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PPT
现为一种操作行为和操作技能。
19
惯习与场域的关系
一方面,场域塑造着惯习,使惯习遵循着场 域的规则进行行动,场域也就成了惯习中固 有的熟悉; 另一方面,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设成一个满 足主体需要、具有建构性、能动性的意义的 世界,也就是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 得行动者去奋斗的世界。
20
资本
实践是行动者在一定的场域中凭借各自拥有的资本, 在特定的惯习指导下,为提高自己在场域中的位置 以及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所采取的行动
4
实践的特征
实践的紧迫性
来源于实践的现实要 求,是指行动者往往 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时 间内限制内迅速作出
实践的模糊性
即实践并不是有意识 的,也不是完全没有 意识的
实践的策略性
和禀赋,又渗透他所属的社会群体的阶层性质......
15
行动者在场域里的客观位置上形成的对客观位置的主观调试,是外 在化的内在化的结果,是“结构化了的结构”和“促结构化的结构”。
所谓结构化了的结构,是指惯习源于行动者早期的社会 化的经历,是结构的产物 ,为行动者设置了结构性的限 制;所谓促结构化了的结构,是指惯习作为一种结构化 的机制,是实践的生产者,为实践的生成提供原则。
资本
资本是一种积累起来的劳动,布迪厄认为,资本概念必须与场域概 念相联系起来,一种特定的资本总是在给定的场域中有效,资本既是行 动者实践的工具,又是斗争的对象。
22
经济资本
资 本 的 分 类
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 符号资本
23
一、经济资本:是由不同生产要素(诸如工厂、土地、劳动、货币等)、
经济财产 、各种收入以及各种经济利益组成。不同社会的经济资本,就不 同的特性。
18
阶级身份述行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言语行为视角资料
阶级身份述行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言语行为视角一、述行: 阶级身份的赋魅机制布迪厄所使用的“述行”范畴无疑出自英国当代语言哲学家奥斯汀( J. L. 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
他认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正是在被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 的生成语法理论所忽略的言语行为意义和社会世界之间的关系上体现出其理论活力,认为语言既非索绪尔所说的那样是“某一群体成员所共享的集体财富”,也非乔姆斯基所说的那样是“语法的形式属性所赋予的特权”; 因此,语言的交流也不仅仅意味着对一套按照语法规则形成的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获得某一语言能力也并不像掌握一门专业技术那样简单可行。
因此,布迪厄赞同奥斯汀的观点,即认为,一个言语行为的发出( 布迪厄截取了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中的关键术语“述行”范畴) 无所谓“真”或“假”,而是“恰切”或“不恰切”。
只不过与奥斯汀不同,在布迪厄这里,究竟何谓“恰切性”以及恰切性又是如何建构现实的,也就是说,当一个言语行为的恰切条件得到满足时会带来怎样的言后效果等问题思考得更加清楚。
布迪厄认为,述行性是所有语言交流中都会出现的符号宰制的结果,是所有社会身份形成的秘密机制。
社会身份其实不过是话语述行的结果,是命名行为的神奇效果。
他认为,述行话语就是指“合法的人”( 与奥斯汀所使用的“合适的”一词相比更突显出其本身的话语述行特征) 使用合法的语言,即权威的同时又是被赋权的语言,声称其有效性并最终使之合法化和自然化。
因此,“任何社会学理论都必须考虑到行动者对社会世界的表征方式,更确切地说,应该考虑到他们是如何为建构对这一世界的看法,并最终建构这一世界本身所作的贡献。
换句话说,要考虑他们是如何为了将自己理解世界的观点以及他们在这个世界中所拥有的地位的观点强加于他人身上而通过表征劳动( labor ofrepresentation) 的方式不断述行,并最终形成其社会身份的。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观察到社会中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以及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冲 突,这促使他思考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人类行为的动力。
人类学与哲学的融合
布迪厄深受人类学和哲学的影响,他尝试将这两种学科的理论框架结合起来,以更全面 地理解社会现象。
主要观点与理论框架
实践的概念
布迪厄认为实践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日常行为,它不仅包括行动,还包括思维、感觉和沟通等方面。实践是人类与 环境互动的产物,受到个体和群体的社会背景影响。
03
资本与权力的相互依 存
布迪厄认为资本与权力之间存在相互 依存的关系,资本的积累可以增加权 力的支配力,而权力的运作也可以促 进资本的积累。
04 语言与社会实践
语言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语言是社会实践的媒介
布迪厄认为语言是社会实践的媒介,人们通过语言交流和 沟通,传递和共享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指知识、技能、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 等非物质资源,通过教育和文化传承 获取。
04
符号资本
指声誉、名望和符号意义等非物质资 源,通过符号象征和认同获取。
权力的概念与运作
权力概念
布迪厄认为权力是一种支配力,是社会行动者通过控制资源、制定 规则和策略性行动来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权力运作
权力运作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如意识形态、制度化、法律和暴力等。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跨学科交流
03
布迪厄的理论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跨学
科研究的开展。
布迪厄理论的争议与批评
01
概念模糊性
布迪厄的理论中存在一些抽象和 模糊的概念,导致理解和应用上 的困难。
阶级局限性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布迪厄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实践理论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并探讨它如何揭示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强调社会行动者在社会世界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行为。
他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结构,更是一个主观的、由行动者构建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社会实践,这些实践又反过来塑造了社会结构。
布迪厄的理论体系包含三个关键概念:场域、惯习和资本。
