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不要再作了!简历造假原来这么严重!
简历越“花哨”越吃亏
简历越“花哨”越吃亏导读:本文是关于简历越“花哨”越吃亏,希望能帮助到您!措施:电子简历学校要审核大学毕业生简历对水现象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据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任占忠透露,为保证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心网站上的毕业生电子简历的信息真实性,从今年开始,所有登到网上的电子简历由学校的就业中心或院系来审核,审核后,再发到网站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纸制的毕业生简历目前无法控制,任占忠说,这完全靠毕业生自律。
危害:简历造假殃及师弟师妹简历造假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用人单位一般在100个简历里挑选出一个符合要求的,一般毕业生简历造假是在决定录用时发现的,因为在决定录用时才去核查简历信息的真实性,如果发现简历作假,坚决不用,因为简历是否真实反映了一个人的人品。
这对用人单位来说是很尴尬的。
朱云翔称,一旦发现简历有问题,公司会向其毕业的学校核实,如果学校配合,一查就清楚了;如果学校不配合,公司无法核实真伪,公司只能采取一种方式,即再次招聘时,公司不会招聘这所学校的毕业生。
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毕业生造假被发现了,会害了他的师弟师妹。
提醒:简历越“花哨”越吃亏北京师范大学就业中心负责人称,学校在给毕业生做指导时,提出简历第一要真实,第二要简单。
一些毕业生错误地认为,简历制作越漂亮机会越多,简历厚,会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因此简历不断对水。
恰恰相反,公司在挑选录用人选时,阅读一份简历最长不会超过3分钟,如果简历造假痕迹重,有经验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毕业生制作简历的要素只有两个:真实和简单。
简历真实是不吃亏的,如果简历造假,公司根本不会录用,效果适得其反。
声音:呼唤鉴定毕业生诚信一个班30人冒出16个班长,这种让招聘单位头疼的简历对水现象有望改变。
从今年开始,北京高校毕业生所有登到网上的电子简历由学校的就业中心或院系来审核,审核后,再发到网站上。
但是仅仅审核是不够的。
如果把大学生看成学校的“产品”,那么学校的任务,一是向社会提供合格的“产品”,二是做好售后服务。
简历制作不允许造假的方面
简历制作不允许造假的方面简历是求职者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个人背景、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一种重要材料。
制作简历时,诚信是一种基本的原则,不允许造假或夸大。
以下是一些关于制作简历不允许造假的方面。
首先,个人信息不允许造假。
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必须真实有效。
在制作简历时,要对个人信息进行准确填写,不允许伪造或篡改。
一旦发现造假行为,不仅会丧失用人单位的信任,还可能会影响到今后的求职机会。
其次,教育经历和学位信息不允许造假。
在简历中填写的学校、专业和学位等信息必须真实存在。
用人单位会通过背调等方式核实教育经历和学位信息,一旦被查实造假,将丧失任何机会。
在制作简历时,要如实填写自己的教育经历和学位信息,不允许夸大或伪造。
再次,工作经历和职位信息不允许造假。
工作经历是评估一个求职者能力和经验的重要依据,必须真实准确。
在简历中描述工作经历时,要如实填写公司名称、职位、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等信息,不允许夸大其词或虚构经历。
如果用人单位发现工作经历造假,将丧失对求职者的信任,对求职者今后的职业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技能和证书信息不允许造假。
技能和证书是展示求职者能力的重要依据,必须真实存在。
在制作简历时,要如实填写自己的技能和证书信息,不允许虚构或夸大。
用人单位会通过面试或测试来考察求职者的技能和能力,一旦发现造假,将失去机会。
最后,荣誉和奖项不允许造假。
荣誉和奖项是对求职者在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取得的成绩的认可。
在简历中描述荣誉和奖项时,要如实填写获得的奖项、颁发单位和颁发时间等信息,不允许编造或夸大。
用人单位会通过背调等方式核实荣誉和奖项,一旦发现造假,将失去信任和机会。
综上所述,制作简历时不允许造假是一种基本的诚信原则。
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学位、工作经历、职位、技能、证书、荣誉和奖项等各个方面都要如实填写,不允许夸大其词或虚构。
只有保持真实、准确和诚信的原则,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机会,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历造假的感想工作中
首先,学历造假对个人来说,无疑是自毁前程。
