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历史中考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押》安徽卷第17、18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押》安徽卷第17、18题含答案解析

押安徽卷第17、18题材料分析题2020—2022年安徽中考历史第17、18题考点分布情况表通过上表分析可知,安徽省近三年中考历史第17、18题为材料解析题,第17题重点考查中国近代史部分,以近代中国政治、外交、军事领域的事件为主干,兼顾经济、社会等领域,全面反应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

第18题,多以当年整五整十周年大事为切入点,考查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大国关系、和平外交、近代化进程、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比较及探究20世纪三大改革等长效专题热点。

旨在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解释判断能力,初步分析事件、人物和现象间的关系、利弊和比较异同等,同时关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但2022年中考材料解析题在设问上略有变化:由原来的三问合并为二问。

这样的变化使试卷结构更加合理,能够更好考查考生的学业水平。

【题型特点】材料解析题是考查学生理解问题能力、归纳史实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

材料的选择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超越教材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既没有完全脱离教材,又是教材的继续与延伸,即知识的迁移,这是材料解析题最基本的特点。

常见的材料类型有:(1)文字材料。

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即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字资料中摘取的片断材料。

(2)表格材料。

其实是文字材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以各种项目的数据为主体构成,将文字材料表格化。

数据具有说服力强的特点,表格具有简洁性特点,可以省略大量的文字表达,使人一目了然,可以从数字的变化中分析出某些历史特点。

(3)图片材料。

把历史地图,有关历史场面的图画。

漫画和历史文物照片等作为材料。

这类材料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

但纯图片材料题也受图片的局限,只能借用来考查书本知识的记忆或运用课本知识辨别真伪。

2022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2022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2022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1.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

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

”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一大变”是指()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分封制取代世袭制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行省制取代郡县制【答案】C【解析】据题干“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西周到战国时期实行分封制,诸侯权力很大,并威胁到周王室,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隋唐时,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这反映了()A.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B.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C.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D.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答案】A【解析】隋唐时,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不仅仅是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

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开放的社会风气,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开放的社会风气,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

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

据此可知,当时()A.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B.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C.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D.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答案】C【解析】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

研析命题规律,明确方向引领——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评析

研析命题规律,明确方向引领——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评析

h i%p q r———Y)0`a bY)c E d e0B f2023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在落实《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突出历史学科特色,体现立德树人的导向,注重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

虽然整套试卷延续了往年安徽中考试卷的风格,但我们也应注意到,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也出现了一些具有风向标性的新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这对2024年的中考历史复习有着明显的导向性,理应引起我们考生的关注。

一、聚焦主干知识,考查学科能力中考历史考查的多为主干知识。

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集中考查了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红军长征、第一个五年计划、“两弹一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亚历山大东征、工业革命、苏联模式、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等考点。

这些考点不仅是教材的主干知识与核心要点,也是历年常考的高频考点。

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复习中还是要高度重视基础知44识的夯实,关注教材中的主干知识,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命题者尽量规避所谓的“押题”。

例如,与2023年相关的重大周年事件,在今年的中考中便没有特别体现。

所以,聚焦主干知识才是正确的做法。

这里,建议学生在复习时对照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找出常考的考点,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当然,那些往年较少涉及的主干知识也需要注意。

【例1】(2023·安徽·5)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召内乱说》等文章。

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A.倾向改良B.主张革命C.拥护君主立宪D.赞成君主专制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的革命思想。

结合材料关键信息“《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召内乱说》”等内容可知,这些文章驳斥了他人对革命的批判,这反映出《民报》的作者群体主张革命,B项正确。

安徽省历史学科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分析

安徽省历史学科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分析

安徽省滁州市2014年中考历史学科试卷分析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和2013年一样,共五大题、满分70分,题目类型与往年也保持一致,遵照《课程标准》、《考试纲要》,但是在难度上有所提高。

一、知识点分布与考纲的比较从题型分布来看,试题在内容的选择上基本上是以版块的形式出现,前面3题选择题都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内容,第4题是安徽历史,5-7这3题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8-10这3题都是关于世界史的内容。

在第二题组合列举题里面,11题的3小题都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内容,12题的3小题是与非洲有关的历史,从古代到近现代,从文明交往到暴力冲突;第13题的3小题都是关于中国现代史的内容。

第14题的4个小题的句子改错都是关于中国史的内容,而且都是关于近现代史的内容。

第15题是关于中国近代耻辱与探索的内容,并结合了日本近代崛起的内容进行比较。

第16题是关于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比较。

具体是关于苏俄的发展进程中改革和新中国改革的历史对比。

第17题是关于比较历史地图的主题探究活动,其切入点是世界商路的变化,使学生懂得世界不断连成一个整体二、试题特点:1、学科特点显著历史试题一直存在政、史不分的倾向,特别是理解类和主观类问题,不少学生用政治学科知识去回答历史学科问题,也都能获得不错的分数。

