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 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孙健)- 应急管理信息化论坛-042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励机制
财产保费享受优惠 政府救灾经费优先补助 达标单位进行通报表彰
社会媒体联动机制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均已与广电 部门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电视/ 广播即时插播 制度
与80家大型网站展开密切的战略性合作,共享气 象资讯与灾害预警信息
为超过500家报纸提供天气预报服务
机构逐步建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
年7月)
《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
发〔2009〕59号)
《“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 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建设 国家核生化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国家应急物资保障系统建设 国家空中紧急运输服务基地建设 国家公用应急卫星通信网络扩建 国家应急管理技术支撑机构建设 国家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建设 城市、社区、乡村综合应急管理示范工程建设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作用和效益显著
164 部 新 一 代 多普勒天气雷达, 是世界上规模最 大、技术水平最 先进的天气雷达 观测网
我国生产的新 一代天气雷达已 出口到美国、韩 国、罗马尼亚、 印度等国家
地面气象观测站:2418个 气候观象台: 5个 区域气象站: 33111个 高空探测站 121个 土壤墒情监测站 1210个 大气辐射站: 98个 风能观测塔 400个 风廓线雷达: 16个 GPS水汽观测: 433个 农业气象观测站 653个 大气成分观测: 35个 大气本底站: 7个 雷电监测站 425个 酸雨观测站: 334个 沙尘暴监测站: 29个 高速公路监测站 743个 微波辐射计 近地层通量观测 海洋气象观测
进一步加快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 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 积极推进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 设,形成国家、省、地、县四级相互衔接、规范统一 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实现预警信息的多手 段综合发布。加快推进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升级完善,提升公众通信网应急服务能力。各地区、 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适应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捷发布的 需要,加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递设备设施建设 。
10
大雾、冰雪对交通、供电影响严重
11
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的新特点
气象灾害呈多发、重发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基本特征 气象灾害的“灾害链”特征更显著; 洪涝、山洪地质、农业灾害、生态环境等; 气象灾害的关联性特征更突出; 公共安全、灾难事故等 气象灾害的社会敏感性更高; 防灾减灾:政府的应急管理、社会稳定 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12
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人死亡显著减少
气象灾害造成死亡人数 1990-2010年平均
8000
7000 6000
3879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地基观测系统
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
韶关
ຫໍສະໝຸດ Baidu广 州
汕头
全国共 33111个,覆盖全国 85%以上乡镇
湛江
可以每5分钟或10分钟收集 17 上传一次数据。
移动应急气象观测
• 我国的气象部门
机动观测系统正 在发展之中; • 现初步建立了 200套包括移动 雷达、移动自动 站、移动探空、
移动风廓线仪和
移动大气成分观 测系统等应急移 动探测系统
为公交、铁路、地铁、出租车等移动媒体提供气 象预报预警信息
38
中国气象灾害防御成效显著
7.00 6.00 5.00 4.00
气象灾害相当于GDP百分比 1990-2010平均值
2.49%
3.00
2.00 1.00 0.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北大西洋航线
北太平洋航线
中欧航线
中澳航线
西非航线 南大西洋航线
4、政府主导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
各级政府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 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到地方政府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政府各部门的考核体系
浙江省气象局负责考核各市政府
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管理 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 农村气象预警信息接收能力建设 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建设等工作
中国天气网 农网
电话声讯
报刊气象
手机气象
突发公共事 件预警平台
农村气象 广播
气象预警 电子屏
电视气象
农信通
●●●●
27
电视气象服务最具吸引力,收视率最高
天气 预报
《新闻联播》
焦点访谈
中国气象频道在30个省(区、市)的238个地级 以上城市落地,覆盖数字电视用户逾5700万户
29
网络
每天服务用户超过
4
一、为什么依托中国气象局建设国家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 系统建设进展
5
1、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70%
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幅员辽阔,人口 众多,自然环境复杂,天气气候多变,是世 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气象灾害呈现出灾害种类多、分布 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四大特点。
41
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 发布系统建设进展情况
42
1、系统的目标定位
《“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规划》提出的十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权威发布系统
社会公众及应急部门获取预警信息的主渠道 依托中国气象局已有的业务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
22
台风路经预报误差减小50% 路径预报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3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在定量分析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 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开展了暴雨洪涝、冰冻、台风、干旱等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全国农业暴雨洪涝风险区划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 24
浙江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
