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实验三基本放大电路仿真
模电实验03_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

实验三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4学时)------
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2)在Multisim仿真软件工作平台上测试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方法倍数和输入输出电阻。
(3)通过仿真实验了解电路元件参数改变对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参考实验指导书P10页,在Multisim仿真软件工作平台绘制图1-15所示的单管放大电路。
测试表格指导书P6-P7的表1-5、1-6、1-7。
⑴测量静态工作点
表1-5 静态工作点实验数据
⑵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保持U i不变,改变R L,观察负载电阻改变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将测量结果记入表1-6中。
表1-6 电压放大倍数实测数据(保持U i不变)
⑶观察工作点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增大放大器的输入电压U i),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波形,使放大电路处于最大不失真电压时,逐个改变基极电阻R b1的值,分别观察R b1变化对静态工作点及输出波形的影响,将所测结果记入表1-7中。
b1
实验指导书P9-12。
模电实验03_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

用示波器测
表1-6 电压放大倍数实测数据(保持Us=20mVpk,f=1k不变)
负载RL 测量值
测算值
计算值
uS
∞ 20mVp
ui uO
Au
AuS
Au
AuS
3KΩ
20mVp
AU
RC RL rbe
UT rbe rbb (1 ) I
Ri Aus AU Ri Rs
六、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输出电阻RO
实验测试 理论计算
信 号 源
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开关S
Ro Vo
+
Ro ro // RC RC
ro为晶体管输出电阻。
放 大 器
+ -
VoL
-
RL
(1)在输出波形不失真情况下,用晶体 管毫伏表或示波器, 测量负载开路时 的输出电压的值Vo ; (2)接入RL后,测量负载上的电压的值 VoL V
分别调整Rb1为15K Ω和51K Ω时,用失真度仪测量输出电压 的失真度
实验内容: 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为50,2N2222A
用万用表测
1静态工作点
表1-5 静态工作点实验数据
测量值
UB /V UC /V UE / V
测算值
UCE /V IC /mA UB /V
4V
估算值
UC /V
7.05
UE /V
3.3V
UCE /V IC /mA
3.75 1.65
2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六、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输入电阻Ri
实验测试 理论计算
Ri rbe // RB1 // RB2
信 号 源
模电实验-共射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

Multisim模拟电路仿真实验1.Multisim用户界面与根本操作1.1Multisim用户界面在众多的EDA仿真软件中,Multisim软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受到电类设计开发人员的青睐。
Multisim用软件方法虚拟电子元器件与仪器仪表,将元器件和仪器集合为一体,是原理图设计、电路测试的虚拟仿真软件。
Multisim来源于加拿大图像交互技术公司〔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简称IIT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根底的仿真工具,原名EWB。
IIT公司于1988年推出一个用于电子电路仿真和设计的EDA工具软件Electronics Work Bench〔电子工作台,简称EWB〕,以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分析功能强大、易学易用而得到迅速推广使用。
1996年IIT推出了EWB5.0版本,在EWB5.x版本之后,从EWB6.0版本开始,IIT对EWB 进展了较大变动,名称改为Multisim〔多功能仿真软件〕。
IIT后被美国国家仪器〔NI,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收购,软件更名为NI Multisim,Multisim经历了多个版本的升级,已经有Multisim2001、Multisim7、Multisim8、Multisim9 、Multisim10等版本,9版本之后增加了单片机和LabVIEW虚拟仪器的仿真和应用。
下面以Multisim10为例介绍其根本操作。
图1-1是Multisim10的用户界面,包括菜单栏、标准工具栏、主工具栏、虚拟仪器工具栏、元器件工具栏、仿真按钮、状态栏、电路图编辑区等组成局部。
