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1No[1].1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病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组织和器官在疾病状态下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学科。
而病理生理学则是将病理学与生理学相结合,探讨人体在不同的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生理机制。
一、病理学1.1 简介病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科学,它主要关注人体组织和器官在不同健康或者疾病状态下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
1.2 研究内容病理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变化:包括细胞增殖、凋亡、坏死等。
(2)器官结构和功能变化:包括器官缩小、增大、肿胀等。
(3)疾病诊断: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某种特定的疾病。
(4)疾病治疗:根据对组织标本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3 应用领域在医学领域,病理学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诊断:通过对组织标本的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某种疾病。
(2)疾病治疗:根据对组织标本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疾病预防:通过对某些常见疾病的形态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其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
1.4 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病理学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组织切片:将组织标本切成薄片,并染上不同的染色剂,以便观察其形态和结构变化。
(2)免疫组化:利用特定的抗体与免疫原结合来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3)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PCR、Western blot等技术来检测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水平上的变化。
二、病理生理学2.1 简介病理生理学是将生理学与病理学相结合,探讨人体在不同的健康和疾病状态下的生理机制。
2.2 研究内容病理生理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机制的变化:探讨不同疾病状态下人体生理机制的变化,如代谢、循环、呼吸等。
(2)疾病诊断和治疗:通过对人体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提高对某些特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新药开发:通过对人体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为新药开发提供指导。
2.3 应用领域在医学领域,病理生理学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疾病诊断和治疗:通过对人体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提高对某些特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件pptx
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但功能增强。
增生
细胞有丝分裂活跃导致组织或 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
化生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
代的过程。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变性
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 代谢障碍,使细胞浆内或细胞间 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
常蓄积的现象。
坏死
活体内以酶溶性变化为主要特点 的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引起功能障碍
如骨肉瘤导致运动障碍,垂体瘤引起内分泌 功能紊乱等。
发热和疼痛
肿瘤组织坏死可引起发热,肿瘤的压迫或浸 润神经可引起疼痛。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组织分化程度
良性肿瘤分化好,异型性小;恶 性肿瘤分化差,异型性大。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 较快。
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多为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恶性肿瘤多为浸润性或外生性生 长。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件 pptx
目录
• 绪论 • 疾病概论 •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炎症 • 肿瘤
01 绪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定义与关系
01
02
03
病理学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 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病理生理学
研究疾病状态下机体功能 、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 科学。
凋亡
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 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和 细胞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 细胞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
应。
细胞凋亡与坏死
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凋亡是基因控制的主动性死亡,坏死是病理性死亡;凋亡不引起炎症反应,坏死 会引起炎症反应;凋亡通常不影响周围细胞,坏死会引起周围细胞的炎症反应和 修复。
病理生理学与病理学
病理学在指导治疗方案制定方面可以为病理生理学提供参考。通过分析疾病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制定针 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04
CATALOGUE
病例分析
病例选择与准备
01
病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能 够反映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特 点。
病例准备
02
03
病例特点
学科交叉促进疾病研究
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的机制,推动疾病治疗和预防的 进步。通过学科交叉,可以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病理生理学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01
解释形态学改变的机制
病理生理学可以为病理学的形态学改变提供机制解释。通过研究疾病过
程中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可以深入了解形态学改变的内在原因和过程。
新技术在病理生理学与病理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 手段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病
理生理学与病理学的研究中。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发现新 的疾病标记物、药物作用靶点和 治疗手段,为疾病的个性化治疗
提供可能。
新技术手段的应用还有助于提高 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 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可能 的疾病,明确诊断。
病例总结与反思
病例总结
