绍良;李爱华;李金柱;夏建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田板栗深加工项目建议书

罗田板栗深加工项目建议书

罗田板栗深加工项目建议书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罗田县板栗深加工项目建议书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叶椭圆形,疏生刺毛状锯齿。

初夏开花,结具有密生刺球形壳斗,坚果2-3个生于壳斗中,9-10月份果成熟。

一般所说的板栗,指的是其果实。

板栗原产中国,它与枣、桃、杏、李同为中国古代五大名果之一。

板栗果实营养丰富,它的维生素丙(Vc)和胡萝卜素含量高于普通大米和面粉的30余倍,故素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之美称。

新鲜板栗含水分50%、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40-42%,纤维素,此外还富含维生素和Ca、P、Fe、K等矿物质。

其营养全面丰富,对脾胃有保健功能,板栗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粉质细腻、香糯可口,风味极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被称为“干果之王”、“营养之冠”。

按药食同源之说,板栗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唐代名医孙思邈记载:“栗,肾之果也,肾疾宜食之。

”明朝李时珍在其医学巨着《本草纲目》中对板栗的药用价值也有详细的论述:“咸湿益气、厚肠胃、补肾气。

”民间有许多将栗果、栗楔、栗扶、栗壳、栗花等用于治疗疾病的验方,其效果非常不错。

目前中国板栗生产发展很快,在很多地方板栗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选择。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科技部和湖北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以罗田县为中心的大别山地区及其外缘地区各县市的板栗发展迅猛,形成了“罗田板栗带”,总面积超过300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板栗版块。

2、罗田及其板栗资源概况罗田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自古就有养蚕、放蜂、种栗的传统,“蚕吐丝、蜂酿蜜、树结油、山产栗”是罗田人民引以自豪的特产,得以致富的骄傲,特别是罗田板栗名甲天下。

据记载,罗田板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通过历代选育,其品种十分优良。

全县现有18个品种,大果型、中果型、小果型,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兼具,基本含盖了国内优质板栗品种,其中桂花香、六月暴、八月红、羊毛栗等品种为世界名优板栗品种,桂花香板栗在第四界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

罗田县板栗低产林成因及其改造技术

罗田县板栗低产林成因及其改造技术

罗田县板栗低产林成因及其改造技术方洪元;晏绍良;查玉平【摘要】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以其气候适生范围广,耐瘠薄特性,成为国内栽培最广泛的经济林树种之一。

在一些板栗主产区出现低产栗林,平均产量不足80kg/666.7m2。

同时,近年来板栗收购价格增长远落后于CPI增长,存在板栗单产低、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严重挫伤了栗农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制约了板栗生产的发展。

【期刊名称】《湖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3页(P76-78)【关键词】板栗生产;低产林;改造技术;罗田县;成因;经济林树种;适生范围;收购价格【作者】方洪元;晏绍良;查玉平【作者单位】罗田县林业局;罗田县大崎林业站;罗田县林业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4.2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以其气候适生范围广,耐瘠薄特性,成为国内栽培最广泛的经济林树种之一。

在一些板栗主产区出现低产栗林,平均产量不足80kg/666.7 m2。

同时,近年来板栗收购价格增长远落后于CPI增长,存在板栗单产低、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严重挫伤了栗农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制约了板栗生产的发展。

根据主要产区板栗生产现状,把处于盛产期,产量低于100 kg/666.7m2 的板栗林作为板栗低产林。

以罗田板栗为对象,对板栗低产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采取边试验边推广的方式,进行了一定范围的低产林改造,取得了一些技术经验。

1 板栗低产林表现及成因分析(1)过密封行。

大部分板栗低产林都处于过密封行状态,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差,挂果性状表现为仅树梢挂果和林分表层挂果。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板栗矮、密、早、丰栽培模式大量推广应用,大多数板栗园板栗定植密度为56 株或74 株/666.7m2,即株行距3m×3m 或3m×4m。

