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围龙屋的功能及其思考
客家围屋_精品文档
客家围屋客家围屋:守护历史与文化的建筑瑰宝引言:客家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人生活的象征和重要遗产,更是体现了客家人民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介绍客家围屋的定义、历史发展、建筑特点以及对于客家文化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其对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客家围屋的定义和历史发展1. 定义: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土楼”,是客家人民的特色民居,多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台湾等地。
其特点是建筑坚固、形制独特且风格各异。
2. 历史发展:客家围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但真正发展壮大是在明清时期。
随着客家人的迁徙和居住环境的改变,客家围屋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模样。
二、客家围屋的建筑特点1. 坚固耐久:客家围屋由厚实的土坯、石头和木料建造而成,其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得围屋能够经受住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
2. 独特造型:客家围屋的外形各具特色,常见的有圆形、方形、圆形方块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其中,以土楼最为著名,它呈现出壮丽、庄重的气势。
3. 多功能性:客家围屋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还是客家人交流、聚会、联络感情的重要场所。
围屋内部的布置非常注重实用性,在坚固的结构中融入了多功能的使用。
三、客家围屋对于客家文化的重要意义1. 传承和展示客家文化: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体现了客家人民勤劳、朴实和深厚的家族观念。
作为文化符号,围屋不仅传达了客家人的团结精神,还展示了客家独特的礼俗和价值观。
2. 弘扬地方特色:客家围屋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充分展示了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对于丰富和保护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加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客家围屋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希望在围屋中亲身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这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客家围屋对于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旅游业发展:客家围屋成为了各地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客家围龙屋的介绍
目录
• 客家围龙屋的历史背景 • 客家围龙屋的建筑特色 • 客家围龙屋的生活方式 • 客家围龙屋的保护与传承 • 客家围龙屋的文化意义
01
客家围龙屋的历史背景
起源与演变
起源
客家围龙屋起源于汉代,是中原汉族 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的产物,也是客 家人南迁至粤东、赣南、闽西等地后 为适应环境而创造的特色建筑。
在客家文化中,围龙屋不仅仅是一种居住建筑, 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客家围龙屋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和价值观念,对现代社会具有 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倡导的团结互助、崇文重教 等品质,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 的和谐、教育的发展等方面都 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客家围龙屋的设计理念和建筑 技艺,对现代建筑设计和城市 规划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 高客家围龙屋的保护与
传承水平。
05
客家围龙屋的文化意义
在客家文化中的地位
客家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客家人传 统建筑风格和文化的集中体现。
它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客家 人团结互助、崇文重教等优秀品质的象征。
客家围龙屋的生活方式
家族与居住模式
家族聚居
01
客家围龙屋是家族聚居的典型代表,一个屋内通常住着一个大
家族,甚至几代人。
,层级分
明,体现了尊卑有序的传统观念。
团结互助
03
在围龙屋内,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关心、支持和帮助,共同应对
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客家围龙屋在建筑 形式、材料和功能上不断演变,逐渐 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 。
大班科学《 客家典型民居建筑——围龙屋》微教案
爷爷:妮妮,今天爷爷带你回到我小时候住的地方——围龙居,让你看看爷爷小时候居住生活的地方。
二、出示《客家典型民居建筑——围龙屋》PPT,引导幼儿观察围龙屋的外形特征,了解其作用。
1.出示《客家典型民居建筑——围龙屋》PPT一
孙女:爷爷,你小时候住的房子好大呀,好特别呀!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梅州客家围龙屋外形结构特点及作用。
2.感受围龙屋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3.知道围龙屋是我们客家特有的民居,提高幼儿做客家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制作《客家典型民居建筑——围龙屋》PPT以及视频,围龙屋模型一个,亲子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到围龙屋看看,
活动过程:
一、听着《客家围龙屋》山歌进场。出示PPT小姑娘与爷爷图片,引出课题。
3.教师与幼儿一起房舍建筑内的特征。
爷爷:妮妮,这是围龙屋的正门。
妮妮:爷爷,两边也还有门,这围龙屋可真大呀!
爷爷:两边是侧门,围龙屋中间方形建筑叫堂屋,堂屋左右两边是横屋,由天井、走廊隔开,堂屋和横屋包含有花厅(现在我们把它叫客厅),厕所,卧室、书斋、厨房水井等功能齐全。
妮妮:“哗爷爷,后面的这一排弯弯的房子很特别,很漂亮,它也是围龙屋的一部分吗?”
爷爷:“是的,它叫围屋,我这个是一围的,有些大型的围龙屋有2围屋或3围屋,围屋与横屋之间的地方叫花头,在这里我们会种植花木或在铺上鹅卵石。
妮妮:好喜欢梅州围龙屋的建筑风格,可以养鱼可以游戏,住在这里一定很舒服!
