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信息化:高性能还需软件支撑
深圳气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升级改造与应用
挡。
除此之外,在机房热管理中,也应该着重注意“局部热点”问题。
当前服务器在不断的向小型化、高效化、密集化方向进步发展,就会有热密度非常高的机架出现在数据中心内,而在机房内,这些高密度机架就能够形成局部热点,这样很可能会影响到制冷效率,一旦发生问题也会十分棘手。
(五)在机房内,应该为高热密度划出一片子区域。
以隔离高热密度机架,这样,就可以避免周围的低密度机架受到高热密度机架的影响。
在封闭的小范围内,实施针对性制冷,这样的效率高于全范围的制冷效率。
(六)运用内嵌式的制冷装置。
也就是在机架即直接装置制冷装置,能够对“热点”进行更精准的制冷。
(七)合理布局,应对“热点”。
当机房内有少量高热密度机架,应该令其在整个机房内平均分布,分散开来,不能聚集在一起,会影响工作。
五、结语未来我国工业发展的趋势就是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IDC机房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角色。
针对IDC机房的特点,与IDC机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多种节能技术,并不断发展新技术,选择耗能较低的设备、机房布局要合理等才能够真正实现IDC机房节能减排。
伴随IDC机房业务的不断迅速发展,应该加快研究开发新的节能减排技术,运用安全高效的节能减排技术,一步步将IDC机房节能减排的整体水平提高,让其变得更加节能,最后把在实际中更好的应用IDC机房,更加安全高效、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
作者单位:公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气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升级改造与应用文|罗红艳一、引言深圳气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位于深圳市气象局蔡屋围气象观测基地,建成于2011年初,采用曙光5000A刀片集群系统,共170台刀片服务器组成,峰值计算能力达到34万亿次,配有共享存储116TB,现在主要运行实时同化预报系统、四维实时数据同化系统、数值预报综合系统、临近预报决策平台、雷达数据处理等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和数值预报模式。
经过近几年运行发展,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效能逐年下降,设备宕机故障偶有发生,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不仅是业务发展需求,同时也是系统高效运行管理的要求。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8.25•【字号】鲁政发〔2022〕13号•【施行日期】2022.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鲁政发〔2022〕13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加快推进我省气象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山东“走在前、开新局”提供坚强支撑。
到2025年,建成系统完备、开放融合、协同创新、业态新型、高质普惠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重点区域预报空间分辨率达到百米级、时间分辨率达到分钟级,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超过90%,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92%,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气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到2035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与国民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走在全国前列,气象保障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经略海洋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能力大幅提升,气象综合实力全国领先。
二、夯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
优化和健全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形成“陆海空天”融合互补、点线面结合、布局科学的现代综合气象观测网。
气象信息化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气象信息化建设的挑战与机遇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浪潮中,气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它不仅能够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还能为社会经济发展、防灾减灾等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然而,在推进气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气象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数据处理与管理是一个关键难题。
气象数据具有海量、多源、异构等特点,包括气象观测数据、数值模式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等。
如何对这些庞大且复杂的数据进行高效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关。
数据质量的把控也至关重要,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数据可能导致错误的气象预测,从而影响决策的科学性。
技术更新换代快是另一个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算法、新的模型不断涌现。
气象信息化建设需要紧跟技术前沿,及时引进和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但这也意味着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
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气象数据涉及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一旦泄露或遭到恶意攻击,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如何构建坚实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气象信息化建设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此外,人才短缺也是制约气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因素。
既懂气象专业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培养和引进这类人才需要时间和资源。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气象信息化建设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气象数据的潜在价值。
通过对海量气象数据的深度分析,可以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提高气象预报的精度和可靠性。
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云计算技术为气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
借助云计算平台,可以快速处理大规模的气象数据,提高运算效率,缩短气象预报的制作时间。
同时,云计算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弹性配置,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调整计算和存储能力,降低成本。
统筹集约建设气象业务软件的指导意见
统筹集约建设气象业务软件的指导意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气象行业也逐渐向数字化转型。
统筹集约建设气象业务软件成为了业界的共识,提高气象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明确软件建设目标和需求在制定统筹集约建设气象业务软件的指导意见时,首先要明确软件建设的目标和需求。
这包括确定软件的主要功能和服务对象,以及针对不同的气象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只有明确了软件建设的目标和需求,才能确保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标准气象行业涉及的数据类型和数据源较多,因此建设气象业务软件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还需要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机制,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共享。