在求职过程中,学历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当一个人伪造学历时,他可能暂时获得了一份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一旦被揭露,不仅会受到公司的严厉惩罚,还会在行业内失去信誉,甚至影响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
这样的教训无疑是惨痛的。
其次,学历造假对用人单位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企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求职者进行筛选,最终录用了一位学历造假者。
这不仅会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浪费,还可能因为这位员工的不合格表现,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此外,学历造假者的存在,也会对其他员工造成不公平的待遇,损害企业的凝聚力。
再次,学历造假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恶劣影响。
在当今社会,诚实守信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而学历造假行为,无疑是对诚信原则的践踏。
这种风气一旦蔓延,将会导致整个社会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学历造假现象的产生,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部分人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得不采取造假手段。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过于注重学历,忽视了实际能力,导致求职者为了迎合企业需求而造假。
针对学历造假现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学历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
对于伪造学历的求职者,一经查实,应依法予以严惩,同时追究相关企业的责任。
2.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注重实际能力,而非仅仅看重学历。
通过面试、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求职者的综合素质。
3. 加强对求职者的诚信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学历造假行为。
4. 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
总之,学历造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这一现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为一名职场人,我深感责任重大,要时刻警醒自己,坚守诚信,为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职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归就业】求职简历造假严重 职场诚信堪忧
炎炎夏日,许多人喜欢通过专业的招聘网站投递简历,简历则是证明求职者学历和职业经历的重要依据,而青岛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注水简历”不在少数,有严重虚假成分的占有相当比例。
这样不诚信的行为造成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信任危机,增加了求职者诚信就业的难度,也加大了用人单位甄别人才的困难。
大学生简历掺水已成常态用掺水简历骗取用人单位信任,造假者诚信肯定值得质疑。
然而,很多大学生认为此举实属无奈。
如今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要求越来越多元,同时高校、社会对造假现象的暧昧态度,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简历撒谎大军”。
近日,记者就“个人简历中是否会有夸大或者虚构成分”对多名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皆为应届毕业生和大三在校生。
20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人承认在以往求职过程中对简历进行夸张和虚构;有11人表示未来求职会在简历中“注水”提高竞争力;担心简历造假被用人单位揭穿的仅有1人;而没有大学生意识到简历造假或许会承担法律责任。
调查发现,简历夸大或虚构一般集中在在校职务、所获奖项、实践经历、实践时长及工作能力等方面。
比如,毕业于武汉船舶学院的刘同学曾在简历中填写“生活委员”一职,然而他们班当初压根就没这一职务;湖北理工学院环艺专业的黄同学说,她只会计算机的基础操作,但在简历上会写“精通计算机技术”。
对于简历造假,很多大学生认为实属无奈。
“有的具体工作并不需要英语,可企业非要在这方面苛求”“都是才毕业的学生,哪来的几年以上工作经验,这不纯属为难人吗?”“人家造假把你挤下去,怎么能甘心。
”虽然简历造假在高校已成常态,但仍有部分大学生表示不会虚构简历。
“做人要诚信,基本的诚信都没了,哪个企业还敢用你”“虚构夸大后,心里会没底”“被揭穿后很难收场……”湖北理工学院毕业生如是说。
