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3、网络教育理论基础
认知灵活性理论(1)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基于认知学习理论设计 学习环境的一个概念模型。它的目的是促 进复杂或非良构领域的高级知识的获取。 认知灵活性理论使用超文本为知识的多维 表征和知识组分的多种互连交叉来重新安 排教学序列。这些特征和WEB的性质符合 的非常好。
认知灵活性理论(2)
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教学的观点--随机 通达教学 基于认知灵活性理论的认知工具——认知 灵活性超文本
认知灵活性超文本(3)
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就要求教学设计者 为呈现学习内容设计多元化的背景,力求将学习 内容镶嵌在相关的上下文或背景之中,而不是抽 象地告知学习者一个概念应当加以如何利用,以 克服知识的抽象性并有助于对知识复杂性的理解 和掌握。 此外,认知灵活性超文本支持链接的重新编辑, 学习者在随机访问文档时可根据需要对原有链接 进行动态编辑,以便对概念进行交叉学习。这样, 学习者就可以基于具体的情景或案例构建知识序 列。
关于教学的观点--随机通达教学(1)
斯皮罗等人认为,学习者之所以不能将所学知识 灵活地应用于新的实际情境中,是由于学校所教 的知识都是经过简化处理了的结构性知识,而在 实际情境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习者具有大量的非 结构性知识。而且,学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习者 接受、记忆和套用这些结构性的知识。对高级知 识学习的研究表明(Spiro, 1991b):一开始 就将复杂的学科范围简单化会妨碍进一步获得比 较复杂的、正确的理解,有时甚至会造成误解。
认知灵活性超文本(4)
总之,在认知灵活性超文本中,知识的预定是最 低限度的,该教学的目的恰恰是使学习者看到非 良构领域中知识完全不是预定的。
认知灵活性的含义(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又称结构主义,它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 发展。建构主义者认为,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 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以及 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导致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 解也就不同。因此,建构主义十分关注以原有 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 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背景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关键词
哲学背景
Kant
主体不能直接通向外部,要 通过内部构建和组织经验去 发展知识
经验
Dewey 经验的中心是主体在有目的 行动、探索
选择对象基础上的主观改造。
认知发展论 Piaget
学习是(儿童)自身进行探 同化、顺应
索、建构和发现的过程。
心 理
社会文化观和 最近发展区
Vygotsky
•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使原来
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 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 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 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 知识的意义建构。
• 效果评价:即评价学习的效果。包括学生
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 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 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 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言语指点 当幼儿园的孩子学习穿鞋带时,老师跟他们说:“鞋 带像个免宝宝,现在免宝宝来到洞口
6.提供线索 当学生初学写作时,语文老师给学生提供若干写作的 线索,如“写谁”“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 写”等等,以帮助学生组织写作思路。
例谈随机通达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随机通达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陈景娟来源:《化学教学》2014年第02期摘要:将随机通达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期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从不同侧面、层次及不同情景进行剖析,使学生对内容获得深入的理解,从初级学习发展到高级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随机通达教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高中化学教学文章编号:1005–6629(2014)2–0055–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随机通达教学方法(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是由美国学者斯皮罗(Spirco)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
该方法基于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概念或知识的构建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多次进行,每次的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从而获得对事物不同侧面的新的理解,使学习者对概念、知识的理解更加完整、全面。
随机通达教学方法适用于概念的分层建构,特别是复杂概念分层建构及高级学习,它提倡让学生主动参与、介入,自然生成,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反对机械式、“填鸭式”地分层构建所学的复杂概念[1]。
高中化学有部分知识较为复杂,学生难以一次性地理解到位、全面,比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这一章节。
寻求一种对复杂概念解析、建构的有效方法是广大教师梦寐以求的,合理、科学地运用随机通达教学方法将使这一梦想成为可能。
本文以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随机通达教学案例简要阐述随机通达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高中化学复杂概念及知识的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随机通达教学法在化学反应速率内容教学中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教学主要包含反应速率的表示和测定,反应速率的各种影响因素,反应速率图像以及应用等,而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ν-t图尤其使诸多学生感到困惑。
下面就如何使用随机通达教学法深入浅出地阐述反应速率的ν-t图知识点进行举例说明。
针对该知识点,教师可以在传授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后,依据实际的教学因素(如教学进度、时间及情景等)分三个层次进行习题教学设计,三个层次难度逐步加深,所需的背景知识越来越多。
随机通达教学PPT
• 画雨
• 趁孩子们余兴未了,教师拿出了颜料、彩 笔、海绵、棉签、牙刷等各种材料,让幼 儿自选材料,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刚 才雨中的情景。
• 孩子们拿起画笔,有的独自作画,有的三 两合作,有的用牙刷蘸上色彩,直接在纸 上喷洒,表现雨点,有的细心描绘小朋友 们在雨促进学习 者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深刻而全面的 理解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 雨中行 • 教师允许孩子们到雨中去。临行前,老师交代:“在雨中,请你们一