4.欣赏视频《一座围龙屋一座客家城》,感受梅州围龙屋建筑风格特点。
5.视频互动:拼一拼、说一说
大班科学活动:客家典型民居——围龙屋
设计意图:
梅州围龙屋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的精巧结构、奇妙布局以及丰富内涵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很小的时候,围龙屋里还住着很多人。平时农忙结束,各家各户都会相互窜门,聊聊家常。特别是过年过节,犹为热闹。春节的时候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除旧物,迎新年,热闹非凡。晚上,各家各户出来放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映满了整个天空。对于生出在2010后的城市里的孩子们,他们住的是楼房,看到的是高楼大厦,然而对自己家乡的客家围龙屋的认识与了解非常少,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能对本地客家围龙屋能有简单的认知和了解,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客家人的勤劳与智慧,提高他们作为客家人的自豪感。
梅州客家围龙屋的功能及其思考
梅州客家围龙屋的功能及其思考摘要: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客家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而围龙屋是粤东地区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
它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不仅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而且还显示出客家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客家文化的退陈出新风格。
关键词:梅州客家;围龙屋;功能在粤东梅州市下属梅县、兴宁、五华、平远、丰顺、大埔和蕉岭等纯客家县,以梅县、兴宁为中心,分布着一种规模庞大,而空间低矮(只一或二层)的封闭的围龙屋,成为与闽西“土楼”、赣南“土围子”两种类型而又别具风格的客家围龙屋,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
一、围龙屋的形成原因围龙屋的建筑设计其实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
客家人是唐宋以来由中原南迁的汉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团结御侮生存,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围龙屋,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
一种说法围龙屋的产生起于地形。
围龙屋背靠山脚,凡山都自主峰向下被地表水切割成放射型的沟,沟之间是隆起的脊梁,成为“脉”。
为避山水冲激,围龙屋必靠脉的尽端。
脊梁上的地表水向两边流入沟内,这在风水术上叫“大八分”,因为它八分形分水。
但脊梁上仍会有些地表水冲向凸起的脉的尽端,于是,那里的唐横屋在后面山坡上便挖了近似半圆的排水沟,继后又在排水沟内侧造了挡水墙,把睡引入沟去,这便是“中八分”。
后来渐渐沿挡水墙内侧造起了房子,成为围屋。
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围龙屋本是大家族聚居地大型集体住宅,上堂,即祖堂,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以祖堂为中心,围屋连接横屋,层层环绕,是客家家族凝聚力格外强大的结果,是个人对宗教共同体的依附关系的象征。
这两种解释大约同时再起作用,围龙屋是在特定地形条件下客家家族制度的形象表现,有这两种解释好不充分,后又附会上一种风水术上的原因。
客家围龙屋的建筑文化与美学价值1
客家围龙屋的建筑文化与美学价值——“岭南建筑与岭南文化”专题论文在岭南粤东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客家围龙屋存世最多,也最为著名,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主要集中在梅县等地的围龙屋是客家人为了生存的需要,以家族为单位,营建的最有“客”味的民居建筑。
这种建筑以堂屋“祖祠” 为主体,横屋与围屋错落围合,其屋脊与瓦片好似龙脊龙鳞,层层叠叠,宛若盘缠的巨龙俯卧在山坡上,因而有了“围龙”之称。
一、围龙屋的整体布局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
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
“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
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
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屋”居多。
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
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
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二、围龙屋建造和结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风水观念渗透在各种形式的建筑景观中,这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理念的一种体现: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客家人对于中原文化的传承,在围龙屋的建造上则更为明显,一般建在依山傍水之丘陵山麓,周围绿水回环,山峦如案,山峰呈笔尖形状,在客家人看来,这是财丁兴旺、文人辈出的最理想屋场。
再看看围龙屋的取材,与中国多数传统土木构架基质的建筑文化一样,传统围龙屋属于生土建筑,从周边的环境直接取材,其建筑融入了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中,充分表现出通过建筑营构,达到人文与自然的亲和统一。
梅县客家围龙屋建筑遗产及其评价研究
2、石雕艺术
石雕是客家围屋中另一种常见的装饰手பைடு நூலகம்。在围屋的石材部位,如门框、墙 角、石阶等,都有精美的石雕作品。这些石雕作品以天然石材为材料,雕刻精细, 造型优美,呈现出粗犷与细腻相结合的特点。
3、砖雕艺术
砖雕是客家围屋中另一种独特的装饰艺术。砖雕主要采用青砖为材料,雕刻 画面多为寓意吉祥的图案,如龙、凤、鱼、鸡等动物形象,以及花、草、云、水 等自然元素。砖雕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总之,梅县客家围龙屋是中国广东省梅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遗产之一, 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其保护和传承工作, 让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承和发扬光大。
参考内容
围龙屋,这一具有浓厚客家特色的建筑形式,不仅是客家人勤劳智慧的结晶, 更是客家文化的载体。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围龙屋与客家居住文化,以期读者能 更深入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围龙屋的认识和保护 意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围龙屋,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2、制定保护政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对围龙屋进行保护和修缮。政府 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为保护和修缮工作提供经费支持。
3、开展保护项目:通过实施保护项目,为围龙屋的修缮和维护提供技术支 持和专业指导。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作,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围龙屋等传统建筑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对有 价值的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其次,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客家居住文化的宣传 和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此外,鼓励年轻人参 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通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和学习班,培养年轻 人对客家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艺术设计鉴赏 围龙屋