今年的试题历史学科特点十分显著,如第15题的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要求学生总结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觉醒与抗争,问题直指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等历史人物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

又如第17题第(2)问:对比两幅地图,提取两个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该问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识图能力,而且考察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考察了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响应时代召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不仅是四大发明,如安徽数学家程大位为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神医华佗的“五禽戏”和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以及中国的科举制等在试题中都有体现。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评价报告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评价报告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评价报告一、总体评价(一)命题指导思想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遵循《课程标准》、依据《考试纲要》,既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坚持以考查学生能力为目标,继往开来,稳中有变。

来自考生的评价:注时事、关心国家,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生三:看了答案之后才知道题目虽难但答案宽松,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难。

建议答题的指向性更明显一点,让我们明白试卷考察的是什么内容。

来自考生家长的困惑:历史本是开卷考试,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考得这样差,是孩子不够努力,还是试卷太难,或者是老师教的水平不行?怎么会是带着资料、翻着书本却找不到答案的?来自一线教师的反馈:甲:作为培养学生基本公民素养的必备学科,历史不应该被轻视。

开卷考试发挥的导向性失当,学生普遍轻视历史,不重背诵,以为一抄大吉。

有人认为,开卷考试就是考老师。

可是,现在的开卷考试让老师上课很为难。

深入了说,孩子不懂;浅了说,说不明白。

乙:因为是开卷考试,就出现了猜题与反猜题的博弈,这使得近年的有些中考题不按常规“出牌”。

今年有的题目就是高考题的水平,题目与题目之间又环环相扣,若前问不能解,后问更不能解,像“希腊文明的影响”、“蒙哥马利之问”等题,甚至比有的高考题还难。

丙:初中开卷,高中闭卷,初高中衔接也是问题。

这些年历史开卷考试越走越偏,越出越难,越考越怪,都是开卷惹的祸。

出题者没有很好地考虑到教材版本的不同。

看样子,历史教材版本有走向统一的趋势。

丁:今年历史中考试题还是很好的,史地学科、人文学科渗透,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正符合当下的课改精神。

关键是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到底如何,全省也不均匀,城乡亦有差别。

(三)考查内容表一:安徽中考历史试题考查内容统计表(四)试题特点浅析1、题型题量保持稳定,版块构成稳中有变表二:近两年中考历史题型、题量比较表表三:近两年中考历史版块构成比例比较表从以上两张表格可以看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在题型、题量上没有任何调整,各题型题量的分值比例也没有任何变化,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安徽省中考历史总复习: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安徽省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一、安徽省近五年中考历史试卷题型及考点分析近年来,安徽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基本题型为: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或分析与探究)等五种题型,题量变化不大,卷面分值为70分,其中,选择题为20分,非选择题为50分。

1.单项选择中国古代史部分:注重对政治制度(如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政策(如闭关锁国政策)、民族关系(如古代中央政府对新疆或西藏的管辖)、外交成就(如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思想文化(如儒家思想、百家争鸣)等内容的考查。

(2)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注重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运动(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等)、列强侵略(如火烧圆明园、近代不平等条约、卢沟桥事变等)、国共两党关系(如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人民解放战争等)、新中国外交(如“求同存异”方针、中美关系、新世纪外交)等内容的考查。

(3)世界史部分:注重对重要改革(如雅典民主政治、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马歇尔计划)、三次科技革命(如蒸汽机的作用、交通工具的发明)等内容的考查。

2.组合列举(2)第二种形式是集中考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捍卫领土和主权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等。

(3)第三种形式是跨越年代和国界考查中外法制建设、中外历史名人、重大科技发明、社会的变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等。

3.辨析改错辨析改错题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判断三句话的对错,并改正;另一种是查找一段话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近年来,考查形式以第一种为主。

(2)第一种考查形式主要是跨越考查中外历史相类似或相联系的知识,第二种形式是集中考查中国古代历史知识、某国或某地区的历史发展等。

凸显必备知识,彰显国家形象,落实核心素养——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评析

凸显必备知识,彰显国家形象,落实核心素养——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评析

号芳处支泌//2020.11凸显必备知识,i显-mno,落实核心素养------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评析■安徽省含5县第一中学刘静不少师生对安徽2020年中考历史试卷颇有怨言。

原因在于,试卷难度较大,许多试题似曾相识,翻尽资料(注:安徽中卷考试)却又,考试成绩不佳。

上,弓安徽中'史试题的已变化。

,2022年的安徽中试题有何特征呢?在的备中,我们该从哪些方起?不个人拙见。

一、关注热点问题与聚焦主干知识这里的热点问题,不仅包点话题,还包含重大周年事件。

历史学科命题从不点问题。

在备战2220年中,教师也给考生罗列可能会涉及的考点,如京杭大运河、郑和下西洋、新文化、遵义、百团大战、中大、万、、武汉的近现代、地摊经济、中国医药文化的发展等。