板栗属强阳性树种,具有树冠外围结果和壮枝结果的习性,由于板栗枝梢生长量大,幼树树冠扩展速度快。

罗田板栗

罗田板栗

罗田欢迎你板栗之乡罗田板栗•罗田板栗,栽培总面积达4万公顷,年产板栗2万吨以上,2006罗田板栗年产量已经高达3000万公斤,其产量、面积均居全国之冠。

产品以其果大(特级板栗每公斤40粒以内),质优(所产板栗颜色鲜艳,营养丰富,极耐贮藏),价廉(每公斤价5—10元,分级销售,依质论价)著称。

并且上市时间长,一般从8月底至于11 月中旬均有板栗上市,同时还有优质苗木出售。

基本介绍•罗田板栗量多而质量好。

许多其他地方板栗,没有罗田这样的规模,也没有罗田板栗个大和营养价值高。

罗田板栗果仁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C、、B2等物质.所含蛋白质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

罗田板栗,商场价格已达八元。

罗田板栗的名气,也使许多中外游客不远万里,慕名而来。

美国澳本大学洛顿教授不远万里来罗田考察,他通过对罗田板栗品种的实地考察后认为,罗田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库”。

板栗品种•桂花香•九月寒•乌壳大油栗•中果早栗•油栗•浅刺大板栗•深刺大板栗•大果中迟栗•中果中迟栗•羊毛栗•六月苞•红光油栗•乌壳栗•中迟栗•锥栗•茅栗板栗栽培管理•嫁接•嫁接分枝接和芽接两种:枝接有劈接、切接、切腹接、舌接和插枝接;芽接有带木质“T”形芽接和嵌芽接。

按嫁接类型分:一是苗田嫁接,以切接、舌接、嵌芽接、芽苗贴接为主,集中管理,矮化密植,将需8年才能受益的劈接改为当年结果、3年受益的苗接迁种新法。

1985年苗接板栗苗900多万株,除本县种植外,还销往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二是幼树大砧嫁接,造林后3至4年,砧木长到3至5厘米粗时嫁接,多采用劈接和皮接法;三是高接换种,即改劣换优,凡品种差的老树均进行高接换种,将旁枝条修剪短截,改善光照,集中养份,促进结果率的提高,每株最多接40头,采用劈接和插皮接法。

•施肥•1984年以前本县农民种植板栗主要施用自然肥,有的没有施肥习惯,任其自然生长。

省科委和县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板栗种植研究,认为板栗空苞率高和雌花少,座果率低的主要原因分别是缺硼和缺磷所引起的。

罗田县板栗低产林改造及经济效益分析

罗田县板栗低产林改造及经济效益分析

罗田县板栗低产林改造及经济效益分析作者:晏绍良 向珊珊 徐向阳 李金柱 李爱华来源:《湖北林业科技》2016年第06期摘要:在分析罗田县板栗低产林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5种低产林类型及分类改造试验结果。

改造试验结果得出,低产林用良种穗条嫁接换种后,第4~5 a能达到丰产水平,经济效益增加最高;密林疏伐改造将栗林密度控制在30~45株/667 m2,恢复产量见效快;整形修剪增产明显,能有效调节板栗大小年,实现稳产。

生产中低产林因其不同的形成原因,成为多种类型的综合体,需各种改造技术组合使用,达到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板栗;低产林;改造中图分类号:S6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6-0025-04Low Production Forest Improvement and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on Chestnut in Luotian CountyYanShaoliang(1)Xiang Shanshan(2)Xu Xiangyang(1)Li Jinzhu(2)Li Aihua(2)(1.Luotian Bureau of Forestry IndustryHuanggan436600; 2. 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Wuhan430075)Abstract: In this paper low production chestnut forest in Luotian county was divided into 5 types, the improvement tests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grafting improved varieties, the forest can reach to high level yield in the 4th to 5th year, which increased the most economic benefit;The density thinning in jungle should be controlled in 30 to 45 plants per 667 m2; pruning can also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adjust alternate bearing effectively. Every low production forest of chestnut caused of its different forming reason is a complex of several types, and it need the combination of those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maximizing the benefit.Key words:Castanea mollissima;low production forest;improvement湖北省罗田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是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传统分布区,现有板栗品种17个,素有“板栗基因库”之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罗田县板栗产业化扶贫工程
湖北省扶贫办
一、罗田县概况及其确立板栗产业化扶贫战略的背景
罗田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是一个集山区、库区、穷区于一体的贫困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全县共辖12个乡(镇),411个行政村,总户数15.2万户,总人口60万人,土地面积321万亩,其中林地220万亩,森林覆盖率66.9%,林业资源丰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罗田县为了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曾积极推动马头羊、苎麻等产业开发,然而,由于种养习惯、技术和基础条件诸多方面的存在缺陷,难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格局,没有产生经济效益。

