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2.测定 2.测定 吸取上述滤液40ml 50ml容量瓶中 同时吸取0.0 40ml于 容量瓶中, 0.0、 吸取上述滤液40ml于50ml容量瓶中,同时吸取0.0、 0.1、0.2、0.3、0.4、0.8、1.2、1.6、2.0ml亚硝酸 0.1、0.2、0.3、0.4、0.8、1.2、1.6、2.0ml亚硝酸 钠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0 1.0、2.0、3.0、4.0、 0.0、 钠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0、1.0、2.0、3.0、4.0、 8.0、12.0、16.0、20.0ug的亚硝酸钠 的亚硝酸钠) 8.0、12.0、16.0、20.0ug的亚硝酸钠)分别置于 50ml容量瓶中 各加水至25ml 容量瓶中, 25ml处 50ml容量瓶中,各加水至25ml处。在样品管及标准管 中分别加入0.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4ml 0.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4ml, 中分别加入0.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4ml,混匀后静置 分钟,然后又在各管及标准管中分别加入0.2% 0.2%盐 3~5分钟,然后又在各管及标准管中分别加入0.2%盐 酸萘乙二胺溶液2ml 加水至刻度,摇匀,静置15 2ml, 15分 酸萘乙二胺溶液2ml,加水至刻度,摇匀,静置15分 钟后, 1cm的比色皿 以零管调节零点, 的比色皿, 钟后,用1cm的比色皿,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 538nm处 测吸光度, 538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并查出待测液的 亚硝酸盐含量。 亚硝酸盐含量。
40 250
—测定时吸取样品液的体积与样品定容体 测定时吸取样品液的体积与样品定容体 积之比。 积之比。
六、注意事项 1.盐酸萘乙二胺有致癌的作用,使用时注意安全。 1.盐酸萘乙二胺有致癌的作用,使用时注意安全。 盐酸萘乙二胺有致癌的作用 2.显色后稳定性与室温有关, 2.显色后稳定性与室温有关,一般显色温度为 显色后稳定性与室温有关 15~30℃时 20~30分钟内比色为好 15~30℃时,在20~30分钟内比色为好。
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GB 5009.33—2010第二法分光光度法8 原理亚硝酸盐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测定。
试样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外标法测得亚硝酸盐含量。
9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为GB/T 6682 规定的二级水或去离子水。
9.1 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
9.2 乙酸锌(Zn(CH3COO)2·2H2O)。
9.3 冰醋酸(CH3COOH)。
9.4 硼酸钠(Na2B4O7·10H2O)。
9.7 对氨基苯磺酸(C6H7NO3S)。
9.8 盐酸萘乙二胺(C12H14N2·2HCl)。
9.9 亚硝酸钠(NaNO2)。
9.10 硝酸钠(NaNO3)。
9.11 锌皮或锌棒。
9.12 硫酸镉。
9.13 亚铁氰化钾溶液(106 g/L):称取106.0 g 亚铁氰化钾(9.1),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
9.14 乙酸锌溶液(220 g/L):称取220.0 g乙酸锌(9.2),先加30 mL 冰醋酸(9.3)溶解,用水稀释至1000 mL。
9.15 饱和硼砂溶液(50 g/L):称取5.0 g硼酸钠(9.4),溶于100 mL 热水中,冷却后备用。
9.19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4 g/L):称取0.4g对氨基苯磺酸(9.7),溶于100 mL 20 %(V/V)盐酸中,置棕色瓶中混匀,避光保存。
9.20 盐酸萘乙二胺溶液(2 g/L):称取0.2 g 盐酸萘乙二胺(9.8),溶于100 mL 水中, 混匀后,置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9.21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200 μg /mL):准确称取0.1000g于110℃~120℃干燥恒重的亚硝酸钠,加水溶解移入5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9.22 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5.0 μg/mL):临用前,吸取亚硝酸钠标准溶液5.00 mL,置于200 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方法

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方法亚硝酸盐(nitrite)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和色谱法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几种方法。
1.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样品溶液中的亚硝酸盐溶解物在特定波长下吸收光的强度来确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测量时,首先将样品溶液与特定试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收峰的光强。