市场上各类教辅资料和押题卷将重心聚焦于此。

可是,以上热点在今年的试题中却很鲜见。

2020年安徽中试题聚焦的重大有185年台湾建省、105年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45年中国抗战取得胜利和联合国的,仅此而已。

热点话题中,法制建、民生问题、疫情问题也有所,对应试题分别的是秦朝法・中考研究・制建设对后世的影响、1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与150年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共同意义、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恶化。

由此可见,热点问题在今年并不太“热”。

而且,以上热点问题是间接考查。

如第2题秦朝法制建设的意义,考生不能读材料的含义,仍旧无法作确判断。

相反,弓岂的知识在整套试卷中都有体现,如下表(不完全统计)°题号材料关键信息(词句)考点3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宋朝重文轻武政策0五四运动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五四运动的性质6这次会议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古田会议9《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增收了市场经济等词经济体制改革1法国大革命前,中产阶级已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法国大革命11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工业革命12列宁开始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新经济政策122世纪32年代,西方富人交通工具变化经济大危机14美国意识形态中反共、反苏的理念十分明显美苏“冷战”1自强运动、“一五”期间洋务运动、一五计划1英国1至1世纪殖民扩张大事年表、美国提岀“门户开放”政策殖民扩张、门户开放2219年安徽中考历史亦是如此。

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教师版含解析)

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教师版含解析)

2020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开卷)满分70分。

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1.如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A. 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B.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C. 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D. 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2.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这说明A. 秦朝法律影响后世B. 法治思想始于秦朝C. 秦朝实行严刑峻法D. 法律助推秦灭六国3.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A. 休养生息B. 兵民合一C. 重文轻武D. 外重内轻4.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图所反映的中央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A. 台湾B. 西藏C. 新疆D. 东北5.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

这里的“立足点”是A. 尊孔复古B. 三民主义C. 民主科学D. 爱国主义6.“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长达3万字的八个决议’,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系统性的建党与建军文件,使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日益成为一支精干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