生活中的设计------客家围龙屋客家人原是居住在中原的汉人,西晋以来几经战乱、饥荒,辗转南迁,一次又一次与新定居处的土著居民融合,直到宋元时期迁到闽、粤、赣交界区。
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在发展中,不断追求对生活行为和方式的规律的认识,数代人的不断迁移,形成了家族内部极强的凝聚力,也只有家族内部的紧密团结才能在新定居处生存。
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
对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求真构成了其美学思想和实用主义。
从生活中衍生形成了客家民居围龙屋,是客家建筑的集中体现。
梅州,现在被称为“世界客都”。
现存围龙屋大大小小几百座。
客家建筑有其特色,与外国的当代建筑相比,比如柯布西耶等风格是截然不同的。
即使是和中国的其它建筑相比也是独树一帜的。
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客家围龙屋的风格是原始住宅风格的传承。
据考古资料,处于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中后期的半坡氏族和龙山氏族,他们居住的区域就是由几十座样式为方形和圆形的土夯房屋组成。
以前美国曾用卫星观察到中国福建的一个山里有很多圆形桶装式的建筑,以为是什么巨大的导弹发射基地,以至派间谍来中国刺探。
但没想到这只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居民建筑而已,不禁对此奇特建筑称赞。
而日本建筑师称其是“天上落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可见客家围龙屋的独特性,是世界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
独具特色的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但是首选说明一点,是很多非客家人对围龙屋的理解错误,就是以为围龙屋就是圆形的建筑,其实围龙屋还有方形的。
围龙屋不仅外形有特色也有很多精神含义。
整体设计布局。
其整体有圆中圆,方中圆,圆中方等,蕴含了阴阳八卦,三才五行。
围屋建筑采用中原汉族建筑技术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术,建筑的主体我们称为“花台”主体群,多为圆形。
围龙屋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相互对称、布局规整、错落有序。
论梅州传统民居围龙屋的风水理念-最新文档资料
论梅州传统民居围龙屋的风水理念梅州传统民居围龙屋概况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宁,盛行于明清。
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修筑而成。
围龙屋规模宏伟,是集传统礼制、伦理观念、阴阳五行、风水地理、哲学思想、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居建筑。
围龙屋大多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突出中轴堂屋,蔚为壮观。
其主体部分是堂屋。
所谓堂屋,即中轴建筑为方形厅堂,之间堂与堂以天井相隔。
堂屋两侧为横屋,一般以巷径与堂屋相连。
堂屋后面建半月形围屋连结横屋,半月形内为化胎;门前为禾坪,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前有低矮的照墙和半月形的池塘;半月形池塘与半月形围屋在平面上共同组合成一个椭圆,寓有天方地圆之意。
围龙屋内的柱、梁、并涂上鲜艳夺目柿、门等雕绘上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的图案,的油漆,显得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十分壮观。
此外,围龙屋讲究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交融,追求人工与天然的统一,强调将建筑融入环境,与之相互衬托,追求理与情的统一。
如门前长方形的禾坪,禾坪前半月形的池塘,后面的花坛,这样,由建筑、山水、花木寄情托性组合成颇具诗情画意的画面。
围龙屋的建筑风格客家围龙屋的风格是中原古汉式原始住宅风格的传承。
据考古资料,处于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中后期的半坡氏族和龙山氏族,他们居住的区域就是由几十座样式为方形和圆形的土夯房屋组成。
这说明客家人的居住观念潜意识地蕴含了对祖先某些住宅经验的复苏和借鉴。
围龙屋的建筑特色围龙屋的建筑特色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
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而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
如遇上不尽人意的地形则通过增加半月形花台或池塘或建筑半门调整座向,以达到阴阳平衡和适应环境。
这种阴阳思想,后来又夹杂了不少讲究“风水屋场”的巫术文化,使得围龙屋的风水内涵更为浓厚普遍,正如俗谚所云:“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阳两相扶”。
围龙屋的风水研究与分析梅州先民主要来自于中原士族,后因战乱等历史原因经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来到现在的三江流域。
客家围龙屋安全分析
客家围龙屋安全分析原创作者:圆华围龙屋代表了客家先民的艰辛奋斗精神,反映了客家人的精神、品格。
客家先民从中原地区迁徙到南方地区,由于原有南方的大部分区域尤其平原已被其他族系人民占据,客家先民缺少立足的土地及耕地。
因此,在人多地少、土客相争、山林猛兽威胁的情况下,客家人聚族而居、开山筑屋,建筑上强调坚固、安全的特点,达到抗击当地人及猛兽进攻的要求。
围龙屋作为客家人的至高建筑艺术,完美的解决了族人居住、生活及安全防御的功用;其安全特性是围龙屋建筑要求的第一要素,花费了巨大的材料、人力在安全要求上。
一、规划布局安全考虑在平面选址和规划布局上,围龙屋选择在背山面水或前方平地的地形上,形成前低后高的台地布局,有利于从自身的高度俯瞰前方状况,尤其在后围垅的龙厅位置,其高度往往处于整体围龙屋建筑的制高点,便于观察建筑前方的开阔地形。
同时,围龙屋平面布局构成完整,四周采用坚固的夯土墙围闭,关键节点处采用角楼等加固型建筑加强整体的完整性和坚固性,既可以防御,也可以进攻;在整个围龙屋建筑规划布局上,整体、完整,在平面上,往往只有倒座开设1-3个门厅作为交通出入口,其它方向围闭,减少外来进攻的薄弱点。
围龙屋建筑平面造型为前方后圆(或为方围),有利于排水、减缓山洪对建筑冲刷造成的伤害,且前方有月池作为收纳池,储蓄生活废水及雨水,可用做建筑消防用水及农田灌溉。
二、采用有利于防御的建筑造型及构件在建筑单体造型上,总体采用了规整的矩形或圆形,极少采用异形空间,外围护墙体建筑立体规整、简洁,极少开设洞口,仅设置射击孔或少数的门洞,且以岩石材料作为洞口边框,有利于组织完善的防御系统和减少安全漏洞。
外墙厚度往往达到了半米及以上,且首层的厚度比二层厚,达到加强底层的建筑安全效果。
沿着围龙屋建筑的四周围护墙屋顶,往往设置女儿墙及巡道,起到了保护围屋内建筑瓦屋面的效果,同时,可以保证人员在屋面高处往低处射击的居高临下效果。
女儿墙往往嵌置石质射击孔,巡道紧贴女儿墙,方便人员通过。
中国传统建筑-客家围屋
中国传统建筑-客家围屋2019-10-15摘要:住在围屋⾥的⼈,都称⾃⼰是“客家⼈” ,过着⼀种聚族⽽居的⽣活。
这种⽣活⽅式有别于中国其它地区汉族的传统⽣活⽅式。
⼀个⼤围屋⾥常常住着⼏百甚⾄上千⼈,他们同姓、同宗,有的还是同⼀祖先的直系缘后代。
围屋功能齐全,保存完好,溶⽣活、娱乐、防御于⼀体,古朴雄奇,散发着浓郁的客家风情⽓息,科学家称之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迹。
⼀、客家围屋的起源。
⼤约 1600 年前,为避战乱,客家先民⼀步三回头,淌着热泪,恋恋不舍离开了中原故⼟,开始了艰难⽽遥远的南迁之路。
晋末的战乱让世代⽣活在中原的⼈们南逃避祸,以期保全家族的⾹⽕延续;唐代的“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持续的战⽕离乱,让久居中原的⼈们已经没有了安⼟可依,南迁成为许多⼈不再选择的选择,“靖康之难”后的北宋覆灭,朝廷偏安江本南,中原再次陷⼊灾难与恐慌,南迁⼜成为众多中原⼈的⽆奈。
在漫长的岁⽉中,遭遇了多少次⼤动荡,经历过多少次⼤迁徙,在中国汉民族的谱系中,从此多了⼀个优秀的民系——客家;在向来蛮荒的南⽅⼭地,从此多了⼀批勤劳的拓荒者——客家⼈。
他们在把⾜迹踏遍南⽅⼭地的同时,也把中原先进的⽂化和先进的⽣产⼒,传播到了南⽅的⼭⼭⽔⽔,形成了独特的客家⽂化,他们聚族⽽居,繁衍⽣息不断。
