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合集下载

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说法

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说法

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说法
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持久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确保人们的生态环境安全、健康发展,还要维护世界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
1.以人为本,增强人文关怀。

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实现绿色发展,增强人文关怀,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

2.节约资源,实行绿色低碳经济。

要加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强化节约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与新能源建设,发展绿色低碳的经济。

3.科技创新,保护资源环境。

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绿色技术和产业。

4.适度发展,满足合理需求。

要坚持适度发展,强化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把发展的目标和社会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满足人民合理需求。

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法律,坚决查处违法犯罪行为。

2.加强社会管理。

要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的重要作用,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力度。

3.提高公民素质。

要加强知识教育,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出良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

4.建立生态文明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强化生态文明监督和投诉机制,激发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我国污染排放强度高,单位GDP二氧化硫的 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 国的6倍。
☆浪费惊人.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 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 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第二,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基于我国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 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而做出的战略决 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卫 星 照 片 中 的 我 国 西 部 地 区
卫 星 照 片 上 的 我 国 东 部 地 区

第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生态 环境压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 选择。 第五,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 长远大计。
总之,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 不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到更重要的位 置,不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 状况,不改变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的奢侈 浪费的消费观,生产生活环境定将越来越 恶化,这不仅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 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因此,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
我国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对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预测
资源 种类 2010年 2020年
产量/需求量 (万吨)
铁矿石 锰矿石 铬矿石 铝土矿 铜 铅 锌 硫 磷矿石 钾盐 3.3/4.0 472/750 28/140 805/1120 90/170 /45 /120 2175/3809 5285/4400 100/640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 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人均资源少。 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 水平,其中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 然气分别为世界水平的2/5、1/4、1/8、 1/10和1/22。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力争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

并采取严厉的法律措施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促使各行各业都能更好地增强环保意识。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绿色发展。

中国致力于推动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经济发展,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全球生态安全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履行国际环境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推动全球生态安全事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国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协调。

具体目标包括:
1.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通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环境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 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生态补偿机制等制度,形成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

4. 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体制改革。

通过改革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等,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5. 提高人民环境素质和环境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和社会动员,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经济
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生活在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环境中。

第八章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八章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用生态文明的力量托起“美丽中国”
/pinglun/n/2012/1112/c78779-19549520.html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 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铿锵有力地进行庄 严宣示。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用专章论述。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 境恶化趋势”的目标,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 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 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
文化建设,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 强大 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建设,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政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 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 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 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同时,为了实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章还从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增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尊重创造,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 由人民共享”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执政党“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中以人为本的全新观念。 “五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是党领导人民建成小康社 会伟大构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随着中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国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的完善,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长期稳定发展。

其中包括推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法律法规,建立环境准入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等。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通过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加强资源管理和循环利用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保护生态环境:中国致力于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

4. 推动绿色发展:中国鼓励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

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推广绿色技术、倡导绿色消费等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5. 增强环境治理能力:中国加强环境治理的资源投入,提升环境监测、执法和治理能力。

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管、改善环境治理体制等措施,提高环境治理的效能。

上述的内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方面,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中国的绿色转型,也对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

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

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事业的过程。

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减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影响,为人民创造一个适宜居住的环境。

这涉及到各个方面,例如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等,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2.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的基础上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取推广节能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开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等措施。

3. 文明习惯:生态文明建设还要培养人们的良好生态习惯。

这包括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广低碳出行、减少浪费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环保,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面临的迫切需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在地球和人类自身都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实
现更加美好、幸福、安全的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部分: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需要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和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政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使全体公民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此外,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其能够更好地保障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第二部分: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绿色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快转变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第三部分: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要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实施,加强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推动河湖水源地保护,加强土壤污染治理等工作。

第四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发展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农村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

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此外,要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五部分:国际合作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中国应积极主动地加入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在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中国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共同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样,都是历史范畴,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更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个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仅仅问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生态保育工作,建设循环经济。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八章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八章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 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 染;自然界的一些变化也影响环境的质
量。 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
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 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
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
和谐 发展
全面 发展
1. 什 么 是 生 态 文 明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在现代化建设中,对国土开发要尽可能集中利用国土 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生产 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类空间科学布局,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效益有机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 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
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3. 生 态 文 明 的 目 标 • 十八大指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 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
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这三个方面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 向和重点。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生态文明建设 的方向和重点
资源开发中
环保工作中
生态修复中
节约资源 放在首位
源头治理 放在首位
自然修复 放在首位
• 怎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 2.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
• •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 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任务。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和水质量,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鼓励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

