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精品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并能够掌握太阳对地球的三种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并掌握太阳对地球的三种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机制。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太阳模型、地球模型、水杯、放大镜、黑纸、太阳能电池等。
2.教学素材:有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太阳、地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并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思考。
步骤二:知识输入1.介绍太阳对地球的三种影响:光照、温度和能量供应。
2.解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原理: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供应者,光照可以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气和食物;温度可以使地球保持适宜的气温,维持生态平衡;能量供应可以驱动地球运动,使季节更替。
步骤三:实验探究1.实验1:太阳光的作用–参考教材P14,让学生实验太阳光照射植物的作用。
–准备一盆植物,将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的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太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实验2:太阳温暖的作用–参考教材P15,让学生实验太阳温暖的作用。
–准备两个水杯,一个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一个放在阴凉处。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水杯中水的温度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太阳温暖对物体的作用。
3.实验3:太阳能的应用–参考教材P16,让学生探究太阳能的应用。
–准备一块黑纸和一个太阳能电池。
–让学生将黑纸放在太阳光下,然后将太阳能电池放在黑纸上观察电池的变化。
–引导学生讨论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思考太阳能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2024年秋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6.1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单元
《创造与发明》
课题
1.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
1
核心 12.工程、技术与社会 概念
学习 内容 及要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5~6年级 ①知道技术包括方法、程序和产品等;知道发明的常用方法,举例说出一些典型的发明,知道发明会用到一定的科学原 理,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1.你认为解放军叔叔穿迷彩服的主要原因是( )。
A.迷彩服可以起到保护色的作用 B.迷彩服比较耐脏
C.迷彩服非常帅气
D.迷彩服比较流行
2.潜水员脚上戴的脚蹼是受(
)启发。
A.猫爪
B.鸭蹼 C.马蹄 D.鸟翅
3.旗杆、路边的路灯杆等都是空心的,模仿的是( A.大树干 B.树叶 C.水稻茎 D.玉米的根
难点 设计实验证实推测。 教学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扣,仿生图卡;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上课 教师自我介绍:
仪式 同学们好!
教学备注
……
观察导入[材料准备:PPT]
一、聚
谈话:你知道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吗?
焦(预
三 、研讨 和交流 (预设
5分 钟)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
1.提问:观察、探索自然事物有什么好处呢?
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
2.提问:当我们得到某种启示后要如何做呢?
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
3.提问:创造与发明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和变化? 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
意识。
一、选择题
四、练 一练
2024年秋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4.1地月系(教案)

5.月球正在以每年约( )厘米的速度悄悄远离地球。
A.1.8
B.2.8 C.3.8 D.4.8
一、判断题
1.牛顿经常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和深入地研究。 () 2.牛顿的猜想1,可能是地球给苹果施加了向下的拉力。( ) 3.有了万有引力,月球就不会离开地球。( ) 4.月球没有逃离地球是因为它自己在旋转。( ) 5.牛顿的猜想2,拉住月球使它不能逃离地球的力,和拉住物体使它落 向地面的力,也许是同一种力。( )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C 1.√ 2.√ 3.× 4.× 5.√
五、整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 惯。
地月系
六、板 书设计
万有引力
准备 学生:地球仪,塑料球,线;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上课 教师自我介绍:
仪式 同学们好!