对病例的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形成完 整的疾病诊疗方案。
病例反思
对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反思,分析诊断和治疗中的不 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病例应用
将病例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和诊 疗水平。
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之一,与解剖学、组织学 、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共同构成医学知识 体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时间:36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教学目标:1.了解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3.培养分析和诊断疾病的能力;4.培养科学研究和实践医疗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讲: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关系2.病理变化的层次结构3.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讲:细胞损伤与炎症1.细胞损伤的类型和机制2.炎症的病理生理学改变3.炎症的分类和病理变化第三讲:组织修复与再生与肿瘤生成与发展1.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肿瘤生成与发展的病理生理学机制3.肿瘤的分类和病理变化第四讲:循环系统疾病1.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2.血液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第五讲:呼吸系统疾病1.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2.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第六讲:消化系统疾病1.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2.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第七讲:代谢与内分泌系统疾病1.代谢与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2.常见代谢与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授疾病的基本概念、病理生理学变化和病理变化;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病理切片观察,培养学生对疾病的分析和诊断能力;3.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病例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2.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总结和应用能力,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病理切片分析等;。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解析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解析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解析引言:病理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研究疾病的本质和病变机制,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而病理生理学则更加注重于疾病对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和损害,从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深入分析病理生理过程。
本文将围绕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并结合具体疾病案例,分析病理生理学对于疾病认识和治疗的重要作用。
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关系1. 病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和病理变化的学科,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解剖学和组织学分析,揭示病变的性质、范围和原因。
病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病理诊断、病变机制和病理分类等。
2.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对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和损害的学科,它关注疾病引起的异常生理变化以及机体对这些变化的适应和代偿机制。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理学损伤、代偿反应和病理生理过程等。
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联系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密切相关的学科,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上相互依赖。
病理学提供了疾病的基本认识和分类,为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而病理生理学则深入分析了疾病对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从生物学角度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二、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的应用1. 疾病诊断与治疗病理学是疾病诊断的关键,通过对病理标本的研究和分析,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病理学的发展使得疾病分类更加准确,有助于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学的实施。
而病理生理学通过研究疾病对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在心血管疾病中,病理生理学揭示了心肌缺血对心肌细胞的损害和心血管系统的代偿机制,为给药和手术治疗提供了指导。
2. 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病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对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的分析,病理学提供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和环境改善等。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A1交卷时间:2019-05-21 00:10:48一、单选题1.(4分)引起肺气肿的因素不包括(遗传性a1-抗胰蛋白酶缺乏)2.(4分)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改变是(细胞浆的改变)3.(4分)下列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瓣膜赘生物牢固相连)4.(4分)细菌性痢疾一般是何种性质的炎症(纤维素性炎)5.(4分)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特点是(肝细胞亚大片坏死,伴结节状再生)6.(4分)在大叶性肺炎中的哪一期可见铁锈色痰?(红色肝样变期)7.(4分)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的主要细菌是(草绿色链球菌)8.(4分)急性肾盂肾炎属于(化脓性炎)9.(4分)心肌串联性增生的主要原因是(心肌前负荷长期过重)10.(4分)休克I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11.(4分)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和纤维素)12.(4分)高热患者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13.(4分)绒毛膜癌的病理特点是(肿瘤由合体细胞样和细胞滋养层样细胞构成)14.(4分)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PaCO2增高使脑血管舒张和脑细胞内酸中毒)15.(4分)液化性坏死常发生在(脑和胰)16.(4分)细菌进入血中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之为(败血症)17.