图1-1 Multisim10用户界面菜单栏与Windows应用程序相似,如图1-2所示。
图1-2 Multisim菜单栏其中,Options菜单下的Global Preferences和Sheet Properties可进展个性化界面设置,Multisim10提供两套电气元器件符号标准: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美国标准,默认为该标准,本章采用默认设置;DIN:德国国家标准学会,欧洲标准,与中国符号标准一致。
模电实验报告-实验三 功率放大电路

模电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时间:第()周,星期(),时段()实验地点:教()楼()室
指导教师:
学号:
班级:
姓名: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调试及输出功率、效率的测量方法;
2.了解集成功率放大器外围电路元件参数的选择和集成功率放大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仪器设备
1.实验箱
2.示波器
3.万用表
4.电流表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集成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
1、连接电路:
接入正负电源(+V CC 、-V EE ); 接入负载电阻R L ; 串入电流表;
2、打开电源开关,记录电流表的读数,即为静态电流I E ;
3、将电流表换至较高档位,接入输入信号V i ,按后面要求进行测量。
负载电阻R L =8.2Ω时,按表分别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压峰值为2V 和4V 时的电流I E ,计算输出功率P O 、电源供给功率P E 和效率
η ;
V
CC
⨯=I P E
E
P
P E
O
=η
逐渐增大输入电压,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记录最大不失真时的输出电压的峰值
V
o max
(有效值)和电流I E ,并计算此时的输出功率P O ,电源供给功率P E 和效率
η,填表。
模电实验三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实验三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一、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式,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阻碍。
二、 把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式。
3、 熟悉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利用。
二、实验原理图3-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固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纳R B1和R 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固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即可取得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3-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在图3-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 基极电流I B 时(一样5~10倍),那么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B1B1B U R R R U +≈U CE =U CC -I C (R C +R E )CEBEB E I R U U I ≈-≈电压放大倍数beLCV r R R βA // -=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输出电阻 R O ≈R C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
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后,还必需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
一个优质放大器,必然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除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式外,还必需把握必要的测量和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样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排除干扰与自激振荡及放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一、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0的情形下进行, 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适合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别离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和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 、U C 和U E 。