建在千⾥赣江源头的赣州城,城墙下,左边章江,右边贡江,两江合流就成赣江。
赣江是南中国惟⼀南北⾛向的长江⽀流,客家祖先就从这通道涌进赣南⼭区,然后深⼊福建、⼴东。
赣南围屋客历史最鲜活的载体,更是客家研究最⽣动的物证。
围屋⼏乎就是客家的象征。
客家⼈可以不住围屋,但住在围屋⾥的,⼀定是客家⼈。
“客家”原是当地⼟著居民对客居的外来户的称呼。
“客”与“主”的⾝份原本就是相对的。
外来⼈住得久了,慢慢变成⽼客。
最后,终于反客为主。
接着,⼜来了新客。
后来的⼈,在先来⼈的眼⾥,⾃然被看作“客”。
⽆论是“⽼客” “新客”,相处时间长了,先是别⼈称他们为“客家”,渐渐地,他们便⾃称“客家”,以区别当地的⼟著⼈群。
客家围屋观后感
客家围屋观后感《客家围屋观后感》去参观客家围屋的时候,心情是既好奇又期待的。
刚走到围屋跟前,那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就一下子吸引了我。
看到那巨大的圆形或方形的建筑轮廓,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拉回到了一个古老的时代。
围屋的外墙特别厚实,看到这厚实的墙我就想到,这肯定是为了防御外敌而建的吧。
站在墙下,简直有一种被神秘力量保护着的感觉。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围屋内部的布局。
密密麻麻的房间一栋挨着一栋,中间是宽敞的祠堂之类的公共区域。
当时在想,住在这的人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一定特别紧密。
有家族里办大事的地方,有住人的地方,感觉就是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一样。
据说这整个大家族的人都住在里面,这是多么庞大的家族关系,真是难以想象。
那个场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家族文化的强大凝聚力。
而且这里可不是只有几栋房子那么简单,还能从细节上,看到从排水到日常起居设施的精心设计,像四通八达的小巷子,感觉小时候在这儿捉迷藏肯定特别有趣。
我还注意到一些房间的装饰虽然古朴,但有着独特的精致。
那些木雕或者简单的壁画,或许讲述着往昔的故事,我不确定它们确切的含义,但透过岁月的尘埃还是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
从围屋的布局到装饰,看完后我明白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住所,它是融合了家族情感、历史记忆、防御需求、生活哲学的一个独特的文化产物。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承载了客家先人们的智慧和汗水,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在中华大地上绽放着独特的光彩,相比于现代快节奏、相互之间比较疏离的建筑文化,客家围屋中蕴含的那种温暖的、群体性的家族文化更加令人向往和怀念。
它也让我思考我们现代社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是不是也遗失了一些像这样珍贵的家族团结与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东西呢?我想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客家围龙屋
客家围龙屋客家围屋又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客家围龙屋等,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
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
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前方后半圆形、八卦形、椭圆形等形状的。
围屋结合了汉族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龙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大陆南部的广东、江西、福建省,台湾的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
梅州客都雁南飞围龙屋福建永定围龙屋围屋内景围屋模型围龙屋群客家人继承中原文化,结合当地的环境,不断革新而形成很有特色的围屋,围龙屋是客家围屋的典型建筑之一,也最具代表。
它不仅是客家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与我国古代建筑相比,围龙屋的外形非常独特,小型的围龙屋像圆形,而规模比较大的围龙屋像椭圆形。
大部分的围龙屋的前半部分是半月形的池塘,后半部分是残月形的围屋,池塘和房屋之间是禾坪。
最基本的围龙屋的结构是“两堂两横一围龙”,而大规模的围龙屋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的。
客家的围龙屋与当地的地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我国的其他建筑一样,坐北朝南,这是为了抵御冬天时从北方吹来的寒风,引入夏天吹来的凉爽的南风。
楼顶采用陡峭的“人”字形结构,不仅外观美丽,更重要的是由于南方的降雨比较多,这种结构有利于迅速排水而不把屋顶压坏。
且建有比墙面突出1到2米的屋檐,避免排下的水沿墙面流下而破坏坯土结构的墙。
围龙屋的墙壁坚固,利用三角形结构的坚固性,下厚上薄。
与现代的楼房相比,围龙屋的外墙很厚,外层的围龙厚度甚至达1.5米。
以当地粘质红土,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少量的糯米饭,红糖组成的具有强粘滞性的“熟土”为原料,在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作为“墙骨”筑起的土墙,不仅具有钢铁混凝土强度,还具有钢铁混凝土没有的韧性,所以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
品读梅州客家围龙屋
品读梅州客家围龙屋一次偶然的机缘,我走近了广东梅州的客家围龙屋,品读了客家人那独树一帜的民居——围龙屋的别样景致,仿佛进入了一个幽异奇幻的绝妙世界,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客家围龙屋,真是一本大书,古朴、厚重、隽永。
围龙屋整体呈圆形,犹如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寓有天圆地方之意。
有一部分围龙屋,出于防御的需要,在外横屋前后建碉楼,碉楼往往高出堂屋一层,故又称之为“四角楼”。
围龙屋的主体是堂屋。
所谓堂屋,即中轴建筑为方形厅堂,最少的为二堂,一般三堂,堂与堂之间以天井相隔,上敞堂为祖公堂,中堂为议事厅,下敞堂进深小,呈长方形,为门厅。
堂屋两边有衬祠,一般以巷径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
堂屋两侧为横屋,后面建半月形的围屋连结横屋,半月形内为花头。
有二横一围龙,四横二围,最大规模的为十横五围龙。
围龙式围屋围数的多少,取决于家族的发展状况和地形位置等因素,一般在初建时仅一围,以后不断增加。
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客家围龙屋建筑的初衷,正是“聚族于此”!围龙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既有古代宫廷的神韵和江南园林的风格,又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每个围龙屋不论规模大小,都设有神屋或厅堂供奉祭拜祖先牌位,以表客家人“崇祖念本”之意。
它包涵了中国的传统礼制、伦理道德和风水意识,充分体现了客家民系居住文化非同寻常的美学追求,也由此成就了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
由于在迁徙历史上常受异族压迫,客家人大多崇文尚武,在围龙屋的设计中,天井多用作读书习武之所,并在窗匾、瓦檐、梁栋、廊墙、屏门之上雕以壁画、彩绘、雕刻等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
客家建筑在选址上,还讲究天人合一,重视风水地理。
房址一般选在走势雄伟、结基丰满的山岭之下,以皇族推崇的座北向南走向为佳,周围自然环境要有溪流环绕,水势回环,门前大多挖有池塘。
气势非凡的山脉与门前的一池碧波,蕴含宅基阴阳平衡之意。
客家围屋龙屋的介绍
客家围屋龙屋的介绍
我们家住在客家围屋里,嗯,就是那种圆圆的、像大碗一样的房子,叫做“龙屋”。
龙屋的外面有很多高高的墙,像是一个大大的保护伞,把我们家保护得好好的。
啊,墙上有好多小窗户,窗户外面长满了绿绿的藤蔓,像爬山虎一样,爬得很高很高。
你知道吗,龙屋的形状很特别,是圆形的,像一个大大圆圆的蛋糕哦!我最喜欢在龙屋的院子里玩,院子中间有一棵老树,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声音好像在跟我说:“快来玩呀,快来玩呀!”我每天放学回来,都会跑到院子里,和小伙伴一起捉迷藏,或者围着树转圈圈,哈哈,好开心!