“这次会议”是A. 八七会议B. 古田会议C. 遵义会议D. 中共七大7.如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部分国家伤亡人数及持续作战时间,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美国援助是中国抗战取胜的关键因素B.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C. 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D.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8.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两者的共同作用是A. 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B.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C.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D. 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9.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7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全椒县教研室历史学科组2017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的结构、呈现形式、难度系数等方面,较之前两年继续保持稳定,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基础性、时代性、学科性、开放性等特点,符合历史课程标准和2017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纲要的基本要求;试题在实现高中选拔功能和引导初中教学作用的同时,侧重追寻历史学科素养;一、试卷结构1.题型和题量2017年的历史试题延续了前三年的风格,依然是五种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题,全卷共17小题,满分70分,开卷考试;2.考点分布及分值比例今年遵循考纲规定,删去了安徽地方史的考查,加大了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的考查力度,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涉及到选择第1、2题,组合列举第11题1、2,12题1、2,13题1,辨析改错14题1,17题3,考查的分值14分,占20%;其余的几大板块变化不大,中国近代史17分,占24.2%;中国现代史11分,占15.7%;世界古代史2分,占2.9%;世界近代史13分,占18.6%;世界现代史13分,占18.6%;近现代历史内容还是重头戏,体现了薄古厚今的一贯传统;2017新增考点考察了阿基米德、严复的思想,体现了考纲的变化;考点分布全面,涵盖了中国史和世界史,考查了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战争等多方面内容;政治类考点包括商鞅变法、科举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一国两制、中美关系等;经济类考点包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近代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一五计划”、经济特区、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欧元、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等;科技类考点包括阿基米德、都江堰、阿拉伯数字、罗盘针、飞机、火车、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思想文化类考点包括人文主义、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思想家严复以及新文化运动等;战争类考点包括十四年抗日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冷战等;4.试题新颖,图文并茂试题通过历史地图、漫画、框架图、历史文献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贴近学生实际,多途径感知历史,利于理解;图文并茂,布局美观,角度新颖;素材类型历史地图漫画框架图历史文献文字资料数量1幅1幅1幅11则分布五、活动与探究第17题材料一一、单项选择第7题一、单项选择第2题一、单项选择第1、5、8、9题四、材料解析第15题材料一、材料二第16题材料一、二、三第17题材料二、三二、试卷特点1.回归历史本质,注重科学性,体现开放性,彰显学科核心素养今年历史试卷回归历史本质,考查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价值观等历史学科基本素养,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检验学生是否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时空要求,不突兀、重继承,让学生在平稳中完成答题;比较明显的趋势是接近教材,联系教材,并且强化了历史时空的关联;其中时空观念的考查中,既有对今年时事热点的考查,如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14年的抗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一五计划完成6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中美关系正常化45周年等,也有对历史地图的识读,如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史料实证的考察上,引导学生能够从材料中进行推理论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专业历史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查;例如第16题的材料二,概括“冷战”被确立为美国国策的原因,学生只需要从材料中进行归纳即可,一是抵抗共产主义,二是称霸世界;特别是第17题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考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本题要求考生能系统的综合材料,结合史实,提取信息来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性;考查的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问题,涵盖了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和家国情怀等方面素养;由于本题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因而成为考生成绩区分度的关键一题;2.注重导向性,体现核心价值观,凸显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历史学科考查的命题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点,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四方面的考查;选取典型素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如第5题,通过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图片的描述,凸显中国是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组合列举题第11题以“走进历史,触摸历史,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为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修筑者——李冰父子,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敢为天下先,中国改革的起源地——凤阳;以历史遗迹为主题既考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渗透了史料实证这一历史核心素养;第12题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扞卫领土与国家主权完整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为主题,考查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香港回归等史实,体现家国情怀,渗透了对学生民族责任感的培养;第13题以人类出行为主题,考查不同时期人类科技的进步,体现了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17题考查学生对“一带一路”正确性的认识等;这些知识点的考查,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爱国守法;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的爱国情怀,树立起为祖国奋斗终身的信念;3.关注时事热点、关注周年考点、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关注热点和周年大事是历年中考命题的切入点之一,今年也不例外;热点的考查如选择题第5小题对抗日战争的考查,体现了“十四年抗战”的要求;第12题第3小题对一国两制的考查,体现了香港回归20周年这一时政热点;16题3考查对中美关系的认识体现了中美关系这一个长效热点;17题3考查“一带一路”,体现了“一带一路”及国际高峰论坛时事热点;周年大事的考查如第4题考查南昌起义爆发90周年,第6题考查一五计划成果一五计划完成60周年,121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355周年,123考查“一国两制”香港回归20周年,162考查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开始实施70周年,163考查美国总统尼克松尼克松访华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5周年;通过这些试题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关注现实,要求学生具备用历史基础知识去诠释现实问题的能力,科学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4.关注史学研究前沿动态,凸显历史学科在促进国际关系中的借鉴功能;2017年1月教育部教育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在今年的试题中得以体现;第16题,标题为“战略选择影响深远,大国兴衰昭示未来”中小标题是“热战中独立”、“冷战中对峙”、“和平中共存”,在探讨国家关系中,反思历史;5.立意高远,渗透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试题中的第17大题考查的就是全球史观以及人类的文明史观,第一小问考查新航路开辟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设第二小问考查世界变平,经济全球化,第3问考查同学们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以及根据现在的国际形势分析其的合理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总结能力;而且要史论结合;总体来说,今年中考历史试题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整体平稳,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综合性,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符合选拔性考试在区分度上的要求,也反映了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目标;试卷有效的承担了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使命;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通过分析试卷,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针对下列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有的放矢:1.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考查基石历史学科素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否则难以培养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强调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记忆,要求学生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2.以科学的方法引领求证、求真意识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们不能通过实验复原和体验,这决定了对历史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甚至合理的推论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方法,提高学生能力;3.良好的学习迁移思维和能力,使学习更有意义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针对历史事物间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关系,需用已有知识和对立统一等方法分析思考,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学习迁移思维和能力;这种迁移有助于引导考生通过学习,形成基本的史观和方法,并内化为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这样的考查更具有学科意义和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梳理,构建历史知识板块、网络,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历史知识;4、语言表达能力和答题技巧的培养;平时对学生加强规范答题的训练,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教材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从材料的组织、观点的运用方面进行综合、立体的思考;注意史实的准确性、内容的针对性、要点的完整性、叙述的条理性、语言的简洁性;。

安徽中考历史试卷简析

安徽中考历史试卷简析

安徽中考历史试卷简析安徽省霍邱县白莲乡牛集初中陈维阳一、选择题1、主要抓住时间是公元前2,是秦统一六国后,所以货币应选择(C)简析:A是唐朝货币 B是春秋战国时期货币 D是北宋时期的纸币2、主要抓住"反帝反封建"口号的只有(A)简析: B是洋务运动 C是魏源《海国图志》里提出的 D是《天演论》里的3、下列影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C)简析:①《血战台儿庄》是1938年②《南昌起义》是1927年③《重庆谈判》是1945年④《开国大典》是1949年4、新中国出现第二次被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B)简析:很多考生选择D是把第一次建交高峰看成是1972年了,其实第一次建交高峰曲线上明显显示是1949年。

5、这题很多考生都能选对,和我们日常生活有关,很好选择6、属于安徽历史,不正确的是(B)简析:新安画派的中心是——古徽州,而不是安庆7、这题主要抓住“西欧封建制度确立”这几个字就应该选(D)简析:A是古希腊雅典 B是中国秦朝 C是日本的8、这题很好选择,九年级上册历史书上有原话。

9、这题主要抓住信息是1928--1940年苏联粮食产量,很好选择(C)简析:A 当时国内战争已结束 B 当时德未进攻苏联 D 当时新经济政策已废止10、这题地图九年级下册历史书上和地图册上有,只要考生注意一点就可以选对。