模电仿真实验报告

模电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 (3)动态仿真一: (4)动态仿真二: (4)动态仿真三: (6)思考题: (7)实验二射极跟随器 (8)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10)测量输入电阻: (10)测量输出电阻: (11)思考题: (12)实验三负反馈放大电路 (13)思考题: (15)实验四差动放大电路1、调节放大器零点 (17)2、测量差模放大电路 (18)3、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19)思考题: (19)实验五 OTL功率放大器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21)2、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 (21)3、效率η (21)4、输入灵敏度 (22)5、频率响应的测试 (22)思考题: (22)实验六集成运算放大器运用的测量 (23)1、按如下所示输入电路 (23)2、静态测试,记录集成电路的各管脚直流电压 (23)3、最大功率测试 (23)4、频率响应测试 (24)5、放大倍数测量 (24)实验七波形发生器应用的测量 (24)(A)正弦波发生器 (24)(B)方波发生器 (26)(C)三角波和方波发生器 (28)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R25.1kΩ5%R61.5kΩ5%R41.8kΩ5%R320kΩ5%R151kΩ5%C110µFC210µFR5100kΩKey=A 10 %Q12N2222A V110mVrms 1kHz 0°V212 VC347µF1487XMM1R7100Ω5%69053仿真数据单位:V计算数据单位:V基极 集电极 发射极 Vbe Vce Rp 2.83387 6.126732.204360.629513.9223710K Ω动态仿真一:动态仿真二:R25.1kΩ5%R41.8kΩ5%R320kΩ5%R151kΩ5%C110µFC210µFR5100kΩKey=A 5 %Q12N2222AV110mVrms 1kHz 0°V212 VC347µFR7100Ω5%XSC1A BExt Trig++__+_473596108仿真数据计算 Vi 有效值 V0有效值 Av 157.915mV3.967mV0.025R25.1kΩ5%R65.1kΩ5%R41.8kΩ5%R320kΩ5%R151kΩ5%C110µFC210µFR5100kΩKey=A 10 %Q12N2222AV110mVrms 1kHz 0°V212 VC347µFR7100Ω5%47359XSC1A BExt Trig++__+_6810仿真数据计算 RL Vi V0 Av 5.1K Ω 274.612mV 14.135mV 0.051 330Ω34.728mV14.135mV0.407Vb Vc Ve Rp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大 Rp 减小 增大增大减小动态仿真三:R25.1kΩ5%R65.1kΩ5%R41.8kΩ5%R320kΩ5%R151kΩ5%C110µFC210µFR5100kΩKey=A 10 %Q12N2222AV110mVrms 1kHz 0°V212 VC347µFR7100Ω5%47359XSC1A BExt Trig++__+_68R85.1kΩ5%21仿真数据计算 信号发生器有效电压值万用表的有效数据 Ri 63.760mV 6.328mV 1.961μA1.9K ΩR25.1kΩ5%R65.1kΩ5%R41.8kΩ5%R320kΩ5%R151kΩ5%C110µFC210µFR5100kΩKey=A 10 %Q12N2222A V110mVrms 1kHz 0°V212 VC347µF47XMM1R7100Ω5%95368R85.1kΩ5%12R25.1kΩ5%R41.8kΩ5%R320kΩ5%R151kΩ5%C110µFC210µFR5100kΩKey=A 10 %Q12N2222A V110mVrms 1kHz 0°V212 VC347µF47XMM1R7100Ω5%9536R85.1kΩ5%128仿真数据计算 VL V0 R0 185.706mV358.344mV5.1K Ω思考题:1、画出如下电路:R175ΩR2100ΩQ12N3904Q22N3906V115 VV215 VU1DC 10MOhm0.000V+-U2DC 10MOhm0.000V+-XSC1A BExt Trig++__+_XFG12、如何把元件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呢?答:选中元件,点击鼠标右键,通过点击“90 Clockwise ”和“90 CounterCW ”即可实现元件的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
模电实验三 集成负反馈放大器

输出电阻的测量
I
Ro
Uo-UL Ro = ———— I
UL RL
Uo
Uo-UL = ———— UL RL
=
~
(
Uo — - 1 RL707V Vf 0.707Vf BW 低频区 中频区 高频区 加负反馈
BWf
0 fLf fL
F
fH fHf
BW = fH - fL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BWf > BW BWf > BW BWf > BW BWf > BW 减小 减小 减小 减小
LM324管脚排列
INPUT1+ ~ INPUT4 + 同相输入端 INPUT1- ~ INPUT4- 反相输入端 OUTPUT1 ~ OUTPUT4 输出端 LM324的工作电压为15V,下正上负,注意不要接错。
