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角蛋白结构功能与角蛋白遗传病
遗传性皮肤病的基因诊断与治疗
遗传性皮肤病的诊断依赖于临 床特征、家族史和遗传学检测
。
遗传学检测包括基因突变检测 、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组测
序等。
通过遗传学检测可以明确病因 ,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2
基因诊断技术
Chapter
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
01
基因诊断是一种检测人类基因组变异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DNA序列分析 技术,寻找基因突变位点。
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01
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包括直接测序 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单链 构象多态性分析法、变性高效液 相色谱法等。
02
其中,直接测序法是最常用的方 法,可以检测出大部分的基因突 变。
基因诊断在遗传性皮肤病中的应用
遗传性皮肤病是一类具有遗传倾向的皮肤疾病,如鱼鳞 病、银屑病、神经纤维瘤病等。
针对不同遗传性皮肤病的特点,基因治疗可采用不同的 策略和方法。
通过基因诊断明确致病基因及其突变类型,为基因治疗 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目前,已有多个针对遗传性皮肤病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 取得成功,为患者带来了希望。
基因治疗的挑战与前景
尽管基因治疗在遗传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 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挑战
基因治疗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基因表达调控、细胞 靶向性、免疫排斥反应等,需要克服这些问题才能 实现临床应用。
遗传性皮肤病的社会伦理问题与思考
社会伦理问题
针对遗传性皮肤病的基因诊断和 治疗可能涉及到社会伦理问题, 如基因歧视、患者权益保护等, 需要制定相应法规和规范。
思考
社会各界需要关注遗传性皮肤病 患者的权益和福祉,推动相关法 律法规的完善,以保障患者的合 法权益。
02
通过检测与遗传性皮肤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可以预测或诊断患者是否患有该疾病 。
胶原、弹性蛋白和角蛋白的遗传性疾病
胶原、弹性蛋白和角蛋白的遗传性疾病
Nigelρ Burrows;许可见
【期刊名称】《国际内科双语杂志:中英文》
【年(卷),期】2005(005)009
【摘要】正常人皮肤包括一个复层上皮细胞(主要是角质形成细胞)形成的表皮和其下方一个含丰富细胞外基质分子如胶原、蛋白多糖和弹性纤维的真皮。
真皮下面是脂肪层即脂膜层。
一些表现皮肤异常的遗传性疾病由表皮角蛋白或真皮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缺陷引起。
【总页数】7页(P4-7,31-33)
【作者】Nigelρ Burrows;许可见
【作者单位】英国剑桥爱登布鲁克医院的皮肤病顾问医师和助理讲师;不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17β雌二醇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和弹性蛋白合成的影响 [J], 孟飞;王丽;王彦;郗林鹤;张洁
2.兔椎间失稳后弹性内固定软骨终板Ⅱ型胶原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 [J], 张昭;杨学军;宋雄英;邢文华;霍洪军;刘春杨
3.RT-PCR检测大鼠低顺应性膀胱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基因的表达 [J], 刘南;宋波;金锡御;熊恩庆
4.防止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变质的化妆品组分 [J],
5.升华法纯化茶叶咖啡碱及其对胶原酶和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J], 叶心;王力;姜超;杜晓静;丁小玉;王洪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角蛋白K1、K5、K10及K17在毛发红糠疹皮损中表达及其意义
ABSTRACT
Ob jec tiv e:P ityriasisr ubrap ilaris( PRP)i sa k ind of speciali nflammatory skin diseasew ithp apulaa nd squame. Typicals ymptoms ofP RP are red plaques,p almoplantar keratodermaa ndd iffuses calesa te picranium,w hicha lways become erythrodermad esquamativum.D ifferentiald iagnosis includeo fp soriasisa ndu niversala llergicr eactione ta l.T he causeso fP RP are stillu nclear,b uti tm ostly haves ome doctrines:(1) Heredity factor (2) Vitamin deficiency (3) Keratinizationd isturbance( 4)I ncretiond ysfunction( 5)O ther. Departedi nvestigationese venm orep aiedc losea ttentiont o symptomso fP RPt hatw erep roducedb yt hela cko fv itaminA , and curativee fectw ase fective勿 used vitamin A.T he researchi nr ecenty earsp romptedt hatth ec hangeso fk eratin's expresstionp layedt hei mportantro lesin t heP RP.It d isplaied thatt he epidermisw ash yperplasy and growed fastert han normols kin. Thec hangesi ne xpressiono ft hek eratinp airs