场域指的是一个社会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每个实践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和逻辑。
惯习是行动者个人的行为倾向,它由行动者在场域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构成,指导着行动者的行为和思考。
资本则是行动者在场域中竞争和比较的优势和劣势的源泉,它可以表现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形式。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社会结构是由社会行动构建的。
人们的日常行为、交流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在不断地塑造和改变着社会结构。
其次,社会结构又反过来影响社会行动。
一个特定的社会结构会鼓励某些类型的行动,而限制其他类型的行动。
因此,布迪厄的理论强调了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互为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此外,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在布迪厄看来,社会不平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更表现为一种文化和社会资本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人们在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时处于不同的地位,从而造成了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总的来说,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通过对这个理论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背后的逻辑,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和包容的社会提供参考。
首先,布迪厄的理论提醒我们社会行动者的主动性。
在传统社会学中,行动者往往被视为社会的被动承受者,而布迪厄的理论则强调了行动者的主观性和创造性。
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场域的总体特征
• 第一,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如经济 场域、艺术场域、宗教场域。
• 第二,场域是一个客观关系构成的系统,如支配 关系、屈从关系等。
• 第三,场域是一个充满争斗的空间。场域中各种 位置的占据者利用各种策略来保证或改善其在场 域中的位置。
场域变化的原动力
• 社会资本是场域变化的原动力,同时社会资本也不 能离开特定的场域。“只有在与一个场域的关系中, 一种资本才得以存在并且发挥作用”。
一、场域
三、场域的结构
前提
●社会是一个支配关系被隐藏起来的分化空间,隐藏的原因 是支配关系被每个个体深层内化。
● 任何社会中都有支配者与被支配者,社会组织的基础原 则就存在于这种区别之中。支配取决于形势、资源和行 动者的策略。
● 某人在自己的地盘上是支配者,当他进入新的领域就变 成了被支配者。这种角色转换或地位差距,来自于两个 不同领域间的分化对照。这些领域被布迪厄称为场域。
• 《实践与反思》(与华康德合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 《实践感》,译林出版社2003。 • 《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发生和结构》,中央编译2001。 • 《遏止野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商务印书馆2004。 • 《布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1997。 • 《男性统治》,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 • 《自由交流》,三联书店1996。 • 《继承人》,商务印书馆2002。 • 《再生产》,商务印书馆2002。 • 《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商务印书馆2005。 • 《单身者舞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 《帕斯卡尔式的沉思》,三联书店,2009。
Hale Waihona Puke 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一种从中可以获得某种资源的持续性社 会网络关系。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研究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研究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包括其理论核心、代表作品以及对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的影响。
布迪厄,法国社会学家,以其实证主义社会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而闻名于世。
他的思想背景涵盖了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研究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理论核心——场域理论之上。
他认为,社会现实是由一系列不同的场域构成的,每个场域都代表着一种权力关系。
这些场域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网络。
在场域理论的基础上,布迪厄提出了著名的“惯习”概念,即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在的、独特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
布迪厄的代表作品包括《实践理论大纲》和《社会学家的使命》。
在这些作品中,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社会学思想,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他的思想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等领域。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对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的影响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他的场域理论和惯习概念帮助我们认识到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同时,他的思想也强调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揭示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还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他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和细致分析,使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现象的本质。