实验原理图(二)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Rf R1 Uo
Ui
R2
Rf Auf = 1 + R1
(P68 / P102同相放大器)
输入电阻的测量
S 信号源 放大器
R Rs us Ro Us Ui Ri uo Uo
~
~
当开关S闭合时:Uo1 = Au Us,∴ Au= Uo1 — Us Ri Ri 当开关S断开时:Uo2 = Au Ui = Au —— Us = —— Uo1 R+Ri R+Ri Uo2 ∴输入电阻:Ri = ——— R Uo1-Uo2
电压并联 电压增益 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 通频带 非线性失 真与噪声 Auf < Au Rif < Ri Rof < Ro 电压串联 Auf < Au Rif > Ri Rof < Ro 电流并联 Auf < Au Rif < Ri Rof > Ro 电流串联 Auf < Au Rif > Ri Rof > Ro
模电仿真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ultisim 仿真实验报告课题:交流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班级:自1203班姓名:张凯(41251083)张晨光(41251084)李顶立(41251085)一、题目负反馈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
二、仿真电路仿真电路采用虚拟集成运放,运放U1、U2分别引入了局部电压并联负反馈,其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RR A11f 1uf -≈,RR A22f 2uf ≈,可以认为该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A Au u 2f 1f ≈整个电路引入了急件电压串联负反馈,闭环电压放大倍数FA A A A Au u u u u 2f 1f 2f 1f f1+≈,RRR Ff+=,三、仿真内容分别测量 Ω=k R f 1002和 Ωk 10 时的 A u f 。
从示波器可读出输出电压的幅值,得到放大倍数电压的变化。
四、仿真结果1、张凯的结果(1)实验截图图1 负反馈放大倍数(张凯)(2)实验数据表图2 实验数据表(张凯)(1)实验截图图3 负反馈放大倍数(张晨光)(2)实验数据表图4 实验数据表(张晨光)(1)实验截图图5 负反馈放大倍数(李顶立)(2)实验数据表图6 实验数据表(李顶立)五、实验数据分析1、比较第1组数据与第2组数据可知,当反馈电阻减小时,运放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减小。
2、不接反馈电阻时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与接上反馈电阻时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具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负反馈具有提高放大倍数稳定性的作用。
六、实验结论1、由 图4 可知,当R 2f 从100k Ω 变为10k Ω时,电路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变化量Δ9.0101010443)(=-=A A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变化量Δ()148.01.1.95-0.811ff-≈=AA u u ,AA AA uf∆<<∆uf。
由此说明负反馈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2、根据 图四 可知R 2f 从100k Ω 变为10k Ω时,开环电压放大倍数A 从104变为103,闭环电压放大倍数A uf 分别为99和90.9,与仿真结果近似。
(完整版)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模电实验)

(完整版)三极管共射放⼤电路(模电实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模拟电⼦技术基础实验指导⽼师:张伟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三极管共射极放⼤电路实验类型:直接测量型同组学⽣姓名:__________ ⼀、实验⽬的和要求(必填)⼆、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得⼀.实验⽬的和要求1、学习基本放⼤器的参数选取⽅法、安装与调试技术;2、掌握放⼤器静态⼯作点的测量与调整⽅法,了解在不同偏置条件下静态⼯作点对放⼤器性能的影响;3、学习放⼤器的电压放⼤倍数、输⼊电阻、输出电阻及频率特性等指标的测试⽅法;4、了解静态⼯作点与输出波形失真的关系,掌握最⼤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量⽅法;5、进⼀步熟悉⽰波器、函数信号发⽣器、交流毫伏表的使⽤。
⼆.实验内容和原理1、静态⼯作点的调整和测量2、电压放⼤倍数的测量3、输⼊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4、观察静态⼯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5、放⼤电路上限频率fH 、下限频率fL 的测量三极管共射极放⼤电路原理图:三、主要仪器设备1、稳压电源2、信号发⽣器3、晶体管毫伏表4、⽰波器5、放⼤电路板专业:电⽓⾃动化姓名:郑志豪学号:3110101577 ⽇期:2012/12/12 地点:东3-211 B5四、操作⽅法和实验步骤1. 静态⼯作点的调整和测量1)按所设计的放⼤器的元件参数焊接电路,根据电路原理图仔细检查电路的完整性和焊接质量。