清营汤加减在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运用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6), 9471-9475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61325清营汤加减在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运用赖艳华1,刘瑛琦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5月13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16日摘要 随着后世温病学理论的不断深入探究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清营汤方的运用范围也日渐甚广,不管是对于内伤杂病还是外科疾病都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
皮肤瘙痒除了是一种有瘙痒症状但无明显原发性皮损的疾病,同时也是许多疾病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常见症状,属于中医学“风瘙痒”“瘾疹”“风疹”范畴,瘙痒症状严重者甚至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究清营汤加减在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的临床运用,进一步提高瘙痒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减轻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清营汤加减,皮肤病,瘙痒,临床运用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Qingying Decoction in Pruritus Skin DiseasesYanhua Lai 1, Yingqi Liu 2*1Graduate Schoo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2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Received: May 13th , 2023; accepted: Jun. 7th , 2023; published: Jun. 16th , 2023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theory of warm disease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clinical experience in later generations, Qingying deco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whether it is for internal injuries or surgical diseases, it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Pruritus is not only a disease with itching symptoms but has no obvious primary skin lesions, but is also a common primary or *通讯作者。
角蛋白 名词解释(一)
角蛋白名词解释(一)角蛋白名词解释什么是角蛋白?•角蛋白是一种具有丰富硫氨基酸的蛋白质,常见于皮肤、头发、指甲等角质组织。
角蛋白的组成•角蛋白由多个称为角蛋白蛋白质家族的蛋白质组成。
角蛋白在皮肤中的作用•角蛋白是皮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阻止外界物质的渗入,并防止水分的流失,起到保湿的作用。
角蛋白蛋白质家族•角蛋白蛋白质家族包括α-角蛋白、β-角蛋白、γ-角蛋白等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它们在组织结构和功能上有所差异。
α-角蛋白•α-角蛋白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表皮细胞中的角蛋白蛋白质,它能够增加皮肤的弹性和韧性,使皮肤光滑且有弹性。
•例如,当我们皮肤受到外界刺激时,α-角蛋白会增加,使皮肤表面变得更加坚韧,从而减少伤害。
•β-角蛋白是一种富含硫氨基酸的角蛋白蛋白质,在头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β-角蛋白能够增加头发的强度和弹性,使头发不易断裂,并保持头发的健康和光泽。
γ-角蛋白•γ-角蛋白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角质层中的角蛋白蛋白质,它在维持皮肤的防御功能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γ-角蛋白能够抵御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入,保护皮肤免受感染和损伤。
角蛋白的生物合成•角蛋白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和角质化等一系列步骤。
基因表达•基因表达是角蛋白生物合成的第一步,它涉及到特定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是角蛋白的第二步,它涉及到蛋白质的合成和折叠过程。
•角质化是角蛋白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它涉及到角蛋白蛋白质在细胞中的聚集和硬化过程。
角蛋白的衰老和修复•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蛋白的含量和质量会逐渐下降,导致皮肤的弹性减弱和皱纹的出现。
•一些保养品和护肤方法可以帮助修复和保护角蛋白,延缓皮肤衰老的过程。
以上就是对角蛋白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的内容。
角蛋白作为皮肤和头发中的重要成分,对维持皮肤和头发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角蛋白17在皮肤科中的研究进展