他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视角和范式的出现。
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他的理论核心和代表作品展示了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对我们深入探讨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引导我们进一步揭示社会现实的奥秘。
布迪厄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学思想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近年来,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在翻译研究领域也逐渐得到。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课件
学习交流PPT
4
3、主要著作:
❖ 结构主义色彩的人类学阶段:《阿尔及利亚社会学》
❖ 实践理论的形成:策略社会学—比安地区农民的婚 姻策略研究、《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 符号权力理论和反思社会学阶段:《语言与符号权 力》、《区隔》、《实践的逻辑》、 《实践与反 思》、《实践感》
学习交流PPT
5
③ 社会结构与心智结构间的对应关系具有政治作用。
④ 各种分类系统成了争夺的焦点。各种社会系统都有自己的价 值原则、话语方式、表象符号和体验特点。
学习交流PPT
11
4、关系主义方法论
❖ 后实证主义方法论:
观察→假设→实验化→理论→再观察
与常识的决裂→科学对象的建构→事实检验
科学是通过与常识的决裂赢得的—科学的革命性
学习交流PPT
7
2、关于两级结构的双重解读 (double reading)或二元解读
① 社会物理学对初级客观性结构的解读 特点: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和决定性 代表人物:马克思、迪尔凯姆 缺失: a.把人类建构的社会结构物化 b.把人类看成初级结构的承受者或执行者 c.忽视了人在社会过程中的主观性、创造性和选择性
❖ 从哲学到社会学(列维-斯特劳斯、阿隆)
❖ 欧洲社会学中心主任、法兰西学院社会学教授、 《社会科学研究探索》
学习交流PPT
3
2、学术风格与背景: 综合、概括、创新、现实的学术风格
学术渊源: ❖ 法国社会学传统:涂尔干的实证社会学、认知图
式—社会结构与心智结构的探寻 ❖ 结构主义与关系论:经验是一个关系系统 ❖ 马克思与韦伯的学说:资本、符号暴力、实践 ❖ 哲学教育的影响:批判精神
号暴力
学习交流PPT
布尔迪厄
资本的类型:
2)文化资本
客观化形态:体现在文化物品中 特点:1、物质性,可传递 2、象征性,传递有限 制度化形态:经过制度的确认
3)社会资本
可从中汲取资源的社会关系网络
思考:
语言与符号暴先研究 行动的外在约束,其次揭示行动者内部构建 行动的性情倾向。
4)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在历史过程中把握现实 问题的根源和实质
5)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反对:过分追求普遍规律; 孤立个案研究。 表现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 反对:“唯理论主义” “唯方法论主义”
2、实践理论——通过“场域”、“惯习”、“资本” 等概念 探索社会实践的奥秘 1)实践的特性
3、资本理论
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马 克思的观点: 资本的本质是积累的 劳动
布迪厄的创新: 研究视角不同; 强调劳动的个别性
资本的类型:
1)经济资本
应放在实践中考察(“经济实 践”) 既包括经济利益, 也包括非经济因素 2)文化资本
具体化形态:通过教育储存于个 人身体的文化知识、技能和修养 特点:经验性与可感受性 生成的个体性与社会性 不可传递 家庭的基础作用
第15章、布迪厄
结构主义人类学:关于阿尔 及利亚卡比尔人房屋的研究 实践理论:《实践理论大纲》
符号权力理论:《学术人》 《区隔》、《语言与符号权力》 反思社会学理论:《实践与 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
1、关系主义方法论
1)社会现实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关系应放在主客观 联系中考察 2)从关系论角度提出:主、客观二元论产生有现实 基础,因为现实世界有2种存在方式:“初级客观 性”、“次级客观性” “社会物理学”(结构主义)强调社会世界的客观性 “社会现象学”(建构主义)强调社会世界的主观性
紧迫性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实践是场域和惯习之间辨证关系的产物,即 实践={(惯习)(资本)}+场域。一方面, 实践受惯习的指引。人们在惯习的指引下,运 用各种可得的资本,通过实践不断建构起场域,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不断地创造、再生惯 习本身;另一方面,惯习又受场域的制约,是 场域在个体主观世界中的内化,场域通过塑造 惯习而制约着实践。因此,实践既是被动的, 又是能动的。
布迪厄认为有四种主要的资本:经济资本、 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每一种资本 都有自身的运行规则,并且不同的资本可以相 互转化(可兑换性)。
➢经济资本是指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那种资本 形式,它可以制度化为产权形式。
➢文化资本是指借助于各种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 物品,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即身体化的形式、 客观化的形态和制度化的形态。文化资本的传承 是阶级再生产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文化资本比经 济资本更顽固。
➢结构主义是客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它过于强调结 构对行动的制约,而忽略了实践的现实性、紧迫性与 时间感。
➢理性选择理论是主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它过于强 调人的主观理性,而忽略了选择背后社会结构因素。
布迪厄认为,实践才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实践原则应该在各种外在约束(它们往往为选 择留下了可塑性非常大的余地)和各种性情倾 向(它们是各种经济和社会进程的产物)之间 的关系中去寻找,即,要到结构和惯习的交织 作用中理解实践。布迪厄称这一立场为“建构 主义的结构论”或“结构主义的建构论”。
➢社会资本是指当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社会 关系网络时,这种社会关系便成为他实际或潜在 拥有的资源。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量不仅取决 于他可以有效调动的关系网络的规模,也取决于 网络中各个成员所拥有的资本的数量。社会资本 实际上是有彼此之间有来往的人们之间的社会义 务构成的。
纯粹美学祛魅与文化政治诉求: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美学探析
纯粹美学祛魅与文化政治诉求: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美学探析作者:张良丛来源:《美与时代·下》2021年第10期摘要:布尔迪厄是当代西方美学史上特殊的思想家。
