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广东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阶段检测先秦、秦汉.doc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先秦和秦汉
6、(北京卷-12)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 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 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先秦(-前221年)
• • • • • • • • • 一.朝代更替 原始社会(-前2070) 奴隶社会:夏 (形成)前2070-前1600 商 (发展)前1600-前1046 都城: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强盛)前1046-前771 武王—周幽王 都城:镐京(今西安) 春秋(瓦解)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前476 封建社会:战国(确立)前475-前221
二.阶段特征: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 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 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中国向朝鲜、日本、 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 往频繁; • 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 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 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 1.(28分)政治经济文化是社会生活中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对社 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 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 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 之风必偃。” • ——《论语· 为政》 •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产生 的政治背景。(2分)并分析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 展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 (1)诸侯混战,社会动荡;(2分) 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主流思想;(2分)有利于 社会稳定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分)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先秦史
(6)文化-----文艺
体 裁 诗 经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 《风》是诗经 的精粹。 备注 《诗经》是中国出现的第— 部诗歌总集,它奠定了中国 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劳动人民创作,孔子 整理
楚 辞
屈原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源头。文学史上,人们常以 《离骚》《九 “风”“骚”并举。“风” 歌》《天问》 指《诗经》,“骚”指楚辞。 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 《九章》 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 领风骚数百年。”
BABB BDCD BD
5.《汉书· 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 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 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 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6.冯天瑜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 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 鸣的私学文化”。下列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 义的分别是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道家、儒家 D.儒家、法家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主导), 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产生, 三种形式并存。
(3)商业 ①商代:初步发展; ②西周:骨贝、铜贝; ③春秋战国:打破官府控制商业局 面,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城市里 出现“市井”(商业区) ④秦:官营-------,控制--------。
(4)思想:
儒家 孔子:“仁”“民贵君轻”“克己复礼” 孟子:“仁政”“性本善”; 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人之性恶” 道家 老子:本原是“道”,“无为而治”,运动,转化; 庄子:世间万物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 神上的自由 法家 韩非子: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历史是不断发展 进步的。
(完整版)先秦、秦汉(高考前真题选择题训练)
先秦史(前2070--前221年)1.(2018·全国Ⅰ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2018·全国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
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必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3.(2018·全国Ⅲ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4.(2017·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5.(2017·全国Ⅱ卷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6.(2017·全国Ⅲ卷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7.(2016·全国Ⅰ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步骤一 通史复习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第一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通史概览·一目了然——时序贯通构建时空观念【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时空定位】【整体感知】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学兴起。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知识纵横把握通史体系[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一、夏、商、西周时期1.政治(1)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与宗法制:(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1)农业:以石器为主。
出现青铜农具,但较少使用。
土地制度:井田制。
(2)手工业:完全官营;商周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3.文化(1)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也有一些是刻在器物上的铭文。
(2)夏商产生了宫廷舞蹈,周朝制定出包括舞蹈在内的礼乐制度。
二、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动荡与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宗法制与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灭六国。
2.经济(1)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包括国家、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等几种形式。
(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直到鸦片战争后才逐步瓦解。
2016年高考历史第二轮通史复习阶段特征