用人单位相比纸上谈兵更注重能力学历、工作经历、取得成果、人品是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求职者的品质。
求职者对简历甚至学历造假在实际工作中总会露出“马脚”。
66%的人存在简历造假
66%的人存在简历造假以下是关于66%的人存在简历造假,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太和鼎信日前在对将近1000份简历进行背景调查时发现,其中66%的简历存在信息造假的情况,只有34%的简历信息为完全真实。
太和鼎信全国服务总监王维纳指出,在这些存在造假的简历中,最主要的是工作履历造假,占48%;其次是学历造假,占13%;资格认证造假占7%;身份信息造假最少,仅占1%。
在工作履历造假这一块,全部造假的占13.7%,工作时间造假的占67.5%,职位造假的占53%,离职原因造假的占21.6%,在公司性质上造假的占8.9%。
此外,高级职位的候选人造假有31%;中级职位候选人造假的占44%,一般员工造假的占25%。
比如职位造假,以为候选人在简历中说自己前3年是在中低级职位,后面7年全部是在高级职位。
而实际情况是,在他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前六年都是在普通岗位上工作,后四年才升到高级职位。
比如离职原因造假,一位候选人说自己离开原单位的原因是“功高盖主”,其实经过背景调查,才知道他的离职原因是“改革失败了”。
还有的是公司性质造假,比如一个候选人说自己在原先的单位是副总,经过背景调查,他确实·是副总,但他们公司一共才五个人,一个是老总,其他全是副总。
王维纳分析说,简历造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得不说的一个原因是简历筛选软件。
众所周知,现在有一种软件叫“简历筛选软件”,这个软件会根据一些关键词对简历进行初步筛选,挑选出进入第一轮面试的候选人。
比如关键词是“硕士”“双学位”“英语六级”,如果求职者的简历中没有这些关键词,就会被无情地淘汰掉。
于是,一些求职者为了获得第一轮的面试机会,就会“夸大一下”自己的简历。
但是王维纳提醒说,千万不要忘记“夸大”简历的目的是为了争取面试机会,所以当一旦有机会坐在面试官面前时,一定要“主动坦白”,千万不要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
论述在简历上造假是可以接受的吗
论述在简历上造假是可以接受的吗
在任何情况下,建议不要在简历上造假。
虽然有些人可能认为在简历上夸大或虚构个人经历可以增加获得特定工作的机会,但这种行为是不道德和不诚实的。
以下是为什么在简历上造假是不可接受的几个原因:
1. 信任和声誉:在职场中,信任和诚实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一旦发现在简历上造假,将会对您的信誉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在未来失去职业机会。
这对您的职业生涯和发展可能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2. 职业能力和适应性问题:简历上虚构的技能、经验或背景可能导致您在工作岗位上无法胜任,因为您实际上没有相关的知识或经验。
这会给您和雇主带来问题,并可能导致工作表现不佳或被解雇。
3. 法律责任: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简历造假可能违反法律规定,并可能导致法律纠纷和法律后果。
公司和雇主有权调查和核实简历上的信息,如果发现造假行为,可能采取法律行动。
相反,建议诚实和真实地呈现个人的技能、经验和背景。
通过突出自己的真实优势和能力,您会更有机会获得真正适合您的工作机会,并建立长期的职业道德和信任基础。
小心注水简历毁掉就业机会_模板
小心注水简历毁掉就业机会_模板范文先生网收集的个人简历相关资料。
谢谢浏览!时下正是应届毕业生求职高峰,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一些毕业生开始心态失衡——对简历动小动作。
而一些用人单位在面试中,发现一些毕业生简历有虚夸成分。
今天,有关人事专家呼吁,莫让“注水”简历毁掉毕业生就业机会。
某医药企业最近面试了一批毕业生,发现部分学生的表现与求职简历中的自我简介有出入。
有位学生在简历中写道:“曾在寒假社会实践中组织策划过大型活动”,但面试官细问后发现,该学生只是参与过这项活动。
据了解,一些诸如学业成绩单、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硬件,由于需要有关部门盖章而无法自行“操作”。
被“注水”的部分通常是实践经历、荣誉称号、自我评价等内容。
有的学生明明只是普通学生,却自我“提拔”成了班长。
有的获得过班级荣誉称号,却“升格”成校级荣誉称号。
一些学生认为,为了脱颖而出,简历“改造”一下情有可原;也有的说,别人把自己写得很完美,我不修饰一下,竞争中不就吃亏了吗?对“注水”简历,用人单位也有办法鉴别真伪。
济南某广告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有关人士表示,比起那些自我简介,企业招聘时更看重学校盖章的部分,比如成绩单,能够客观真实反映学生学业素质。
如果企业有意录用某个学生,可以打电话向学校求证,到底是不是班长。
面试时,往往会针对学生简历上的社会实践经历详细询问。
如果某学生只是活动参与者而非组织者,几个问题便会露馅。
有关人事专家指出,大学生写求职简历可以适度“包装”,但不可“注水”,谎言总有被拆穿的时候。
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信誉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注水”简历毁掉就业机会。