根据标准曲线或计算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可以确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2.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利用电流产生的电势变化来确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包括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阳极溶出伏安法(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和常规极谱法(Polarography)等。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在电极表面施加一定电势,使亚硝酸盐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然后测量电流的变化,根据电流与亚硝酸盐浓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3.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将混合物分离并测定其中成分浓度的方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常用于亚硝酸盐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液相色谱系统,将样品中的亚硝酸盐与其他组分分离开来,然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分离出的亚硝酸盐峰的峰面积或峰高,并根据标准曲线确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测定方法,如比色法、荧光法和反应性测试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样品类型和分析要求,选用方法时需要考虑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可操作性和成本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何种测定方法,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注意样品的准备和处理过程中的实验条件控制,以及校准曲线和质控样品的使用。
同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标准,也要确保所使用的测定方法符合相应标准和规范要求。
总之,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并按照标准操作,可以准确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深入研究影响因素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食品加工、保存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各种
因素,为优化食品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02 03
开发快速检测方法
针对现有测定方法存在的操作繁琐、耗时较长等问题,未来可研究开发 更加快速、简便的亚硝酸盐含量检测方法,以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 。
结果展示
03
将处理后的数据以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便于直观比较和分
析。
结果分析与讨论
样品间比较
比较不同样品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
与标准值比较
将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比较,评估样品的合规性 。
结果可靠性分析
根据实验方法、操作过程等因素,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误差来源及改进措施
06 结论与展望
实验结论总结
成功建立测定方法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准确、可靠的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支 持。
验证方法准确性
通过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验证 了本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生产和 监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著差异,可能与 食品加工方式、保存条件等因素 有关。
试剂
包括显色剂、缓冲液、掩 蔽剂等,用于优化实验条 件和提高测定准确性。
实验仪器与设备
分光光度计
用于测定吸光度,从而 计算亚硝酸盐含量。
恒温水浴锅
用于控制实验温度,保 证反应在恒定温度下进
行。
离心机
用于分离样品中的固体 和液体成分,便于后续
测定。
移液器及吸头
用于准确移取液体样品 和标准溶液。
实验原理与方法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亚硝酸盐检测方法

亚硝酸盐检测方法
亚硝酸盐检测方法有许多种,下面列举常用的几种方法:
1. Griess法:采用Griess试剂的显色反应来检测亚硝酸盐。
该试剂是由硫酸银、亚硝酸钠和N-(1-Naphthyl) ethylenediamine dihydrochloride三种物质组成的。
用Griess试剂与样品反应,出现深红到紫色的颜色,根据颜色的强度可以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2. 纸条法:纸条法是一种简便、常用的测定亚硝酸盐的方法。
将亚硝酸盐检测试纸放入样品中,根据试纸的变色程度来判断亚硝酸盐的含量。
3. 紫外-可见光谱法:利用亚硝酸盐吸收可见光和紫外光的特性,通过对样品的吸光度进行测定,来计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
4. 钴硝酸法:将含有亚硝酸盐的样品与钴硝酸反应,生成钴亚硝酸盐,根据样品颜色的变化来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5. 电化学法:利用电极与亚硝酸盐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来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包括极谱法、电化学滴定法和循环伏安法等。
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
以下是一些测定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1. 分光光度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基于亚硝酸盐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定量。
将食物样品与化学试剂反应,形成一种有色化合物,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并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2. 离子色谱法:这是一种分离和分析离子的技术,可用于测定亚硝酸盐。