龙屋里面有很多房间,每一间都连在一起,像一个迷宫。
有时候我在楼上走来走去,觉得自己像是小小探险家,在找宝藏一样。
围屋的设计很聪明,它让大家都住在一起,互相帮助,像一家人一样,心里暖暖的。
客家围屋龙屋真是个特别的地方呀!
—— 1 —1 —。
客家民居“围龙屋”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客家民居“围龙屋”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客家民居“围龙屋”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说起客家地区,就会想到客家围龙屋。
客家围龙屋虽然没有多么的精美绝伦,宏伟壮观,却有着实用性和独特性。
围龙屋背靠大山树林,整个围龙屋都处在绿阴环抱之中,门前的池塘荡漾着碧波,鸟瞰围龙屋,池塘、禾坪和围龙屋恰好组成一个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左右对称的“太极圈”。
正面看去,围龙屋占据最高点,其次是上堂、中堂、下堂依次排列,以对称式庭院房屋形式,向前后左右重叠排列,构成全组的核心。
正堂处于正中,一般由辈份最高的人来居住。
在建筑结构上,围龙屋承袭了中原传统民居的架构、墙体和斜坡屋顶,根据南方气候特点,以“四扇三间”为基本建筑单位,形成“三堂两横”为核心的家居单元。
平面布局上,层次分明,左右对称,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主要的建筑屋都在中轴线上布置,附属建筑均设于主建筑物的两旁。
客家围龙屋讲究来龙去脉,坐北向南。
围龙屋门前的池塘和屋后培植的树林,屋内的厅堂、天井布局都充分体现风水术在民居建筑中的应用。
围龙屋被称有“龙穴”的宝地,一是在半圆围层中央所辟单间厅房称为“龙厅”;二是厅堂背面称为“龙厅背”;三是“厅背”至“龙厅”中间拱状隆起以石或砖铺结称为“化胎”处。
有龙的地方,就必需有个水,故此,客家人建筑围龙屋时,门前便都要设一水塘。
而其拱形隆起“化胎”处,当便是该龙所踞与孕育龙子、龙孙“化胎”的所在。
围龙屋的建筑特色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
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
自古至今《周易》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处的居住环境风水论”成为客家民居、民俗一大特色。
传统的民居建筑尤其重视屋基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三个方面:(1)“龙”,指的是山形的总脉络,即龙脉。
山体是支撑房屋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场所。
围龙屋总是傍山而建,同时很讲究地势。
(2)“局”,是房屋周围,自总脉分出来的支脉共同集成的局势。
客家围屋有什么功能
客家围屋有什么功能客家围屋有什么功能1、防御功能:客家围屋多建在山区,建造时根据地形特点,多采用“围屋”式建筑,利用围屋的围墙、楼梯、屋顶等,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以抵御盗匪的侵袭。
2、聚族而居:客家围屋是客家人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和乱世盗匪侵扰而建的,一般是几十户或几百户人家聚族而居。
围屋内,一家有事,全村帮忙;一户有难,全族相助,具有浓厚的宗族观念。
3、防风防水:客家围屋的屋顶全部是斜坡式的,可以起到防风防水的作用。
同时,客家围屋的屋顶和墙壁都有特殊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风雨侵袭。
4、通风采光:客家围屋一般设计成三开间或五开间,中间有天井,既可以采光、通风,又可以增加围屋内的空气流通。
5、居住功能:客家围屋内部结构合理,布局科学,每户人家都有独立的房间,同时还有公共的大厅、厨房、卫生间等。
部分类型客家围屋,主要分布于粤东、粤北、东江流域和环处珠江口的深圳、香港等地。
粤港地区的客家围屋,大体可以分为15种类型,其中尤以围龙式围屋、城堡式围楼和四角楼最具地方特色。
方形围屋典型:四角楼方形的围楼主要分布在赣南和粤北,也称为四角楼。
和圆形围楼一样,四角楼注重的是建筑的防御性,四条边上一般有二至四层的围楼,四个边角都是碉楼或炮楼,有如堡垒。
中间仍然保持“三堂二横”的祠堂形式,或者浓缩为一间祖祠。
代表性的方形围楼有江西安远的东升围和龙南关西新围、燕翼围等等,东升围是中国最大的客家方形围屋,关西新围和燕翼围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
崇林世居总面积1.4万平方米。
围屋宽128米、长108米,四周围墙高9米,内有住房262间,9厅18井,是广东省第二大客家围屋。
从中原迁徙到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大光村的叶文昭于1798年建造了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是“回”型围龙屋中,夯土砖木结构的建筑,9厅18井的格局。
大万世居,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古民居)之一,深圳市主要旅游景点。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大万路33号坪环社区西南的客家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为古堡式客家围龙屋建筑,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共有房屋400余间。
介绍一种事物围龙屋的作文
介绍一种事物围龙屋的作文围龙屋是客家人独特的建筑,全国只有两处地方有这种建筑。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客家人的传统住房————围龙屋。
我家乡在梅州丰顺县南岭乡埔寨村,那里有座叫“龙归洞”的古代建筑物。
围龙屋就是以围屋为中心,外围加筑高墙形成围龙,整座屋宇坐北朝南,呈半月圆形。
每当夕阳西下,晨曦初露,从远处眺望,犹如一条金光灿烂的彩带从天而降,又像一条金龙穿山破雾,腾飞而去,因此得名“围龙屋”。
围龙屋结构非常科学,主要有土、木、石三种,其基础用石块、条石砌成石墩,外墙用青砖或花岗岩条石砌成。
所有的柱、梁、檩、椽、斗拱、门窗等木构件均是就地取材,以石条或石块为原料。
大小梁、檩、椽、斗拱、门窗、屏风等木构件都刻有各种各样的图案。
我最喜欢的是屋顶上的灰塑和脊饰。
这些精雕细刻的灰塑与脊饰共同组成一幅幅工艺美术精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
灰塑,主要是指古老民居中的装饰构件,主要有灰塑、砖雕、木雕、陶塑四种。
“灰塑”就是用泥灰涂抹在建筑构件表面,是构件的凹凸起伏被掩盖,而轮廓却依然清晰可见,然后再着色,使轮廓更加突出鲜明。
现在,许多建筑物已采用了彩色水泥、白灰、石膏等进行粉刷。
它为什么能够历经几百年而不倒呢?因为这种建筑的房基、地基很坚固,不怕水浸泡,墙体是用泥土和石灰混合筑成,夏天可防止酷热,冬天则可御寒防冻,由于坚固,遇到台风也不易被吹倒。