范文先生网收集的个人简历相关资料。
谢谢浏览!简历中的自我评价的写法?大凡写简历的时候,最头痛的莫过于自我评价这部分了。
有些人这部分不敢填写,怕写不好反而弄巧成拙。
其实,自我评价如果简洁得当,也是很能够帮助自己从众多简历中胜出的。
简历书写的“自我评价”部分遵循以下3条原则:◆实事求是简历的真实性是人事经理一致的要求。
简历造假 案例
简历造假案例
最近,有些人因为简历造假而陷入了麻烦。
简历上的信息并不真实,例如学历,工作经验等。
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而且非常危险。
下面是一些与简历造假相关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涉及到一名拟被任命为一家公司高管的人。
他在被公司评估员调查后发现,他的简历中的信息不完全正确。
他声称在一家公司担任高管的时间更长,但实际上,他只在该公司工作了几个月。
第二个案例涉及到一位申请在一家银行工作的人。
她声称自己拥有大学文凭,但银行调查得知,她从未在任何一所大学注册过。
她最终没有获得这份工作。
这些案例说明,简历造假不会取得成功,而会导致您失去工作、声誉和信誉。
因此,建议个人不要制造假简历,而是要诚实面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能力。
简历造假,对职场发展的危害有多大
♦GROWTH ♦沉转职场简历造假,对职场发展的危害有多大文/宗昀洁最近职场综艺《令人心动的O F F E R第二季》热度很高。
节目中也发生了简历造假且被撞破的事情。
简历造假,且在电视媒体上曝光,到底会对主人公产生怎样的影响?道歉之后他还能从头来过吗?也许有人说,天下简历一般假,只是他运气不好被抓了现行。
真的是这样吗?什么是简历造假确实,大家的简历大多不是100%真实,不是每个细节都十分严谨毫无疏漏。
先拿自己举个例子,笔者的简历也不是天衣无缝的。
我曾经“漏”了一段2周的履历。
这是因为当时我几乎同时面试了A、B 两家公司,自己更心仪A公司,但它迟迟没有给我发offer(录用通知)。
B公司的offer来得很快,于是我 就先去了 B公司。
入职后很快就收到了 A公司的offer。
因为本来就更倾向于A公司,所以就果断从B公司 离职了。
这段短暂的职业经历我没有放入简历中。
如果面试时HR问起,我会实事求是地解释,所以这并 不属于简历造假。
那么怎样算是简历造假?1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所有简历造假类型中最惨不忍睹的一种。
文章开头提到的主人公,就是凭空捏造了他在 普华永道的实习经历。
他实习的公司并不是普华永道,也被普华永道的HR爆料“系统里查无此人”。
这 样100%的简历造假是他职业生涯中几乎无法消除的污点。
完全没有待过的公司、完全没有做过的岗位,这是最容易被证伪的造假方式。
2添油加醋比起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应该是更加普遍的存在。
添油加醋后的简历是“造假”还是“美化”,取决 于添油加醋的程度。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简历看起来更“高级”一些,所以就会在简历中加上一些专业术 语,又或者增加一些自己听说过但其实没做过、了解不深入的工作经历。
举个例子,笔者曾经收到一份简历,她在工作经历中提到曾在某个互联网大厂中负责一个关键项目 的招聘。
面试时我就针对这段经历问了几个问题:一是在这个项目的招聘工作中她的具体角色和曰常工 作是什么?二是在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如何克服的?三是从这个招聘项目中总结的经验是什 么?很快她就坦白地说自己在项目组中主要负责前期的资料收集、简历和信息的汇总整理,之后的对接 都是项目组其他同事在负责。
外企简历造假的下场
外企简历造假的下场一、伪造简历,造成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劳动关系大多数求职者意识不到注水简历对劳动关系意味着什么,他们认为简历造假最多算做不诚信的行为。
简历一般由学历和经历两部分构成,然而,公司在和员工发生劳动纠纷的时候,大多数公司为了达到确认劳动关系无效的目的,会想尽一切办法证明简历存在虚假的情况,这时候学历的真伪,就成了左右案件结果的关键证据。
如经查证学历确实存在虚假情况,劳动仲裁委或法院就会根据《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认定劳动关系无效。
一旦被查明学历造假,劳动仲裁委或法院即可根据法律规定,认为员工在求职时存在欺诈行为,进而认定双方劳动关系无效。
现实中,求职者编造虚假的工作经历比虚构学历更为简单,效果也更好。
因为用人单位在录用求职者时,往往更加看重其工作经历,有类似工作经历的人能够直接为公司创造价值。
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一般认为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编造虚假经历的人趋之若鹜。
但是,在发生劳动争议后,用人单位为了证明员工存在工作经历造假的事实,同样也会千方百计的根据简历中记载的信息去查证。
一旦工作经历被证实是虚构的,员工在仲裁庭或法庭就会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因此,一旦简历被证实存在虚构工作经历的情况,劳动仲裁庭或法院即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的规定认定员工在入职时存在欺诈行为,将可以判定劳动关系无效,员工被扫地出门也就是当然之结果。