角蛋白17在皮肤科中的研究进展蒋正强【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3(000)020【总页数】4页(P1860-1863)【作者】蒋正强【作者单位】317016 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正文语种】中文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占整个表皮结构组成的85%以上,角蛋白是表皮及毛发角质形成细胞内的主要结构蛋白,是角质形成细胞和其他上皮细胞的标志性成份,角蛋白17(K17)属于其中一种。
K17是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的标志性分子,可能与银屑病等疾病有关。
近年来,K17在皮肤科疾病中的表达研究也逐渐增多,笔者就其在皮肤科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角蛋白是组成细胞骨架的中间丝家族成员之一,分子量约为40~70KD,目前发现的人角蛋白有54种,其中在上皮细胞表达的有37种,在毛发中表达的有17种[1]。
已有文献报道,角蛋白根据基因序列同源性及等电点的差异,结合不同分子量角蛋白可分为二型[2-3]:Ⅰ型角蛋白,一般Mr较低,等电点偏酸,包括K9~19和4种毛发角蛋白Ha1~4;Ⅱ型角蛋白,Mr较高,等电点偏碱,包括K1~8和4种毛发角蛋白Hb1~4。
角蛋白的特性和功能与皮肤的增殖分化、生理机制乃至多种皮肤病的病理、生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4]。
K17属于Ⅰ型角蛋白,分子量约为46KD,等电点为5.1,全长由432个氨基酸组成,其中E(谷氨酸)、L(亮氨酸)含量稍高,而G(甘氨酸)含量偏低。
K17主要分布在汗腺的基底细胞和深部外毛根鞘等处,在正常的基底细胞中也有轻度表达[5],当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出现异常增殖、分化时,可出现K17的异常表达[6]。
最近的研究发现,在肿瘤诱导血管生成的体外实验中,K17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增高,虽然它一直被当作上皮细胞的标志,但在非上皮来源的某些肿瘤细胞及间叶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中均发现有角蛋白表达[7-9]。
有研究表明,K17基因敲除小鼠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延迟,但K16基因敲除小鼠的创面愈合时间未见明显改变[10],说明在皮肤损伤或某些皮肤疾病时,角质形成细胞激活过程伴有角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其中K17作为激活细胞的标志物[11]。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致病基因研究进展于越乾;暴芳芳;刘红【摘要】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是由皮肤中各种结构蛋白的遗传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组机械性大疱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机械性脆性皮肤、张力性大疱和结痂等.根据电子显微镜下水疱的位置,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分为4类不同的临床亚型,分别是单纯型EB、交界型EB、营养不良型EB以及Kin-dler综合征.迄今为止,已发现19个导致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发生的基因.本文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致病基因以及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9(035)006【总页数】5页(P380-384)【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基因;表型;遗传学【作者】于越乾;暴芳芳;刘红【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00;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济南,250022;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正文语种】中文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hereditary epidermolysis bullosa, EB)是由皮肤中各种结构蛋白的遗传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组机械性大疱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机械性脆性皮肤、张力性大疱和糜烂结痂等。
其发病率大约为每5万个新生儿中会有1个EB患者,所有的种族都可能患此病,男女发病率相同。
1886年Koebner首次引入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这个术语,1962年Pearson首次明确提出了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有三种类型[1]。
根据2008年最新EB分类,主要分为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simplex,EBS),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junctional epidermolysis bullosa,JEB),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DEB)和Kindler综合征(kindler syndrome, KS)[2]。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表皮结构示意图:
(一) 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产 生角蛋白,细胞间有细胞间 桥(桥粒),依其分化的不 同阶段与特点,光镜下分为 5层
基底细胞层(basal cell layer)
及营养不同而异。
皮沟 Skin groove
7、皮纹、指纹
皮嵴 Skin ridge