他从美学之外跨入美学问题域,以社会学方法解开了蒙在习以为常的艺术观念和行为上的神秘面纱,解构了现代美学建构的纯粹美学和纯粹艺术的神话。
通过对场域、习性与文化资本概念工具的使用,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美学还原了艺术背后被掩盖的符号暴力,致力于文化权力平等化的达成。
这些都使得布尔迪厄的美学具有鲜明的文化政治意味,显示出其隐藏的价值立场。
在审美资本主义时代,面对日益复杂的审美文化问题,重新激活布尔迪厄社会学美学资源,对于透视其蕴藏的理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布尔迪厄;纯粹美学;文化政治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审美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演进与问题重构”(2018YBWX127)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当代美学的多样形态中,布尔迪厄的美学具有鲜明的色彩,屡屡为研究者所提及。
他以社会学理论和敏锐的观察力,将研究的触角投向文化领域,解开了笼罩在艺术上的神秘面纱,解构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纯粹美学并将其重新历史化。
美学只是布尔迪厄社会学思想体系的一部分,依照场域、习性和文化资本等社会学概念,他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蕴含在当代艺术中的理论问题,并将其还原到社会语境中揭示符号形式下面掩盖的社会等级差异。
长期以来,布尔迪厄对自己的价值立场讳莫如深,从不参加直接的社会政治活动,给人一种价值中立的印象。
但是,他的社会学美学在剖析当代社会结构的同时,解构了打着普遍性旗号的符号权力,揭露普遍存在的文化剥夺和符号暴力,不由自主地显示出其内在的价值立场。
这与西方左派理论家从事的文化政治事业具有一致性。
消除不平等的文化秩序,追求自由平等的文化秩序,是布尔迪厄文化政治研究的目标。
在审美资本主义或文化经济时代,文化权力与经济活动的纠缠呈现出复杂的态势。
如何揭示其背后复杂的问题,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美学呈现出别样的意义。
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使人们将这些意义都视为合法之物。现代社会中,最能体
现符号暴力运作过程的就是各种教育行动—传播式教育、
家庭教育、制度化教育。
•
教育行动强加的是文化任意性,这种强加又是由教育
权威这种任意性权力通过教育工作来完成的。教育权威是
教育行动中进行的各种文化再生产活动的社会条件,同时
也是行使符号暴力的权力
•
• (4) 学术场域与符号权力
•
要避免将符号关系化减为沟通关系,仅仅注
意到沟通关系总是权力关系还不够,还必须认识
• 到“符号系统”既作为知识工具,同时也是支配 的手段。
•
符号权力在教育场域、学术场域、权力场域
等都有具体体现。
• (3) 教育:文化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
•
任何一种权力都要行使符号暴力,即都力图强加各种
意义,通过掩盖那些作为自身力量基础的权力关系,来促
• (5) 权力场域
• 权力场域是受到不同形式的权力—即不同资本 形式之间的关系状态—结构性决定的一个力量场 域,也是拥有不同权力的个人之间权力斗争的一 个场域,还是各种行动者、制度彼此对立,运用 策略来维持或改变这些权力关系的游戏空间。
• 权力场域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各种不同权力之间 的争斗,其焦点是各种不同资本的兑换率。
• •
• (2) 反对实体论:关系论的思维方式
• 社会学视野里展开的社会世界,其本质就是各 种关系。在社会世界中存在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关 系,这种关系不是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或个人之间 主体际性的纽带,而是各种马克思所谓的“独立 于个人意识和个人意愿”而存在的客观关系。把 社会现实的实质理解为社会关系,在对各种社会 关系的理解中形成各种概念,这是布迪厄超越古 典社会学或传统思维方式的出发点。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社会实践理论,揭示其理论框架的核心观点及其对当代社会科学的贡献。
布迪厄,作为法国社会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理论具有独特的跨学科视角和深刻的现实洞见,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本文首先将对布迪厄的生平及学术背景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他的理论产生背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随后,本文将重点阐述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场域、惯习、资本等核心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布迪厄理论对社会科学的贡献,包括它如何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来审视社会问题,以及它如何推动社会科学的跨学科发展。
本文将对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进行客观评价,探讨其理论优势与局限性,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精髓,并引导读者运用这一理论去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
二、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概述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社会实践理论是一个全面且深刻的社会科学框架,它试图解释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背后的深层次结构和动力。
布迪厄特别关注社会不平等和权力关系,他的理论旨在揭示这些不平等和权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被构造、维持和再生产。
在布迪厄的理论中,社会实践被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行动者(agents)与他们的社会环境之间进行不断的互动和交换。
这些行动者不仅仅是理性的决策者,而是受到他们的习惯、直觉、情感、以及社会结构和历史条件的深刻影响。
社会实践因此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其中行动者试图通过他们的行动来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但同时也被他们的社会地位所限制。
布迪厄提出了“场域”(field)和“习性”(habitus)这两个核心概念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实践。
场域是一个由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构成的网络,它规定了行动者可能的行动范围和策略。
第十五章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第十五章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第一节布尔迪厄的思想渊源一、法国社会学传统布尔迪厄在20世纪60年代严厉批评了战后法国社会学一度抛弃了迪尔凯姆开辟的传统,盲目追随美国社会学的趋势,斥之为一种“新实证主义”。