新人教版2016年高考历史第二轮通史复习(阶段特征)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远古—公元220年)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1)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2)文学方面的《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汉赋成为两汉最有特色的文学形式;(3)科技方面形成了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220年—1368年)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隋唐和宋元时期继续发展。
(1)隋唐时期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宋元时期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2.经济上:(1)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断撞击、融合,北方农耕经济在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逐步恢复发展.(2)隋唐时期,随着新生产工具曲辕犁的推广应用,农业发展达到新高度;手工业方面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3)宋代是商业大发展时期,在城市里突破了市坊界限,农村形成大量草市。
宋元时期,海上和陆地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文化上:(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存”的局面;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深刻影响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方向。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专题一 先秦、秦汉时期
专题一先秦、秦汉时期考纲明示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政治制度的演变;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发展,商业发展;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科技文学艺术成就,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见PPT)考情分析《赢在高考》P1-2,真题重练自主学习1、对应课本内容:必修一第1、2课;必修二第1、2、3、4课;必修三第1、8、9、10课;2、参考资料:《赢在高考》、个性资料;合作探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以通史方式形成知识框架。
(写在学案上)深化认识《赢在高考》一、从有限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的过程二、先秦时期的华夷观念及其演变三、战国秦汉时期小农经济四、汉代儒家思想对先秦思想的发展通史提升(一)经济上——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2.战国时期的手工业生产中,“物勒工名”制度已较为普遍。
另据《考工记》记载,当时分工细致,仅“攻木之工”就有七种;铸造不同器类有不同的合金配方,所谓“金有六齐”。
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A.适应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B.商家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C.商家制定严格的生产责任管理制度D.社会化分工推动了官营手工业发展解析:选A所谓“物勒工名”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材料还反映出分工细致,“金有六齐”,这些都适应了当时官营手工业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故A项正确;题中的手工业生产指的是官营手工业,并不是指民营手工业,故B、C两项错误;题中所述的是官营手工业的严格管理和生产方式,并不能体现社会化分工推动了官营手工业发展,故D项错误。
3.公元前115年,桑弘羊提出“均输”方案,规定:凡各地应贡物品,一律改折为当地出产的物品抵充,然后将该贡物运往需要的地区出售。
后来,西汉政府又于京师设平准机构,贱时买进物资,贵时卖出。
上述措施()A.增加了政府的收入B.加重了农民赋税负担C.旨在限制商业发展D.消除了各地经济差异解析:选A根据“贡物运往需要的地区出售”和“贱时买进物资,贵时卖出”,可知这些措施可以增加政府收入,故A项正确。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中国古代史知能专练(一)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含解析)
知能专练(一)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李雪山先生全面梳理了甲骨文中有关方国、封国名称,用青铜器铭文等材料与甲骨文对勘,以及卜辞同版或关联的记载推定方国、封国的具体地方;通过对甲骨文中所见的侯、伯、公、男、田、卫、亚、子、妇等诸称是否为爵称的缜密分析,判断封国应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时期2.王国维评价商周时期的政治变革时说:“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动;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
”该材料反映了()A.官吏选择和任命的出现B.学在民间取代学在官府C.嫡长子继承制结束D.王位世袭制出现3.(2014·威海一模)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活跃的市场经济……不管是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是产品市场都已经非常完善。
当时中国的文明不仅在经济基础、科学技术上领先于西方,而且在制度层面也走在世界前列。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在制度层面走在世界前列B.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C.编制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D.小农经济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4.(2014·常德质检)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材料主要反映出()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剧烈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C.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5.(2014·保定模拟)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
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A.君轻民贵思想、焚书坑儒B.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C.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D.“仁”的思想、郡县制6.(1921年梁启超语)“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阶段评价检测(二)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时期-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阶段评价检测(二)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时期(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有学者研究认为,郡的设置最早出现在晋、秦边地。
秦晋与戎狄邻,两国国君一般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变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征收一郡财赋。
据此可知,郡的设置( ) A.表明两国实现了中央集权B.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C.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D.说明分封制已经趋于崩溃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郡最初设置是为了巩固边防,具有军事功能,故选B项;战国时期还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项;秦朝设立郡县制后才使郡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各诸侯国的地位和分封制的崩溃,排除D项。
2.(2019·某某一模)西汉时期,薛泽、庄青翟、赵周三位丞相在位之时,正值武帝朝多事之秋。
他们本应有所作为,但《汉书》只记录了他们的谨小慎微,认为不过是凑数的丞相。
这表明( )A.中朝决断国事B.外朝负责执行C.君主集权加强D.宰相能力平庸解析:选C 根据材料“《汉书》只记录了他们的谨小慎微,认为不过是凑数的丞相”,可知相权削弱,君主集权加强,故选C项;A、B两项是汉武帝削弱宰相权力采取的措施,均排除;薛泽、庄青翟、赵周三人的“谨小慎微”并不等于能力平庸,排除D项。
3.右图为秦始皇陵墓出土的秦权。