随后,罗田县及时调整了产业发展方向,在华中农学院、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究机构42位专家以及罗田县40多名科技人员共同参与下,对全县经济条件、资源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评估,最终根据罗田县的气候条件与资源状况确定板栗种植作为全县农村地区的主导产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罗田县板栗产业已经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全国知名的“板栗之乡”。

到目前,全县板栗种植面积82万亩,年产量达3000万公斤,板栗相关产业年产值达5.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9.6%,对全县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2.5%和32.6%,使贫困状况大为缓减。

二、罗田县板栗产业化扶贫战略的实施过程
指导思想:统筹兼顾,合理规划,突出重点,注重科研,产业发展与减贫相结合。

(一)加强基地建设,扩大产业规模
多年来,该县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坚持“统一规划、分区布局、连片开发”的方针建设板栗种植基地,逐步扩大基地规模,
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

罗田县建设板栗种植基地的思路是:巩固老区,发展新区,实现连片开发。

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了“三化”,即:(1)布局区域化。

根据地域气候条件、板栗生长特性以及现有优势,建成三个商品板栗区:县南早熟品种板栗区、县中中熟鲜果高效板栗区和县北晚熟品种保鲜板栗区;(2)生产专业化。

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专业化生产相结合,培植专业大户、专业村组和专业栗场,实现集约化经营。

目标是建成10个板栗专业示范基地、100个板栗专业村、1000个板栗专业场、10000个板栗专业大户,做到乡镇有基地、村组有栗场、家户有栗园。

目前,全县已建成500亩以上连片板栗基地750个、年产量过250万公斤的乡镇7个,年产量过15万公斤的村78个,年产1500公斤以上收入过万元的农户达到5000多户。

具体发展情况见表1。

(3)管理企业化。

基地建设实行“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验收,加强水、电、路的综合配套;基地管理实行“四个一”的模式:一个基地、一个栗场、一套班子、一套承包经营管理办法,实施企业化管理。

近期,罗田县还提出板栗产业“三个一”的目标,即:到2008年全县板栗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过5000万公斤,相关产业产值过10亿元。

(二)狠抓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条
搞好板栗精深加工,开发板栗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是推进板栗产业化扶贫进程的重要环节。

在这方面,罗田县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发展龙头企业。

以县板栗食品厂为基础,联合全县181家加工企业,组建了罗田板栗食品集团公司。

同时,从2003年开始,先后引进山东绿润集团、辽宁君澳食品公司等板栗加工企业。

全县板栗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2)进行产品研发。

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开发力度,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由初级食品加工向栗壳等副产品加工拓展,形成食品、饮料、食用菌、化工四大系列产品十多个品种,延伸了板栗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3)建设市场。

目前已建成大别山板栗市场交易中心和12个乡镇专业市场,并建立了市场信息发布网络,板栗产品行销全国,并出口欧美、日本、台湾及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与地区。

罗田县还连续举办两届国际板栗食品交易会,吸引了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板栗专家及客商参会,极大提高了罗田板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之真正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板栗销售集散地和交易中心;(4)优化经营环境。

每年板栗上市前,工商、税务、财政、林业等部门在销售网点联合办公,实行收税项目、标准、政策依据、举报投诉电话“四公开”,一次性出具完税(费)证明和放行手续,严禁重复收税(费)和搭车收费。