在他看来,迪尔凯姆学派对于当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迪尔凯姆关于“应该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的思想,始终构成了一种与战后法国兴起的以萨特式主体哲学相抗衡的力量。
其次,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科学性的反复强调,尤其是他对社会学的各种认识论或元科学问题的思考,使他和法国认识论的传统殊途同归,有助于社会学家(特别是人类学家)避免一种依靠自发理论进行科学研究的极端经验主义倾向。
第三,迪尔凯姆晚年对人类社会中各种认知图式的研究,特别是他和外甥莫斯在上世纪初对分类形式进行的初步探讨,对布尔迪厄的社会学取向影响非常大,促使布尔迪厄关注社会结构与心智结构之间的关系,试图从中发现社会支配现象的隐秘根源。
二、结构主义与关系论布尔迪厄认为结构主义可以帮助社会学和人类学清除数学和物理学早已拒斥的实体论思维方式。
在这方面,结构主义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它的基础假定就是认为经验是一个关系系统。
另外,布尔迪厄还将结构主义看作是迪尔凯姆以后的法国社会学传统的一个继承和发展。
不过,在布尔迪厄看来,结构主义思潮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他努力通过分析实践、策略、惯习及其与客观结构的关系来克服结构主义的这些问题。
三、马克思与韦伯的学说尽管布尔迪厄经常强调法国社会学的独创性,但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和美国社会学的“文化霸权”相抗衡,而不是要倡导一种狭隘的社会学“民族主义”。
布尔迪厄对德国的两位学者:马克思和韦伯的著作也非常熟悉。
当60年代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排斥韦伯的思想时,布尔迪厄却广泛地引用其作品,特别是韦伯关于宗教的功能的分析,来支持自己的符号权力理论。
而当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学说大肆攻击时,他却开始大量引述马克思的思想,包括马克思对文化的相对自主性的论述,对国家的分析,以及马克思有关意识形态的理论。
4·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总结&思考题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4学时)(一)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提出孔德认为,整个宇宙现象按其性质可具体分为五类,与此相应地,他将科学也划分为五种:天文学,研究天文现象;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化学,研究化学现象;生物学,研究生物现象;最后,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
前四种科学在他之前已经有了专门研究,成为独立的学问,惟有关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尚未进入实证阶段,成为真正的科学。
孔德把这门科学最初命名为“物理社会学”,后来改名为社会学。
(二)社会秩序论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他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
它包括两个部分:人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
孔德试图借助对人的本性的解释去了解社会历史,并人性中找到社会秩序的根基,找到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力量。
孔德认为,宗教缔造社会秩序。
语言、所有制和社会组织(社会劳动分工)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变迁论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另一部分内容是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孔德根据他的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度阶段、工业阶段。
智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除此之外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对社会的进化都有影响作用。
【思考题】1、孔德的科学分类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孔德把社会学分作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3、如何评价孔德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2学时)(一)社会进化论斯宾塞认为宇宙间一切都在进化,上至天体的形成,下至物种、人种的起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领域到人类社会,均受进化规律的支配。
第五讲 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一、实践、惯习和场域
1、实践理论(Praxeology)
实践既是自由的又是受限制的。实践既非全然有 意识也非全然无意识。它植根于连续不断的习得 过程。其特点是: (1)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同时还有暂存性。 (2)具有模糊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3)策略性。
2、惯习(habitus)
惯习是一种内化的、具体化的社会结构,是人们对社会 世界的结构进行内化的产物。是由积淀在个人身体内的 一种主观精神结构,其表现形式为知觉、评判和行动的 各种身心图式。其包括: (1)从微观上看,惯习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 (2)从经验上看,惯习是人们的实践; (3)从感知上看,它具有一种发生性的分类功能,这种 功能也是植根于实践之中的。
其次,反思有利于推动科学进步和知识增长。
再次,反思有利于科学而独立地建构起自己的研 究对象。
最后,反思有利于消除幻觉,使知识分子获得更 大的自由。
4、反思社会学的启示
第一,反思社会学的理论自觉要求研究者不仅对 理论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深入的理解,而且对理论 的起源语境和演变历史的“谱系学”具有批判性 的把握。第二,反思社会学家自身所处的生存条 件和社会境况现状实在令人难以愉悦。第三,社 会学的学术场域中存在的大量失范现象一时还难 以改观。第四,受常识性知识的影响,社会学家 的科学惯习令人担忧。
从反思的目的来看,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不是要 破坏社会学的认识论保障,而是要巩固它,不是 要削弱它的客观性,而是要扩大社会科学知识的 范围,增强它的可靠性。正是这一目标使布迪厄 主张的反思性与现象学的、文本的和其它后现代 的形式的反思性分道扬镳了。
3、反思社会学的作用
首先,反思有利于增强社会学科学的自主性。
谢谢!