3. 生态文明教育与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规划了相关的实施路径。

具体包括:1. 优化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环境行为。

2. 资金投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资金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3. 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与环保产业发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

4. 企业责任:加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推动企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措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5. 全民参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公众参与生态建设行动,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展望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需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任务。

而在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和面积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更是一项紧迫、重大的使命。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中国这个特殊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坚定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要通过坚定的发展理念,即明确标志着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

这意味着要把生态文明发展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来对待,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不被局限于政府的行动。

二、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要加强环保力度,需要从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境监管、推动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重点打击严重违法排放行为,以示警戒。

其次,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降低对环境的损害,鼓励企业转型升级,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

此外,还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全民保护环境的主动性。

三、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关键一环。

中国作为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必须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佳化。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合理分配,避免浪费和滥用;其次,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再循环;最后,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技术水平。

四、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

要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保护和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五、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因此,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和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速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旨在探讨中国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一、总体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优化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二、内容1. 加强生态文明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加强公众环保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与环保意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低碳环保理念,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明确责任主体,规范环境保护行为。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和评价机制,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3. 推动绿色能源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能源的推广和开发利用。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和支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能源革命。

4. 面源污染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面源污染治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带来了大量的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政府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环保监管,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加大排污费用和罚款力度,引导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措施。

5.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农业的绿色发展是一个重要方向。

政府应推行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产品,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动农作物的多样化种植,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三、路径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之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大事。

下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和价值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实践。

它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维护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发展优先、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原则,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政府的领导和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

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策略,推行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恢复等措施。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发展清洁能源、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在工业发展方面,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财政和金融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改革金融体制,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生态文明建设项目。

财政方面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五、生态文明教育和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教育和文化建设作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伦理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低碳消费等。

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严格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文章目的阐述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1.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2.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突破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1.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人民生态福祉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1.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2.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高3.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果五、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资源环境约束加剧2.生态环境恶化3.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六、结论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重申2.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

在这个大背景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运而生,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期引起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恶化等严峻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

本文旨在阐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和重要性,以及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内容,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首先,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体现在:社会主义追求全面发展,旨在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在历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突破。

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通过创新绿色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坚持绿色发展。

中国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 加强环境治理。

中国积极推动环境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通过强化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防治,提高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 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

中国注重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积极推动国土绿化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功能区。

4. 建设美丽乡村和城市。

中国致力于建设美丽乡村和城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5. 推动低碳转型。

中国积极响应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大力推动低碳
转型。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6. 加强环境监管。

中国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环境评
估和环境执法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环境治理的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绿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美丽乡村和城市、低碳转型以及环境监管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实施将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主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主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主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提升应急能力,防止和控制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的伤害。

2. 推动绿色发展,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促进低碳经济转型。

同时,加强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3. 坚持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的原则。

重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注重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草原、湿地、森林、河流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4. 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

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完善环境治理制度,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加强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5.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和宣传工作。

推动公众对于保护环境、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习惯和行为。

6. 强化国际合作,加强全球生态文明的建设。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推动国际环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尊重自然
承认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 展的基础,人类活动应顺 应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 法则。
顺应自然
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安 排和改造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保护自然
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防止 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 衡。
绿色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政策措施创新与优化
创新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 移支付、区域协作等方式,对生态保 护贡献者进行合理补偿。
优化资源配置政策
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生态 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 融创新发展。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税 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05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举措
CHAPTER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01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严格保 护自然生态空间,维护国家生态 安全。
02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 工程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恢 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产品 供给能力。
03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 设和管理
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提升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保 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生态意识。
02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 态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生 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推动形成绿色发 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0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 面绿色转型
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 ,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 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构建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旨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坚持绿色发展。

中国将把绿色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通过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 坚持生态优先。

在土地利用方面,中国将更加注重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恢复,加强土地整治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保护耕地和水源地的安全,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实施。

在城市建设方面,加强生态城市和园区建设,提高城市绿地率和森林覆盖率。

3. 坚持节约资源。

中国将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加强资源节约,加强对重要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改善资源利用结构,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坚持环境治理。

中国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大气、水环境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强化环境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优先,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5. 坚持全民参与。

中国将积极推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环境治理,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6. 坚持国际合作。

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环境技术交流和转让,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总而言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节约资源、环境治理、全民参与和国际合作。