二、伪造工作简历建立劳动关系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用人单位可以索赔。
如果劳动者通过伪造工作经历、学历使用人单位误以为其符合所招聘职位能力,继而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在劳动者履行工作任务时因不能胜任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以“欺诈”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劳动者赔偿相关损失。
三、伪造简历严重可认定为诈骗,承担刑事责任。
但实际上,如果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的性质特别恶劣,造成的社会影响特别严重,造假者不仅会承担民事责任,还存在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
论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甄别
论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甄别大学生求职简历中的虚假信息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求职者为了能够脱颖而出,往往会在简历中夸大或者虚构自己的经历和能力。
这种行为不仅对求职者本人造成不良后果,也对用人单位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甄别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大学生会在求职简历中添加虚假信息。
一方面,许多大学生觉得自己的实习经验、项目经历等不足以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因此会通过夸大事实或者编造虚假经历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一些大学生在缺乏职业道德观念的情况下,将求职简历视为一张“敷衍”之物,随意添加虚假信息。
而这些虚假信息往往会给用人单位带来困扰,让他们在招聘时难以准确评估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和经历,甚至造成用人单位在后期的人员配置和管理上带来隐患。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甄别大学生求职简历中的虚假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用人单位应该对大学生求职简历中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排查和验证。
在招聘时,用人单位可以通过电话、邮件或者面谈等方式对求职者的经历和能力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核实。
用人单位还可以借助第三方服务机构或者通过背景调查等方式对求职者的信息进行核实。
通过这些方式,用人单位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和经历,避免因虚假信息而造成的人员配置错误和 management 的风险。
大学生本人也应该摒弃虚假信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经历和能力。
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经历,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而不是依赖虚假信息来“短期获利”。
大学生在撰写求职简历时应该遵循诚实、清晰、简洁的原则,杜绝夸大和虚构的行为,提高求职的专业性和诚信度。
社会各界也可以共同努力,推动建立更加完善的求职信息核查机制。
政府可以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管,推行更加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信用体系,使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更加关注求职者的实际经历和能力,而不是被表面的华丽外表所蒙蔽。
高校和教育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诚信意识。
个人简历造假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求职过程中,个人简历是求职者向招聘单位展示自己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手段。
然而,近年来,个人简历造假现象屡见不鲜,给招聘单位和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个人简历造假的法律后果,以警示求职者诚信求职。