同时加大市场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效益。

一是组织板栗科技攻关。

全县已累计投入板栗科研经费500多万元,联合国内外知名的板栗专家和科研院所,先后成功地完成了“降低板栗空苞率增产技术”、“板栗增雌减雄技术”等17项板栗攻关课题,取得了11项科研成果。

二是健全科技服务网络。

按照“完善县级,充实乡级,健全村级”的方针,建立健全了三级板栗科技服务体系。


里专门组建了板栗生产办公室,乡镇成立了12个技术推广站,全县板栗专业科技人员达到180人。

与此同时,还成立了板栗专业协会,吸纳会员近2000人。

三是广泛开展板栗科技推广。

采取多种形式,先后举办了板栗生产经营培训班480多期,培训栗农近13万人次;组织编印《板栗科技》等科普书刊、资料20多种,印发25万册,免费发送到基层干部和栗农手中,开办广播电视专题讲座80期,拍摄板栗科教片9集,长期在农村巡回放映。

通过科技辐射,全县95%以上的栗农都掌握了从育苗、栽培、嫁接到储藏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科技对板栗产业的贡献率达50%以上。

(四)实施各项扶持政策
一是资金扶持政策,将农业发展资金、扶贫开发资金、板栗育林基金捆绑起来使用,重点扶持板栗基地建设;二是产业开发政策。

鼓励县内民营业主和外来客商参与荒山荒地开发,创办板栗产业实体,其税费一律按农业性企业予以优惠。

开发大面积荒山荒地的,可申报使用扶贫贴息贷款。

对外商外资来进行板栗深加工,兴办板栗开发企业的,在土地出让、资产处置、税费政策、扶持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照顾。

三是税费政策。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尽量降低收费标准。

除取消农户板栗特产税外,对其它有关税费实行定项限额、统一征收、分户结算、保持稳定,切实保护栗农和加工企业的利益,调动了全社会发展板栗产业化扶贫的积极性。

三、罗田县板栗产业化扶贫的效益
(一)经济效益
发展板栗产业有力地促进了罗田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使县级财政收入、生产总值大幅增长。

板栗产业从两个方面增加了贫困农民的收入。

一是为贫困农户提供了增收渠道,农民收入连年增长(见表2)。

全县参与板栗产业化经
营的农户达12.5万户,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0%,70%的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化扶贫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凤山镇李家咀村“板栗状元”文飞跃,发展种植板栗160多亩,去年产板栗1.6万公斤,收入6万多元,被评为县十佳科技致富青年。

大河岸镇高庙村原“欠债大户”方荣华,从1982年开始发展板栗生产,从板栗育苗、嫁接、加工、销售等环节入手,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现已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典型。

二是为贫困人口创造了就业机会。

全县10多家板栗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多种形式的相关企业100多家,吸纳了4000多名贫困户劳动力就业。

板栗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抑制了返贫现象。

板栗产业化经营的工农互促、市场调节、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功能,有效地分散降低农户的市场风险,步入产业化链条的农户的收入都能稳步增加。

(二)社会效益
罗田县现在种植板栗的地方,过去都是种粮不高产的荒坡地,这些地方农民的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通过大规模种植板栗以后,不少的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走上了小康之路。

全县约有30%的农户建起了小洋楼,90%以上的农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三)生态效益
罗田县通过林分改造、改梯建园、改土施肥、种植板栗、栗粮间
作和生物治理,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植被和森林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罗田县板栗产业化扶贫的几点启示
(一)发展适合贫困地区资源条件要求的产业是促进减贫的重要基础。

贫困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的不同情况,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成本低、价格廉等比较优势,构筑特色产业体系,才能达到以产业发展带动减贫的效果。

(二)将资源开发与市场经营有机结合是建立长效减贫机制的基本出发点。

必须大力培养市场主体,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培植精品名牌,以大龙头带动大基地,形成大产业,创造大效益。

(三)贫困地区产业开发要和科技创新与职业教育推广相结合。

科技是农业增长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必须按产业化的要求,强化科技攻关,健全科技推广与培训的体系,不断提高广大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

(四)通过产业化减贫要注重在资源开发与维护生态系统之间建立有效的平衡。

在产业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产业开发和环境保护并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