二、组合列举11、(1)河姆渡或河姆渡聚落都可以(2)占城稻,不能少“稻”字(3)杂交水稻或籼型杂交水稻或第一代杂交水稻也可以12、(1)属安徽历史,白描(2)徐悲鸿(3)文艺复兴或世纪也可以酌情给分三、辨析题13、(1)古埃及改为古巴比伦(2)改封建统治为资产阶级(3)是对的14、(1)唐改为隋(2)开封改为长安(3)西游记改为大唐西域记四、材料题15、(1)“孙先生”是孙中山;他的主要功绩是“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也可以。

很多考生回答“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是不准确的(2)我们完成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很多考生却回答了是孙中山没有完成的任务,这是考生没有看清楚题目,大意造成的(3)这一小题的答案就在材料二之中,这题只要考生看清楚题目也就好回答(4)完成这一任务的根本保证是中共的领导或“四项基本原则或社会主义优越性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都可以酌情给分。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A. 处于旧石器时代B. 形成了早期国家C. 出现了定居生活D. 产生了贫富分化2. 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

表中措施( )诸侯国名称部分措施魏国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楚国吴起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秦国商鞅变法“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A 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 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C 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3. 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

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 休养生息B. 尊崇儒术C. 盐铁专卖D. 版图拓..展4.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A. 科举取士制度B. 三省六部制度C. 藩镇割据现象D. 重文轻武政策5. 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

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A.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B. 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 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D. 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6. 乾隆年间,汪中主张给予未成婚而守节的女子改嫁自由,纪昀反对以严苛态度处理妇女和家庭问题,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讴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安徽近五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安徽近五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安徽近五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安徽省巢湖市坝镇中心学校郑旭东1.题型有点变化安徽中考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组合列举题、材料分析(解析)题、分析探究题(2008年、2009年),从2010年开始题型有所变化,新增了“辨析改错题”放在“材料解析题”的前面,题量变化不大,卷面分值为70分,选择题为20分(2009年22分),非选择题为50分。

2. 近五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各题型及考点分析(1)单项选择题(基本为10个小题,2009年为11个)分析:1.中国古代史部分:注重对政治制度(如分封制)、经济政策(如闭关锁国政策)、民族关系(如古代政府对新疆的管辖)、外交成就(如郑和下西洋)、思想文化(如儒家思想、金文、司母戊鼎)等内容的考查。

2.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注重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运动(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等)、列强侵略(如近代不平等条约、卢沟桥事变等)、国共两党关系(如北伐战争、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新中国外交(如中美关系)等内容的考查。

3.世界史部分:注重对重要改革(如查理〃马特改革、明治维新、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美国南北战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如《人民宪章》、《共产党宣言》)、三次科技革命(如蒸汽机的作用、生物工程)等内容的考查。

(2)组合列举分析:1.第一种形式是集中考查安徽地方史内容(如考查安徽历史名人)、与某国有关的事件或人物(如考查与印度有关的内容,与英国有关的著名人物)。

2.第二种形式是集中考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国水稻种植、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等。

3.第三种形式是跨越年代和国界考查中外历史名人、社会的变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等。

(3)辨析改错分析:1.辨析改错题是近三年出现的新题型,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判断三句话的对错,并改正;另一种是查找一段话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安徽历史九年级试卷分析

安徽历史九年级试卷分析

安徽历史九年级试卷分析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安徽历史九年级教材中,哪个朝代是安徽省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A. 商朝B. 夏朝C. 周朝D. 秦朝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安徽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A. 李白B. 曹操C. 包拯D. 杜牧3. 安徽省的省会是哪个城市?A. 合肥B. 芜湖C. 安庆D. 黄山4. 安徽历史九年级教材中,哪次起义是安徽省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A. 陈胜吴广起义B. 黄巾起义C. 红巾军起义D. 太平天国起义5. 以下哪个文化遗址位于安徽省?A. 长城B. 故宫C. 兵马俑D. 黄山风景区二、判断题1. 安徽历史九年级教材中,安徽省是中国历史上建省最早的一个省份。

(×)2. 安徽历史九年级教材中,曹操是安徽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

(√)3. 安徽省的省会是合肥。

(√)4. 安徽历史九年级教材中,陈胜吴广起义是安徽省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

(×)5. 安徽省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省份之一。

(√)三、填空题1. 安徽省的省会是______。

2. 安徽历史九年级教材中,曹操是______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

3. 安徽省位于中国的______部。

4. 安徽历史九年级教材中,______是安徽省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

5. 安徽省的______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安徽历史九年级教材中,安徽省的历史沿革。

2. 请简述安徽历史九年级教材中,曹操的主要政治成就。

3. 请简述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4. 请简述安徽历史九年级教材中,陈胜吴广起义的主要原因。

5. 请简述安徽省的文化特色。

五、应用题1. 请根据安徽历史九年级教材,分析安徽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请根据安徽历史九年级教材,分析曹操在安徽历史上的影响。