二、个人简历造假的法律性质1. 欺骗行为个人简历造假属于欺骗行为,即求职者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误导招聘单位对其能力、经历等信息的判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个人简历造假还可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如虚构他人经历、荣誉等,损害他人名誉和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三、个人简历造假的法律后果1. 民事责任个人简历造假给招聘单位造成损失的,求职者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如招聘单位因求职者简历造假而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后发现造假事实,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求职者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2.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求职者支付赔偿金。
3. 刑事责任如果个人简历造假情节严重,构成犯罪,求职者将面临刑事责任。
如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 职业信誉受损个人简历造假一旦被揭露,求职者的职业信誉将受到严重影响。
在求职过程中,招聘单位可能会对造假者产生负面印象,从而影响求职者的就业机会。
5. 社会影响个人简历造假不仅损害了求职者的个人利益,还可能对招聘单位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如招聘单位因简历造假而招聘到能力不足的员工,可能导致企业效益受损,甚至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四、总结个人简历造假的法律后果严重,求职者应诚信求职,切勿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而走上违法的道路。
简历年龄造假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求职市场竞争激烈,求职者为了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有时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如简历年龄造假。
然而,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诚信原则,也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探讨简历年龄造假的法律后果,以警示求职者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诚信意识。
二、简历年龄造假的法律性质简历年龄造假属于虚假陈述,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虚假的身份证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以虚假身份骗取他人财产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属于诈骗罪。
三、简历年龄造假的法律后果1. 劳动合同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因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发现求职者的简历存在年龄造假,劳动合同将因违反法律而无效。
2. 返还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这意味着,如果用人单位发现求职者的简历年龄造假,用人单位需要向求职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3. 民事赔偿如果简历年龄造假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求职者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例如,求职者因年龄造假获得晋升、加薪等利益,用人单位可以要求求职者返还相应利益。
4.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可以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5. 刑事责任如果简历年龄造假情节严重,求职者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构成诈骗罪。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罪的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
四、案例分析某求职者在简历中将自己年龄虚报为25岁,实际年龄为30岁。
简历造假定型规则
简历造假定型规则简历造假可不行啊,但如果你是想了解一下在一些虚构的情景下(比如写小说、拍电影之类的创意场景)可能存在的规则,那我可以给你说说,不过这只是为了创意创作,绝不是鼓励在真实生活中的造假行为哦。
一、基本信息造假。
1. 姓名和身份信息。
如果你想给这个假简历的人物一个炫酷或者有趣的名字,要确保这个名字不会太离谱到一看就假。
比如说,你不能给一个应聘普通公司文员职位的人取名叫“超级赛亚人”,但如果是创意行业,像“星幻梦”这种有点梦幻的名字可能还说得过去。
在编造身份信息的时候,年龄要符合逻辑。
如果是编造一个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人士,年龄不能太年轻,至少得让人觉得在那个年龄有可能积累到相应的经验。
比如你说一个人20岁就有20年工作经验,这就太扯了。
2. 联系方式。