2)开启直流稳压电源,将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调整到12V,并⽤万⽤表检测输出电压,确认后,关闭直流稳压电源。
3)将放⼤器电路板的⼯作电源端与12V直流稳压电源接通。
然后,开启直流稳压电源。
此时,放⼤器处于⼯作状态。
4)调节电位器RP,使电路满⾜设计要求(ICQ=1.5mA)。
为⽅便起见,测量ICQ时,⼀般采⽤测量电阻Rc两端的压降URc,然后根据ICQ =URc/Rc计算出ICQ 。
北邮模电实验三 共射放大电路计算、仿真、测试分析报告

实验三共射放大电路计算、仿真、测试分析报告(请在本文件中录入结果并进行各类分析,实验结束后,提交电子文档报告)实验目的:掌握共射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仿真、测试方法;掌握电路主要参数的计算、中频时输入、输出波形的相位关系、失真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掌握获得波特图的测试、仿真方法;掌握负反馈对增益、上下限截频的影响,了解输入输出间的电容对上限截频的影响等。
实验设备及器件:笔记本电脑(预装所需软件环境)AD2口袋仪器电容:100pF、0.01μF、10μF、100μF电阻:51Ω*2、300Ω、1kΩ、2kΩ、10kΩ*2、24kΩ面包板、晶体管、2N5551、连接线等实验内容:电路如图3-1所示(搭建电路时应注意电容的极性)。
图3-1实验电路1.静态工作点(1)用万用表的β测试功能,获取晶体管的β值,并设晶体管的V BEQ=0.64V,r bb’=10Ω(源于Multisim模型中的参数)。
准确计算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I BQ、I EQ、V CEQ,并填入表3-1)(静态工作点的仿真及测量工作在C4为100pF完成);主要计算公式及结果:晶体管为2N5551C,用万用表测试放大倍数β(不同的晶体管放大倍数不同,计算时使用实测数据,并调用和修改Multisim中2N5551模型相关参数,计算静态工作点时,V BEQ=0.64V)。
静态工作点计算:V BB=R2/(R1+R2)*V CCR B=R1//R2I BQ=(V BB-V BEQ)/[R B+(1+β)(R3+R4)]I CQ=βI BQV CEQ=V CC-(1+β)(R3+R4)I BQ-β*R5I BQ(2)通过Multisim仿真获取静态工作点(依据获取的β值,修改仿真元件中晶体管模型的参数,修改方法见附录。
使用修改后的模型参数仿真I BQ、I EQ、V CEQ,并填入表3-1);(3)搭建电路测试获取工作点(测试发射极对地电源之差获得I EQ,测试集电极与发射极电压差获取V CEQ,通过β计算I BQ,并填入表3-1);主要测试数据:表3-1静态工作点的计算、仿真、测试结果(C4为100pF)(计算和仿真结果几乎没有太大差异。
模电实验-差分放大电路

实验三—差分式放大电路实验内容:一、典型差分式放大电路性能测试实验电路如图,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分式放大电路。
1.测量静态工作点①调节放大电路零点信号源不接入。
将放大电路输入端A、B与地短接,接通±12V直流电源,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Vo,调节调零电位器Rp,使Vo=0.调节要仔细,力求准确。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零点调好后,用万用表测量T1、T2管各电极电位及射极电阻RE两端的电压VBE,记录表中。
2.测量差模电压增益断开直流电源,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放大电路输入A端,地端接放大电路输入B端构成差模输入方式,调节输入信号为频率f=1KHz的正弦信号,并使输出旋钮置零,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端(集电极C1或C2与地之间)。
接通±12V直流电源,逐渐增大输入电压Vi(约100mV),在输出波形无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Vi,V C1,V C2,记录在表中,并观察vi,vc1,vc2之间的相位关系及V BE 随Vi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2.测量共模电压增益将差分放大电路A、B短接,信号源接在A端与地之间,构成共模输入方式,调节输入信号f=1KHz,Vi=1V,在输出电压无失真的情况下,测量V C1、V C2的值记录下表,并观察vi,vc1,vc2之间的相位关系及V RE随Vi改变而改变的情况。
二、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性能测试将电路图中的开关K拨向右边,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分式放大电路,重复一——2、3实验内容的要求,记录入上表。
典型差分式放大电路vi,vc1,vc2的图像:共模输入左图——vi与vc1相位关系右图——vc1与vc2相位关系差模输入左图——vi与vc1相位关系右图——vc1与vc2相位关系具有恒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vi,vc1,vc2的图像:差模输入vi与vc1相位关系左图——vi与vc1相位关系右图——vc1与vc2相位关系在共模输入时,V i增大,V RE增大;差输入时,V RE很小,V i变化时,V RE变化不明显。