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发布平台建设
孙 健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012年4月21日
1
国家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年4月) 《“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及《实施意见》 (2006年12月) 国务院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各地应急
21
气象灾害预报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可用时效从6天延长到7天,分辨率从60 公里提高到了30公里 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5.6% 突发气象灾害的短时临近预报、台风路径预报、沙尘暴数 值预报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制作气候预测产品的国家之一 全国月气候预测准确率达66%,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当。
3
《“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办 发〔2006〕106号:依托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和气象预报信息发布 系统,建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扩建其信息 收集、传输渠道及与之配套的业务系统,增加信息发布内容。 《关于“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 施意见》 国办函〔2007〕68号: 气象局负责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 设、运行与维护,并为各部门提供预警信息发布服务
25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建立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对可能带来潜在威胁的 灾害性天气和承灾体脆弱性的评价,评估出尚未发生的某 一气象灾害的风险等级,为防灾救灾提供科学的信息。
国庆六十周年北京庆典活动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上海世博会开幕庆典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26
3、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显著增强
乡镇 信息终端
与各部门的信息发布系统和社会媒体是共存、互补 的关系
建设目标
具备承担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
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
接收、处理、及时发布能力
建立快速发布机制,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
82%以上,公众在10分钟之内接收到预警信息
44
2、系统总体构架
国务院应急平台 各部委 厅局 各级地 方政府
6
气象灾害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济南“7.18”特大暴雨,1小时 降雨量达151毫米,造成34人死亡
北京被戏称 “去北京看海,地铁站站积水潭” 杭州、成都、南京、武汉、郑州、青 岛、威海、秦皇岛等受到暴雨袭击
杭州暴雨水淹西湖长桥 网友戏称“水漫金山”
武汉大学被博友 戏称为“黄河” 滔滔
北京大水倒灌地铁
成都市锦江下游华阳河段河水暴涨
郑州“看海”
南京中山南路昨一片汪洋
8
高温热浪、干旱给公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15: 26
16: 35
雷电、大雾对航班的影响严重
2007年04月03日白云 机场大风70航班延误7千 多乘客被困机场 2006年01月14日首都 机场因大雾520个航班延 误近万旅客滞留
县级 预警信息发布管理终端 地市级 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 县级 预警信息发布管理终端 县级 预警信息发布管理终端 地市级 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 县级 预警信息发布管理终端
2、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不断提高
初步建立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组成的一体化气象综 合探测系统。主要包括FY系列气象卫星、新一代多 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网、加密自动气象站、风廓线仪、 闪电定位仪、GPS/MET以及移动观测设备等,能够较 为严密地监测气象灾害。
13
气象卫星技术及应用进入世界先进 行列
6颗气象卫星在轨运行:FY 1D/3A; FY 2C/D/E;FY3A
36
气象防灾减灾的社会参与机制
社区、村屯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员队伍达49万人 培训气象信息员达10万人次 社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
• 《德清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 • 《德清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实施细则》 认证条件
有工作场所 有分管领导 有预案演练 有监测设施 有接收渠道 有分发渠道 有培训计划
1.7亿
手机和电话
全国手机用户数达到1.2亿 每天为近100万防灾指挥人员提供决策服务信息 气象声讯电话平均拨打量超过3亿次
31
海洋气象预警电台
三个海洋气象预警电台 覆盖半径均达1500公里
32
远洋船舶气象预警覆盖全球主要航线
(北太平洋航线、中澳航线、中欧航线、西非航线、 南大西洋航线、北大西洋航线等)
34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气象灾害应急与防御机制进一步健全
2007年召开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35
气象防灾减灾的部门联动机制
国家减灾委、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中国气象局建立了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 灾害防御规划管理协调机制
气象与国土资源、交通、卫生、农业、 林业、环保、水利、建设、民政、科技、 工信、安监、广电等部门建立了气象预警 信息发布合作机制、重大突发事件救援气 象保障机制和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机制 气象与各省(区、市)政府建立气象灾 害应急联动和区域联防合作机制
电视
电子显示屏 北斗卫星终端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 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机顶盒
广州海格通信广州海格通信
省级发布平台 市级发布平台
直播卫星-村村通
县级发布平台 互联网发 布子系统 广电网发 布子系统
海洋广播电台
电信网发 布子系统
农村大喇叭
广播 手机短信 固定电话
45
布局与规模
1个国家级、31个省级、342个地市级、 2379个 县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 建设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网站、手机预警平台、 预警频道

多部门共建专业监测网
交通观测
海洋观测
地质灾害观测
19
台风卡努
卫星观测(每15分钟)
自动站观测(每10分钟)
公里
雷达探测(每6分钟)
GPS探测系统(30分钟)
气象卫星 多普勒雷达 自动气象站网在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
20
无缝隙预报预测体系
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0-12小时) 短期天气预报: (1-3天) 中期天气预报: (4~7天) 延伸期天气预报: (10~30天) 短期气候预测:(一个月以上) 专业气象预报:地质灾害、交通、水文、海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