虚构的电话号码可以随便编,但是得符合电话号码的格式。
比如在中国,得是11位数字,而且不能全是0或者1这样一看就假的数字组合。
如果是电子邮箱,也要看起来像个正常的邮箱,像“***********”这种格式,不要弄个“假人@假邮箱.com”这种一看就假的。
二、教育背景造假。
1. 学校名称。
如果是编造一个名校背景,要挑那种大家都听说过的学校。
但是不能太夸张,比如不能说自己毕业于“宇宙无敌大学”这种不存在的学校。
要是编一个外国学校,也要稍微了解一下这个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或者专业优势。
比如说你编造一个学艺术的人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这个学校是艺术界很有名的,会让人觉得比较合理。
2. 专业和学位。
专业要和你编造的工作经历或者职业目标有一定的关联。
比如你说这个人是做软件开发的,那他的专业就不能是畜牧养殖之类的完全不相关的专业。
学位也要合理,如果你说一个刚毕业没几年的人就有博士学位,那得有足够的理由,比如他是个天才少年一路跳级读完的,但这个理由也要能自圆其说。
三、工作经历造假。
1. 公司名称和职位。
编造的公司名称最好是那种能在网上搜得到类似名字的,不要弄个特别奇葩的名字。
被裁员导致求职者虚构简历
被裁员导致求职者虚构简历引言被裁员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挑战,许多人为了能够重新就业,可能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其中,一种行为被称为虚构简历,指的是求职者故意在简历中提供虚假的信息,以获取更多的面试机会。
虽然虚构简历可能对求职者短期内增加了一些机会,但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本文将探讨被裁员导致求职者虚构简历的原因、后果以及如何避免这种行为。
背景被裁员是一个让人感到沮丧和无助的经历。
无论是因为公司的重组、业绩不佳还是其他原因,失去工作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许多被裁员的求职者会感到担忧,担心自己的简历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中可能不够吸引人。
这种担忧和压力可能促使他们采取虚构简历的行为。
虚构简历的原因提高竞争力被裁员对求职者的竞争力有负面影响。
虚构简历是一种被一些求职者视为提高自己竞争力的临时措施。
他们可能会在简历中夸大自己的经验、技能和成就,以获得更多的面试机会。
这种行为是出于对就业机会稀缺和担心自己失业时间过长的恐惧。
心理安慰虚构简历可能给求职者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虚假的简历信息能够给他们一种被接受和认可的感觉,尤其是在面对已经被裁员的失败经历时。
通过虚构简历,他们能够暂时忘记被裁员的痛苦,并以一种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职业机会。
虚构简历的后果发现虚假虚构简历可能会被雇主或招聘机构发现,尤其是在背景调查阶段。
如果求职者的虚假信息暴露出来,这将对其职业声誉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旦被雇主认为是不可信任的候选人,将很难再获得其他面试机会。
丧失信任与信誉虚构简历对求职者的信任与信誉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当雇主发现求职者提供的简历信息不真实时,将对其失去信任。
这意味着,即使求职者更正错误,雇主很可能会怀疑其它方面的诚实度和可靠性。
职业前景受损虚构简历严重影响了求职者的职业前景。
一旦被发现提供虚假信息,求职者可能会遭到雇主的拒绝,并被列入黑名单。
这将使他们在将来的求职过程中面临极大的困难,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整个职业生涯。
简历不要胡编乱造
简历不要胡编乱造
以下是关于简历不要胡编乱造,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对于职业生涯中的“空白”,最好不要胡编乱造,因为所有的谎言都会不攻自破的。
当然,老练的考官会很快找出你简历中一目了然的工作间歇期,并询问你间歇的原因,你不用太多担心,只需提前准备好如何作答就行。
在今年严峻的就业环境下,用人单位的考官们理解一份好工作难找,他们比你还清楚:即便是工作出色的员工有时也会被解雇——公司会合并,企业文化会发生变化,新老板的计划也会导致一批人下岗。
同样,请假一年照顾孩子或脱产学习也是正当的理由。
然而,你一定要在简历中说明这段日子你为什么没有上班。
如果你的工作断断续续而且时间都不长,特别是你间断的工作都属于同一性质的岗位,那就尽量把它们并在同一项下。
你可能在很多家房产公司或保险公司打过工,而又不想承认,那就略掉一些不重要的经历。
比如,你可以写:1997年~2001年,销售代表,负责保险、房屋的销售。
另外,在简历中隐藏短暂的空白期也是可以的。
例如,你是在9月份被辞退,12月份才找到一份新的工作,那么你可
·
以说你的合同是在10月底期满,而新的用人单位是在12月初才雇佣你。
但是,对长期的空白则必须做出说明。
如果用人单位通过查询你的原用人单位领导发现你掩盖了10个月的失业期,那你可就坏事了。
或者你可以用年份代替月份来掩盖一些空闲期,但如果空白就发生在你的上一份工作到目前的这一段时间内,你就一定要在简历中做出诚实的解释。
有时候,诚实就是最好的战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要再作了!简历造假原来这么严重!