模电实验三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一、 实验原理差动放大电路是一种特殊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要求电路两边的元器件完全对称,即两管的型号相同特性相同,各对应电阻值相同。
它是一种有效的放大差模(有用)的信号,抑制共模信号和零点漂移的直流放大器。
二、实验电路图三、 元器件清单 元件NPN 晶体三级管9013100Ω电位器503Ω电阻982KΩ电阻 240K Ω电阻 10.1K Ω电阻 26.8K Ω电阻 信号发生器 12.15V 直流电源-11.86V 直流电源数量 2 1 22 2 2 11 1 1四、 静态测量数据记录将两个输入端接地,使ui1=ui2=0,调节W ,使Vc1=Vc2,即uo=0。
此时测量静态工作点的参数。
测量的结果和理论值如下:静态测量记录(Vcc=12.15V ,VEE=-11.86V )1B V (V) 2B V (V) 1C V (V) 2C V (V) 1E I (mA )2E I (mA) E I (mA )β理论值 0.049 0.048 9.89 9.89 0.21 0.21 0.42 228 230测量0.074 0.074 10.03 10.01 2.112 2.096 0.423 228 230值五、 动态测量数据记录1、双端输入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用信号发生器产生1KHZ 、30mV 的正弦波接入Ui ,用示波器观察Uo1、Uo2的波形,示波器采用“CH2反向”然后“叠加”的方法实现Uo 波形,比较它们的相位关系,然后把所测得的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2、单端输入时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讲其中的一个输入端接地,信号发生器接入令一端与地之间,用1同样的方法观察波形并记录所测得的数据。
动态测量记录(Ui=30mv ,有效值,f=1KHZ 正弦波)电压(mV )(有效值) 放大倍数1o u 2o u o u 1VD A 2VD A VD A双端输入 720 755 1475 理论值 28 29 57 测量值 24 25.2 49.2 单端输入 708 698 1406 理论值 28 29 57 测量值 23.6 23.3 46.93、共模抑制比Kcmr 测量讲两个输入端短接为一段,信号发生器产生约1V 的正弦波,接入到该端和地之间,此时输入共模信号。
模电实验-共射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

Multisim模拟电路仿真实验1.Multisim用户界面及基本操作1.1Multisim用户界面在众多得EDA仿真软件中,Multisim软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受到电类设计开发人员得青睐。
Multisim用软件方法虚拟电子元器件及仪器仪表,将元器件与仪器集合为一体,就是原理图设计、电路测试得虚拟仿真软件。
Multisim来源于加拿大图像交互技术公司(Interactive ImageTechnologies,简称IIT公司)推出得以Windows为基础得仿真工具,原名EWB。
IIT公司于1988年推出一个用于电子电路仿真与设计得EDA工具软件ElectronicsWork Bench(电子工作台,简称EWB),以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分析功能强大、易学易用而得到迅速推广使用。
1996年IIT推出了EWB5、0版本,在EWB5、x版本之后,从EWB6、0版本开始,IIT对EWB进行了较大变动,名称改为Multisim(多功能仿真软件)。
IIT后被美国国家仪器(NI,NationalInstruments)公司收购,软件更名为NI Multisim,Multisim经历了多个版本得升级,已经有Multisim2001、Multisim7、Multisim8、Multisim9 、Multisim10等版本,9版本之后增加了单片机与LabVIEW虚拟仪器得仿真与应用。
下面以Multisim10为例介绍其基本操作。
图1-1就是Multisim10得用户界面,包括菜单栏、标准工具栏、主工具栏、虚拟仪器工具栏、元器件工具栏、仿真按钮、状态栏、电路图编辑区等组成部分。
图1-1 Multisim10用户界面菜单栏与Windows应用程序相似,如图1-2所示。
图1-2Multisim菜单栏其中,Options菜单下得GlobalPreferences与Sheet Properties可进行个性化界面设置,Multisim10提供两套电气元器件符号标准: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美国标准,默认为该标准,本章采用默认设置;DIN:德国国家标准学会,欧洲标准,与中国符号标准一致。
模电实验三 OTL功率放大电路

OTL功率放大电路实验日期:2017/12/06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OTL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2.学会OTL电路的调试及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按照如图所示电路,运用OTL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进行实验:1.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 Om理想情况下,P Om=1/8*V CC2/R L,在实验中可通过测量R L两端的电压值,来求得实际的P Om=Vo2/R L。
2.效率ƞƞ=P om/P E*100% P E——直流电源供给的平均功率理想情况下,ƞmax=78.5%.在实验中,可测量电源供给的平均电流I dC,从而求得P E=V CC*I dC,负载上的交流功率已用上述方法求出,因而也就可以计算实际效率了。