定要细心地观察和体验,你发现了什么?一定要记得把你们的发现和 感觉和老师分享!”孩子们兴奋地点头,有的拿上雨伞,有的什么也未 拿,有的卷起裤腿,光着脚丫,都拼命地跑到雨中,全身湿漉漉的孩 子们兴奋不已! • 突然,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大叫道:“不好了,老师,它们快要被 淹死了!”老师大吃一惊,赶紧跟着那个孩子向前奔去。只见一帮孩子 正在神情紧张、手忙脚乱地给一片洼地围堰,洼地的中央是他们两天 前刚刚种下的小菜苗,眼看着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了。尽管孩子们在围 堰,让周边高地上的水不再流向洼地,可是洼地的水位还是越来越高。 “老师,水越来越多了,怎么办哪?”孩子们焦急地询问。老师让孩子 们先住手,好好观察一下周围的地势,孩子们发现:“地面高低不平, 高地上的水正往低处流”,“洼地周围的地面比较高,但高地的另一 侧面有一个更低的洼地”“这个更低的洼地对我们有用吗?”老师问孩 子们。“我看没有什么用!”“不对,应该有用!”“怎么用呢?”“水是从 高处往低处流的,我们可以在这里挖一条渠,把这里的水引到那个更 低的地方去。”很多孩子都觉得这位同伴说得有道理,立刻, 他们又开始用双手开凿沟渠,热火朝天地干起来,老师 欣慰地笑了。
• 建立思维模型——思维训练贯彻在整个随机进入 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切入教 学的核心内容,都要注意培养幼儿自己运用心智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他们思维的自我促 进。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尤 其是在“改围堰为开渠,拯救小菜苗”的过程中, 不仅恰到好处地帮助孩子们建立了观察、比较、 想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和过程方 法,而且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并领会了“堵” 与“疏”、“聚”与“散”的辩证关系。
随机通达教学
谈“随机通达”数学教学王茜(重庆师范大学数学学院,重庆大学城 401331)摘要:文章联系理论,并结合实践为主干着重谈论了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结合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学法及交流所得的工作实践经验,特别探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随机通达数学教学。
这种教学是斯皮罗根据对高级知识学习的基本认识提出的较为成熟的,并不等同于传统教学的题海战术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这样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数学教学才有较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构主义;认知弹性理论;随机通达教学;数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6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对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构建新的数学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意义,达到进一步的意义建构,丰富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经验。
作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试图构建在实际情境中,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学习方式从多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问题侧面,在不同的时间多次进入同一数学教学内容合理的知识结构。
1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建构主义认为,个体认知结构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发展,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认知不是主体对于客观实际的简单的、镜面式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
在建构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并且,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一样拥有‘真实’的存在状态”,“真实是大脑的一种构建,但是要建构的大脑是客观的”。
在这种认识论的基础上,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出知识是个人建构的新理论,它认为知识是在人的心灵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存的,人的心灵具有自觉能动性。
2 随机通达数学教学的理论依据——认知弹性理论随机通达教学的基本思想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认知弹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学设计_邱林
第21卷 第2期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 ol.21 No.2 2004年4月 Journal of Xingtai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pr. 2004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学设计邱林1,马冬梅2(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东广州 510507;2.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 510507)摘要:建构主义理论是在认知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强调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以教为中心的学习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如何树立科学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着重介绍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方法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29(2004)02—0031—03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在皮亚杰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对认知结构的形成,以及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作了深入探讨。
而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对“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对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传统理论相比,建构主义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不同看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应该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材知识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而非教师传授的内容;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而非仅仅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
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学媒体,为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创设有意义的情景。
随机通达教学法助力地理学科综合思维培养——以沙漠化为例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Helps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Thinking in Geography——Taking "Desertification" as an Example