只有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标准,才能实现气象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三、优化业务流程和服务体验在建设气象业务软件时,需要优化业务流程和服务体验,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这包括简化操作流程、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化界面设计等方面的改进。
还需要不断优化软件功能和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只有优化业务流程和服务体验,才能实现气象行业软件的持续发展和应用推广。
四、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在建设气象业务软件时,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建立灾备机制、加强数据加密和权限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还需要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才能保障气象行业软件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使用。
五、推动创新发展和应用拓展在建设气象业务软件时,需要推动创新发展和应用拓展,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这包括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新技术,拓展软件的应用领域和服务范围。
还需要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提高软件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2024年气象信息化市场发展现状
气象信息化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气象信息化市场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气象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气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和传输的过程,以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
本文将对气象信息化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市场的特点和趋势,并总结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2. 市场特点2.1 大数据驱动气象信息化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
气象数据的采集量庞大且不断增长,包括温度、湿度、风力等多个指标,涉及到广泛的地理区域和时间范围。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供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使用。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数据,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度和时效性。
2.2 跨部门合作气象信息化市场需要跨越多个部门和行业的合作。
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需要与气象部门、通信部门、云计算平台等合作,以确保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存储。
同时,气象信息化的应用范围也涉及到农业、交通、能源、旅游等多个行业,需要与相关行业进行合作,提供定制化的气象解决方案。
2.3 科技创新驱动气象信息化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
新兴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的应用,为气象信息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性。
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气象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气象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气象数据的安全和可信度。
3. 市场趋势3.1 智能化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信息化市场正逐渐向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的气象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减少人工操作的成本和误差。
同时,智能化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进行预测和调整,提供更准确的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
3.2 个性化需求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增加,个性化的气象服务也成为市场的新需求。
例如,农业行业对气象数据的需求与其他行业不同,需要针对农业生产的特点进行定制化的气象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257信息技术与安全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ecurity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人们对各方面的期望与要求愈来愈高。
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促使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步融入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自然风云变幻莫测,令人捉摸不透,自古以来人们为了生产与生活对天气现象就有了一定的关注,建立了一些观测天气的方法。
现在随着气象因素对航天等重要领域的影响,还有“气象强国”等重要指示精神的提出,气象在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对气象预报等相关服务的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气与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天气不仅会对出行、消费等活动会造成影响,尤其是在物联网发达的今天,在影响交通的同时也会对物流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对一些竞技项目的胜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故准确的天气信息对人们来说至关重要。
将近年迎来爆发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气象行业能够有效的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预报的准确性。
1 人工智能技术1956年召开达特矛斯会议,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翰•麦卡锡在参加会议时人工智能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个说法[2]。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气象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天气预报相结合,美国与加拿大的专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开发出了针对灾害性天气现象的WILLARD 和SWIFT 智能系统,进而起到了优化预报结果的作用[6]。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算法的突破、计算能力的迅猛发展,以及海量互联网数据的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在21世纪10年代后迎来了蓬勃发展,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和核心。
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中,并引发了人工智能技术作用于气象领域的狂潮,研发了许多相关预报系统[3]。
新时期气象科技服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思考
新时期气象科技服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思考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民越来越关注气象方面的科技服务以及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气象服务不仅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也能够在防灾减灾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在针对新时期气象科技服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思考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气象科技问题发展引言随着我国的气象服务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度和播放形势都有了新的进步和提升,但是依旧存在一些漏洞,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改进,尤其是气象服务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气象信息,所以需要加强对气象服务的要求,提高气象业务的服务水平。