3.频率响应详见实验一有关部分内容。
4.输入灵敏度输入灵敏度是指输出最大不失真功率时,输入信号Vi之值。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1、+5V直流电源2、直流电压表3、函数信号发生器4、直流毫安表5、双踪示波器6、频率计7、交流毫伏表8、晶体三极管:3DG6(9011)3DG12(9013)3CG12(9012)晶体二极管:DIN4148 10欧扬声器一只、电阻器、电容若干四、实验内容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电路不应有自激现象。
1、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按照原理图连接电路,将输入信号旋钮至零(vi=0)电源进线中串入直流毫伏表,电位器R W2置最小值,R W1置中间位置。
连通+5V电源,观察毫安表指示,同时用手触摸输出级管子,若电流过大,或管子温升显著,应立即断开电源检查原因(如R W2开路,电路自激,或输出管性能不好等)。
如无异常,可开始调试。
(1)调节输出端中点电位V A调节电位器R W1,用直流电压表测量A点电位,使V A=1/2*V CC。
(2)调整输出极静态电流及测试各级静态工作点调节R W2,使T2、T3管的I C2=I C3=5~10mA。
从减小交越失真角度而言,应适当加大输出级静态电流,但该电流过大,会使效率降低,所以一般以5~10mA 左右为宜。
实验3实验报告 -单管低频放大电路

专业班次电子信息类工科组别题目单管低频放大电路姓名(学号)日期一、实验目的1.熟悉掌握电子仪器的一般使用方法。
2.了解半导体基本放大电路各元件的作用及电路的调试方法。
3.研究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的影响,测算共射极交流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二、实验设备放大电路实验底板一块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交流数字毫伏表一台直流微安表(0~100μA)一个直流稳压器一台直流毫安表(0~10mA)一个双踪示波器一台万用电表一个三、注意事项1、若工作点Q偏高,在信号的正半周时放大器进入“饱和”状态,造成饱和失真;若工作点Q过低,在信号的负半周时,放大器进入“截止”状态,造成截止失真;若输入信号幅度过大,也会引起失真,输出的波形上下都可能有一部分被削掉。
此外,VCC及RC的变化,会引起负载线的位置或斜率变化,从而引起静态工作点变化,也会对输出电压波形有影响。
2、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Vo/Vi,它只有在不失真情况下才有意义。
而且,是否带有负载以及有没有引入交流负反馈,Au值都是不同的。
3、所有仪表指针不能超过满标值。
四、实验原理及计算下图单管低频放大电路,在VCC和RC确定之后,改变IB就可以改变静态点Q,若Q点过高则会引起饱和失真,过低则是截止失真。
调节RB1,可获得适当IB,使放大器输出的电压波形失真得到改善。
若输入信号振幅过大也会失真,波形上下可能会被切掉,此外VCC及RC的变化也会对输出波形专业班次电子信息类工科组别题目单管低频放大电路姓名(学号)日期有影响。
对于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u=Vo/Vi 只有在不失真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而且对于是否有负载以及是否有引入交流负反馈,Au都是不一样的。
1、测量静态工作点按照下图检查实验底板并接入测IB、Ic的微安表和毫安表,接上12V的直流稳压电源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万用表直流档测量Vce、Vbe,对于Ic可以从串入的毫安表读出。
I E =I B+I C; r be=200+(1+β)26(mV)IE(mV)2、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交流电压放大倍数将信号源Vi(由函数信号发生器供给,f=1kHz建议Vi在40mV内)接入实验底板输入端,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入和输出信号电压的波形并观察其相位(输出波形不失真)3、观察工作点变化和输入信号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1)放大器输入端仍接函数信号发生器(f=1kHz),输出端接示波器,Vi取适当大小,确保V0不明显失真,保持Vi不变,调节RB1,观察IB,使BJT进入饱和区,观察放大器输出波形失真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放大电路仿真实验
1.使用Multisim软件仿真电路在空载和负载状态下的最大输出U o波形图,计算出放大倍数Au,分析Uo和U i相位关系图。
能否改变电路参数后在波形不失真时所得到的Au是你自己的序号。
如果可以请画出波形图并写出Au,如果不可以请说明原因。
断开负载电阻使放大电路空载,在输出端接交流电表,运行仿真,结果如下表所示。
V1(MV) V2(MV) V3(MV) A1(MA)
9.9 4.22 88.4 2.14
AVS=VO/VS=V3/V1=88.4/9.9=8.9
AV=V0/VI=V3/V2=88.4/4.2=20.9
示波器的输出输入波形
不能,改变参数后若得到我自己的序号,是会失真的
2.利用Multisim仿真出改变工作点后的波形截止失真图和饱和失真图。
并测出此时的Uce。
截止失真图
此时静态工作点为Ib=947.55nA 、Ic=208.40uA 、Uce=10.84V 饱和失真图
此时静态工作点为Ib=4.96uA 、Ic=1.07mA、Uce=6.07V。