食物样品经过前处理后,通过离子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来定量亚硝酸盐的含量。
3. 气相色谱法:该方法适用于分析挥发性化合物,如亚硝酸盐。
食物样品经过衍生化处理,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易挥发的衍生物,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
4. 酶联免疫吸附法:这是一种基于抗体-抗原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
使用特异性的亚硝酸盐抗体与食物样品中的亚硝酸盐结合,然后通过酶标抗体或显色底物进行检测。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要求进行适当的样品前处理,以去除干扰物质并提取出亚硝酸盐。
同时,应该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因此如果你需要测定食物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建议咨询专业实验室或相关机构。
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

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硫酸铁铵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将样
品中的亚硝酸盐与硫酸铁铵反应生成含有亚硝酸盐的深红色络合物
来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结果明显,可以直观地判断样品
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硫酸铁铵试剂,而且
对于含有其他还原物质的样品可能会产生干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需要注意。
其次,还可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检测亚硝酸盐。
这种方法
是通过将样品中的亚硝酸盐与荧光素反应生成荧光化合物,然后利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灵敏度高,可以准确测定样
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而且不受其他成分的干扰。
但是,这种方法
需要使用昂贵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设备,操作比较复杂,需要专业人
员进行操作。
另外,也可以采用电化学法来检测亚硝酸盐。
这种方法是利用
电化学传感器对样品中的亚硝酸盐进行电化学反应,然后通过测定
电流或电压的变化来确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快速的特点,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但是,这种方
法需要使用电化学传感器设备,且对样品的预处理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
适用的场合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样品的特点和检测的
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同时,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进行必要的质控措施。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

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1.食盐中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及食盐与亚硝酸盐的快速鉴别:用袋内附带小勺取食盐1平勺,加入到检测管中,加入蒸馏水或纯净水至1ml刻度处,盖上盖,将固体部分摇溶,10分钟后与标准色板对比,该色板上的数值乘上10即为食盐中亚硝酸盐的含量mg/ kg,(国标规定食盐(精盐)中亚硝酸盐的限量卫生标准应≤2 mg/kg)。
当样品出现血红色且有沉淀产生或很快退色变成黄色时,可判定亚硝酸盐含量相当高,或样品本身就是亚硝酸盐。
2.液体样品检测:直接取澄清液体样品1ml加入到检测管中,盖上盖,将试剂摇溶,10分钟后与标准色板对比,找出与检测管中溶液颜色相同的色阶,该色阶上的数值即为样品中亚硝酸盐(以NaNO2计)的含量mg/L。
如果亚硝酸盐的含量是以氮(N)为计算单位(如饮用水或水源水等),读取色阶上的数值后除以5即可。
如果亚硝酸盐的含量是以亚硝酸根(NO2-)为计算单位(如矿泉水、瓶装饮用纯净水等),读取色阶上的数值后除以3.28即可。
3.乳浊样品检测:牛乳及豆桨可直接取1ml加入到检测管中,,盖上盖,将试剂摇溶,10分钟后与标准色板对比,找出与检测管中溶液颜色相同的色阶,该色阶上的数值乘以2即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近似含量mg/L。
4.固体或半固体样品检测:取粉碎均匀的样品1.0g或1.0ml至10ml 比色管中,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纯净水)至刻度,充分震摇后放置,取上清液(或过滤或离心得到的上清液)1.0ml加入到检测管中,盖上盖,将试剂摇溶,10分钟后与标准色板对比,该色板上的数值乘上10即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mg/ kg,L(以NaNO2计)。
如果测试结果超出色板上的最高值,可定量稀释后测定,并在计算结果时乘上稀释倍数(如从10ml比色管中取出1.0mL转入另一支10ml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从中取1.0mL加入到检测管中测定,测试结果乘上100(倍稀释)即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 5009.33—2010
第二法分光光度法
8 原理
亚硝酸盐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测定。
试样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外标法测得亚硝酸盐含量。
9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为GB/T 6682 规定的二级水或去离子水。
9.1 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
