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丝绸之路甘肃段三国古遗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丝绸之路甘肃段三国古遗迹
[摘要]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在这条丝路通道上,散落着无数三国古遗迹。行走在丝绸之路甘肃段,还可领略到当年魏蜀争雄的气息。
[关键词]丝绸之路;三国文化;历史遗迹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2-0029-02
一、丝绸之路概况
“丝绸之路”的概念由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首先提出,后经学者们使用完善,把从张骞凿空起直至元明时期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地中海沿岸各国之间以丝路贸易为媒介的交通统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这一概念遂成为1000多年来中西交往的代名词。
一般认为,丝绸之路大致可分为草原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通常所言的丝绸之路,多指陆上丝绸之路。概括地讲,就是从长安出发,经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进而连接欧亚的一条陆上交通要道。我国学者在表述这条交通要道的时候,又将其划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三个部分。东段是指从长安出发,经陇西高原、河西走廊至玉门关。根据丝绸之路的实际状况,又把东段划分为陇右段和河西走廊段两部分。我们采用惯常
说法,将长安看作丝绸之路东段起点,而陇右段是从长安到甘肃中部地区黄河一带的线路,从长安出发西行,因为需翻越六盘山、渡过黄河,这就给了丝绸之路陇右段路线选择的多样性。一般而言,主要路线有四条:第一条线路称作北线,古代叫回中道。由长安出发,经咸阳、宝鸡、陇县,从靖远地区渡黄河,西进抵达武威,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此道出巡。第二条线路统称中线,又称陇关道。由长安出发,经陇县、略阳(今秦安陇城)、平襄(通渭西)到达兰州地区,从兰州地区渡河,过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这条道路在古代不仅是商旅之路,也是重要的运兵之道。第三条线路统称南线,由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经天水、临洮、临夏,然后或北上至兰州渡河,或西行越黄河至西宁,经扁都口进入河西地区。第四条线路是明清时代才兴旺起来的线路,它从长安出发,经陕西境内咸阳、礼泉、永寿长武进入甘肃,在甘肃境内,经泾川、平凉,过隆德、静宁、会宁、定西、榆中到达兰州,渡河后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天水是丝绸之路陇右段南线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与关中地区有了直接交往,因其地处关陇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战略要冲。天水一带拥有丰富的三国历史文化资源,天水以西的临洮,天水以南的陇南一带,均留存有丰富的三国古遗迹。
二、丝绸之路甘肃段三国古遗迹
(一)祁山堡
祁山堡系诸葛亮伐魏屯兵之处,因与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有关而名扬四海。在所有关于三国的故事中,最让人充满遐想而又让人扼腕叹息的当属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地方即在祁山堡。
闻名天下的祁山堡,位于礼县祁山乡,奇拔险峻,四面如削,峰顶较为平坦,三面临崖,西面有门可进入城堡,城堡内有一弯曲小径可直达峰顶。《水经注》载:“祁山在蟠冢山之西七十许里,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据《三国志》之《诸葛亮传》、《张邰传》记载,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伐魏,街亭一战,孔明挥泪斩马谡,遂退兵汉中;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以木牛流马运,与魏将张邰战,射杀邰”。得胜后退守祁山堡。祁山堡有九个土丘,据传为诸葛亮驻兵之九寨。依历史记载来看,诸葛亮一生有五次伐魏的壮举,其中仅有两次出祁山。如此说,六出祁山仅是小说家的虚构。
关于祁山堡,近些年也是争论不断,一些地方史志工作者认为,祁山是位于礼县东的山脉,横亘于西汉水北侧,全长约25公里,祁山堡刚好处于祁山中部。
(二)街亭
街亭旧址位于今张家川县东恭门乡城子村。这里地处
陇山西侧交通咽喉要道,南面靠马谡当年所守之南山,山间古道尚存,古道附近还残存烽火台。街亭古城址依山而建。街亭西汉时称街泉县,《后汉书・郡国志》载:“略阳县有街泉亭,即故县。”《太平寰宇记》载:“街泉亭,俗名汉街城,即马谡败绩处,街泉废城在陇城东北六十里。”这一带的人基本都知道此地曾是三国古战场,说及1700年前的街亭之战,《张邰传》云:“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邰绝其汲道,击,大破之。”一些地方史志工作者认为,马谡兵败的主要原因是曹兵势大,蜀兵弱小,虽说诸葛亮带10万大军北上伐魏,但被分散在武都、祁山、天水等地,就连诸葛亮都被魏军牵制而无法分兵救援马谡。据相关专家的研究,诸葛亮先后十余次出兵陇右,最终收获实际并不大,究其原因是诸葛亮中了曹魏空城防御策略。因为曹魏只留空城给蜀兵,这样即使诸葛亮能够占有它,也得不到兵源、粮食等补给。大量的军需物资,不得不从蜀中运送。如此说,罗贯中的生花妙笔,只不过是移花接木而已。
(三)姜维墩
姜维墩位于临洮城外的东山山顶上,因为三国名将姜维在此点将而扬名。三国众多名将中,姜维无疑是一位极具悲剧性的人物。姜维在无奈之中被诸葛亮收于帐下,姜维接诸葛亮衣钵后,奉行的仍然是诸葛亮以攻代守的策略,多次出兵伐魏,期间,五攻狄道(今临洮)。临洮地方文史从业
人员有一个共识,姜维伐魏的主战场就在陇右,基本围着洮河流域展开,仅有一次出秦岭攻关中。其时,蜀魏对峙已有数十年,魏强蜀弱,蜀国实力不济,秦岭和祁山防线早已固若金汤。回想当年,诸葛亮北伐时,也仅有两次出祁山,对姜维而言,走祁山已成奢望。无奈之下,姜维选择攻取临洮,他想利用自己熟悉羌人的优势条件,先控制住羌人,然后再向东攻击曹魏,这似乎已经预示姜维的悲情结局。随着蜀后主投降,姜维在诈降后继续做着复兴蜀汉的美梦,最终失败被杀。
(四)阴平古道
阴平古道起于阴平郡,即今甘肃陇南文县老城所在地,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乡),阴平道系峡谷上所筑栈道。当年,邓艾父子先后于段谷(今天水西南)、候和(今临潭县西南)等地多次打败蜀将姜维,彻底打乱了蜀军的防御战略,邓艾随后又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术,偷渡阴平。阴平道以奇险著称,在万丈悬崖之腰凿孔插石条,在石条上铺成1米宽的路面。现存江岸崖壁上有多处石孔,最壮观的是在武都城东约20公里处的观风崖栈道孔遗迹。《三国志》记载:“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阴平道全长26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