另外,围龙屋中还有一个重要部分,那就是高耸的风火墙。
据说这种风火墙也是采用防风、防雨、防潮、防震的功能。
风火墙的制作也十分讲究。
首先要选择比较平坦的地方,然后向四面斜坡,铺设长4米、宽1.5米的砖块,中间留出空隙,里面灌注约0。
3米高的干沙,上层为细黄土夯实,最上面再覆盖泥土,最后在顶部盖上约2米高的瓦片,既防止雨水侵蚀墙体,又起到防火的作用。
还有防盗的设施。
风火墙内设有2-3个小孔,放上可活动的木板,就构成了一道防护栏。
一旦有贼入侵,风火墙便可立即将门窗关闭,成为天然的屏障。
参观梅州围屋的观后感
参观梅州围屋的观后感我最近去梅州参观了围屋,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围屋是梅州的特色建筑,是梅州地区的乡村民居。
这些围屋建在村落的四周,形成了一个方形或长方形的封闭空间。
围屋的特点是建筑结构独特,室内布局合理,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环境。
当我进入围屋时,我被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围屋主要由木材和砖石建造,外观简洁而精美。
特别是围屋的屋檐,装饰了各种漂亮的雕刻,给人一种古朴而华丽的感觉。
围屋的室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室内空间被合理地划分成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厨房放在离外墙最近的地方,方便通风和采光。
而卧室则靠近中央庭院,安静而私密。
所有的房间都通过庭院相连,形成了一个和谐而有序的空间。
在参观围屋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围屋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围屋作为传统的农村住宅,不仅仅是一个居所,更是家族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传承。
在围屋中,你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家具和器皿,这些都是传统的家族物品,承载着家族的故事和记忆。
参观围屋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围屋不仅仅是一种住居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家和万事兴”的体现。
在围屋中,人们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和关爱,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参观结束后,我被梅州围屋的美丽和古朴所吸引,对这种传统的农村建筑充满了敬意。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传统文化是我们历史的瑰宝,我们应该努力去传承和弘扬。
总之,参观梅州围屋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通过参观围屋,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了解这种传统的建筑和文化,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客家人的土木堡垒——走近梅州围龙屋
客家⼈的⼟⽊堡垒——⾛近梅州围龙屋梅州围龙屋是⼀种富有浓郁客家风格特⾊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东省梅州市内,以及福建省和⼴西省北部部分地区,历史悠久。
梅州围龙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
在两晋⾄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被迫南迁,历经五次⼤迁移,先后流落南⽅,迁于⼭区或丘陵地带。
当地官员将这些移民的户籍⽴为“客籍”、“客家”,这正是客家⼈称谓的由来。
为了防范外敌和野兽的侵扰,客家⼈选择了聚族⽽居,于是形成了围龙屋、⾛马楼、五凤楼、⼠围楼、四⾓楼等民居建筑形式。
其中,围龙屋存世量最多、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化的集中体现。
围龙屋多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来进⾏建造,整座屋宇跨在⼭坡与平地之间,形成前低后⾼、两边低中间⾼的双拱曲线。
屋宇层层叠叠,从屋后最⾼处向前看,是⼀⽚开阔的前景。
从⾼处向下看,前⾯是⼀⽅半⽉形池塘,也叫作“风⽔塘”,后⾯是弧形的围龙屋,两个半圆相合,包围了正屋,形成⼀个近似圆形的整体。
这前后两部分之间,隔着⼀块长⽅形的空地,叫“⽲坪”,也叫“地堂”,是居民⽇常活动和晾晒的场所。
“风⽔塘”主要⽤于养殖鱼虾和蓄⽔,所蓄之⽔还可以⽤来浇灌菜地和防范⽕灾。
后⾯的围屋借助地势,设计成前低后⾼的形式,更利于采光、通风和排⽔,设计得⼗分巧妙。
正中的主体建筑是堂屋,以堂屋为中⼼的中轴线上分布着上、中、下三堂。
上堂主要为祭祀场所,⽤来祭拜祖先;中堂为议事、宴会等族⼈处理重⼤事项的公共场所;下堂为婚丧礼仪时,摆放乐师和轿夫席位的场地。
上堂与中堂、中堂与下堂之间左右两厅,为“南北厅”,也称为“⼗字厅”,是公共会客厅。
在三堂两侧还分布着正房、花厅、横屋等建筑,建筑之间围成天井,之间有⾛廊相连,布局得错落有致,主次分明。
堂屋和横屋的外层便是弧形的围屋层,宛如⼀条巨龙,也叫作“围龙”。
围屋在建造时将窗户设计得⽐较⼩,可以⽤来瞭望和射击,以此拱卫着正屋。
当有来犯之敌时,围屋层就形成了⼀道坚固的防御屏障。
客家围龙屋申遗创意解析
客家围龙屋申遗创意解析工商管理082班姓名:李帅学号:2080921149一、围龙屋简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
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
(一)整体布局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
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
“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
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围龙屋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
有“三栋二横”,一围层;有“三栋四横”,二围层。
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
有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
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屋居多。
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
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