通过这些内容的实施,中国致力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美丽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王道勇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博士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也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正式提出来的“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最新的一个建设。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现在是怎么样的、未来将会出现哪些挑战,我们应当怎么进行推行?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共同思考的。

今天,我们利用一点时间,大家共同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这个时代为什么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第二,目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哪些挑战;第三,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基本思路。

讲这么三个问题,第一背景和意义;二,挑战;三,对策。

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大意义第一个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正式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正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四位一体”变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这样一个总体布局。

十八大报告的说法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刚刚加进去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可以看一下十八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关键词的一些区别,在生态文明这一块你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是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过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看一下关键词,所谓的关键词讲一些重要的名词,比如说生态,十七大只讲了12次,十八大讲了39次;环境,十七大讲了27次,十八大讲了33次;资源,十七大讲了24次,十八大讲了32次;生态文明,十七大讲了2次,十八大讲了15次,所有的有关资源、环境、节约、污染这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基本的关键词全部增加了次数,而且有些次数增加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可以看出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非常高,前所未有。

提出了美丽中国的这样一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为什么我们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它的重大意义有哪些,这个需要我们从目前国内外总体的现状来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看两个基本情况,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可以理解为什么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什么地方?(一)资源约束:资源高消耗之路不可持续在资源这一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个大的资源约束,资源高消耗之路不可持续,资源高消耗之路已经完全不可持续了。

当前中国有一个基本的说法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有这么一个说法。

人口众多,没问题,世界第一,幅员辽阔,没问题,960万平方公里,前世界排名前3位。

地大物博这一块,地大也是对的,但物博绝对不对,中国的物产非常不多,尤其是一些资源性的东西,现代工业所需要的一些、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资源方面,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煤水铁这些东西,最基本的人类生存资源中国是极度欠缺的,中国非常欠缺。

这是中国目前统计的数字。

耕地面积为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面积为四分之一,天然气是全世界的二十分之一,铝、铜都是五分之一,十三分之一,占全世界的水平都非常地低,我们是个资源贫国。

我们可以发现全世界的夜景图里面,资源消耗高的都是发达国家,这是美国宇航局发表的一个全球的夜景图。

从夜景图中间可以看出来,这是美国,这是西欧和北欧,这是中国的东南地区,这是日本、韩国,这是朝鲜,朝鲜就没什么灯光。

经济越发达,这个地区的资源能源消耗就越大。

这是美国,美国总人口3亿人口,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多一点,但他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能源,排放世界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美国的人均能耗水平是中国的五倍,如果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现在是全球经济的老二,如果我们经济发展超过美国的话,我国的人均GDP,人均消费水平跟美国持平的话,那全世界都完蛋了。

因为没有简单,美国是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不到,但它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一的能源,如果中国是按美国的人口的方式消耗的话,把全世界能源的三分之四都消耗掉了,在现有的能源里面还缺三分之一的口子,不知道哪里找去,二氧化碳排放量美国是四分之一,如果中国像美国那样生活的话,完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会急剧升高,资源高消耗之路对中国来说,经济越发达,这条路越走不通,我们必须警惕。

(二)生态约束:生态代价惨重之路不可持续第二,生态这一块约束很强,我们生态的代价惨重的道路也不能再走了,过去我们走的一条道路,一般也都是生态代价基本惨重,西方发达国家也是这么走了,西方发展模式的生态代价非常惨重。

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

20世纪十大污染事件里面,大家可以看一下,其中前8个都是在发达国家出现的,而且前8个里面都是在六七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四五十年代这个时期出现的,到七十年代过后,西方国家搞“绿色和平运动”过后,环保运动过后,西方国家的生态代价才不是那么惨重,以前的代价非常惨重,过去二三百年之内西方国家在地球上对生态的破坏非常严重,它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

像温室气体,比如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温效应占63%,二氧化碳的生命周期是多长时间呢?200年。

它可以生存200年时间。

像甲烷,它可以生存12到17年,氧化亚氮这个气体能够生存120年,氢氟碳化物生存5万年,这些温室气体排放到空间过后很长时间不会消失,过去二三百年,西方工业革命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很多温室气体到现在为止都对全球气温产生巨大的影响。

加上最近三四十年、四五十年发展中国家工业大发展导致全球变暖,可能会导致百万物种灭亡。

这是《自然》杂志得出的结论,百万物种有可能会灭亡,像很多地方的海平面会上升。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得过诺贝尔和平奖,他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候之前写过一本书叫《难以忽视的真相》,也出了一个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他就是因为这本书和纪录片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而在这本纪录片里面他得出一个基本理论,就是在最近65万年以来全球的温度一直是横着变化的,但是从1950年之后,它一下就起来了,未来二三十年还会继续往上升。