目前国内北至某某奈曼旗(燕国故地),南至某某盱眙(楚国故地),东至某某邹城(齐国故地),西至某某秦安(秦国故地),出土了大量的秦权、秦量(秦朝统一铸造的衡器、量器),其上均刻有皇帝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这些文物表明秦朝政府致力于( )A.加强对各地的有效管辖B.防X六国旧贵族的反抗C.保证改革政策贯彻落实D.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解析:选C 从材料“其上均刻有皇帝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可知,以皇权保证改革政策贯彻落实,故选C项;材料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发展,与加强地方的行政管辖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防X六国旧贵族的反抗无关,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关系不大,排除D项。
新教材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训练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含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训练2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广东惠州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为吏之道》提出了秦官吏必须遵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严刚毋暴……宽容忠信,慈下勿凌,敬上勿犯”“勇能屈,刚能柔,仁能忍”。
这表明秦代( )A.基层治理完善B.官员素质提升C.儒法思想并用D.儒学正统确立2.[202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秦律规定:“若有人在大道上杀人,距离百步以内的路人不加以救援的,应罚缴铠甲两套;若能抓获逃亡盗贼,抓捕者可得其所携钱财。
”由此可见,秦朝( )A.传承了尚武的社会风气B.注重法治建设以教化民众C.确立了严苛的法律体系D.强调社会责任以维护安定3.[2023·福州市高三质检]下表为秦末部分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
由此推知,秦迅速败亡的重要因素是( )A.底层民众反抗激烈B.六国贵族势力活跃C.对外战争动员频繁D.地方治理体系崩溃4.[2023·安徽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监御史秦官,掌监郡。
”除监察权外,监御史还有其他一些职权如推荐人才、兴修水利,在战事紧张的时候,监御史还有统兵作战的权力。
由此可知,秦朝设置监御史( ) A.削弱了地方的行政权力B.导致地方监察机构的异化C.有利于巩固大一统政权D.使地方权力过大危及中央5.[2023·山东临沂高三上期中]图1、图2为汉初郡国变迁图。
据此可知( )A.朝廷与诸侯矛盾渐趋激化B.王国威胁中央的形势发生逆转C.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D.国家行政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6.[2023·辽宁葫芦岛一模]汉朝游侠“修行砺名,施声于天下,莫不称贤”,有着重大的社会影响力。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广东版单元升级训练第1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附答案)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广东版第1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2·广东佛山一模,1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其中“封建政治”是()A.封邦建国B.宗法世袭制C.礼乐制度D.封建社会2.(2012·广东广州调研,12)由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当时()A.国家管理制度非常落后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矛盾C.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管理国家D.国家政权由严密趋向松散3.(2012·广东珠海一模,12)《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待圣者。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统理族人者也。
”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国”与“家”的结合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4.(2012·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12)《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A.郡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三公九卿制5.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
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6.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
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7.《国语·晋语》中记载,晋国范、中行氏的子孙,因避祸逃亡出国,“将耕于齐”,自耕而食。
2016广东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阶段检测(二) 魏晋、隋唐、宋元
2016广东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阶段检测(二)魏晋、隋唐、宋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河南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修撰一种簿状谱牒,按士族姓氏和郡望排列,同时详列士族家族成员的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考之簿世然后授任”,甚至“有司选举必稽谱籍”。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A.宗法关系是划分政治权力的依据B.全凭家世做官体现了政治的黑暗C.士族专权剥夺了中央选官的权力D.士族在社会政治上有强大的影响2.(2015·临沂模拟)下列是四幅古代人口分布图,人口疏密与颜色淡浓成正比。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南移B.政治中心南移C.军事重心南移D.版图向南扩展3.(2015·临沂模拟)《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
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
……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
”材料反映杨绾()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4.(2015·昆明检测)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
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
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B.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D.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5.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
在这一特殊时期,唐朝老百姓有可能经历到的是()A.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B.争相传诵白居易的《卖炭翁》C.老百姓不能幸免于战火,被火炮炸伤炸死者无数D.“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对叛军行为的强烈控诉6.以下各项可以说明唐宋时期社会发展变化的是()①君主专制日益加强②商品经济不断发展③世俗文化方兴未艾④贵族阶层力量壮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2015·宜宾诊断)(中国某种学说)“是当时的中国士人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结合起来,希望身体力行地重建社会和道德秩序的一种努力。
2016广东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阶段检测(一) 先秦、秦汉
通史阶段检测(一)先秦、秦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潍坊模拟)“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中国古代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需求B.宗法观念的延续C.儒家道德的影响D.社会习俗的约束2.(2015·肇庆三模)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材料的“变”最早出现于() 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唐朝时期3.(2015·北京市海淀区期末)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地区性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政府开始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儒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4.(2015·济南模拟)右图所示工具名为“桔槔”。