作者: 杜益[1];段玉山[1];周维国[2]
作者机构: [1]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上海200241;[2]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出版物刊名: 地理教学
页码: 36-41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5期
主题词: 随机通达教学;综合思维;沙漠化;Google Earth;Mentimeter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要
求要在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下对其进行培养.本文基于随机通达教学法,以"沙漠化"为例,利用Google Earth软件和Mentimeter网站进行实时交互,构建多媒体弹性超文本学习环境,通过呈
现毛乌素沙地的真实情境,以其"产生—扩大—消失"这一变化轨迹为线索,三次从要素、时空、地方综合角度随机进入学习,不断补充、优化学生对于"沙漠化"的认知结构,试图探索基于随机通达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路径.。
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
1.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Scaffolding本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实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实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简言之,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协助)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维果斯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持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 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 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
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相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
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协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起初的引导、协助能够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 协作学习——实行小组协商、讨论。
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相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
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准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水平;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随机通达教学
• 模仿下雨 • 教师请幼儿用身体和动作模仿和表现他们 刚才所听到、看到和体验到的雨。孩子们 用轻拍脸颊、拍肩、拍腿和跺脚的身体动 作分别来表现了细雨、小雨、中雨和暴雨 来临的场面,不但创作了表现小雨、中雨、 大雨的不同姿态和动作,还用嘴模仿下雨 的声音,还用手敲打脸部、身体和膝盖, 通过手势、动作和身体姿态表现下雨时植 物、动物,形象丰富,有趣而生动。
12
• 听雨 • 一个炎热夏天的午后,教师正带孩子们活动,看见天空逐渐出现乌云, 一会儿便黑云翻滚,天色暗了下来。这时,有孩子也见到了,他们告诉 老师:“老师,天上来了黑云。”老师接茬说:“是啊,天上来了这么 多黑云,你们说下面会发生什么呢?”“要下雨了。”“要刮风 了。”“要打雷了。”“要来闪电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老 师把孩子们带到一个活动室,让幼儿安静地听外面发生了什么。这时, 有幼儿听出是下雨了。有的幼儿说:“外面好像下雨了,有雨滴的声音, 滴答!滴答!”有的说:“雨点好像很大,但不急。”有的说:“听,现在 好像雨下大了,哒哒哒,声音听起来很快。”“现在雨更大了,声音连 成一片,轰隆隆(其实是雷雨交加的声音),好像千军万马奔过来了!”孩 子们热烈地猜测着并发挥着想像,有的孩子好奇地向窗外张望。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 随机通达教学
• 小组成员:孙建鑫 王长荣 刘思悦 卢忠凤
1
随机通达教学
• 随机通达教学的基本思想源于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认知弹性 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该理论是由斯皮罗等人于 1990年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流派。 这种理论主要是关注提高学习者的理 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斯皮罗等人 在探讨了高级学习的基础上适合高级 学习阶段的教学方法——“随机通达” (Randoln access instruction)随 机通达教学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 不同途径、不同方法进入同样教学内 容学习,
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结构良好领域知识与结构不 良知识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规则和原 理,它们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 结构不良领域知识则是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 题情境中时产生的知识,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 斯皮罗等人重点研究了非良构领域高级知识的建构过程,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 对新信息的理解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 建构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 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 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被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 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这是一个双向建构Βιβλιοθήκη 过程。内化过程中的两种知识
之下而上的知识:活动中形成的个体经验。个体学习过 程中以语言为中介实现概括,从而明确的意义理解。 自上而下的知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公共文化知 识,个体学习过程中,这种知识以语言的形式出现,由 概括向具体领域发展。
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情境性认知和情境性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 的情境性。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的 存在。这意味着知识是情境化的,并且在部分程度上是它 所被应用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
1.情境性认知与分布式认知
情境性认知: 知识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来合成;认 知过程具有情境依存性。 分布式认知: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 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认知分布于认知主体 与环境之间;认知过程具有工具依存性。 分布式学习:学习在学习共同体的个体之间分布完成, 教与学可以独立于时空而发生。