3. 请根据安徽历史九年级教材,分析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4. 请根据安徽历史九年级教材,分析陈胜吴广起义对安徽省历史的影响。

安徽近三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预测

安徽近三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预测

安徽近三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预测第一部分:复习课的几个问题几种流行的史观近年来,以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来指导历史命题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符号。

以辛亥革命为例,用新史观评价其影响文明史观——革命促使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推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现代化史观---推翻清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全球史观(整体史观)——革命属于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史观——革命对社会习俗和社会风气的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新史观评价《鸦片战争》文明史观——战争的本质是两种文明的冲突: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较量。

全球史观---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潮流之中。

现代化史观---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东西,近代化运动思潮开始出现。

社会史观——战争引起的阵痛带来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动,各种矛盾加剧,社会急剧动荡。

积累标签式答案改革启示:①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②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③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④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⑤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⑥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革命类启示:①落后野蛮的制度最终是要被推下历史舞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②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民思想解放,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必然会被推翻和粉碎。

⑤国家独立和统一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前提和基础。

思想解放篇①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思想解放推动政治运动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世界大战篇启示:①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②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评价报告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评价报告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评价报告一、总体评价(一)命题指导思想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遵循《课程标准》、依据《考试纲要》,既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坚持以考查学生能力为目标,继往开来,稳中有变。

来自考生的评价:注时事、关心国家,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生三:看了答案之后才知道题目虽难但答案宽松,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难。

建议答题的指向性更明显一点,让我们明白试卷考察的是什么内容。

来自考生家长的困惑:历史本是开卷考试,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考得这样差,是孩子不够努力,还是试卷太难,或者是老师教的水平不行?怎么会是带着资料、翻着书本却找不到答案的?来自一线教师的反馈:甲:作为培养学生基本公民素养的必备学科,历史不应该被轻视。

开卷考试发挥的导向性失当,学生普遍轻视历史,不重背诵,以为一抄大吉。

有人认为,开卷考试就是考老师。

可是,现在的开卷考试让老师上课很为难。

深入了说,孩子不懂;浅了说,说不明白。

乙:因为是开卷考试,就出现了猜题与反猜题的博弈,这使得近年的有些中考题不按常规“出牌”。

今年有的题目就是高考题的水平,题目与题目之间又环环相扣,若前问不能解,后问更不能解,像“希腊文明的影响”、“蒙哥马利之问”等题,甚至比有的高考题还难。

丙:初中开卷,高中闭卷,初高中衔接也是问题。

这些年历史开卷考试越走越偏,越出越难,越考越怪,都是开卷惹的祸。

出题者没有很好地考虑到教材版本的不同。

看样子,历史教材版本有走向统一的趋势。

丁:今年历史中考试题还是很好的,史地学科、人文学科渗透,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正符合当下的课改精神。

关键是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到底如何,全省也不均匀,城乡亦有差别。

(三)考查内容表一:安徽中考历史试题考查内容统计表(四)试题特点浅析1、题型题量保持稳定,版块构成稳中有变表二:近两年中考历史题型、题量比较表表三:近两年中考历史版块构成比例比较表从以上两张表格可以看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在题型、题量上没有任何调整,各题型题量的分值比例也没有任何变化,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

近几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用

近几中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用

• ⑷ 语言表达能力差,逻辑性不强,答 题不够规范,错别字较多。每年中考 有开放性试题都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 言,写出自己的看法或启示,大概占5 分左右,例如:2013年中考最后一题, 感悟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有哪些优 秀品质,要求学生从学过的历史中感 悟,很多学生往往只有寥寥简单几句 套话,感染力不强,得不到满分。
第三、近几年中考历史试卷以人们比
较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关注社
会热点与社会焦点,创设情境,考查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根据题意对知识 进行整理、运用的综合能力。例如:2010 年成历史小板报,考查
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同时期所起到的 作用;2011年中考活动探究题,就日本大 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件,考查“科技革命 与日本”; 2013年中考活动与探究题以 “弘扬爱国精神,共筑中国梦”展开主题 探究活动。
二、复习备考建议
⑴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⑵ 夯实基础,研读提纲,灵活运用。 ⑶ 整合知识,归类综合。 ⑷ 加强专题复习,理清主干,提高能力。 ⑸ 关注时政,聚焦热点和周年大事。 ⑹ 掌握答题技巧,准确答题。 ⑺ 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迹工整,避 免出现错别字。
5、关注安徽历史,培养乡土感情,考 查角度创新
近几年中考安徽地方史总计3分,占试卷总 分的4.3%,注重考查安徽古代文化和经济 成就,置安徽地方史与中国历史的大环境 之中引导学生关注安徽的发展,培养学生 的乡土情感。
6、学生在中考历史开卷考试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
• ⑴ 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概念模糊不 清,以至于对历史知识分析归纳能力不够。
例如:2013年第9到选择题,考查工业革命 使大工厂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但许多学生 却选择殖民扩张。
• ⑵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够,审题不清, 答题不准。尤其是解答材料题时容易犯错, 得不到高分。