《庄子》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对“桔槔”解读正确的有()①桔槔最迟在战国已经出现②桔槔是我国较早的灌溉工具③与牛耕共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④反映了中央集权对农业的重视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5.(2015·天津联考)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
“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D.“学在民间”6.(2015·淄博诊断)“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
”这一观点属于()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2015·金华十校联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第1部分古代篇第1讲先秦、秦汉专题限时集训
【课堂新坐标】(通史版)2017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第1部分古代篇第1讲先秦、秦汉专题限时集训(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常德模拟)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载夏商周时写道:“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材料反映夏商周时期( )【导学号:02792009】A.人们熟知人事与天象息息相关B.统治者借神权以加强王权C.人们认为有超人间的鬼神世界D.社会各阶层普遍注意天象D[材料中农夫、妇人、戍卒、儿童知道一些天象,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理解这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更不能表明他们熟知人事与天象息息相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统治者,不能说明统治者借神权以加强王权,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鬼神世界,故C项错误;材料中农夫、妇人、戍卒、儿童知道一些天象,表明社会各阶层普遍注意天象,故D项正确。
] 2.(2016·赣州摸底考试)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 )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C[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所有制,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周天子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的措施,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爵位继承问题,从“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可知体现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故C项正确;礼乐制度主要是关于不同等级贵族在祭祀宴饮时的音乐和礼仪,故D项错误。
]3.(2016·济南模拟)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导学号:02792010】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B[三公九卿是指政府的大臣,彼此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汉朝的“中朝”是汉武帝时期任用低级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的决策机构,而汉代的三公九卿则成为外朝即执行机构,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宋代的枢密院是二府三司的组成部分,负责军事,其长官枢密使为政府大臣,故D项错误。
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强化习题通史整合检测1古代史通史整合及答案
通史整合检测(一) 古代史通史整合(分值: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先秦时代的诸国,基本上是西周分封制的产物。
因此,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面貌。
”此观点认为分封制的历史影响在于( )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的基本格局B.为后中华文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心认同答案 B解析依据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基本模式”“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面貌”,可知作者从文的角度评析分封制,可排除A项;作者强调分封制对后世在文发展方面的重大影响,故B项正确;、D两项由材料不能得出,可排除。
2.下图是上海青浦区白鹤镇唐宋时期“青龙镇遗址”发掘出的一件有残次的唐代瓷圆盘,4瓣花纹颇有异域风情,类似花纹只在印尼考古发掘中出现过。
这说明唐代瓷器( )A.制造工艺深受外技术的影响B.在出口商品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以东南亚地区为主要销售市场D.注重吸收异域不同的艺术风格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制瓷技术的特点。
图片所示瓷器的图案风格与印尼出土的古代瓷器相似,说明唐代外销瓷器注重吸收销售地区的审美风格,故选D项。
材料只是显示图案风格有异域特征,不是瓷器制造工艺;材料没有涉及瓷器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也没有涉及瓷器出口的主要市场。
3.“通判由朝廷直接派遣,既不是知州的副职,又不是属官,但有权与知州共同处州事,并监督知州的行动,随时向朝廷奏报,因此通判又称监州。
”材料反映了宋朝设置通判一职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知州的监督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革除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 D解析宋朝设置通判的直接目的是加强对知州的监督,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项错误,D项正确;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B项错误;革除藩镇割据经济基础的是转运使的设置,项错误。
(广东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卷一 先秦及秦汉时期中华文明奠基发展与西方文明(含试题)
专题检测卷(一)先秦及秦汉时期中华文明奠基发展与西方文明素能全练组(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中山期末)周朝规定同姓不婚。
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2.(2013·揭阳模拟)“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2012年4月4日,这首唱了600年的民谣再次在洪洞县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前响起(右图)。
与这一活动关联最密切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世袭制3.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D.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4.《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5.(2013·广州二模)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6.孟子曰:“离娄之明(视力强),公输子之巧(技术高),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耳朵灵),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这表明( )A.尧舜因实行仁政而实现了“天下为公”B.孟子比离娄、公输子、师旷等人更聪明C.治国如同治技要有个根本的方法D.要将公输子等人的技能运用到治国中来7.(2013·江门一模)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A.“君权神授”思想B.“大一统”思想C.反专制思想D.理学思想8.《民主与城邦的衰落》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总结复习检测先秦时期政治、经济及文化二
辛市集育才中学周考测试卷D.作者以为中国早在西周就已经确定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格局8. 考古学家在河北临城县中羊村发现了属于战国后期赵国的墓葬群,该墓葬群采纳了聚族而高三历史葬的方式,间距浓密,在 2250 平方米的范围内有 150 余座墓葬,散布齐整,摆列有序。