第七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学习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教育领域中建构主义盛行,主要受后现代哲学思潮 的影响,也是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挑 战,人们重新掀起了建构主义理论思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一、本文概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现代教育学的重要分支,其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本文旨在梳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核心逻辑,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学者提供全面的理论参考。
文章将首先回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历史背景,阐述其如何从哲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汲取养分,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学习观。
接着,文章将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知识的建构性、学习者的主体性、学习的情境性等,揭示其与传统学习理论的差异与联系。
文章将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全面解读,我们希望能够为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对于知识与学习的探索和思考。
然而,其真正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的教育心理学领域。
在这一时期,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开始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而非传统教育观点中被动地接受知识。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开始关注个体的认知过程和知识建构方式。
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知识并非外部世界直接给予的,而是个体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经过一系列的认知过程,如同化、顺应和平衡,逐步建构而成的。
这一观点强调了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随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也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理解知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维果斯基则强调了社会环境在个体知识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知识是在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中建构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可以归结为对学习者主动性和建构性的关注,以及认知心理学、结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的理论支持。
随机进入教学法
随机通达教学说(Random 随机通达教学说(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斯皮罗等人认为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对信息的意义 的建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从而可以获得不 同方面的理解。同时,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 实际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同一内容要在 不同的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中,为不同的教 学目标以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学。这一点是实 现高级知识获取目标(The 现高级知识获取目标(The Goals of Advanced Knowledge Acquisition,指:掌握概念的复杂性及 Acquisition,指 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的关键。
高级学习说高级学习说advancedlearningadvancedlearning随机通达教学说随机通达教学说randomaccessinstructionrandomaccessinstruction超文本学习环境说超文本学习环境说hypertextlearninghypertextlearningenvironmentsenvironments1111斯皮罗等人主要研究的是高级学习他们斯皮罗等人主要研究的是高级学习他们认为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不同它要求学认为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不同它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能运用所获取的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能运用所获取的概念去分析思考问题以及在新情境中灵概念去分析思考问题以及在新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概念性知识
高级学习说( 高级学习说(advanced Learning)
斯皮罗等人主要研究的是高级学习,他们 认为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不同,它要求学 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能运用所获取的 概念去分析、思考问题以及在新情境中灵 活运用这些概念性知识。这时,概念的复 杂性以及实例问的差异性都显而易见,因 而涉及到大量结构不良领域(ill而涉及到大量结构不良领域(ill-structure domains)的问题。 domains)的问题。
第二语言 教学法流派总汇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一、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又称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传统法(Traditional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或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
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方法。
1880以前,欧洲大陆的外语教学以教授古典语言为主,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文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古典语言的目的,主要是阅读古典文献,而不是作为交际的工工具。
为适应这种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
翻译法代表有普洛茨(Karl Plotz)、奥朗多弗(H. Ollendorff)和雅科托(Jacotot)。
理论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官能心理学、演绎法。
语法翻译法的基本特点: 1、翻译是教学的基本手段。
2、教学以语法为纲。
3、语法材料的安排是先语法后课文。
4、双重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通过翻译阅读原著的能力和磨炼学生的智慧。
二、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又称自然法(Natural Method)。
直接法是通过用外语本身进行会话、交谈和阅读外语,而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第一批词通过指示实物、图画或演示动作等办法来讲授。