指纹由遗传因素决定有个体差异。
8、无毛皮肤:指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 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小阴唇、 大阴唇内侧、阴蒂等处的皮肤。
9、甲板与毛囊、长毛、短毛和毳毛。 10、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11、皮脂腺、小汗腺、顶泌腺。
长毛(头发、腋毛阴毛): 生长期(3年)、退行期(3周)、休 止期(3月) 正常人每天脱落头发的同时再生70~ 100根 头发生长速度约0.27~0.4 mm/日,50 cm/3年
短毛(眉、睫毛):生长期2个月。
2、毛囊(hair follicle):位于真皮和皮 下组织内。
①由
组 成
内毛根鞘:分鞘小皮、赫胥黎层、享勒层, 其中鞘小皮和毛小皮结构相同, 即角化细胞。
2、表皮真皮的相连接:表皮脚与真皮乳头镶嵌 而成,由基底膜带连接。
3、皮肤的面积:成人:1.5~2 m2,新生儿0.21 m2
4、皮肤的厚度:表皮真皮0.5~4 mm
表皮0.04~1.6 mm,平均0.1 mm
真皮1~3 mm
5、皮肤的重量:占体重的16% 6、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部位
五、皮肤附属器 (一)毛发与毛囊(hair and hair follicle):
角蛋白的三级结构
角蛋白的三级结构角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质,它在生物体内具有许多重要功能。
角蛋白的三级结构是指其由多个蛋白质链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立体结构。
本文将从角蛋白的组成、结构形式以及功能等方面进行介绍。
角蛋白是一类丝状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角质细胞中。
角蛋白的组成主要是由多个角蛋白蛋白链相互连接而成。
这些蛋白链通过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二硫键等多种力相互结合,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立体结构。
角蛋白的三级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α-角蛋白和β-角蛋白。
α-角蛋白是由α-螺旋结构组成的,这种结构形式使得蛋白质链呈现出螺旋状的形态。
α-角蛋白的螺旋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保护蛋白质链不被外界环境破坏。
β-角蛋白则是由β-折叠结构组成的,这种结构形式使得蛋白质链呈现出折叠的形态。
β-角蛋白的折叠结构能够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角蛋白的三级结构不仅仅是由α-角蛋白和β-角蛋白组成的,还包括一些辅助结构元素的存在。
例如,一些蛋白质链之间可能会通过二硫键相互连接,形成更为稳定的立体结构。
此外,一些蛋白质链还可能会与其他非蛋白质物质如金属离子等相互作用,形成更为复杂的立体结构。
角蛋白的三级结构不仅仅是一种形态上的存在,它还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
首先,角蛋白能够增加角质细胞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保护生物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其次,角蛋白能够帮助生物体排除废物和有害物质,维护生物体内部的稳定环境。
此外,角蛋白还能够保持细胞的水分平衡,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
总结起来,角蛋白的三级结构是由多个蛋白质链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立体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仅是一种形态上的存在,还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
角蛋白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实际应用的价值。
遗传疾病与皮肤与毛发的异常
遗传疾病与皮肤与毛发的异常遗传疾病是指由于基因的异常或突变导致的各种疾病。
皮肤和毛发是人体最外层的组织与器官,因此在某些遗传疾病中,皮肤和毛发的异常表现往往是早期和突出的症状。
本文将以遗传疾病与皮肤与毛发的异常为主题,探讨一些常见的遗传疾病以及其对皮肤和毛发的影响。
1. 色素沉着异常疾病色素沉着异常疾病是一类影响皮肤色素合成和分布的遗传疾病。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白化病(Albinism)。
白化病患者由于黑色素细胞缺乏或功能异常,导致皮肤、毛发和眼睛呈现明显的色素缺乏状态,皮肤呈现苍白色,毛发呈现银白色,眼睛可能呈现红色或淡蓝色。
2. 遗传性皮肤病遗传性皮肤病是指由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皮肤疾病。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先天性疱疹性皮肤松弛症(Ehlers-Danlos syndrome)。
这种疾病会导致皮肤过度脆弱,容易出现疱疹和水泡,还会影响毛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毛发异常疾病毛发异常疾病主要指一系列影响毛发发育和形态的遗传疾病。
例如,先天性毛发发育不良症(Congenital Hypotrichosis),患者的毛囊发育不完全,导致头发稀疏或完全缺失。
另一例是毛囊性角化不良症(Follicular keratosis),该疾病导致毛囊角质化异常,形成粗糙的皮肤和毛发。
4. 遗传性皮肤癌一些遗传性皮肤疾病与皮肤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最突出的例子是易感皮肤黑色素瘤综合征(Familial Melanoma Syndrome),该综合征与多个基因突变相关,在家族中易出现黑色素瘤的发生。