(4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最易发生的缺氧(低张性缺氧)18.(4分)以下关于发热的说法,错误的是(中暑不属于过热)19.(4分)DIC时引起休克的机制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微血栓阻塞循环通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肌损伤而收缩力降低、血管扩张而外周阻力降低)20.(4分)严重的胸腔积液可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21.(4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22.(4分)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定向游走)23.(4分)下列哪一项不是端坐呼吸的发病机制(平卧时心指数增加)24.(4分)肝性脑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三羧酸循环障碍)25.(4分)关于玻璃样变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可发生于心肌细胞)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A2交卷时间:2019-05-21 22:34:46一、单选题1.(4分)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机化)2.(4分)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3.(4分)对风湿病最具病理诊断意义的病变是(风湿小结)4.(4分)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细胞是(巨噬细胞)5.(4分)以下对出血性梗死形成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先动脉阻塞,继而发生静脉淤血)6.(4分)以下哪种不属于风湿病变(化脓性关节炎)7.(4分)诊断肉瘤的主要依据是(恶性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并与间质分界不清)8.(4分)DIC的主要特征是(凝血功能失常)9.(4分)原位癌的主要特征是(癌细胞占据上皮全层,但基底膜仍完整)10.(4分)严重的胸腔积液可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11.(4分)不符合假小叶病变特点的描述是(肝细胞索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12.(4分)离心性心肌肥大的主要发生机制是(舒张期室壁张力增加)13.(4分)不符合炎症时白细胞渗出的描述是(内皮细胞主动收缩,使白细胞得以漏出)14.(4分)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出现水肿的主要原因是(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15.(4分)低钾血症时心电图的特点是(T波低平、U波增高、ST段下移、QRS波增宽)16.(4分)炎症过程中,组织损伤的主要表现是(变质)17.(4分)癌转移至淋巴结时,首先出现在(边缘窦)18.(4分)下列病种中,最易发生离心性肥大的疾病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9.(4分)呼吸衰竭最常见病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20.(4分)下列哪种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肝脏)21.(4分)肿瘤的实质是指(肿瘤细胞)22.(4分)对萎缩概念理解正确的是(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内实质细胞小和少)23.(4分)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24.(4分)下列疾病中,最易发生向心性肥大的疾病是(高血压)25.(4分)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视前区一前下丘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A3交卷时间:2019-05-23 20:57:34一、单选题1.(4分)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复合病变不包括(血管瘤形成)2.(4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易发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功能异常)3.(4分)最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四肢)4.(4分)失血性休克早期最易受损的器官是(肾)5.(4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征病变是(粘膜腺体萎缩)6.(4分)发热患者最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7.(4分)下述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高钠血症)8.(4分)支气管粘膜上皮由原来的纤毛柱状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属哪种病变?(化生)9.(4分)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是(疣状心内膜炎)10.(4分)虎斑心的病变性质是(心肌脂肪变性)11.(4分)肿瘤血道转移的确切依据是(在远隔器官形成与原发瘤同一组织学类型的肿瘤)12.(4分)构成血栓头部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13.(4分)有关心肌梗死的叙述,错误的是(多为出血性梗死)14.(4分)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特点是(肝细胞亚大片坏死,伴结节状再生)15.(4分)诊断肉瘤的主要依据是(恶性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并与间质分界不清)16.(4分)关于子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上皮内瘤变—早期浸润癌—浸润癌)17.(4分)不符合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是(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18.(4分)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搐溺的主要原因是(血钙降低)19.(4分)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20.(4分)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和纤维素)21.(4分)寄生虫感染时,病灶内最多见的炎症细胞是(嗜酸粒细胞)22.(4分)不符合慢性子宫颈炎的描述是(子宫颈上皮内肿瘤)23.(4分)下述哪项因素与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无关(内源性毒性物质使溶骨活性增加)24.(4分)下列哪项是继发性肺结核所不具备的(淋巴道播散为主)25.(4分)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夜大2014级医本《病理生理学》复习题1.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PT演示课件
目 录
• 病理学概述 • 病理生理学基础 • 常见疾病类型及其特点 • 诊断方法与技术应用 • 治疗策略与原则探讨 • 预后评估及生活质量提升建议
01
病理学概述
病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病理学定义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疾病 过程中机体形态结构、功能代谢 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 科学。
复发和转移情况
观察患者疾病复发和转移 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和 预后。
生活质量改善途径探讨
疼痛管理
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 ,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 理的饮食计划,提供营养支持。
运动康复
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帮助 患者恢复体力,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在康复过程中作用
病理学作为医学科学的基础学 科,为医学科学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支撑和实验手段。
02