19世纪9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新时期,国际市场的扩大、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来往日益增多,使用外语口语作为主要交流手段的领域和机遇越来越频繁,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不能满足社会对外语口语人才的需要,直接法由此产生。
代表人物有贝利兹(M.D. Berlitz)、古恩(F. Gouin)、帕默(H.E. Parmer)、耶斯帕森(O. Jesperson)和韦斯特(M. West)等。
理论基础:直觉主义、类推(analogy)原则直接法的基本特点:1、排除母语为中介,外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关系。
2、不学形式语法。
巧用随机通达教学 盘活初中英语课堂
左景霞(福建省武夷山市吴屯中学,福建武夷山354300)摘要:随机通达教学,又称随机进入,是针对高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融入随机通达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视角对英语知识表征进行解读和探索,促使学生在不同的思维状态下更深切地感知英语知识。
文章从结合课程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巧用游戏情境、夯实基础内容,设计思维导图、发散思维节点,设置引导任务、构建知识体系,兼顾不同学生、实施对比评价等方面入手对随机通达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随机通达;高级学习;盘活;应用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0-0082-03作者简介:左景霞(1977-),女,福建南平人,一级教师,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随机通达教学主张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重新安排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在这种学习中,学生更容易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这有利于学生针对情境构建用于指引问题解决的图式,以此达成高级知识获得的目标。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积极应用随机通达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学与思、思与练的融通,真正盘活英语课堂。
一、随机通达教学模式的概述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lnstruction)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法进入同样教学内容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者同一问题更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随机通达教学模式绝非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简单重复,而是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以此使学习者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全面深刻。
随机通达教学模式倡导在案例、情境、实践的助推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构建知识体系,而非单纯地记忆知识点。
知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会遇到阻碍、产生困惑,而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同一问题时,其侧重点不同,解决方法往往也不相同。
随机通达教学的实践环节(3篇)
第1篇一、引言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探索。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多维性、情境性和动态性,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探讨随机通达教学的实践环节。
二、随机通达教学的实施步骤1. 设计多样化的学习资源(1)教材资源: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挑选合适的教材,并对其进行改编,使之更符合随机通达教学的要求。
(2)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教育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3)多媒体资源: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制作具有情境性的学习材料。
2. 创设问题情境(1)问题设计: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情境创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 学生自主探究(1)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探究一个主题。
(2)分工合作: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特长,负责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
(3)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引导与反馈(1)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2)反馈:教师对学生探究成果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5. 评价与总结(1)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
(2)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随机通达教学的实践案例1. 案例背景某中学八年级历史课程,学习主题为“抗日战争”。
2. 实施步骤(1)设计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挑选合适的教材,并制作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
(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出问题:“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是如何抵抗日本侵略者的?”(3)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分组,分别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角度探究抗日战争。
(4)教师引导与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现代教育技术随机通达教学案例
现代教育技术随机通达教学案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随机通达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随机通达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案例以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一、随机通达教学的基本概念随机通达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习者在真实、复杂、开放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的构建和应用。
随机通达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学习者通过在不同情境下对同一知识点的多次接触,逐步建立起对该知识点的全面理解。
二、随机通达教学的教学案例1. 案例1:数学教学中的随机通达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随机通达。
例如,在学习“分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多个与分数相关的问题,如分数的加减、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等,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案例2:语文教学中的随机通达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文本,从而实现知识的随机通达。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这部小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人物关系、故事情节、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去分析这部作品,从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