1新时期气象科技的主要需求对于现在的气象科技服务需求来说,首先需要气象科技的服务更加准确精细,内容要求更加丰富完整且全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与时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其次要求新时期气象科技服务更加及时,时代在飞速进步,社会在高速发展,在数据爆炸的背景下需要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能够达到日益发展的时代的要求;最后在创新方面对新时期的气象科技服务也有很大的要求,现代化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都比较快,气象科技服务也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播报形式和内容,使气象科技服务能够更加符合大众的需求,促进我国气象科技事业与时代共同发展。
2新时期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2.1气象科技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待提高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气象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并且在平时的气象播报准确性一般,快速发展的今天,迫切的渴望气象预报准确性有所提高,仍旧需要为了提高天气气象的准确性服务而努力,我国作为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还会因为气象灾害而导致许多人丧失生命,所以面对气象灾害的发生,依旧提高需要气象科技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2气象科技服务的精细化不高现阶段的气象科技服务服务依旧无法对地质、交通、环境、农业、林业、航空、水文、电力等领域进行专门的气象科技服务。
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的需求与发展
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的需求与发展1. 引言1.1 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的需求与发展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气象预报服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人们对个性化、定制化的气象预报服务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气象预报服务也将更多地与其他领域进行融合,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多元化的服务。
新时期的气象预报服务需要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在这样一个新时期,气象预报服务的需求和发展将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只有不断创新、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气象预报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用户对气象预报的需求气象预报服务在新时期变得越来越重要,用户对气象预报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用户希望能够及时了解天气变化,以便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和生活。
特别是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如农业、航空、海洋等,准确的气象预报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损失。
普通大众也希望通过气象预报服务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穿着和活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对气象预报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希望能够获取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气象信息,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一些用户可能关注空气质量、紫外线指数等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气象预报服务需要不断提升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用户对气象预报的需求是多样化且个性化的,他们希望通过更加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生活和工作。
气象预报服务需要不断创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2.2 技术和数据的发展在新时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气象预报服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技术和数据的发展是气象预报服务得以不断完善和提升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卫星遥感、雷达技术、气象探测仪器等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气象观测数据得以更加准确和全面地获取。
气象模型和数据分析算法也在不断优化和提升,使得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幅提高。
学习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心得体会:以更高水平现代化支撑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
学习《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心得体会:以更高水平现代化支撑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现代化水平反映着国家现代化水平。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3—2035年)》明确,到2025年,气象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
新发展阶段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牵引发展、多方协同发展的道路,把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贯穿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将智慧气象融入气象现代化建设各环节、各领域,以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支撑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
要“精”字当先,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监测是气象事业大厦的地基,要重点提高易灾地区、生态区、人口聚集区、粮食主产区的气象监测能力,加快实现风云气象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智慧协同,提升综合立体监测时空分辨率和全球气候变化监测能力;预报是气象业务的“龙头”,要发展自主可控的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逐步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全球气候异常的“五个1”精准预报能力;服务是气象业务的落脚点,要积极推进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基于场景、影响的气象服务技术,让气象服务按需精准送达,更贴合人民需求。
要涵养动能,加快提升气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科技创新是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经过70多年发展,我国气象事业实现由跟跑到跟跑和并跑并存、部分领域领跑,这充分凸显了科技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
要从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强烈的时代担当出发,瞄准国家发展需求、国际发展趋势、前沿发展水平,持续夯实气象科技基础研究根基,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进气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走向纵深。