病理生理学基础
细胞损伤与适应机制
01
02
03
细胞损伤原因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因 素等外部损伤,以及代谢 障碍、缺氧、中毒等内部 损伤。
细胞适应机制
细胞通过肥大、增生、萎 缩、化生等方式适应环境 变化。
细胞损伤表现
细胞损伤后表现为细胞膜 通透性增加、细胞器功能 障碍、代谢异常等。
结核病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最常 见。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 毒症状。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的原则 。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 统。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等,晚期可出现 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 ,如避免不洁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等。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关系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2 教学内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第二章:疾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1 教学目标了解疾病的基本概念掌握疾病的分类方法理解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2 教学内容疾病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分类方法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疾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方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疾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方法的理解程度第三章:病理学常用检查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的常用检查方法掌握病理学检查的基本步骤理解病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3.2 教学内容病理学常用检查方法概述切片技术染色技术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病理学常用检查方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3.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病理学常用检查方法的理解程度第四章:细胞与组织的损伤4.1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与组织损伤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类型与机制理解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意义4.2 教学内容细胞与组织损伤的基本概念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类型与机制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意义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细胞与组织损伤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4.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理解程度第五章:修复与纤维化5.1 教学目标了解修复与纤维化的基本概念掌握修复与纤维化的机制与类型理解修复与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意义5.2 教学内容修复与纤维化的基本概念修复与纤维化的机制与类型修复与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意义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修复与纤维化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5.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修复与纤维化的理解程度第六章:炎症6.1 教学目标理解炎症的基本概念掌握炎症的类型与机制了解炎症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6.2 教学内容炎症的基本概念炎症的类型与机制炎症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6.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炎症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6.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炎症的理解程度第七章:肿瘤7.1 教学目标了解肿瘤的基本概念掌握肿瘤的分类与生长机制理解肿瘤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诊断7.2 教学内容肿瘤的基本概念肿瘤的分类与生长机制肿瘤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诊断7.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肿瘤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7.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肿瘤的理解程度第八章:心血管系统疾病8.1 教学目标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掌握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8.2 教学内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8.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与病理学特征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8.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理解程度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9.1 教学目标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9.2 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9.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与病理学特征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9.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理解程度第十章:消化系统疾病10.1 教学目标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10.2 教学内容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10.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与病理学特征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10.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解程度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教案,涵盖了十个章节。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脂质浸润
血浆中的脂质成分如胆固醇、甘油 三酯等在内皮细胞下沉积,形成粥 样斑块。
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 ,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单 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浸 润和活化。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表现
心脏损害
脑血管损害
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和扩大,进而导 致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