9.2 乙酸锌(Zn(CH3COO)2·2H2O)。
9.3 冰醋酸(CH3COOH)。
9.4 硼酸钠(Na2B4O7·10H2O)。
9.7 对氨基苯磺酸(C6H7NO3S)。
9.8 盐酸萘乙二胺(C12H14N2·2HCl)。
9.9 亚硝酸钠(NaNO2)。
9.10 硝酸钠(NaNO3)。
9.11 锌皮或锌棒。
9.12 硫酸镉。
9.13 亚铁氰化钾溶液(106 g/L):称取106.0 g 亚铁氰化钾(9.1),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
9.14 乙酸锌溶液(220 g/L):称取220.0 g乙酸锌(9.2),先加30 mL 冰醋酸(9.3)溶解,用水稀释至1000 mL。
9.15 饱和硼砂溶液(50 g/L):称取5.0 g硼酸钠(9.4),溶于100 mL 热水中,冷却后备用。
9.19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4 g/L):称取0.4g对氨基苯磺酸(9.7),溶于100 mL 20 %(V/V)盐酸中,置棕色瓶中混匀,避光保存。
9.20 盐酸萘乙二胺溶液(2 g/L):称取0.2 g 盐酸萘乙二胺(9.8),溶于100 mL 水中, 混匀后,置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9.21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200 μg /mL):准确称取0.1000g于110℃~120℃干燥恒重的亚硝酸钠,加水溶解移入5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9.22 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5.0 μg/mL):临用前,吸取亚硝酸钠标准溶液5.00 mL,置于200 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9.23 硝酸钠标准溶液(200 μg/mL,以亚硝酸钠计):准确称取0.1232 g 于110 ℃~120 ℃干燥恒重的硝酸钠,加水溶解,移于入500 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9.24 硝酸钠标准使用液(5 μg/mL):临用时吸取硝酸钠标准溶液 2.50 mL,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10 仪器和设备
10.1 天平:感量为0.1 mg 和1 mg。
10.2 组织捣碎机。
10.3 超声波清洗器。
10.4 恒温干燥箱。
10.5 分光光度计。
11.1 试样的预处理
同 5.1。
(新鲜蔬菜、水果:将试样用去离子水洗净,晾干后,取可食部切碎混匀。
将切碎的样品用四分法取适量,用食物粉碎机制成匀浆备用。
如需加水应记录加水量。
)
11.2 提取
称取5g(精确至0.01 g)制成匀浆的试样(如制备过程中加水,应按加水量折算),置于50 mL烧杯中,加12.5 mL 饱和硼砂溶液(9.15),搅拌均匀,以70 ℃左右的水约300 mL 将试样洗入500 mL容量瓶中,于沸水浴中加热15 min,取出置冷水浴中冷却,并放置至室温。
11.3 提取液净化
在振荡上述提取液时加入 5 mL 亚铁氰化钾溶液(9.13), 摇匀, 再加入 5 mL 乙酸锌溶液(9.14), 以沉淀蛋白质。
加水至刻度, 摇匀, 放置30 min, 除去上层脂肪, 上清液用滤纸过滤, 弃去初滤液30 mL, 滤液备用。
11.4 亚硝酸盐的测定
吸取40.0 mL 上述滤液于50 mL带塞比色管中,另吸取0.00 mL、0.20 mL、0.40 mL、0.60 mL、0.80 mL、1.00 mL、1.50 mL、2.00 mL、2.50 mL 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0 μg、1.0 μg、2.0 μ
g、3.0 μg、4.0 μg、5.0 μg、7.5 μg、10.0 μg、12.5 μg亚硝酸钠),分别置于50 mL 带塞比色管中。
于标准管与试样管中分别加入 2 m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9.19),混匀,静置3 min~5 min 后各加入1 mL盐酸萘乙二胺溶液(9.20),加水至刻度,混匀,静置15 min,用 2 cm 比色杯,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538 nm 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
同时做试剂空白。
12 分析结果的表述
12.1 亚硝酸盐含量计算
亚硝酸盐(以亚硝酸钠计)的含量按式(3)进行计算
式中:
X1——试样中亚硝酸钠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A1——测定用样液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单位为微克(μg);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V1——测定用样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 ——试样处理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
去除亚硝酸盐的方法和效果
抗氧化剂(如Vc)、0.01%~0.04%的抗坏血酸对亚硝酸盐的阻断率为16.16%~72.33%,并且,酸性条件能抑制腐败菌生长
冷藏
莴苣、茼蒿经不同时间的漂烫’焯菜*后菜及汤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EF的含量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菜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EF的含量都随着漂烫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复合纳米器件可使小白菜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且下降幅度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复合纳米材料处理对蔬菜中VC没有破坏作用。
冰箱存放比室温存放延缓亚硝酸盐升高(P<0·05);生空心菜存放24 h 亚硝酸盐含量显著性下降(P<0·05),超过24 h逐渐升高;采取4℃冷藏和-4℃冷冻2种方式分别贮存叶菜类、瓜果类和根茎类蔬菜,在不同时间分别测定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贮存时间越长,增加越为显著;与冷冻保存相比,冷藏条件贮存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增加速率更为明显.