这要求我们既要“十年磨一剑”搞好基础研究,又要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大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坚如磐石的恒心“啃硬骨头”,锻造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国之重器”。
气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气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了信息化建设,气象领域也不例外。
在气象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发展趋势需要研究。
一、气象信息化建设现状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先,气象信息化建设需要依托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如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以及数据存储设备等等。
目前,我国地方气象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还是较落后的,各地的设备配置和使用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
而国家级气象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但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2.数据应用方面在数据应用方面,气象部门开始逐步实现大数据应用。
通过对大量的气象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利用,可以提高气象业务的精度和效率。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包括中国气象局在内的一系列数据中心,但还存在数据规范化程度不高、数据安全管理薄弱等问题。
3.业务应用方面气象信息化建设的业务应用方面也是关键所在。
目前,气象部门已经基本实现了警报发布、气象预报、气象服务等业务的信息化,但在某些细节方面,如交互式气象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个性化服务的提供等仍需加强。
二、气象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1.数据智能化应用在未来的气象信息化发展趋势中,数据的智能化应用将成为主要方向。
目前,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气象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当中。
通过不断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智能化程度,可以为气象业务提供更为准确、精细的服务。
2.气象数据安全保障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数据安全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对于气象部门而言,气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未来的气象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加强气象数据安全保障的措施,包括数据加密、安全传输、权限控制等。
3.商业化应用拓展气象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拓展和商业化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通过气象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可以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更为精细化、定制化的气象服务。
可以开发基于客户需求的各种气象应用产品,并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商业化推广。
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内容
气象事业是一项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事业,其影响涉及到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针对当前气象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提出建言献策,以期能够为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献一份力量。
一、加强气象技术创新当前,气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气象预报和服务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气象技术的创新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需要加强气象技术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气象预报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二、推动气象科研能力建设气象科研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气象科研能力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
为了推动气象科研能力建设,需要加大对气象科研评台和人才的投入,促进气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气象科研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加强气象监测网络建设气象监测是气象预报的基础,而气象监测网络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气象服务的质量。
应加强对气象监测设施的建设,提高监测网络的覆盖率和密度,全面提高气象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能力,以保障气象信息的全面准确。
四、加快气象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气象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提高气象信息化水平,对于提升气象服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加快气象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气象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气象事业中的作用。
五、加强气象队伍建设气象队伍是气象事业的生力军,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不足等。
应加强气象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气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气象事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各方面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气象事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气象服务。
新疆气象局信息化发展现状评价
在新 时期 、 新形 势下 , 速提 升 新 加
其 它气象资源有效结合, 构建 一种具有 来就是将传统信息 ( 非数 字信 息 ) 转变 疆气象信息化水平 , 三个 方面需要 重 有
快速 反应 、 同作战 、 协 高效率 的气象 运 成数字信息 , 因此需要执行和制定 完备 点关注 : 一, 第 以服务 为导 向充分 整合
系列工作 ; 另一方 面 , 影响 到信 息技 4 发展远 景
气象信 息化就 是 以信息 化基 础设 数据 共享 、 数据 挖掘 、 业务 流程整 合等 信息利用率低 。 施 为手段,以气象信 息系统为载体 , 以
一
气象信 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 , 并和 术标准的执行效果。信息化建 设简单说
经过2 多年的信息 化建 设 , 0 新疆气 N T的气象业务。 E
服务为 中心”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 象局信息化水平达到历史新 高, 同时也 34 信息共 享程度低 .
原则。总 的来说 , 信息化是 一个长 期的 显露 出一些急需解决 的问题。 复杂 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技术进 步、 服 31 规划不够清晰 . 务提升 、 流程重组 、 结构调整 、 员素质 人 提高等方方面面。 2 发展历程
的 同时 , 气象事 业带来 了深刻 的变 结构调整 的需求越 来越 强烈 , 也给 突出表现 41 提升外部技术力量 的介入水平 .
化。从上世纪8 年代 开始 , O 新疆气象局 在气象信息中心 的建设上。虽然 目 前新
任何 陆续建设或 引进 了u J D 气象 转报 系统 、 疆气象局有通 信台、气候 中心 资料 室 、 系统 的复杂性和技术 的 日新 月异 ,
设备 、 技术力量 的分散配置 , 形成 不 介 入 。 气象 业务工作基本 摆脱 了人 工操 作 的 金 、
做好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若干思考