02
研究对象包括人体各系统、器官 、组织和细胞在疾病状态下的结 构与功能变化。
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
疾病发生
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 自稳调节紊乱。
疾病发展
疾病过程中,病理变化不断进展 ,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临床症状 出现。
病理变化类型及特点
变性
细胞可逆性损伤,表现 为细胞水肿、脂肪变性
等。
坏死
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包 括凝固性坏死、液化性
转移途径
包括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和血道转 移等。
抑制策略
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消除原 发灶和转移灶;应用免疫治疗和靶向 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抑制肿瘤生长和 转移;加强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降 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
05
心血管系统病理生理学改 变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
内皮细胞损伤
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可导致内 皮细胞损伤,进而引发动脉粥样
血管内皮损伤
血管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始动因素之一,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 系统。
血小板活化与聚集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活化与聚集可形成血小板 血栓。
凝血系统激活
凝血系统激活后可形成纤维蛋白血栓,进一步堵塞血管腔。
抗凝与纤溶系统失衡
正常情况下,抗凝与纤溶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当该平衡被打破时,易 导致血栓形成或止血功能异常。
(完整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第01章疾病概论一、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疼,而且在心理、精神、以及社会交往上处于完美状态。
2.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脑死亡是指大脑半球、间脑、脑干各部分在内的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
四、问答题1.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有哪些?患病时自稳调节的紊乱;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疾病过程中的损害和抗损害反应;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影响2.疾病转归期有几种走向?完全恢复健康、不完全恢复健康和死亡三种情况第02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一、名词解释1.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体积减小、数目减少,导致该器官或组织的体积缩小。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的过程。
3.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4.增生:组织和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
5.坏死: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器官的死亡称为坏死。
6.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致使某些物质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异常集聚或出现异常物质,称为变性。
四、问答题1.坏死的结局有哪些?溶解吸收、分离排除、机化/包裹、钙化2.简述肉芽组织的概念、肉眼与镜下特点及其功能肉芽组织指旺盛增生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肉眼:鲜红色,颗粒状,触之易出血,柔软,湿润镜下: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炎细胞构成;3.简述一、二期愈合的区别。
一期愈合见于无菌性的手术创口:伤口小、边缘整齐、对合严密、面部和颈部手术都应为此类愈合。
二期愈合见于创伤缺损大、伤口边缘不整齐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愈合时间长,愈合后留下的瘢痕多。
第04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名词解释1.充血:因为动脉血流入过多引起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状态,称为动脉性充血。
2.淤血:因为静脉血回流受阻引起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状态,称为静脉性充血。
简称为淤血。
3.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发生凝固或有形成分发生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一、第一章: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a. 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c.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d.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3. 教学活动a. 教师讲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b.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c. 讨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理解。
二、第二章:疾病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包括疾病的定义、分类和病因。
2. 教学内容a. 疾病的定义和分类b. 病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c. 疾病的自然史和转归a. 教师讲解疾病的基本概念b.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疾病的分类和病因c. 讨论疾病的自然史和转归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疾病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三、第三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机制和病理变化。
2. 教学内容a.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b.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机制c. 细胞和组织的病理变化3. 教学活动a. 教师讲解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机制和病理变化b.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及病理变化c. 讨论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的理解。
四、第四章:炎症1. 教学目标掌握炎症的定义、分类、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a. 炎症的定义和分类b. 炎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c. 炎症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3. 教学活动a. 教师讲解炎症的定义、分类、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b.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炎症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c. 讨论炎症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炎症的理解。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件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展过程、病理变化以及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病理生理学则是研究疾病发生时,机体的生理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紧密相关,两者共同构成了疾病的基础理论体系。