可见卷Ⅰ单项选择题部分当时A.社会的等级构造有条有理 B .周天子宗族礼法下移民间C.地方的宗族力量由弱变强 D .地方的宗族力量十分强盛( 每题3 分,共 81 分)9. 《训约十四条》记录“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1.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
国家就夫妻温顺;一家雍睦(友善),端因为此⋯⋯循序渐进,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据此,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其实不治民”。
这表示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是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 A.家国一体化 B. 体系还没有健全 C. 地方相对独立 D. 君主专制出现A.保护家族团结友善B. 灌注儒家伦理道德2. “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
然有国者不可以够称天下,有天下者或能够称国。
C.稳固封建统治次序D.增强家国一体看法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
该资料主要说明10.战国以来,中国只有皇权爵位是嫡长子继承,而产业包含土地的继承,则推行的是诸子均A.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增强B.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分制。
古代中国这类土地继承制度客观上C.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D. 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威严A.保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单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代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B.调换了小农生产者的踊跃性此刻C.致使古代农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A.一夫多妻风俗长久持续B. 皇位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D.保障人民过上平定富饶的生活C.诸子同等的财产继承权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11.战国期间,商鞅变法以法律强迫手段加快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4. 春秋期间,各诸侯国的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_先秦和秦汉含解析
专题能力训练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一、选择题1.(2018课标全国Ⅱ,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答案:A解析:本题题干设计的是一种历史情境,此情境体现了商汤对生命的关爱,这是仁爱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并非捕猎,故B项说法错误;从题干情境来看,突出了商汤的行为在争取人心方面的作用,故C项说法与题意不符;夏商更替的主要原因在于夏桀的残暴统治,并非是资源争夺,故D项错误。
2.“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
”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
先秦分封制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推行郡县制实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在地方行政组织上实现了从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的转变,故选B项。
3.(2019课标全国Ⅱ,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秦国实力增强的影响。
题干材料的主旨是战国时期秦国兴修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当时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强大,并逐步建立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因此秦国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足以完成这些任务,故D项正确;战国时期,公田制度已经遭到破坏,故A项错误;铁制工具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经开始使用,所以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还要考虑秦国的国情,故B项错误;交通运输网络的通畅与水利工程建设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
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朝历史与汉朝政治联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史阶段检测(一) 先秦、秦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潍坊模拟)“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中国古代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需求B.宗法观念的延续C.儒家道德的影响D.社会习俗的约束2.(2015·肇庆三模)赵翼《廿二史札记》写道:“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材料的“变”最早出现于() 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唐朝时期3.(2015·北京市海淀区期末)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地区性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政府开始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儒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4.(2015·济南模拟)右图所示工具名为“桔槔”。
《庄子》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对“桔槔”解读正确的有()①桔槔最迟在战国已经出现②桔槔是我国较早的灌溉工具③与牛耕共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④反映了中央集权对农业的重视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5.(2015·天津联考)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
“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D.“学在民间”6.(2015·淄博诊断)“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
”这一观点属于()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2015·金华十校联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主要是由于当时()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B.分封制转为郡县制C.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8.(2015·东北四市联考)战国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而秦汉以后开启了“布衣将相之局”。
这种新现象反映了()A.官僚政治秩序稳定B.自耕农阶层的分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9.(2015·锦州质检)《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10.(2015·济宁模拟)汉武帝时,“从事盐铁者由国家供给粮食费用及生产工具,但得由政府主持出卖。
民间不得再私铸铁器及煮盐,如违将施以…钛(脚镣)大趾‟之刑”。
这一经济措施()A.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B.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C.与其宣扬的儒家伦理相悖D.完成了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11.(2015·临沂模拟)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C.士人官僚的“规谏”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12.(2015·余姚三模)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段文字流行状况。
下列有关由A到B 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和应用是变化的前提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③小篆作为统一的官方文字,有利于文学和思想的繁荣④促进了秦国实现统一大业A.②B.③C.②④D.①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28分,共40分)13.(2015·海口调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秦在中央设立了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其长官是御史大夫。