黑色素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癌,容易恶变并迅速扩散,因此这种遗传性疾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在遗传疾病与皮肤与毛发的异常中,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是确定遗传疾病的具体基因变异的有效手段,可以帮助家庭了解该疾病的传播规律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此外,对于遗传疾病患者和家庭来说,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医疗团队指导,以便实施个性化的皮肤和毛发管理措施。
细胞角蛋白
细胞角蛋白的组装:
• 细胞角蛋白单体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组装成多聚体
• 细胞角蛋白多聚体在细胞中形成纤维网络,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稳定
细胞角蛋白在细胞生物学中的作用
细胞角蛋白在细胞形态维持中的作用:
• 细胞角蛋白通过细胞骨架与细胞膜相互作用,维持细胞的形状和尺寸
• 基因检测:用于检测细胞角蛋白基因的突变和异常表达
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
细胞角蛋白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角蛋白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
细胞角蛋白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 细胞角蛋白的合成和降解调控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具有
• 靶向治疗:针对细胞角蛋白的合成和降解途径,开发靶
重要作用,可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Docs
向治疗药物
• 细胞角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
• 免疫治疗:利用细胞角蛋白的抗原性,开发肿瘤免疫治
关,可用于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疗策略
细胞角蛋白在其他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细胞角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细胞角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疾病诊断和
• Ⅱ型细胞角蛋白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中,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骨架的构建
• Ⅲ型细胞角蛋白主要存在于肌肉细胞中,负责维持肌肉细胞的收缩功能
• Ⅳ型细胞角蛋白主要存在于基底膜中,参与细胞外基质的构建
细胞角蛋白的研究进展与应用领域
细胞角蛋白的研究进展:
细胞角蛋白的应用领域:
• 近年来,对细胞角蛋白的合成机制、降解途径和生物学
• 外源性细胞角蛋白是通过饮食摄入的
• 细胞角蛋白在细胞中的稳定性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遗传性皮肤病考试题(强化练习)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遗传性皮肤病考试题(强化练习)l、单选关千大庖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描述,错误的是()A. 患者出生时即有皮肤发红、湿润和表皮剥脱B. 红斑及水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C. 1/3患者有眼脸及口(江南博哥)唇外翻D. 屈侧易受累并可出现浸渍正确答案: C2、单选各型鱼鳞病的共同特点()A. 表皮有角化过度的鳞屑B. 与毛孔一致的角化性丘疹C. 掌拓角化过度D. 青春期前后渐有好转正确答案:A3、判断题大痐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有甲营养不良改变。
A.对正确答案:对4、单选以下哪项不是大疤性表皮松解症的共同临床特点()A. 多幼年发病B. 皮肤在受到轻微摩擦或碰撞后出现水疤及血疽C. 好发部位为肢端及四肢关节伸侧D. 皮损愈后不留瘢痕正确答案: D5、多选以下关千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疽疮临床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有()A. 出生即发病B. 典型皮损为尼氏征阳性的松弛性水疽C. 可累及口腔粘膜D. 皮损愈后一般不留瘢痕正确答案:B,C, D6、多选关千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疤疮描述正确的是()A. 属千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 常在婴儿期发病,可迟至儿童期C. 好发千腋窝、腹股沟、颈项部D. 预后不遗留瘢痕正确答案:A,C, D7、多选需和毛周角化病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有()A. 维生素A缺乏症B. 小棘苔薛C. 鱼鳞病D. 掌拓角化病正确答案:A, B8、多选寻常型鱼鳞病描述正确的是()A. 冬重夏轻B. 轻者又称干皮症C. 重者肘窝及腋窝也可累及D. 臀及四肢伸侧可伴有毛襄角化性丘疹正确答案:A,B, D9、单选遗传性大痐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 皮肤受到轻微摩擦或碰后出现小疤及血痐B. 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C. 皮损预后可形成瘢痕,出现粟丘疹D. 尤易发生于肢端及四肢关节伸侧正确答案: B10、单选Hailey-Hailey病又称()A. 弥漫性掌拓角化病B.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疤疮C. 获得性掌拓角化病D. 大疽性类天疤疮正确答案: B11、多选可外用20%尿素软膏或维A酸类外用制剂的疾病是()A. 鱼鳞病B. 掌拓角化病C. 毛周角化病D. 遗传性大疽性表皮松解症正确答案:A,B, C12、多选以下属千多基因病的是()A. SLEB. 臼瘢风C. 鱼鳞病D. 银屑病正确答案:A,B, D13、单选毛周角化病的临床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 常见千青少年,皮损常随年龄增长而加重B. 皮损为针尖到粟粒大小与毛孔一致的坚硬丘疹,顶端有淡褐色角栓C. 皮损对称,好发千大腿内侧D. 一般无红斑正确答案: B14、判断题Hailey-Hailey病预后常留有瘢痕。