本课件旨在介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临床应用。
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疾病的概念:疾病是一种异常的生命现象,它使机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影响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功能。
2.病因:疾病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等。
3.病理变化:疾病过程中,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的形态和结构改变。
4.病理过程:疾病过程中,机体的生理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
5.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时,机体的生理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1.大体病理学:通过肉眼观察病变器官的大体形态和组织结构,以了解疾病的特征和范围。
2.组织病理学: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变组织的细胞和细胞间质,以了解疾病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3.细胞病理学:研究疾病的细胞学基础,包括细胞形态、功能、代谢和遗传等方面的变化。
4.分子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包括基因突变、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等。
5.免疫病理学:研究疾病过程中的免疫反应,包括免疫细胞的活化、免疫分子的产生等。
6.生物化学病理学:研究疾病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包括酶、激素、代谢物等。
三、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稳态:机体在生理过程中,通过调节和适应,使内环境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2.调节: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对内环境进行调节,以维持稳态。
3.适应:机体对环境变化产生的生理和代谢反应,以适应新的环境。
4.代偿:机体在疾病过程中,通过调节和适应,部分或完全恢复生理功能。
5.失代偿:疾病过程中,机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减弱,导致生理功能进一步恶化。
四、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病理生理学:通过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一、第一章:绪论1. 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2. 教学内容:介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讲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
二、第二章:疾病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
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转归。
2. 教学内容:讲解疾病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介绍病因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机制。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和病因。
三、第三章:炎症1. 教学目标:掌握炎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理变化。
理解炎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2. 教学内容:讲解炎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理变化。
介绍炎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炎症的基本概念和病理变化。
四、第四章:肿瘤1. 教学目标: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
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生长和扩散。
2. 教学内容:讲解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
介绍肿瘤的发生机制、生长和扩散。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和病因。
五、第五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 教学目标:掌握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机制。
理解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对疾病的影响。
2. 教学内容:讲解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机制。
介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对疾病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机制。
六、第六章:遗传性疾病1. 教学目标:了解遗传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遗传方式。
掌握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及其发病机制。
2. 教学内容:讲解遗传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遗传方式。
介绍常见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引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学科,它们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制。
病理学主要关注疾病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而病理生理学则更加注重疾病的功能和生理学变化。
本教案将从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它们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应用。
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1 病理学的定义和发展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它起源于古代医学,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病理学通过对疾病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进行观察和研究,揭示疾病的本质和机制。
1.2 病理学的分类病理学可以分为一般病理学和特殊病理学两个方面。
一般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特殊病理学则研究具体疾病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
二、病理学的研究内容2.1 病理学的基本原理病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三个方面。
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是疾病发展的过程和机制,而病理变化则是疾病在形态学和组织学上的变化。
2.2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病理解剖、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等。
病理解剖是通过对死者尸体进行解剖,观察疾病的形态学变化。
组织学检查则是通过对活体或死者的组织标本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则是通过特定抗体的染色反应,检测和鉴定组织标本中的特定分子。