在御史大夫之下设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史等各级监察官员,而以监察史负责地方各郡的监察事务,汉承秦制,以御史大夫为全国最高长官,全国最高监察机构亦称御史府,又称御史大夫寺,别号“宪台”。
汉代在御史大夫之下设有御史中丞和中丞,其具体的职务是内掌图书秘籍,外督十三部刺史,举劾案章,居殿中察举非法。
御史中丞之下设御史、侍御史,其具体职责是监察违法、举劾违失、受理中央诸公卿奏事,典法度、掌律令、督察部刺史等。
汉代在完善中央御史府机构的基础上,还先后设立了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
司直系丞相,司隶则直属皇帝。
汉代在地方设立监察区,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州部,各州部均设刺史一名,直接听命于皇帝及皇帝属下的中央御史府。
——《从秦到明清监察制度的变迁》(1)根据材料,归纳秦汉监察体系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监察体系的作用。
(6分)14.(2015·徐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
……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
……(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
……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
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以佐助边费。
——桓宽《盐铁论·本议》材料三现在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有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于是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
这个制度,很像近代西方德国人所首先创始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
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
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
上从其议,皆罢之。
——班固《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初年的盐铁政策及其主要影响。
(8分)(2)材料二中西汉政府的盐铁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其变化原因。
(8分)(3)概括材料三中汉武帝时期“国家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4分)(4)据材料四,指出汉元帝罢黜盐官的主要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调整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什么?(8分)答案1.选B“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反映的是王位传承是以血缘为特征,体现的是宗法观念,故B项正确。
2.选B材料“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体现了贵族政治的特点;“其势不得不变”说明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与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的破坏相一致,故选B项。
3.选C三个历史特征表明是战国时期。
A、B两项出现于春秋时期,C项出现于战国,D项出现于东汉,故选C项。
4.选B根据题干中“反于晋”可知“桔槔”最迟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①正确;根据题干中“将为圃畦”可知“桔槔”是用于灌溉种蔬菜的田畦,故②正确;从图片中可看出,“桔槔”方便了人们取水灌田,所以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已经出现,故③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的政府,故④错误。
5.选A材料中血腥指的是诸侯争霸,而宽容主要指诸子百家争鸣,文化方面宽容的政策,故A项正确。
6.选A材料的主旨是劝解君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反映的是儒家的仁政主张,A项符合题意。
7.选B科举制出现于隋唐,故A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了贵族世袭的分封制,标志着官僚政治的开始,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故C 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故D项错误。
8.选C材料中讲到了从战国到秦汉时期官员来源的变化,从“州部”“卒伍”到“布衣”,说明了官员的来源不是固定的,而是变化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人才的流动,也反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故C项正确。
9.选B曲辕犁出现在隋唐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推广农业技术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导致生活贫困的原因是当地“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故C、D两项错误。
10.选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是“盐铁官营”制度,该制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故A项正确;工官制度开创于西周时期,故B项错误;“盐铁官营”政策与儒家伦理之间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盐铁官营”只能体现出政府对盐铁方面的垄断,不能代表对所有手工业的垄断,故D项错误。
11.选B材料中没有提及儒生参政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体现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说明皇权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士人官僚的“规谏”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信息,故C项错误;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12.选A根据图示中A到B阶段是从七种文字演变为一种文字的表现,可知由A到B阶段是指秦国完成全国的统一,文字的统一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需要,故②正确;秦朝实行“焚书坑儒”,严重摧残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故③错误;秦国的统一大业促进了文字的统一,故④错误。
13.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直属皇帝”“直接听命于皇帝”等信息归纳出以皇权为中心和相对独立两个特征,据材料中各层不同级别及各自职责的分工,归纳为层次分明、体系完备。
第(2)问,其作用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方面分析。
答案:(1)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相对独立,垂直体系;层次分明,相对完备。
(2)作用: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确保了监察权运作的相对独立性,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权力的滥用与地方势力的膨胀。
14.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
……(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和“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总结其政策和影响。
第(2)问,从“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可知,汉代收回盐铁私营权,实行盐铁官营;从“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以佐助边费”中可概括其原因。
第(3)问,从材料三“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有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于是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归纳其特征。
第(4)问,从材料四“元帝即位,……琅邪郡人相食”和“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可总结原因;从材料二调整政策的原因是边患和材料四调整经济政策的原因是自然灾害,不与民争利,可总结调整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国计民生(或从国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