皮肤屏障功能与特应性皮炎
皮肤屏障功能与特应性皮炎郑云红;木其日【摘要】特应性皮炎是环境和遗传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表皮结构和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及免疫功能异常相关.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皮肤屏障功能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48)007【总页数】3页(P819-821)【关键词】皮肤屏障;特应性皮炎【作者】郑云红;木其日【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1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都与之有关,但都不能完全解释其发病原因。
随着越来越多的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证实,皮肤屏障功能的损害可能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首要机制。
而表皮中的许多结构都对皮肤屏障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角质化包膜、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紧密连接、中间丝聚蛋白等。
在皮肤屏障中,角质层是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最后阶段,是防止外界物质进入人体和体内水分丢失的主要屏障,这与其特殊的结构有关。
角质层厚约100 μm,由角质层细胞及其间的脂质基质组成,脂质基质为中性脂肪,在其水屏障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学者用“砖-墙结构”来形容皮肤角质层的结构,角质细胞为“砖块”,细胞间脂质为“砂浆”,连接角质细胞的桥粒则起到“钢筋”作用[1]。
兜甲蛋白(loricrin LOR )、内披蛋白(involucrin IVL)、中间丝聚蛋白(fillagrin FLG)等互相交叉连接形成角化包膜(cornified envelope CE),皮肤的物理屏障结构一部分由角质细胞构成,而角质细胞是镶嵌于角化包膜之中的[2]。
皮脂膜包绕角质层,能够润滑皮肤,并且减少皮肤水分丢失。
丝聚合蛋白基因突变及其相关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丝聚合蛋白基因突变及其相关皮肤病的研究进展周志明;张锡宝【摘要】丝聚合蛋白又称为微丝凝聚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皮肤表皮的碱性蛋白质.主要功能是与角蛋白中间丝相互作用,协同角蛋白的聚集,从而起到维护皮肤的屏障的功能.近几年来,随着对丝聚合蛋白基因(FLG)的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该基因的突变与多种皮肤疾病的发生相关.明确FLG基因与其相关疾病的关系,不仅能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而且还可以从基因水平改变FLG基因的表达来改善皮肤的屏障功能.本文主要对FLG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皮肤相关疾病进行综述.【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年(卷),期】2016(023)002【总页数】4页(P139-142)【关键词】FLG基因;丝聚合蛋白;皮肤疾病【作者】周志明;张锡宝【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广东湛江524003;广州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95;广州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1FLG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q21,包含3个外显子和1个内显子。
外显子1(15 bp) 仅仅包含5'末端的非编码序列,不具有翻译功能。
外显子2(159 bp)参与起始密码子的编码。
外显子3(12.7~14.7 Kb)编码大部分氨基末端(N端)和所有FLG重复序列,也是最容易发生突变的部位。
目前被发现的FLG基因突变位点有40多个。
FLG蛋白的前身是丝聚蛋白原。
形态学上,丝聚蛋白原的出现与角质透明颗粒的形成是一致的。
新生的丝聚蛋白原无生物活性,不溶于水,聚集于富含组氨酸、形态不规则的角质透明颗粒中。
在角质层形成细胞由颗粒层向角化层分化过程中,通过特异性磷酸酶和蛋白酶的作用下,从无活性的丝聚蛋白原转换成有活性的丝聚蛋白,进而协助角蛋白丝聚成束状。
在角质层上部FLG蛋白的精氨酸基团经过脱氨基作用后进而降解成其他亲水性氨基酸,通过与表面的水分子相互作用而维持水分。
掌跖角化病
掌跖角化病掌跖角化病(keratosis palmaris)是一组以掌跖部弥漫性或局限性角化过度为特点的遗传性皮肤病。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与角蛋白1(KRT1)和角蛋白9(KRT9)基因突变有关。
斑点状掌跖角化病的基因定位于8q24 和15q22-q24,但致病基因尚不明确。
【临床表现】本病有许多不同的临床类型,常见的有(图25-3):(一)弥漫性掌跖角化病(diffuse palmoplantar keratoderma)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常在婴儿期发病,亦可迟至儿童期。
初期病变为局灶性,0.5~1 岁后才为掌跖部弥漫性皮损,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坚硬角化斑块,呈黄色,蜡样外观,边缘常呈淡红色,掌跖可单独或同时受累,一般不扩展至手足背面。
可伴有掌跖多汗,甲板增厚浑浊。
(二)斑点状掌跖角化病(punctate keratosis of the palms and sole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可发于任何年龄,以青春期多见。
典型皮损为掌跖部角化性丘疹,多呈圆形或卵圆形,黄色,直径2~10mm,散在分布或排列成片状或线状,角质丘疹脱落后可呈现火山口样小凹陷。
少数患者可累及手足背及肘膝部,一般不伴手足多汗。