三、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3.1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发展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的学科。
它起源于生理学,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病理生理学通过对疾病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进行观察和研究,揭示疾病的生理学机制。
3.2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疾病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和疾病对机体功能的改变。
疾病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可以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疾病对机体功能的改变可以包括代谢功能、免疫功能、神经功能等。
四、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应用4.1 病理学与疾病诊断病理学在疾病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它们研究的是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
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而病理生理学则研究疾病的生理学变化。
这两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于医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的学科。
它主要通过组织学、细胞学和免疫组化等技术手段,观察和分析疾病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通过病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的进展。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如炎症、肿瘤、感染等。
病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生理学变化的学科。
它主要通过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技术手段,研究疾病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发生的机制、疾病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疾病的预后。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疾病的生理学变化,如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制定治疗策略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测疾病的预后。
同时,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和药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组织学、细胞学、免疫组化、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同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包括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生理学变化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研究。
其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观察和研究。
天津科技《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第1章
1.3.2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2. 体液机制 体液因子包括各种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及细胞因子等。当体液因子的质量、数量或活 性发生改变而使机体稳态破坏、内环境紊乱时,即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体液因子一般可通过 3 种作用方式引起组织、细胞功能代谢和结构的损伤。 (1)内分泌作用。内分泌作用是指体内一些特殊的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活性物质,通过 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被远处靶细胞上的受体识别并发挥作用。 (2)旁分泌作用。旁分泌作用是指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仅作用于邻近的靶细胞。 (3)自分泌作用。自分泌作用是指细胞能对它们自身分泌的信息分子起反应,即分泌细 胞和靶细胞为同一细胞。体液因子一旦被释放,常会激起连锁反应,而这些连锁反应可能不 再受原始病因的影响;不同体液因子的作用效应是不同的,体液因子之间有的为协同作用, 有的则为拮抗作用;体液因子的分泌常受神经机制的调节,故疾病的发生多为神经、体液机 制共同参与,如过度应激反应就是因一系列神经、体液因素,引起机体稳态被破坏的。
第1章
疾病概论
学习目标
1. 掌握健康、疾病和脑死亡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脑死亡的标志及判定标准。
2. 熟悉病因的种类及其致病特点、疾病发生的机制、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3. 了解判断脑死亡的意义。
1
2
TEXT HERE
4
3
1.1
健康与疾病
1.1.1 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和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长期以来,人们常常以为健康就 意味着没有生病,只注重生物学意义上的身体健康。实际上,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还具有 社会属性,一个躯体完好的人,如果其心理状态不良或社会适应能力差,依然应该认为是一 种不健康的表现。
01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绪论
学
学
➢ 病理学在医学中占 有重要地位,是基 础医学与临床医学 之间的桥梁课。
➢ 病理学诊断是疾病 诊断 的金标准,具 权威性。病理医生 是 “doctor’s doctor”
二、研究方法及临床应用
崇德砺志 博学敬业
二、研究方法及临床应用
➢ 活体组织检查
活体上病变部位的组织制成 切片;
广泛应用,及时、准确。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绪论 邢向阳
学习内容
➢ 概述 ➢ 研究方法及临床应用 ➢ 学习方法 ➢ 发展简史
学习目标
➢ 掌握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 熟悉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 了解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
一、概述
崇德砺志 博学敬业
1.概念
➢ 病理学(pathology)与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 理变化和转归的一门学科。
四、发展简史
崇德砺志 博学敬业
四、发展简史
➢ 祖国
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 隋唐时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 南宋时宋慈的《洗冤集录》等
➢ 国外
18世纪中叶器官病理学: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 19世纪中叶细胞病理学: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 19世纪中叶实验病理学: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 20世纪中叶超微病理学 20世纪末分子病理学
四、发展简史
意大利解剖学家 Morgagni 1682~1771 《疾病的位置与病因》
德国病理学家 Rudolf Virchow 1821~1902
《细胞病理学》
四、发展简史
Claude Bernard (1813~1878) 法国生理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EF来源
已知血小板,血循环中单核细胞能产 生PDGF 除此,单核巨噬细胞激活 血管内皮细 胞,成纤维细胞 ,受损的平滑肌细 胞均可产生
39
2013-7-25
3 白细胞介素家族 (Interleukin IL)
白细胞介素是一种单核因子,可促进小鼠 胸腺细胞的PHA的有丝分裂反应,其初命 名为淋巴细胞激活因子,1979年国际统一 命名为白细胞介素 IL是细胞因子中种类最多的一组,至今已 发现12种,与ECM形成有关的IL有: IL1 ,IL6(促进作用), IL10, (抑制作用) 40