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正屋——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有的是一围层,有的二围层,围龙屋由此而得名。
弧形的围屋间,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围屋间窗户一般不大,是天然的瞭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嚣抗击来攻之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州客家围龙屋的功能及其思考摘要: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客家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而围龙屋是粤东地区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
它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不仅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而且还显示出客家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客家文化的退陈出新风格。
关键词:梅州客家;围龙屋;功能在粤东梅州市下属梅县、兴宁、五华、平远、丰顺、大埔和蕉岭等纯客家县,以梅县、兴宁为中心,分布着一种规模庞大,而空间低矮(只一或二层)的封闭的围龙屋,成为与闽西“土楼”、赣南“土围子”两种类型而又别具风格的客家围龙屋,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
一、围龙屋的形成原因围龙屋的建筑设计其实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
客家人是唐宋以来由中原南迁的汉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团结御侮生存,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围龙屋,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
一种说法围龙屋的产生起于地形。
围龙屋背靠山脚,凡山都自主峰向下被地表水切割成放射型的沟,沟之间是隆起的脊梁,成为“脉”。
为避山水冲激,围龙屋必靠脉的尽端。
脊梁上的地表水向两边流入沟内,这在风水术上叫“大八分”,因为它八分形分水。
但脊梁上仍会有些地表水冲向凸起的脉的尽端,于是,那里的唐横屋在后面山坡上便挖了近似半圆的排水沟,继后又在排水沟内侧造了挡水墙,把睡引入沟去,这便是“中八分”。
后来渐渐沿挡水墙内侧造起了房子,成为围屋。
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围龙屋本是大家族聚居地大型集体住宅,上堂,即祖堂,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以祖堂为中心,围屋连接横屋,层层环绕,是客家家族凝聚力格外强大的结果,是个人对宗教共同体的依附关系的象征。
这两种解释大约同时再起作用,围龙屋是在特定地形条件下客家家族制度的形象表现,有这两种解释好不充分,后又附会上一种风水术上的原因。
[1]围龙屋的形成,除了宗族的内聚力和客家人对宗教共同体的依附之外,至少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妇女的作用和地位的特殊性。
这有两个方面,一是妇女作为劳作的主力和家政的主持人,地位比较高,所受的礼制禁锢比较少,所以才能出现没有小家庭私密性的集合式住宅。
另一方面,劳作和持家的妇女,更需要群体的支持。
清人黄钊在《石窟一征》中写道:“乡中农忙时,皆通力合作,插莳时收割皆妇功为之,惟聚族而居,故无畛域之见,有友助之美。
无事则各爨,有事则合食,征召于临时,不必养之于平日。
屯聚于平日,不致失之于临时。
其饷则瓜薯芋豆也,其人则妯娌娣姒也,其器则篝车钱也。
井田之制,寓兵于农,三代以后,不可复矣,不意于吾乡田妇见之。
”他把充满了合作精神的“屯聚”比作三代的井田之制,而且归之于“田妇”的需要。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普遍的贫穷。
从事于农耕的客家人,其宗族内部还没有发生有明显影响的贫富分化,在超大型聚居住宅里,每个小家庭不过占有三五间小小的房子。
小家庭在早期围龙屋外圈按既定模式造房子的时候,也是三五间甚至一两间而已。
[2]二、围龙屋的整体布局围龙屋的主题是府第式的唐横屋,所谓堂屋,就是中轴上建筑的方形厅堂,一般都在三堂两横以上。
三堂为上堂、中堂、下堂,又叫三进或三串。
上敞堂为祖公堂,中堂为议事厅,下敞堂进深小,呈长方形,为门厅。
[3]两横是指三堂两侧上下连排的房门对着堂屋的横屋,堂横屋间以天井相隔,又以走廊相连。
横屋视其长短需要设有厅。
所谓“围屋”是指堂横屋后面半月形的围屋,一般作厨房或杂间用,而中间那间是龙厅,是祭神用的神圣之地。
围屋与堂横间的半月形斜拱地面称“化胎”(俗称花胎、花头),一般镶有以卵石,便于排水,此处可作晾晒东西的活动空间。
堂横屋正面一般都依横屋开侧门,有多少横就有多少个侧门。
围龙屋有大有小,因而围龙屋也有多有少。
小围龙屋有二堂二横一围龙的,较罕见。
大多是三堂二横以上,甚至四横、六横、八横的,横是随家族发展可要不断添加的。
随着横的增加,围龙也不断增加。
可以二横一围龙,四横一围龙,六横三围……兴宁有一座围龙屋,多达十横五围,十分壮观。
围拢的规律书横以偶数增长,围龙以奇数增加。
堂也有大型至四堂五堂的,但围龙与堂的多少无涉,只与横的多少有关。
在堂横屋门前有长方形的禾坪(或叫晒坪),可作晒谷物和其他农作物之用,逢年过节,红白好事可作活动空间。
[4]禾坪前方的大门称为外大门,禾坪与屋宇之间的大门是建筑物的正门,位于屋宇中轴线的正前方。
大门的侧边还有出入方便的小门。
围龙屋的大门都做得非常牢固,门扇的木料很厚实,并且多设置两个以上的门闩。
两扇门板还带有企口,一扇凸起,一扇凹进,对应关紧以后,丝毫没有透空门风逢,从外边无法用东西将门闩挑开。
[5]禾坪前有半月形的池塘。
如果从空中俯视你会看到围龙屋前有半圆形风水塘,后有半月形围屋,两个半月结合,包围正屋,形成一个略呈船形的整体,加上它具备了人生存所需方方面面的功能,并可以抵抗各种的艰难险阻,犹如一条罗亚方舟,普渡客家人到达幸福的彼岸。
[6]在风水学上这两个半月相配搭,便成了“天圆”,而堂横屋又成了“地方”,塘水深陷属阴,化胎高亢属阳。
这样,整个围龙屋,既水塘、禾坪、堂横屋与化胎围龙的总体组合,再加上围龙属附近的山水环境,便可谓阴阳调和,天圆地方,大吉大利,完美无缺了。
实际上,就是客家人在追求一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围龙屋的规模可大可小,最小的只住一户人家,一般可住二三十户人家。
大的可居住七八十户人家。
多个围龙屋可组成一个部落,较大规模的甚至可单独成为一份村庄。
围龙屋中居住地可以是同宗同房的人,也可以是不同房的,甚至不同姓氏的人。
[7]三、围龙屋的建筑特色1、讲究风水。
一般建筑在依山傍水的丘陵山麓,宅基选择以山脉来势雄伟,山麓洁基平坦、宽敞,周围绿水回环,左右山峦如案,远处山峰成笔尖状者为佳。