【组织病理】弥漫性掌跖角化病表现为角层增厚,角化不良,粒层和棘层增厚,真皮浅层有轻度炎症细胞浸润,汗腺和汗管可萎缩。
斑点状掌跖角化病表现为角质层明显增厚,角质栓向下延伸,颗粒层增厚,棘层轻度增厚,钉突延长,真皮乳头水肿,小血管扩张。
【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病根据家族史及临床表现一般可明确诊断。
应与获得性掌跖性角化病或症状性掌跖角化病鉴别。
获得性掌跖性角化病为后天性角化病,多在成年期发病,无明显家族史,除少数患者可为特发性外,多数由系统性疾病(如恶性肿瘤、黑棘皮病等)或药物引起。
症状性掌跖角化病常见于某些其他皮肤病如角化型手足癣、掌跖部慢性湿疹等。
【治疗】局部外用20%尿素霜、0.1%~0.5%维A酸霜,或用15%水杨酸软膏封包软化去除角质后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或霜剂)封包,可提高疗效;钙泊三醇软膏外用亦有一定疗效。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三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⒈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例:牛核糖核酸酶是由124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肽链,分子中8 个Cys的-SH构成4对二硫键,形成具有一定空间构象的蛋白质分子。
其结构图见课件。
⒉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分子病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行使功能的基础。
一级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功能也不同。
有时蛋白质分子中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缺失或被替代,都会严重影响其空间构象乃至生理功能,甚至导致疾病产生。
举例: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图见课件幻灯52)病症:患者的红细胞在缺氧时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易胀破发生溶血,运氧机能降低,引起头昏、胸闷等贫血症状。
病因:基因突变分析:略分子病:由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变异导致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所造成的疾病。
现知几乎所有遗传病都与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有关。
述:蛋白质一定的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功能不同的蛋白质总是有着不同的序列;而一级结构相似的蛋白质,其功能也有所相似。
举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黑激素(课本P9图1-10)二、蛋白质分子构象与功能的关系述: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与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
如毛发的角蛋白分子含大量的α-螺旋,使之富有弹性;而蚕丝的丝心蛋白分子含大量的β-螺旋,使之柔软和易于伸展。
⒈蛋白质空间构象改变,生物学功能也改变举例:核糖核酸酶的变性和复性试验(课本P10图1-11)⒉蛋白质的构象并非固定不变⑴变构效应概念:生物体内某些小分子物质与蛋白质作用,使其构象改变而生物学功能也随之改变的现象。
⑵举例:以血红蛋白(Hb)为例加以说明。
述:Hb由4条肽链组成:2α、2β,功能是运载O2;在去氧Hb亚基中有4对盐键:第一个O2结合时,要打开的盐键不只是4个亚基间盐键的1/4,而是要多一些,打开盐键需要能量。
因此,第一个O2的结合需要的能量多于第2、第3个O2。
结合到第4个O2时,需能更少,带O2速度比第1个时大几百倍。
述:Hb与O2结合后,Hb的构象发生变化,这类变化就是变构效应,即通过构象变化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细胞角蛋白片段211偏高的原因
细胞角蛋白片段211偏高的原因细胞角蛋白片段211是一种由角质细胞(一种特殊的上皮细胞)产生的蛋白,它对维持皮肤的完整性和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细胞角蛋白片段211偏高可以暗示着一些皮肤疾病或炎症的存在。
本文将介绍引起细胞角蛋白片段211偏高的各种原因。
1. 外界刺激细胞角蛋白片段211偏高可能与皮肤曝露于外界刺激有关。
例如,长时间接触紫外线、化学物质、气候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角蛋白细胞的过度激活。
这些刺激会导致皮肤细胞发生代谢改变,进而引起角蛋白生成增加,所以细胞角蛋白片段211的水平会升高。
2. 皮肤炎症当皮肤受到感染或免疫反应时,角蛋白细胞也会发生变化。
在皮肤炎症过程中,角质层会变薄,并且在炎症鲜明区域中产生大量的角蛋白。
因此,皮肤炎症可能会导致细胞角蛋白片段211偏高。
4. 皮肤癌皮肤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它常常影响到角质细胞。
在癌变的角质细胞中,角蛋白生成和分解的平衡被破坏,大量的角蛋白被积累,并导致细胞角蛋白片段211偏高。
5.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年龄较大的皮肤角化能力下降,角蛋白含量易多于正常范围。
因此,年龄可能是细胞角蛋白片段211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6. 遗传因素有些皮肤病或遗传性角蛋白过度角化症等疾病,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在这些疾病中,细胞角蛋白片段211检测结果可能会偏高。
总结:细胞角蛋白片段211偏高是一种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尽管有很多原因可能会导致该结果,但是通过这些原因的理解和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治疗与皮肤有关的健康问题。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细胞角蛋白片段211偏高,建议您咨询专业医生,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19 19 19 19 19