2022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中考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22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中考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22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

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

”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一大变”是指()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 分封制取代世袭制C.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 行省制取代郡县制2.隋唐时,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这反映了()A. 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B. 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C. 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D. 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3.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

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

据此可知,当时()A. 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B. 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C. 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D. 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4.成立于雍正年间,由几位满汉亲信大臣组成,被西方人意译为“大顾问班子”的机构是()A. 议政王大臣会议B. 南书房C. 军机处D. 总理衙门5.“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阳阴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这幅对联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是()A. 男尊女卑B. 新旧并呈C. 封闭保守D. 自由博爱6.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

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年份种植面积(市亩)水稻总产(万斤)水稻单产(斤)195011681914361137319511286856498553871952161963874995463A. 土地改革运动B. 农业合作化运动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1991年3月,中共中央确定在上海和深圳试点实行部分股份制公司股票上市。

这表明()第1页,共5页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B. 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C. 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D. 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8.在中国“入世”关键阶段,中美经过多轮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分析芜湖县教研室历史教研员鲍春红2013年安徽历史中考试题跟去年相比,题型结构稍有变化,命题材料更新更活,注重设置较佳的问题角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考察《课标》和《考纲》中所要求的重要历史知识点和各种历史能力。

总体难度虽略有降低,但得分却更不容易。

中考结束后,学生普遍反映今年的历史试卷比其它学科的试卷难度大,九年级历史教师反映今年的历史试卷在去年增加难度的基础上难度适度降低。

从我们阅卷和累计分数掌握的信息来看,师生们的反映不是虚言。

下面从试卷结构、命题特点、成绩统计、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和对今后教学的建议五个方面作出简要分析,供各位同仁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一、试卷结构1.题型与分值分配。

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包括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五种基本题型。

试卷满分70分,各题型所占总分比重见下表: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材料解析活动与探究题量分值比重题量分值比重题量分值比重题量分值比重题量分值比重10 20 28.6% 3 10 14.3% 1 8 11.4% 2 20 28.6% 1 12 17.1%与2012年相比,题量和题型都没有大的变化,但组合列举由2012年的两题变成了2013年的三题,辨析改错由2012年的两题降为了2013年的一题,总体说来2013年的中考试卷相对稳定。

2.各知识板块在五大题型中的分值及所占比重。

单项选择(分值) 组合列举(分值)辨析改错(分值)材料解析(分值)活动与探究(分值)合计总分分值中国古代史 6 3 0 0 0 9 12.3% 中国近代史 4 0 0 10 4 18 25.7% 中国现代史 2 0 0 0 8 10 14.3% 世界古代史 4 0 0 0 0 4 5.7% 世界近代史 4 3 4 0 0 11 15.7% 世界现代史0 1 4 10 0 15 21.4% 安徽地方史0 3 0 0 0 3 4.3%从上表可以看出各种题型和各部分内容所占比重基本符合2013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的要求。

二、2013年中考命题特点简析2013年中考试卷的命制基本符合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安徽省2013年《考试纲要》的要求,考查学生的知识点分布比较广泛,覆盖面广,试题的题量适中,试题的总体难度和2012年相比难度有所下降。

试题在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把学习历史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相联系的能力;试题在命题上还注重了与高中的历史教学的衔接,为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具体来说,安徽省2013年的中考历史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题型分布以版块的形式出现从题型分布来看,试题在内容的选择上基本上是以版块的形式出现,前面3题选择题都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内容,4——6这3题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7-10这3题都是关于世界史的内容。

在第二题组合列举题里面,11题的3小题都是关于安徽史的内容,12题的3小题是关于中国文化的,从古代到近代,从唐诗到宋词再到明清的小说;第13题的3小题都是关于世界史的内容,都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

第14题的4个小题的句子改错都是关于世界史的内容,而且都是关于近现代史的内容。

第15题是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是关于中国近代史的。

第16题是关于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

具体是关于苏美两个大国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历史。

第17题是关于“弘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其切入点是党的奋斗历程,从诞生到伟大的转折再到习主席中国梦的提出,让学生探究中国共产党及人民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2、注重基础,更注重能力。

《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课堂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试题通过创设新的情境,给学生更多的挑战,让其利用积累的知识,借助已有的学习方法和能力,通过重新认识、独立思考、做出判断,解决新的问题。

这一思想,在所有试题中均有体现。

第4题通过《扯线木偶》漫画来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内容的理解。

学生只有理解了漫画的寓意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比较判断,才能得出结论。

第5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只有读懂了改图是渡江战役示意图后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第13题第二小题,学生只有在识记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发明的基础上并从中找出“便捷了人们交流”的是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才能填写出正确的答案。