客家人认为,这是财丁兴旺,文人辈出的最理想屋场。
建造方位一般选择坐北向南或坐西向东,夏天南风拂窗,避免西晒,冬天背风向阳,采光充足。
2、讲究对称。
建筑一般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祝词分明,坐落有序。
以正堂纵轴线为基点,围龙高于上堂,上堂高于中堂,中堂高于下堂,两边横屋与正堂的平面看齐垂直,采用对称式庭院房屋结构,向前后左右重叠排列,并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太极形整体。
3、讲究配套。
前面的一个半月形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
外围有一扇总门,门前筑斗坊,沿着大门筑围墙,起防匪、防盗作用。
进入总门有一块宽敞的门坪,用于晒谷、乘凉、练武等。
门坪后面正中大屋是正堂,分为上、中、下三堂,上堂设神台、神龛,两边该摆列刀枪叉戟及狮鼓锣钹。
中堂是族人议事、宴会的主要场地。
下堂是婚丧喜庆时,请来的铜鼓八音班设乐坛和轿夫们设席的地方。
上、下堂两侧的房间叫正房,父母及长房长子居住,客家人有“长子不移居”之谓。
上、下堂左右的厅房叫南、北厅,是会客厅。
中、下堂之间靠横屋的房子叫花厅间,门口智天井,筑花池、假山,是读书习文的场所。
正堂左右各有一幢房屋叫枕头屋,屋内卧室、厨房、水井、杂物间等配套完善。
正堂和枕头屋之间露天部分叫天井,用于通风、采光、排水和发生火警时的隔火巷。
龙厅前的花头可作晾晒东西的活动空间。
围龙屋的后面有风水林,多为耐贫瘠、生命力较强的红栲、楠木、竹类,起着固水土挡风沙、调节气候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4、讲究装饰。
厅堂墙壁多饰以寓意深长的绘画作品,如“春郊耕种”、“挑灯夜谈”、“木兰从军”等;厅堂的活动屏风是精美的雕刻艺术品;与厅堂相连的过道处,设置露花花窗;天井和花头栽植花卉和常青树;柱梁斗拱有各式的雕刻和彩画;屋檐大都用硬木雕刻成猛兽头等图案;外大门有石狮、牌坊等。
表现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给人们留下了丰富分联想。
[8]四、围龙屋隐含的文化精神1、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的传统美德。
围龙屋虽不见碉楼,但堂横屋和后围龙屋把房屋包得严严实实,内部的通道走廊四通八达,人口众多,一呼百应,盗寇难以侵犯。
[9]一般来说,一座围龙屋聚居着一个近亲家庭,相互之间和睦相处,尊老爱幼。
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宗,直塞正中大门前的禾坪上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呈现出一派喜悦、祥和景象。
2、围龙屋的建筑特色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
客家围龙屋的布局,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按照传统礼制,强调以祖祠为中心布局,它的配套设施符合天圆地方,阴阳五行的传统观念。
[10]3、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念。
客家民居建筑规模宏大,一方面,呈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习性。
因为,客家不论是在长途跋涉的游离中,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们都有一家一户所难于克服的困难,得靠本姓本族人聚居在一起;另一方面,屋内住户按辈份高低及尊卑来分配房间,其建筑中心位置都安放祖宗牌位,供后人拜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这种传统家族伦理思想。
[11]五、围龙屋的影响及今后的发展客家围龙屋特色鲜明,外俊内秀,不只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观,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杰作,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雄伟壮观的客家围龙屋,被人们誉为“劣土地史书”、“立体的诗歌”或可称为外刚内柔、外武内文的民居。
客家围龙屋内有大量的绘画、雕塑木刻和楹联等文学艺术作品,是传统文化的杰作,客家精神和客家文化的结晶,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品味。
外面正处在21世纪之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全球经济的趋同正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生存方式、传统的价值观……人们迫切地对待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未来。
具有进取精神的客家人一定会从自己悠久的历史中复兴,在当今东西文化相互碰撞、渗透的年华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客家历史和传统文化,在继承传统文化中与时代发展的脉搏一致而更新升华,将土楼文化融进一个新的水平,为人类本世纪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围龙屋不仅是我国各民族和各民系对居住环境的最高理想和追求,也是高尚的客家文化的体现。
围龙屋是客家围屋发展的高峰,是客家人自中原、赣西、闽西至粤东迁徙过程中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思想文化升华的结晶。
参考文献;[1][2] 陈志华、李秋香《梅县三村》[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05月出版P72,P73 [3][9][10] 黄崇岳、杨耀林《客家围屋》[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01月出版P44 ,P13,P12[4] 陆元鼎《中国客家民居与文化》[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P65[5] [7] 王其钧《中国民居三十讲》[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P314,P316[6] 欧志图《岭南建筑与民俗》[M] 百花文艺出版设2003年05月出版P17[8] 叶小华、谭元亨、管雅《客都梅州》[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01月出版P146 [11] /view/141594.htm综上所述,客家围龙屋历史文化遗存内容丰富,不仅体现了客家文化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记录了当时客家的发展与繁荣,综合反映了客家文化的历史内涵,是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