断改变着行动场域)。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1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反思社会学★★★1.实践逻辑与学究式谬误实践理论是布迪厄社会认识论的基石,他正是借助实践理论不遗余力地反对认识论和方法论中的唯智主义或更为广泛的学究式谬误。
(1)唯智主义是指用理论的逻辑代替事物的逻辑。
实践是模糊的、现实的、紧迫的,在现实的时间流中持续进行而又指向未来的,但大众对实践的理论理解往往将理论上的偏见强加给现实。
①不论是客观主义的认识论还是主观主义的认识论都有唯智主义这样的问题。
结构主义和实证主义是这种客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萨特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以及社会理论中的理性选择理论是主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
②各种各样的主观主义也是唯智主义的体现,它们把人设想成为全能的理性机器,而所谓的各种规律便从这样的假定前提中推演出来,最终作为现实实践的描述与理论。
(2)学究式谬误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内容见表15-1。
表15-1 学究式谬误的表现形式2.学术场域与知识的社会属性布迪厄认为学术场域面临着两方面的力量:一是场域内部的;二是场域外部的。
社会学领域处于外部和内部的极大张力之中。
(1)在场域内部,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惯习。
在场域内部,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惯习,因为不同的理论或者观点方法的主张者所提供的知识是一种文化资本,这些不同的文化资本都有着被同行接受的强烈愿望,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各种利益,所以都极力想占据学术领域的支配权力,合法化、常规化,形成符号资本。
(2)在场域之外,可以发现公众的议题或者常识的观念往往是社会研究中相关研究问题甚至主要概念工具的来源,但对这些常识世界中的问题,社会学家们往往并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审查,而且现实实践中的各种紧迫性要求都在影响着社会学家们的研究,使得他们的研究工作变得短视并且违背学术的精神。
3.反思社会学的实践(1)反思,即与常识和既有知识的决裂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①学术事业和社会实践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
第十二讲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
第二节
•
• •
惯习
布尔迪厄的惯习概念的含义:
1、从微观上看,惯习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 2、从经验上看,惯习不是抽象的和理想的概念,它是 人们的实践,他们的互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是分不开的, 它不是行为的显现,而是行为的一部分; 3、从感知上看,它具有一种发生性的分类功能,这种 功能又是根植于实践的经验之中; 4、惯习是长期占据社会世界中某一位置的结果; 5、不同人的惯习是不同的,即在结构中的位置决定了惯 习形成; 6、具有相同位置的人具有相同的惯习。
• • •
第 三节
•
场域
在场域中,位置与资本密切相联系的,资本控制着自己 和别人的命运。 • 布尔迪厄讨论四种资本: • 1、经济资本; • 2、文化资本; • 3、社会资本; • 4、符号资本。 • 布尔迪厄确立了分析场域的步骤: • 第一、找出任何具体场域与政治场域的关系; • 第二、描绘出场域中各个位置关系的客观内容; • 第三、确定出场域中各个位置中占据各种职位的人所 具有的惯习的性
• • • •
第二节
•
惯习
惯习也是一种集体现象,惯习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和解释 社会世界,而惯习的多样性意味着社会世界及其结构不能对 所有人施加同样程度的影响。 • 惯习的形成和功能: • 1、在个人的历史中获得,在某个时期发挥一定功能; • 2、具有路径依赖性; • 3、由社会结构产生;同时又产生社会结构; • 4、外在的内化与内在的外化的功能; • 5、制约着思想和行动; • 6、依赖实践,又产生实践; • 7、提供选择的原则和策略; • 8、具有适应性;
Hale Waihona Puke 第 一节 实践——参与性对象化
• 布尔迪厄工作重要之处在于他力图构建一种社会实践的 理论模式,力图比那些对人们日常生活想当然的简单主张提 供更多的说明,并力图对社会生活保持一种更宽泛的眼光。 建立对社会实践加以理论化的途径在于强调:
布迪厄的社会理论及对传播研究的启示
布迪厄的社会理论及对传播研究的启示法兰西学院社会学终身权授布迪厄,在社会理论多个学科领域里的研究成果着著,影响巨大,特别是在传播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上,主张与主客观决裂,采取“关系性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资本)+场域=实践”的分析模式进行研究,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
但要将其移植到我国的学术界应批判地的汲收。
标签:布迪厄;社会理论;传播研究中国大陆近年掀起了一股研究布迪厄的小浪潮。
这包括布迪厄的十多本主要的代表性著作陆续被译介成中文,包括一小部分学者发表过一些研究布迪厄的著作和文章,但是,这与布迪厄在当代社会科学领域内的重要地位与影响相比,国内学术界对他的介绍与研究仍然是十分有限的。
显然,这一现状与布迪厄的巨大贡献极不相称,也不利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
布迪厄的社会理论,在多个学科领域(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语言学、政治学、哲学、美学、文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对于中国传播学界而言,国内少有相关的研究论著发表(有一些关于电视场、新闻场的文章),这对于传播学理论大厦的建构,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疏漏。
有鉴于此,本文拟向读者介绍布迪厄的社会理论及对传播学研究的启示,以起抛砖引玉之功。
一、布迪厄的学术生涯在正式介绍布迪厄的思想之前,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布迪厄,因为一个人的身世历程,将直接影响他的思想进路。
布迪厄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是非常吝于笔墨的,事实上,他抵制公开的自我亮相。
在他的一本书中,他对于知识分子自我卖弄趣闻逸事深感悲哀(与此相应,我们在报刊、电视、网络中看到了太多此类的信息),认为传记写作是一种自恋形式,是一种沉迷于个人主体性的自鸣得意,这可能间接地与他的出生相关。
布迪厄1930年出生于法国南部一偏远的小镇德甘的一个低层中产阶级家庭,凭着聪明与勤奋,操着一口方言的他1951年进入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由于个人身世背景,布迪厄在众多的同学中没有文化和社会的优势可言,他将自己定位成一个边缘的陌生人(乡下人),也就是定位为与任何主流话语和合法化体制格格不入的敌人,他的同学证明了布迪厄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那种对巴黎知识分子世界的“异乎寻常的报复渴望”。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场域”(field)还是champs? 一个社会被分割成许多不同的场域,在这些不 同的场域(已经结构化了的一些场所)进行一些为 了特定目标的竞争。场域一辞,原文也有田野的意 思。布氏从人类学起家,自然受到田野方法非常深 的影响。场域不是一个实体存在,而是一个在各个 个人之间,群体之间想像上的领域,场域其实有边 界,但是各个在特殊场域内的行动者,都难以说清 楚场域为何,但是如果他真的从属于各个场域,就 会知道该怎么作,谁是老大,谁在挑战。