显然,这不是一篇教你如何简历造假的文章,所谓“是否准备好了”,问的是你是否准备好了接受简历造假之后的结果。
从诚信、道德层面看这个问题,结论是很明显的,本篇不作讨论。
想在此讨论的是,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你是否评估过行为的目标
是否明确,结果是否确定有效,以及二者之间能否正向对应。
先分享
两个真实的故事。
一是最近的一次重点单位招聘中,某同学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最终
的名单,但是在资料审核过程中被用人单位发现入党资料造假,到手
的offer飞了,接下来可能还将面临处分,帮他造假的父母和单位可
能也会面临一些麻烦。
二是前些日子上海某部门电话我们,核实某位拟出境人员是否是我们
92级校友,我多方核实确认该专业92级查无此人,如实相告,一段尘
封了20多年的谎言被揭穿。
简历造假的目的不难理解,为了谋得一个好的职业,好的职业可以给
自己更好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
一是为了当前
的求职,二是为了将来的发展。
先看第一步,为了谋求一份好的工作。
简历造假的风险系数可以想象,尤其是当你谋求的岗位越是重要,资料审核的过程就越为严格,这是
其一;其二,简历中不重要的经历你没必要造假,重要的经历,用人
单位一定也会重点关注,按照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STAR面试法则,简
历中的任何一个重要信息都可能成为HR提问的元素,如果这个信息是
造假的,你就面临这现场现原形的窘境。
所以,通过造假的简历去求职,这个过程一定是险象环生,一旦露馅,后果各自脑补。
再看第二步,假设面试环节侥幸过关,这份简历一直就在你的档案里,相当于是一枚不定时炸弹,比如刚才那位“伪校友”,毕业20年多年,可能事业正当年,被这么一翻牌,要面对的情境确实有些不忍直视;
这枚炸弹的等级与你的平台和发展状况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你的岗
位越重要,平台越高,层次越高,你被关注的力度就越高,你的过往
也就会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和关心,所以被发现的可能性也越大。
为了
捂住这个炸弹,你要尽量不去跟别人积怨,不要太显山露水,不能太
被人关注,如果未来的生活是这样,离当初的简历造假时所憧憬的未来,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失去了内心的那份坦然,再好的平台也枉然。
我始终相信,人,都是向好的,造假者也是如此。
或许因为对自己的
要求太高,也或许是因为对未来的期望过高(有数据显示作弊学生中,学习成绩优秀者占较大比例)。
对于现实和未来的不恰当的期望往往
会造成内心的不自信,所以想到铤而走险,用假象来武装自己。
所以,造假,始终是源于不自信。
去年的一次职业咨询中,有一位想要应聘人力资源岗位的同学,因为
自己的多次实习经历都不是在相关的岗位上,于是经过精心的策划,
准备在简历中伪造一次人力资源岗位的实习经历。
50分钟的咨询,我
只想让她明白一件事,她过往的那些经历中,与人力资源相关的职业
技能都已经基本具备,完全可以有自信、凭实力去谋求一份人力资源
岗位的工作。
当然,提升自信不是在50分钟内就可能轻松而就的事情,自信,就是
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是建立在技能的基础上的,技能又是蕴含在无数
次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中的。
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去不断积累,给自
己增值增能,虚假的简历,并不能真正提升你的自信,反倒会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