23
2013-7-25
硫酸角质素(Keratan sulfate KS)
在大的PG聚合体中,含量较高,随着聚合 体的破坏,KS下降,CS上升。
24
2013-7-25
总之,胶原、粘连糖蛋白,蛋白多糖 在细胞外形成网络状结构,与细胞密 切接触,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细胞 骨架、乃至细胞核相联系,提供微环 境中的信息传递,影响细胞生长、分 化等生理功能。
22
2013-7-25
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 CS)
主要分布软骨、骨、肌膜 、韧带和血管中, CS在体内很少游离存在,而是与蛋白质共 价键形成PG大分子。
功能:CS可促进胶原纤维的形成和稳定, 除此CS有抗凝作用,保护和修复神经元, CS有抗肿瘤作用,有抗氧化自由基作用
11
2013-7-25
Ⅵ型胶原:
Ⅵ型胶原为链样大分子。电镜下Ⅵ型胶原 为细纤维,存于多数结缔组织中。 功能:在细胞和纤维性基质间起桥梁及粘 附作用 。 12
2013-7-25
、
弹力纤维
弹力纤维为无定形纤维,它与胶原纤 维互相缠绕,在大动脉可占50%,是动脉 主要成分之一,使动脉具有收缩性 .完整的弹力膜可防止LDL进入血管壁并抑 制平滑肌细胞增殖
细胞外基质与器官纤维化
Extracellulal Metrix(ECM) and fibrosis of organ
南京医科大学病理系 徐秉栋编写
1
2013-7-25
器官
实质
间质:
广泛存在于实质细胞之间,是细胞产物, 在细胞密集的组织中细胞间质较少,在细 胞较分散的组织中,细胞间质较多。通称 纤维结缔组织。
为了区分各种ECM成分的不同型别,目前 多采用免疫组化手段。 由于组织内ECM无处不在,且常多种成分 同时伴存,而基质的免疫原性又差,为避 免型 间交叉和非特异着色 。必须选用抗同 一类型抗原,采用不同抗原决定簇 的单克 隆抗体,结合适当的染色方法,才能满意 地显示, 30
2013-7-25
19
2013-7-25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
பைடு நூலகம்
HA广泛存在于ECM中,是一个高度含水巨 大的蛋白多糖聚体。HA主要由间质细胞合 成 功能: (1) 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参与,胚胎发生 发育过程。 (2) 在创口愈合和肿瘤发生等病理过程有 重要作用 20
2013-7-25
13
2013-7-25
二非胶原糖蛋白
Noncollagenous Glycoproteins
是一类高度交联糖蛋白,溶解度很低, 对细胞及ECM的其他成分有特异性粘 附作用。非胶原糖蛋白种类很多,目 前研究较清楚的有纤维连接蛋白(Fn) 及基膜连接蛋白(Ln)
14
2013-7-25
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 HS)
是基膜主要成分之一, 它与多种生物效应分子(生长因子及受体, ECM蛋白,黏附分子)互相作用,参与调 节细胞增殖、分化、黏附及转移等
21
2013-7-25
硫酸皮肤素(Dermatan Sulfate DS)
DS与CS部分相似,所不同在结构上, 。 功能:主要有抗凝血和抗血酸的活性,此 外还有滋润皮肤,保护水分的作用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 有多个功能区,
可分别与多种物质结合发挥效应: ① 与纤维蛋白结合,对血凝和创伤愈合是重要 的; ② 与胶原结合,尤其是与变性的Ⅰ型胶原(明 胶)亲和性最高; ③ 与肝素结合,从而连系ECM中的蛋白多糖并藉 此调节与细胞表面相接触; ④与细胞结合,主要由Fn分子的RGD(Arg-GlyAsp)氨基酸序列与细胞相应受体结合,形成细 胞内外复合体,使细胞骨架纤维与细胞外基质相 连,影响细胞游走、吞噬生长和分化。
15
2013-7-25
2、基膜连接蛋白或称层连蛋白 (Laminin,Ln): Ln是基膜中主要的非胶原糖蛋白,Ln 与同类分子相连也可与Ⅳ型胶原和硫 酸类肝素相连 功能: 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如调控细 胞粘附,增殖,分化和表型。 在体外Ln可促进轴突生长,神经元存 活及细胞移行。
三、ECM的生成细胞
在不同器官产生ECM的生成细胞不尽相同。 ECM产生不仅来原于实质细胞,更重要是 间质细胞 .(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单核巨噬 细胞,肥大细胞,效应细胞 如肝—星状细 胞,肾—系膜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
31
2013-7-25
四、纤维化形成中的重要调控 因子
在正常情况下,ECM有合成过程,也有降解过程. 在ECM 合成过程中, 有些因子起着促进作用,有 些因子起着抑制作用,这些 调控ECM合成或降解 的因子有二类 (一) 细胞因子 (二)蛋白酶细胞外基质逆转: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基 质金属蛋 白酶抑制剂(TIMP)。
Ⅱ型胶原存在于软骨内。
9
2013-7-25
基膜胶原 (Ⅳ型胶原)
Ⅳ型胶原大多存在于基膜内。Ⅳ型胶 原的聚合成网状以及柔顺易弯的特性。 Ⅳ型胶原与ECM的另一些成分层连蛋 白(Ln)及硫酸肝素共同组成的基膜 结构。
10
2013-7-25
细胞外胶原
V型胶原: V型胶原为细纤维,组织内分布广泛, 与其他胶原伴存. , 功能: 1.有连接其它胶原的作用;使纤维长度 和宽度增加,并提高其抗降解力。 2.V型胶原围绕细胞作为其外骨架; 3.在内皮细胞表面则有抗凝血作用。
7
2013-7-25
根据胶原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及 分布,
一般可分为三类
① 间质胶原又称纤维胶原 ② 基膜胶原即Ⅳ型胶原 ③ 细胞外胶原
8
2013-7-25
间质胶原又称纤维胶原
分布于细胞和组织之间,以多聚的纤 维束形式存在,作为组织和器官的主 要支架。 Ⅰ、Ⅲ型胶原广泛分布于多种组织结 缔组织中为器官内主要胶原。
27
2013-7-25
28
2013-7-25
二 ECM检测方法
ECM的检测方法 很多 1.免疫组化:可以针对ECM各种成分的抗体 作免疫组化染色 2.原位分子杂交:用相应肽类成分的核酸探 针,标以同位素或非同位素(如地高辛配 基生物素)作原位分子杂交,结合光镜及 电镜观察,作出ECM的细胞及亚细胞水平 的定位 3.细胞体外培养:组织可经梯级离心,把检 测组织分离出各种细胞,分别作体外培养。 29 2013-7-25
5
2013-7-25
胶原基本结构
胶原基本结构单位是原胶原分子,后 者由三条相同或不相同的a肽链组成, 具有一段螺旋结构。 肽链的氨基酸序列G-X-Y重复顺序, 其中G(甘氨酸)约占1/3,与形成 螺旋结构有关;另二种(X和Y)以 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为多(附图1)。
6
2013-7-25
图1
胶原结构模式
三、蛋白多糖
(protoglycam PG)
蛋白多糖是由一个核心蛋白作骨架与 胺基多糖(Glycosaminoglycan,GAG) 侧链共价结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物质, 它们与胶原一起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和 基底膜上,同时也分布于细胞膜上。
18
2013-7-25
蛋白多糖包括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 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 HS) 硫酸皮肤素(Dermatan Sulfate DS) 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 CS) 硫酸角质素(Keratan sulfate KS)
2
2013-7-25
第一节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组成及其代谢 和功能
3
2013-7-25
ECM
结构:是由蛋白质和碳水化合
物组成的复合物。 细胞外基质一般包括胶原、非 胶原糖蛋白及蛋白多糖
ECM
功能:不仅起支架作用,而
且对调控细胞粘附,增殖,
分化和表型。在创口愈合和肿瘤发生
37
2013-7-25
2、血小 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PDGF生物学特性: 1 促进间质细胞分裂和增殖 2 对间质细胞有趋化反应,对损伤组织的 修复有重要作用 3 诱导ECM 的成分的合成 除此对组织的修复,,胚胎的发育和发生, 肿瘤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都有重要影响 38
2013-7-25
2013-7-25
促ECM生成细胞因子: 促ECM生成有关的细胞因子很多 1.白细胞介质(IL) 2.肿瘤坏死因子(TNF) 3.各种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
血小 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纤维细胞生长 因子(FGF),VEGF,IGF,EGF等
35
2013-7-25
1 转化生长因子β 1 ( TGFβ1
主要由血小板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在 组织中主要来自非实质性细胞,(如成纤维 细胞,肝脏Kupffer细胞,肾脏的系膜细胞, 肺泡巨噬细胞等),特别在炎症和细胞坏死 情况下转录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