做好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若干思考【摘要】本文就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重点完善气象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优化气象服务体系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提高服务效率;提升业务水平要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则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投入气象事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业务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总结经验教训后应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展望未来发展则要着眼于气象事业的长远发展,创新工作模式;强调重点措施则应突出重点,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推动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不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基础设施建设、气象服务体系、业务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经验教训、未来发展、重点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是气象部门为居民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提供气象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县级综合气象业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县级综合气象站是我国气象监测的基础单位,承担着气象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和服务的重要职责。
由于受限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加强和改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县级综合气象业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气象服务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气象服务体系、提升业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旨在为做好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气象服务水平。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4.01.15•【文号】气发〔2024〕11号•【施行日期】2024.0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气发〔2024〕11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为加快构建支撑保障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标准化对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基础性、引领性、保障性作用,中国气象局组织制定了《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已经局长办公会审议同意,现予以印发。
中国气象局2024年1月15日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加快构建支撑保障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气象标准实施应用和制度属性,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加强重点领域重大方向优质标准供给,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充分发挥气象标准化对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基础性、引领性、保障性作用。
(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观念。
服务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内外协同、齐抓共管、统筹协调,加强气象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和系统谋划,实现业务、服务和管理领域标准之间关联衔接,形成覆盖全面、协调配套、功能互补的标准体系。
坚持需求导向。
聚焦气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战略定位,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战略任务,动态调整优化标准体系,突出重点优先发展方向,明确关键急需标准。
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着数据来源不足、技术更新迭代缓慢、服务需求多样化、人才短缺以及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加强数据采集和处理,促进技术创新与分享,拓展服务形式和内容,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
只有通过以上对策的全面实施,才能提升气象科技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不断完善自身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应对各种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新形势、问题、对策、数据来源、技术更新、服务需求、人才短缺、信息安全、数据采集、技术创新、服务内容、人才培养、信息安全意识。
1. 引言1.1 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数据来源不足成为制约气象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缺乏全面准确的气象数据会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给社会和经济活动带来不确定性。
技术更新迭代缓慢也制约了气象科技服务的提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预报模型和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但现实情况是部分气象机构的技术更新速度落后,无法满足需求。
服务需求多样化也是当前气象科技服务面临的挑战之一。
不同领域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而部分气象机构可能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人才短缺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缺乏专业素质高、经验丰富的气象人才会影响气象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信息安全隐患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气象数据的泄露或被篡改可能对社会造成严重后果。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数据采集和处理,促进技术创新与分享,拓展服务形式和内容,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2. 正文2.1 问题一:数据来源不足数据来源不足是当前气象科技服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电子信息技术在气象现代化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在气象现代化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术的创新,电子信息技术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应用,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便利条件。