三、随机通达教学对教育的影响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机通达教学通过设置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机通达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机通达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不同情境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为随机通达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使这一教学方法在各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随机通达教学,学生可以在真实、复杂、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实现知识的构建和应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全面发展。
随机进入教学法
在条件许可下,教材应尽可能保持知识的 真实性与复杂性,以促进学习者大胆探索 与建构能力的发展; 教学应基于情境、基于案例、基于问题解 决,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而不是信 息的传递与接受; 作为教学内容的知识源不是分割的和各自 为政的,而应是高度联系的知识整体。
随机进入教学的理论基础
随机进入教学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 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弹性认知理 论”(cognitive 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这种理 theory)。这种理 论的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他 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 能力) 能力)。
高级学习说( 高级学习说(advanced Learning)
斯皮罗等人主要研究的是高级学习,他们 认为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不同,它要求学 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能运用所获取的 概念去分析、思考问题以及在新情境中灵 活运用这些概念性知识。这时,概念的复 杂性以及实例问的差异性都显而易见,因 而涉及到大量结构不良领域(ill而涉及到大量结构不良领域(ill-structure domains)的问题。 domains)的问题。
该理论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态度,既反对传 统教学机械地对知识做预先限定 ,让学生 被动地接受; 被动地接受;又反对极端建构主义只强调学 习中的非结构方面而忽视概念的重要性。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从多于一个观点的角 度展示某一复杂概念时,可增强对该概念 的理解。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高级学习说(advanced 高级学习说(advanced Learning) 随机通达教学说(Random 随机通达教学说(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超文本学习环境说(Hypertext 超文本学习环境说(Hypertext Learning Environments)
程序开发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97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第 3 期2018 年 3 月 10 日中图分类号:G6420 引 言教学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探索精神以及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2]。
程序开发类课程具有知识点零散众多、实践性强等特点,一味地灌输毫无意义。
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大项目驱动的、知识点随机通达的教学主线,“演示、验证、局部优化、扩展创新”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过程,以及相应的立体考核与激励机制。
1 教学模式探索用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设置小案例说明情景教学法的使用方法[3],并验证其正确性,该方法的优点是教学内容易于设计,可操作性强,能直观地让学生看到知识点的使用方法。
但是这些小案例功能简单、涉及知识点单一、应用背景不明确,一门课程中的众多小案例互无关联。
小案例教学法还回避了大项目编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当课程结束时,由于缺乏大项目的背景,学生会由于并不了解这些知识点的具体使用场合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因此,很难灵活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4];由于缺乏大项目的经历,学生没有机会解决大项目中才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如项目文件的空间规划、资源的重用、松耦程序开发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杨承玉,陈 媛(重庆理工大学 计算机学院,重庆 400050)摘 要:针对程序开发类课程知识点零散众多、实践性强等特点,提出将随机通达教学方法与大项目驱动相结合,合理重组课程内容,将基础学习与项目开发同步,知识获取与能力成长交融。
以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为例,进行相应地教学过程设计,详细探讨该教学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大项目驱动;随机通达教学;程序开发类课程;移动应用开发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课题“大数据背景下算法设计类课程分层大案例库的构建与应用方法研究”(163108)。
第一作者简介:杨承玉,女,讲师,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应用及开发,439792928@。
运用随机通达教学策略构建高中英语“学力课堂”
运用随机通达教学策略构建高中英语“学力课堂”作者:周强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17期摘 ;要:高中英语语法知识是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是整个英语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应加以改革。
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就如何以思维导图为工具,运用随机通达教学策略构建高中英语“学力课堂”,优化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英语语法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随机通达;思维导图;高中英语;学力课堂高中英语语法知识是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整个英语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高中英语的整体教学效果,必须高度重视。
传统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简单重复的方法,教师过多地占用课堂教学时空,学生参与度低。
整个教学过程单调、枯燥、耗时、低效。
教师费力,学生反感。
落后的英语语法课堂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益。