全球变暖会导致北极和南极的冰川融化,然后导致格陵兰岛等这些北极的岛,全岛的冰川都会融化,这种结果如果是事实的话就会导致海平面上升5到6米,那时候全球有二三十个国家会亡国,国家就没了,就泡在水底下了。

比如说我们看新华社发的图片,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这个国家的平均海平面海拔就1.5米到3米不到,如果海平面上升到4到5米的话,全泡到海里了,所以马尔代夫已经在澳大利亚以及内陆地区买土地,准备迁过去,所以那时候马尔代夫的美景我们就看不见了,这是世界。

中国发展的生态承载力也有限,我们无法搞非常高能源的生态的惨重的发展道路。

中国现在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三分之一多,荒漠化面积占四分之一多,90%的草原、90%的湖泊都在退化,受到污染,所以中国整个生态承载力就不足。

我们可以看一下图片,中国宜居地区本来就不多,越是绿色的地方越宜居,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根本就不适合居住,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很多地区不适合居住。

中国人口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这条线的北面是黑龙江的瑷珲,南面是云南的腾冲,所谓的腾冲-瑷珲线,这个腾冲-瑷珲线,是1936年的时候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划的。

96%以上的人口都住在这条线以东南,以南,以西北的国土面积很多,占50、60%,但它人口非常少,只占5%、6%,中国本来宜居人口就不多。

很多地方的生态环境非常恶劣,沙漠化、戈壁、盐碱化现在非常常见,城市地区污染很严重,北京地区都很严重。

北京市出现了“北京下土了”的说法,有一段时间,2004年的时候北京甚至还掉土,掉的不是雨点是土,掉土。

像珠三角地区,像广州这些地方,它污染都很严重,像广州这个城市的雾霾非常严重。

(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可以看一看,从现实中可以看看,无论是资源这一块还是环境这一块,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应该汲取西方国家的教训,都应该结合自己实际的能力、实际的资源承载力、生态承载力来进行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我们一般认为有这么两个意义。

第一,从理论上看,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民族传统的哲学理念、深层里面是完全契合的,生态文明建设跟中华民族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都是完全契合的、尽心知性而知天这种感觉,它通过中华民族最近的一个说法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要相互融合,融洽相处。

西方文明不是这么认为的,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是向外争取,征服大自然,让大自然为它自己服务,这是它的基本理念,而中国这个文明的理念是“天人合一”,生态文明建设与这个理念是完全契合的。

另外生态文明建设也体现了辩证统一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认识论,辩证统一的思想,破坏、建设变成统一的思想。

有发达,就必须有相关的发展,有经济发展必须有生态环境的发达。

另外,根据现实、实践的情况来进行认识牺牲理论。

当然还有现实意义,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至少有以下五个现实意义:第一,顺应时代和世界的潮流,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已经完全地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像德国这些国家,它的绿党刚开始成立的时候非常小,现在绿党已经成为国会中的第三大党,非常大,影响力很大,老百姓、民众都觉得环保是正常的,生态文明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它顺应时代潮流。

第二,顺应国内的民意,老百姓现在对生存问题基本上都不太害怕了,但是对生态、对发展问题很恐惧,生态破坏过后带来一系列巨大的问题让老百姓感到很不安全,老百姓现在由生存到生态的这样一个诉求的变化,它顺应国内的民意。

第三,它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政绩观。

过去地方官员一般考核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GDP,最近一段时间社会稳定也比较重要,但是仅仅依靠GDP的经济发展来衡量一切,这个时代在中国基本上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的经济基本上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大建设。

所以,GDP至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在政绩考核的过程中日益加上社会稳定,加上生态文明保护情况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基本指标,这样的话我们的官员在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在做规划的过程当中,可能就会觉得我需要全面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政绩观。

也有利于社会成员对生态问题深刻反思。

我们中国老百姓对发展有一种狂欢,发展得非常好、非常高兴,继续再搞20年,但是现在改革开放搞30年,我们应该回过头来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我们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但是我们带来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未来还需要这样的代价吗?我们付得起这样的代价吗?这需要全社会的成员反思,然后形成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新的节约意识、新的环保意识、新的生态意识,这是第四。

第五,有利于总的中国的发展从单向发展,形成了经济发展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个方面全面发展的这样一个时代转变,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