本文主要以气象领域为例,重点探究了电子信息技术在气象现代化中的主要应用,并阐述了未来应用趋势。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气象现代化引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社会各个领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管理,提高服务和监督能力,已成为世界各行各业的重要新发展方向。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背景下,必须要跟上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发展步伐,要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扩大气象服务领域,在气象服务市场上开拓更多空间和潜力,对于提高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电子信息技术在气象现代化中的应用1.1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二十一世纪属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气象现代化的建设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计算机在我国气象工作中的应用起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第一台台计算机的问世,气象工作者期望通过计算机来处理气象预报、气候研究等气象业务,然而因为计算机的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运行速度比较慢,还没有办法较好的适宜气象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求,所以当时计算机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开拓创新,巨型计算机开始得到发展、应用,不但计算机的容量越来越大,而且还能够借助于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运算速度,让过去热核聚变反应、天体运动等没有办法进行人工核算的数据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凭借计算机的智能处理获取结果[1]。
我国现代化气象业务借助于巨型计算机容量大以及运算速度快等优势,每天都可以处理海量气象观测、天气预报等相关数据,为天气预报、气候研究的高效高质量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气象业务无论是在气象装备方面,还是管理工作等方面均逐步构建了计算机应用的智能体系,并且在气象数据的传输、处理的各类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中,也广泛应用了现代化计算机自动化系统,在气象数据采集、天气图制作、数值预报、天气预报等系统、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等业务中也充分利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
2024年气象信息化市场需求分析
气象信息化市场需求分析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气象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气象信息化为气象领域的数据采集、处理、传输与应用提供了更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气象信息化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市场的趋势和未来的发展。
市场概况气象信息化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气象行业的发展需求、技术进步等。
当前市场主要有两个方向:1.气象数据采集与处理:随着气象监测设备的不断更新,气象领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成为市场的主要需求。
气象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得气象预测和分析更加可靠。
2.气象应用与服务: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气象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和服务机会。
例如,气象应用软件、气象数据分析平台和气象云计算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
市场需求分析1. 数据采集与处理需求气象领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动气象站和传感器:气象行业需要采集来自不同地点的气象数据,自动气象站和传感器是实现这一需求的关键设备。
自动气象站可以自动采集温度、湿度、风速、降雨量等气象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析和存储。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随着气象数据的规模不断增大,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也面临挑战。
市场对于高效、可靠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例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卫星图像传输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气象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市场对于高效、准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例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
2. 气象应用与服务需求气象应用与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象应用软件:气象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气象预报、台风警报、天气趋势分析等功能。
市场对于功能强大、用户友好的气象应用软件的需求日益增加。
•气象数据分析平台:气象数据分析平台为气象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领域,例如气候变化分析、灾害预警等。
市场对于可靠、高效的气象数据分析平台的需求逐渐增加。
某市气象局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平台建设解决方案
某市气象局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平台建设解决方案目录一,前言 (2)二,项目背景需求 (3)三,建立大容量存储所遇到的问题 (4)四,需求分析 (6)五,总体设计 (8)六,方案优势 (10)一,前言某市气象局在信息化规划和建设中,看到日益增长的各种电子文件(数据文件,预报产品,实况数据,卫星云图,视频文件,电子文档,用户信息等等)正以高达100%年增长率增加,这些数据文件在某市气象局发展中具有长期保存的价值和在线的要求。
无论是现在资源整合和将来建立气象服务大平台,都需要集中的海量存储系统来集中存储与管理。
然而现在这些重要的数据文件通常却缺乏安全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普遍杂乱无序地甚至多次重复地分布在文件服务器或DAS直连存储或者光盘磁带等离线存储。
很多时候,有些重要数据文件甚至被储存在个人电脑上,缺乏统一管理与维护。
当需要数据时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费在寻找数据中。
某市气象局的IT管理者逐渐认识到急需建立海量智能数据存储平台。
我们提供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的最佳方案,海量智能管理所有形式电子文件,可以更好地存储、保护、优化以及利用您企业中电子文件。
实现最方便安全的数据文件集中存放和最快速的资源定位。
本建议书提供方案具有如下特点:◆可靠性具有良好的冗余设计和业务连续性保护;◆安全性具备完善的安全体系结构设计和控制机制,完善的备份和容灾机制;◆扩充性能够实现存储配置和容量灵活扩展;◆可操作性管理简单,操作灵活简单,界面友好;◆先进性能适应未来的数据发展,满足企业客户对数据现有的要求并考虑将来业务发展的需求;◆更具智能性可对数据文件进行智能分析,自动检查损坏文件并进行修复;集中性数据文件的集中管理。
二,项目背景需求某市中心气象台作为华东区域中心担负着华东地区天气预报会商联防任务,担负着长江三角洲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联防任务,作为某市地区天气预警报发布的唯一责任单位,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和责任。
依靠科技进步增强防灾减灾、趋利避害能力,加快建立能快速响应、覆盖长三角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达到反映迅速、定位准确、警报及时、灾害信息发布沟通迅捷的先进水平,实现对于气象服务的全程、连续、滚动、多媒体化和专业化。
219515221_新时代背景下气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讨论
科技论坛论点ARGUMENT113新时代背景下气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文/李俊江 蔡佩颖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我国信息化技术得到了持续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向着信息化迈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加速了各领域的发展进程。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气象服务领域,不仅能够推动我国气象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能有效拓宽气象行业的服务领域。
然而,气象信息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投入资金不足、专业性人才缺失等。