3、突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3年的中考试卷,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将二者有机结合,注重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历史信息和提炼历史知识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归纳、运用知识的能力,对这些能力的考查体现在图片、表格等试题中,如选择题第3、4、5、9题,材料解析的第15题,活动与探究的第17题等。

4、创设情境,联系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2013年中考试题在命制上既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又贴近社会现实,素材来自生活且反映社会热点。

通过设计各种问题来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教育作用的功能。

如通过哪些大众传媒来获取信息、了解社会?面对众多的信息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弘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等通过这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试题,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关注安徽历史,培养乡土感情2013年中考安徽地方史总计3分,占试卷总分的4.3%,注重考查安徽古代文化,置安徽地方史于中国历史的大环境之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安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

三、成绩统计及分析共随机抽取九个考场的270份试卷,试卷得分情况具体统计数据见下表:试题满分人数抽样份数每项满分率平均分总均分优秀率及格人数及格率单项选择28 270 10.4% 13.1743.39 10% 171人63.3%组合列举15 270 5.6% 5.83 辨析改错29 270 10.74% 6.09 材料解析0 270 0% 11.09 活动与探究 12 270 4.44% 7.21通过以上表格,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根据学生得分情况来分析,单项选择难度较大,尤其表现在第4题和第9题上,学生失分率很高;选择题中的前面3小题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比较容易得分,第4小题学生容易选择错误,第7题看数轴,学生知道公元前509年属于公元前6世纪,但是在数轴上表示就容易出现错误。

组合列举题中11题安徽史的内容相对偏颇,前面两小题学生不容易注意到,13题中的第2小题总结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学生知道有哪些发明,但是在归类的时候还是出了问题。

辨析改错比较容易,较易得分。

材料解析难度较大,是直接影响学生得满分的“杀手”,突出表现在第15题上。

学生感觉较难的题目是材料解析中的第15题,其中的第一小题比较难。

因为对材料里面提到的时务报学生感觉比较陌生,在人教课标版的教材中及所有的材料中都没有提到关于时务报的内容。

所以,学生对这一题感觉陌生,不知道何处下手。

第16题及第17题活动与探究,相对比较基础,只要学生细心,认真审题,得分率还是蛮高的,第17题中的第3小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只要能答到中国共产党及人民的精神品质,基本不失分。

本次抽样统计270份试卷学生总均分为43.39分,由此说明2013年安徽省芜湖县初中历史毕业学业考试总平均分不理想,优秀率很低,这也说明了2013年中考试卷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四、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审题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对概念认识模糊不清,以至于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不高。

在第12题考查“诗史”的诗人,有的学生写成了李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有的学生在审题时没有注意一个字“最”字,而写成了四大名著;在解答第17题第(2)问“就上述卡片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分别从……”时,很多学生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卡片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而回答了第(1)小题所给表格中列举的5个重大事件的意义;也有部分同学没有审清题目,不是从三个事件的意义方面来回答,而回答的是三个事件的主要内容。

其实这种审题不清、混淆概念,某种程度上是缺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原本简单的问题也被搞得复杂化,丢分现象比较严重。

2.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不高。

由于家长对待初中阶段学生的历史学习不够重视,多数学生学习历史往往是临考时抱抱佛脚,因而对历史知识的积累比较欠缺,难以做到厚积薄发,缺乏分析、概括、归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缺乏解答开放性试题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不太会把问题简单化,不会把问题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提问。

比如第16题第(1)问可以把原题转化为:罗斯福新政有何特点?第(2)问转化:为斯大林模式有哪些弊端?第17题第(2)问转化为:上述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有何意义?这样的话,解答起来比较容易,也不会丢太多的分。

4.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语言表达混乱,不知所云。

约有三分之一的考生的卷面是比较潦草的,有的考生的字迹相当潦草,改卷老师都很难辨认,影响了自己的得分。

试卷当中的错别字典型的有:杜甫的“杜”写成“牧”,通讯的“讯”写成通“迅”、“信”,联“合”国的写成“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届”写成“界”,艰苦奋斗的“艰”写成“坚”等。

有的同学答非所问,如第12题(2)小题,写成了辛弃疾,第17题第(2)小题,写成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北伐战争的意义等,第(3)小题,题目要求的应该是从三个探究的重大事件中谈谈“你感悟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但不少同学没有从这个方面来回答,而是漫天乱扯,让改卷老师不知考生表达的到底是何意。

五、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立足课标,抓住基础在一纲多本的模式之下,要以教材为范本,以课标为基准,以考纲为准绳,紧紧抓住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避免令人痛心的“低智商失分”。

2、三维统一,专题综合在新课改的理念之下,中考历史侧重于对三维目标的统一考察,尤其非常侧重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核,同时专题性强、综合性大、跨度又远。

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有这方面的意识,既要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要有专题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点线面结合,古今中外结合。

3、关注时事,学以致用学史以明智,知古而鉴今。

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时政要点,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要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要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要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化“死历史”为“活历史”,充分发挥历史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