教学备注
……
一、聚 焦(预 设5分
钟)
观察导入[材料准备:PPT] 谈话:每天我们都能看到月球总是围绕着地球转,月球为什么不像 流星一样坠落下来?月球又为什么不逃离地球呢?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可能是某种力量拉着月球。
三 、研讨 和交流 (预设
1.提问:是什么力量让月球紧跟地球“不离不弃”? 2.提问:你认为牵引月球公转做运动的“绳子”是什么呢? 3.提问:物体的重量与万有引力有关系吗?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 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 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 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
5分
意识。
钟)
一、选择题
1.地球与( )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学习导入: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
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共86页)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赠送下册精品教案汇总

(共86页)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赠送下册精品教案汇总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学习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学习导入: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
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___Unit 1: logy and EnvironmentLesson 1: A "Stubborn" Little TreeObjectives:1.Students ___.2.Students ___.Teaching Focus: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___ - geotropism。
hydrotropism。
___.___: ___ - geotropism。
hydrotropism。
___.___:Several bean seeds (or us types of seeds)。
tissue paper。
adhesive tape。
glass cups。
petri dishes。
two paper boxes of the same size and texture。
potted plant seedlings。
etc.___:I。
n:___ ___.II。
Do roots always grow downwards?1.Pose the research n: Do roots always grow downwards?2.Group n: ___ some bean seeds。
Can you design a research plan within your group?3.Report and exchange design plans。
The teacher guides students to refer to page 3 of the ___.4.___.___?1.Pose the research n.2.Group n ___.3.Report and exchange。
improve the plan.IV。
Do stems and leaves always grow towards light?1.Students design the plan.2.Report and exchange。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1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1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湘版科学六上教案(全册穿插版)新学期的话教学目标.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神秘的月球。
教学过程.新学期的问候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47人,分为8组,每组6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试卷内容略)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
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
7.播放: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编写时间9月3日执行时间9月日总序第(1)个教案教学目标.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
一.教学导入:.出示,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新学期的话教学目标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神秘的月球。
教学过程1、新学期的问候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3、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试卷内容略)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
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
7、播放课件: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训练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1、生物与环境:此单元包括“一棵顽强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假如大树都倒下”4课书,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观察、调查、阅读科技史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
2、营养与健康:此单元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与吸收”、“饮食与健康”3课书,围绕人的生存逐层递进地展开研究,主要的学习方法是问题驱动、实验、调查、测量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7课时。
3、地表变化的奥秘:此单元包括“地表在变化”、“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走近矿产”以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6课书,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判断和推理。
如: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生的变化,推想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推测煤的形成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8~9课时。
4、能量:此单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编排了“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打开能源宝库”5课书,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科技史、调查、制作、设计等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
5、月球:此单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2课书,旨在通过观察、猜想、阅读科技史、模拟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月球的奥秘,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
湘教版本小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教案全册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课设计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一棵“坚强”的小树第一课时教课目的:、能够坚持达成中长久实验察看,并做好察看记录。
、能主动参加小组的合作沟通。
教课要点:认识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征——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教课难点:认识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征——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教课准备菜豆种子(或许更多不一样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育皿、大小质地同样的纸盒2个、盆栽种物苗等。
教课过程:一、教课导入:二、活动根老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老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议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报告、沟通设计的方案,教师指引学生看教材第3页,认识实验设计典范,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着手组装装置。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议论,设计实验方案。
3、报告、沟通、完美。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报告、沟通、完美方案。
从“南橘北枳”提及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热爱大自然,乐于研究大自然的神秘。
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课要点:知道生物一定生计在必定的环境中,走开这个环境生物的生计将会遇到影响。
教课难点: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教课过程:一、教课导入1.教师解说:“南橘北枳”的故事。
二、活动检查各种水果的产地指引学生依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区进行简单分类。
发问: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走进池塘教课目的:知道食品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