8
8 8 8 8 8
121
121 122 121 121 121
20
20 20 20 20
131
128 95 50 89 108
K14
41
16
19
8
121
46
K17
432
77
7
35
11
101
16
19
8
121
37
12
角蛋白序列的保守性 1. 不同个体之间的保守性:1A起始部和2B末端 15-20aa 2. 不同角蛋白之间的保守性 螺旋起始区: I 型 1A区第7个aa 始 LNDRLASY II 型 LNNKFASY 螺旋终止区: EIATYRKLLEGE(如K1 2B末 端倒数第5个氨基酸)
31
2. 外周血基因组DNA提取
用全血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提取 基因组DNA。
32
3. 聚合酶链反应(PCR)
选择并合成引物:引物合成参照Mclean WH等 在Nature Genetics 上的文献。上游引物K17p8和 下游引物K17p10。 这对引物可使角蛋白K17基因外显子1及其侧翼 序列得到选择性扩增,扩增出978bp的DNA片 段,并且避免了扩增两个假基因ΨK17B和 ΨK17C。
度的外胚叶发育不良。
21
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两型
PC-1表现为厚甲伴有局灶性掌跖角化、口
腔粘膜白斑等。
PC-2除具有PC-1的特征外还伴有胎生牙和 多发性脂囊瘤。多发性脂囊瘤是PC-2最好 的鉴别特征。
22
PC 患者的厚甲通常是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出
现 。一些PC 患者甲改变发生较晚,称为
迟发性先天性厚甲。 多发性脂囊瘤通常在青春期发生。 研究发现,PC-1由于角蛋白K16、K6a基 因突变所致,PC-2由于角蛋白K17、K6b 基因突变所致。
V1
H1
1A
L1
1B
L 12
2A
L2
2B
H2
V2
644
645 629 534 590 561
144
148 162 115 132 132
36
36 36 36 36 7
35
35 35 35 35 35
11
12 14 11 12 14
102
101 101 102 101 101
17
17 17 17 17 16
角蛋白结构功能 与角蛋白遗传病
角蛋白结构与功能 角蛋白遗传病基因突变和临床系列研究
2
角蛋白简介
角蛋白是上皮细胞的主要结构蛋白, 构成细胞骨架中间丝(微丝、微管、中
间丝)
3
角蛋白
目前已知49种,34种细胞角蛋白,15种毛 发角蛋白 Ⅰ型或酸性角蛋白(细胞角蛋白K9-10,
K12-20,K23;毛细胞角蛋白Ha )Ha1-8 ,
15
角蛋白与疾病
角蛋白 K1、K10 K5、K14 K6、K16、K17 K8、K18 K9 hHb6、hHb1 K7、K15、K19、K20 疾病 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先天性厚甲 隐匿性肝硬化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 念珠状发 不清楚
16
讨论
角蛋白中间丝的装配
讨论
角蛋白遗传病基因突变
33
K17P8和K17P10扩增的DNA片段稀释
1:10000倍作为巢式PCR模板。
6
角蛋白的结构
I型:
II型:
L1、L2、L12 1A、1B、2A、2B V1、V2 H1、H2 ISIS S
2A
连接区(Linker domains) 螺旋区(Helical domains) 可变区(Variable domains) 同源区( Homology regions) ISIS基元 (ISIS motif) 反向螺旋序列(Stutter sequence) HIP/HTP
和临床系列研究
19
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
患者家系基因突变分析
收集患者家系临床资料、病理标本、采集外周血 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 PCR扩增外显子
DNA序列分析
基因突变位点
患者正常人同源性分析
排除多态性
确定
20
先天性厚甲症(Pachyonychia congenita ,PC )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病,特点是甲营养不良和不同程
13
角蛋白功能
参与上皮细胞角化、分化;
机械性支持维持细胞形态;
细胞内物质运输、信息传递
14
角蛋白基因敲除小鼠的表型
角蛋白基因敲除
K4 K5 K6a K6a/K 6b K8 K8/K 19 K10 K12 K14 K17 K18 K19
表 型
白色海绵状痣 表皮基底层细胞溶解 创伤愈合延迟 舌上皮脆性增加 胚胎死亡(C57BL/6小鼠) 大肠增生(F VB/N小鼠) 胎盘缺陷,胚胎死亡 表型轻微异常,无细胞溶解 角膜脆性增加 表皮基底层细胞溶解 暂时性脱发 肝脏病变 无异常表型
研究背景
角蛋白基因结构
I型:exo ns
in tro ns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II型 :exo ns 1
in tro ns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研究背景
9
10
11
角蛋白不同结构区氨基酸数统计
角 蛋 白
K1
K2 K3 K4 K5 K10
23
先证者及其子的厚甲
24
先证者头部多发性脂囊瘤
25
先证者及其子的多发性脂囊瘤
26
先证者及其子的局灶性掌跖角化
27
28
29
研究方法
30
1. 血样采集
采集家系成员(包括9例患者、1例正常
人)外周血3~5ml,2%EDTA抗凝,-70℃
冷冻保存。另外抽取正常对照50人份外周血
做同样处理。
共25种
Ⅱ型或碱性角蛋白(细胞角蛋白K1K8;毛细胞角蛋白Hb )Hb1-6 ,共24种
4
研究背景
角蛋白
主要表达组织
疾病
角化上皮的基底上层 K1,K10 BCIE/EH,DNEPPK 角化上皮基底上层的终末分化细胞 K2e IBS 硬腭特异性角蛋白 K2p 未发现 MCD 角膜特异性角蛋白 K3,K12 非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如食道 K4,K13 WSN 表皮基底角质形成细胞,复层上皮 K5,K14 EBS K6a,K6c-f,K16 掌跖,粘膜,伤口愈合时,表皮附属器 PC-1 隐匿性肝硬化 单层上皮 如肝,肾 K8,K18 EPPK K9 掌跖表皮 基底角质形成细胞 未发现 K15 表皮附属器,甲床,掌跖 PC-2 K17,K6b 单层上皮,表皮附属器 未发现 K19 胃肠道上皮 未发现 K20 皮质毛细胞 念珠状发 hHb6,hH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