在布迪厄看来,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受他们
每个人所占有的位置、扮演的角色、发挥的 作用而制约的。并且,每个游戏者在游戏中 的地位和作用又受他们个人所据有的资本的 制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符号的各种 形式资本的制约。
布迪厄认为更重要的是游戏过程和游戏关系对游戏 者地位和作用的制约,他说:“在社会游戏中,我 们也有将牌,即根据游戏的变化,其效力也随之有 所变化的‘主牌’:正像不同牌的大小是随着游戏 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种类资本(经济的、社会的、文 化的、符号的资本)之间的等级次序也随着场域的变 化而有所不同。”这就是说:场域中的关系是由行 动者本身的因素、行动过程的变化和场域作为环境 的制约作用等方面相互联系而成的,场域自身的作 用是基础的或前提的。
跨学科的角度入手,对人类学、社会学、教 育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史学、美学、 文学等都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思想 范畴,建构了相当新颖的学术框架。 推动着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论 的重大变革,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本身开 辟了更加广阔e
Bourdieu)是当代法 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思想家和文化理论批评 家,法兰西学院唯一的社会学教授,和英国 的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德国的哈 贝马斯(Jurgen Harbermas)被认为是当 代欧洲社会学界的三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第一节布尔迪厄的思想渊源一、法国社会学传统布尔迪厄在20世纪60年代严厉批评了战后法国社会学一度抛弃了迪尔凯姆开辟的传统,盲目追随美国社会学的趋势,斥之为一种“新实证主义”。
在他看来,迪尔凯姆学派对于当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迪尔凯姆关于“应该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的思想,始终构成了一种与战后法国兴起的以萨特式主体哲学相抗衡的力量。
其次,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科学性的反复强调,尤其是他对社会学的各种认识论或元科学问题的思考,使他和法国认识论的传统殊途同归,有助于社会学家(特别是人类学家)避免一种依靠自发理论进行科学研究的极端经验主义倾向。
第三,迪尔凯姆晚年对人类社会中各种认知图式的研究,特别是他和外甥莫斯在上世纪初对分类形式进行的初步探讨,对布尔迪厄的社会学取向影响非常大,促使布尔迪厄关注社会结构与心智结构之间的关系,试图从中发现社会支配现象的隐秘根源。
二、结构主义与关系论布尔迪厄认为结构主义可以帮助社会学和人类学清除数学和物理学早已拒斥的实体论思维方式。
在这方面,结构主义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它的基础假定就是认为经验是一个关系系统。
另外,布尔迪厄还将结构主义看作是迪尔凯姆以后的法国社会学传统的一个继承和发展。
不过,在布尔迪厄看来,结构主义思潮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他努力通过分析实践、策略、惯习及其与客观结构的关系来克服结构主义的这些问题。
三、马克思与韦伯的学说尽管布尔迪厄经常强调法国社会学的独创性,但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和美国社会学的“文化霸权”相抗衡,而不是要倡导一种狭隘的社会学“民族主义”。
布尔迪厄对德国的两位学者:马克思和韦伯的著作也非常熟悉。
当60年代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排斥韦伯的思想时,布尔迪厄却广泛地引用其作品,特别是韦伯关于宗教的功能的分析,来支持自己的符号权力理论。
而当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学说大肆攻击时,他却开始大量引述马克思的思想,包括马克思对文化的相对自主性的论述,对国家的分析,以及马克思有关意识形态的理论。
此外,韦伯关于社会是各种力量相互斗争的舞台,以及马克思对实践的强调,都对布尔迪厄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四、哲学教育的影响布尔迪厄始终认为自己身在哲学界,而不是在社会学界,哲学训练对于他的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直到今天,布尔迪厄还几乎每天都要阅读或重读一些哲学著作,特别是那些他十分认可和敬重的英国和德国学者的著作。
这些哲学家为他提供了思考社会现象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且,在布尔迪厄看来,美国学术界中哲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分离状态对双方都是有害的,也是美国学术界缺乏批判精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法国哲学制度以及哲学家一些特有的“惯习”也是布尔迪厄不遗余力予以抨击的对象。
他认为,哲学家们往往鄙视经验研究,结果他们的批判往往只是在既有体制中进行的小打小闹,无关大局。
如德里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第二节实践、惯习和场域一、实践布尔迪厄指出,存在三种理论知识,分别是现象学知识、客观主义的知识和实践理论的知识。
实践理论与前两种理论知识的差别就在于,实践力量不仅关注由客观主义形式知识构建的客观关系系统,而且要考虑这些客观结构和主观性情倾向之间的辩证关系。
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试图通过场域、惯习和资本这些基本概念,探索社会生活中实践的奥秘。
在布尔迪厄看来,客观主义是以局外人的眼光来看社会世界。
这样的认识往往被认为是科学的、客观的,但布尔迪厄认为这种认识是非实践性的,扭曲了对社会世界的理解。
他认为在认识社会世界时应将自己与对象的关系带入对象之中。
由于不同的人相对于同一对象具有不同的关系,所以他们会采取不同的行动。
这种对客体以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加以全面的社会学的对象化就是他所称的“参与性的对象化”。
实践正是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展开的。
布尔迪厄认为实践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实践具有空间性、时间性和暂存性。
2、实践具有模糊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3、实践具有策略性。
布尔迪厄提出从规则走向策略。
行动者都有着目的和兴趣。
布尔迪厄用策略这个概念和结构主义的思维模式决裂。
它就是在结构主义的静态模式中引入时间的要素。
他以礼物为例,分析了时间在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