知道食品链的基本特色。
教课准备: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资料。
教课要点:知道食品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教课难点:知道食品链的基本特色教课过程:一、教课导入二、活动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1、出示鱼、水虿、孑孓的图片,发问: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2、学生报告。
3、教师:聪慧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品关系摆列出来吗?三、指南车信箱池塘里的微生物1、学生阅读。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全册(完美版)

新学期的话教学目标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神秘的月球。
教学过程1、新学期的问候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3、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试卷内容略)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
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
7、播放课件:神秘的月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新教材】新版湘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湘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同步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1.1阳光下的植物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1.3保持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1.4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1雾和云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2雨和雪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2.3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3.2热能转换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3.3电能转换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3.4电磁转换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4.1地月系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4.2太阳系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4.3灿烂星空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4.4宇宙畅想曲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5.1桥梁招标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5.2桥梁投标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5.3建造桥梁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1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2手电筒的发明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6.3我的发明创意教学设计入 4.归纳整理:提问:同学们,这种变化让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5.回顾:水的三态变化,它们之间是如何变化的?引起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完成学习任务一。
6.小结:水的液态、气态和固态在温度改变的条件下能够相互变化,温度是影响水的三种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6分钟探究自然界的水循环1.谈话: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变化形成了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也是这样循环的吗?2.出示图片(蒸发现象)提问:地球表面的水会蒸发出水蒸气,水蒸气会去向何处呢?小结:蒸发出的水蒸气遇冷会凝成小水滴飘浮在空气中,低空处是雾,高空中是云。
3.出示图片(雾和云)提问:云层中的小水滴又会去向何处?小结:云层中的小水滴遇冷凝结,越聚越大越聚越多,形成雨降落下来。
4.归纳,整理:地面上的水会蒸发出水蒸气跑到空中,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成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云,当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大,会形成降水又降落到地面上,而后,地面上的水又会蒸发成水蒸气跑到高空中,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2024年湘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2024年湘科版(2021秋)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第一单元物质与材料课题1:物质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组成,了解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物质的组成- 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难点- 物质的微观粒子组成- 实验操作和安全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显微镜、样品、实验试剂等。
-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观察: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物质的样品,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微观结构。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观察结果,分析不同物质的组成。
4. 讲解与解释:教师讲解物质的微观粒子组成,解释实验观察结果。
5. 练习与思考: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对物质组成的理解。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课题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变化,了解物质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物质的基本性质- 物质的变化观察和分析教学难点- 物质变化的原理和原因- 实验操作和安全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样品、实验试剂、观察工具等。
-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基本性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观察: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样品,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基本性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观察结果,分析物质的基本性质。
湘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日期.9.14 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日期.9.21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学校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电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精品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1.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教学难点: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教学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三、活动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四、活动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2.从“南橘北枳”说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生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
教学难点: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教师讲解:“南橘北枳”的故事。
二、活动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引导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
提问: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3.走进池塘教学目标:1.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
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教学准备: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教学难点: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1、出示鱼、水虿、孑孓的图片,提问: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2、学生汇报。
3、教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列出来吗?三、指南车信箱池塘里的微生物1、学生阅读。