结果表明,室温(25℃)储藏下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变化速率比低温(5℃)和冷冻(-10℃)时平缓。
低温和冷冻储藏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比室温时要低,储藏4 d后亚硝酸盐含量也比室温时要低。
建议蔬菜在低温中保存
采用冷藏、浸泡、室温、腌制处理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均出现先升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
采用洗涤剂清洗、清水清洗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蔬菜的亚硝酸盐的含量,而洗涤剂清洗的处理条件效果最好
虽然不同蔬菜在相同冷藏条件下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但都遵循
冷藏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就越高这个规律。
研究黄瓜、水萝卜、西红柿、白萝卜、西葫芦5种蔬菜汁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
榨取新鲜蔬菜汁,在模拟人体胃液的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单一蔬菜汁和混合纯蔬菜汁对亚硝酸钠的清除能力。
试验表明,蔬菜汁清除亚硝酸盐能力与浓度呈正相关,单一蔬菜汁中黄瓜汁的清除能力达88.14%,水萝卜汁77.88%,西红柿汁64.96%,白萝卜汁56.11%,西葫芦汁的清除效果较差,最高为18.94%;混合蔬菜汁的清除能力比单一蔬菜汁高,其中黄瓜汁和水萝卜汁混合可达87.08%,黄瓜汁和西红柿汁85.31%,水萝卜汁和西红柿汁混合80.71%,白萝卜和西葫芦清除率最低,为34.34%,5种蔬菜汁混合清除率达78.23%。
试验所选蔬菜汁对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混合蔬菜汁的清除能力高于单一蔬菜汁。
苦藠自然pH值下清除率可达50%以上;pH值对清除率影响极显著,pH2.0、11.0mL的粗提液,反应10min,清除率达到82.7%。
苦藠粗提液是亚硝酸盐的有效清除剂。
90℃以上的高温预热是确保清除率达到50%以上的必要措施。
在此基础上,清除反应呈剂量-效应关系(图3),随用量增加清除率持续上升。
V C具有抗氧化活性,同时也是亚硝酸盐的有效清除剂,本研究中苦藠VC含量仅为8.8mg/100g(鲜质量),且高温预处理可破坏VC,这表明苦藠粗提液清除亚硝酸盐的机理与水果不同,苦藠中存在着耐高温的其他活性成分,其作用机制尚待研究。
预热后的苦藠粗提液在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其清除活性的发挥,当pH2.0时,清除率升至72.24%,这与核桃的研究结果一致。
苦藠粗提液的清除反应在3~6 m i n基本完成,比之已有研究结果,表现出“快速清除”的优势。
综上有,有添加抗氧化剂、蔬菜汁处理、低温储藏、清洗方式、纳米材料、控制储存时间等减少亚硝酸盐生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