近年来,为改变以上现状,笔者尝试以思维导图为工具,运用随机通达教学策略构建高中英语“学力课堂”,优化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英语语法课堂教学效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相关理论概述(一)随机通达教学策略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法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者同一问题的更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随机通达教学策略一般包括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协作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和效果评价五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随机通达教学的基本思想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认知弹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该理论是斯皮罗等人在探讨了高级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二)学力课堂“学力”即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效果的能力。
随机通达教学的概念
随机通达教学的概念
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是一种教学策略或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需求选取课程资源,自主掌握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学习目标。
这种教学方法采用无拘束式的通达式,让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随机通达教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灵活性理论及其随机通达教学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建构主义的一个分支,它取了一条中间路线,反对传统教学机械地对知识做预先限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但同时它也反对极端建构主义只强调学习中的非结构的一方面,忽视概念的重要性。
它主张,一方面必须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知识,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化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
1) 结构不良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s)知识的学习
结构不良(也称劣构)领域有以下两个特点:(1)知识应用的每个实例中,都包含着许多应用广泛的概念相互作用(即概念的复杂性);(2)同类的各个具体实例之间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有很大差异(即实例间的差异性)。
结构不良领域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在所有的领域,只要将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去都有大量的结构不良的特征。
据此,我们不可能依靠将已有知识简单提取出来去解决实际问题,只能根据具体情境,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建构用于指导问题解决的图式,而且,往往不是单以某一个概念原理为基础,而是要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的共同作用而实现。
斯皮罗(Spiro,1991)等人根据以上观点对学习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
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这里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结构良好(也称良构)的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s)。
而高级学习则与此不同,它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时,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而易见,因而大量涉及到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
乔纳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获得的三个阶段,如图2-8所示。
从图中可见,在初级阶段,学生往往还缺少可以直接迁移的关于某领域的知识,这时的理解多靠简单的字面编码(literal coding)。
在教学中,此阶段所涉及的主要是结构良好的问题,其中包括大量的通过练习和反馈而熟练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
在高级的知识获得阶段,开始涉及到大量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这时的教学主要是以对知识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师徒式的(apprenticeship)引导而进行。
学习者要解决具体领域的情境性问题,必须掌握高级的知识。
在专门知识学习(expertise)阶段,所涉及的问题则更加复杂和丰富,这时,学习者已有大量的图式化的模式(schematic pattens),而且其间已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因而可以灵活地对问题进行表征。
斯皮罗认为,传统教学混淆了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之间的界限,将初级学习阶段的教学策略(如将整体分割为部分、着眼于普遍原则的学习、建立单一标准的基本表征等)不合理地推及高级学习阶段的教学中,使教学过于简单化,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偏向:(1)
附加性偏向(additivity bias),将事物从复杂的背景中隔离出来进行学习,误认为对事物的孤立的认识可以推及更大的背景中,忽视具体条件的限制。
(2)离散化偏向,即将本来连续的过程简单地当成一个个的阶段处理。
(3)将整体分割为部分,忽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过于简单化使得学生的理解简单片面,这正是妨碍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广泛而灵活迁移的主要原因,而建构主义就是要寻求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
2) 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斯皮罗等人根据对高级学习的基本认识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
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信息的建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从而可以获得不同方面的理解。
同时,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着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间的差异性,任何对事物的简单的理解都会漏掉事物的某些方面,而这些方面在另外一个情境中,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时可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他们提出的“随机通达教学”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有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这种反复绝非为巩固知识技能而进行的简单重复,因为在各次学习的情境方面会有互不重合的方面,而是把概念具体到一定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
每个概念的教学都要涵盖充分的实例,分别用于说明不同方面的含义,而且各实例都可能同时涉及到其它概念。
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
形成背景性经验。
这种教学有利于学习者针对情境建构用于指引问题解决的图式。
可以看出,这种思想与布鲁纳关于训练多样性的思想是一致的,是这种思想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