本文首先对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气象信息化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其次对推动气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到目前为止,信息化技术已经应用到多个领域,但是由于其应用的时间和程度有所差别,不同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不尽相同,有的不尽如人意。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推动各领域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进行不断创新,提升各领域的发展水平。
气象行业信息化,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整个气象工作的不断变革,而且可以使得气象行业扩大其应用范围和服务领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一、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气象信息化的意义(一)气象信息化与创新模式协同发展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气象信息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动气象信息化与创新模式的系统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气象信息技术服务的有效手段。
总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推动气象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是行业创新的重要体现,是该领域适应时代发展的有力举措。
气象领域需要瞄准科技的前沿,加强技术化的研究,以创新引领发展,以信息化发展推动气象创新,协同共进,夯实基础,拓宽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范围。
(二)拓宽气象行业的涉及范围气象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是该领域在面对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策略,充分体现了全方位、宽领域全球化的发展特征,这都是信息化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
气象信息化就是把气象科技服务进行数字化和智慧化处理,这是其发展方面的重要内容。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工作规则》的通知(2013)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工作规则》的通知(2013)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3.06.18•【文号】气发[2013]55号•【施行日期】2013.06.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中国气象局工作规则》的通知(气发[2013]55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中国气象局工作规则》已经2013年6月8日召开的中国气象局第3次局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以印发。
中国气象局2013年6月18日中国气象局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工作规则》、《中国气象局职能配合、《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结合中国气象局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中国气象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全面正确履行职能。
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康福祉、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一流的气象保障。
第三条中国气象局工作的准则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忠于职守,民主公开、依法行政,实事求是、务实清廉,改革创新、规范高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中国气象局实行局长负责制。
局长领导中国气象局的全面工作,并代表中国政府、中国气象局进行外事活动。
副局长协助局长工作,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局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者专项任务。
第五条局长出访和出差期间,授权一位副局长主持工作,代行局长职责。
副局长出访和出差期间,由局长或局长指定的其他副局长代行其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信息化:高性能还需软件支撑
台风、地震、干旱……这些气象灾害总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
如果能够准确地预测出灾害,并且提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损失。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特别是高性能服务器的使用,使得气象预测工作变得越来越实时、精确。
而人们对气象预测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又给高性能计算机提出了新的要求。
气象预测细分化
气象预测是气象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部分,其所研究的大气运动关系到区域重要灾害性天气的生消。
气象预测一方面应用卫星、雷达、风廓线仪和自动观测站等一系列新的探测工具,获取观测实时数据;另一方面通过数值模式,对天气变化过程进行深入的模拟研究和预报试验。
一直以来,气象对高性能计算机的要求非常高。
因为气象预报要把很多因素都用数字来表示,这导致气象预报有着惊人的计算量。
很早就致力于气象信息化的曙光信息产业集团技术支持副总经理曹振南告诉记者,进行气象预报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各个观测点传输来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而且,伴随人们对气象预测精度所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气象预报精度的范围从以往的几百公里缩小到了几公里,这就更加提高了计算模型的运算量。
在高速的运算过程中,各个CPU之间的通信量也非常巨大,整个系统需要有高性能的通信网络。
此外,气象预测具有实时性的特点,整个预测系统定时定点运行,不需人工干预,必须具有良好的管理控制性能。
细化,是现在气象预测领域的一个关键词。
曹振南透露,在目前气象行业对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投入中,有特殊需求的气象预报像海洋、环保、军队等增幅最大,此外业务型的气象预报行业的增幅也较为明显。
业务型气象预报对预报的实时性、机器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与此同时,气象预报的需求不断扩张,传统的气象预报系统一般具体到省级,但目前很多城市,像秦皇岛、包头、鄂尔多斯等,都对气象预报有很大的需求。
系统设计方案化
曹振南认为,现代气象预测信息化,除了对运算速度和性能稳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还要求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气象预报系统不能仅仅包含硬件平台,还必须用相应的软件作为支撑。
正因为如此,2007年上半年,曙光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合作,准备推出全国产化气象领域的解决方案。
“气象行业要求很高,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要求都非常高。
硬件是离不开软件,但是靠一家力量势单力薄。
”曹振南说。
据了解,曙光正在进一步细分气象的需求,并按照规模大小和应用面大小,提出一些特色的解决方案。
在最近苏州气象局的新系统建设中,曙光公司就将其对计算速度和解决方案的双重要求充分考虑,采用曙光TC4000A机群系统结合AMD新推出的巴塞罗那处理器,为苏州气象局提供了一整套完善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曙光4000A由曙光公司和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中心共同研发,是基于Linux的超级服务器系统,为目前国内最大的IDC数据处理主机之一。
TC4000A机群系统由20台计算节点、2台I/O节点、1台管理节点和1台登录节点组成。
系统采用Infiniband作为计算网络/数据传输网络,同时配备千兆以太网作为管理维护网络,整体系统浮点运算峰值达到25600亿次/秒。
值得一提的是,在苏州气象局的机群系统中,曙光采用了2.0GHz的AMD巴塞罗那4核处理器。
这些处理器镶嵌在曙光天阔A820r-F中,每个节点在2U的机架空间内集成了4路4核的体系架构,均可进行并行计算。
在整个解决方案的软件方面,采用了曙光自主研发的,面向用户和网格的系统管理软件。
该软件可提供直观监控、跨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
采集信息功能,使用户可以监控整个机群的用户环境。
曙光公司为苏州气象局提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是基于气象行业应用的整体性方案,从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到应用调试;从产品设计安装,到运行人员培训,处处都体现了曙光公司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