他指出以往人类学在探讨礼物交换模式时忽视了礼物交换的时间结构。
因为在礼物交换形成的“互惠循环圈”中,时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礼物之所以不同于以物易物的交易,就在于礼物交换中的两个行为在时间上是不同时的。
我们可以发现,面对一次交换,行动者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来选择。
一个开始交换的行为总有可能落空,对方没有对你的挑战作出反应,没有回赠你的礼物。
参与交换的人总是可以通过操纵时间来使交换获得不同的意义。
不过,这种选择并非随心所欲,因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策略性地利用时间来建立或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一个没有足够社会资本的社会行动者在交换策略的这类斗争中就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最终会丧失荣誉。
二、惯习布尔迪厄把调节人们的理解、选择和行为的过程称为惯习。
从辩证的角度看,惯习是人们对社会世界的结构进行内化的产物。
在布尔迪厄看来,惯习是一种生成性结构,它塑造、组织实践,生产着历史;但惯习本身又是历史的产物,是一种人们后天所获得的各种生成性图式的系统,正因为这一点,布尔迪厄称惯习是一种体现在人身上的历史。
在某种意义上说,惯习是那些居于同一位置上的人的“集体无意识”,因为它提供了认知和情感的向导,使个人能够以共同的方式去描绘这个世界。
在理解惯习概念时,既不能将它与“主观”混淆起来,也不能将它等同于相对比较被动的“习惯”。
必须同时考虑惯习概念的生成性和历史性。
布尔迪厄认为惯习是历史的产物,具有保守性和传递性。
当然惯习也会产生不适当的后果,这被布尔迪厄称为“滞后现象”。
惯习既是由社会世界产生,又产生出社会世界。
调节惯习和社会世界的媒介是实践,一方面,正是通过实践创造了惯习;另一方面,社会世界作为实践的结果而被创造出来。
三、场域场域是各种客观位置的关系网络。
位置的占有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机构。
布尔迪厄在这里强调的是它们的关系性而不是结构性。
决定这些位置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分配结构中,各种位置实际和潜在的处境;另一方面是这些位置彼此之间的客观关系(在布尔迪厄的理论中,这些关系包括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对应关系等)。
这两个方面是密切交织在一起的。
在理解场域概念时,首先可以将场域设想为一个运作空间,场域的效果得以在其间发挥,并且由于这种效果的存在,任何与该空间有关的对象经历的一切事情都必须参照场域中的关系来理解,而不能仅凭对象的内在性质来解释。
其次,场域也是一个争夺的空间,是一个竞技场。
场域中各种位置的占据着利用种种策略来保证或改善它们在场域中的位置,不断在场域中展开斗争。
最后,场域也包含一种投入。
当一个人进入某个场域时,就同时进入了与场域相连的一套他本人很可能认识不到的前提预设。
因此,一个场域是由身体和信念两部分组成的。
布尔迪厄提出分析场域的三个步骤:第一,要找出任何具体场域与政治场域的关系,这反映了权力场域的优先性。
第二,描绘出场域中各个位置关系的客观结构。
第三,确立出在场域中占据各种职位的人所具有的惯习的性质。
场域与惯习是相互关联的。
布尔迪厄认为场域与惯习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约关系:场域塑造着惯习,惯习成了某个场域固有的必然属性体现在身体上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一种知识的或者说是认知建构的关系: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构成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得行动者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
四、资本在场域中,位置是与资本密切相联系的。
人们是根据各自占有资本的多寡和相对的分类来决定各自在场域中应占据何种分量。
正是资本使得人能够控制他自己的命运和别人的命运。
布尔迪厄讨论了四种资本:1、经济资本,产生于经济领域。
指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那种资本形式。
2、文化资本,涉及各种正统知识。
它是指借助不同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物品。
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文化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资本,并可以通过教育证书的形式予以制度化。
文化资本有三种形式:一是身体化形式,体现在人们身心中根深蒂固的那些性情倾向中;二是客体化形态,体现在那些文化物品中(如书籍、词典、机器等);三是制度化的形态,体现在那些特定的制度安排上(如教育资格的认定制度)。
3、社会资本,由与人们有价值的社会关系所构成。
它指当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关系网络时,这个由相互熟悉的人组成的关系网络就意味着他实际或潜在所拥有的资源。
社会资本赋予关系网络中的每一个人一种集体拥有的资本。
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量,取决于他可以有效调动的关系网络的规模,也取决于与这些网络相关联的各种人拥有的资本的数量。
4、符号资本,源于个人的荣誉和声望。
布尔迪厄尽管反对唯经济主义的狭隘利益观,但仍然承认,至少在现代西方社会里,经济资本可以衍生出其它所有的资本形式,只不过这种衍生不是自然而然的,需要花费程度不同的转变努力。
这就是他所说的“兑换”问题。
在分析社会世界的再生产时,不同资本形式之间的可兑换性和兑换率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第三节发生结构主义一、发生结构主义公式发生结构主义描述的是一种思想方法和一种提问的方式。
布尔迪厄用这种方法试图对个人、群体和社会的发生加以描述、说明和分析。
为此,布尔迪厄提出了发生结构主义的公式:(惯习×资本)+场域 = 实践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实践是惯习和场域之间互动的结果。
惯习包含着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是一种建构力量。
一个人在场域中的位置会发生变化,而惯习也相应的会发生变化。
惯习为实践提供了原则与规则,而实践又能产生新的原则与规则,从而调整着惯习。
而惯习的调整是与资本密切相关的。
场域中的位置是由资本决定的,而要对资本的价值进行确定就要涉及惯习的社会与文化特性。
当个人拥有的资本发生了变化,他在场域中的位置也会改变,相应地惯习也会进行调整。
场域为实践提供了场所,场域是斗争的场所,人们在场域中为获取资本就要争取或保持在场域中的某些位置。
二、语言与符号暴力1、语言与权力布尔迪厄认为,以结构主义为代表的语言分析模式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这种思路将语言仅仅看作沟通的手段,而忽视了语言是权力关系的一种工具或媒介。
在布尔迪厄看来,语言关系总是符号权力的关系。
通过这种关系,言说者及其各自所属的各种集团之间的力量关系以一种变相的方式体现出来。
他提出要从三个方面对纯粹的语言学进行社会学的批判:(1)用合法语言的概念来代替纯粹语言的概念。
(2)用符号权力关系的概念代替构成关系或符号互动的概念,这样,语言的价值和权力问题也就取代了语言的意义问题。
(3)用符号资本的概念取代纯属语言的技能概念,而符号资本又总是和言说者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