2、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假如大树都倒下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教学难点: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教学准备各种生物的头饰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活动假如大树全部倒下1、提问: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里生物的实物会发生什么?2.学生各抒己见。
3.玩游戏三,信息指南车自学四.谈收获五,想象没有树的情景六,环保建议第2单元营养与健康1.食物中的营养教学目标:1、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教学难点: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活动午餐吃了什么1、学生明确并统一本课中的食物分类方法:主食类、肉食类、蔬菜类、水果类……2、学生汇报各自午餐中所吃的食物。
3、将各自午餐中所吃实物分类记录在记录表中。
三、活动检验食物中的营养1、过渡: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我们所吃的各类食物在总量当中的比例,其实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2、提问:怎样检验我们的食物中是否存在这些营养成分呢?3、学生发表看法,教师作结:让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2.消化与吸收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
教学重点: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教学难点: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活动咀嚼馒头1、摆出问题: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
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3.饮食与健康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食用变质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教学难点:知道食用变质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活动安全饮食1、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给出的3种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变质的食品:认识到过期食品食用的危害性,提高自身保护意识。
如果误食变质食品,应及时治疗。
有毒生物制作的食品:含有剧毒成分的生物,对人体的危害就非常大了,甚至会造成死亡。
有毒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不明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
被污染的牲畜或粮食作物制作的食品:从动物、植物两个角度,说明被污染食物包括动物、植物。
这种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潜伏期长,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大,又不易被人所察觉,因此格外引人注意。
2、布置任务:课后调查,做好记录。
第3单元地表变化的奥秘1.地表在变化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
2.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探究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教学难点: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推测曾经发生的变化1、回顾以前所学知识:我们生活的球体——地球,陆地表面形态各样,植被各异。
2、出示化石标本,向学生介绍化石。
3、阅读教材第34页的内容,了解喜马拉雅山及人类科考中的发现。
4、提出问题:鱼龙化石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这是怎么回事?你们能推测出这个地带原来的地表情况吗?后来发生过什么变化?三、活动改变地表的力量1、思考:地表在变化,改变地表变化的力量有哪些?2、学生看教材第35页的两幅图,明白:修筑大坝引起的地表改变是一种人为的力量,泥石流引起地表的改变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力量。
3、学生自行推测并做好记录。
2 . 地震教学目标:1.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2.乐于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
3.愿意关注防震技术的最新成果。
教学重点:了解地震现象教学难点:了解地震现象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感受地震1、交待实验方法:让两个同学为一组,做两次模拟实验:一次是两个同学朝相反的方向拉一张纸,直到纸断裂;另一次是两个同学各拉筷子的一头,弯曲筷子直到折断。
2、学生实验。
3、推理分析: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纸被什么方向的力量拉断?当纸断裂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筷子在什么情形下被折断了?当筷子折断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能将实验和地震联系起来吗?纸和筷子相当于什么?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到的震动能让你想到什么?范意识。
3. 火山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2.知道火山的种类等常识。
3.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喷发现象教学难点:了解火山喷发现象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活动画火山图1、学生独立思考:你认为火山山体外形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是这种模样?2、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草图。
3、组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4、综合整理:由教师将交流中不同的火山山体外形画在黑板上。
并提出:到底火山喷发后形成什么样的地貌?三、活动“火山”喷发了1、阅读教材,了解模拟实验的过程。
明白:实验与火山喷发的共同之处。
2、教师演示实验。
3、观察喷发后的“火山”山体外形,验证各自的关于火山山体外形的推想,明了火山锥的形成过程。
4、比较分析模拟实验和火山喷发的异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5、提供资料再次验证,加深学生对火山喷发的认识。
4. 岩石也变化教学目标:1.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2.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
教学重点:认识到气温、水等都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教学难点:知道岩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永不停息地进行着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活动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1、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史这部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找出那时的人们用什么方法来破坏岩石。
2、学生讲出古人的方法。
3、讲述:我们也来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吧!4、学生简要说说我们怎么仿照古人做模拟实验。
成。
5. 走近矿产教学目标 :1.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
教学重点: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教学难点:了解煤的形成及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二、活动了解矿物1、出示: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
2、讨论:怎样观察和认识矿物标本?如:准备研究矿物的什么性质,需要哪些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怎样记录观察。
结果等。
3、教师给予相关提示:方法提示:观察前,告知学生一些常识,在研究矿物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条痕来观察矿物的颜色。
矿物的实际颜色和条痕颜色有一定区别,而条痕颜色才是矿物真正的颜色。
要看到真正的颜色,方法是用矿物在无釉瓷片上进行刻画,留下的痕迹颜色就是比较准确的矿物颜色了。
安全提示:在比较矿物硬度时,要提示学生主要安全,防止工具或矿石伤及自己。
记录要求:可以记录下矿物的颜色,形状,颗粒,硬度,光泽,条痕,磁性或观察时的其它发现。
4、学生观察矿物标本。
5、整理,组织学生描述观察的矿物特点。
三、活动推测煤的形成1、阅读资料2、分析推断,煤的形成。
将事实提出,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分析推断,煤在地下的四、阅读: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1.指导读图,说说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矿产资源。
2.学生阅读指南车资料。
3.让学生展开讨论:矿产资源的有限和人类的大量需求矛盾人们怎么调和?4.明白:矿产资源,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合理地利用,决不可乱采乱用。
教材最后安排学生五、拓展调查本地的矿产资源种类及其利用情况,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学目标:1.通过对围湖造田的利弊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教学难点: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提问:在改变地表形态的各种力量中,除了各种自然力量外,还有人为的力量,请大家列举人类的哪些活动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态?2、学生回答。
3、过渡:人类的活动只是改变了地表形态吗?有没有其它的影响?二、阅读指南车信箱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南车信箱提供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